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件

合集下载

数学西师版下册三年级第一学期全册课件

数学西师版下册三年级第一学期全册课件
第3课时
回顾旧知 12×4=48(个)
每盒卷笔刀12个
回顾旧知
每盒卷笔刀12个,10盒卷笔刀一共多少个?
12×10=120(个)
课堂探索
每盒卷笔刀12个,如果买14盒卷笔刀, 又是多少个?
自主探究
(1)12+12+…+12=168(14个12相加) (2)14+14+…+14=168(12个14相加) (3)12×2×7=168 (4)14×2×6=168 (5)12×10+12×4=168 (6)12×10+12×4=168
……
课堂探索
1 体育馆A区有多少个座位?
48×10= 480(个)
课堂探索
算一算 96×10= 960 口算抢答 12×10= 120
54×10= 540 21×10= 210
85×10= 850 10×45= 450
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一个两位数乘10,就是在这个两位 数的后面添上一个0。
我发现: 答:报告厅能坐1200人。
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几个0。
拓展练习
你能根据12×4=48,很快得出下面算式的积吗?
12×40= 480 120×4= 480 1200×4= 4800 12×400= 4800 120×40= 4800 120×400= 48000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4.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时
课堂引入
复习旧知 1.口算
20×4= 80 30×2= 60
5×20= 100 2×40= 80
3×30= 90 20×2= 40
课堂引入
2.分一分,算一算。 76×20 30×54 20×30 70×30 60×50 90×50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5.1小数的初步认识 (共23张PPT)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5.1小数的初步认识 (共23张PPT)

想一想:
6.60元是元( 角)元分( )角( )分
6.60元
考考你?
3 看图填数。
分数 1 10
小数 0.1
分数 7 10
小数 0.7
分数 3 100
小数 0.03
分数 28 100
小数 0.28
十分之几写成零点几 百分之几写成零点几几
大家真棒!
试一试
12.6元是 ( 12 )元( 6 )角 0.85元是( 8 )角( 5 )分 9.8元是( 9 )元( 8 )角 8.05元是( 8 )元( 5 )分
1元是10角
1角是( )元,用小数表示是( 0.1)元。 5角是( )元,用小数表示是( 0.5 )元。
2角是多少元? 4角,7角,9角呢?
1元是100分。 1分是( )元, 用小数表示是( 0.01)元。
8分是( )元, 用小数表示是( 0.08)元。
议一议:
3角4分用小数表示是( 0.34 )元。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猜数字游戏
23
猜数字游戏
28 100
猜数字游戏
6.9
嗨,大家好!
8个苹果重1.85千克
1.85千克苹果要18.5元
苹果 10元∕千克 香蕉 Leabharlann .5元∕千克2千克香蕉要13元
7 .534 18 .5
0 .362 52 .52 173 .49
64 .77
63.35
6335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课件(2018新版教材)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课件(2018新版教材)
你是怎样理解的?
※如果长增加6米,面积增加
48平方米;
※如果宽增加4
米,面积也增加 48平方米。
宽增 加4米
面积比原来 增加48平方 米
长增加10米
在图上指出 增加的面积
宽增加8米
1 长增加10米
宽增加8米
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你是怎样解 答的?
2 长增加10米
1
宽增加8米
2
3
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你是怎样 想的,快给大 家说一说:
(1)一共坐满了几辆车? 7+5=12(辆) (2)车上一共有多少人?
45×12=540(人)
(3)参加春游的同学有多少人?

