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最新WORD下载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最新WORD下载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最新WORD下载

2012年秋季七年级期末考试

数学试卷

(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20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这是你们中学阶段第一次迎接数学期末考,只要你认真、细心、精心、耐心,一定会做好的。来吧,迎接你的第一次挑战吧!请认真审题,看清要求,仔细答题,要相信我能行。

一、画龙点睛,你一定很棒,沉着冷静是成功的法宝(每题3分,共计36分) 1.-1的倒数是___ __;

2.如果1-=x 是方程823=-k kx 的解,则k = ;

3.已知b a

m

225-和437a b n -是同类项,则n m +的值是

4、近似数0.034,精确到 位。

5、单项式的系数是t 5- 。 6.若a b ,互为相反数,且都不为零,则()11a a b b ??+-+

???

的值为

7.小明在写作业时不慎将一滴墨水滴在数轴上,根据图的数值,判断墨迹盖住的整数

共有_____ _

8.已知点B 在线段AC 上,AB=6cm ,AC=10cm ,P 、Q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则PQ = _______。 9. 、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则这个角是

10.现有黑色三角形“▲”和“△”共2008个,按照一定规律排

列如下:▲▲△△▲△▲▲△△▲△▲▲……,则黑色三角形有________个;

11.若关于x 的方程372x x a -=+的解与方程437x +=的解相同,

则a 的值为_______。

12、如图是一个数值转换机的示意图,若输入x 的值为3,

y 的值 为-2时,则输出的结果为:________;

二、火眼金睛,你一定能行,认真是成功的保证(每小题4分,共计16分) 13.下面计算正确的是( )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班别: 姓名: 座号:____

A :32x -2x =3

B :32a +23a =55a

C :3+x =3x

D :-0.25ab +4

1ba

=0

14.下列方程中,一元一次方程是( )

A . 2y =1

B .3x -5

C . 3+7=10

D . x 2+x =1 15、图中是几何体的主视图与左视图, 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16、如图,点A 位于点O 的 方向上。( )

A :南偏东35°

B :北偏西65°

C :南偏东65°

D :南偏西65° 三、妙笔生花,解与答此同时(共98分) 17.15)7()18(12--+--(8分) 18.100

1

1(10.5)3(3)3?---?

?--?

19.解方程(每小题8分,共16分)

⑴、5(x +8)-5 = 6(2x -7) ⑵、

53352

3

x

x --=

20.如图,平面内有A ,B ,C ,D 四点 A ?

按下列语句画图 B ? a.画射线AB ,直线BC ,线段AC C ? b.连接AD 与BC 相交于点E (8分)

D ?

21.先化简,再求值:??

? ??+-+???

?

?

-

-22312331

22

1

y x y x x ,其中32,2=

-=

y x (8分)

22.如图,延长线段AB 到C,使BC=3AB,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如果CD=3㎝,那么线段AC 的长度是多少? (8分)

23. 一轮船航行于两个码头之间,逆水需10小时,顺水需6小时。已知水流速度为3千米/时,求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两码头间的距离。(8分)

24.下面是马虎解的一道题

题目:在同一平面上,若∠BOA=70°,∠BOC=15°求∠AOC 的度数。

解:根据题意可画出图 ∵∠AOC=∠BOA -∠BOC

=70°-15° =55°

∴∠AOC=55°

若你是老师,会判马虎满分吗?若会,说明理由。若不会,请将小马虎的的错误指出,并给出你认为正确的解法。(8分)

25. (8分)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4倍大30度,求这个角的余角

A O B

C

26、如图,∠AOB为直角,∠AOC为锐角,且OM平分∠BOC, ON平分∠AOC,

(1)如果∠AOC=50°,求∠MON的度数.

(2)如果∠AOC为任意一个锐角,你能求出∠MON的度数吗?若能,请求出来,若不能,说明为什么?(8分)

27.小红:昨天我们8个人去莆田凤凰山公园玩,买门票花了260元,

小明:哦,门票挺贵的,听说成人票每张40元,孩子票每张20元,是吗?

