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合学科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3、结合学科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答:1.运用情景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运用情景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
每一节课的开头都有任务,通过精心创设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能力的问题教学情境,让学生去完成任务来掌握信息技术。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就会不断增强,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就会逐步提升。
2.以有效的配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形成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条件会有所不同,学生在信息技术上的接触和学习水平就会有所差距。
最大的区别就是学生们的个人基础,有的学生平时能够在家里接触计算机,在课堂上的有些知识,不用教就会了;有的学生却完全不知道如何操作,所以这些同学就会失去学习信息技术的耐心。
这个时候我们让那些计算机底子好的学生指导帮助底子那些较差的同学,这既锻炼了同学之间的交流能力,也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学生能够学到更多东西。
当然以有效的配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形成,需要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练习。
3.以胜利的愉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要让努力让学生做到学习的成功。
学生感受到了胜利的喜悦,就会充满着兴趣继续学习。
对于那些基础较差、自卑、缺乏自信的学生,老师通过激励学生的学习的方式,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闪光点,竖立他们的信心,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胜利的愉悦的同时又培养了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养成。
4.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一是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有了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动力,就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数字化学习能力。
二是拓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通过课外实践,学生能了解掌握更多信息知识,让所学知识得到延伸、真正用到实处,这样一来,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人必备的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教学重点应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研究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善于通过专题研究的方式,沟通课堂内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拓宽学生的研究空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本文旨在探究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综合实践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中提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础,以语文学科塑造人的独立品格与所需能力为基础”,这也是语文课程价值的体现。
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多角度、多活动入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而在确保语文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使学生从小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思想。
良好的教学方式应该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掌握其适当的知识,培养其研究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开展互动教学交流与合作,实现语文教学的深化改革,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
教学应该以教师的“教”为主导和学生的“学”为主体的配合发展的教学模式。
学生通过教师正确的指导与鼓励,进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创设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设计情境化的研究,针对学生的研究目标,将研究内容安排在一个情境化的真实活动情景当中,使学生通过参与其中而获得更加有效的研究方法。
例如,在研究《植物妈妈有办法》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出游,让学生更好地贴近自然,去田野间观察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XXX妈妈的孩子是怎样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的,这样让学生处在真实的环境下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认识许多新鲜的事物。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来改变传统的“教教材”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研究,体会到真实的感受,同时也激发了研究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爬山虎并提问,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当今社会,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综合发展的基本素质,包括了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沟通技巧等方面。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辨别信息、评价观点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立问题情境、启发思考、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不同历史事件的影响、评价历史人物的举措,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学生提出新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设计创新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设计创新项目,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是指学生具有与他人共同合作、相互协助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开展合作探究、进行团队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例如,在语言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口语对话、合作撰写文章,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
沟通技巧是指学生具有清晰表达观点、有效传递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书面交流、展示演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
例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演讲、英语辩论等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沟通技巧等方面。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专家视角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素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时代重新赋予教育的使命。
本文将从教育专家的角度,研究和探讨该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解释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结构核心素养不是学科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综合能力,涵盖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1.知识:核心素养并非简单地掌握知识,而是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创造。
学生应具备知识的获取、分析、整合和运用能力,并将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2.技能: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重要技能,例如分析、解决问题、批判性思考、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等。
这些技能可以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快速变化。
3.态度: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如自主学习、乐于探索、勇于质疑、勤于反思、努力进取等。
积极的态度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持续提升自己。
4.价值观: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责任、诚信、合作、创新、热爱国家等。
这些价值观能够指引学生的行为,并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构建体系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涵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等多个方面。
1.课程改革: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体系。
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将跨学科知识整合到课程中,帮助学生形成综合能力。
2.教学方法:需要采用问题导向、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度思考。
3.评价转变:摒弃传统的考试评价,引入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和综合能力,科学评估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三、营造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深远。
学校应积极营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文化氛围,例如:1.鼓励创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勇敢尝试、坚持探索,为学生创造创新实践的空间。
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学生的“核心素养”更是教育工作者们所追求的目标。
