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景观设计师三谷彻及其作品

合集下载

风之丘墓园作品介绍

风之丘墓园作品介绍

本作品通過橢圓形的草地和園路充分表現人與大地,人與自然共生的理念。 三谷徹先生一反當時建造墓園的華美之感,而強調“寧靜與威嚴”。設計上以抽象的形 態使建築很好地與地形結合,同時使人能夠眺望到周圍的蔫神社和八面山。花園所在的 基地包括一個火葬場和一個殯儀廳,它需要被設計成家屬從城市裡出殯的場所,同時還 要滿足人們前來進行特殊祭奠的需要。等待火化需要幾個小時時間,人們可以再綠地度 過這段時間,綠地簡單的線條和純綠色的環境有利於情緒的平復。 在建築物和景觀的處理上考慮到既分割又保持通透的原則,地形的起伏,建築物的高度 均通過模型反復推敲,以達到最佳效果。風之丘墓園在空間氣氛的營造上取得了很大的 成功,建築和景觀的完美結合賦予了空間生命和感情,表達了一種對生命的敬畏和體驗。 在最初的設計概念中,三穀徹就想將這個項目做成遺跡式景觀,沒想到施工中真的挖出 了數千年前的葬墓群。設計師將其進行了復原,但高度都沒有超過地面,完全沒破壞原 有地線,這種低調的處理方式體現了古老性的同時也保持了神秘感。 “在景觀中醞釀 大地的尺度感。”三穀徹認為,簡單平坦的地面,難以和與它垂直的建築相抗衡。略帶 坡度的設計則增強了對比效果,而且賦予空間更大的景深,這是一種空間造型的藝術。 作為建築專業出身的景觀設計師,三谷徹強調要追求地景和建築的一體化設計,實現二 者在尺度、比例和空間上的完美互動。他的作品也因此給人們呈現出了平和、清淡、簡 潔和平凡的享受空間。
風之丘墓園
三穀徹作品紹
三穀徹,日本當代景觀設計師,設計包括多種開 放空間,涉及現代都市和自然景觀等,其中風之 丘墓園是其經典代表作之一。
平 面 圖
模 型
風之丘墓園位於日本大分縣中津巾大宇相原,占 地3.642公頃,建成於1997年。包括一個火葬場 和一個殯儀廳,既是作為出殯的場所,又是作為 人們祭奠的場所。

三谷彻

三谷彻

品 川 中 央 公 园
品川中央公园的设计概念成形于1989年, 到最终实现整整花费了14年时间。 这是日本泡沫经济从爆发至崩溃, 以及其后延续低迷的一段时间 ——这也是这个景观所期待的——在城市中建造一个"巨大的统一体", 伴随走过这段漫长的岁月。
品 川 中 央 公 园
首先,这个看上去是一个统一体的18000平米的场地, 实际上由2个公园(其中之一横跨港区与品川区) 以及7个项目规划所提供的空地与建筑墙体后退空地所组成的一体空间; 其次,这个18000平米的场地与城市基础设施通过精心的设计得以融合在一起。 45m×400m的长形南北向形状与贯穿城市的地下交通网的轨迹相辅相成。 这样的城市景观设计一定程度上是由1987年至1989年品川城市规划中 所大胆做出的步行与车辆分离的决定分不开的。
品 川 中 央 公 园
1989年的夏天,将"巨大的统一体"通过"环境艺术的场所“ 的设计语言而使其具象化这个概念模型得以生成。 其中一大特征就是试图通过地形所具有的特点创造出场所的独特性格。 执着于场地微地形的目的就是为了在高层建筑林立的城市之中, 通过运用设计语言从而创造一个高水平的城市休闲空间。 其二就是考虑使用落叶树的群植来覆盖整个场地, 本设计最终选择的是选用连香树作为主要树种。
三 谷 彻
环 艺
庄 宇 博
132
ROKI 全 球 总 部 景 观
目 录

人物简介 重要成就 设计理念 三谷彻式花园 ROKI全球总部景观简介 ROKI全球总部景观 品川中央公园简介 品川中央公园 风之丘墓园平面图 风之丘墓园
人 物 简 介
三谷彻(Mitani, Toru),日本景观设计大师,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硕士, 东京大学(University of Tokyo)工学博士, 早年曾就职于皮特-沃克与玛莎-施瓦茨合作景观事务所 (事务所名称为: Office of Petere Walker & Martha Schwartz), 现为studio on site事务所合作伙伴, 并任日本千叶大学(Chiba University)园艺学研究科教授。。