小红:哼,是的,那你猜猜我们去了几个大人,几个小孩子?

小明:去了……

根据以上的对话,你能用列方程的知识帮助小明回答小红的提问吗?(10分)

你已顺利完成答卷,仔细检查哦!

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全套

精品试卷,请参考使用,祝老师、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全套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题 一、选择:1、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两次拐弯的角度是 ( )A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 °B 第一次左拐50 °,第二次右拐50 °C 第一次左拐50 °,第二次左拐130 °D 第一次右拐50 °,第二次右拐50 ° 2、下列句子中不是命题的是 ( ) 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 、直线AB 垂直于CD 吗? C 、若︱a ︱=︱b ︱,则a 2 = b 2。 D 、同角的补角相等。 3、平面内有两两相交的4条直线,如果最多有m 个交点,最少有n 个交点,则m-n=( ) A 3 B 4 C 5 D 6 4、“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题设是( ) A 两直线 B 相交 C 只有一个交点 D 两直线相交 5、如图所示,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的位置.若∠EFB =65°,则∠AED′等于 ( ) A .70° B .65° C .50° D .25° 6、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E ,若°=∠100AEC ,则D ∠等于( ) A .70° B .80° C .90° D .100° 7、如图直线1l ∥2l ,则∠ 为( ). 8、如图,已知AB ∥CD,若∠A=20°,∠E=35°,则∠C 等于( ). A.20° B. 35° C. 45° D.55° 9、在直线AB 上任取一点O ,过点O 作射线OC 、OD ,使OC ⊥OD ,当∠AOC=30o 时,∠BOD 的度数是( ). A .60o B .120o C .60o 或 90o D .60o 或120o 10、30°角的余角是( ) A .30°角 B .60°角 C .90°角 D .150°角 二、填空:1、x 的补角是3y,x=30°,则|x-y|的值是( )。 2、图形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 )且( )。 3、若两个角互为邻补角且度数之比为2:3,这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 )。 4、∠A 的邻补角是∠A 的2倍,则∠A 的度数是( )。 E D B C′ F C D ′ A 5题 C A E B F D 6题

初三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三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第Ⅰ卷(共3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道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1.如果 53 2x =,那么x 的值是 A .15 2 B .215 C .103 D . 310 2.在Rt △ABC 中,∠C =90°,1 sin 3 A =,则 B cos 等于 A .13 B .2 3 C . D .3 3.把只有颜色不同的1个白球和2个红球装入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搅匀,从中随机 地摸出1个球后放回搅匀,再次随机地摸出1个球,两次都摸到红球的概率为 A . 12 B .13 C .19 D .4 9 4.已知点(1,)A m 与点B (3,)n 都在反比例函数x y 3 =(0)x >的图象上,则m 与n 的关系是 A .m n > B .m n < C .m n = D .不能确定 5.如图,⊙C 过原点,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D 两点.已知∠OBA =30°,点D 的坐标为(0,2),则⊙C 半径是

A . 433 B .23 3 C .43 D .2 6.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如图所示,给出以下结论: ①因为a >0,所以函数y 有最大值; ②该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1x =-对称; ③当2x =-时,函数y 的值等于0; ④当31x x =-=或时,函数y 的值都等于0.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4 B .3 C .2 D .1 7.如图,∠1=∠2=∠3,则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 A .4对 B .3对 C .2对 D .1对 8.如图,直线4+-=x y 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 边长为2的正方形OCEF 沿着x 轴的正方向移动,设平 移的距离为 (04)a a ≤≤,正方形OCEF 与△AOB 重叠 部分的面积为S .则表示S 与a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 B . C . D . 第Ⅱ卷(共88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4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第8题 3 2 1 E D C B A y x -3 1 -2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x C 1 A O B y E F a O S 244 2a O S 24 2a O S 4 2 a O S 24 4 2

