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七组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自然的声音,并能够通过听的方式辨认出其中的一些声音;2.通过描写形容词的使用,表达大自然的声音;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听力能力,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听辨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听力能力;2.使用形容词描写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大自然的声音录音或视频(如雨声、风声等),让学生观看或听取,引出本单元的话题——大自然的声音。
2. 学习活动(45分钟)(1)第一组活动:听辨大自然的声音(20分钟)教师将多个大自然的声音录音文件分别编号,并写在黑板上,例如:1. 鸟鸣声,2. 海浪声等。
然后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按顺序听取教师播放的一段声音,尽可能地分辨出这是哪种声音。
每三分钟换一次学生。
最后,教师让学生自己说出听到的声音,并验证正确性。
同时,让学生复述一些他们最喜欢的声音,为下一步描写做铺垫。
(2)第二组活动:形容词描写大自然的声音(2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声音,然后写出对这种声音的描述。
学生可以互相讨论,搜集更多的形容词。
比如,学生可以说:“听起来像欢乐的小鸟在欢唱”, “像是狂怒的大海在咆哮”等。
之后,教师选择几个代表性的学生,让他们上门口描述自己喜欢的声音。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些评价和点评。
3. 课后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记录自己在生活中听到的声音,并试图用形容词进行描述。
四、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表现、评价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估。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大自然的声音,同时也通过听、说的方式进行了语言表达的训练。
但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到几点:一是要注意教学活动的安排时间掌控,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二是需要更具体地指导学生使用形容词,以及如何准确表达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更好地转化为语言;三是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记录声音并进行语言表达,以及如何给予评价和反思,让学生成长和进步。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单元整组备课 课本分析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整
组备课课本分析
本文档旨在对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进行整组备课,并对课本内容进行分析。
以下是对该单元的概述:
单元概述
- 单元名称:第七单元
- 教材版本: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 备课目的: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备课效率,准备好课程内容
课本分析
该单元包括以下内容:
1. 课文:《动物的家》
- 内容概述:通过描述动物的不同栖息地,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
-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动物的栖息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理解动物与栖息地之间的关系。
- 拓展延伸:可与学生一起制作动物栖息地模型,增加趣味性和实践性。
2. 识字:《识字学拼音》
- 内容概述:通过研究拼音的发音规则,帮助学生掌握拼音的基本知识。
- 教学重点:研究拼音发音规则,提高学生的拼音能力。
-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特殊拼音的发音规则,如"z"和"zh"的区别。
- 拓展延伸:可使用拼音游戏和练册等方式,巩固学生的拼音知识。
3. 诗歌:《蔬菜诗》
- 内容概述:通过诗歌方式介绍一些常见的蔬菜,培养学生对蔬菜的兴趣。
- 教学重点:研究蔬菜的名称,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押韵和节奏,提高朗读的准确性。
- 拓展延伸:可与学生一起种植蔬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
以上是对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整组备课和课本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可以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和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兴趣。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七单元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总序号:60-61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教学主题:《矛和盾的集合》课时:共2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设计者:姚瑞红古城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运用字典自己解决文章中的疑难字词。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教材分析《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有矛和盾的长处想到发明坦克。
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都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这篇课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
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
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道理。
3.学情分析本组教材的专题式科学的思想方法。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三年级的学生大多数都不善于像课本中的主人公那样,能够善于思考,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所以在教学本课时,应该着重引导学生掌握这个思想方法。
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通过学习,理清课文的思路,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一: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评价任务二:理清课文的思路,了解课文内容。
评价任务三: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
2、通过深入了解课文,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
3、通过分析课文,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一: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备课+课时教案学生: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件上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图片中的自然元素,如树、花、草、鸟等。
2.引导学生思考:在自然中,除了这些元素,还有什么声音?3.出示课文标题《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猜测文章内容。
Step 2 预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不认识的词语。
2.教师带领学生查找生字、不认识的词语的意思。
Step 3 理解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1自然段,概括文章大意。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2~4自然段,了解风、水、动物的声音特点。
4.教师带领学生背诵第2~3自然段,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围绕一句话来写。
5.学生试着用几句话写下自己听到的美妙声音。
6.学生分享自己写的句子,并相互欣赏。
Step 4 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会写这篇文章?他想表达什么?2.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表达作者的热爱之情。
3.学生可以在家里或校园里寻找美妙的声音,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Step 5 课堂小结1.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
2.学生自评课堂表现,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Step 6 课后作业1.背诵第2~3自然段。
2.找出自己身边的美妙声音,并记录下来。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想象并描述。
4.关于水的声音,教师出示视频或录音,让学生听并感受。
5.关于动物的声音,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6.让学生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思考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热爱。
三、背诵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第2~3自然段,让学生跟读。
2.教师分段带领学生背诵第2~3自然段。
3.学生小组内互相背诵,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反思1.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保护。
五、布置作业1.课下熟读课文,准备背诵整篇课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老师:曹健美参与研讨老师:李好、梁陶、叶芝清、朱玮敏、何艳丽、刘培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老师:曹健美参与研讨老师:李好、梁陶、叶芝清、朱玮敏、何艳丽、刘培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老师:曹健美参与研讨老师:李好、梁陶、叶芝清、朱玮敏、何艳丽、刘培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老师:曹健美参与研讨老师:李好、梁陶、叶芝清、朱玮敏、何艳丽、刘培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老师:曹健美参与研讨老师:李好、梁陶、叶芝清、朱玮敏、何艳丽、刘培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老师:曹健美参与研讨老师:李好、梁陶、叶芝清、朱玮敏、何艳丽、刘培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老师:曹健美参与研讨老师:李好、梁陶、叶芝清、朱玮敏、何艳丽、刘培容。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B.写字:“彤”这个字的意思就是红,它不仅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字,也是要写的字,书写“彤”字时左半边不要多写一点,左右比例要掌握好,不要把左边写得太大.师范写,生练写.
