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系统设计指南

密封系统设计指南
密封系统设计指南

密封系统设计指南

目录

第一章概论..................................................................................2 1-1 该指南的主要目的.......................................................................2 1-2 该指南的相关内容......................................................................2 第二章密封系统的设计要求....................................................................2 2-1 密封系统法规性要求.....................................................................2 2-2 密封系统其它要求.......................................................................3 第三章密封系统结构解析.....................................................................3 3-1 密封系统安装位置......................................................................4 3-2 密封条结构的解析......................................................................6 3-3 典型密封截面的解析...................................................................10 3-4 密封条材料...........................................................................12第四章密封系统失效模式、设计校核............................................................12 4-1 密封系统失效模式.....................................................................12 4-2 密封系统设计校核.....................................................................12 第五章密封系统设计趋势及工作方向..........................................................15 5-1 密封系统相关趋势.....................................................................15 5-2 现存主要问题和今后工作方向...........................................................16

第一章概论

1.1 该指南的主要目的

该指南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1)、密封系统的设计需要满足哪些方面的要求,包括法规要求、设计目标要求等;

(2)、密封系统的设计应该遵循哪些规律性的东西,尤其是设计细节和经验值。

1.2 该指南的主要内容

该指南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针对密封系统设计在宏观方面的要求,侧重于法规要求和设计目标要求,辅之以BENCHMARKING研究;

(2)、针对密封系统在微观方面的要求,侧重于密封条本身和典型密封截面的解析及要求;

(3)、其余内容涉及密封系统校核、潜在失效模式和未来的设计趋势;

第二章密封系统的设计要求

2.1密封系统法规性要求

具体性要求

GB/T 12426 车辆用密封条的污染性试验方法

GB/T 12425 车辆用密封条的人工气候曝露试验方法

GB/T 12424 车辆用植绒密封条的磨损试验方法

GB/T12478-1990 客车防尘密封性试验方法

GB12479-1990 客车防尘密封性限值

GB/T12480-1990 客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

QC/T639-2000 客车门窗用橡胶密封条

QC/T640-2000 客车门窗用植绒密封条

QC/T641-2004 汽车用塑料密封条

Q/CAC·04·129-2000 A11型车用塑料密封条

Q/CAC·04·130-2000 A11型车用橡胶密封条

Q/CAC·04·131—2000 A11型车用植绒密封条

QCn29008.6-1991 车身密封性评定方法汽车产品质量检验

一般性要求(德国大众):

TL-VW607 供货技术条件车门用发泡橡胶密封条材料要求

TL-VW626 供货技术条件海绵橡胶密封条材料要求

TL-VW642 供货技术条件复合体密封条材料要求

TL-VW655 供货技术条件车窗玻璃导轨用无支撑带的植绒密封条材料要求

TL-VW658 供货技术条件边缘保护用弹性密封条材料要求

TL-VW676 供货技术条件用于窗密封的软PVC 材料要求

TL-VW52002 供货技术条件橡胶密封条材料要求

TL-VW52006 供货技术条件软PVC泡沫密封条材料要求

TL-VW552015 供货技术条件EPDM风窗密封条材料要求

TL-VW52042 供货技术条件窗导轨密封条和窗框密封条材料要求

PV3314 供货技术条件带软管密封边的密封条压缩拉脱负荷试验技术条件2.2 密封系统其它要求.

一般性要求

1) 防止进水和漏风,以及尽量减少灰尘的进入

2)尽量减少风噪

3)符合开关门的力的要求;同时,要求密封条上的出气孔合理分布

4)良好的外观

具体考虑事项:

1) 在门上段区域,由于门闭合后,密封条的反作用力会导致门上段向外偏移,因此设计时,

门外表面应该比侧围外表面低大约3~5mm ;见(图2-1)

2)为减少水的进入,在侧门的四个接角部位,密封条应该增厚0.3mm ;

3)在淋雨试验中,15分钟内不能有水侵入(100~175mm/hour);

4)对于侧门密封压缩力,前、后门均以大约25 kgf为宜;

5)为使密封条安装后服帖,在钣金形状急剧变化处,应设置卡扣固定;见(图2-2)

图2-1 门上段示意图图2-2 钣金形状变化示意图

第三章密封系统结构解析

3.1密封系统的安装位置

3.1.1 整车的密封

总体上,车身密封是为了保证车身外的尘、沙、雨、雪不进入车内,同时,使车内的噪声降到一个很低的水平;基于上述要求,可以把车身的密封按位置分为三类:

(1)、车身本体的密封:由于车身骨架焊接总成上,有诸多工具孔或维修孔以及钣金接触缝隙,所以,这些孔需要用各种材料进行密封,比如密封胶、堵盖等等;(具体不再介绍)(2)、静止玻璃的密封:对于前风档、后风挡、三角窗玻璃等非活动部件,密封形式通常采

用密封条或密封胶;尤其前后风挡,为加强密封效果,安装方式多采用内部涂胶粘结,然后从装饰角度考虑再加装一些装饰条;

(3)、活动部件的密封:对于经常活动的部件,如前后车门、发动机盖、行李箱盖等的密封,一般采用密封条;其要求不仅要隔绝沙尘雨雪以及噪音进入车内,还要缓冲关门时的冲击,而且,防止车门在行车过程中,振动过大。

整车需要密封的大致位置,参见下图:(图3-1);更为详细的密封位置参见:(图3-2)

图3-1 整车密封位置简略示意图

图3-2 整车密封位置详细示意图

3.1.2 侧门密封条的分段

由于侧门密封条是环形一周,而且各段的密封截面是不同的,因此,如何合理分段,如何进行接角,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下面是相关车型的情况,见(图3-3)

图3-3 侧门密封条分段示意图

3.1.3 侧门密封条的数量

根据车的市场定位,来决定采用几道密封;一般而言,豪华车,对于车内噪音、防水防尘性的要求较高,则采用多道密封;对于经济型轿车,则采用一道密封即可。其优缺点的对比见下表。(表3-1)

示例:P11的侧门,在B柱位置是三道密封。(图3-4)

S12的侧门,在B柱位置则是一道密封。(图3-5)

表3-1 密封条数量及优缺点对比表

图3-4 P11在B 柱位置的截面图

图3-5 S12在B 柱位置的截面图

A

B

C

3.2 密封条结构的解析

3.2.1 密封条安装位置示意图

(1)、侧门门洞处的密封条:

