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微机原理

1、微型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2、从编程结构上看,8086CPU是由指令执行部件和总线接口部件两部分组成。
3、8086CPU有16根数据线,20根地址线,具有1MB字节的存储器寻址空间。
4、逻辑地址为2000H:1234H的存储单元的物理地址是21234H。
5、8086CPU写入一个规则字,数据线的高8位写入奇存储体,低8位写入偶存储体。
6、8086CPU有最小模式和最大模式两种工作模式,当MN/MX0V时,8086工作在最大模式。
7、CPU和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有:程序方式、中断方式和DMA方式三种。
(×)1、8088CPU与8086CPU一样,有16根数据线。
(×)2、段内转移指令执行结果要改变IP、CS的值。
(∨)3、在串操作指令执行时,若DF=0,则地址值会自动增加。
(×)4、8086CPU从内存中读取一个字(16位)必须用两个总线周期。
(×)5、MOV AX,[BP]的源操作数物理地址为16d ×(DS)+(BP)。
(×)6、指令MOV CS,AX是正确的。
(×)7、REP的判断重复条件是(CX)=0。
(×)8、指令RCR AL,2是错误的。
(√)9、当8086CPU响应中断时,会从INTA输出两个连续的负脉冲应答信号。
(√)10、堆栈指令的操作数均为字。
1、8086CPU复位后,程序的起始物理地址为:(B)A、00000HB、FFFF0HC、10000HD、F0000H2、8086CPU的中断相量表位于:(A)A、00000H~003FFH区B、10000H~103FFH区C、0F000H~0F3FFH区D、F0000H~F03FFH区3、8086CPU可屏蔽中断的使能位为:(B)A、DFB、IFC、TFD、PF4、下面哪个运算符是用来取地址的段值:(B)A、OFFSETB、SEGC、SEGMENTD、ASSUME 5、标志寄存器压栈指令为:(C)A、SAHFB、LAHFC、PUSHFD、POPF6、指令MOVSB的功能是:(A)A、将DS:[SI]所指出的存储单元的字节送到ES:[DI]所指出的存储单元。
微型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微型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1,微型计算机采用的是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其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______五部分组成。
键盘、鼠标器,显示器、打印机,输出设备,系统总线答案(3)2,在微型计算机中,其核心部件中央处理器CPU,被称之为______。
关键部件,主要部件,必备部件,微处理器MPU(Micro Processing Unit) 答案(4)3,微处理器把运算器和______集成在一块很小的硅片上,是一个独立的部件。
控制器,内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答案(1)4,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构成有两个特点:一是采用微处理器,二是采用______。
键盘和鼠标器作为输入设备,显示器和打印机作为输出设备,ROM和RAM作为主存储器,总线系统答案(4)5,根据微型计算机硬件构成的特点,可以将其硬件系统具体化为由微处理器、内存储器、接口电路、I/O设备和______组成。
键盘、鼠标器,显示器、打印机,外围设备,总线系统答案(4)6,在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中,我们把微处理器CPU、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三部分统称为______。
硬件系统,硬件核心模块,微机系统,主机答案(4)7,微型计算机使用的主要逻辑部件是______。
电子管,晶体管,固体组件,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答案(4)8,在微型计算机中,通常把输入/输出设备,统称为______。
CPU,存储器,操作系统,外部设备答案(4)9,下面是关于微型计算机总线的描述,正确的有______。
总线系统由系统总线、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组成,总线系统由接口总线、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组成,系统总线由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组成,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的英文缩写分别为DB、AB,CB 答案(3)10,微型计算机的系统总线是CPU与其它部件之间传送______信息的公共通道。