苏教版初一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有理数 1正数、负数、有理数、相反数、科学记数法、近似数 2数轴:用数轴来表示数 3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4正负数的大小比较:正数大于零,零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绝对值大的负数值反而小。 5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减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为零; 一个数加上零,仍得这个数。 6有理数的减法(把减法转换为加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7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乘积是一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8有理数的除法(转换为乘法) 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9有理数的乘方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零的任何次幂都是负数;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10混合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果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照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 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 2整式的加减 (1)合并同类项 (2)去括号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 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 2 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者式子,结果仍然相等;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结果仍相等。 3 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一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 几何图形:平面图和立体图 2 点、线、面、体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讲义

一、有理数的加、减法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相加得0. 2.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式子表示为:a-b=a+(-b) 例1.计算:30+(-20),(-20)+30 例2.计算:[8+(-5)]+(-4),8+[(-5)+(-4)] 例3.计算:16+(-25)+24+(-35) 例4.计算: (1)(-3)-(-5);(2)0-7;(3)7.2-(-4.8); 例4.计算:(-20)+(+3)-(-5)-(+7) 练习1.填空. (1)_______+3=10;(2)30+_______=27; (3)______+(-3)=10;(4)(-13)+____=6. 练习2.(1)(-8)+(-6);(2)(-8)-(-6);(3)8-(-6);

(4)(-8)-6; (5)5-14 练习3.(1)-3-4+19-11 (2) 二、有理数的乘除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数;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数 3.多个不是0的有理数相乘,先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积的符号再求各个绝对值的积 4.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5.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6. 零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得零 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1)2×3×4×(-5); (2)2×3×4×(-4)×(-5); (3)2×(-3)×(-4)×(-5);(4)(-2)×(-3)×(-4)×(-5) 例1.计算:(1)│-5│-(-2) (2) (3)0×(-99.9) 练习1、计算:1×(-1)×(-7) 12411()()()23523+-++-+-8)16()14(26+-+-+8 .4)5.2()2.3()5.5(----+-]3 1)78[()2(?-?+

七年级下数学试卷(附答案)

6题图 D D D A C A C A C C A 8题图 A B C D 7题图 B B 12题图H G 七年级(初一)下数学试卷 说明:考试可以使用计算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A、相交、垂直 B、相交、平行 C、垂直、平行D 2、如图所示,是一个“七”字形,与∠1是同位角的是() A、∠2 B、∠3 C、∠4 D、∠5 3、经过一点A画已知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 ) A、0条 B、1条 C、2条 D、不能确定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2)的位置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5、已知y轴上的点P到原点的距离为5,则点P的坐标为() A、(5,0) B、(0,5)或(0,-5) C、(0,5) D、(5,0)或(-5,0) 6、下列图形中,正确画出AC边上的高BD的是() 7、如图,已知:∠1=∠2,∠3=∠4,∠A=80°,则∠BOC等于() A、95° B、120° C、130° D、无法确定 8、下列图形中,不具有稳定性的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9、如图,直线a、b相交,已知∠1=38°,则∠2= 度,∠3=°,∠4=° 10、如图,计划把河水引到水池A中,先引AB⊥CD,垂足为B,然后沿AB开渠,能使所开的渠道最短,这样设计的依据是; 11的距离是4cm,到直线b的距离是2cm,那么直线a和直线b的之间的