大体有三种形式:双泡密封条(图3-6)、单泡密封条(图3-7)、无泡密封条(图3-8)

图3-6 双泡密封图3-7 单泡密封图3-8 无泡密封

(2)、前后门之间的密封条:

大体有两种位置形式:在后门上安装(图3-9)、在B柱上安装(图3-10)

图3-9 后门安装图3-10 B柱安装

(3)、门上段处的密封条:

大体有两种密封形式:一体式(图3-11)、(图3-12),分开式(图3-13)

图3-11 一体式1 图3-12 一体式2 图3-13 分开式

(4)、窗框部位(BELTLINE)的密封条:

密封原理是类似的,具体形式稍有区别:见双唇式(图3-14)和连唇式(图3-15)

图3-14 双唇式图3-15 连唇式

(5)、发动机盖处的密封条:

密封截面变化不大,具体安装形式稍有区别:见(图3-16)、(图3-17)

图3-16 单纯夹紧式安装图3-17 卡扣式安装

(6)、行李箱盖处的密封条:

密封截面变化不大,具体形式稍有区别:见(图3-18)、(图3-19)

图3-18 行李箱盖密封条1 图3-19 行李箱盖密封条2

3.2.2 密封条种类和样式

(1)、轿车车门密封条:(实例见:图3-20)

门框密封条:主要由密实胶基体和海绵胶泡管组成;密实胶内含有金属骨架,以加强定型与固定作用;海绵胶泡管有受压变形、卸压反弹的功能,保证关门时的密封作用;

此外,唇边部分有装饰作用,如由彩色胶构成或贴有织物,色彩更加美观;

门洞密封条:结构为全海绵胶泡管,或密实胶基底与海绵胶组合;同门框密封条配合使用,以增加车门与车体的密封作用

图3-20 轿车车门密封条

(2)、轿车车窗密封条:(实例见:图3-21)

车窗玻璃泥槽:由不同硬度密实胶组成,可嵌入骨架保证尺寸匹配性能;不同方向唇边的植绒不仅降低玻璃与胶条间的滑动摩擦,而且有助于减小噪音;

车窗内外侧条:由纯胶,或同塑料件复合构成,除以植绒降低同玻璃间的摩擦之外,还有装饰作用;

前后风挡密封条:由纯胶型条围接而成,在风窗玻璃同车体间保证固定密封作用

(3)、轿车前后盖密封条:(实例见:图3-22)

发动机盖密封条:由纯海绵胶泡管,或同密实胶复合构成,用于罩壳同车身前部的密合密封行李箱盖密封条:由含骨架的密实胶基体和海绵胶泡管组成,保证后盖关闭的密封作用

图3-21 轿车车窗密封条

图3-22 轿车前后盖密封条

(4)、结构复杂的密封条:(实例见:图3-23)

接角接头型:挤出型条通过注射模压工艺两两相接或单端加接,以满足密封条在转角部位或需要定位部分的安装匹配要求

可变截面型:密封条可在挤出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控制,改变截面各部分的大小和形状,满足使用时车身不同部位的装配要求

图3-23 结构复杂的密封条

3.3 典型密封截面的解析

3.3.1 侧门的密封截面解析

(1)、门框密封截面:

总体上,在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反作用力,又要考虑其密封性能;反作用力设定得越大,在行驶过程中车门振动吸收性和水密性越好,但相应的是车门闭合力越大;因此,截面确定需二者兼顾。

(2)、档水条密封截面:

一般采用双面密封;车外密封条与车外侧嵌条是一体成型的;安装方式一般用卡子固定或压入门板的翻边处;注意的是:固定部分应有相当的硬度,使之与门板卡紧,而与玻璃接触的密封

部分应有一定的弹性,并通过植绒减小玻璃上下的运动阻力。

(2)、玻璃导轨密封截面:

密封条应易于紧固于玻璃导轨内;另外,密封条应能够与玻璃紧密贴合,有一定的压紧作用,

弹性要好,适应性强,同时又能使玻璃易于滑动,滑动量宜小,且能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密封条在设计时,应将横截面展开,以便于表面植绒或喷涂工艺的需要;安装后,玻璃泥槽

形成框形,因此,应注意安装状态和展开状态的相互协调,注意转角的处理;目前,转角处理主

要采用两种方法:接角或切缝

3.3.2发动机盖的密封截面解析

(1)、前风挡玻璃密封截面:

(2)、发动机盖密封截面:

发动机盖处的密封,目的是阻挡雨水、尘沙,减少它们进入发动机仓的机会,保持发动机仓处于整洁的环境状态(缺少具体截面经验值)

3.3.3行李箱盖的密封截面解析

3.4 密封条材料

对于密封条材料,总体要求是耐候性高、耐摩擦性好、耐热老化性好、吸水率低、低温时可挠性好及不受车辆油漆的侵蚀等;另外,为了提高耐摩擦性,降低与车身的摩擦声及提高在寒冷地带密封条的防冻性能,一般在密封条表面进行聚氨酯涂层。

主料:主要原材料为三元乙丙橡胶;新型EPDM可控制其分子中长链支化,使其硫化性能更好,提高挤出速度和产品的产量;其他新型的热塑性弹性体如EPO和TPV等材料既有弹性体的优良工程性能,又有塑料的优良特性,使之可以控制操作,又可回收重复利用,这些材料正在逐步取代EPDM制品。

辅料:主要是炭黑、骨架材料、补强剂、增塑剂和硫化剂。

第四章密封系统失效模式及设计校核

轴封系统设计原理及控制要求

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轴封系统设计原理及自动控制

系统概述 ?轴封蒸汽系统的工艺功能 ?轴封蒸汽系统的工艺功能是防止从汽轮机来的轴封蒸汽溢出至大气,并防止空气进入汽轮机和凝汽器。 ?轴封蒸汽系统具有下列功能: ??供汽和溢流蒸汽系统 ?-从有正压的轴封和从阀杆套来的泄漏蒸汽排放 ?-向有负压的轴封提供密封蒸汽 ?-当密封蒸汽流量不足时允许蒸汽进入 ?-过量的漏汽排至凝汽器 ??汽封蒸汽排放系统 ?-从汽封腔室来的排汽 ?-汽封漏汽在汽封冷却器内凝结 ?-汽封冷却器运行故障时汽封蒸汽排至大气 ?-用其中一个汽封冷却器风机从汽封冷却器内抽出空气 ??汽封蒸汽疏水系统 ?-通过自动疏水器将汽封蒸汽疏水排至凝汽器