参加春游的同学有多少人?
你是怎样 想的,快给大 家说一说:
(1)一共坐满了几辆车? 7+5=12(辆) (2)车上一共有多少人?
45×12=540(人)
(3)参加春游的同学有多少人? 540+32=572(人)

参加春游的同学有多少人?
你是怎样 想的,快给大 家说一说:
(1)一共坐满了几辆车? 7+5=12(辆) (2)车上一共有多少人?
你还有其 它的方法吗?
45×12=540(人)
(3)参加春游的同学有多少人? 540+32=572(人)
本课总结
复习回顾
长 × 宽 = 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面积÷长 = 宽 面积÷宽 = 长
1.长方形的长为13米,宽为7米,求它的面积; 13×7=91 (平方米) 2.长方形的面积为64平方厘米,长为16 厘米,求宽; 64÷16=4 (厘米)
3.长方形的宽为8米,面积为96平方米,求长。
96÷8=12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西师大版 (18)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西师大版 (18)

长(cm)
1
宽(cm)
7
面积(cm2)
7
2
3
4
6
5
4
12
15
16
形状
长方形
பைடு நூலகம்
长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小组讨论、汇报: 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谁的面积最大?
自主练习——判断
1. 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应该边长乘边长。 ( )

2. 教室的门长2m,宽1m,面积是2m。 ( )
m2
×
3. 写字台长4m,宽1m,面积为5m2。
12
345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你还想研究吗? 用同样长的绳子,还能围出比 正方形面积更大的图形吗?
面积: 5×5=25(cm2)
探索练习
下面点子图中,横行与竖列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代表1cm。 在图中画出几个周长是16cm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并分别算出他们 的面积填在表格中。
探究练习
小组合作探究: (1)组内交流不同的画法,“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出几种长宽都 是整厘米数的基本画法。 (2)这些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 (3)组内推荐一人汇报你们的基本画法。
篮球场一半的面积:
392÷2=196(m2)
方法二: 篮球场面积: 28×14=392(m2) 篮球场一半的面积: 长:28÷2=14(m) 宽:14÷2=7(m) 14×7=98 (m2)
自主练习——解决问题
1. 一面镜子长12dm、高5dm。它的面积 是多少平方分米?这种镜子的价格是每平 方分米3元,买这面镜子需要多少元?
()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图表教材ppt课件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图表教材ppt课件
道男同学的 身高状况?
5
3 3 18
你发现了什么? 身高在什么范围内的最多?
超过150cm的男同学有多少?
5 33
统计图比统计表整理数据有什么好处? 使项目,数目更加清楚、更形象、更具体地表示出原始资料
的有关情况。 整理资料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整理?
完成课堂活动
12 9 6 3
5 14
学习目标
1.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 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从这副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从统计图中,你知 道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你认为空气质量那 个等级的天数较多, 为什么?
统计图和统计表相 比,你认为那种统 计更直观?
统计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 帮,帮我们决策。

【西师大版】2018学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86页)