输入、输出、运算,输入、输出、控制,程序、数据、运算,数据、地址、控制答案(4)11,CPU与其它部件之间传送数据是通过______实现的。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CPU主频、外频和倍频系数关系如下: CPU主频 = CPU外频 × 倍频系数 (5)前端总线频率。前端总线(FSB:Front Side Bus) 指主板芯片组中的北桥芯片与CPU之间传输数据的通 道,因此也可以称为是CPU的外部总线。
图 2-5 80486
图 2 -6 P en tiu m P ro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2 中央处理器CPU
2.2.1 CPU主要指标、技术和发展 3、CPU的发展
几种CPU的外观图如下所示。
图 2 -7 C elero n
图 2 -8 P en tiu m 4
图 2 -9 Itan iu m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输出设备
机 外存储器
系
统
操作系统
的
语言处理系统
系统软件
组
系统服务程序
成
软件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
文字处理软件
应用软件
表格处理软件 辅助设计软件
返回本章目录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实时控制软件
2.2 中央处理器CPU
2.2.1 CPU主要指标、技术和发展 1、CPU主要性能指标 (1)CPU字长:CPU的字长(位数)通常是指
2.1 概述
2.1.2 软件系统
系统软件
监控程序 操作系统 编辑程序 解释程序 编译程序 诊断程序
软件 程序设计语言
机器语言 汇编语言 高级语言
应 用 软 件 :如 软 件 包 、数 据 库 等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主机
中央处理器
运算器 控制器
内存储器
(整理)第三节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项目三选购和维护一台计算机第三节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教学目标】⏹了解微机主机的组成⏹了解微机外存储器的分类及特点⏹了解微机输入设备的分类及特点⏹了解微机输出设备的分类及特点【教学时序】一、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下图所示为一台多媒体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它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和耳机等。
1.主机微机的主机箱内一般安装着系统主板(包括CPU和内存等)、外存(软盘、硬盘和光盘)、总线扩展槽、输入输出接口电路(显示适配卡、打印适配卡、声音卡、视频卡和Modem卡)等。
(1)主板主板也称系统主板或母板,它是一块电路板,用来控制和驱动整个微型计算机,是微处理器与其他部件连接的桥梁。
主板主要组成:■CPU插座■内存插槽■总线扩展槽■外设接口插座■串行和并行端口(2)CPU■CPU是微型计算机的心脏,主要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
■微型计算机的处理功能是由CPU来完成的。
■CPU芯片决定了计算机的档次,CPU的性能直接决定了微型计算机的性能。
■CPU的主要性能指标有两个:字长和主频。
字长(位):指CPU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
CPU字长越长,性能越强。
PC机的字长,已由8088的准16位(运算用16位,I/O用8位)发展到现在的32位、64位。
主频(Mhz):CPU工作的时钟频率,单位为MHz(兆赫兹)。
主频越高处理数据速度越快。
如Pentium III 800表示CPU型号为Pentium III,主频为800MHz。
Pentium 4 2.0G表示CPU型号为Pentium 4,主频为2.0GHz。
(3)内存(主存储器或主存)内存用于存放计算机当前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它可被CPU访问,直接与CPU交换信息。
其特点是:读写速度快,但容量较小,价格也较高。
内存储器目前大多采用半导体存储器,按功能分为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和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两类。
微型计算机基础

2.1
微型计算机基础
微型计算机基本结构
微型计算机又称为PC机,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 成。
2.1.1微型计算机的概念结构 如图所示,是微型计算机的典型 组成结构示意图,从图中我们 可以看出,微型计算机由微处理 器CPU①、一定容量的内部存储 器(包括②ROM、RAM)、 ③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组成。 各功能部件之间通过④总线有机地 连接在一起,其中微处理器是整个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②数据总线(Data Bus) 数据总线是CPU用来传送数据信息的信号线(双向、三 态)。数据总线是双向三态总线,即数据既可以从CPU送到 其它部件,也可以从其它部件传送给CPU,数据总线的位数 和处理器的位数相对应。 ③控制总线(Control Bus) 控制总线是用来传送控制信号的一组总线。这组信号线比较 复杂,由它来实现CPU对外部功能部件(包括存储器和I/O 接口)的控制及接收外部传送给CPU的状态信号,不同的微 处理器采用不同的控制信号。 控制总线的信号线,有的为单向,有的为双向或三态,有的 为非三态,取决于具体的信号线,但作为整体是双向的,以 双向线表示。
