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 语文试题 含答案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9月高一语文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满分35分)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绿色革命”的大潮中,涌现出了一位攻下“杂交水稻”难题的科技新星,他就是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袁隆平高中毕业后,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成了全家议论的焦点。
父亲希望他通过上大学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
袁隆平自己却在中学阶段就对大自然的蓬勃生机、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母亲尊重袁隆平的选择,经过协商最后决定让他自己做主,于是袁隆平义无反顾地报考了重庆一所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
大学毕业后,袁隆平到湖南安江农技任教。
袁隆平教学十分认真,教一门,钻一门,爱一门。
在教普通植物学时,他下苦功夫,为了能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的微观构造,他刻苦磨练徒手切片技术。
几百次,上千次……直到能在显微镜下得到满意的观察结果为止。
在备课中,他经常提出各种问题自考自答。
他走出课堂,来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
1959年,是袁隆平进入“而立”之年。
国庆前夕他以“我的十年”为题,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思想与业务两个方面对自己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党的10年教育,使我明确了人生真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确是人生最大的光荣和义务。
50年代,生物教学中主要向学生讲米丘林、李森科的遗传学说,袁隆平就按照其理论进行无性杂交、嫁接培养、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试验,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西红柿嫁接在马铃薯上,但只得到一些奇花异果,并没有得到经济性状优良的无性杂交种。
这引起他的沉思,他决心另辟蹊径。
60年代,他从外文杂志中获悉,欧美的孟德尔、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对良种繁育有重大指导作用。
他就开始大胆地向学生传授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知识,讲杂种优势利用在作物育种中的广阔前景,而他自己也开始向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探索。
从1964年在稻田中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到1966年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就是他坚持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科研的丰硕成果。
山西省晋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语文 含答案

山西省晋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随着西方艺术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理论、研究方法被引入国内,对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中国艺术史研究借鉴西方经验,引入了许多研究方法和理论,如社会历史学、文化研究、后现代主义等,这些方法和理论帮助中国艺术史研究者更好地分析和解读艺术作品,关注艺术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关系,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受新艺术史研究的影响,中国艺术史研究者开始关注非传统的艺术领域,如民间艺术、当代艺术、女性艺术等,这种拓展使中国艺术史的研究更加多元化和综合化,进一步丰富了中国艺术史的研究内容。
例如,在分析绘画中的女性形象时,研究者会更多地结合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女性心理学,分析作品的精神内涵,尝试解释其中的历史、文化、政治因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笔触、品质等层面,这显示出我国美术史研究发生的深刻变化。
另一方面,艺术史研究的对象范围逐渐扩大,现代中国艺术史研究的视野早已不再局限于研究内部艺术变化,如风格、样式、语言、技法,而是扩展外向型研究;艺术史的研究方法也不再局限于本学科的理论方法,而是选择跨学科的方法和理论体系,如符号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受西方艺术史研究的影响,中国艺术史研究者与国际学术界进行了更加广泛的交流,这种跨文化的对话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艺术交流和相互借鉴,拓宽了中国艺术史研究的视野,促使中国艺术史研究者对传统的艺术史观念和叙述进行批判和反思,推动了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发展。
总之,西方艺术史研究包括新艺术史研究,对中国艺术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为中国艺术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拓展了研究领域,激发了中国艺术史研究者的理论创新和批判精神,使中国艺术史研究更加多元化、综合化和国际化。
(2021整理)年9月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

9月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一、古诗词名句填空〔共9分〕1、李清照的《武陵春》中,以泪代语述说不幸的词句是:,。
〔1分〕2、苏试《浣溪沙》中,描写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的词句是,。
〔2分〕3、白居易在《卖炭翁》中写到“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达了他对老百姓疾苦的关注,在《观刈麦》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处。
〔2分〕4、试写出与“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意境相同的诗句,。
〔1分〕5、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借,表达对虽遇逆境,却保持高洁、坚贞品格的赞颂。
〔1分〕6、鸡声茅店月,。
〔1分〕7、,坐断东南战未休。
〔1分〕二、语言根底和语文实践活动〔共26分〕8、请把下面的语句工整标准的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2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下面各个词语的书写及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为哪项〔〕(2分)A、妖娆.〔ráo) 气吞并斗.牛〔dǒu) 喑.哑〔yīn) 强聒.不舍〔guō)B、襁.褓〔qiáng) 恪.尽职守〔kè) 亵渎..〔xiè dú) 即物起兴.〔xīng)C、旁骛.〔wū) 璀璨..夺目〔cuǐ càn) 谀.词〔rǔ) 戛.然而止〔jiá)D、深遂.〔suì) 踌躇..è)..满志〔chòu zhù) 慰藉.〔jí) 怒不可遏〔10、以下的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为哪项〔〕〔3分〕A、“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B、“好吧。
