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物理学课件
合集下载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大气压强 课件

[规律总结] (1)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 高。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空气温度、湿度等条件有关。 (2)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水泵就是利用大气压的原理来工作的。
课堂小结
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
大气压强
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大小:1个标准大气压为1.01× 105 Pa,跟760mm 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3.将托里拆利实验中的玻璃管倾斜30º,则玻璃
管中水银柱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 B )
A.不变 B.变 长 C.变 短 D.无法确定
4.下列有关压强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
A.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液体内部有压强 B.利用托里拆利实验可以测出大气压的值 C.随着大气压的减小,水的沸点会升高 D.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解析]实验中若玻璃管内有少量空气,玻璃管中水银高度减小,故A错 误;往水银槽中少注入些水银,玻璃管中水银柱高度差不会降低,故B 错误;玻璃管粗细、是否倾斜、是否弯曲及水银槽内水银的多少不会影 响大气压的测量值,故C正确;大气压受高度、天气等因素影响,即规 范操作时测得的大气压也不一定等于760 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故D 错误。
解释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
应用
1.下列事例中,不是应用大气压的是( D )
A.用吸管吸饮料 B.塑料挂钩的吸盘 C.用胶头滴管吸取化学药品 D.将注射器管中的药液注入人体
2.有关大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
A.大气压强等于760厘米水银柱高 B.大气压强的值在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 C.同一地方的大气压的值总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D.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
例3 晓宇设计了用吸盘测量大气压值的实验,请帮助晓宇做好 以下工作。 (1)请补充完整该实验的相关步骤: ①如图9-4-4所示,将蘸水的塑料吸盘压在光滑的水平板上, 挤出里面的空气。
《大气压强》(优质课)PPT课件(2)

计算:
也就是说此时大气压强跟760毫米 高汞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P= gh = 1.013× 10 5 Pa
= 13.6 × 10 3㎏/m3 × 9.8 N/㎏× 0.76m
大 气 压
大 气 压
汞
1 大气压强的测定
问题: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下列几种情 况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 1、玻璃管选择粗一些或细一些。
九年级物理课件
四、大气压的大小变化
• 大气压的大小与什么因 素有关?
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
所以,离地面越高的地方, 大气压越小
大气压强随高度升高而减小
四、大气压的变化
1、一个标准大气压 1.013×105Pa 或 760mm汞柱 2、大气压随高度上升而减小 3、液面上的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 反之,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
退出
思考
?
8. 高山上煮饭不易煮熟,如要煮熟 饭,下列措施中合适的是( B ) A.加大火力烧 B.锅上加一个不漏气的盖子 C.降低气压,可使水沸点升高 D.都可以
想一想???
还有什么办法能出 大气压的大呢??
注射器测量大气压的大小(视屏)
只能估测大气压,不精确。
活动二:大气压的测量
托里拆利实验:
想知道世界上 第一个精确 测出大气压值 的实验吗?
托里拆利实验——测定大气压值
问题的引出:我们做过“覆杯” 实 验,不用纸板,你还有办法不 让杯 的中水流出来吗?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分析:
1.托里拆利(意大利 )实验
真 空
汞 柱
玻璃管内汞柱上方是真空,而管 外汞面上受到大气压强,正是大气压 强支持着管内760毫米高的汞柱, 760毫米
讨论分析
大气的ppt课件

大气的ppt课件
目录
•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 大气与气候 • 大气污染与环境保护 • 大气科学的应用 • 大气科学研究方法
01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层的结构
01
地球大气层由多个层次 组成,包括对流层、平 流层、中间层和热层等 。
02
对流层是大气层中最低 的层次,包含人类生活 的大部分天气现象。
03
气候变化研究与预测
气候变化研究
探究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原因和影响,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气候预测
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帮助社会适应气候变化。