国际著名景观设计大师及其代表作品赏析

国际著名景观设计大师及其代表作品赏析

国际著名景观设计大师及其代表作品赏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景观设计师的地位越来越受重视,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本文搜集2016年国际著名景观设计师及他们的代表作品,供大家参考学习。

【俞孔坚】俞孔坚,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并在北京大学创办两个硕士学位点:景观设计学硕士和风景园林职业硕士。

1998年创办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出版著作15部,并完成大量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主要成就:2013年主持设计的“迁安三里河绿道”获2013年ASLA荣誉设计奖;2012年主持设计的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荣获ASLA专业组,综合设计类杰出奖;这是俞教授的作品第9次获得ASLA年度奖,第二次获得杰出奖;俞孔坚设计的雨水公园获2012全美景观设计杰出奖。

……代表作品:飘浮的花园-黄岩永宁公园、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中山岐江公园、四川都江堰水文化广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

【杜昀】杜昀,1988年学成于清华,实践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中国著名滨水景观设计师、国际室内设计协会会员、美国景观建筑协会会员、深圳市规划国土局,专家库成员。

2001年与刘红蕾共同创办“毕路德建筑顾问有限公司”,目前已达200多人的国际知名设计机构。

他成功的整合了规划、建筑、室内及景观各个团队的协调交流和联合设计,堪称设计行业的开拓性创举,在致力于创造一体性设计环境的同时,更保证了项目的完美品质。

主要成就:2015年10月,主持设计的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喜获2015“WAN Waterfront滨水设计大奖”;2015年3月,主持设计的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r荣获首届深圳创意设计七彩奖建筑/空间类优秀奖;2015年1月,主持设计的遂宁五彩滨江景观公园荣获中国“建筑新传媒奖”景观设计大奖;2015年4月,主持设计的宝能丹霞山旅游度假区荣获“美居奖”中国最美旅游度假区;2013年8月,主持设计的阆中市李家坝、杨家坝、林家坝地块城市设计荣获全国人居经典规划金奖;2013年7月,主持设计的南海意库荣获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代表作品:恒大海花岛商业街景观设计、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遂宁五彩缤纷路景观公园、长白山森林温泉项目景观设计、汉中天汉文化公园、阆中市李家坝、杨家坝、凌家坝地块概念规划设计、苍溪杜里坝滨水景观规划等。

太阳与铁·犬岛精炼所美术馆

太阳与铁·犬岛精炼所美术馆

太阳与铁·犬岛精炼所美术馆作者:来源:《美化生活·T+城市》2016年第04期“太阳离不开死亡的意象。

”1945年的夏天,日本战败,三岛由纪夫第一次发现太阳竟然暗藏将死的光芒,它更像一块黑铁,浓缩了整个黑夜,他领受了这道暗光的恩赐。

1970年,三岛自杀。

每个来到犬岛的人,都会被这样的冲突所震撼:四周秀美的海岸风光中环抱着一个“史前遗迹”——犬岛精炼所及最为醒目的两根大烟囱,厂房部分现已改建为犬岛精炼所美术馆。

腐蚀的铁板和栅栏是通往美术馆的唯一途径,“精炼所”三个字采用明治初期的金属活字书体,那时正是精炼所的全盛时期。

整个美术馆灵感来源于三岛由纪夫的作品《太阳与铁》和《英灵之声》,远处海浪拍岸,这里的砂石路在烈日烧灼下悄无声息,只剩几十年前自杀者的回音在美术馆的廊道间飘荡。

死亡预演天才作家、右翼分子是三岛由纪夫身上无法回避的双重身份。

无论对于美学,还是政治,他的身上充满着矛盾。

他留给世人的印象更应该是一名彻头彻尾的唯美至上者,这也直接导致了这位天才的自杀——1970年,为了恢复天皇权威,他组织了右翼团体“盾之会”,当众发表政见,见无人响应,遂按照预先设定的路线退入室内,切腹自尽。

回头看他的作品,几乎都与生死有关,无不以毁灭的形式传达出他对完美的矛盾看法。

比如《金阁寺》中,因寺庙构造之精巧,压得患有先天口吃的主人公喘不过气来,最终他放火烧毁了它;《午后曳航》里,主人公的继父应当拥有的完美品格在进入他的生活后瞬间化为一个幻影,他怒不可遏,于是筹划将他谋杀;他还自导自演电影《忧国》,剧情与他现实的结局惊人地相似,可以说是一次他的死亡演习……《太阳与铁》与《英灵之声》同样充满了破坏性十足的暴力美学,是对生死存亡的绝望呐喊。