那么,在教学中,究竟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下面将就这一问题做出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学习的动力源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1.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轻松的语言、有趣的教学内容、生动的教学方式等来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放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从而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2. 相关知识的实际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教学与实际生活和工作紧密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分析、思考和判断,而批判性思维能力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能力。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呢?以下是一些方法:1. 提出发展性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发展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进行辩证性讨论。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证性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证和论证的过程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让学生通过综合分析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1.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宋海霞首先,我们要明白:哪些是学生发展的数学核心素养?其实数学核心素养可以全体体现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十个核心词,即:创新意识、模型思想、数据分析意识、应用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当核心素养与我们的《课程标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一线的教师才有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抓手。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1、创设生活情境,启蒙数感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测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
”可见,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学习离开了生活,将会寸步难行,而“数感”更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
为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探究,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
从中提高学生对数的敏锐程度,形成对数的良好直觉,启蒙学生的数感。
2、引导认真观察,建立数感数学是一种运用思维的学科,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是形成和发展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目标有序、认真、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可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发现数学问题;观察规律,发现数学问题;也可引导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观察到的信息……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建立数感、发展数感。
3、构建活动平台,发展数感皮亚杰说,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杠杆。
通过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就在身边,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对数产生亲切感。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平台,始终把儿童的活动作为主体发展的基础与载体,提供开阔的活动时空,让学生有合作交流、积极思考、操作等活动空间,使学生的数感真正得到发展。
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现代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除了传统的学科知识,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核心素养,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那么,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本文将从思想品德、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五个方面展开讨论,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学生的思想品德是他们人生道路的方向标,也是他们成长的重要基石。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爱心、诚信、勇气等品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讨论、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责任感。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基础,也是他们未来成功的保障。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让他们具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的学习、课外拓展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现代社会最需要的素养之一,也是学生成才的重要条件。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活跃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具备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解决的能力。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合作精神是团队合作和社会互动的重要素养,也是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团队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实践能力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重要能力,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运用能力,让他们具备把知识转化为行动的能力。
可以通过实验课、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掌握的核心能力,它包括了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几个方面。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能够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语言工具表达意见、观点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要注重学习词汇,更要注重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朗读、演讲、辩论等,让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对文化的认知能力,它包括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文化情感等方面。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等途径,提高对文化的认知水平。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理解文化现象和文化背景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解决各种问题、思考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让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要注重思维的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各种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等。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解决学习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完成阅读、写作、复习等任务。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看书、多写作、多训练,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五、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障,它包括了课堂气氛、学习氛围、教学设备等方面。
教师应该创设一个愉快、轻松、自由的语文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当前中国教育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说:“任何学科都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
学科教学要有文化意义、思维意义、价值意义,即人的意义!”那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六大指标,十八个基本点如何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哪些是学生发展的数学核心素养?其实数学核心素养可以全体体现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十个核心词,即:创新意识、模型思想、数据分析意识、应用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当核心素养与我们的《课程标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一线的教师才有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抓手。
接下来,我们思考“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注重课程开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的开发都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其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师的联系最为密切。
在开发校本课程时,我们本着渗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就能开发出保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好课程。
二、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抓好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
任何教育理念最终都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践。
抓好课堂教学,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研读《课程标准》深刻理解《数学课程标准》中十个核心词的内涵。
二是分析教材,了解到各册教材内容有哪些,甚至每册教材中的哪个知识点中渗透了什么数学核心素养。
作为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方向指导。
三是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探寻一种适应自己、适应学生,有助于提升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有思维含量的,有生长点的,是可持续发展的。
三、多元评价,促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从某种角度讲,评价是行为的指挥棒。
评价的指向直接会影响行为的改变。
目前,我国高考制度发生了变化,随之我们的义务教育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保证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评价方式就不可忽视。
首先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的教育形式。
那么,我们在教学评价时,不能只关注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和对教材的把握、处理,而是要更多地对学生学习过程以及效果进行客观、科学、激励性的评价。
其次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能只指向结果,还应该重视其学习过程。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参加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热情等。
评价的方式必须是多元的,其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感受。
家长评、自己评、小组评、老师评,多方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全面、更客观、更公正地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才能更利于学生的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又需要基层一线教师的教学落实。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需要我们的倾心、热心、尽心和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