4 )总线 微型计算机大多采用总线结构,因为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 无论是各部件之间的信息传送,还是处理器内部信息的传 送,都是通过总线进行的,系统中各功能部件之间的相互 关系变为各个部件面向总线的单一关系。 问题:什么是总线 所谓总线,是连接多个功能部件或多个装置的一组公 共信号线,用作微机各部分传递信息所共同使用的“高速 信息公路”。 按在系统中的不同位置,总线可以分为内部总线和外 部总线。内部总线是CPU内部各功能部件和寄存器之间 的连线;外部总线是连接系统的总线,即连接CPU、存 储器和I/O接口的总线,又称为系统总线。
第2章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5.6 ISA总线的定义与应用
2. ISA总线的信号线定义 ——98芯插槽,包括地址线、数据线、控制线、时钟和电源线 (1)地址线:SA019和LA1723 (2)数据线:SD015 (3)控制线:AEN、BALE、 IOR 和 IOW、 SMEMR和 SMEMW
MEMR 和 MEMW、 MEM CS16 和 I/O CS16 、SBHE
2.1.2 微机系统的软件配置
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应用软件、用户应用程序
.3 微机系统中的信息流与信息链
1. 微机系统中信息流与信息链的构成 信息流:存储器中的数据、程序代码;接口寄存器中的I/O数据、 状态、I/O命令 信息链:信息流在系统中流动的路径; 包括物理(硬件)环节和逻辑(软件)环节 2. 微机系统中信息流与信息链 ——早期微机系统/现代微机系统中的信息链 3. 研究信息流与信息链的意义 ——通过信息流从整体上认识微机体系结构和组成微机系统的各 部件之间的关系
2.5.7 现代微机总线技术的新特点
3. 总线桥 (1) 总线桥 ——总线转换器和控制器,是两种不同总线间的总线接口 内部包含兼容协议及总线信号和数据缓冲电路;把一条总线映 射到另一条总线上 北桥:连接CPU总线和PCI总线的桥 南桥:连接PCI总线和本地总线(如ISA)的桥 (2) PCI总线芯片组 ——实现总线桥功能的一组大规模集成专用电路 保持主板结构不变前提下,改变这些芯片组的设计,即可适应 不同微处理器的要求 4. 多级总线结构中接口与总线的连接
2.4 I/O设备与I/O设备接口
2.4.1 I/O设备及其接口的作用
1. I/O设备的作用 2. I/O设备接口的作用——连接与转换
2.4.2 I/O设备的类型及设备的逻辑概念
第2章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及应用

2. 微型计算机分类
按主机、I/0接口和系统总线组成部件所在位置 划分为:
① 单片机:组成部件集成在一个超大规模芯片 上,用于控制仪器仪表等。、
② 单板机:各组成部件装配在一块电路板上, 常用于实验控制。
③ 多板机:各组成部件装配在多块电路板上, 如台式微型计算机、便携式PC机。
2.1.2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配件
2.4.2 CMOS
“小随机存储器”,靠电池供电。用于保存系统当 前配置,如系统日期和时间、硬盘格式和容量、内存 容量等。这些信息既是系统启动时必读信息,也是更 新硬件时要修改的信息。
2.4.3 高速缓存Cache
为了解决CPU与内存之间速度不匹配的问题,引 入高速缓存技术。高速缓存介于内存和CPU之间,是高 速存取信息的芯片。它存取速度比内存快,但容量不 大,主要用于存放当前使用最多的程序段和数据块, 并以接近CPU的速度向CPU提供程序指令和数据。
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扩展槽:专门用于图形显示 卡,是在PCI总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针对图形显示方面 进行了优化。AGP插槽通常是棕色,随着显卡速度的提高, AGP接口已经不能满足显卡传输数据速度的要求,目前AGP 显卡已经逐渐被PCI Express接口显卡所取代。
2.4 微型机系统存储器
内存是微机重要配置之一,内存容量及性能是影响微机性 能的重要因素。在Pentium Ⅲ系列微型计算机中,内存条以使 用168 Pin S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型为主,目前在 Pentium 4系列微型计算机中,多数采用DDR内存条。
图2.3.1 微型计算机内存储器(条)
为方便识别主板上的各种接口,PC99技术规格规 范了主板设计要求,提出主板各接口必须采用颜色识 别标识。
第三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

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 )简称ROM, 一般不能写入,即机器掉电,这些数据 也不会丢失。用于存放重复使用固定不 变的程序,典型的如ROM BIOS,用于存 放计算机启动所需指令。 另外,PROM为一次可编程ROM,EPRO M为可擦除可编程ROM。新型的FROM 为电可擦除可编程ROM。