系统简图

轴封蒸汽系统的运行信息 ?下列信息必须遵守: ?轴封密封蒸汽供应系统和轴封漏汽系统的预处理 在蒸汽允许进入轴封前,密封蒸汽调节阀前的辅助蒸汽必须是过热蒸汽。下列控制措施不予执行直到预处理满足: –轴封密封蒸汽控制器切换至“自动”模式,使密封蒸汽调节阀打开 –汽封冷却器风机“运行中” ?保持密封蒸汽调节阀前的密封蒸汽在热态 –通常使用预暖阀保持密封蒸汽调节阀前的密封蒸汽管线为热态。 –预暖阀的打开和关闭取决于密封蒸汽调节阀前的蒸汽温度。 ?汽封排汽至大气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轴封漏汽在汽封冷却器内凝结。 –如果汽封冷却器不可用,汽封漏汽必须排至大气。

轴封供汽状态启动和低负荷工况高负荷工况

汽封密封蒸汽 ?功能 ?汽封密封蒸汽的功能是防止蒸汽从轴封漏出及空气进入汽缸或冷凝器。 ?为完成上述功能,将汽封蒸汽母管接至各汽封。在任何运行条件下,汽封蒸汽母管以及汽封内的蒸汽压力由密封蒸汽溢流阀和密封蒸汽供汽阀来控制。蒸汽压力大约35 mbar(表压)。 ?压力控制 ?一个压力变送器用于控制和在集控室显示密封蒸汽压力。 ?一个压力控制器通过对整定值和实际值的比较来操纵密封蒸汽溢流阀和密封蒸汽供汽阀的执行机构。?为了提高密封蒸汽压力控制的可靠性,另配有手动控制装置,可在集控室进行手动控制。在集控室将控制开关置于手动位置或在压力控制器出现电气故障时自动切换至手动位置即可由人工控制。?密封蒸汽预暖阀(不在汽轮机供货范围内) ?为了防止在热态启动时低温蒸汽进入轴封,在机组启动及密封蒸汽控制系统开始工作前,必须对密封蒸汽供汽阀前的蒸汽管道进行预热。 ?在机组运行过程中,当密封蒸汽控制阀关闭且阀门上游的蒸汽停滞变冷时,同样需要预热。其目的是防止在机组降负荷的时候,冷蒸汽进入轴封与轴颈接触。而在密封蒸汽控制阀开启时,预热阀必须是关闭的。 ?辅汽参数的限制 –温度限制,见附图 –压力限制,3-8bar(g) –过热度要求,+10K

门窗设计规范

一、加工检查 1、型材检查 1.1 长度尺寸允许偏差+15mm、-0mm。 1.2 断面尺寸允许偏差±0.3mm。 1.3 扣条与主料配合缝允许偏差0.3mm。 1.4 壁厚允许偏差±0.1mm。 1.5 表面应平滑,不允许有裂纹及影响使用杂质和气泡等缺陷。 1.6 颜色一致,不能有明显色差。 2、下料检查 2.1 尺寸允许偏差±0.5mm。 2.2 断面尺寸允许偏差±0.3mm。 2.3 扣条与主料配合缝允许偏差0.3mm。 2.4 弯曲度允许偏差1mm/m。 2.5 型材表面平滑,不允许有裂纹及影响使用的杂质和凹凸不平等缺陷。 2.6 型材颜色距一米观察不能有明显色差。 3、配料检查 3.1 钻孔要圆,不要乱打乱划,孔圆直径允许偏差0.5 mm。 3.2 排水孔:排水孔应用冲床进行冲孔,固定框和平开门窗外侧铝型材在组框前开设排水孔,平开窗开启扇位置必须设两个(扇宽小于 400铣一个)排水孔,底部窗框和中横框,距角部100mm,框宽<1500mm开设2孔,1500~1800开设3孔,大于1800以上开设4孔。单框宽度小于400中间铣一个孔。 3.3 框排水孔为6*35mm,平开窗扇排水孔5.5*20mm。 3.4 所有框、中梃排水孔都必须有雨水盖。 3.5 窗执手安装位置在扇的1/2处。门执手安装,标准门从外框下口向上1100位置,并按执手位要求准确钻铣标准的安装孔。孔径允差±0.3mm。(加工图标明高度的以加工图为准) 3.6 胶条的安装要平直、均匀,无脱槽现象,对角接口完好。 3.7 平开门窗的中梃端铣槽口长度允许偏差±0.3mm。 4、组装检验 4.1 铝合金推拉门窗的组装用螺钉连接,螺钉一定要拧到位,对接处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0.3 mm,型材对接缝隙允许偏差不大于0.5mm。 4.2 铝合金平开门窗框挤角缝隙,表面平整度不超过±0.3mm,对角接口处要清洁,无残余胶,并且挤角刀口处用密封胶填平挤痕。 4.3 五金件安装正确,无歪斜,螺钉数量满足要求。 4.4 门窗框扇两端与中间尺寸差允许偏差±1 mm。 4.5 扣条接缝允许偏差小于0.3 mm。 4.6 平开门窗扇与框搭接允许偏差±2 mm,但不允许有翘曲或弯曲等现象。4.7 对角线、槽口宽度高度及对边尺寸偏差检查应按工艺说明书的要求检查。 4.8 玻璃垫块具有减震作用,使其能缓冲启闭等力的冲击。玻璃垫块应按工艺要求检查。 4.9 五金件锁、滑轮、执手等开关要灵活,并保证开关次数达到1.5万次以上。 二、安装检查

汽车设计-汽车密封条设计校核规范模板

XX公司企业规范 编号xxxx-xxxx 汽车设计- 汽车密封条设计校核规范 XXXX发布

汽车密封条设计校核规范 1范围 该设计规范适用于轿车的密封系统开发。主要介绍一般密封条分类及各部分的密封件对整车性能的要求,分析密封系统对整车性能的影响及密封条失效模式的典型特征,通过该设计规范的介绍,为汽车密封系统的设计开发提供指导。 2术语和定义 2.1 主要目的 2.1.1 密封系统的设计需要满足哪些方面的要求,包括法规要求、设计目标要求等; 2.1.2 密封系统的设计应该遵循哪些规律性的东西,尤其是设计细节和经验值。 2.2 主要内容 2.2.1 密封系统法规要求和设计目标要求; 2.2.2 密封条截面的解析; 2.2.3 密封系统校核、潜在失效模式校核规范。 3密封条设计要求 3.1 法规要求 QC/T 476 客车防雨密封性限值及试验方法 QC/T 639 汽车用橡胶密封条 QC/T 641 汽车用塑料密封条 QC/T 643 车辆用密封条的污染性试验方法 3.2 性能要求 性能主要需满足以下要求: 整车防尘防雨性能要求; 整车NVH性能要求,包括风噪、路噪、静态漏气量等; 车门关闭力要求:一般要求关闭速度V为0.8~1.2m/s; 整车外观要求。 4密封条结构设计 4.1 密封系统的布置 车身密封主要作用是为了保证车外的尘、沙、雨、雪不进入车内,同时,使车内的噪声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一般情况车身密封条系统布置见下图:

