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儿吹呀吹》教案3

合集下载

风儿吹呀吹__一年级品德与生活

风儿吹呀吹__一年级品德与生活

《风儿吹呀吹》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第30页至33页内容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感受风的特征,初步知道风就是空气的流动。

(2)观察与风有关的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社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养成爱观察、好提问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自然现象的感受力和欣赏大自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学生通过体会风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树立环保意识。

(2)学习风车的制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感受风的特点,并且能与他人交流对风的感受。

2.知道风产生于空气流动。

教学难点:体会风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和危害。

四、教学准备两根羽毛、卡纸若干、木棍、剪刀、胶布、图钉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则谜语,你来猜猜看谜语一:看不见来摸不到,四面八方到处跑,飞过江河水生波,穿过森林树呼啸。

(生猜:风)谜语二:树儿见它把头摇,苗儿见它就弯腰。

水见它浪花起,云儿见它快快跑。

猜一猜,这是什么?(风)二、揭题:对,就是风,今天我们将要去感受风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去了解风。

来,让我们一块儿来读题目。

(板书:风儿吹呀吹,生齐读)同学们,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不同的风吗?三、活动一:寻找风1、寻找风宝宝:请同学们把书翻到30页,看看小兔贝贝需要我们帮助它解决什么问题?谁来读读小兔贝贝的话?请同学们拿出铅笔,在你感觉风的地方做上标记,看看谁找的风宝宝多。

2、探究师生共同思考探究风在哪?完成探究题:风姑娘藏在___,因为我发现___。

(师生共同探讨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寻找风在哪)3、画风同学们想一想,除了图画上的风,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物的变化反映了风的存在?小组合作想一想,画一画。

4、游戏:纸船游啊游四、活动二:感受风1、感受不同季节的风教师出示课件不同季节的风的图片,大家一起说说不同季节的风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一年级下册品德风儿吹呀吹教案

一年级下册品德风儿吹呀吹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风,知道风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

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的能力。

3. 教育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风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理解风的特点。

2. 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风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有关风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观察风的经历和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风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风的名称。

1.2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风的经历和感受。

2. 学习风的特点2.1 教师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源,展示风的作用和特点。

2.2 学生观察、思考,总结风的特点。

3. 体验风的魅力3.1 教师组织学生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风的力量。

3.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4. 学习风的保护作用4.1 教师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风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

4.2 学生思考、讨论,总结风的保护作用。

5. 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5.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

5.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6. 总结课堂内容6.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6.2 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

7. 作业布置7.1 教师布置有关风的观察和实践作业。

7.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6.1 教师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成果和不足之处。

6.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七、课堂评价7.1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成果等进行评价。

7.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八、拓展活动8.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与风相关的拓展活动,如制作风车、风向游戏等。

8.2 学生积极参与拓展活动,提高对风的认知和兴趣。

九、家庭作业9.1 教师布置有关风的观察和实践作业,如观察家中空调吹出的风、了解风的级数等。

9.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的产生和基本特征,理解风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风的产生:介绍空气流动形成风的过程,让学生了解风是如何产生的。

2. 风的基本特征:讲解风的速度、方向、强度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风的特点。

3. 风的作用:介绍风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气候形成、植物生长、动物迁徙等。

4. 观察风: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风,了解风的变化。

5. 保护环境:教育学生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风的产生、基本特征和作用。

2.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风,记录风的特点。

3. 实践操作:动手制作风车,体验风的力量。

4. 讨论法:分组讨论风的作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风的产生、基本特征和作用的PPT。

2. 观察工具:望远镜、风向袋等。

3. 材料:纸张、剪刀、胶水等,用于制作风车。

4. 环境保护宣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关风的谜语,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风的产生、基本特征和作用,让学生了解风的知识。

3. 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风,记录风的特点。

4. 实践:动手制作风车,体验风的力量。

5. 讨论:分组讨论风的作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7. 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风力发电设施,了解风能的利用。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对风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观察风和制作风车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分析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提出的建议。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充分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以及是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风的知识。

3. 思考如何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更深入地融入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风的产生和风的基本类型;(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风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与风相关的科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风的特点;(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利用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等,搜集有关风的信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勇敢、坚持、合作的精神品质;(3)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风的产生和基本类型1. 导入:通过讲解风的产生原因,让学生了解风是如何形成的;2. 讲解:介绍风的基本类型,如热带风、温带风、寒带风等;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二课时:观察和描述风1. 导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风,注意风的特点;2. 讲解:教授如何用语言描述风,如风力大小、风向等;3. 练习:学生进行描述风的练习,教师指导。