17题图G C B 16题图 431距离为 ; 12、如图所示,把直角梯形ABCD 沿AD 方向平移到直角梯形EFGH ,已知HG=24cm ,MG=8cm ,MC=6cm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13、点P 在第三象限,且横坐标与纵坐标的积为12,写出三个符合条件的P 点的坐标: 、 、 ; 14、有一个英文单词的字母顺序对应如图中的有序数对分别为 (5,2),(2,2),(7,2),(5,1), 请你把这个英文单词写出来或者翻译成中文为 15、从九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出 条对角线, 它们将九边形分成 个三角形, 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和 (填“>”或“<”或“=”)八边形的内角和; 16、如图,有一底角为35则四边形中,最大角的度数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7、如图,点E 是AB 上一点,点F 是DC 上一点,点G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 (1)如果∠B=∠DCG ,可以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请说明理由; (2)如果∠DCG=∠D ,可以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请说明理由; (3)如果∠DFE+∠D=180 18、如图,△AOB 中,A 、B 移2个单位,得到△CDE (1)写出C 、D 、E (2)求出△CDE 的面积 19、用一条长为20cm (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2(2)能围成有一边长为5cm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单元质量测试卷 七年级数学(六)(期末考试) 学校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班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面几个问题可采用全面调查的是( ) A .长江水污染的情况 B .某班学生的视力情况 C .某市畜禽饲养情况 D .某厂家的一批次彩色电视机的使用寿命 2.如图,甲、乙两所学校,其中男女生情况可见下列统计图 , 甲学校有1000人,乙有1250人,则( ) A .甲校的女生比乙校的女生多 B .甲校的女生比乙校的女生少 C .甲校与乙校的女生一样多 D .甲校与乙校男生共是2250人 甲校 乙校 3.有下列说法: (1)无理数就是开方开不尽的数; (2)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零、负无理数; (3)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4)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其中正确的说法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4.如图,下面推理中,正确的是( ) A .∵∠A+∠D=180°,∴AD∥BC B .∵∠C+∠D=180°,∴AB∥CD C .∵∠A+∠D=180°,∴AB∥C D D .∵∠A+∠C=180°,∴AB∥CD 5.如果将点M 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N (-3,4),那么点M 的坐标是( ) A. (-6,6) B. (4,-3) C. (0,-1) D. (-1,0) 6.小龙和小刚两人玩“打弹珠”游戏,小龙对小刚说:“把你珠子的一半给我,我就有10颗珠子”.小刚却说:“只要把你的 3 1 给我,我就有10颗”,如果设小刚、小龙的弹珠数分别为x 颗、y 颗, 则下列方程组正确的是( ) A .???=+=+303202y x y x B .???=+=+103102y x y x C .???=+=+103202y x y x D .???=+=+303102y x y x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7. 2 8x 应满足的条件是 . 9. 在349x y +=中,如果2y = 6,那么x = .

(完整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有理数》知识点总结归纳 正数和负数 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负数:比0小的数正数:比0大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 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 3.0表示的意义 ⑴0表示“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⑵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如: 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 ⑴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注意: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也是偶数,-1,-3,-5…也是奇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⑴按有理数的意义分类⑵按正、负来分 正整数正整数 整数 0 正有理数 负整数正分数 有理数有理数 0 (0不能忽视) 正分数负整数 分数负有理数 负分数负分数 总结:①正整数、0统称为非负整数(也叫自然数) ②负整数、0统称为非正整数 ③正有理数、0统称为非负有理数 ④负有理数、0统称为非正有理数 数轴 ⒈数轴的概念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意:⑴数轴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⑵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课堂同步试题全册

1.1 正数和负数 班级: 姓名: 【当堂达标】 1. 以下各数21-,0.6,-100,0,2013 2012,368,-25%, 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 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 2.向东走-50m 表示的实际意义是___________. 3.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0是最小的正数. C.0是最大的负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判断下列说法对不对: ①小红测得屋内温度是+8℃,说明是零上8℃,小明测得屋外的温度是0,小明就说屋外没有温度,他的根据是0表示没有.( ) ②如果向东走5步用+5表示,小亮走了-7步,小亮实际向西走了7步.( ) ③在同一个问题中,一个正数表示的量和一个负数表示的量肯定具有相反的意义.( ) 【拓展应用】 5.某人上星期五买进了股票若干股,每股30元,下表为本周内每天该股票的涨 这五天中,与前一天相比,哪几天的股票是上涨的?哪几天的股票是下跌的?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吗?你知道哪天的股票价格最高吗? 【学习评价】 参考答案: 1. 正数: 0.6,20132012 ,368, 负数: 21 -,-100,-25%,

