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财政民生性支出
财政学4_财政支出概述

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范围
1为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转提供经费
2为科教文卫事业提供经费 3为公共工程提供经费
4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经费
第二节 财政支出的类别
一财政支出分类的意义 1可以促进社会公众对政府财政状况的了 解 2有利于促进政府预算的编制 3有利于对财政支出问题进行研究
二按费用类别分类 1经济建设费 2社会文教费 3国防费 4行政管理费 5其他支出
三按财政支出的用途分类 1公共部门的消费性支出 2公共部门的投资性支出 3补贴 4经常拨款 5资本转移支出 6债务利息支出 7对私营部门及国外的贷款
四按经济性质分类 1购买性支出 2转移性支出 经济意义: 1购买性支出对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 转移性支出对生产和就业有间接的影响 2购买性支出体现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约束 力教强 转移性支出体现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约束 力教弱 3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约束力较强 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约束力较弱
财政部 11类民生支出科目

财政部11类民生支出科目摘要:一、前言二、财政部对民生支出的重视三、11类民生支出科目的具体内容1.教育支出2.医疗卫生支出3.社会保障支出4.住房保障支出5.文化体育支出6.公共交通支出7.环境保护支出8.公共安全支出9.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出10.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11.其他民生支出四、11类民生支出科目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五、结语正文:一、前言财政部在我国政府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之一就是合理安排和分配国家财政支出。
为了更好地保障民生,财政部将支出分为11类民生支出科目,以满足社会各个方面的需求。
二、财政部对民生支出的重视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不断加大民生领域的投入。
作为负责国家财政支出的主管部门,财政部一直致力于优化民生支出结构,确保各项民生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三、11类民生支出科目的具体内容1.教育支出: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的投入。
2.医疗卫生支出:涵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支出。
3.社会保障支出: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方面的支出。
4.住房保障支出:涉及住房补贴、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等方面的投入。
5.文化体育支出:包括文化事业、体育事业、文物保护等方面的支出。
6.公共交通支出:涵盖城市公共交通、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等方面的投入。
7.环境保护支出:涉及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支出。
8.公共安全支出:包括公安、消防、边防、安全等方面的投入。
9.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涵盖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市政管网等方面的投入。
10.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包括农村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电网等方面的投入。
11.其他民生支出:包括扶贫、救灾、法律援助、优抚安置等方面的支出。
四、11类民生支出科目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些民生支出科目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促进经济内需的扩大,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财政部 11类民生支出科目

财政部11类民生支出科目摘要:1.引言2.财政部对民生支出科目的分类3.11 类民生支出科目的具体内容a.教育b.医疗卫生c.社会保障d.住房保障e.文化体育f.公共交通g.环境保护h.公共安全i.节能减排j.科技创新k.其他民生支出4.各类民生支出科目在我国的重要性5.结语正文:财政部作为我国政府部门,对于民生支出科目有着明确的分类。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11 类民生支出科目的具体内容。
首先,教育是民生支出的重要部分,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等。
政府通过投入资金,保障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
其次,医疗卫生方面,政府支出用于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基本医疗服务、医疗保障等方面,确保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医疗服务。
