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弈》《两小儿辩日》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中》说课稿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中》说课稿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中》说课稿一、说教材《文言文二则》是统编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有两篇文言文组成。

《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上》,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两小儿辩日中》它是一篇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

文章叙述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持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

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两小儿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品质,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

本单元的关键字是“科学、机遇、思考”,阅读要求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本课的两个故事一个说明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另一个说明要善于思考实事求是,都是发现科学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说教学目标1.会写“援、俱”等4个字,读准字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说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重点)2.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难点)四、说教法学法[说教法]1.朗读法这篇课文是文言文,要求背诵,需要充分朗读、熟读成诵。

文言文中常常会出现较长或教难的句子,因此我采用学生跟随范读去读,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进行断句朗读,分角色朗读等。

1、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

1、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

看谁知道得多
两小儿争论的是一个古 老而有趣的问题,孔子回答 不出,如果你是掌握了现代 科学知识的孔子,你该如何回 答他们?
远小近大的原因:
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 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 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 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 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 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大了。
小组合作探究
1、两小儿辩斗,一个人根据 断 定“日始出近,日中远”。另一个根 据
断定“日初远,日中近”。
2、你认为孔子是个 人。你认为两小儿有

精神。
一.掌握下列词的含义
以--- 认为
孰--- 谁
去--- 离
汝--- 你
决--- 判断
知--- 通“智”,智 慧
二.词类活用
东— 向东(名词用作状语)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只有 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努力学 习,善于观察,敢于独立思考, 大胆质疑,才能认识奇妙的大 自然。
列子属于道家学派,孔子 属于儒家学派,而两家是对立的 学派,常常互相讥讽。列子写这 故事,是讥笑孔子的无知。其实 两小儿的疑问,也是列子提出的 问题,这个疑问,列子也不能解 决。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 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 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 近。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 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到了

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 是 呈圆形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 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 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 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六年级下册《学弈两小儿辩日》pptppt课件

六年级下册《学弈两小儿辩日》pptppt课件

背景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 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 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 传于世。
作者与作品
• 选自《列子·汤问》 。
• 《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 列御寇的作品。其中寓言故事百余 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 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 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 永味长,发人深思。
选自《列子 • 汤问》
背景介绍
这篇传说故事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的作
品。列子属于道家学派,孔子属于儒家学派,而两 家是对立的学派,常常互相讥讽。列子写这故事, 是讥笑孔子的无知。其实两小儿的疑问,也是列子 提出的问题,这个疑问,列子也不能解决。
《列子》中多记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如愚公移山等。形象鲜明,含义深刻,具有较高的 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译文:因为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 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 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 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 然也听弈秋的教导,可是心里却想着 有天鹅将要飞到这里来,想拉弓搭箭 把它射下来。这个人虽然与前一个人 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因为 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 不是这样的。
一、文言文两则
《学弈》 《两小儿辩日》
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文言文?
《杨氏之子》《伯牙绝弦》
这些都是古人写的文章,古人写的文章, 我们叫做文言文,也叫古文。文言文是中国的 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 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俗称“之乎者也”。语 句简洁,语句意思非常丰富;有些词语的意思 和今天的意思发生了变化。

《(学弈)(两小儿辩日)》教案【】

《(学弈)(两小儿辩日)》教案【】

《学弈(两小儿辩日)》word版教案【可编辑】一、教材分析《学弈》是《孟子·告子》中的一段寓言故事。

主要讲述了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通过学弈的两个孩子不同的学习态度、结果的不同,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经泰山之侧,遇到两个孩子在争辩日出时的景象,孔子不能决断,询问了一个名叫荣启期的人,荣启期根据自己的观察判断出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

文章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古人在探索自然现象方面的聪明才智,也展示了古代儿童早慧、思维敏捷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学弈》一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假、弗、兴”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方法,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假、弗、兴”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表演法。

五、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观察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齐读课题,提示“辩”的读音。

(3)根据课题质疑:两个小孩为什么辩日?结果如何?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画出生字新词。