图1 轿车车门密封条 4.2密封条种类和样式 4.2.1轿车车门密封条: 门框密封条:主要由密实胶基体和海绵胶泡管组成;密实胶内含有金属骨架,以加强定型与固定作用;海绵胶泡管有受压变形、卸压反弹的功能,保证关门时的密封作用;此外,唇边部分有装饰作用,如由彩色胶构成或贴有织物,色彩更加美观; 门洞密封条:结构为全海绵胶泡管,或密实胶基底与海绵胶组合;同门框密封条配合使用,以增加车门与车体的密封作用 图2 轿车车门密封条 4.2.2轿车车窗密封条: 车窗玻璃泥槽:由不同硬度密实胶组成,可嵌入骨架保证尺寸匹配性能;不同方向唇边的植绒不仅降低玻璃与胶条间的滑动摩擦,而且有助于减小噪音; 车窗内外侧条:由纯胶,或同塑料件复合构成,除以植绒降低同玻璃间摩擦之外,还有装饰作用; 前后风挡密封条:由纯胶型条围接而成,在风窗玻璃同车体间保证固定密封作用 图3 轿车车窗密封条

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的设计

目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第1章绪论 (1) 1.1概述 (1) 1.2市场预测 (2) 1.3主要技术指标情况 (4) 1.4汽车玻璃升降器发展趋势 (4) 第2章汽车玻璃升降结构工作原理和技术参 (6) 2.1 结构及工作原理 (6) 2.2 技术参数及分析 (8) 2.3 本章小结 (8) 第3章电动玻璃升降器的设计方案 (10) 3.1车门玻璃的确定 (10) 3.2玻璃升降器的选择和布置 (11) 3.3升降器厚度、安装进准面的确定 (14) 3.4升降器中位线、主臂旋转中心的布置 (14) 3.5 玻璃在车门上的干涉校核 (15) 3.6电机的选择 (16) 3.7扇形齿板的设计 (18) 3.7.1确定模数和压力角 (18) 3.7.2确定主动臂的角行程 (18) 3.7.3确定齿数和分度圆直径 (18) 3.8玻璃导向与保护机构 (19) 3.9导向槽的设计 (20) 3.10交叉臂的设计 (20)

3.11车门玻璃密封条 (21) 3.12车门玻璃内外挡水条 (22) 3.13车门设计的相关标准 (22) 3.14本章小结 (22) 第4章有关运动部件的数据校核 (23) 4.1运动行程校核 (23) 4.2传动动力校核 (23) 4.3本章小结 (24) 第5章升降器电子控制系统设计 (25) 5.1驾驶员电动升降器 (25) 5.2前座电动升降器 (25) 5.3后座右侧电动升降器 (25) 5.4后座左侧电动升降器 (25) 5.5防夹处理 (26) 5.5.1电机部分 (27) 5.5.2感应器 (27) 5.6防夹功能原理 (26) 5.6.2玻璃所处区域的信号采集 (27) 5.6.2障碍物的信号采集 (28) 5.7防夹玻璃升降器对安装的要求 (29) 5.8防夹电动车窗的改进 (30) 5.8.1基于“触觉”的防夹 (30) 5.8.2基于“视觉”的防夹 (30) 5.9电动玻璃升降器过流保护 (31) 5.9.1电动玻璃升降器的控制 (31) 5.9.2电动玻璃升降器过流保护的分类 (32) 5.9.3 PPTC在电动玻璃升降器中应用 (32) 5.10本章小结 (33) 结论 (34) 参考文献.................................................................................. (35)

光学系统设计

光学系统设计(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对于密接双薄透镜系统,要消除二级光谱,两透镜介质应满足 ( )。 A.相对色散相同,阿贝常数相差较小 B.相对色散相同,阿贝常数相差较大 C.相对色散相差较大,阿贝常数相同 D.相对色散相差较小,阿贝常数相同 2.对于球面反射镜,其初级球差表达公式为 ( )。 A.?δ2h 81L =' B. ?δ2h 81L -=' C. ?δ2h 41 L =' D. ?δ2 h 41 L -=' 3.下列光学系统中属于大视场大孔径的光学系统是 ( )。 A.显微物镜 B.望远物镜 C.目镜 D. 照相物镜 4.场曲之差称为 ( )。 A.球差 B. 彗差 C. 像散 D. 色差 5.初级球差与视场无关,与孔径的平方成 (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倒数关系 D.相反数关系 6.下面各像差中能在像面上产生彩色弥散斑的像差有( )。 A.球差 B.场曲 C.畸变 D.倍率色差 7.不会影响成像清晰度的像差是 ( )。 A.二级光谱 B.彗差 C.畸变 D.像散 8.下列光学系统中属于大视场小孔径的光学系统是 ( )。 A.显微物镜 B.望远物镜 C.目镜 D. 照相物镜 9.正弦差属于小视场的 ( )。 A.球差 B. 彗差 C. 畸变 D. 色差 10.初级子午彗差和初级弧矢彗差之间的比值为 ( )。 :1 :1 C.5:1 :1 11.光阑与相接触的薄透镜重合时,能够自动校正 ( )。 A.畸变 B.场曲 C.球差 D.二级光谱 12.在子午像差特性曲线中,坐标中心为z B ',如0B '位于该点左侧,则畸变值为 ( )。 A.正值 B.负值 C.零 D.无法判断 13.厚透镜之所以在校正场曲方面有着较为重要的应用,是因为 ( )。 A.通过改变厚度保持场曲为零 B.通过两面曲率调节保持光焦度不变 C.通过改变厚度保持光焦度不变 D.通过两面曲率调节保持场曲为0 14.正畸变又称 ( )。 A.桶形畸变 B.锥形畸变 C.枕形畸变 D.梯形畸变 15.按照瑞利判断,显微镜的分辨率公式为 ( )。 A.NA 5.0λσ= B. NA 61 .0λ σ= C.D 014' '=? D. D 012' '=? 16.与弧矢平面相互垂直的平面叫作 ( )。 A.子午平面 B.高斯像面 C.离焦平面 D.主平面 17.下列软件中,如今较为常用的光学设计软件是 ( )。 软件 软件 软件 软件 18.光学传递函数的横坐标是 ( )。 A.波长数 B.线对数/毫米 C.传递函数值 D.长度单位 19.星点法检验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缺陷是 ( )。

