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年民生支出所占国家财政、GDP比例(2008——2012年)

合集下载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

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实践,贵在实效,应结合实际加以运用,要在具体落实上下功夫。

就我省而言,民生领域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集中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GDP的增长相关度过低。

要让我省人民过上体面的生活,有尊严的生活,必须采取超常措施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要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得到切实的贯彻和落实,应当着力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造福人民。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

领导干部为官一任,最大的政绩是造福一方百姓,干任何事情都要想着为老百姓带来好处,从人们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切实关心群众疾苦,解决好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尤其是着重解决好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看病、子女上学、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这样一些人们最关心、最急迫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理顺群众的情绪,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也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量力而行。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转变政府职能。

保障和改善民生,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和加快转变。

不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就将受到很大制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就将大打折扣。

因此,我们要加快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政府要更加注重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政府机构设置、职能明确、资源配置等方面,强化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这既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体现,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

要用制度来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需要转变观念,更需要加强各方面的制度建设。

要把五中全会提出的“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落到实处,需要建立和健全体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明确规定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要与GDP增速基本保持同步,让老百姓的钱包跟着GDP一起鼓起来。

财政学论文分析我国近年来财政收入与支出情况以及对应的财政政策

财政学论文分析我国近年来财政收入与支出情况以及对应的财政政策

一.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分析: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这是我国年度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万亿。

2011年,全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财政收入总体增长较快,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物价水平上涨、企业效益较好及将原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蛋糕”继续增大。

财政部数据显示,全国财政收入逾11.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3335亿元。

但是全国财政收入增速出现较大幅度放缓,增幅放缓至12.8%,较2011年回落12.2个百分点。

专家表示,2012年财政收入完成了预算,但是财政收入增速回落幅度较大。

经济增速放缓、物价尤其是PPI下行、进口增速下滑以及结构性减税四大因素,导致2012年财政收入增速回落。

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虽然在四季度出现反弹,但全年经济增速回落至7.8%。

税收收入的增长与宏观经济运行关联度高,在这一大背景下,作为财政收入中的主体—税收的增长放缓符合预期。

一些税种的税基与物价密切相关。

2012年我国物价总体在低位温和运行,尤其是PPI 同比大多在负增长区间运行,相应地增值税、消费税增幅出现回落。

近年来,我国进口环节税收的增长在税收中的作用逐步增强。

一般来讲,进口环节中一般贸易规模的扩大会导致税收增收较多。

然而,去年国内需求放缓,致使我国进口增速减速,一般贸易规模增长放缓,对税收的影响较大。

我国实施的诸多结构性减税政策效应在去年得到充分释放。

除了备受关注的个税之外,增值税转型是长期的减税措施,其减税政策效应明显。

此外,对小微企业政策倾斜效果继续释放,大大减轻了小微企业的负担。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保持了较快增长,不少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的优惠政策。

企业负担减轻了,相应地我国税收收入减少。

此外,出口退税舒缓外贸企业压力,受到外需低迷、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更强贸易壁垒的影响,我国外贸企业在去年面临着严峻的压力。

中国历年国家财政收入、支出和税收等相关信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统计(1978-2010)1

中国历年国家财政收入、支出和税收等相关信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统计(1978-2010)1
11.9%
21.73%
18.9%
2.72
2008
61330.4
62592.7
-1262.3
59521.6
314045.0
19.53%
19.50%
19.93%
25.7%
9.0%
18.95%
9.8%
2.17
2009
68477.0
76299.9
-7781.6
63104.0
335353.0
20.42%
11.65%
10.83%
19.99%
12.02%
24.8%
13.1%
12.53%
17.8%
1.53
1995
6242.2
6823.7
-581.5
6909.8
60793.7
10.27%
19.63%
11.22%
17.8%
10.9%
11.37%
14.4%
1.80
1996
7408.0
7937.6
-529.6
8234.0
71176.6
26396.5
28486.9
-2090.4
28778.5
159878.3
16.51%
21.56%
17.82%
15.6%
10.1%
18.00%
19.1%
2.13
2005
31649.3
33930.3
-2281.0
34804.4
183084.8
17.29%
19.90%
18.53%
19.1%
10.2%
19.01%
-3149.5

2013年高考真题(山东卷)-文综(解析版)纯word版(精)

2013年高考真题(山东卷)-文综(解析版)纯word版(精)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试题(政治)17.山东省自2012年开始试点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费用由政府承担80%,农户承担20%。

在保险期间,因暴雨、干旱等人力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对投保农产品造成的损失,由保险公司根据受害程度给予农民补偿。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有利于A.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农民稳定增收B.优化资源配置,转变农业发展方式C.完善初次分配,实现社会公平正义D.降低生产风险,切实保护农民利益17.D【解析】政策性农业保险并不能降低生产成本,也不能优化资源的配置,故A、B与题意不符。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支持资金属于国家再分配的内容,而不是初次分配,C表述错误。

18.2012年,我国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实现了预期调控目标。

下列调控目标、调控政策、具体措施三者对应最恰当的是A.控物价—稳健的货币政策—严控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贷款B.稳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减轻服务业和小微型企业税收负担C.调结构—积极的财政政策—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贷款基准利率D.惠民生—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支持力度18.B【解析】控物价要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故A项错误。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减轻对服务业和小微型企业税收负担,有利于稳增长,B正确。

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贷款基准利率,属于货币政策的内容,而不是财政政策的内容,C表述不一致,排除。