〞他在心里想,“谁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我不管了。
〞C、“这好极!他,——怎样?……〞D、今天我们班到校外分组活动,你是参加义务劳动小组呢?还是参加社会调查小组?11、以下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项〔〕〔3分〕A、、三年来,我和我的同学朝夕相处,相濡以沫....,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KS5U解析】北京市三十五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2021届高三语文九月月考试卷2020.9班级姓名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请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语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废黜处理相形见绌怵目惊心B. 间断信笺草菅人命缄默不语C. 拊掌果脯惊魂甫定釜底抽薪D. 撑腰饼铛瞋目而视瞠目结舌【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识记能力。
A项,除了“处”读“chǔ”,其余均读“chù”;B项,除了“间”读“jiàn”,其余均读“jiān”;C项,均读“fǔ”;D项,除了“瞋”读“chēn”,其余均读“chēng”。
故选C。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决择度假食不裹腹坐收渔利B. 售罄冒然顾明思义涣然冰释C. 啜泣估息呕心沥血带罪立功D. 谩骂提纲欲盖弥彰变本加厉【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能力。
A项,“决择”应为“抉择”,“食不裹腹”应为“食不果腹”。
B项,“冒然”应为“贸然”,“顾明思义”应为“顾名思义”。
C项,“估息”应为“姑息”,“带罪立功”应为“戴罪立功”。
故选D。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B. 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C. 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D.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江西省南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南康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大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丝绸之路是民族沟通融合的舞台“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沟通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沟通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格外重要的作用。
当前,深化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不仅要看到其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进展的推动作用,还要看到其在民族沟通融合方面的纽带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
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
他们的迁徙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
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古道、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沟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继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之后,鲜卑、柔然、吐谷浑、突厥、吐蕃、回纥、契丹、党项、蒙古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一度把握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富强起来。
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把握的“青海道”和吐蕃把握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
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
再看回纥,其与唐朝绢马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汗国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
“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
因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
“吐谷浑道”“吐蕃道”“回纥道”……丝绸之路上民族沟通融合绵延不断,开遍了民族沟通融合之花。
在确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富强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要充分生疏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
部编版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的突破与创新多集中于诗、文、笔记等以往关注较少的文体领域,而传统的词学研究则相对较为沉寂。
在此背景下,马里扬《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一书的出版,可谓为宋词研究的拓展与深化提供了珍贵的尝试。
作者对其研究有着非常自觉的反省,以“内美的镶边’这一巧妙譬喻为其工作定位。
所谓“内美”,盖指词之为词的文体特性。
深入阐明这一点固为词学研究的根本要旨,然而作者自谓本书的研究并不直接探索“内美”,而将先从“镶边”的工作做起。
所谓“镶边”,作者借用高友工《美典:中国文学研究论集》一书中的“外缘研究”概念加以阐发,谓其为对与宋词文体特质相关的外缘因素之考察,但又与以文献、历史考证本身为目的的“外部研究”有所不同:“外部研究,侧重于文献的整理与作家生平及作品背景的查考,而外缘研究则是在文学本体研究之内的,也可以说是文学的历史与文化的批评,不是单纯的文献与历史的研究”,其意图在于“借助文献学或历史学的方法,要来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研究”。
虽以对宋词“内美”的关怀为底色,然而占据本书主体并最能体现作者研究功力的部分,仍是大量扎实、细腻甚至趋于烦琐的实证性考据工作。
书中所呈现的判断与观点,皆建立在对诸如“犯曲”结构与文辞格式、王安石文集编撰、苏轼与杨绘之交往、晏几道歌词“投赠"事件等具体问题的辨析之上。
在直接材料有限、史实面目不清的情况下,作者在茫茫史料间钩沉爬梳,如农民耕种般对一手文献材料一寸一寸地耐心耕耘,遂使史料间的隐晦联系逐渐显影,模糊的历史事件有了较为清晰的轮廓。
尤令人敬佩的是,虽以深厚的考证功力见长,作者呈现于书中的学术探索却不止于此。
在作者看来,实证性的考据工作,应当通向对文学本质问题的揭示与阐明:“我们认为,古典文学研究当中的‘考证’本身,恐怕不只是一种态度、方式与基础,或者应该本就是一种批评。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2023级9月月考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2023年9月21日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乡村建设稳步推进,数字基因逐渐融入乡村发展中,特别是以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农民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18年以来,抖音引爆短视频,随着“山货上头条”“山里DOU是好风光”“乡村守护人”等项目的启动实施,通过短视频形式传播乡村风景文化和产品,让更多农民加入其中,成为农业农村领域创新创业的新生力量。