【西师大版】2018学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86页)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例1、例2、例3 ,P3 -课堂活动1、2 ,P5课堂活动1 ,练习一第1、2、3 .教学目标1、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要用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来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在合作学习中探讨计算方法,体会某些方法的合理性与简捷 .3、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重点:探讨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主题图,师谈话引入师:同学们喜欢看体育比赛吗?到过体育馆看过比赛吗?几个小朋友来到了北京体育馆观看篮球比赛 .这儿听听,那儿瞧瞧 .发现了许多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1、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2、根据这些数据能解决那些数学问题?能列式表示吗?3、这些解决问题的算式你见过吗?有什么特点? (因数都是两位数)引入: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 .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一、教学例1:出例如1图:1、体育馆的A区有多少个座位?这个问题你能用算式表示吗?你是怎样想的?2、怎样计算48×10 = ?说说你的想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再集中汇报)生1:10个十是100 ,48个十是480生2:48×9 =432 ,再加上48 ,就是480.生3:48的10倍是480 .……师:你们想出的这些方法都不错,能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真棒!3、认真倾听同学们的发言,加以比拟,掌握一种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你更愿意用那种方法计算?4、算一算96×10 54×8 85×10(1 )、先独立计算 .(2 )、指名说说计算方法,并相互评判 .二、教学例2出例如2情景图和左边男孩子的问话:"一共有多少袋面粉?你们能帮他计算吗?1、怎样列式?2、集体谈论计算方法 .3、与例1的计算相比拟,你想说点什么?出例如3:20×401、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2、集体谈论计算方法 .3、怎样口算最|简便 . 积极动脑,完成知识迁移 .通过比拟,感悟计算方法的一致性 .4、及时反应组织学生完成算一算:21×20 45×30 50×32先独立计算,同桌相互评价 .三、课堂小结1、我们这节课讨论的是什么计算?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2、说说通过讨论计算方法后,你的收获 .四、课堂活动:完成P3 ,P5的课堂活动 .1、同桌互相出题算一算,说说口算的方法 .2、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答 .3、完成练习一第1、2、3题 .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教材P4~例4 ,P5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一第4~9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1、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的方法,并能正确估算 .2、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正确、较快地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喜欢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讨估算方法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练习2、说一说:20×30 ,你是怎样口算的?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二、学习新知出例如4图:熊猫阿姨的小卖部有许多商品,学校买了11个皮球,大约要多少钱?你能帮助算一算吗?1、怎样列式?2、集体讨论估算方法 .3、指名说说 .(1 )、先自主探索估算方法 .(2 )、同桌互相说一说 .a. 18×11 ,买10个要180元,买11个要比180元多一些 .b. 1个大约20元,10个大约200元…….(3)把不同的估算方法进行比拟 .三、课堂练习1、练习一第7题 .(1 ) 学生先独立完成 .(2 )、同桌互相说一说 .(3 )、全班交流算法 .2、处理练习一4、5、6、8、9题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P8~例1、例2 ,P11课堂活动1、2题 .教学目标1、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现实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必须写在十位上的道理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口算:30×20 12×40 50×2040×16 10×23 53×3012×4 12×10 25×10学生独立口算,全班集体订正 .二、探索新知教学例1:出例如题:算这些卷笔刀一共有多少个,该怎样列式?板书:12×141、可以怎样计算?(1 ) 先算4盒多少个,再算10盒多少个,最|后把它们加起来 .(2 ) 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2、在竖式计算中,你遇到了什么新问题?3、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计算?4、重点理解第|一步先算什么,积表示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积又表示什么,应该怎样书写 .12×1 44 8 表示4个12是481 2 0 表示12个10是120 ,所1 6 8 以这个"2〞必须写在十位上 .简写为:12×1 448121683、在竖式计算中探讨计算方法 .(1 ) 先算什么?积表示什么?(2 ) 再算什么?积又表示什么?(3 ) 书写要注意哪些问题?4、试一试:142 14 3×2 7×8 5×2 6教学例2:出例如题图1、看懂图意,列出算式 .2、在竖式里怎样计算? (集体讨论)3、重点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中每一步表示什么,使学生在理解每局部积是怎样得来的根底上,加深理解、掌握乘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并板书:3 4×2 51 7 0□×□的积6 8□×□的积8 5 0□+□的积4、讨论:(1 ) 例1、例2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之处?(2 )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计算顺序是怎样的?(3 )师小结:先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课堂练习:1、笔算79×80 ,一人板书,其余同练 .2、再算一算:73×21 96×15 45×18 独立练习,同桌互相检查 .3、课堂活动P11~1、2题 .1、算一算,说一说 .2、在下面的空格里,填上两个数相乘的积 .并观察第三个乘积与前面的两个乘积有什么联系 .(1 )、学生独立计算,说一说 .(2 )、先计算,再观察、发现此题的规律 .四、课堂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计算顺序是怎样的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10~例3 ,P11课堂活动3题,练习二1~5题 .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加深对两位数成两位数笔算方法的理解 .2、掌握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3、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用交换因数位置的方法可以验算乘法 .