第三课时:风的力量1. 导入:讲解风的力量及其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影响;2. 实验:进行风力实验,如吹纸实验、风力发电实验等;3. 互动:学生分享实验感受,教师引导讨论。

第四课时:风的利用和防护1. 导入:讲解风能的利用,如风力发电;2. 讲解:介绍如何防护大风天气带来的危害;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风能和应对大风天气。

第五课时:风力体育活动1. 导入:介绍风力体育活动的意义;2. 讲解:讲解风力体育活动的规则和方法;3. 实践:学生进行风力体育活动,教师指导。

三、教学资源:1. 教材:《风儿吹呀吹》课本及配套资料;2. 实验器材:风力实验器材;3. 网络资源:有关风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风力体育活动中的表现。

一年级思品与生活下册风儿吹呀吹教案

一年级思品与生活下册风儿吹呀吹教案

教案:一年级思品与生活下册《风儿吹呀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的概念,知道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保护。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风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 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教学准备:1. 风的教学图片或视频。

2. 吹风机等演示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空气流动,让学生感受到风的存在。

2. 提问:“你们知道风是什么吗?风是如何形成的?”二、基本概念(10分钟)1. 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风的基本概念。

2. 讲解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空气流动的原因有多种,如温度差异、气压差异等。

三、观察与实践(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观察教室里的风,记录风的方向和强度。

2. 使用吹风机等演示工具,让学生亲身体验风的形成和作用。

四、想象与创造(10分钟)1.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风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风吹树叶、风帆等。

2. 让学生动手制作有关风的创意作品,如风车、风筝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热爱大自然。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风的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六、风与气候(1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与气候的关系,知道气候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2. 培养学生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风与气候的关系。

2. 气候变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准备:1. 气候变化的相关图片或视频。

2. 气候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了解风与气候的关系,如风的强度、风向等对气候的影响。

2. 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气候变化的现象,如全球变暖、极端天气等。

3. 分发气候资料卡片,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风儿吹呀吹》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风儿吹呀吹》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风儿吹呀吹》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风的产生和作用。

2.能够正确识别风的声音和做出相应的表情和动作。

3.感受风对人们和自然界的积极影响。

4.通过和同伴的互动,培养团体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道德与法治第5课《风儿吹呀吹》。

三、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识别风的声音和做出相应的表情和动作。

2.感受风对人们和自然界的积极影响。

四、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团体意识。

2.让学生能够理解风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播放一段风声的录音,并让学生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和来自哪个方向。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感觉和认识上对风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 学生感受(10分钟)通过让学生模拟风的声音和动作,让他们感受到风对自己的影响,以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做风车或者模拟放风筝的感受,让他们感受到风在自己的生活中很常见,也很重要,是一种自然资源。

3. 学生互动(10分钟)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让他们一起探讨风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如何保护环境避免风吹垃圾的情况发生。

通过小组讨论能够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4. 教师讲解(20分钟)可以通过短片或者图文并茂的讲解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风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学习一些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方法。

老师需要注意讲解内容简明易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

5. 小结(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以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1.让学生以风为主题,画一幅画或者写一篇小作文,来表现风的美丽和自然神秘。

2.让学生自由发挥创意,以风的主题创作一个简单的手工作品,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七、教学反思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需作出适当调整。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感官和认知来了解风的作用和自然界的美妙之处,同时培养学生团体意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风儿吹呀吹》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风儿吹呀吹》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风儿吹呀吹》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节课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第5课,主题为《风儿吹呀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风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掌握一些环保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风的认识;•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项环保任务。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掌握一些环保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准备•课本《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学课件;•学生练习册;•小组讨论题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师生互动:老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风呢?风会带来什么呢?”请学生回答并进行简要讨论。

2. 新知讲解•老师展示课件,介绍风的作用和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展示,让学生对风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 老师朗读课文•老师朗读课文《风儿吹呀吹》,并向学生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

4. 学生自主阅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问题:风是怎么来的?风有什么作用?5. 小组合作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如何保护自然资源?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6. 拓展活动•老师提供一些拓展活动,如观察风的表现形式、制作风车等,鼓励学生参与并积极互动。