农业与生态系统的气象服务
农业气象服务
提供农业种植区划、作物生长监测、 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气象服务,提高 农业生产效益。
生态系统气象服务
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良 性循环,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好的生存 和发展环境。
04
大气科学的应用
气象预报与灾害预警
天气预报
利用气象卫星、雷达和地面观测数据 ,对未来天气进行预测,为公众提供 出行建议和农业生产指导。
灾害预警
通过监测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台 风、暴风雪等,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减少灾害损失。
03
大气污染与环境保护
大气污染的来源与影响
来源
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活动 、生活污染
影响
空气质量恶化、人类健康问题、 生物多样性受损、气候变化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01
02
03
04
政策法规
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加强执 法力度
技术革新
推广清洁能源,改进生产工艺
公众参与
提高环保意识,减少污染行为
目录
•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 大气与气候 • 大气污染与环境保护 • 大气科学的应用 • 大气科学研究方法
01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层的结构
01
地球大气层由多个层次 组成,包括对流层、平 流层、中间层和热层等 。
02
对流层是大气层中最低 的层次,包含人类生活 的大部分天气现象。
03
气候变化研究与预测
气候变化研究
探究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原因和影响,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气候预测
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帮助社会适应气候变化。
农业与生态系统的气象服务
农业气象服务
提供农业种植区划、作物生长监测、 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气象服务,提高 农业生产效益。
生态系统气象服务
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良 性循环,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好的生存 和发展环境。
04
大气科学的应用
气象预报与灾害预警
天气预报
利用气象卫星、雷达和地面观测数据 ,对未来天气进行预测,为公众提供 出行建议和农业生产指导。
灾害预警
通过监测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台 风、暴风雪等,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减少灾害损失。
03
大气污染与环境保护
大气污染的来源与影响
来源
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活动 、生活污染
影响
空气质量恶化、人类健康问题、 生物多样性受损、气候变化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01
02
03
04
政策法规
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加强执 法力度
技术革新
推广清洁能源,改进生产工艺
公众参与
提高环保意识,减少污染行为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讲述课件

VS
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臭氧层,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包括减少使用氟利昂等ODS物质、控制 工业排放、加强国际合作等。同时,需要 加强公众宣传,提高人们对臭氧层保护的 意识。
CHAPTER 05
电离层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电离层是指从对流层顶部延伸至500公里高度以上的大气层,该区域内的气体分子受到太阳辐射和宇 宙线的作用,被电离成自由电子层内产生的气象现象包括云、雨、雪、雾等。其中,云和降水是影响我们 日常生活的主要气象现象。
影响
对流层内的气象现象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例如,降水为地球 提供水资源,但过多的降水可能导致洪涝等灾害。
对流层内主要活动
01
02
03
空气上升
在对流层内,暖空气上升 至较冷的环境,形成云和 降水。
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主要成分:氮、氧、氩是大气的主要成 分,其中氮约占78%,氧约占21%,氩 及其他气体约占1%。
氩气:对红外线和紫外线有吸取作用, 可保护地球表面的生物免受宇宙射线的 伤害。
氮气: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氮源,同时也 是合成许多有机物的原料。
作用
氧气:为生物呼吸提供必要的氧气,同 时也是燃烧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 层讲述课件
目 录
• 大气的基本概念与组成 • 对流层 • 平流层 • 臭氧层 • 电离层
CHAPTER 01
大气的基本概念与组成
大气的定义与性质
大气的定义
大气是指地球表面上的气体圈, 主要由氮、氧、氩、二氧化碳等 组成。
大气的性质
大气具有温度、压力、密度、折 射率等物理性质,以及化学组成 和成分比例等化学性质。
平流层内主要活动
大气物理学课件完整PPT

水平气压梯度一般为多少?