教学重点:理解进位数的书写 .教具准备:口算题卡教学过程一、根本练习1、口算:35×10 20×23 54×20 30×502、计算:3 5 2 8×1 2×1 6两人板演,全班齐算,集体订正 .二、知识迁移例3:出例如3 .1、理解题意,养鸡场有多少只鸡?该怎样列式计算?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计算?3、重点关注积的连续进位 .强调板书:85×4185340 百位上为什么写434854、尝试练习 .41×855、比拟这两个竖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6、算一算:38 4236×42×38×25(在计算方法的讨论中,强调运用知识迁移构建新的点: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 )三、课堂活动独立完成P11~3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 . 同桌互相说一说 .四、课堂练习练习二第1、2、3、4、5题, 独立完成 .第五课时教学目标:教材P13~P14 ,练习二第6~10题,以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进一步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能计算、较快地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喜欢数学的兴趣 . 教学过程一、根本练习1、口算:27×10 34×20 29×310×67 25×30 40×502、P13~6 . (装桃比赛)3、P13~8 .4、P14~9 . (算一算,填一填)二、稳固练习独立完成第7题,先在作业本上笔算,再填在书上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及时评讲 . 学生笔算在作业本上 .三、解决问题10题:1、要求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再订正 .2、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弄清题意,正确列式计算 .同桌互相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四、找窍门思考题: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填一填 .组织学生积极动脑,说一说应该怎样来填写,从哪个□开始填起 .第六课时教学内容:探索规律 .教材P15例1 ,课堂活动1、2题,练习三第1、3、5、6题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比拟、归纳等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学习通过现象探索发现某些简单规律的方法 .2、能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作出适当的说明 .3、结合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比拟、归纳等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学习通过现象探索发现某些简单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作出适当的说明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出例如1主题图 .1、逐一出示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并通过他们的对话的情景 .2、告诉小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情况,并将小汽车的行驶情况列成表 .每时行驶(km ) 60行驶时间(时) 1 2 6 12行驶路程(km ) 60 120(1 )、学生填表 .根据学生填好的表格,让学生说明自己填表的方法 .(2 )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从表上看,你发现了什么?分组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 .生1:每小时行的路程不变,时间用得越多,行的路程就越多 .生2:每小时行的路程不变,时间扩大几倍,路程也就扩大几倍 .生3:它们的速度不变,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4、在生活中你遇见过这样的问题吗?举例说一说 .5、看算式,找规律 .学生观察交流后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二、课堂活动1、出示课堂活动一算式,根据算式填结果 .2、看算式找规律,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交流汇报 .完成练习三3、4题 .三、课堂练习练习三第1、2、题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第七课时教学内容:探索规律 .教材P16例2 ,课堂活动2题,数学文化杨辉三角,练习三第5、6、7、8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1、能从数的排列中去发现隐含的规律,并能应用规律 .2、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发现规律的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发现规律,能运用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现象发现探索某些简单规律的方法 .一、故事引入教师:我国南宋末年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就是杨辉 .他在数学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其中计算技术方面的成就最|突出,著名的"杨辉三角〞对人类数学研究作出了奉献 .今天我们要发现的规律就与"杨辉三角〞有关(出例如2 )二、探索新知1、出示数列,请学生观察这些数的排列,找找其中的规律,再和同桌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汇报 .生1:每排左、右两边的数都是1 ,只有中间的数在发生变化 .生2:每排都比它前一排多一个数 .生3:从第|一排的1斜起看,依次是1、2、3、4……生4:每排中间的数都等于前一排左、右两个数的和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有了这么多新发现,每排的第|一个数都是1 ,中间的数都是它前一排左、右两个数的和等等,找到了这些规律,你们能知道第5排该填哪些数吗?试一试 .再填出第6、7排各数 .按这样的规律再往下面填,还会填吗?各数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只要我们找到了事物内部隐藏的规律,就能正确地填出未知的各数 .三、稳固提高1、独立完成练习三第5、6、7、8题 .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2、思考题:引导学生先计算,再观察例子并思考 .第八课时教学内容:解决问题 .教材P20~例1 ,P21课堂活动,练习四1、2、3题 .教学目标:1、在生活情景中找到解决问题的一些根本方法,2、能比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估算方法 .3、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感受、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感受和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1、教师出例如一情景图问:你从情景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2、在生活中这样的排队现象里也有许多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获得的经验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有关实际问题 .3、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师出例如1的有关条件,并提出问题:22所小学大约有多少人参加团体操训练?2、根据你了解的信息,能不能自己解决这一问题?3、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全班汇报 .4、指导学生看书验证,并填写在书上 .