第三,社会保障支出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旨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第四,住房保障支出涉及公共租赁住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方面,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
第五,文化体育方面的支出用于支持公共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
第六,公共交通支出包括城市公交、轨道交通、农村客运等,提高人民群众出行便利性。
第七,环境保护支出用于支持水、土、空气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
第八,公共安全支出涵盖公安、消防、司法、国家安全等方面,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九,节能减排支出用于支持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第十,科技创新支出用于支持科研机构、高校等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促进科技进步。
最后,其他民生支出涵盖了扶贫、救灾、法律援助等方面,为特殊群体提供帮助。
这11 类民生支出科目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财政学4.第四章 财政支出概论5.1 课件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1978-2014年全国财政支出规模(亿元)
160000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1978-2014年全国财政支出率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0%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维持性支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是指政府为维持公共安全和宪法秩序的 支出,主要包括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 出和法律方面的支出。
维持性支出的特点: ① 提供的是纯公共商品;
② 是国家和社会赖以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商 品,其需求的收入弹性较小。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潘孝珍
财政部 11类民生支出科目

财政部 11类民生支出科目(实用版)目录1.引言:介绍财政部的 11 类民生支出科目2.11 类民生支出科目的具体内容3.各类民生支出科目的重要性4.结论:总结 11 类民生支出科目的作用和意义正文近日,财政部公布了我国 11 类民生支出科目,这 11 类科目涵盖了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重视。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 11 类民生支出科目的具体内容。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 11 类民生支出科目的具体内容。
它们分别是: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住房保障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环境保护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农林水支出、交通运输支出、工业商业金融等支出、其他支出。
这些支出科目不仅包括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还包括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群众的全方位关怀。
每一类民生支出科目都有着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教育支出,可以保障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权利,提高整个国家的素质水平;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可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医疗卫生支出,可以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住房保障支出,可以解决人民群众的住房问题,提高生活质量;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全民精神文明程度;环境保护支出,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城乡社区支出,可以建设和改善城乡社区设施,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农林水支出,可以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交通运输支出,可以改善交通运输设施,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工业商业金融等支出,可以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其他支出,则是对一些特殊需求的支出,也是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部分。
财政学-第四章--财政支出分述PPT优秀课件

资料来源:郭庆旺等:《财政学》,204页。
(二)从财政投资构成来看:
国有资产财政投资的行业分布
年份
财政投资 公益性行业投资
文教卫广电福利业 科技服务业 机关团体办公宿舍 基础性行业投资 农林牧鱼气象业 能源 交通邮电通信业 地质普查和勘探业
1981-1985
100.0 18.7 8.1 2.0 8.6 39.2 5.7 20.9 12.1 0.5
第四章 财 政支出分述
财政支出分述体系:
投资性支出:基础产业投资、农业投资、
购买性
住宅投资