d t x y z (1)大陆型:一年中气压最高值 出现在冬季,最低值出现在夏季,气压年变化值很大,并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大。
程
2、不同密度气团的移动
(二)辐散、辐合与垂直运动
u , v , w x y z
u 0 x u 0 x
空气的散度 辐散 辐合
立方体中的总散度等于三个偏导数之和 1ddtuxyvw z
( ) (3) 2、不同密度气团的移动
x y z t 气压梯度是一个空间矢量,它垂直于等压面,由高压指向低压,数值等于两等压面间的气压差(ΔP)除以其间的垂直距离(ΔN),可
用下式表示:
一、气压梯度(pressure gradient)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为
当或
时
((u)(v)(w ))0 (4)
( t )z
g
dz
z t
对于地面,有
(p0 ) t
g
0
dz
t
[(u)(v)(w )] 连续方程
x y z t
代入
(
p0
)
g
dz
t
0 t
得到
( p 0) g( u v )d zg (u v )d zg (w )dz t 0 x y 0 x y 0 z
水平方向上的 速度辐散、辐 合
气压梯度力( pressure gradient force) 气压梯度存在时,单位质量的空气所受的力叫气压梯度力,其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与空气
密度成反比。
或 则在 时间内,流入这小立方体中总净质量为:
(三)引起局地气压变化的原因
方
二、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和方向 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duvw0 (9) 将(7)式代入(5)式,得到:
d t x y z (1)大陆型:一年中气压最高值 出现在冬季,最低值出现在夏季,气压年变化值很大,并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大。
程
2、不同密度气团的移动
(二)辐散、辐合与垂直运动
u , v , w x y z
u 0 x u 0 x
空气的散度 辐散 辐合
立方体中的总散度等于三个偏导数之和 1ddtuxyvw z
( ) (3) 2、不同密度气团的移动
x y z t 气压梯度是一个空间矢量,它垂直于等压面,由高压指向低压,数值等于两等压面间的气压差(ΔP)除以其间的垂直距离(ΔN),可
用下式表示:
一、气压梯度(pressure gradient)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为
当或
时
((u)(v)(w ))0 (4)
( t )z
g
dz
z t
对于地面,有
(p0 ) t
g
0
dz
t
[(u)(v)(w )] 连续方程
x y z t
代入
(
p0
)
g
dz
t
0 t
得到
( p 0) g( u v )d zg (u v )d zg (w )dz t 0 x y 0 x y 0 z
水平方向上的 速度辐散、辐 合
气压梯度力( pressure gradient force) 气压梯度存在时,单位质量的空气所受的力叫气压梯度力,其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与空气
密度成反比。
或 则在 时间内,流入这小立方体中总净质量为:
(三)引起局地气压变化的原因
方
二、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和方向 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duvw0 (9) 将(7)式代入(5)式,得到:
大气科学概论课件(第五:大气压力1)

3.1.2 气压-高度公式
Gz、h只能定性判断气压的变化快慢,要 定量确定气压随高度的关系最常用压高公式。 将
dP g dZ p RdTv
由高度z1(P=P1)积分到高度z2(P=P2):
Z 2 Z 1 Rd
P2 P1
Tv d ln P g
因为在公式中,g和T都随高度而有变 化,而且R因不同高度上空气组成的差异 也会随高度而变化,因而进行积分是困难的。
确定与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定量关系,一般 是应用静力学方程和压高方程。
3.1 大气静力学方程和气压-高度公式
3.1.1 大气静力学方程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垂直气压梯度力的 作用达到平衡时,称为流体静力平衡状态。
通常情况下,空气的垂直加速度<10-3m/s2,比重力加速度小 一万倍。所以说,在垂直方向,实际大气可以看成处于流体静 力平衡状态,有强对流的地区除外。
dp 对 g 进行积分(0-Z,P0-P) dZ
得
p = p0 - ρgz
令p=0,则均质大气顶为 z=P0/ρg, 说明均质大气的高度是有限。
此时,均质大气的高度称大气厚度H
H≈RdT0/g0≈8000m
均质大气的密度不变,温度却是变化的, 大气的垂 直减温率Γ=3.42K/100m。均质大气是一种假设的大气 模式,在处理某些理论问题时有一定意义。
四、标准大气的压高公式(自学)
实际大气状态的空间分布是复杂的,但是人们 根据探测数据和理论计算,制定一种温度、气压、 密度等大气特性垂直分布比较接近实际大气的平 均状况的大气模式,称为标准大气。 世界气象组织(wmo)对于标准大气的定义: 所谓标准大气,就是能够粗略的反映出周年、中 纬度状况的,得到国际上承认的,假定的大气温度、 气压和密度的垂直分布。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大气压强课件
复习提问:1 液体压强的特点; 2 液体为什么有压强;
引课:3 那么大气有没有压强呢
第3节
大气压强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1
1:大气有压强吗
2:大气压有多大
如何测量大气压
3:大气压有什么作用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2
演示:实验1:纸片托水 你看到什么 说明什么
1 将硬塑料片平放在平口塑料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 2 将塑料杯装满水;仍用硬塑料片盖住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
__奥__托___·__格__里___克__主持的;
4 最早测出大气压值的科学家是 托里拆利; 在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中;所用玻
璃管的粗细与测量结果______无_;关在实验中应竖直放置;如果玻璃管倾斜;则管内 水银柱长度将_______;变水长银柱的竖直高度将________不_ 变
5 在大气压等于760mmHg高的房间里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结果管内水银柱高