声卡
投影机
实物投影机
外存储器
功能和特点:
外存储器用来存放需要永久保存的或相 对来说暂时不用的各种数据和程序。外存储 器不能被CPU直接访问,必须通过专门设备将 存储在外存中的信息先调入内存中才能为CPU 所利用。外存存取速度慢,但存储容量大, 价格低廉,而且大部分可以移动,便于不同 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
内存一般采用半导体存储单元,包括随即
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 )和闪存和CMOS。
常见的几种内存条
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 M,信息既可以读取,也可以写入,当机器电源 关闭时,存于其中的数据就会丢失。负责临时存 放CPU处理的数据和处理这些数据的程序。 RAM可以分为动态RAM(DRAM)和静态RAM (SRAM),两者区别在于DRAM采用电容上的 电荷有无来表示1和0,所以需要定期刷新,而S RAM采用触发器的开关表示1和0,无需刷新, 速度比DRAM快。
常用输出设备:
微型计算机中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 打印机、绘图仪、投影机等。
显示器
显示器由监视器和显示控制适配器(显示 卡)组成。显示器可以分为单色显示器和彩色 显示器两种。有CRT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主要 性能指标为分辨率。目前常用显示器分辩率为 800 × 600、1024 × 768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微型计算机概述数字电子计算机系统俗称计算机或电脑,是一种具有高速数值运算、自动信息处理、逻辑判断和超强信息存储记忆功能的电子设备,也是一种能按照程序员事先安排的程序来工作,高速地处理各类数据信息的智能化设备。
电子计算机是人类现代科技的重大成就之一,它起始于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这是一台由电子管构成的重达30吨并能按照事先安排的指令快速完成指定计算任务的现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
自此,电子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
这期间,计算机的构成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几个发展阶段,对应了电子计算机发展的4个时代,而微型计算机属于第4代电子计算机产品,属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是集成电路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
电子计算机按体积、性能、用途和价格指标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5类。
从工作原理上来讲,微型机与其他计算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不同的是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是直接面向个人用户的,其结构、功能和售价也是全面适应个人用户的。
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微处理器,其性能与微处理器的性能直接相关。
微型计算机对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有着无可比拟的影响力。
1.1 微型计算机发展概况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是以微处理器的发展为特征的。
微处理器自1971年问世以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以极快的速度发展。
1971—1973年,标志着第1代微机的4位和8位低档微处理器问世了,其代表性产品是Intel公司的4004和8008微处理器,分别是4位和8位微处理器。
8008算得上是世界上第一种8位的微处理器,其集成度约4000个晶体管/片,芯片主频仅1MHz。
1974—1977年,出现了标志着第2代微机的8位中高档微处理器,其代表产品有Intel 8080、M6800和Z80等,集成度有了大幅提高,已具备了典型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包括中断、DMA等控制功能,主频约2MHz。
由于有了较完善的指令系统,软件可采用BASIC、Fortran等高级语言及相应的编译程序。
1978—1984年进入了拥有16位微处理器的第3代微机时代。
这个时代的微处理器代表产品是Intel 8086、Intel 8088、M68000和Z8000等,集成度和运算速度比上一代有了成倍的提高,主频时钟已超越了5MHz。