支出 社会消费性支出:行政管理费、国防费、
文教科卫事业费等
补助支出: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
转移性支出 捐赠支出:
债务利息支出:
§4-1 投资性支出
一、投资与经济增长
【资料】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
经济长,1999年,我国政府制定的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八大目标之一是:全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
(2)资金投向主要是能实现政府在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制定的政策目标的领 域。
包括: 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地区开发、
中小企业发展、居民生活设施(特别是 住宅)。
(3)资金使用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应 尽可能收回全部投资成本。
因此,
在项目选择上,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 益兼顾的原则。
在贷款利率上,实行低利率政策。政府 每年多支付的利率补助金,一般由经常 性预算弥补。
四、政府投资的特点及范围
(一)政府投资的特点 1.政府投资具有公共性和基础性。 2.政府投资具有开发性和战略性。 3.政府投资具有社会效益。 4.政府投资具有调节经济的功能。
(二)政府投资的范围 1.社会公益性、基础性和公共性领域。
中国财政民生支出规模与结构的优化研究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中 国 财 政 民 生 支 出 现 状
03
中国财政民生支出存在的问 题
04
优化中国财政民生支出规模 与结构的必要性
05
优化中国财政民生支出规模 与结构的建议
06
中国财政民生支出规模与结 构的未来展望
优化财政民生支 出规模与结构, 可以促进社会公 平正义,缩小贫 富差距,实现共 同富裕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
财政民生支出是实现社会公平 正义的重要手段
优化财政民生支出规模与结构 可以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优化财政民生支出规模与结构 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 本需求
政府将加大对教育、医疗、 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 提高民生支出的比重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民 生支出规模将保持稳定增 长
民生支出结构将更加优化, 更加注重公平和效率
民生支出将更加注重可持 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和
资源节约
民生支出结构的调整方向
增加教育、医疗、 养老等民生领域 的支出比重
优化财政支出结 构,提高民生支 出的效益
增加民生支出规模
提高财政收入:通过税收、非税收入等方式增加财政收入,为增加民生支出 提供资金支持。 优化支出结构: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 域的投入。
加强监管:加强对财政民生支出的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合理、有效。
提高民生支出的透明度:公开财政民生支出情况,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民生 支出的透明度。
加强财政支出的 监管和评估,确 保民生支出的公 平性和有效性
民生支出研究综述

民生支出研究综述民生支出是指政府通过财政资金投入,用于改善民众的生活质量和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
在许多国家,包括中国,民生支出被视为政府重要的经济手段,以实现社会公平和增进民众福祉。
本文将对民生支出的研究进行综述,包括民生支出的定义、分类、影响因素以及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等方面。
一、民生支出的定义和分类民生支出是针对改善民众生活状况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资金投入。
根据支出的目的和性质,民生支出可以分为教育支出、医疗支出、社会保障支出、住房支出等。
教育支出包括对教育机构的投资、提供免费教育等;医疗支出涵盖了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医疗补助等;社会保障支出主要包括社会福利、养老保险、失业救济等;住房支出涉及住房改善、租房补贴等。
二、民生支出的影响因素民生支出的规模和构成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民生支出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国家财政收入越多,政府可以投入更多资金改善民众生活。
政府的财政状况和财政政策也会影响民生支出。
如果财政收入不足或政府优先考虑其他支出,民生支出可能会受到限制。
社会需求的变化也会影响民生支出的构成。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突出,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将会增加。
政府的政策取向和民众的政治诉求也会影响民生支出。
三、民生支出的经济影响民生支出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民生支出可以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拉动经济增长。
如果政府增加教育支出,改善教育条件和人力资本素质,将会提高劳动生产力,推动经济增长。
民生支出还可以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增加医疗支出可以扩大医疗服务业的就业机会。
