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气功
国家承认的气功功法

国家承认的气功功法国家承认的气功功法有如下:1、八段锦健身气功·八段锦既是对历史传统的继承,也是适应时代的新发展。
首先,对继承传统的主要表现:一是对导引练形、保健脏腑健身养生思想的继承。
二是对传统八段锦歌诀的继承。
三是对八段锦八个固定图势的继承。
其次,对适应时代发展的表现:一是功法技术更加合理。
不仅增加了起式、收式和每式间的衔接动作,而且调整了功法歌诀顺序,将“背后七颠百病消”移至最后一势,并规范了每势练习次数,使整套功法的结构、衔接等更加合理,功法时长、锻炼负荷等更加符合现代人的身心特点和人体生理学规律。
在注重肢体锻炼的前提下,又丰富了意、气、形的操作内容,突出了起于桩、行于桩、止于桩的功法要求,加强了脊柱及肢体远端关节的锻炼,既强化了健身气功的项目特点,也提升了学练的效果。
二是功法理论体系更加完善。
既提炼形成了功理要旨、健身效果、学练方法、练功阶段、教学练功须知等系列功法理论,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健康生活方式有了延展认知;既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视角进行了总结提升,也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手段进行了诠释。
2、马王堆导引术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的动作主要取自于《导引图》,从中选取了17 个动作。
起势动作选取了导引图中的一个行气图式,为开始练功做好准备;收势动作通过三环抱气,起到引气归元、静养心神的作用。
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的编创以整体观为指导,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秘阴阳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功理符合健身气功的传统理论;动作设计围绕肢体进行开合提落、旋转屈伸、抻筋拔骨,符合体育运动的规律;整套功法柔和缓慢,动作舒展大方、富于变化,并多旋转屈伸的练习,可以为习练者营造出惬意的练功意境;在习练功法时要求呼吸自然顺畅,以形导气,意引气行(以意引气);动作演练要求松紧交替,舒缓圆活,形意相随,身心合一。
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的许多动作都是通过四肢、躯干的旋转屈伸达到牵拉刺激脏腑的作用,这种旋转屈伸不仅作用于内脏,而且对身体各关节也有益处。
【太极气功十八式】

【太极气功十八式】
【太极气功十八式】太极气功十八式展导引派功法由林厚省根据太极拳的特点,结合气功调身、调心、调息三要素创编,发表于1981年。
临床应用:高血压、心脏病、肺气肿、肥胖症、糖尿病、神经衰弱,慢性胃炎,肝炎等。
练功方法:太极十八式,主要介绍3式。
起式调息:自然站桩式,双目平视,含胸拔背,两手自然下垂。
双臂慢慢向前平举略高于肩,手心向下,同时吸气。
两膝下蹲不过脚尖,两手轻轻下按,掌心向下,平脐,同时呼气。
意念:人像喷水似地绵绵不断地上下升降。
开阔胸怀;接上式,将下按的两手提至胸前,膝关节伸直,掌心相对,平行向两侧拉开做扩胸运动至尽处,同时吸气,两手平行向中间靠拢至胸前,掌心向下,屈膝下按,同时呼气。
意念:人像站于高山上,高瞻远瞩。
挥舞彩虹:接上式,将下按的两手平提至胸前,膝关节伸直,两臂伸直,掌心向下.同时呼气。
两手上升至头顶,重心右移,右脚微屈,左脚伸直左手向左伸直,平放,掌心朝上.右手弯曲成半圆形,掌心朝下,吸气。
重心左移,左脚微屈,左脚微屈,右脚伸直,右手向右平放,掌心朝上,左手提至头顶,弯曲成半圆形,掌心朝凡,呼气。
意念:人像飞入彩虹,尽情挥舞。
武林绝技-水功