密封系统设计指南

密封系统设计指南 目录 第一章概论..................................................................................2 1-1 该指南的主要目的.......................................................................2 1-2 该指南的相关内容......................................................................2 第二章密封系统的设计要求....................................................................2 2-1 密封系统法规性要求.....................................................................2 2-2 密封系统其它要求.......................................................................3 第三章密封系统结构解析.....................................................................3 3-1 密封系统安装位置......................................................................4 3-2 密封条结构的解析......................................................................6 3-3 典型密封截面的解析...................................................................10 3-4 密封条材料...........................................................................12第四章密封系统失效模式、设计校核............................................................12 4-1 密封系统失效模式.....................................................................12 4-2 密封系统设计校核.....................................................................12 第五章密封系统设计趋势及工作方向..........................................................15 5-1 密封系统相关趋势.....................................................................15 5-2 现存主要问题和今后工作方向...........................................................16

车窗升降控制器的设计

自动车窗升降控制器的设计与制作 摘要:车窗是汽车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早期的汽车采用传统的手动升降车窗。90年代中期以来,汽车车窗控制器的控制技术发展迅速,电子模块控制形式大量应用于批量装车,并设有安全保护装置。现在许多轿车门窗玻璃的升降使用的是价格低廉、性能稳定的单片机作为集成模块控制器进行控制。据此本次设计也是以STC89C52RC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L9110芯片为电机驱动,带有温度检测以及状态显示的车窗升降控制器。通过5V小功率电机的正反转、停止以及自动上升功能,模拟车窗的升降以及车辆停车熄火时车窗自动关闭控制功能。采用单片机作控制核心不仅价格低廉而且性能稳定,电路简单。 关键词:单片机;直流电机;车窗升降;温度检测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automatic window lift controller Abstract:Windows are important and indispensable parts for automobiles, early cars used traditional manually lift window. Since the mid 90,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trol technology of automobile window controller, electronic control module forms widely used in bulk loading, and are equipped with safety devices. Now many car window glass lift is used as cheap, stable performance of th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integrated control module controller. This design is also STC89C52RC SCM as the core controller, L9110 chip for motor drive, with temperature detection and State display window lift controller. 5V low power motor reverse, stop, as well as an automatic rise function, when a simulating movements in the car window and vehicle parking stall window closes automatically control functions. Using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controlled core not only low prices but stable performance, simple circuit. Keywords: microcontroller;DC motor ;window lift;temperature detection 目录

光学系统设计七个例子

光学系统设计(Zemax初学手册) 蔡长青 ISUAL 计画团队 国立成功大学物理系 (第一版,1999年7月29日) 前言 整个中华卫星二号“红色精灵”科学酬载计画,其量测仪器基本上是个光学仪器。所以光学系统的分析乃至于设计与测试是整个酬载发展重要一环。 这份初学手册提供初学者使用软体作光学系统设计练习,整个需要Zemax光学系统设计软体。它基本上是Zemax使用手册中tutorial的中文翻译,由蔡长青同学完成,并在Zemax E. E. 7.0上测试过。由于蔡长青同学不在参与“红色精灵”计画,所以改由黄晓龙同学接手进行校稿与独立检验,整个内容已在Zemax E. E. 8.0版上测试过。我们希望藉此初学手册(共有七个习作)与后续更多的习作与文件,使团队成员对光学系统设计有进一步的掌握。(陈志隆注) (回内容纲目) 习作一:单镜片(Singlet) 你将学到:启用Zemax,如何键入wavelength,lens data,产生ray fan,OPD,spot diagrams,定义thickness solve以及variables,执行简单光学设计最佳化。 设想你要设计一个F/4单镜片在光轴上使用,其focal length 为100mm,在可见光谱下,用BK7镜片来作。 首先叫出ZEMAX的lens data editor(LDE),什么是LDE呢?它是你要的工作场所,譬如你决定要用何种镜片,几个镜片,镜片的radius,thickness,大小,位置……等。 然后选取你要的光,在主选单system下,圈出wavelengths,依喜好键入你要的波长,同时可选用不同的波长等。现在在第一列键入0.486,以microns为单位,此为氢原子的F-line 光谱。在第二、三列键入0.587及0.656,然后在primary wavelength上点在0.486的位置,primary wavelength主要是用来计算光学系统在近轴光学近似(paraxial optics,即first-order optics)下的几个主要参数,如focal length,magnification,pupil sizes等。 再来我们要决定透镜的孔径有多大。既然指定要F/4的透镜,所谓的F/#是什么呢?F/#就是光由无限远入射所形成的effective focal length F跟paraxial entrance pupil的直径的比值。所以现在我们需要的aperture就是100/4=25(mm)。于是从system menu上选general data,在aper value上键入25,而aperture type被default为Entrance Pupil diameter。也就是说,entrance pupil的大小就是aperture的大小。 回到LDE,可以看到3个不同的surface,依序为OBJ,STO及IMA。OBJ就是发光物,即光源,STO即aperture stop的意思,STO不一定就是光照过来所遇到的第一个透镜,你在设计一组光学系统时,STO可选在任一透镜上,通常第一面镜就是STO,若不是如此,则可在STO这一栏上按滑鼠,可前后加入你要的镜片,于是STO就不是落在第一个透镜上了。而IMA就是imagine plane,即成像平面。回到我们的singlet,我们需要4个面 (surface),于是在STO栏上,选取insert cifter,就在STO后面再插入一个镜片,编号为2,通常OBJ 为0,STO为1,而IMA为3。 再来如何输入镜片的材质为BK7。在STO列中的glass栏上,直接打上BK7即可。又