2. 向西走50m 3.D 4.╳√√ 5.这五天中,与前一天相比,星期一和星期三的股票是上涨,星期二、星期四、星期五的股票是下跌的。根据正负数可以用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正数表示上涨,负数就表示下跌。周三的股票价格最高,为每股34.5元。 1.2.1 有理数 班级:姓名: 【当堂达标】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数、0、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B.分数和整数统称为有理数 C.正有理数、负有理数统称为有理数 D.以上都不对 2.-a一定是() A.正数 B.负数 C.正数或负数 D.正数或零或负数 3.填空 ①正整数、_____和_____统称为整数,分数包括______和______. ②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是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正整数、负整数都是有理数.() ②有理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③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 ) ④有理数包括正数、负数、和0.() 5.在1、-3.5、0、+28%、0.333…、π、-100这些数中, 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 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 整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理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 6.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 1 10,-0.72,-2,0,-98,25,820%,3.14, 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全集

2005年春季期七年级数学第九章复习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不等式的负整数解是 2、若_______ ;不等式解集是,则取值范围是 3、一次普法知识竞赛共有30道题,规定答对一道题得4分,答错或不答,一道题得-1分,在这次竞赛中,小明获得优秀(90或90分以上),则小明至少答对了道题。 4、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5、如图数轴上表示的是一不等式组的解集,这个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是 6、若代数式1-x-22 的值不大于1+3x3 的值,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不等式组无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 8、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3、(1-2a)、8,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9、若,则点在第象限。 10、已知点M(1-a,a+2)在第二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11、在方程组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某书城开展学生优惠售书活动,凡一次性购书不超过200元的一律九折优惠,超过200元的,其中200元按九折算,超过200元的部分按八折算。某学生第一次去购书付款72元,第二次又去购书享受了八折优惠,他查看了所买书的定价,发现两次共节省了34元钱。则该学生第二次购书实际付款元。 12、阳阳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2400米,他早晨8点离开家,要在8点30分到8点40分之间到学校,如果用x表示他的速度(单位:米/分),则x的取值范围为。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若∣-a∣=-a则有 (A) a≥0 (B) a≤0 (C) a≥-1 (D) -1≤a≤0 2、不等式组的最小整数解是() A.-1 B.0 C.2 D.3 3、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4、在ABC中,AB=14,BC=2x,AC=3x,则x的取值范围是() A、x>2.8 B、2.8<x<14 C、x<14 D、7<x<14 5、下列不等式组中,无解的是() (B) (C) (D) 6、如果0

初中苏科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百度文库

初中苏科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百度文库 一、选择题 1.如图,△ABC中,AB=AC,DE垂直平分AB,BE⊥AC,AF⊥BC,则∠EFC的度数为() A.35°B.40°C.45°D.60° 2.下列分式中,属于最简分式的是() A.6 2a B. 2 x x C. 1 1 x x - - D. 21 x x+ 3.小明和同学做“抛掷质地均匀的硬币试验”获得的数据如表: 抛掷次数100200300400500正面朝上的频数5398156202244 若抛掷硬币的次数为1000,则“正面朝上”的频数最接近() A.20 B.300 C.500 D.800 4.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垂直B.菱形的对角线相等 C.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D.菱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下列调查中,最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方式的是() A.调查某市成年人的学历水平B.调查某批次日光灯的使用寿命 C.调查市场上矿泉水的质量情况D.了解某个班级学生的视力情况 7.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B.两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D.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8.如果把分式 a a b - 中的a、b都扩大2倍,那么分式的值一定() A.是原来的2倍B.是原来的4倍 C.是原来的1 2 D.不变 9.如图,在周长为20cm的平行四边形ABCD中,AB≠AD,AC和BD相交于点O,