武林绝技-水功水功乃我国武林中的一大绝技,为了使气功界,武术界及广大爱好者能够尽快的见到本功功法,现将此功初级功介绍如下。
、炼功前的准备在没有开始练功前首先要洗一次冷水澡,但必须身体无汗,然后准备一盆清水,人对其水开始行功功法第一式:肯龙探水:两脚距离同三脚之宽成马步站立,上身略向前,两手放手两膝上,两眼对视前一盆水。
同时吸气,鼻吸鼻呼,吸呼气时意想水经过全身,流遍每个关节。
(见图1),10分钟第二式:金鱼拜佛大摆尾接上式左腿支撑全身(左右均可)独立,双手合掌立胸前,目视前方吸气,然后双掌由右向后划弧经胸向前推出呼气,目视前方之水于双手成一线,同时右腿落地成弓步,意想水由两脚经肩上到双手劳宫穴,50次(图2)接上式:两脚距离同三脚之宽站立,双手自然放于腿面上然后用力向上推,直止两臂伸直同时吸气,然后双掌经头下压到面前一盆水上呼气,(手不靠水).目现双掌对于其水,此动作略等片刻,意想水经下压之手劳宫穴入全身,最后到两脚涌泉穴。
(图3)次数50次。
第四式;二龙探爪接上式,两脚间距三脚之宽成马步站立,双手立掌于肋下向前推出。
双掌推至面前于一盆水对齐同时吸气,然后两手变爪用力收回胸前至乳根穴对齐呼气,意想水由劳宫穴吸入胸前于乳根。
(见图4)连续次数50次。
第五式:关鱼照镜;接上式;两脚成大弓步站立(左右均可),上身前倾,双手放于左膝上,目视盆中之水与脸对齐吸气,在吸气之后头与上身同时抬起呼气,反复进行。
吸气时意想吸入水中之气于膻中穴一片。
(见图5)连续次数50次。
第六式;青龙吸水接上式;两脚距离同三脚之宽成马步站立,上身略前傾左手掌下按在一盆水的上面(手不靠水) 右手握拳抱于腰间,然后左手成爪用力向上提于腰间吸气,同时右手由拳变掌下压至盆中之水上面呼气,然后右手掌再成爪用力上提于腰间、左手成掌下压到水的上面,吸呼同上,吸气意想吸入水中之气经劳宫穴到曲池最后过丹田,呼气时意想气由丹田经劳宫穴。
(见图6 ) 连续次数50次收势 ; 全身放松自然站直两脚略比肩宽,双手交叉于丹田部位(男左女右) 自然呼吸,目视前方,吸气时意想水中之气在丹田顺时针力向转36圈,再逆时方向转36圈即可收功 (见图7)。
中华武术的气功与内功修炼

中华武术的气功与内功修炼
中华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气功和内功修炼而闻名于世。
气功和内功是武术修炼中极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对于提升武术技巧、增强体质、保健养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中华武术的气功和内功修炼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气功修炼。
气功,又称气的运行、气的调节,是通过调节呼吸、运动身体从而调整气的流动和积聚的修炼方法。
气功修炼包括静坐养气、气舒张、气收敛等练习方法。
其中最为典型的气功形式包括太极拳、八段锦等。
通过气功修炼,可以调整身体内部的气血运行,提高气的流通和积累,从而增强身体抵抗力,保持身心健康。
其次是内功修炼。
内功是武术修炼中最为深奥的一部分,是通过修炼意志和气的结合来达到锻炼肌肉、筋骨和内脏器官的目的。
内功修炼包括周身功、五禽戏、八段锦等。
内功修炼强调的是通过呼吸和内心意志的调控来锻炼身体内部的力量和能量,从而达到提升身体素质和武术技巧的效果。
在中华武术中,气功和内功修炼不仅是武术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健养生的重要手段。
通过长期坚持气功和内功修炼,可以有效地调整身体内部的气血流通,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另外,气功和内功修炼还能增强自身的抵抗力,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总的来说,中华武术的气功和内功修炼是一项非常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对于提高人们身心素质、增强体质、保持健康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气功和内功修炼这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武术,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气功和内功修炼的力量。
愿我们能够通过气功和内功修炼,获得身心的和谐与健康。
气功的简介

气功的简介气功(炁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保健、养生、祛病的方法。
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下面是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气功的简介。
气功气功(炁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保健、养生、祛病的方法。
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主要讲究调整自然之气和先天之气和谐的关系,中国气功中先天之气是禀赋于父母、循环在人体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中的元真气。
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
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
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
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
我国古代气功文献资料浩如烟海,在道家、佛医、儒医、医家书记中有大量气功文献记载。
挖掘整理工作,是一项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它不仅要求研究者有较高的医学、气功学及古汉语、现代汉语等方面的知识,还须自身有较高的气功功底。
均衡,存乎万物之间。
万物皆有阴阳两面。
气功的​基本简介气功(炁功)是透过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锻炼方法,务求达到强身健体、健康身心、抗病延年、开发潜能等目的。
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
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
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
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
宗教中,道教的道士常会练习导引、内丹术气功,佛教里的禅定、静坐也包含气功。
气功常配合武术或静坐一起练习。
汉代名医华佗创编了五禽戏功法流传后世。
气功的发展历程气功发源地是中国。
气功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关气功的内容在古代通常分为吐呐、行气、布气、服气、导引、炼丹、修道、坐禅等等。
浅谈气功拳