玻璃升降器校核规范标准

升降器校核规范 一、制定目的 四门玻璃升降系统是整车上一个重要的子系统,由于其玻璃升降具有空间曲线的特性,设计很复杂,也极其容易出现问题,为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规范车身部校核步骤,提高校核的准确性,尽快提高相关人员的设计水平,特制定本规范。 二、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对四门玻璃升降系统是否可行的校核方法。 本规范适用公司现行及以后所有的轿车四门玻璃升降系统可行性校核,但不包括类似标志206后侧三角玻璃升降的校核 这里所指的升降器主要是指绳轮式升降器为例,其他升降器可参考执行 三、参考资料 此规范主要的参考就是博通、宾法的技术图纸,以及奇瑞公司 S11/B11/T11等车型的质量攻关工作经验。 四、运动模型的建立 一)绳轮式玻璃升降运动模型的建立: 1、建立模型的时候,首先要找到: 1)找到玻璃大面:也即玻璃在设计的过程中根据造型而确定的面,玻璃的面也即是从该面上截取出来的; 2)升降器运动轨迹线,即用来修剪玻璃的线。 这两个要素在正式的数据中是没有的,但是这两部分对玻璃运动模型的建立,起到重要的作用。 2、确定零部件状态:零部件状态确定的正确性直接影响到运动模型的 建立 1)固定零部件:门钣金、升降器的导轨及固定在升降器导轨上的件、玻璃大面、玻璃边界运动的理论轨迹线。

2)运动零部件:玻璃、升降器上的固定玻璃支架。 3、建立运动关系: 1)进入CATIA的digital mockup中的DMU kinematics 2)建立约束: a)首先将玻璃大面固定 b)将升降器的运动的轨迹线与玻璃大面固定在一起 c)在玻璃的PART文件中建立三个点,其中二个点位于轨迹线 上,另一个位于玻璃大面上,并建立约束点在线上,点在面 上。

光学系统设计讲义

实验一:单镜头设计(Singlet) 实验目的: 1、学习如何启用Zemax 2、学习如何输入波长(wavelength)、镜头数据(lens data) 3、学习如何察看系统性能(optical performance),如ray fan,OPD,点列图(spot diagrams), MTF等。 4、学习如何定义thickness solve以及变量(variables) 5、学习如何进行优化设计(optimization) 实验仪器:微机、zemax光学设计软件 实验步骤: 1、设计一个孔径为F/4的单镜头,物在光轴上,其焦距(focal length)为100mm,波长为可见光, 用BK7玻璃为材料。 2、首先运行ZEMAX,将出现ZEMAX的主页,然后点击lens data editor(LDE)。什么是LDE呢?它是你要 的工作场所,在LDE的扩展页上,可以输入选用的玻璃,镜片的radius,thickness,大小,位置等。 3、然后输入波长,在主菜单的system下,点击wavelengths,弹出波长数据对话框wavelength data,键入你 要的波长,在第一行输入0.486,它是以microns为单位,此为氢原子的F-line光谱。在第二、三行键入 0.587及0.656,然后在primary wavelength上点在0.587的位置,primary wavelength主要是用来计算光学 系统在近轴光学近似(paraxial optics,即first-order optics)下的几个主要参数,如focal length,magnification,pupil sizes等。 4、确定透镜的孔径大小。既然指定要F/4的透镜,所谓的F/#是什么呢?F/#就是光由无限远入射所形成的 effective focal length F跟paraxial entrance pupil的直径的比值。所以现在我们需要的aperture就是100/4=25(mm)。于是从system menu上选general data,aperture type里选择entrance pupil,在apervalue 上键入25,然后点击ok。 5、回到LDE,可以看到3个不同的surface,依序为OBJ,STO及IMA。OBJ就是发光物,即光源,STO 即孔径光阑aperture stop的意思,STO不一定就是光照过来所遇到的第一个透镜,你在设计一组光学系统时,STO可选在任一透镜上,通常第一面镜就是STO,若不是如此,则可在STO这一栏上按鼠标,可前后加入你要的镜片,于是STO就不是落在第一个透镜上了。而IMA就是imagine plane,即成像平面。回到我们的singlet,我们需要4个面(surface),于是点击IMA栏,选取insert,就在STO后面再插入一个镜片,编号为2,通常OBJ为0,STO为1,而IMA为3。 6、输入镜片的材质为BK7。在STO行中的glass栏上,直接键入BK7即可。 7、孔径的大小为25mm,则第一镜面合理的thickness为4,在STO行中的thickness栏上直接键入4。Zemax 的默认单位是mm 8、确定第1及第2镜面的曲率半径,在此分别选为100及-100,凡是圆心在镜面之右边为正值,反之为负 值。再令第2面镜的thickness为100。 9、现在数据已大致输入完毕。如何检验你的设计是否达到要求呢?选analysis中的fans,然后选择其中的 Ray Aberration,将会出现如图1-1所示的TRANSVERSE RAY FAN PLOT。

锁系统设计规范

前言 本标准是为我公司汽车产品全车锁系统的规范设计而编制的,标准中对设计程序、参数的输入、参照标准、结构设计、技术要求、试验要求以及试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规定,以此作为今后全车锁设计时参考的规范性指导文件。

锁系统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设计的汽车四门锁、背门锁、发动机罩锁等与整车的匹配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B 11568 汽车罩(盖)锁系统 GB/T 2423.4-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 循环) GB/T 5270 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和化学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评述 GB/T 9797-2005 金属覆盖层镍+铬和铜+镍+铬电镀层 GB/T 9800 电镀锌和电镀镉层的铬酸盐转化膜 GB/T 12600 金属覆盖层塑料上镍+铬电镀层 GB/T 19350-2003 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为减少氢脆危险的涂覆后钢铁的处理 GB/T 6461 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件的评级 QC/T 323-2007 汽车门锁和车门保持件 QC/T 625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ISO 7637-1 道路车辆-传导和耦合造成的电器干扰第一部分标称电压力12V的客车和轻型商用车辆一电源线引入干扰 DIN 50017 气候及其技术应用,冷凝水试验气候 DIN 50021 盐雾试验 DIN 53157 油漆硬度测试硬度—摆锤 QJ/ZX 01.15 汽车零部件标识、认证标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语适用于本标准。 3.1 门锁 door lock 锁止车门的机构。包括锁体、锁扣(或挡块)、内外操纵机构和内外锁止机构。 3.2 锁体 latch 装在车门上,与门柱上的锁扣(或挡块)啮合,以保持车门处于锁紧位置的部件。 3.3 锁扣(或挡块) striker 1 / 11