播放:短片瓶子吞蛋 大气压存在吗
一 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德国 奥托 • 格里克 共用16匹马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3
二 大气压的测量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
1 最早测定大气压值的是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
2 把玻璃管倾斜 下压 上拉管内水银柱的高度 保持760mm 不变;所以760mm高的水银柱是被大 气压托起的;而且只能把水银托高760mm; 所以 760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
兆帕MPa
四 应用: 活塞式抽水机 离心式水泵
9
巩固练习
1 由于空气也受____重_力的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_______各方个向都有
压强;
引课:3 那么大气有没有压强呢
第3节
大气压强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1
1:大气有压强吗
2:大气压有多大
如何测量大气压
3:大气压有什么作用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2
演示:实验1:纸片托水 你看到什么 说明什么
1 将硬塑料片平放在平口塑料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 2 将塑料杯装满水;仍用硬塑料片盖住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
__奥__托___·__格__里___克__主持的;
4 最早测出大气压值的科学家是 托里拆利; 在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中;所用玻
璃管的粗细与测量结果______无_;关在实验中应竖直放置;如果玻璃管倾斜;则管内 水银柱长度将_______;变水长银柱的竖直高度将________不_ 变
5 在大气压等于760mmHg高的房间里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结果管内水银柱高
播放:短片瓶子吞蛋 大气压存在吗
一 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德国 奥托 • 格里克 共用16匹马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3
二 大气压的测量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
1 最早测定大气压值的是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
2 把玻璃管倾斜 下压 上拉管内水银柱的高度 保持760mm 不变;所以760mm高的水银柱是被大 气压托起的;而且只能把水银托高760mm; 所以 760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
兆帕MPa
四 应用: 活塞式抽水机 离心式水泵
9
巩固练习
1 由于空气也受____重_力的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_______各方个向都有
压强;
大气的垂直分层课件
02
对流层
对流层的定义
对流层是大气层中最靠近地面的部分 ,也是最活跃的部分。
它是地球表面与大气之间能量交换的 主要场所。
对流层的特点
01
02
03
温度随高度增加
在对流层内,随着海拔高 度的增加,温度也逐渐升 高。
垂直对流运动
由于温度差异,空气会产 生垂直对流运动,形成云 、雨、雪等天气现象。
气象要素复杂多变
03
平流层
平流层的定义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从对流层顶部延伸至50-70千米的 高度。
平流层是地球大气层中较为稳定的部分,主要受水平气流影 响。
流层的特点
温度随高度增加
平流层内的温度随高度增 加,至平流层顶到达最高 。
气流安稳
平流层内的气流相对安稳 ,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 和地转偏向力影响。
散布不均匀
臭氧层的散布并不均匀,在某些区域,臭氧浓度较高,而在其他区 域则较低。
季节性变化
臭氧层的厚度和浓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夏季时厚度较大, 浓度较高,冬季则相反。
臭氧层的影响
01
保护生物
臭氧层可以吸取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减少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保护
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02
影响气候
臭氧层对地球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它可以通过吸取太阳辐射中的紫外
大气的垂直分层课件
• 大气垂直分层概述 • 对流层 • 平流层 • 臭氧层 • 电离层
01
大气垂直分层概述
大气垂直分层的定义
01
大气垂直分层是指地球大气层从 地面到大气层顶的垂直结构。
02
根据温度、密度、成分等物理特 性的变化,大气层被划分为不同 的层次。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地球上的大气PPT课件
➢下 列 地 理 现 象 和 形 成 原 因 , 组 合 正 确 的 是 :
A.天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一一大气的反射作用 B.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逆辐射强 C.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大气的散射作用 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二氧化碳较多
➢“ 蓝 蓝 的 天 空 , 飘 着 那 白 云 。 . . . . . . ” 歌 词 中 赞 美 的 蓝 天 , 其 蓝色的形成是由于: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了大气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其中人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散射 作用具有选择性,而反射不具选择性,人气逆辐射对地表能 起到保温作用。
这节课到此结束 Thank you!