在新媒体融入乡村发展的进程中,一个新兴的群体逐渐出现。
他们是一群有乡土情怀、具有新思维、怀有新创意、拥有新技术的新时代追梦人,具有“四新”特征。
一是利用“新载体”。
该群体借助新媒体平台展示农业与农村,如运用抖音、快手等平台制作农业生产、经营、销售过程的短视频能更好地吸引消费者,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新鲜、安全的认可度。
二是开创“新思维”。
该群体具有互联网思维、数字思维、营销思维,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在农学、管理学、生态经济学、营销学、网络与新媒体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三是聚起“新人群”。
该群体不局限于农民,而是一群从事创新农业的人,其来源非常广泛,不仅有在农村出生、成长的,即在地缘上、亲缘上与农村关系密切的农村乡土人才,还有从城市跨界的新生代,其中不乏高知、白领、海归。
四是树立“新形象”。
该群体的身份不再是农民,而是转化为“新农人”,新农人已成为一个充满希望的新群体,这些人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温饱,而是为实现自己的价值去创造。
我们把这些以新媒体为“新农具”,以数字内容为“新农资”,以网络空间为“新农田”,分布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组织等各个生态点位,通过进行内容生产(含内容创作、加工、改编、演绎、纠正等)持续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容创作者,称为“数字农人”。
数字农人不限于以农为主的生产经营者,更有来自城市里的跨界青年、乡愁群体,这些多元化的主体让数字农人行列充满生机。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云南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语文(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人们普遍认为宇宙是生成的,逐渐演化成为现在所呈现的形状。
古代的神话传说也反映出类似的思想萌芽。
中华民族关于宇宙起源的神话,最著名的当属“盘古开天地”传说。
三国时期徐整编撰的《三五历纪》一书中有记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一万八千岁,天地开辟,清阳为天,浊阴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一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与基督教文明的创世纪传说相比,盘古开天地传说的神创论色彩比较淡:导致天地开辟的因素是自然本身所蕴含的阴气和阳气,甚至盘古本身也有一个诞生成长的过程;宇宙的现状是宇宙长期演变的结果,这种演变是按照一定的速度进行的。
那么,宇宙是由什么生成的呢?既然我们所谈论的对象是无所不包的宇宙,那就必须承认,在宇宙之前,没有任何东西存在。
于是,对宇宙是由什么生成的这一问题,合理的答案只能有一个,即老子所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这是严格的思辨逻辑所要求的。
因为就任一具体事物而言,都是由不存在到存在,即由无到有的。
而在绝对的“无”中是如何产生出“有”来,这是古人无论如何也说不清楚的。
因此,在先秦时期,中国古人对宇宙生成演化问题的探讨只能停留在观念阶段。
到了西汉,事情有了转机。
《淮南子·天文训》指出宇宙初始是一团混沌不分的气,这团气产生了时间和空间,这导致阴阳二气的分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一、(每小题3分,共60分)1.选出加点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 长篙.(hāo)漫溯.(sù)彷.徨(páng)挥斥方遒.(qiú)B. 河畔.(pàn)青荇.(xìng)颓圮.(jǐ)浪遏.飞舟(è)C. 百舸.(kě)慰藉.(jiè)忸.怩(niǔ)亘.古不变(gèn)D. 舵.手(duò)憧.憬(chōng)火钵.(bō)残羹冷炙.(zhì)2.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阙.秦(quē)忤.视(wǔ)以飨.士卒(xiǎng)以药淬.之(cuì)B.卮.酒(zhī)失其所与.(yù)目眦.尽裂(cì)朝.济而夕设版焉(zhāo)C.玉玦.(jué)参乘.(shèng)共.其乏困(gòng)夜缒.而出(zhuì)D.刀俎.(zǔ)戮.力攻秦(lù)瞋.目(chēn)微夫.人之力不及此(fū)3.选出字形有错误的一项()A. 仇怨迷茫哀怨冷漠B. 笙箫意气斑澜凄惋C. 窗扉苍茫青苔天伦D. 保姆踟蹰涌现沉淀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惆怅玉决苍茫激扬 B.寥廊食邑彳亍寂寞C.荡漾仓淬胆怯耀眼 D.火钵熏黑戮力参乘5.选出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①漫江..(视……如粪土)当年万户侯③百舸.(泛指船只)..(满江)碧透②粪土争流④鹰击.(搏击)长空⑤怅寥廓..(指宇宙的广阔) ⑥峥嵘岁月稠.(平常)⑦挥斥方遒.(遒劲有力)⑧激扬..(激动)文字A. ①④⑤⑥⑦B. ①②⑤⑥⑦C. ①②③⑤⑦D. ①④⑤⑥⑧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也贰:两次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陪伴C.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略微D.大行.不顾细谨行:作为7.下列加点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之往来 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D.沛公..东道主 B.行李居山东..时8.下列各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B.晋军函陵 C.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D.道芷阳间行9.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失其所与,不知夫晋,何厌之有B.秦伯说,与郑人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之往来..也行李B.为之奈何....人不敢与忤视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而伤长者..之意12.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 B.焉用亡郑以陪邻C.使工以药淬之 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13.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是寡人之过也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14.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以其无礼于晋 B.吾其还也 C.其意常在沛公也 D.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15.下列句子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吾属今为之虏矣——我们很快就会被他俘虏了B.持千金之资币物——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于是拿起他的匕首给秦王D.(沛公)脱身独去,已至军矣——沛公已经脱身离开,回到军营16.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A.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即“竖子不足与之谋”)B.大王来何操(主谓倒装,即“大王来操何”)C.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被动)D.以其无礼于晋(介宾后置,即“于晋无礼”)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从人们早就耳濡目染....的传统曲目《天仙配》《女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雷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B.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