曾经辉煌设计师三分一博志提供了一个重新让人考虑生与死的场所——犬岛精炼所美术馆,建于2008年。

明治末年到大正期间是精炼所的繁华时期,曾有2000名员工,月达300吨铜产量。

著名日式风格设计案例

著名日式风格设计案例

著名日式风格设计案例
1. 松本麻里奈设计的日式庭院:松本麻里奈是有名的日本庭院设计师,她所设计的庭院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营造出优美自然的环境,给人们带来宁静和平静。

2. 木渎古镇的江南日式建筑群:木渎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这里是中国江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产区之一。

这里的建筑群以其特有的古朴美感和和谐宜人的环境闻名,被誉为江南日式建筑的代表。

3. 萩原建筑设计的日式旅馆:萩原建筑事务所是日本一家著名的建筑设计公司,他们所设计的部分日式旅馆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建筑元素,而且讲究空间布局和颜色搭配,令人赏心悦目。

4. 川端康成故居的日式园林: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的作家,他的故居同时也是一个梦幻般的日式园林,设计者利用水池、石桥和绿树来打造出优美的景观,带人体验传统日本文化的美。

5. 中村光大设计的日式室内装饰:中村光大是日本著名的室内设计师,他所设计的日式室内装饰非常注重自然、简约的风格,注重利用古老的木质原料和稻草等材料,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整体感。

全球知名景观设计师代表作品

全球知名景观设计师代表作品

理查德·海格(Richard Haag),美国景观建筑协会理事(FASLA),世界著名景观建筑大师,是XWHO设计机构的智囊核心。

他被公认为现代景观建筑百年历史最具影响力的景观建筑师之一。

西雅图油库公园(Gas Works park),华盛顿Bloedel Reserve和Bainbridge Island 的构思与设计,班布里奇岛的布洛德保护区。

彼得。

拉茨(Peter latz),德国当代著名景观设计师与教育家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IBA Emscherpark)杜伊斯堡风景公园(Landschaftspark Duisburg Nord)萨尔布吕肯市(Saarbruecken)的港口岛公园(Buergpark Hafeninsel)三谷徹(Toru Mitani),日本当代景观设计师,设计包括多种开放空间,涉及现代都市和自然的景观。

獭户内海广播庭院(TV Setonaikai Garden)风之丘墓园(Kaze-no—Oka)品川中央公园(Shinagawa Central Garden)著名商务休闲区“Honda Wakoh”彼得·沃克,1932年生,当代国际知名景观设计师,“极简主义”设计代表人物,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理事,美国注册景观设计师协会(CLARB)认证景观设计师,美国城市设计学院成员,美国设计师学院荣誉奖获得者,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城市设计与规划奖获得者。

哈佛大学泰纳喷泉波奈特公园IBM公司净湖西萨.佩里的广场大厦和镇中心公园柏林索尼中心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城纳什尔基金会雕塑中心绿荫里的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飘浮的花园-黄岩永宁公园、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台州“反规划"、中山岐江公园、四川都江堰水文化广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西藏昌都中路步行街、中关村丰台科技园规划。

吴良镛,建筑学家,江苏南京人.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获工学士学位。

三谷彻作品:品川中央公园

三谷彻作品:品川中央公园

三谷徹作品:品川中央公园手法简单而意境深远———作为著名的日本当代景观设计师,三谷彻将日本传统园林中的创作元素与西方现代设计手段相融合,在城市和自然景观设计中灵活运用,形成一种独树一帜的风格。