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支持力度,属于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排除D。

19.2013年3月,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正式启动,内容之一是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不再保留铁道部。

这项改革旨在A.协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减少市场监管职能B.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政府职权C.强化对权力的监督,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D.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设服务型政府19.D【解析】国务院机构改革,实施政企分开,表明政府进一步下放权力,但并不意味着市场监管职能的减少,所以A、B表述错误。

【VIP专享】中国历年国家财政收入、支出和税收等相关信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统计(1978-2010)

【VIP专享】中国历年国家财政收入、支出和税收等相关信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统计(1978-2010)

财政收入占 GDP 比重 31.06% 28.22% 25.52% 24.04% 22.77% 22.93% 22.79% 22.24% 20.65% 18.24% 15.67% 15.68% 15.73% 14.46% 12.94% 12.31% 10.83% 10.27% 10.41% 10.95% 11.70% 12.76% 13.50% 14.94% 15.71% 15.99% 16.51% 17.29%
中国历年国家财政收入支出和税收等相关信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统计19782010年份财政收入亿元财政支出亿元差额亿元各项税收亿元gdp亿元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财政收入增长率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财政支出增长率gdp增长率税收占gdp比重税收增长率财政收入弹性系数197811323112211025378364523106290030781381475111210197911464128181354571740626282212531551427614076301619801159912288689629945456255211827034178138610201519811175811384373700048916240413723277453143111102619821212312300177775653234227731123118090145710803519831367014095426947459627229312752364146109158922111719841642917010582204087208122792018236020715228311154133198520048200430620907901602224220322231781352319241631986212202204982921404102752206558521461008920832406619872199422622628239051205861824364187626116198211703119882357224912134027274150428156771816561011131813141064198926649282381589282191699231568130516621334116613531819902937130836146529902186678157310211652923816026026919913149533866237132969217815144672315559892151410307919923483437422258842553269235129410601390105142158129107519934349046423293451269353339123124851314241140145120517719945218157926574560380481979108319

2008年到2010年中国GDP、CPI、PPI走势及分析

2008年到2010年中国GDP、CPI、PPI走势及分析

2008年到2010年中国GDP、CPI、PPI走势及分析GDP:即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CPI:指数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PPI:指数即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1991年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走势图1992年到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季度走势图2008年11月到2010年10月CPI和PPI走势图具体分析:2008年:200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0.1%,三季度增长9.0%,四季度增长6.8%,全年增速9.0%。

全年CPI增幅为5.9%,PPI增幅为6.9%。

2008年主要调控分析:2008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变化,全球金融危机持续恶化,与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中国经济遭遇了外部环境“过山车”般的巨大波动。

同时,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也让持续了五年两位数高增长的世界最大新兴市场感受到了意料之外的压力。

与此同时,决策层密切观察国际国内形势,审慎而灵活地实施了一系列果断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

从年初的“双防”到年中的“一保一控”,到9月的“保增长”,以及11月的“保增长、扩内需”,再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基调被完善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回顾及2013年走势展望

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回顾及2013年走势展望
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按2.5%征收。
房地产“三限” 2011年,各地陆续推出“限购”、“限贷”、 “限价”等调控房价政策。
2011、2012年部分商品消费增速回落,表明城镇居民消费
后劲不足
40 35 34.8
30
25
20
15 14.6
10
7.3
5
0 汽车
37.2 32.8
27
27.7 21.6
7.2 家具 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
2010 2011 2012
制约消费增长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收入”, 包括收入增长与收入分配两个方面
• 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上年 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 ;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上年 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 。
2011年GDP总量一览表
16 15.0
14
12
10
8
6.9
6
5.8
GDP总量
4
2.8 2.5 1.8 1.8
2
0
国国本国西斯度




巴 俄罗

单位:万亿美元
2010年GDP总量一览表
16 14.5 14
12
10
8
5.8
6
5.4
4 2
2.5 2.0 1.4 1.6
0
国国本国西斯度




巴 俄罗
收入增长“跑赢”GDP
• 阿根廷:0.46 (2009) • 巴 西:0.55 (2009) • 俄罗斯:0.4 (2009) • 墨西哥:0.48 (2008) • 印 度:0.33 (2005)

1978---012年,我国财政支出

1978---012年,我国财政支出

” 时

五、当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特点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159878.3
184937.4 216314.4 265810.3 314045.4 340902.8 401202.0 441761.1
28486.89
33930.28 40422.73 49781.35 62592.66 76299.93 89874.16 108930.0
13.44
12.22 12.38 13.66 14.63 14.6 14.93 14.72 14.8 15.3
8.86
10.75 8.5 12.26 8.61 8.47 9.04 10.24 10.7 10.5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经济建设费 社会文教费
36.19 34.22 30.26 28.04 27.85 27.46 27.6 27.6 26.87 26.24 26.29 26.39
V形曲线形成原因: 图1反映了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变动趋势,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支出占 GDP比重呈现“V”型变化态势,这种变化趋势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特 征。
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趋势
•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情 况 • 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转轨,政府对经济的管 理也逐步从过去直接、微 观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 转变,与此相适应,财政 支出的重点逐步由偏重经 济建设转向公共事业和服 务方向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
年份 1978 1980 1985 经济建设费 社会文教费 64.8 58.22 56.26 13.1 16.2 20.38 国防费 14.96 15.77 9.56 行政管理费 4.71 6.15 8.53 其他支出 3.16 3.66 5.2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