C.作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奠基人,师昌绪先生多次领导攻关会战,运筹帷幄....,斩关夺隘,在我国航空发动机材料的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了卓越功勋。
D.近年来,人们购买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热情蔚然成风....,主要是因为国产品牌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也可能与某些国际品牌多次发生因质量问题被召回的事件有关。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市防汛指挥部指出,今年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有关部门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把防汛部署落到实处。
B.青铜器馆门窗的构成是由磨砂板和防砸板两部分组成,磨砂板可隔绝紫外线,防砸板有强大的抗砸击功能,均按古建筑保护要求设计安装。
C.日前国家发布司法解释,明确危害食品安全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如将“地沟油”用作食用油等行为,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将被定罪。
D.xx财富全球论坛是成都自改革开放以来举办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盛会,是成都推进和发展国际化建设进程面临的重大历史性机遇。
19.填入下面这则新闻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
__________,这也就是和谐。
①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灰色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适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
③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
④多彩保证了活力,而灰色提升着品位。
⑤因此,灰色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
⑥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A.①②⑤⑥③④B.②⑤①⑥③④C.②⑤①④⑥③D.①②⑤④⑥③20.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它成于唐,盛于宋。
B.“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秋毫无犯”“劳苦功高”“图穷匕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五个成语都出自《鸿门宴》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史,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按鲁史《春秋》顺序编写的,因此又称《左氏春秋》。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
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文言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5题(每题3分,共15分)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
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
”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
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
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
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
”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
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始皇大笑。
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
”王翦曰:“不然。
夫秦王怚而不信人。
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王翦果代李信击荆。
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
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
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
”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
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
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
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
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因南征百越之君。
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
(节选自《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注:超距:跳跃。
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引.兵而西引:率领。
B.王翦谢.曰谢:感谢C.老臣罢.病悖乱罢:通“疲”D.翦因举.兵追之举:发动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翦言不用,因.谢病不如因.善遇之B.寡人以.不用将军计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C.乃.悉国中兵以拒秦臣乃.得有以报太子D.荆数挑战而.秦不出图穷而.匕首见23.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 B.于是引兵而西.C.李信果辱.秦军 D.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2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王翦足智多谋的一组是()①非六十万人不可②唯大王更择贤将③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④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⑤坚壁而守之,不肯战⑥亲与士卒同食A.①②⑥B.③④⑥C.②④⑤D.①③⑤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信年轻壮勇,曾大败燕军,擒获太子丹,秦王对他评价很高,但他过于轻敌,导致征荆失败。
B.面对李信的失败,始皇幡然悔悟,及时向王翦道歉并重新起用王翦,满足了王翦对兵力的要求,为后来大败荆军奠定了基调。
C.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是为了妥善地安置自己的子孙,使自己领兵征战无后顾之忧。
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馀悉除去秦法。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