己二酸装置独立密封水系统设计

己二酸装置独立密封水系统设计 摘要:在己二酸装置上设计独立的密封水系统,经装置各密封水用户使用后回收 至密封水罐,使大量高纯水水再循环利用,达到节约纯水、减少排放、降低污水处 理成本的目的。新增独立密封水系统后,减少了装置密封水的外排浪费,降低了己 二酸生产成本,此项研究改造可节约高纯水15t/h,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了更多效益。 关键词:己二酸装置;密封水系统;设计 1引言 目前国内己二酸生产厂家众多,且能耗普遍较高,行业竞争十分激烈,产品 质量和生产成本成为企业决胜的关键,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必然要精细化工艺过程,致使装置各种能耗增加。然而,国内己二酸主体工艺相差无几,短时间内开发出 新工艺的可能性较小,在国内己二酸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如何在提升产品质 量的同时保证产品能耗不增加或能耗降低,是摆在己二酸行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根据己二酸装置生产实际情况 ,在己二酸装置原有基础上设立一套独立 的密封水系统,经装置各密封水用户使用后回收至密封水罐,使大量高纯水水再 循环利用,在保证长周期安全生产的前提下 ,降低了装置生产成本。 2工艺状况及必要性分析 己二酸是用过量硝酸氧化醇酮,在铜和钒作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的 ,经结晶、增浓、离心分离、干燥得到精己二酸。己二酸装置动设备种类、数量众多,需要密 封水冷却、润滑的设备有屏蔽泵、离心泵、压缩机、结晶器搅拌、叶环真空泵等 设备,装置自开车以来,出现部分动设备频繁跳车,造成关键工序部分屏蔽泵损毁,严重影响了装置稳定运行,也给装置的提产扩能带来较大麻烦,经分析其主 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装置从管网引设有专门的密封水管线,主要供一层动 设备的机封水,当系统纯水用量较大时影响密封水管网压力,部分机泵处密封水 压力降低不能及时供应,机泵因缺少密封水润滑冷却跳车损毁,致使装置降低负 荷或者停车;○2、压缩机与反应器设置有联锁,装置压缩机密封水也来自管网, 且密封水量对压缩机设有联锁,当管网压力波动或不足时会引起压缩机联锁跳车,致使反应系统停车,直接影响装置长周期运行。○3、装置结晶器搅拌数量众多, 且位置较高,其搅拌密封水也由系统管网提供,装置其他工序清洗或纯水管网压 力波动及纯水紧停时,由于搅拌器位置较高,其密封水不能正常供应,造成搅拌 密封起热磨损,结晶器真空度不能正常控制;○4、装置纯水用户较多且用量大, 系统纯水制高点因压力低补水受阻,具体体现在亚硝气吸收塔和催化剂回收工序 置换塔处,结果为系统亚硝气吸收效果和催化剂回收效果不佳,加大了硝酸和铜 钒消耗;○5、装置有数台液环真空泵,其作用是维持结晶器内真空度,真空泵气 液分离罐补水不及时,为了维持结晶器压力,会增大蒸汽消耗,及真空泵机封损毁;○6、装置各密封水用户使用后的密封水采取直接排放的方式,这种排放方式 既既造成水资源大量浪费,又增加了污水处理成本。因此,从装置主体工艺考虑,在不影响装置产能及品质的条件下,设立密封水系统,有利于系统长周期稳定生产,有利于降低装置生产成本。 3方案设计、实施 3.1密封水系统组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装置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该系统包括密封水罐、 进水调节阀、应急输水管和至少两个并联的进水单元,进水单元包括水泵和过滤

毕业设计-智能车窗升降控制器的设计

毕业设计-智能车窗升降控制器的设计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智能化车窗升降控制器的设计 摘要: 单片微处理器又称单片机,它是将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输入输出接口、存储器、计数器/定时器等多个功能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里,是具有完整计算机功能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与计算机相比,它具有更好的性价比和实时处理能力,而且体积小,抗干扰能力强,容易嵌入产品内部,成为产品的一个元件,从而使这类产品具有智能化的特征。由于单片机面向控制,它是过程控制的核心,所以单片机又称为嵌入式微控制器。 关键词:智能控制系统车窗温度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汽车电子市场迅速扩大,整个市场以超过40,的比例快速增长,其中车身电子产品占到整个汽车电子产品的35,,40,。在目前,车身电子的热点应用排名前三的是车载空调、车窗控制和车灯控制。在车身电子中,对半导体需求量排列前三位的应用领域分别是:车载空调,约占44,;车窗控制,约占22,;车灯控制,约占10,,第四位是电动车门控制。根据汽车电子专业调研公司的数据,去年中国汽车市场车身电子的半导体器件需求量约为19亿美元,而中国本地设计的比例大约为10,,15,之间,预计未来几年这一比例将会迅速增长。如上所述,车窗控制产品已成为车身电子产品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方面也越来越重视。在车窗控制系统中,汽车电动车窗具备防夹功能成为系统的必需要求。这样当车窗上升遇到障碍物

(如手、头等)时可以自动后退到底,从而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车窗防夹功能对汽车的安全性能而言是一种十分人性化的设计。一般在驾驶员高速行驶过程中,如果手动控制车窗升降速度,则会使驾驶员分心,很有可能在调控车窗时发生安全事故,故汽车高速行驶过程中一般采用车窗自动升降。而在车窗自动升降过程中,如果车内外温度反差过大则会在 车窗开关得过程中产生过大气流,从而影响到汽车的稳定性,同时也会引起人体的不适,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由此可见,温度因素是影响驾驶员身体不适、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基于以上原因,本课题在温差控制方面作出了改进,使得车窗系统更智能化和人性化。 2总体方案设计 2(1方案一:基于LIN总线控制系统 车载网络可分为驱动网络和舒适网络。一般CAN协议用于驱动网络,而LIN协议用于舒适网络。相对于开发高速CAN网络的所需要的成本,LIN网络更适合用于性能要求不高的舒适网络,于是在车门,车窗,车灯等部件中,引入了LIN总线,这样既能满足系统运行的正常需要,又能使整车成本得以减少。此次车窗控制系统总体框架图如图1所示: - 1 -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车内外传感器及车内外传感器及A/D转换模块 信号处理信号处理 电机驱动模块电机 微控车速传感器及制器信号处理 LIN收发器车窗按键开关