民生支出还可以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改善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民生支出的社会影响民生支出对社会具有广泛的影响。
民生支出可以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通过增加教育支出,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可以提高人民的受教育程度,提高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民生支出可以改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安全网的建设。
通过提供社会保障支出,可以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减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4-1 我国行政管理总支出结构表
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
项目
行政管理费 增速 13.3 16.7 4.3 15.8 19.6 17.2 22.9 35.6 15.7 18.1 19.1
—
财政支出 增速 33.0 -4.1 17.8 9.2 17.8 22.5 19.0 15.7 11.8 15.6 19.1
7.7
7.7 7.7 7.3
1.42
1.40 1.38 1.36
2010
2013
5333.4
7410
10.7
5.9
5.3
1.3
1.3
表4-4 我国国防支出及其增长趋势
我国国防支出项目包括:
(1)人员生活费 (2)训练维持费 (3)装备费
2005年度部分国家国防费的比较
6000 5000 4953.3
尽快部署新式武器和装备,与国防支出的目标是—致的。新式武器和装备利用了先进技术,它的部署有利
于增强防卫和打击能力。但可能使原有的武器和装备因此而受到冷落。从经济学角度看,应该把武器装备 的实用性同由此而产生的费用联系起来(除非在特殊情况下才只考虑实用性)。只有当真正把武器装备的实用 性和相关的费用分析结合起来时,才能谈到军费开支的有效性。
若干国家1995年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
国别
印度 行政管理支 出占财政总 支出的比重 (%) 韩国 泰国 荷兰 美国 英国
澳大 利亚
中国
7.2
4.63
10.63
10.25
9.2
7.10
9.04
12.8
表4-3 若干国家1995年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
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
2.45
2.71 1.93 1.07 1.35 0.89
俄罗斯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中国
图4-3 2005年度部分国家国防费占GDP的比重
案例二:国防支出的确定
(一) 国防支出确定的几个相关问题
1.处理好国防支出目标与手段的关系 政府为国防建设购买新式装备并不是支出的目的,而是加强军备、应付战争需要的一种手段。国防经济学 表明,国防开支中购买导弹、飞机的费用并不是越便宜越好,而达到最终目标才是最根本、最关键的。假 设潜艇上装备的北极星导弹比陆基导弹贵两倍,但在遭受第一次打击后,75%的陆基导弹会被摧毁,而潜 艇上装备的北极星导弹却安然无恙。从这个意义上说,北极星导弹的实际成本要低于陆基导弹,因为与陆 基导弹相比较,北极星导弹更有助于达到最终目标。 2.注意“全面”费用分析 在考虑安排国防支出时,既要注意军事设施或武器装备系统本身的费用,也必须重视与这种设施或武器装 备系统有关的人员经费和设施装备维持费用的增加。如果不能全面地进行费用分析,就难以做出正确而有 效的选择,从而导致出现重视设施装备费用而忽视设施装备的维持费用及人员经费的问题。因此,全面进 行国防支出的各项费用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3.装备的更新与实用性
2.从财富生产的社会条件看,政府的行政活动维持了社会生产与生活的秩序,因而
用于行政活动的费用又不是在“虚耗”社会财富。 3.从社会经济的循环周转来看,生产是产品的创造,消费是产品的实现,若无消费, 生产不仅是一种无内容的概念,而且也不能正常进行。行政管理活动正是全社会消费
的一个构成部分。因此,当社会的消费需求不足以完全吸收掉同期的产出时,行政支
简要分析:行政管理费支出对财政的压力,是现代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其问题的产生原因众多,
解决这一问题既要客观评价合理的行政管理支出的需要,以保障国家管理与正常社会经济秩序的实现,又 要有严格的政治程序与法律制度来管理、约束与监督政府行政管理经费的确定与使用,管理监督制度的缺 失,将难以控制行政管理费用的膨胀,这是每一个国家都必须正视的问题。
出的增加,有增加消费和支持生产的作用;而当社会的消费需求超过同期产出时,增 加行政费,则有通货膨胀的效果。
(二)行政管理费的控制
对行政费支出的控制,是一个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决定的问题。而社会经济管理的需要以及社 会总供求的对比关系,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那么究竟该怎样约束行政费用呢? 1.通过某种政治程序来实现政府需要哪些职能些部门,各部门应有多大规模,通过某种政治程序来确定, 可以实现有效的控制。因为决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权衡与选择的过程,它需要特定的政治程序来表达人民 大众的意愿。 2.对行政费支出的规模或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规定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指标,并由司法和民意机关对之施 行严格监督。 这是各国在控制行政管理费上的一个可行的的经验,但这种方法还有待于政治体制和经济体 制改革的深化,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权力过分集中问题的解决。 3.加强行政机关的设置和合理的法制建设,为各机构的设置和活动规定基本的规范和程序,严格定员定编 管理,控制差旅费、会议费等行政费用开支标准,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抑制社会集团的实力,也能有效地 约束行政费用的膨胀。