处理器的指令系统也更加丰富和完善,也有了配套的操作系统和多任务处理功能。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1979年,IBM公司以8088作为个人计算机(PC)IBM PC系统的微处理器,自此开创了PC时代。
1982年,Intel又推出了高性能的16位处理器80286,主频达20MHz,各方面性能指标大幅提高。
IBM PC/AT微机就是基于这款处理器的代表机型。
1985—1992年是32位微处理器时代,对应第4代微机。
其代表产品是Intel 80386/80486,Motorola的M69030/68040等,最为经典的80386 DX集成度已高达每片27.5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达33MHz,而Intel于1989年推出的80486微处理器的集成度和速度要高于80386 DX 4倍,特别是在其指令系统中首次采用了精简指令技术,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指令,大大提高了与内存的数据交换速度。
1993—2005年是奔腾(Pentium)系列微处理器时代,对应第5代微机。
这个时代的微处理器的代表产品是Intel的奔腾系列芯片。
这个系列芯片的集成度、运算速度和性能均大大优于上一代的32位微处理器,使微机的发展在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等方面跨上了更高的台阶。
2006年至今应该属于单片多核或64位微处理器时代。
通常认为Intel多核的酷睿(Core)系列微处理器是第6代处理器。
另一方面,AMD公司于2003年推出了面向个人机的64位微处理器Athlon 64和Athlon 64 FX被认为开创了又一个新的微机时代。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处理器的不断更新换代,微型计算机正向着更微型、更高速、更廉价、更低能耗、更强功能和更多用途方向发展。
1.2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微型计算机及其完整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是与整个电子技术、集成电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的,而这一切又决定了微机系统的基本性能和功能。
但就现代一个不算长的历史阶段而言,典型的微机系统的组成有其一致性。
1.2.1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与微型计算机系统间的关系1.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微处理器是整个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和总控制单元,决定了微机的基本性能;微处理器就是把运算器、寄存器组和控制器集成在一个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的功能部件,是具有计算机系统运算和控制功能的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
2.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MC)微型计算机是以微处理器芯片为核心,配以一定规模的半导体存储器、系统总线(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及其控制单元、硬盘、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接口电路和辅助电路构成的装置,构成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结构,即裸机。
·2··3·微型计算机概述 第1章3.微型计算机系统(MicroComputer System ,MCS ) 微型计算机系统是以微型计算机为主体,配上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外部存储器设备、电源、机箱以及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的系统,简称“微机系统”。
单纯的微型计算机总体上只是一个硬件模块的组织结构,本身无法运行;如果在微机中建立起必要的软件,就能独立执行程序,完成运算和逻辑判断功能。
但是,微机所运行的程序和所需的数据需要通过外部设备输入,而运算完成后的结果也需要显示器或打印机之类外部设备输出帮助显示或打印出来。
显然,微型计算机除了需要软件外,还要配备必要的输入和输出设备,所有这一切就构成了能投入实际应用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与微型计算机系统是3个含义不同但又密切相关的概念,对应着互为依存的各类软硬件部件,三者的关系可以用如图1-1所示的结构来描述。