OE⊥BD交AD于E,则ΔABE的周长为() A.4cm B.6cm C.8cm D.10cm 10.如图,E是正方形ABCD边AB延长线上一点,且BD=BE,则∠E的大小为() A.15°B.22.5°C.30°D.45° 二、填空题 11.如图,为测量平地上一块不规则区域(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画一个边长为2m 的正方形,使不规则区域落在正方形内,现向正方形内随机投掷小石子(假设小石子落在正方形内每一点都是等可能的),经过大量重复投掷试验,发现小石子落在不规则区域的频率稳定在常数0.25附近,由此可估计不规则区域的面积是__m2. 12.为了了解我市八年级男生的体重分布情况,市教育局从各学校共随机抽取了500名八年级男生进行了测量.在这个问题中,样本是指_____. 13.某口袋中有红色、黄色小球共40个,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小明通过多次摸球试验后,发现摸到红球的频率为30%,则口袋中黄球的个数约为_____. 14.在一次数学测试中,某班50名学生的成绩分为六组,第一组到第四组的频数分别为6,8,9,12,第五组的频率是0.2,则第六组的频数是_______. 1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E为等边三角形,连接DE,CE,延长AE交CD于F 点,则∠DEF的度数为_____. 16.如图,点A是一次函数 1 3 y x =(0) x≥图像上一点,过点A作x轴的垂线l,点B是l 上一点(B在A上方),在AB的右侧以AB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反比例函

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1.1 生活数学 一、教学目标及教材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数字的观察和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字、图形信息,了解数学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二)教学重难点 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等活动,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学习还可以通过“做数学”的过程与方式进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与准备 1.通过预习了解身边某些数据(如身份证、学籍号等)所包含信息,收集生活中数学知识(数据、图形等)应用的实例。 2.练习: (1)收集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号码,说说从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二)探究活动 1.创设情境引入 (出示投影)广阔的田野,喧嚣的股市,繁荣的市场,美丽的城市。以上一组画面与我们今天的数学课有什么关系呢?请问你看到的内容哪些与数学有关?(同桌讨论后回答)2.探索新知识 1). 从观察P5 “车票中提供的信息”再到“身份证号码“,感受数字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发挥的作用 2). 让学生自己设计学号,并解释它的意义 3). 展示一些其他的与数字有关的生活情境,如股市信息、邮政编码、电话号码、手机号码、汽车牌照号码、条形码等,这里可让学生自己举例 4). 展示四幅富有美感的图片:天安门、金字塔、南京长江二桥、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从中寻找熟悉的图形(立体的或平面的),感受丰富的图形世界 5). 结合教室、学习用品,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可以看成什么样的几何图形,加强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 6). 展示四幅生活中常见的图标: 注意信号灯的标记停车场禁止吸烟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数学精品教学资料 初一年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数 学 试 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1.方程63-=x 的解是( ) A .2-=x B .6-=x C .2=x D .12-=x 2.若a >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55-<-b a B. b a 33> C. b a +<+22 D. 3 3b a < 3.下列图案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4.现有3cm 、4cm 、5cm 、7cm 长的四根木棒,任选其中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那么可以组成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 1 B . 2 C . 3 D . 4 5.商店出售下列形状的地砖:①长方形;②正方形;③正五边形;④正六边形.若只选 购 其中某一种地砖镶嵌地面,可供选择的地砖共有(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 6.一副三角板如图方式摆放,且∠1的度数比∠2的度数大50°,设1,2x y ? ? ∠=∠=,则可得方程组为( ) 50.180x y A x y =-?? +=? 50.180x y B x y =+??+=? 50.90x y C x y =+??+=? 50 .90 x y D x y =-??+=? 7.已知,如图,△ABC 中,∠ B =∠DA C ,则∠BAC 和∠ADC 的关系是( ) 第6题图

A .∠BAC <∠ADC B .∠BA C =∠ADC C . ∠BAC >∠ADC D . 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8.若25x y -+=,则________=y (用含x 的式子表示). , 9.一个n 边形的内角和是其外角和的2倍,则n = . 10.不等式93-x <0的最大整数.... 解是 . 11.三元一次方程组?? ? ??=+=+=+895 x z z y y x 的解是 . 12.如图,已知△ABC ≌△ADE ,若AB =7,AC =3,则BE 的值为 . , 13.如图,在△ABC 中,∠B =90°,AB =10.将△ABC 沿着BC 的方向平移至△DEF ,若平移的距离是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14.如图,CD 、CE 分别是△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A =30°,∠B =60°,则∠DCE = ______度. 15.一次智力竞赛有20题选择题,每答对一道题得5分,答错一道题扣2分,不答题不给分也不扣,小亮答完全部测试题共得65分,那么他答错了 道题. 16.如图,将长方形ABCD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到长方形AB ′C ′D ′的位置,旋转角为α ( 90<<αo ),若∠1=110°,则α=______°. ] 17.如图所示,小明从A 点出发,沿直线前进10米后向左转30°,再沿直线前进10米,又向左转30°,……,照这样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 点时,(1)左转了 次;(2)一共走了 米。 三、解答题(9小题,共89分)在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第16题图 D E A B , E D B C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第17题图