第二章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
课前导读
目 录
壹 大气受热过程 贰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叁 大气热力环流 肆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01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能量转换的能量来源
• 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 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
• 太阳辐射①是地球 大气最重要的能量 来源。
①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包括紫外线,红外线,50%可见光
自身增温。臭氧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2.反射(无选择性):指大气颗粒能把太阳光按照太阳能量传递
过来的相反路径反射回去。反射光为白光。
3.散射(无选择性):是指大气颗粒能把照射在其上的太阳光反
射向四面八方。散射蓝光。
• 大气受热过程(大地暖大气)
➢ 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 辐射,被地面吸收和 反射。地面因吸收太 阳辐射而增温,同时 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 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 大气。
•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气)
A.天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一一大气的反射作用 B.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逆辐射强 C.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大气的散射作用 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二氧化碳较多
➢“ 蓝 蓝 的 天 空 , 飘 着 那 白 云 。 . . . . . . ” 歌 词 中 赞 美 的 蓝 天 , 其 蓝色的形成是由于: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了大气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其中人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散射 作用具有选择性,而反射不具选择性,人气逆辐射对地表能 起到保温作用。
这节课到此结束 Thank you!
第二章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
课前导读
目 录
壹 大气受热过程 贰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叁 大气热力环流 肆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01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能量转换的能量来源
• 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 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
• 太阳辐射①是地球 大气最重要的能量 来源。
①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包括紫外线,红外线,50%可见光
自身增温。臭氧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2.反射(无选择性):指大气颗粒能把太阳光按照太阳能量传递
过来的相反路径反射回去。反射光为白光。
3.散射(无选择性):是指大气颗粒能把照射在其上的太阳光反
射向四面八方。散射蓝光。
• 大气受热过程(大地暖大气)
➢ 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 辐射,被地面吸收和 反射。地面因吸收太 阳辐射而增温,同时 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 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 大气。
•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气)
2.2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共59张PPT).ppt
2、根据所学知识解释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 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 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为什么山上温度比山下低?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 温下降0.6℃.庐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100~1200米间,它比 山下气温要低6℃左右,因此,桃花开放的时间要落后20~30 天。
城 郊 风
郊区
A
市区
市区 B
郊区 C
1.工业区应该建在A、B、C、中的 C 地。 2.城市在A、B地规划建设较大面积的绿地,主要作用是什么? 大面积的绿地放置在城市的中心区和郊区之间,可以有效利 用植物净化郊区吹向中心区的空气,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由于城市风的出现,城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随上升气流而上升, 笼罩在城市上空,并从高空流向郊区,到达郊区后下沉。下沉气流 又从近地面流回市中心,并将郊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也带回了城市, 致使城市的空气污染更加严重。
地球:白天,地球大气削弱了到达地面 的太阳辐射,气温不会太高。夜间,地 面辐射绝大部分热量又被大气逆辐射还 给地面,使气温不致降得过低。
归纳: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要点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地面接收到太阳辐射增温后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能量传给近地面大 气,近地面大气又以对流、传导等方式层层向上传递热量,所以离地 面越近温度越高,离地面越远温度越低。
“太阳暖大地”
(大气的削弱作用)
“大地暖大气”
(地面辐射)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 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为什么山上温度比山下低?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 温下降0.6℃.庐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100~1200米间,它比 山下气温要低6℃左右,因此,桃花开放的时间要落后20~30 天。
