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报告单模板
化学实验报告单模板

_____ 级—班—号姓名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 年—月—日
_____ 级—班—号姓名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 年—月—日
化学实验报告(三)
级—班—号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
化学实验报告(四)
化学实验报告(五)
化学实验报告(六)
级—班—号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
化学实验报告(七)
化学实验报告(八)
化学实验报告(九)
化学实验报告(十)
级—班—号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
化学实验报告(^一)
级—班—号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
级—班—号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
化学实验报告(十二)
级—班—号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
化学实验报告(十三)
级—班—号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
化学实验报告(十四)
级—班—号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
化学实验报告(十五)
级—班—号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
化学实验报告(十六)
_____ 级—班—号姓名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 年—月—日实验名称:
化学实验报告(十七)
级—班—号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
化学实验报告(十八)
级—班—号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
化学实验报告(十九)
_____ 级—班—号姓名 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 年—月—日实验名称:。
化学实验报告单4

实验报告单四
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科目_________
一、实验名称:净化过滤天然水
二、实验目的:学习吸附沉淀、过滤等基本操作
三、实验原理:过滤能把溶于水与不溶于水的物质分开。
四、实验器材:烧杯、漏斗、玻棒、自然水、铁架台、滤纸
五、实验步骤:
步骤和方法现象分析或结论
1、吸附沉淀,净化水。
取一烧杯自然水,加少许明矾,静置,观察。
加入明矾后,水较
____________。
因为明矾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作过滤器
3、组装过滤装置。
4、过滤
(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5、比较过滤后的水与未经处理的天然水未经处理的天然水____;过滤后的水__________。
问题和讨论:
1、玻璃棒在过滤中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过滤后的水仍浑浊,原因可能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验结论:
过滤能除去_____________________杂质。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 年月日。
中考化学实验报告单

中考化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了解不同物质的酸碱性质。
实验器材:酸碱指示剂、盐酸、氢氧化钠、试管、移液管、滴管。
实验步骤:
1. 取三个试管分别装入适量的酸碱指示剂。
2. 先向第一个试管中滴入少量的盐酸,观察颜色变化。
3. 换用新的滴管,向第二个试管中滴入少量的氢氧化钠,观察颜色变化。
4. 将第三个试管放置一旁,不加任何试剂,作为对照组。
5. 对于每个试管,根据颜色变化与对照组的比较,得出其酸碱性质。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添加盐酸后,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为红色,表明盐酸具有强酸性质。
2. 添加氢氧化钠后,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为紫色,表明氢氧化钠具有强碱性质。
3. 对照组中酸碱指示剂的颜色为绿色,表明其为中性物质。
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通过观察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成功地证明了不同物质的酸碱性质。
同时,实验还提醒我们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当注意安全,切勿随意添加试剂,以免引发危险。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实验报告单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实验报告单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水,观察现象。
1.镁:银白色,有光泽;铝:银白色,有光泽;铁:灰色,有光泽;铜:红棕色,有光泽。
2.铜片比铝片硬,铜片比黄铜片软。
3.金属导电性实验:用导线连接电池和小灯泡,将金属片插入导线两端,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4.铜片加热后表面变黑。
5.实验现象:稀盐酸中铁和锌产生气泡,铝和铜无反应;稀硫酸XXX和铜产生气泡,铝和锌无反应;硫酸铜溶液XXX、铝、锌均无反应,铜生成固体物质;硝酸银溶液XXX、铝、锌均无反应,铜生成固体物质。
6.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Mg>Zn>Fe>Cu,铜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
7.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结论: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学生实验报告单学科:化学九年级班小组记录人员实验名称: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实验实验目的:巩固和加深对金属物理和化学性质的认识,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药品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坩埚钳、电池、导线、小灯泡、火柴、镁条、锌粒、铝片、铁片、铁粉、铜片、黄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实验步骤:1.观察并描述镁、铝、铁、铜的颜色和光泽。
2.比较铜片和铝片、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
3.证明金属具有导电性:用导线连接电池和小灯泡,将金属片插入导线两端,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4.铜片加热后表面变黑。
5.向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待测金属,然后分别加入5mL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水,观察现象。
6.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Mg>Zn>Fe>Cu,铜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
7.理解置换反应概念: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取2g、4g、6g、8g、10g的食盐,分别加入50ml烧杯中;2、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使食盐充分溶解;3、将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用量筒加水至100ml,摇匀。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实验目的: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大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棉花、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细铁丝、火柴等。
实验步骤:1、制取氧气(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装药品:在试管中装入适量的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固定装置:将装有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4)加热:先预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5)收集气体:当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集满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2、氧气的性质实验(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①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然后插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②燃烧停止后,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①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制取氧气加热后,试管内固体逐渐减少,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氧气的性质实验(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①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②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①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实验结论:1、高锰酸钾加热可以制取氧气。
2、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问题与讨论:1、为什么在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答: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单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单篇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化学实验报告上册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
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实验步骤:一、药品的取用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全一册共19个实验)