初中数学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

xx学校xx学年xx学期xx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试题1: 的相反数是() A. B. C. D. 试题2: 的角平分线AD交BC于点D,,则点D到AB的距离是()A.1 B.2 C.3 D.4 试题3: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B. C. D. 试题4: 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 评卷人得分

A.三条中线的交点B.三条高的交点 C.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D.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试题5: 一次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试题6: 如图,已知中,,,是高和的交点,则线段的长度为()A. B.4 C. D.5 试题7: 计算:. 试题8: 如图,数轴上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1和,点关于点的对称点是点,则点所表示的数 是.

试题9: 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空气中的含氧量与大气压强成正比例函数关系.当时,,请写出与的函数关系式. 试题10: 因式分解:. 试题11: 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B两点,则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是. 试题12: 已知,则______________. 试题13: 如图,正方形卡片A类、B类和长方形卡片C类各若干张,如果要拼一个长为(a+2b)、宽为(a+b)的大长方形,则需要C 类卡片张. 试题14:

直线经过点和轴正半轴上的一点,如果(为坐标原点)的面积为2,则的值 为. 试题1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点是轴上的一个动点,当是等腰三角形时,值的个数是. 试题16: 计算:. 试题17: 如图,有两个的网格,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每个网格中各画有一个梯形.请在图1、图2中分别画出一条线段,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1)线段的一个端点为梯形的顶点,另一个端点在梯形一边的格点上; (2)将梯形分成两个图形,其中一个是轴对称图形; (3)图1、图2中分成的轴对称图形不全等. 试题18: 分解因式:. 试题19: 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试题20:

苏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2019苏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同学们,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整理了2019苏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希望帮助您提供多想法。 一:有理数 知识网络: 概念、定义: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 3、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4、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number axis)。 5、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6、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 7、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8、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9、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0、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

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1、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2、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3、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4、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向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15、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6、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17、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8、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19、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0、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新)(全)知识讲解

初中数学公式及定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按符号分类: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按定义分类:???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π不是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即a 和- a 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2) 几何意义:到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表示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 (3)a+b=0 ? a 与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绝对值 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代数意义:?? ???<-=>=)0()0(0)0(a a a a a a (或???<-≥=)0a (a )0a (a a 或???≤->=) 0()0(a a a a a ;) 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注: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零既可以和正数一组也可

以和负数一组; 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即负数<0<正数 6.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1)0没有倒数; 1; (2)若 a≠0,那么a的倒数是 a (3)若ab=1? a、b互为倒数; (4)若ab=-1? a、b互为负倒数.(补充)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人教版)

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每小题3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的算术平方根是() A. B.C. D. 2.如果a<b,那么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A.a﹣b>0 B.a﹣3>b﹣3 C.a> b D.﹣3a>﹣3b 3.下列各数中,无理数是() A.B.3.14 C.D.5π 4.不等式2x+3<5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A.B.C.D. 5.若是方程kx+3y=1的解,则k等于() A. B.﹣4 C.D. 6.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A.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B.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7.如图,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65°,则∠2的度数为() A.10°B.15°C.25°D.35° 8.下列调查中,最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是() A.对旅客上飞机前的安检