浅谈气功拳浅谈气功拳作者:陈天夫 09-02-20 来源:【字体:小大】——气功拳门传人“气功拳”又名“意念神功内气拳”系著名武术气功家梁健生师傅于七十年代初,悟出创立。
并威振海内外,八十年代以来他句与外国人较量功夫都获胜,世人皆称奇,这是中国武林的杰出成就,气功拳是专门训练内功,通过意念及形体的变化,从心法、步法、眼法的结合,到神、形、意、气为一体而形成的拳法。
练拳时的意念为主宰,呼吸为动力,练气功神为准则,气功拳既可健体,又可防身,但主要套为技击而创立。
动作柔和而有内劲,做到精神统一与宇宙合为一体,内外合一,天人合一。
气功拳初级功的练气、养气、运气和各种基本功为主,二个月内即可进入高级功的训练。
主要训练意念神功技击术,包括黄金散手,调动人体潜能,训练特殊步法,运用内功在技击上。
散手讲究无形法,无形手、无形脚、无形力的训练。
战时不,不是招,做到拳无意,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出手不见形,见形必无效,练时慢,用时快,柔中藏刚,刚中有柔,暗藏玄机,以“四两拨千斤”为本拳法的有利特点,战时为取胜的必具条件。
气功拳结构紧凑严密,两肘不离肘,两手不离心,手法收放好象拧绳一样,丝毫不能松懈,出步裹胯合裆,屈膝扣足,运动以腰为轴,脚跟发力,上下左右防护严密紧凑,旨在击敌而不受敌伤。
气功拳也是健身的良好功法,通过运动,不但增强了人体的肌肉,各项关节灵活,经脉气血运行顺畅,同时力也得到了特殊的训练。
尤其对大脑皮层起到很好的调节,并增强记忆和开发人的潜能,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所以,每天坚持气功拳训练的人,不但不会疲乏,反而精力充沛,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经济产物的追求越来越高,工作量加大,紧张而忙碌。
使之工作与身体及生活不协调,易于疲劳,精神不振,并出现很多的职业病。
所以,对于热爱运动的人们,学习气功拳是最合适的功法,是陶冶精神的“灵丹妙方”,气功拳不论男女老少均可。
气功拳是培补人体之氧,畅通气血,增加人的抵抗能力和提高免疫力,对很多慢性病和疑难杂症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中国武术的术语与概念

中国武术的术语与概念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
在学习中国武术时,了解一些关键的术语和概念对于深入理解武术的内涵和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中国武术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气功”。
气功是武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修炼方式,通过调节呼吸和运用意念来调和身心,增强内力和体能。
气功练习强调内外兼修,既注重气的运行,又讲究身体的力量和灵活性,可以提高身体的抗击打能力,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在武术实战中,气功的修炼对于提高战斗力和应对各种复杂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武术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拳法”。
拳法是武术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各种拳术技巧的训练来提高武者的攻击和防御能力。
不同的武术门派和流派都有各自独特的拳法,如太极拳的圆形柔和之劲、少林拳的刚劲有力、八卦掌的周旋变化等。
拳法的练习既注重技术动作的规范和精准,也强调内外功的结合,使得武者在实战中能够灵活运用技巧。
另外,在中国武术中还有“内家”和“外家”之分。
内家武术强调修炼内功,注重意念和气的运用,如太极拳、八卦掌等;外家武术则强调身体力量和技术动作的发挥,如少林拳、咏春拳等。
内外家武术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追求身体的和谐统一,强调身心的协调配合,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此外,中国武术中还有“道法自然”的核心理念。
武术不仅是一种技战术,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和心灵修养的艺术。
练习武术要求武者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变化,在运动中保持心静如水,体会身心灵之间的和谐之美。
通过练习武术,人们可以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培养乐观坚韧的心态,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总的来说,中国武术的术语与概念是武术文化的精髓所在,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和文化传统。
通过学习和理解武术的术语和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武术的深厚内涵和博大精神,不仅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愿更多的人能够投身于中国武术的学习与传承之中,共同感受武术带来的身心益处和积极影响。
中国气功流行功法:空劲气功(一)