(二)国防支出的合理限度
1.军需与民需品之间的权衡选择 国防支出的合理限度,主要是指国防支出究竟多少才合适的问题。如果单纯从国防角度看问题,可能就 会得出军费开支越多越好的结论。因为充足的军费开支有助于提高威慑和防御能力。但是,在政府财力 一定的条件下,国防开支数额应被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同时也应考虑军需与民需之间的此消彼长的 相互制约关系。 2.“计划一方案一预算” 这种军需品与民需品生产之间的选择、权衡分析,有利于政府决策时对两者进行兼顾。但是,通过这种 分析仍然没有回答国防支出本身的合理限度问题。为了探求这种合理限度,“国防经济学”对此问题作 了一定的研究,并指出:国防的目的是保卫国家不受侵犯。侵犯之敌或可能的侵犯之敌位于何方,可能 动员的侵犯力量有多大,有效地遏止这些侵犯所需的军事力量要有多大,都是可以接近准确地估计出来, 而且是可以量化为若干指标的。这就为确定国防费奠定了基础。一国可以首先确定所需的军事打击力量 规模,然后为此制定军事措施计划,再为执行各个计划项目拟定各种可以替代的实施方案,对各种方案 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比较,选定成本最小而收益最大的方案,最后根据被选定的方案所需资金,编制国 防支出的预算。这种制度,一般被称为计划一方案一预算”。 简要分析:国防支出的确定在许多情况下是以国家的安全作为基本依据的,但在实践中,也有必要考虑 实用性与有效性,考虑军需品与民需品供给的关系,所以许多学者认为,上述制度可以广泛地运用于军 费预算上。 (1)可用于重大军事行动的资源配置,例如,面对核战争或常规战争,面对全面战争和局部战争,如何安 排支出最有效率。 (2)在战役安排上,可用于进行军事配置,如选择作战武器、军事基地、作战人员、供应通道、通讯联 络系统等。 (3)用于安排各种武器和军事设施的研究与发展。比较这二种用途,前两种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较大, 因而只能预算出大约数,后一种则可较精确地实行。尽管这一制度尚有缺陷,但它毕竟为制定国防预算 提供了若于可以遵循的规则。
第一节 行政Βιβλιοθήκη 理与国防支出一、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的属性
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是民生性支出,和资本性投资支出同属购买性支出; 但是前者不生产产品,是非生产的消耗性支出,后者则会形成新的资产; 它们都是社会在生产正常运行所必须的社会公共需要。 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是国家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保证,维系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对内管理国家,对外巩固国防,是国家的基本职能,失去这两种职能和支出,国将不国;
官民比例
汉朝 1:7934 唐朝 1:3927 明朝 清朝 建国初期 1978年 1997年
1:2299
1:911
1:294
1:50
1:30
二、行政管理支出
我国行政管理费的构成 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 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及国际比较 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
我国行政管理费的构成
国防费(亿美元)
4000 3000 2000 1000 186 0 美国 俄罗斯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中国 578.8 428.9 311.4 453.9 306.5
图4-2 2005年度部分国家国防费的比较
2005年度部分国家国防费占GDP的比重
4.5 4 3.5 3
4.03
(%)
2.5 2 1.5 1 0.5 0 美国
思考题:怎样有效确定与控制我国的行政管理支出?
三、国防支出
我国国防政策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新时期我国国防的目标和任务: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我国国防支出及其增长趋势
年份 1978 1980 1985 国防支出 (亿元) 167.84 193.84 191.53 国防支出占财 国防支出占 比上年增长 (%) 政支出的比重(% ) GDP的比重(% ) 12.6 -12.9 6.0 15.0 15.8 9.6 4.60 4.26 2.12
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新旧机构叠加导致政府机构和人员过分膨胀,财政供养人口增答; 公用经费界定不明确,预算约束软弱,三公消费增幅过快,假公济私、铺张浪费和贪污腐败滋生; 人口众多,行政事务繁杂,政府包揽过多;
缩减行政管理非支出的举措:
“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反腐倡廉”等
案例一:控制行政管理费的理论与现实思考
包括三类:一是一般公共服务,包括人大、政协、党团、政府部门;
二是公共安全,包括武警、公安、检察、司法等;
三是外交,包括外交管理事务、驻外机构、对外援助、对外合作交流 按照费用要素: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大类。
合计 年份 数额 (亿元) 1997 2000 2004 1392.4 2025.7 4407.7 数额(亿 元) 703.7 965.5 2417.0 比重 (%) 52.9 47.7 54.8 数额 (亿元) 433.4 760.5 1548.1 比重 (%) 32.6 37.5 35.1 数额 (亿元) 120.9 202.2 287.1 比重 (%) 9.1 10.0 6.5 数额 (亿元) 35.9 51.6 94.8 比重 (%) 2.7 2.5 2.2 数额 (亿元) 35.5 45.9 60.7 比重 (%) 2.7 2.3 1.4 行政管理费 公检法经费 武警部队经费 外交支出 对外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