三、课堂活动 .(1 )分组活动(2)全班交流汇报 .四、完成练习四第1、2、3题 .第九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21例2 ,练习四第4、5、6题 .教学目标: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出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 .2、能比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解决方法 .3、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感受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探索等差数列求和的规律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小朋友喜欢喝饮料吗?出例如2 .说说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师: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解决问题 .二、学习新知(1 )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2) 要求题中的问题要知道什么条件?可以用哪些方法算,怎样算?a、学生分组谈论 .b、分组汇报解题思路 .(3 )鼓励学生独立计算并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课堂活动:1、鼓励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活动练习,然后小组讨论解题思路,最|后分组汇报 .2、完成练习四的4、5、6、7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十课时教学内容:解决问题 .教材P22~例3 ,P23课堂活动,练习四8 - -13题 .教学目标:1、在生活情景中找到解决问题的一些根本方法,2、能比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估算方法 .3、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感受、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感受和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老师讲解春游的故事,同时出例如3情境图激趣引入:我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师问:你从情景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排队上车)2、在生活中这样的排队现象里也有许多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获得的经验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有关实际问题 .3、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师出例如1的有关条件,并提出问题:参加春游的同学有多少人?2、题中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根据条件怎样解决这一问题?3、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全班汇报 .生一:先算共坐了几辆车,再算这些车上坐了多少人,最|后算一共有多少人 . 生二:先算已经走了多少人,再算又走了多少人,最|后算一共有多少人 .师:解决问题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哪种方法更简单呢?4、指导学生看书验证,并填写在书上 .三、应用拓展1、课堂活动 .(1 ) 学生看图后独立进行选购 .(2 ) 同桌互相议一议,商量选购方法 .(3 ) 汇报选购情况 .2、根据购物图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独立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 .4、全班交流汇报 .四、课堂练习完成练习四第8 - - - -13题 .第二单元面积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教材P31――34,主题图.例1.例2及相关的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结合实物或平面图形认识面积的含义 .2、能用多种方法比拟面积的大小 .3、经历认识面积.比拟面积大小的过程,数学思维能力获得开展 .教学准备:教具:钉子板、橡皮筋.完整的树叶 .学具:钉子板、橡皮筋.完整的树叶 .教学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探索新知:1、认识面积一、认识周围物体的外表 .(1 )、出示几样物体,认学生观察物体的外表(全班交流) .(2 )、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你有什么感觉?抽生答复,全班交流 .生:我摸了摸,发现它们的面很光滑.外表很平 .有些能全部摸完,有些面摸不完 .有的面我能摸到边沿,有的不能摸到边沿 .(3 )同学们通过刚刚的摸一摸.看一看,都能发现物体的面是有大小的 .它的这个大小就是这个面的面积 .例如:书的封面的大小就是封面的面积;课桌外表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 . (4 )小组的同学之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教室这些物体的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二、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⑴、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这是我们以前认识过的一些平面图形,你能用颜色涂出它们的大小吗?涂颜色的局部也就是它们的什么? (面积) ⑵、小结:物体外表或平面图形外表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外表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三、比拟面的大小 .(1 )、讨论比拟方法 .我们要比拟物体外表的大小.有什么好方法吗?抽生答复 .(2 )、进行类比,感觉比拟方法 .看书P35图A和图B,它们的面积一样大吗?以学生的发言,引发思考:当测量单位不统一时,我怎么比拟它们的大小 .要想比拟出它们的大小,我们必须统一标准来进行比拟 .(3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找一找教室的面积 .四、课堂作业:1、围图形.画图形,感受图形面积的大小 .①P34课堂活动第1题 .在钉子板上围也你喜欢的图形,每围一个图形,要数出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格?②课堂活动第2题 .画3个面积等于9个方格的有趣图形 .要求:1、学生动手操作,同桌之间互相帮助 .2、独立完成,抽生反应,全班交流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是谁? (面积)哪什么是面积呢?生活中还有哪地方会有面积呢?认识面积单位(二)教学内容:教材P35――37,例3及相关的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的实物,让学生感觉到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2、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学生进一步的建立cm2.dm2.m2面积单位的空间观念 .3、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对长度单位与相应的面积单位进行比拟,能更好建立长度与面积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教具:米尺、在操场上画出一个1m2的正方形 .学具:直尺、铅笔.