7. 总结反思•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回顾重要知识点。

六、课后作业1.回家观察风的表现形式,写下你对风的认识;2.完成练习册上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风在生活中的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培养了一定的环保意识。

但是教师的引导还需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并通过更多的互动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能力。

风儿吹呀吹(教案)

风儿吹呀吹(教案)

风儿吹呀吹教学目标1.感受风的特点。

2.观察与风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感受自然的美,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

3.了解并体会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人们对风的利用。

活动准备学生到校园、家中找风,并以自己的方式做记录。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一)谜语导入教师出示谜语,学生猜一猜,以此引出课题。

(二)寻找风1主题图找风教师出示课本主题图,让学生找一找风在哪里?学生找到后汇报。

2走进生活寻找风学生将课前在生活中找到的风和大家进行分享。

(三)认识风,了解风与我们生活的关系1认识不同大小的风以及对我们的影响教师根据图示讲解14级风的歌诀,让学生了解不同级别风的特点。

0级风,烟柱直冲天1级风,青烟随风偏2级风,风来吹脸面3级风,叶动红旗展4级风,凤吹飞纸片5级风,小树起波澜1—5级风是我们找到的,在这样的风天里,我们能用风做什么?(晾衣服降温、助燃、放风筝、玩风车、发电、推动帆船行走等)这样的风带给我们(愉快)的感觉。

6级风,举伞步行艰伞坏了,买伞。

7级风,迎风走不便眯眼睛,风吹脸疼,不愿出门8级风,风吹树枝断会砸到人、车等东西,有危险。

这样的风会给我们带来麻烦。

9级风,屋顶飞瓦片10级风,拔树又倒屋11、12、13、14级陆上罕见,冯怒吼,浪滔天。

这样的风会给我们带来灾难。

2了解不同类型的风及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6级以上的风发生在不同的地方,就会形成不同类型的风,他们也会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影响。

台风:也有人管它叫飓风,多发在海上,发生时风大雨大,有一个巨大的漩涡,中间有个台风眼。

它给我们沿海地区造成很大的灾难,这是去年台风“天兔”造访普宁之后的情景(视频)龙卷风:猛烈旋转的圆形空气柱。

像大象的鼻子或吊在空中的巨蟒。

它的破坏力极强,能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毁坏建筑物或把人吸走。

世界各地都有发生。

(视频)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卷入空中,使空气变浑浊。

根据风力的大小,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四种,小的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大的容易造成房屋倒塌,供电中断或受阻,是人或者牲畜受伤和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儿吹呀吹》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初步知道风是因为空气流动而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玩与风有关的游戏,感受风带来的快乐。

3.情感与态度:观察与风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感受自然的美,亲近大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风的资料。

2.准备与风有关的物品:风筝、竹蜻蜓、风车、纸飞机、风铃、扇子、蜡烛等。

教学地点:操场,多媒体教室。

教学设计:
室外(操场)15分钟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瞧,这是什么?(出示风车)漂亮吗?玩过吗?谁能让风车转动起来?(指2名同学到前面转风车)其他同学一边仔细观察,他们是用什么方法使风车转动起来的,一边为他们加油,看看谁的风车转得快。

(学生转风车)指名说说他们是用什么方法使风车转动起来的?(生:xx是用嘴吹,xx是用跑的方法使风车转动起来的。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说的也很完整。


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使风车转动起来的?(生齐答:风)
师:是呀,刚才这两位同学通过用嘴吹,用跑动的方法使风车转动起来,吹、跑时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流动,这就形成了风(板书:空气流动——风)
2、风经常伴随着我们,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3节课风儿吹呀吹(板书:风儿吹呀吹)
二、寻找风,与风做游戏。

1、风在那儿呢?原来她正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呢!你们能找到她吗?找的时候你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身体感受,还可以用我们准备的风筝、竹蜻蜓、风车、纸飞机、风铃等,师相机提出几点要求:
(1)玩竹蜻蜓时要注意安全,不要对着人玩!
(2)玩风筝时可以小伙伴间相互合作,逆风边跑边看,注意不要在有电线的地方放风筝。