化学实验报告目录01、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02、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0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04、利用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05、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06、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07、用托盘天平称取12.5g氯化钠08、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09、组装过滤装置并过滤粗食盐水10、加热蒸发食盐溶液11、探究氯化钠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12、用实验证明酒精与水能互相溶解13、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4、用指示剂鉴别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15、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度16、用实验证明铁、铜、铝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17、用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18、用盐酸鉴别氯化纳和碳酸钠19、氮肥的简易鉴别20、化学实验报告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1、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实验目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一、实验器材、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检查仪器、药品。
2. 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各项准备工作。
3. 用饮料管向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放在桌面上。
4. 将另一集气瓶放置在桌面上,用玻璃片盖好。
5. 用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内。
6. 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
7.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实验装置图疑问讨论评语教师签名化学实验报告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2、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实验目的正确地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并做好排水集气的准备实验器材、药品大试管(Ф32mm×200mm)、带导管的橡皮塞(与试管配套)、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木质垫若干块、集气瓶(125mL)、毛玻璃片、水槽(装好水)、烧杯(100mL)。
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报告单

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探究蜡烛及其燃烧。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物理性质。
2. 探究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层情况、温度高低以及产物。
(二)实验用品。
蜡烛、火柴、干燥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小刀。
(三)实验步骤及现象。
1. 观察蜡烛的物理性质。
- 我拿到蜡烛的时候,就像看到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圆柱。
它的颜色是白色的,摸起来有点硬,不过用小刀轻轻一切,就能切下一小块,说明它的硬度不是很大。
形状嘛,就是规规矩矩的圆柱体,站得还挺直呢。
2. 点燃蜡烛观察火焰。
- 用火柴“哧”的一下把蜡烛点燃,哇,它就像一个小小的火炬手开始工作啦。
我看到火焰分为三层,最里面那层暗暗的,像个害羞的小跟班,我猜它温度肯定不高;中间那层比较明亮,像是个活力满满的小青年;最外层可就厉害了,那火焰呼呼的,特别明亮,感觉就像个热情似火的大力士。
我为了验证我的想法,就拿了一根火柴梗横着放进火焰里,就那么一秒钟,拿出来一看,好家伙,最外层的地方火柴梗都变黑得最厉害,中间层次之,最里面那层基本没咋变色,这就说明最外层温度最高,里面的温度是越来越低的。
3. 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 我拿了一个干燥的烧杯,小心翼翼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不一会儿,烧杯内壁就变得雾蒙蒙的了,就像冬天的窗户玻璃上起了雾一样。
这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水。
然后我又把烧杯拿下来,迅速往里面倒入一些澄清石灰水,然后轻轻摇晃,哇塞,石灰水变得浑浊了,就像一杯牛奶一样。
这就表明蜡烛燃烧还产生了二氧化碳呢。
(四)实验结论。
1. 蜡烛是白色、固态、圆柱体,硬度较小。
2.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3.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二、实验名称: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2. 探究氧气的性质,重点是氧气的助燃性。
(二)实验用品。
高锰酸钾、大试管、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导管、水槽、集气瓶、玻璃片、棉花、木炭、细铁丝、火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四)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十一)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十二)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十六)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十九)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