品川中央公园位于东京都港区,公园周围布满高层建筑,中间形成一个狭长的人行空间,面积1.8万平方米。

1989年项目的设计概念成型,到最终完成历时14年。

这个看上去是一个统一体的场地,实际上由两个公园和7个项目规划所提供的空地与建筑墙体后退空地组合而成。

南北走向、45米×400米的长条形状与贯穿城市的地下交通网轨迹相辅相成,这些都为后期的项目设计打下了良好基础。

整个设计非常执着于场地微地形打造,试图通过地形特点塑造公园特性。

受周边地理环境的制约,地形整体下凹。

为了照顾到使用轮椅的人群,设计形成了供轮椅使用的5°以下和排水、植栽使用的1°以下的合成斜坡。

缓慢且不易被发觉的斜坡设计,自然地将人们从一楼引导至地下一层。

各个高度和层面与周边空间巧妙融合,观赏到的绿地效果也不同。

公园上方,两座天桥将两侧建筑连接,于是,公园与周边建筑形成一个“巨大的统一体”。

为了凸显长为400米的场地进深,公园在纵线方向等距离栽植了5株一组的连香树。

冬天,连香树落叶以后,搭配其间的小叶青冈就凸显出来。

连香树的植栽区域呈楔形,整体被设计成高于地面40厘米的台座,对公园的空间划分作用重大。

场地还被划分为13个28米×28米的正方形小广场。

正方形、楔形和天桥等线条按各种排布相结合,为狭长的公园带来很强的节奏感。

在步行空间,设置了知名设计师设计的7个景观小品,分别代表了品川海岸—水、高轮的大城门—石、二十六夜待—光、海滨的风—风、品川台场—土、黑目川河道—草和御殿山的樱—树木等具备历史价值的事物,希望以此让人们了解并回顾品川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与风俗。

解析日本当代景观设计大师———三谷彻

解析日本当代景观设计大师———三谷彻
关键词院景观设计;艺术形式;设计手法
在世界景观设计行业中,日本现代景观设计有着极其重
要的地位,各国的设计师们从当代人的角度出发,把日本传
统园林设计中大量的创作方法和要素与西方的现代景观设
计手法相结合,从艺术、理论、生态等各个方面,把当代日本
的景观规划设计显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走势。
1 生平简介
三谷彻 1960 年 3 月 24 日出生于日本东京 [1],1983 年攻
读建筑学学士,1987 年攻读景观建筑学研究生,1992 年攻读
景观工科博士学位,1996 年至今在滋贺县立大学任副教授,
现在是
事务所的合作伙伴,并且担任日本千叶
大学园艺研究科的教授。
2 设计思想
2.1 没有设计的设计
三谷彻的作品单单从平面图上来看,不容易看到景观设
计经常运用的一些表达手段,他的设计就像一张还未完成的
三谷彻在做设计时,同样的地面常常采用差异化的形式
创造不一样的空间效果[2]。并不是把树木直接栽植在地上,地
面也不一定是水平的,而是将它们视为立体的要素,其连接
点更为重要,特别是景观、水、土等可塑性素材的结合部。
3 案例分析———日本东京品川中心花园
该花园建造于 2003 年,位于东京市品川区,基地宽约为
“中心花园”的 7 个景观雕塑小品所隐喻出来的道理非 常明显,人类的发展进步和日常生活始终离不开水、石、光、 风、土、草、木这些元素。在整个品川中心花园的景观设计中, 三谷彻做到了对这个区域历史和风俗的回忆与尊重,同时也 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生态事物的渴望和依赖,充分体现了对人 类生存环一个排风装置的构造,它的顶 面形成了一个观景的平台,能够观望远处中央公园的景观。 3.5 土
以土作为主题的第 5 个抽象雕塑小品,在构筑物内部, 做了多层的土层覆盖物表现“土”的意境,反映了人们对土地 的珍惜和眷恋。 3.6 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雕塑是取自岩石表 面的造型

“风”雕塑非常像一个排 风装置的造型,排风装置 的顶面成为一个观景台,
可以远眺中央公园的景色
二、代表作品
• (一)品川中央公园
“光”雕塑是在内侧的墙面上使用镜面盘,反映光影的变 化
二、代表作品
• (一)品川中央公园
• 时间流动的再现
二、代表作品
• (二)播磨城市中心和荒野公园广场
坟墓被发掘出来。为了反映这种特殊的文化,花 园被设计成为富有纪念性的仪式空间。
二、代表作品
• (三)风之丘墓园
• 展现挖掘出的古代墓穴
二、代表作品
• (三)风之丘墓园
• 一个长短轴分别为360英尺(约110M)和230 英尺(约70m)的椭圆形是一个浅的凹面、这个 轻巧的构筑物是由多个二维的表面组合在一起而 构建的。它可能看起来像是一个古代的大地雕刻, 这个椭圆同时还略有倾斜;削平的北部山脉支撑 着火葬场的结构,而同时,南面相对较低的山脉 抹去了周边的房屋对视觉的影响,使人们只看到 远处的八面山。
二、代表作品
• (四)獭户内海广播庭园

虽然该作品的面积不是很大,但是充分利
用地面铺装与种植的有机结合,创造出有独特风
格及合理功能的小庭园空间,其间用随意散置的
花罐进行巧妙的点缀,增加空间的情趣。同时还
十分注重铺装及园路材料的细部处理,并与其他
的庭园常规的空间处理手法有较大的区别。
二、代表作品
• (四)獭户内海广播庭园
二、代表作品
• (一)品川中央公园