师小结:第一节是描绘太阳落山的景色.
2)第二小节:指导停顿和“陪”的认写
提示学生在“一天中”后面要略做停顿,看他们扬起后面略做停顿.“陪”字也是我们今天要写的字,联系已学过的“部”字,通过区别形近字来学习新字.
四、指导学习本课生字
要求:书写工整,美观。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作业
书写生字,熟读诗歌。
板书设计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白云()的浪花()的鲜花
()的孩子()的小树()的太阳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感想.
3、引出课题:是呀,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尊重爱护它.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和国旗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
3、原来,太阳要到别的国家去,太阳去别的国家干什么?指名读第四小节.那里的孩子都还在睡梦中等太阳,所以我们要读得轻一些.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学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1教学要求:1.通过活动懂得只要是对社会有利,对他人有帮助的事就是好事,学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逐步养成做小事的好习惯。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观察、评价,与同学分享感受,身边的小事有哪些,哪些是好事,哪些是不文明现象。
3.愿意并能积极参与做好事活动,初步知道做好事是有爱心的表现,小学生做好事也是为社会作贡献。
教学重难点:学会做力所能及的小事。
课前准备:学生:提前收集身边的小事和自己做的小事。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
上节课,老师跟大家讲了“观察身边的小事”的原因。
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讨论“我们身边的小事”还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
2.首先,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别人的小事有哪些。
(3—5名学生)3.其次,学生讲述自己做过的小事有哪些?(3—5名学生)4.讨论并小结:刚才,同学们都讲了自己做的小事和别人做的小事。
那么,老师想问一问:到现在有没有人还不会做好事呢?5.学生再次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小事我们可以做?6.看书进一步学习:除了你们说的这些事情我们可以做,生活中还有哪些小事可以做呢?我们一起看看书上为我们讲了哪些事情。
7.讲一讲身边的小事,并谈一谈感想。
教学反思: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身边的小事,每件小事都有不同的含义,让学生知道了解其中的道理。
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这节课我上得相对成功,因为我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去思考问题,互相探讨问题。
他们在这中间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2【教学目标】1.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的能力。
2.如实而有条理地叙述身边的小事,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3.留心生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用简要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教学难点】如实而有条理地叙述身边的小事,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第七组科学的思想方法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主要针对三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教学设计,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主题进行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掌握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将能够:
1.理解并掌握第七组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并能准确运用到口语和书面语中;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学生对于科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如何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准确提炼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并进行整合、归纳;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如何有效沟通、协作,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教师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科学思想方法;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如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爱自然、关爱生命。
6.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组织科学小实验、进行群文阅读、举办辩论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7.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发挥潜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以下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方法指导: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科学思想方法进行阅读、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组单元简析
一、教材分析
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有的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小时候从家门口数了十步埋下的木匣,五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悟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有的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物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二、教学目标
、会认个生字,会写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后边词语表里的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读懂课文内容,从而明白一个道理。
、抄写好词佳句,积累语言。
三、教学重点
、重视学生生字能力的培养。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抓住关键词理解文章内容。
四、教学难点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课时
《矛和盾的集合》课时
《科利亚的木匣》课时
《陶罐和铁罐》课时
《狮子和鹿》课时
语文园地课时
紫金镇官坊中心小学—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案
紫金镇官坊中心小学—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案
教学反思:
紫金镇官坊中心小学—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案
紫金镇官坊中心小学—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案
紫金镇官坊中心小学—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案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主备人:隆益强执教人:隆益强
紫金镇官坊中心小学—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案
紫金镇官坊中心小学—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案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主备人:隆益强执教人:隆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