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复习引入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的什么内容吗?哪什么是面积呢?复习面积的定义,抽生答复面积的含义 .实践操作,探究新知:1、感知1cm2(1)、做一做 .请同学们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剪下来看一看,这个正方形有多大 .学生完成以后,这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也可以写成1cm2 .(2)、量一量估计一下,文具盒的上外表大约有多少cm2 ?并量一量文具盒的上外表的面积是多少cm2 ?可以边量边作记录 .2、感知1dm2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剪下来看一看,这个正方形有多大 .这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也可以写成1dm2 .估计一下,课桌的面积是多少dm2 ?并量一量,课桌实际的面积有多少dm2 ? 3、感知1m2(1)做一做 .在黑板上画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看一看,这个正方形有多大 .这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也可以写成1m2 .(2)估计一下,教室的地面大约有多少m2 ?4、说一说身边的物体外表大小 .5、小结:我们刚刚认识的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 .如果要测量和计算更大的面积时,我还可能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例如:公顷.平方千米等等 .课堂作业:1、课堂活动第1题 .数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图中的一格表示1平方厘米)2、课堂活动第2题 .用9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图形,|王欢已经摆出了下面4个,你还能摆出哪些?3、课堂活动第4题 .说一说生活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哪些是1平方分米,哪些是1平方米 .1、抽生汇报结果,集体订正 .2、小组合作,动作操作 .3、在老师画出图形的根底上感受1平方米.4.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自己了解到的关于面积单位方面的知识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吗?面积单位的认识(三)教学内容:教材P37―38,练习六教学目标:1、在解决与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2、积极主动地参与面积单位的感受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准备:教具:钉子板学具:钉子板、1平方厘米的方格子 .教学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复习引入一、复习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2、那么1平方厘米有多大呢?3、引入新课那么你们会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吗?稳固新知:1、练习六第38页第3题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做之前先复习所学过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2、练习六第38页第4题 .拼一拼,填一填(1格是1平方厘米)面积可能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纸拼一拼,周长可以动手量一量 .有没有什么好方法,不用拼和量就能知道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3、练习六第38页第5题 .按要求在钉子板上围图形 .(1) 面积是10平方厘米 .(2) 周长是16平方厘米 .提倡多种方法,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4、练习六第38页第6题 .估一估,量一量 .量的过程中注意准确性 .5.练习六第38页第7题 .|王大爷卖豆腐干 .如果正方形的那块卖1元,那么,其他各块大约要卖多少钱? 观察其他的各块豆腐的大小与正方形的那块有什么联系?例如:三角形的哪块正好是正方形哪块的一半,那么它就能卖1元的一半,5角 .1、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2、动手操作,认真思考后完成 .汇报结果 .3、独立完成,抽生汇报,全班交流 .4、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几块豆腐大小之间的联系 .6.练习六第38页第8题 .小调查:了解你自己所住房间的面积大小约是多少 .根据学生课前调查的情况,小组展开交流.讨论 .全班交流各组的信息 . 7.思考题看一看以下图中阴影局部的面积哪些相等?图2和图4以及图5都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它们的面积相等 .先独立观察.思考,再互相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8.你知道吗?我国陆地面积约是960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是300万平方千米 .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树立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堂小结: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多吗?都有哪些呢?面积计算(四)教学内容:教材P40-41例1.2及相关的课堂活动1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探索发现并验证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初步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在实验中.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教具:直尺、卷尺、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20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 学具:直尺、卷尺、每个学生准备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20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这些面积单位怎样规定的?指名答复: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引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拼长方形并填表 .(1)、拼一拼,用一些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出不同的长方形 . (2)、说一说,你拼出的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抽生答复,全班交流 .(3)、学生边答复,教师边把学生所拼出的各种长方形展示在黑板上 .并根据学生汇报,完成表格 .(4)观察这张表格,你有什么发现?长方形里小正方形的个数与它的长.宽之间有什么关系?(5)小结:长方形里小正方形的个数就等于它的长X宽 .2、教学例21、量出下面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再用1cm2的正方形纸片去覆盖每个长方形,并填表 .活动要求:(1 )、学生独立完成,并完成表格 .(2 )、汇报结果,整理在黑板上 .(3 )、根据这张表,你发现了什么?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之间有什么联系?你能归纳一下吗?。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课件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课件