城 郊 风
郊区
A
市区
市区 B
郊区 C
1.工业区应该建在A、B、C、中的 C 地。 2.城市在A、B地规划建设较大面积的绿地,主要作用是什么? 大面积的绿地放置在城市的中心区和郊区之间,可以有效利 用植物净化郊区吹向中心区的空气,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由于城市风的出现,城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随上升气流而上升, 笼罩在城市上空,并从高空流向郊区,到达郊区后下沉。下沉气流 又从近地面流回市中心,并将郊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也带回了城市, 致使城市的空气污染更加严重。
地球:白天,地球大气削弱了到达地面 的太阳辐射,气温不会太高。夜间,地 面辐射绝大部分热量又被大气逆辐射还 给地面,使气温不致降得过低。
归纳: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要点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地面接收到太阳辐射增温后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能量传给近地面大 气,近地面大气又以对流、传导等方式层层向上传递热量,所以离地 面越近温度越高,离地面越远温度越低。
“太阳暖大地”
(大气的削弱作用)
“大地暖大气”
(地面辐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如体积保持不变,则在 dt
时间内增加的质量为:
( dt )dV dV dVdt (2) t t
令(1)=(2)有
( u ) ( v) ( w) ( ) x y z t
(3)
或
( u ) ( v) ( w) ( )0 t x y z
气压梯度力( pressure gradient force) 气压 梯度存在时,单位质量的空气所受的力叫气压梯 度力,其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与空气密度成 反比。气压梯度力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都有 分量,分别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垂直气压梯度
力。
1 P G N
二、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和方向
3、空气垂直运动
4、非绝热增温和冷却对局地气压变化的影响
二、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一)气压的周期性变化 气压的周期性变化是指气压随时间的曲线上呈现出有 规律的周期性波动,明显的是以日为周期和以年为周 期的波动。 1、气压的日变化 气压的日变化有单峰、双峰和三峰等型式,其中 以双峰型最为普遍。其特点是一天有一个最高值,一 个次高值,一个最低值,一个次低值。
p 0 z z
0
p g d z
对时间求偏导数
p ( ) z g dz t t z
p0 对于地面,有 ( ) g dz t t 0
( u ) ( v) ( w) [ ] x y z t
连续方程
代入
p0 ( ) g dz t t 0
水平气压梯度一般为多少? 水平气压梯度一般为1~3hPa/赤道度 1赤道度相当于111㎞,为赤道上经度相差一度的 纬圈长度 垂直气压梯度在大气低层可达1hPa/10m左右,相 当于水平气压梯度的104倍 推导静力学基本方程的两个假设条件: 1、大气处于静力平衡条件(垂直气压梯度力被重 力所平衡),且空气无水平运动 2、等温面和等压面近似水平
式中
dx dy dz u, v, w dt dt dt
各为x、y、z方向的速度分量
将(7)式代入(5)式,得到:
d u v w ( )0 dt x y z
(8)
或
1 d u v w 0 dt x y z
(9)
连 续 方 程
(二)辐散、辐合与垂直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为
GN 1 P N 1 P 1 P 1 x y
2 2
P P y x
2
2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成正比, 与空气密度成反比。通常在同一水平面上,密度 随时间、地点变化不很明显,因而水平气压梯度 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水平气压梯度的大小。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 指向低压。
时
d 0 dt d 0 dt
辐散 辐合
当
时
当
d 0 时, dt
u v w 0 x y z
或
u v w x y z
令
u v D x y
D0
水平辐散 水平辐合
D0
(三)引起局地气压变化的原因
d p g d z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使空气产生水平运动的直接 原因和动力
第五节 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一、局地气压随时间变化的原因
(一)连续方程
x方ydz ( u dx )dydz dxdydz x x
y方向上的质量净增量为
vdxdz ( v
得到
p0 u v ( w) ( ) g ( )dz g (u v )dz g dz t x y x y z 0 0 0
水平方向上的 速度辐散、辐 合
密度平流
空气垂直运动
1、水平气流的辐合与辐散
2、不同密度气团的移动
2、气压的年变化 气压的年变化是以年为周期的波动。可以分为以 下三种类型: (1)大陆型:一年中气压最高值 出现在冬季,最 低值出现在夏季,气压年变化值很大,并由低纬向高 纬逐渐增大。
(2)海洋型:一年中气压最高值 出现在夏季,最低 值 出现在冬季,气压年较差小于同纬度的陆地。
(3)高山型:一年中气压的最高值出现在夏季,最 低值出现在冬季。
第三章 大气压力
第四节 气压梯度
一、气压梯度(pressure gradient)
气压梯度 沿空间等压面垂直方向单位距离内的
气压差
气压梯度是一个空间矢量,它垂直于等压面, 由高压指向低压,数值等于两等压面间的气压差 (ΔP)除以其间的垂直距离(ΔN),可用下式 表示:
P P GN N N
u v w , , x y z
u 0 x u 0 x
空气的散度
辐散
辐合
立方体中的总散度等于三个偏导数之和
1 d u v w dt x y z
当
u v w 0 x y z u v w 0 x y z
(二)气压的非周期性变化
气压的非周期性变化是指气压的变化不存在固定周 期的波动,它是气压系统移动和演变的结果。
( v) ( v) dy)dxdz dxdydz y y
z方向上的质量净增量为
( w) ( w) wdxdy ( w dz )dxdy dxdydz z z
则在 dt 时间内,流入这小立方体中总净质量为:
( u ) ( v) ( w) ( u ) ( v) ( w) ( )dxdydzdt ( )dVdt x y z x y z
(4)
将(4)式展开得到
u v w u v w 0 t x x y y z z
(5)
密度可以表示成为坐标和时间的函数,即
( , x, y, z)
密度的全微分
d dt dx dy dz t x y z
展开得到
d dx dy dz u v w (6) dt t x dt y dt z dt t x y z
也可写为
d (u v w ) t dt x y z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