在时光中流动的桂花树
290棵高大的桂花树静静地、整齐地挺立在品川中
央公园,随着风生水起的四季变化,彰显流动的时空,
构筑了一处朴实而有韵味的城市空间。
• “即使是在超高层大楼密布的城市空间里,也需要
有一块能让人感受到四季变化、感受到树木生命力的空
间。长时间在办公室工作后,看见这一片桂花树,你会
二、代表作品
• (三)风之丘墓园
• 平面图
二、代表作品
• (三)风之丘墓园
• 模型图
二、代表作品
• (三)风之丘墓园
• 花园所在的基地包括一个火葬场(焚尸炉)和 一个殡仪厅,它需要被设计成家属从城市里出殡 的场所,同时还要满足人们前来进行特殊祭奠的 需要。

二、代表作品
• (三)风之丘墓园
• 公共休息室入口的引导墙体
二、代表作品
• (一)品川中央公园
• 中央公园的两侧地面都 布置有上至2层人行通 道和下至建筑群地下1 层的楼梯。
二、代表作品
• (一)品川中央公园
• 任何为公众开发的环境都要与当地的人文特 征相联系,这既是对城市文脉在时光中的延续, 也是体现城市内涵的理想方式。在品川中央公园 内布置了以传统品川自然风光为主题设计的7个 抽象雕塑,分别命名为水、石、光、风、土、草、 木,向行走其中的人们讲述有关新型都市的过去 和将来。
二、代表作品
• (三)风之丘墓园
• 石制图案铺装、风之椅和远处的火葬场
二、代表作品
• (四)獭户内海广播庭园
• 平面图
二、代表作品
• (四)獭户内海广播庭园
• 位于日本香川县高松市,总面积454.81 m2。 基地位于广播站老建筑和新建筑之间的角落里, 看起来像是一块废弃的地块,从门厅和咖啡厅可 以将它一览无余。
感受到一个完全不同于工作的心理境界,这才是以人为
本的设计。”

——三谷彻
二、代表作品
• (一)品川中央公园
• 作为人行通道的核心环境地区,中央公园被划分为 三个部分,1号公共空地位于中央公园的中心地带,2号 公园(汐公园)位于中央公园北段,3号公园(杜公园) 位于中央公园南段。为了使中央公园具备足够的宽度, A-1和B-1区的外墙分别后退了7.5 m,为公众奉献了寸 土寸金的宝贵空间。在裙房屋面上,设计师也是丝毫不 放过每一个能做出环境的空地。公园两侧向公园中央作 了缓坡,缓坡上种植了低矮的树丛和草坪,因此形成了 一个船底形状的公园断面。公园内的树列、方石列、水 景及变化的铺地相互交错布置,形成空间形态比较丰富 的景观。
二、代表作品
• (三)风之丘墓园
• 去火葬场的椭圆形步道
二、代表作品
• (三)风之丘墓园
• 从纪念厅眺望远处
二、代表作品
• (三)风之丘墓园
• 火葬场的前庭
二、代表作品
• (三)风之丘墓园
• 火葬场外的花园
二、代表作品
• (三)风之丘墓园
• 夕阳映衬的坟墓
二、代表作品•ຫໍສະໝຸດ (三)风之丘墓园 • 这个地区存在悠久的历史,许多古代遗址和
一、简介
• (四)设计理念:试图为人们提供一个轻松的场所。
• 在生活中,紧张超负荷的工作之余,人们非常需要 那种平和、轻淡、简洁和平凡的享受空间。三谷彻正是 要给人们创造这样的空间场所。
• “在现代风景概念中,庭园也具有其新的内涵。在 相互交流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怎样去挖掘其中的特殊点, 以往的大多数名庭能够告诉我们很多。但是我们需要描 述的主题并不是回避现时代的都市生活,而是此时此刻 存在的自然风景整体的再现。不是各自独立的庭,而是 努力创造更适合社会生活形式的新庭园。这也是作为园 林设计模式的庭园创造,也可以认为是我们现时代庭园 的根源……”——三谷彻
二、代表作品
• (一)品川中央公园
• 由于中央公园长400 m,纵深很大,内部空间显得 非常安静舒适。品川Inter-City和品川Grand-Commons 有8栋高层写字楼和2栋住宅,这些建筑的裙房区,商店、 饭店等商业设施林立,使行人在品川中央公园颇有都市 繁华中求幽静的感受。为了缓解高层建筑群体对品川中 央公园内部空间的压力,在地面种植了290棵高大的树 木,并形成以步行者林荫景观大道为主题的景观。通过 道路铺地和阵列的桂花树不断变化轴线方位,在中央公 园中,整齐的树木和设计抽象的小品等景观给行人强烈 的人为意象性,并非模拟一个真实的自然环境。但行人 与意象性的自然景观很容易相互流动,在工作之余驻足 观望,或在购物美餐后信步闲庭,可以获取心理上的意 境感受。人的心情和步伐随着景观不断变化。
• 主街概貌
二、代表作品
(二)播磨城市中心和荒野公园广场
• 从电梯厅看斜坡
• 中庭一角
二、代表作品
(二)播磨城市中心和荒野公园广场
• 丛斜坡的下方看地区活动中心
二、代表作品
• (二)播磨城市中心和荒野公园广场