微型计算机系统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服务性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等 微型计算机 外部设备: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外部存储器(如U 盘、移动硬盘)等 微处理器(CPU ):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组等系统总线: 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 输入/输出接口: 各类串行、并行接口电路 存储器:RAM 、ROM 、高速缓冲存储器、硬盘等、 软件系统应用软件:汇编语言、编译系统、各种软件包、文字处理系统等图1-1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2.2 微机系统基本结构图1-2给出了微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基本电路结构示意图。
微机硬件系统由微处理器、存储器、译码控制模块、系统总线控制模块、系统总线、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和各类外部设备等部件组成。
在如图1-2所示的微机结构中,CPU 是核心部件,通过系统总线控制模块和译码控制模块,来控制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系统总线,与其他部件进行数据和信息交换,完成指定的计算和控制任务。
系统总线控制模块微处理器CPU 存储器 各类外部设备输入和输出接口电路 控制总线 数据总线地址总线系统总线译码控制模块微型计算机主机图1-2 微机系统的硬件基本结构具体而言,CPU 指挥控制模块,经由系统总线把需要执行的指令代码从存储器中取出,进入CPU后实行执行指令的操作,完成各类运算、逻辑判断,或对外设进行输入或输出的控制操作,从而完成程序员预设的各类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存储器是微机存放和记忆程序、数据的重要部件。
通常把位于主机内部用于暂时存放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器称为内存,也称为主存,由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两部分组成,属于主板(焊有所有微机芯片的印刷电路板,即PCB)内的存储器,而主板外或主机外部的用于存放大量信息的存储器则称为外存。
外存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硬盘存储器,用于存储微机运行必需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对于现代微机来说,微机的独立运算和控制已完全无法实质性地离开硬盘,因此硬盘存储器应该属于微机主机内部的部件,但属于主板外存储器。
另一部分属于主机外部的,可以暂时不介入微机运行和控制的辅助型存储器,包括U盘、光盘、移动硬盘等大存储量存储器。
输入/输出接口电路是设置在外部设备(简称外设)与系统总线之间的专门电路,又称I/O接口,用于协调CPU与外设之间的信息和数据的交换。
系统总线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简称三总线。
系统总线把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电路有机地连接起来,用来传送微机内部各部件间的信息;数据总线传送各类数据,其中包括指令代码、运算数据、中间数据和结果数据;地址总线上的信息主要是针对存储器具体存储单元或具体外设对象的地址信息,这些地址信息指出了数据的来源或传送的目的地;控制总线传送CPU对存储器或I/O设备的控制命令和I/O设备对CPU 的请求服务的信号。
整个系统总线的工作由系统总线控制模块统一安排和指挥。
外部设备,即I/O设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指直接为计算机本身的顺利运行而服务的,必须与外界及时进行信息与数据交换的输入和输出设备,如键盘、鼠标器、扫描仪、图形或文字识别仪、条码读入器、模/数和数/模转换器等;另一部分是暂时不会影响计算机运行的外设,如打印机、外部存储器(如U盘、光盘等)、开环控制对象(如步进电机)、大屏幕LED显示器、VGA显示器等。
1.2.3 微机硬件系统的典型配置如图1-2所示,微机硬件系统由主机和外设组成。
主机包括PCB主板、I/O接口卡(又称适配器)以及电源、机箱等部件;微机的外设很丰富,典型的外设有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光盘驱动器、网卡、摄像头等设备。
PC主机大部分电路包括集成电路芯片和接插模块,是安装在机箱内的PCB主机板上的,外部设备通过输入/输出接口与主机板相连。
主板几乎集中了微机系统的全部功能,控制着系统各部分之间的指令流和数据流,能够根据系统的要求调度各个子系统并为实现系统的自动化管理提供完整的硬件保证。
主板上最常规的部件是CPU、系统支持芯片组、内存芯片、I/O接口、总线扩展槽、键盘或鼠标接口、可充电电池以及各种开关和跳线等,还集成了显示卡、声效卡、网卡、调制解调卡等接口部件。
主板上的存储器包括高速缓存和用作主存的大容量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主板上还有一种只读存储器,用于上电自检程序、基本外设输入/输出控制程序和系统配置程序等。
·4··5· 微型计算机概述 第1章主板上还安装有总线接口插槽,即总线插槽,可用于插接各类I/O 接口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