2021/8/10
学以致用
算一算:
96×10= 960
54×10= 540
85×10= 850
21×20= 420
30×45=1350
32×50=1650
乘10的方法:
乘整十数:
2021/8/10
先用因数和1相乘,再在积的
末尾添上一个0.
先乘因数和0前面的数,再在
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乘两位数的乘法
1.2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2021/8/10
学习目标


2021/8/10
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
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
样性。
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复习旧知
你会口算这些题吗?
2021/8/10
9×10
=90
10×40
=400
47×5
=315
25×50
=125
85×4= 340
21×2= 42
3×45= 135
32×5= 160
说一说:
2021/8/10
一个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是怎
样的?
探索新知
体育馆A区有多少个座位?
解析:横方向看,一排有
48个座位,共有10排,也
就是求10个48相加的和是
多少的问题,用乘法计算。
48×10= 480(个)
10个十是100,
观察上表,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021/8/10
4
……
探究新知
每时行驶的路程不变,
时间用得越多,行驶
的路程就越长。
2021/8/10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套PPT课件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套PPT课件

22
14-26 点击进入 27-39 点击进入 40-61 点击进入
005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
14 62-75 点击进入
006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统计活动
12 76-87 点击进入
返回目录
学习目标
1.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探索综合运用乘、加解决问题的策 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人数 9 4 8 6
你喜欢哪 种颜色?
你喜欢用 哪种方法?
1.喜欢( 红 )色的人最多。
2.喜欢蓝色的比喜欢粉色的
2 返回目录
人数
15 10
5 0
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统计图
新 闻