(3)放出去的纸飞机要注意捡回来放好,注意保护环境卫生!
(4)听到铃鼓响,把玩具放回原地,回来。

现在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找吧。

(各小组去找风,15分钟,让学生在玩中获得情感体验。


师过渡:刚才你们与风玩捉迷藏的游戏时感觉怎么样?(生:很快乐)你们找到风了吗?她在哪儿?我们一起到多媒体教室说说吧!唱《大风车》表达此时的心情。

多媒体教室(25分钟)
接上:
2、汇报交流:你们在哪里找到了风?指名说说
生1:风吹树梢,树梢在摇晃。

师:哦,风在树梢上。

生2:风吹动了五星红旗。

师:大家看美丽的红旗在迎风招展。

生3:烟囱冒出来的烟斜着飘。

师:没风的时候烟囱冒出来的烟是什么样的?生3:没风的时候烟囱冒出来的烟是直的。

师:你观察真仔细。

生4:我看到了xx的头发在动。

师:瞧,风娃娃真调皮,跑到你的头发里去了。

……
小结:“风”娘逃不过你们的火眼金睛,听,她正夸你们是细心观察的好孩子呢!
课件出示大自然中风的画面,师介绍伴轻音乐(风看不见也摸不着,老师也在大自然中发现了风的影子,你想知道他在哪儿吗?仔细听,风来到大海上,海风轻拂海面,海浪轻轻拍打着海岸,海鸥从海面掠过,似乎也在感受着海风带来的清爽,远处的海面上,一只帆船正迎风启航;风来到了湖面上,湖面上波光粼粼,一整片的芦苇也在跟着风的节拍跳起了舞蹈;风来到了枫树林,吹的枫叶沙沙响;风来到了花丛间,花儿高兴的把头点。

)同学们,你们老师觉得找到的风的画面怎么样?(生:很美)
小结:是呀,是风给大自然增添了许多美丽。

三、感受风
1.同学们,刚才我们在操场上与风做游戏时感受到了风,风带给你哪些感受?指名说说。

生1:春天的风暖暖的。

生2:春天的风吹在脸上痒痒的。

生3:春天的风很舒服。

生4:春天的风吹绿了小草,吹红了花朵。

生5:春天的风吹掉了小朋友们身上的衣服。

……
2.古代的文人墨客经常把风的感受写到诗文中,比如:僧志南的《绝句》……你们还知道哪些写风的古诗呢?
生背诵《村居》、《春晓》、《春风吹》。

四、了解风的种类
1.师:风有时候是这样的,有时候又是那样的,风真像一位魔术师,它会变幻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名字,风都有哪些名字呢?先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2.汇报交流:风都有哪些名字呢?指名说说。

生1:现在刮得风是春风。

师:你是按季节说的。

生2:我知道大风小风。

师:你是根据风的级别来说的,那你能判断一下今天是大风还是小风?生2:小风。

师:你真厉害。

生3:我知道东南风、西北风。

师:你是根据风向来说的。

师:你能判断一下今天是什么风吗?
生3:东南风。

师:你真了不起,快成气象专家了。

生4:我知道龙卷风。

生5:我知道台风。

生6:我知道沙尘暴。

师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又对风有了新的认识,原来风也千姿百态。

五、风与人们的关系
1.风有时能给我们带来愉快的体验,有时会给我们带来烦恼甚至灾难。

(课件出示台风、龙卷风的录像。


2.学生谈感受。

3.这一切都是风的错吗?(引导学生的思考,并激发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4、只要有智慧地制造风、利用风,风就会给我们的生活造福。

你们看,人们是怎样利用风的?(点击第一组课件)
(1)观察夏天在树下摇扇乘凉的场景
小朋友们,你们看,风在哪儿呢?(引导发现树产生的风,扇子产生的风)你们可以发现这是什么季节?(夏天)夏天天气比较闷热,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引导学生认识风的降温作用)
(2)观察野炊场景。

看,野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用嘴吹干柴生火)此时,风帮了我们什么忙?(引导学生认识风的助燃作用)
(3)(点击发电厂利用风发电的场景以及蒲公英传播花粉的场景)现在请小朋友们分组观察这两个场景,相互说说风分别发挥了什么作用。

(交流认识风发电、传播花粉的作用。

)师过渡:我们还能够利用风做什么呢?
六、畅想风的利用
1、分组交流学生的创意。

2、集体展示与评价。

(师生共同肯定一部分合理性、实用性的创意)
3、引导、鼓励学生,并将有实用价值的创意,在校内进行实践。

[设计意图:每一个想法就是一个创造的开始,要切实注重学生的创意]
七、总结
同学们,风与我们的生活有这么大的联系,它既能带给我们快乐也能给我们带来麻烦与灾难,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让风更好的造福我们人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