(2)学生交流反馈,教师指导认读生字新词,如“前提、观测、移动”等。

(3)理解课题,引导学生知道“辩日”的意思是争论太阳的升起方向。

3.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交流反馈,教师根据反馈情况讲解课文内容,如“孔子不能决、荣启期决”等。

两小儿和学弈的读后感

两小儿和学弈的读后感

两小儿和学弈的读后感《读〈两小儿辩日〉和〈学弈〉有感》最近读了《两小儿辩日》和《学弈》这两篇文言文,颇有感触。

读《两小儿辩日》的时候,我感觉特别有意思。

两个小孩子各执一词,为了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争论不休。

一个说早上近,因为早上的太阳看着大;另一个说中午近,因为中午热。

读到这里我就在想,小孩的思维真是单纯又直接啊。

他们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直观感受当作论据,并且如此自信地辩论。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也会为一些简单的事情争论,比如到底是白天的月亮大还是晚上的月亮大,当时也是像这两个小儿一样,各有各的理,互不相让。

而让我不解的是,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居然也答不上来这个问题。

后来我明白了,人应该认识到自己知识的局限性。

就算知识渊博如孔子,也有不知道的事情啊。

这也说明了知识是无尽的,我们不能因为知道一点就自满。

现在生活中很多人,稍微有点小成绩,就觉得自己无所不知了,跟这其中蕴含的道理相比,实在是不应该啊。

再来说《学弈》,这篇文章说的是两个人一同跟弈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最后专心的那个人学好了棋,而三心二意的那个没有学成。

特别触动我的是专心致志的重要性。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自己学习外语的时候。

我有时候一边看电视一边背单词,最后的效果就很差。

而当我避开那些干扰源,专心去背单词的时候,效率就很高了。

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就是求学做事要专心致志这个道理。

这两篇文章虽然简短,但是能让人思考很多。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得像故事里专心致志下棋的那个人一样,对待事情要专注认真;并且要深知自己的知识有限,不断去学习探索就像那两个小儿和孔子给我的启示一样。

我们应该传承古人在简单故事里呈现的智慧,积极应用到实际情况中去,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做人的态度上,都要以这些文言文里的道理为鉴,不断提升完善自己。

2020部编小学语文六年下册《文言文二则之学弈 两小儿辩日》知识点梳理

2020部编小学语文六年下册《文言文二则之学弈 两小儿辩日》知识点梳理

六年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之学弈/两小儿辩日》知识点梳理人教部编版课文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孟子(约前371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二、课文理解《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

弈:下棋。

者:代词,用在名词后,指“......的人”。

也: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表感叹。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使:让。

诲:教导。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惟:只。

译文: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之:指弈秋讲的内容。

鸿鹄:天鹅。

援:拉。

弓缴:弓[缴:指系在箭上的丝绳]。

之:指鸿鹄。

译文: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将要飞到这里来,想取过弓箭,把它射下来。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他,指前一个人。

俱:一起。

弗若:不如。

矣:了。

译文:这个人虽然与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了。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因为。

其:他,指后一个人。

弗若:不如。

与:吗。

曰:说。

非:不是。

然:这样。

译文: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六年级下册语文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笔记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一个人(原文)(惟弈秋之为听)另一个人(原文)(思援弓缴而射之)。

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字义①弈:下棋②通国:全国③诲:教导④鸿鹄:天鹅⑤援:引.拉⑥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⑦俱:一起⑧弗:不⑨矣:了10、为:因为11、其:他的,指后一个人12、善:善于、擅长3.《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同时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

4、《两小儿辩日》的作者是(列子),他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这篇文章选自(《列子·汤问》),其中包括著名的寓言故事(《杞人忧天》)(《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

5.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亚圣”。

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6、字义1辩斗:辩论、争论2以:以为3去:离4日中:正午5及:到6苍苍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7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

8汤:热水9决:判断10汝:你11知:通“智”练习题一写出“之”字在各句中的意思:1弈秋,通古之善弈者也。

(的)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弈秋的教导)(鸿鹄)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他,指前一个人)二、理解句子。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3)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学弈》全文翻译: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文言文《学弈》《两小儿辩日》原文全文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文言文《学弈》《两小儿辩日》原文全文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
下面是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原文全文:
《学弈(yì)》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yǐ)。