卡 通
体 育

电 视
歌 节目 舞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一年级同学喜爱看的图书统计表
种类 故事书 童话 科幻书 漫画 连环画
(3) 预测接下来的周六、周日、 周一各卖出多少台?
(4) 你还知道什么?和你的同伴
返回目录
你知道吗? 一般10岁左右的儿童应保证
10时的睡眠。
返回目录
小调查 二 ( )班同学睡眠时间统计表
年月日
录时调 ,间查
时间 人数
11时以上 10~11时 9~10时 8~9时
80以下
并 , 班 人数
制用上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1
先涂色,
再填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6 )个 ( 4 )个 ( 5 )个
返回目录
( 6 )个 ( 4 )个 ( 5 )个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 )最多,( )最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一 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第 1 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1)
复习导入
算一算:
96×3= 288
54×2= 108 85×4= 340
21×2= 42
3×45= 135
32×5= 160
说一说:
一个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是怎样的?
情景创设
探索新知
体育馆A区有多少个座位?
解析:横方向看,一排有 48个座位,共有10排,也 就是求10个48相加的和是 多少的问题,用乘法计算。
先算4盒有多少个, 再算10盒有多少个, 最后算……
最后算总共有多少个。
探究新知
用竖式该怎样计算呢?
12×14= 168 (个)
1 20
1 68
答:14盒卷笔刀共有168个。
探究新知
36×25= (只)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36×25= 900(只)
36 ×2 5 1 80 +7 2
90 0
…… 36 × 5 的积
10个十是100, 48个十是480。
48×10= 480(个) 答:体育馆A区有480个座位。
探索新知
解析:纵方向看,一列有10个座位,共有48列,即求 48个10相加的和是多少。
48×10= 480 (个)
48乘1得48, 48乘10得480
答:体育馆A区有480个座位。
学以致用
算一算:
96×10= 960
答:共有141人参加夏令营 活动。
课堂小结
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1、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乘数 的每一位。 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 数的每一位。 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课外作业
填空,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64
60
1280
900
1344
960
课堂 练习
540 10 5
课堂练习
口算: 43×10= 430
58×10= 580
67×10= 670
82×10= 820 95×10= 950 10×29= 290
课堂练习
填一填:
120 240 600 960
课堂练习
找朋友。(把得数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时,先将因数0前面的 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计算 9
9
200
90
460
8
58
540
72
32
课堂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笔算两位数的 乘法吗?
先用第一个乘数的个位去乘第二个乘数 的每一位。 再用第一个乘数十位上的数 去乘第二个乘数的每一位。
最后把两次乘 得的积加起来。
第 一 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第 3 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3)
情景导入
从左图中你能获 得哪些数学信息?
每个数据表示什 么意思? 用什么方法解答?
探究新知
根据汽车行驶的情况填出下表:
每时行驶路程(km)
60
25×30= (kg)
方法一:可以先扩大10倍,乘10, 得250,再将积扩大3倍,乘3, 得750kg
25×10=250 250×3=750
典题精讲
25×30= 750(kg)
方法二:也可以先将0前面的数相乘 得75,再添上0得750kg
25×3=75 75×10=750
答:这些面粉共重750kg 。
第 一 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第 2 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2)
复习旧知
你会口算这些题吗?
9×10 =90 25×50 =1250
10×40 =400 30×20 =600 13×29 =377
47×5 =315 3×29 =87
情景导入
12×14= (个)
探究新知
12×14= 168 (个)
78
910
答:这种化肥重910千克。
易错题型
数学医院
0
错误原因:1、3乘5得15,忘记进位了。 2、两位数乘整十数,先将0前面的数相 乘,再再积的末尾添0.忘记添0了。 3、十位相乘的积应该先从十位摆放起。
易错题型
43 ×2 5 215 86 1 0 75
18 × 50
900
34 ×7 6 204
54×10= 540
85×10= 850
乘10的方法: 先用因数和1相乘,再在积的
末尾添上一个0.
典题精讲
这些面粉共重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要想算出这些面粉有多重,就要知道每袋
面粉有多重和一共有多少袋。根据面粉袋 上显示的数据“面粉25kg ”与堆放总数 30袋,我们可以列出乘法算式:25×30。
典题精讲
…… 36 × 20 的积 …… 180 + 72 的和
答:25天吃900只。
即时小练
23 ×3 1
23 69
713
27 ×3 4 1 08 81
918
45 ×3 0
1 350
典题精讲
一袋化肥重25kg,张大伯运回18袋这 种化肥重多少千克?
思路点拨:此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首先要正确理解此题表示18个25相加的含义,其次在运 算过程中要记得把进了位的加起来。
典题精讲
一袋化肥重25kg,张大伯运回18袋这 种化肥重多少千克?
理解与分析: 已知:每袋化肥重25kg
运回18袋
问题:这种化肥重多少千克?
数量关系:每份重量×份数=总重量
典题精讲
一袋化肥重25kg,张大伯运回18袋这 种化肥重多少千克?
解答过程: 25×18= 910 ( 千克)
26 ×3 5 130
238
25 8 4
学以致用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900
=1053
=1352 =980Fra bibliotek=1440 =1472 =703
=950
学以致用
同学们乘船参加夏令营活动,全部住四等 舱,住满了11个房间后,还剩9人。共有多 少人参加夏令营活动?
解答过程:
12×11=132 ( 人)
132+9=141 ( 人)
易错题型
25×20= 50
易错分析:
此题属于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类型,计算时 先用25×2得50,因为得出的乘积出现了 一个0,容易误以为自己已经在积的末尾 添了0,导致结果比正确答案缩小了十分 之一。
易错题型
25×20= 50 25×20= 500
典题精讲
计算20×30。
20×30= 600
探究新知
买20个足球需要多少元?
探究新知
买20个足球需要多少元? 20×90= 1800(元)
学以致用
算一算:
96×10= 960 54×10= 540 85×10= 850
21×20= 420
乘10的方法:
乘整十数:
30×45=1350 32×50=1650
先用因数和1相乘,再在积的 末尾添上一个0. 先乘因数和0前面的数,再在 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