中国气功流行功法:空劲气功(一)中国气功流行功法:空劲气功(一)母婴与气功 2020-09-17空劲气功源自福建少林寺达摩禅宗相传的内劲功,相传至今有二十代左右。
它是属于发放外气型的一种功法。
由于佛门派别众多,流传年久,目前达摩功法失传,走样很多,功效减退。
比如有些气功师发放外气不能持久,或损及了自己的身体等。
为此,我们在继承的实践中发展了达摩功法,形成了空劲气功。
第一节空劲气功的特点一、主要特点了解空劲气功的特点,是为了了解它的性质、作用和原理,从而明确锻炼的自觉性,提高效果。
“空劲气功”这个名词,被气功爱好者们理解为是一种“腾空用劲发放外气的功法”。
这样解释未免简单了些,比较全面地说,空劲气功的功法和功理的特点概括为十六个字:外气内收,内气外放,毋需意守,循环如常。
(一)外气内收这是说让大自然中的氧气和能量与自身的宗气相互串联起来。
人体本身就象个过滤器。
比如我们每天进食,通过内脏进行过滤,把有营养的、体内需要的加以吸收,把不需要的东西排泄出体外。
同样,外气也会经过体内。
外气被纳入内收后在体内运行,把真气(也称正气)存于体内,把浊气排出体外。
外气内收的真气与体内的本身的宗气连接运行,就增强了本身的元气。
气在运行过程中演变成人体内多种成分的物质和能量,起到调整阴阳平衡、祛邪扶正、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抗老益寿的作用。
“外气内收”不是指功法中某一套路或某一架势,它是空劲气功的理论组成部分,它贯串在空劲气功的全部功法中,是在长期锻炼中逐步形成的。
“外气内收”也不是什么神秘和事,简单地举个例子:根据中医理论,关节炎、肩周炎等疾病是由于关节受了风、寒、湿三气形成的,可见人的关节可以进气。
其实人体体表经络上的穴位、九窍(头部七窍和前阴后阴)和关节都能进气。
(二)内气外放这是把外气内收演变成人体多种成分组成的物质能量发射出体外,给自己反馈治疗或给他人治病。
发射出来的外气作用有:辅组和调整对方的机体,调动对方没有发挥作用的机体,促进、激发受到病变影响的机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武术气功
中国武术气功的简介
武术技击与气功养生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气功。
武术气功强调把神气集中到形上,加强形的功能;主张动静双修,内外兼顾。
武术气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武当派、少林派、峨嵋派、昆仑派、南宫派等大的门派,包括轻功、硬气功以及点穴等内容。
现在流行的武术气功有以技击为主和以养生为主之别:以技击为主的有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等;以养生为主的有少林派功法易筋经的神勇余力、峨嵋庄法等。
在历史上,武术气功的发展对否定宗教起过重要作用。
中国武术气功的练气法
练气法,亦即吐纳法、呼吸法,有6个步骤。
练功者需根据自己的身体强弱,体态阴阳来适当掌握练功进度。
(一)咽气法:张口吸气,卷舌,将口中气聚成团,如咽硬物,直入丹田。
(二)文吸法:在咽气后,闭口、舌抵上腭,以鼻渐渐吸气,轻轻悠悠送入丹田。
(三)武吸法:咽气后,口微开,闭齿,卷舌,以口吸气,然后轻轻悠悠将气沉入丹田。
(四)沉气法:与武吸法同时,以口吸气时足跟提起;沉气时借上身之沉劲使足跟着地,使气沉得更深。
(五)转睛法:此法又称瞳子功,双目左转50圈,右转50圈,左右横扫10次,上下直扫10次。
(六)吐气法:以舌抵齿,渐渐吐气,越慢越好。
吐时略用力,收腹,将气吐尽。
以上6法可以同时练,也可分开练,不必强求一致。
初练时若有不适,也可停几天再练。
练习中气不顺,可随意呼吸。
求速硬练,易出偏差。
若熟练后,必须一次练完,唯文吸法与武吸法可据身体强弱选练其中一法。
呼吸时,最好配合动作,动作可自由选择。
中国武术气功作用
内练一口气的武术气功,俗话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世空”
气功门派虽多,但总的可分三大类:即医疗气功、内家气功、武术气功。
武术气功,花三、五年时间练就这门功夫,既可为人治病,又能为己去疾,还可以与拳术一起运用于技击,当然,主要是为了护卫自身不受侵袭,而非妄自伤人。
学习这类武术气功必须有恒心,耐艰苦,否则是不可能取得成果的。
武术气功是锻炼人体内的气与力在意志支配下自由上下来去,是一种气与力的内在运动。
它是旁人所看不见的,只能自己体会,因此必须自下决心,一旦练到量变到质变,即是功成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