另外,充分利用基地空白的优势。三谷彻
在这里尝试客人工与自然强烈对比的手法。花坛、
人工铺装的硬质广场,与两排水杉构成的“荒野”

二、代表作品
• (三)风之丘墓园
• 蝶形地貌及其景观
二、代表作品
• (三)风之丘墓园
• 漫步在这个下沉的花园里,人们可以在椭圆 形的中心找到一处坐椅,一个长长的坐椅在一口 空并处、这被称为“风之椅“的地方,能使人们 意识到从井底发出的幽幽的风之音乐。
二、代表作品
• (三)风之丘墓园
• 在风之椅处聆听奇妙的风铃声
二、代表作品
• (一)品川中央公园
• “草”雕塑宛如孩提时代
• “水”雕塑隐喻实际 的潮水退潮联动涨落
经常嬉戏的野地造型,体
二、代表作品
• (一)品川中央公园

“土”雕塑造型内部的墙 面由各种土捣固制成,看 上去如同地层

“木”雕塑象征环抱品川 市岛津山一棵历史悠远的
二、代表作品
• (一)品川中央公园
• 设计方案只是很简单的处理,就是精心选择 几棵特殊的树木,像老樱桃树和惮树,还有一些 常绿树环绕地块,同时创造一种简单的铺地,作 为扶助树干底部的台面。为了产生一种“地板” 的感觉,引入了三种元素。
二、代表作品
(二)播磨城市中心和荒野公园广场

板路细部
二、代表作品
(二)播磨城市中心和荒野公园广场
• 雨天里的板路
二、代表作品
(二)播磨城市中心和荒野公园广场
• 沿斜坡的步道
• 板路
二、代表作品
(二)播磨城市中心和荒野公园广场
二、代表作品
• (二)播磨城市中心和荒野公园广场
• 第三,这块市中心背面的公园用地被设计成 大型花坛装点的庭园。那些高约3英尺的花坛是 一个个手工制造的。它赋子公园一种人工的空间 感以及与荒野的强烈对比。
• 播磨城市中心和荒野公园广场位于兵库县播磨科学 学国都市内 总面积为3.85hm2。
• 三谷先生尝试了人工与自然强烈对比的手法。
• 花坛、人工锦装的硬质广场与两排木杉构成的’荒野 ‘空间形成对比。
• 用‘荒野’来处理本应可以做很多变化的用地空间 似乎比任何刻意地模仿大自然的景观设计更为有效。
• 实际上最好的作品应该看不出或很少能看得出其经 过任何设汁。因为大自然原本就不是被设计出来的,而 是土生土长、一直就存在的一种景物。通过本作品,我 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三谷彻先生对自然的理解和设计上的 独特手法。
二、代表作品
• (二)播磨城市中心和荒野公园广场
• 该景观设计由毗邻的两部分基地生成、两块 基地郡是矩形的平坦地块,伴随有大约5M的高差。
• 在对两块基地进行设计时。它们已经按照一 般土木工程具有以非常几何化的方式被平整过, 尽管基地位于播磨一块非常美丽的山地区域。设 计的另一个问题来自开发计划匮乏的预算,没有 人知道这块临近镇中小的低地规划的确切时间和 内容。
自然风景的再现
——日本景观设计师三谷徹及其作品
一、简介
• 景观建筑师 建筑学博土 • 出生年月 1960年3月24日子日本静冈县沼津 • (一)教育经历: • 1.东京大学研究生院 建筑学博士 (1992年) • 2.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 景观建筑学硕士(1987年) • 3.东京大学研究生院 建筑学硕士 (1983年) • 4.东京大学 建筑学学士 (198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