B.了解全班同学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 C.企业招聘,对应聘人员的面试 D.了解某批次灯泡的使用寿命情况 9.如图,将△ABC进行平移得到△MNL,其中点A的对应点是点M,则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AM∥BN B.AM=BN C.BC=ML D.BN∥CL 10.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2),B(3,4),C(x,y),若AC∥x轴,则线段BC的最小值及此时点C的坐标分别为() A.6,(﹣3,4)B.2,(3,2)C.2,(3,0)D.1,(4,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8分,每小题3分) 11.化简:=. 12.如果2x﹣7y=5,那么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则x=. 13.请写出命题“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的题设和结论: 题设:, 结论:. 14.点A(2m+1,m+2)在第二象限内,且点A的横坐标、纵坐标均为整数,则点A的坐标 为. 15.如图,已知AB∥CD,BC平分∠ABE,∠C=35°,则∠CEF的度数是. 16.将自然数按以下规律排列:

20201初三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 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 数 学 2018.1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第1-8题均有四个选项,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一个... 1.抛物线()2 12y x =-+的对称轴为 A .1x =- B .1x = C .2x =- D .2x = 2.在△ABC 中,∠C =90°.若AB =3,BC =1,则sin A 的值为 A .1 3 B . C . 3 D .3 3.如图,线段BD ,CE 相交于点A ,DE ∥BC .若AB =4,AD =2,DE =1.5, 则BC 的长为 A .1 B .2 C .3 D .4 4.如图,将△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100°,得到△ADE .若点D 在线段 BC 的延长线上,则B ∠的大小为 A .30° B .40° C .50° D .60° 5.如图,△OAB ∽△OCD ,OA :OC =3:2,∠A =α,∠C =β,△OAB 与△OCD 的面积分别是1S 和2S ,△OAB 与△OCD 的周长分别是1C 和2C ,则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A . 32 OB CD = B . 3 2 αβ= C . 12 32 S S = D . 12 32 C C =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从(3,4)出发,绕点O 顺时针旋转一周,则点A 不. 经过 E B C D A D E C B A D O A B C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A .点M B .点N C .点P D .点Q 7.如图,反比例函数k y x = 的图象经过点A (4,1),当1y <时,x 的取值 范围是 A .0x <或4x > B .04x << C .4x < D .4x > 8.两个少年在绿茵场上游戏.小红从点A 出发沿线段AB 运动到点B ,小兰从点C 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O 逆时针运动一周回到点C ,两人的运动路线如图1所示,其中AC =DB .两人同时开始运动,直到都停止运动时游戏结束,其间他们与点C 的距离y 与时间x (单位:秒)的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图2 A .小红的运动路程比小兰的长 B .两人分别在1.09秒和7.49秒的时刻相遇 C .当小红运动到点 D 的时候,小兰已经经过了点D D .在4.84秒时,两人的距离正好等于⊙O 的半径 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9.方程220x x -=的根为 . 10.已知∠A 为锐角,且tan 3A = ,那么∠A 的大小是 °. 11.若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每一支上,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此反比例函数表达式可以是 .(写 出一个即可) 12.如图,抛物线2 y ax bx c =++的对称轴为1x =,点P ,点Q 是抛物线与x 轴的两个交点,若点P 的坐标为(4,0),则点Q 的坐标为 . 13.若一个扇形的圆心角为60°,面积为6π,则这个扇形的半径为 . 14.如图,AB 是⊙O 的直径,P A ,PC 分别与⊙O 相切于点A ,点C ,若∠P =60°,P A = 3,则AB 的长为 . 15.在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当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如图,在一个路口,一辆 长为10m 的大巴车遇红灯后停在距交通信号灯20m 的停止线处,小张驾驶一辆小轿车跟随大巴车行驶.设小张距大巴车尾x m ,若大巴车车顶高于小张的水平视线0.8m ,红灯下沿高于小张的水平视线3.2m ,若小张能看到整个红灯,则x 的最小值为 . 16.下面是“作一个30°角”的尺规作图过程. 已知:平面内一点A . 求作:∠A ,使得∠A =30°. 作法:如图, C D A O B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详细全面精华)

第七章图形的认识(二) 一、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3线8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2.内错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 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二、平行线及其判定 (一) 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b//a,c//a,那么b//c (二)平行线的判定: 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a∥b,a∥c,则 b ∥c 。 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 (一)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二)命题、定理、证明 1.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2.命题的组成:每个命题都是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