汽车车门密封系统设计研究

汽车车门密封系统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19-03-25T15:26:45.1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作者:刘猛王津 [导读] 摘要:在汽车车门设计的过程中,车门的密封系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整车密封性及车门启闭的轻便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在汽车车门设计的过程中,车门的密封系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整车密封性及车门启闭的轻便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对车门密封系统的设计要求进行分析,介绍了车门密封条材料的选择,车门密封系统结构设计考虑因素。并对密封系统结构断面进行CAE分析及结构优化。为后续研发人员开发车门密封系统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车门密封系统;结构设计;CAE分析 引言 汽车的封条能够让汽车的结构更加紧密,这是一种使用大量橡胶的部位,封条作用在门窗以及前后盖之间部位之中,主要功能是为了减震和隔音,有时也会起到密封的作用。在密封封条的作用下,汽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得到了提升,一辆汽车中所使用的密封条大约需要20公斤左右,基于此,本文对汽车车门密封条系统的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 1车门密封系统设计要求 根据车门密封系统的布置位置和使用工况,车门密封系统主要用于密封车门与车身侧围之间的间隙。具有密封、防尘、隔音、减振及装饰等功能。同时密封系统需要满足车门能够正常开关并为车门提供必要的保持力。车门密封系统的设计首先需要满足法规要求。其中包含禁用物质要求,整车及部件级有机物散发(VOC)要求,气味要求及阻燃要求等。车门密封系统的设计同时需要满足其功能要求。能够良好的实现整车防雨,防风,防尘,降噪等各项性能目标,同时满足NVH要求。 2密封条材料 首先,汽车的玻璃导槽,需要在汽车的玻璃四周以及钣金的接触面上进行安置,材料为EPDM和TPE。其次,内水切。主要位置是门内部和玻璃的接触面,主要使用的材料是EPDM;外水切,位置为门外板和玻璃的接触面,主要材料是EPDM。最后,门密封条,位置为门钣金周边以及车身的接触带,材料是EPDM;门槛条,位置为车门以及门槛的密封处,材料为EPDM。汽车密封条经常使用到的橡胶材料为三元乙丙橡胶,简称为EPDM,还有热塑性弹性体,简称为TPE。三元乙丙橡胶在汽车密封材料中使用比较广泛,这种材料一般是由乙烯、丙烯单体以及一些二烯径混合而成的。因此物理特性为耐热、对臭氧也有承受力、耐紫外线性强,并且在压缩以及永久变形方面有一定的特殊性。这成为生产密封条的最主要材料。热塑性弹性体,具有塑料和橡胶的双重特点,也节省了硫化的工序,这样,在断面控制上会体现更加精确的特点。此种材料在性能上具有加工便捷的特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能够回收利用,没有太高的污染和消耗。 3结构设计 3.1车门密封条 车门一般包括三道密封条设计:门密封条、门框密封条、辅助密封条。门密封条和门框密封条为车门主要密封结构,用来阻挡噪声、水及灰尘进入驾驶室,一般车辆均设计有门密封条及门框密封条;辅助密封条又称为第三道密封条,可进一步对车门密封性能进行优化,提升车内声品质,主要包含门缝密封条、车门下部密封条等,可依据车辆设计理念进行选择性设计。车门密封条属于动态密封结构,车辆行驶过程中,车门与车身由于自身刚度、模态等参数不同,在外部激励下产生不同的位移及变形,导致两者之间产生不断变化的间隙,当间隙值大于密封条压缩量时,便会造成密封失效,产生泄漏噪声。此外,车门与车身形成的外部缝隙空腔在高速气流作用下,也会产生空腔共鸣噪声。密封条泄漏噪声主要通过消除泄漏缝隙来控制,需确保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车门与车身设计间隙应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在高速行驶状态下保证密封条密封效果;再者,密封条选材、截面设计及压缩载荷设计应满足动态密封要求。空腔共鸣噪声可通过识别噪声产生部位,添加辅助密封条来进行控制消除。 3.2门框密封条 门框密封条安装在车身侧围止口上,密封形式大体有三种:双泡管密封,单泡管密封,无泡管密封。其中单泡管密封最常见。门框密封条由硬质的夹持部分镶嵌在车身侧围止口上,这种密封条能掩盖钣金翻遍的切边和焊点。车门关闭时,车门内板压迫门框密封条的泡管变形,泡管弹性变形后的回复能力良好,门框密封条泡管变形后对车门起到密封作用。 3.3车门内板孔洞密封 由于玻璃呢槽与外水切搭接间隙、车门排水孔、门把手无法做到完全密封,气流总会进入内外板之间空腔内,进而通过内板及内饰板缝隙连通车内外,因此车门内板的密封非常重要。车门内板通常会设计面积较大的减重孔以及一些定位孔、漏液孔等,一般采用粘贴PVC 防水膜的方式进行密封,车门线束在防水膜上穿孔通过。该结构可以实现必要的防水效果,但密封隔声效果较差,可以通过在防水膜表面粘贴隔声材料,线束与防水膜交接处设计密封圈等措施进行改善。为了达到更好的密封隔声效果,一些欧系车型采用了一种新型内板密封方式——模块化结构,该结构以塑料板或铝板代替防水膜,配合密封条粘接或铆接于内板钣金上,线束及电器件与模块化板件结合处设计密封胶套,形成良好的一体化密封隔声结构设计。与防水膜设计相比,模块化结构密封隔声效果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成本及工艺要求相对较高。 4车门密封系统断面设计 4.1车门密封条压缩变形特性设计 车门在关闭过程中,密封条受到压缩产生变形时对挤压面的反力作用等于其压缩负荷。车门密封条变形量与压缩负荷的关系称之为压缩变形特性,它与密封结构的可靠性和车门关闭力关系密切,是车门密封条最基本特性,是密封系统设计的重点研究内容。车门关闭时,气流所引起的气压阻力和密封条的反力是影响轿车关闭力的主要因素,两者消耗的能量基本是车门的关闭能量,其中密封条的作用比重可达30%~50%;而车门的重力、限位器、铰链、门锁的作用可以相互抵消。车身设计时,可以参考市场同类型的产品,预设车门密封条压缩变形特性曲线的规格区间,再通过计算分析和综合验证,最终确定压缩变形特性规格。 4.2车门密封系统边界环境的确定 设计密封系统结构断面时,需要确定密封条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反作用力,又要考虑密封性能。下面以某车型的车门上框位置密封结构断面为例,介绍确定车门密封系统边界环境需要考虑的因素。车门密封结构断面。根据车门密封系统周边环境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