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东游,见 / 两小儿 / 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 / 日始出时 /去人近,而 / 日中 时 / 远也。” 一儿以 /日初出远,而 / 日中时/近 也。
一儿曰:“日初出 / 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 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 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 乎!”
孔子东游,见
/
两小儿/ 辩斗。
( 辩论、争论)
问 其 故。
(他们)(缘故)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 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 论的原因。
一儿曰
:“我 / 以 日
/ 始出时 /去

人近,而 日中
认为
/
距离 /
远也。”

/ / (中午)
一儿 以日初出 远,而
日中时近也。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 离人,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 而正午时离人近。
“之”的用法
• (1)助词,表示“的”,例如“通国之善弈者也” • (2)代词,表示“它/她/他”,例如“思援弓缴 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3)名词,表示人或者事、物,例如“惟弈秋之 为听”“一人虽听之” • (4)动词,表示“去、到”,例如“送孟浩然之 广陵”
第二课时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 学习方法: ⑴ 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⑵ 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⑶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⑷ 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⑸ 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的教 导
惟/弈秋/之/为听;
使:让。 诲:教 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 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
就要
它:天 鹅 弈秋的教 导
认为
来到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 缴/而/射之。
虽:虽然。 之:指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缴:本课指带有丝绳的箭。
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 是)也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 拉弓箭去射它。
前面那 个人
前面那 个人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他,指前一个人。
俱:一起。
弗若:不如。
矣:了。
虽然和前面那个人一起学习,(学习 效果)却不如前面那个人了。
一儿曰:“日初出大
日中 , 则 如盘盂,Βιβλιοθήκη 如此车盖, 及

如同 这
到了


远者小 而

近者大 乎 ?”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 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 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 大吗?”
一儿曰:“日初出
日中如
/探
/
沧沧凉凉
近者热 / 而

及其
清清凉凉
汤 ,此不为
到了
远者凉 / /
{
}
孔子 不能决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
清清凉凉
伸手
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热水 孔子不能决 判断 也。 两小儿笑曰:“孰 为 汝 多 知 乎!”
谁 认为 你 通“智”,智慧
一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
二两小儿各抒已见 三孔子不能定谁是谁非 初出 两小儿 辩日 沧沧凉凉—远
如车盖大—近
日中
如盘盂小—远 如探汤热—近
联系课文,先写出带点字的意思, 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我 以 ( 日始出时 去 ) ( 人近。 )
2。及 其 日中 如 探汤。

3。孰


为 汝 多
) ( ) (




乎?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孔子)问其故。
辩论
争胜负 缘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认为 距离 正午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到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全力以赴、一心一意
• 请用几个词概括后面那个人的特点。
• 心不在焉、一心二用、三心二意、心神不宁
思考:同样师从弈秋这位这位棋界高手,为 什么一人成功,一人失败,这个故事告诉我 们一个什么道理? 因为学习态度不同, 所以学习效果也不同,这 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学习 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 意的道理。





选自《列子 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 为 汝 多 知 乎!
1.文言文两则
1.学弈
第一课时
围棋,下 围棋
学 弈
学 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 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 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
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 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 弈 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
乎?” 孔 子 不 能
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决 也。
/
两小儿笑曰:“ 孰
判断


/


乎?
谁 认为 你
知识,智慧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 凉凉,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 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 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1 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 其根据是什么? 一是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 远则物体形状小。 一是根据感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 远离热源就感觉凉。 2.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 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 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 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 然也。
wéī
作者简介
的 的 人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 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
弈秋是全国下围棋最好的人。(···者也,判断句, ··· 一般解释为“是···的人。”) ···
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 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⑴ 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 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⑵ 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 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 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 理有据;孔子实事求是的 态度;看待事物我们可以 从不同的角度的道理。
后面那 个人
省略句,省略了 “之”,就是指 前面那个人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谓,说。 其:他,指后一个人。
然:这样。 与:吗。 曰:说。 非:不是。
难道说是后面那个人的智力不如(前面那个人)吗? 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思考:两个人的学习态度有什么不同?
• 请说出几个专心致志的近义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