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食品安全事件2000-2010

合集下载

世界食品安全事件聚焦.

世界食品安全事件聚焦.

世界食品安全事件聚焦巴西坚果事件巴西坚果(Bertholletia excelsa中有一种富含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的蛋白质2S albumin。

为提高大豆的营养品质,1994年1月,美国先锋(Pioneer种子公司的科研人员尝试了将巴西坚果中编码蛋白质2S albumin的基因转入大豆中(文章摘要发表于《细胞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 1994, Suppl 18A: 78。

但是,他们意识到一些人对巴西坚果有过敏反应,随即对转入编码蛋白质2S albumin 的基因的大豆进行了测试,发现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同样会对这种大豆过敏,蛋白质2S albumin可能正是巴西坚果中的主要过敏原(研究结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6, 334:688-692 。

于是先锋种子公司取消了这项研究计划。

此事却被说成是“转基因大豆引起食物过敏”。

“巴西坚果事件”也是迄今所发现的唯一因过敏而未被商业化的转基因食品案例。

其实,国际上已有关于产生过敏反应的食品及其有关基因的清单。

在研究转基因作物时,研究人员首先不能采用这些过敏性食品的基因;对转基因作物制造的新蛋白质,需对其化学成分和结构与已知500多种过敏原作对比,如果具有相似性,也将会被放弃;另外,对外源基因形成的新蛋白要进行消化速度检测,如果不能快速地被消化,也不能供食用。

普斯泰(Pusztai事件“普斯泰(Pusztai”事件,被认为是引爆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激辩的舆论转折点。

1998年秋天,苏格兰Rowett研究所的科学家阿帕得·普斯泰(Arpad Pusztai通过电视台发表讲话,称他在实验中用转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马铃薯喂食大鼠,随后,大鼠“体重和器官重量严重减轻,免疫系统受到破坏”。

此言一出,即引起国际轰动,在绿色和平等环保NGO的推动下,欧洲掀起反转基因食物热潮。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14.09.03•【分类】新闻发布会正文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来源:浙江省高院发布日期:2014-09-03案例一:被告人柳立国等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制售地沟油(一)简要案情被告人柳立国,男,1975年9月12日出生,山东济南博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博汇公司)、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格林公司)实际经营者。

被告人鲁军,男,1968年12月14日出生。

被告人李树军,男,1974年5月27日出生。

被告人柳立海,男,1965年1月9日出生。

被告人于双迎,男,1970年12月5日出生。

被告人刘凡金,男,1975年9月8日出生。

被告人王波,男,1981年4月9日出生。

被告人鲁军、李树军、柳立海、于双迎、刘凡金、王波均系博汇公司或格林公司员工。

被告人柳立国原在山东省平阴县经营油脂加工厂。

自2007年12月起,柳立国从四川、江苏、浙江等地收购餐厨废弃油(地沟油)加工提炼成劣质油脂,对外销售。

2009年3月、2010年6月,柳立国又先后注册成立博汇公司、格林公司,扩大产能,进一步将利用地沟油生产的劣质油脂作为食用油,销售给经营食用油生意的山东聊城昌泉粮油实业公司、河南郑州宏大粮油商行等。

前述粮油公司和经销处亦在明知从柳立国处购买的劣质油脂系地沟油加工而成仍直接或经勾兑后作为食用油销售给个体粮油店、饮食店、食品加工厂以及学校食堂,或冒充豆油等油脂销售给饲料、药品加工等企业。

截至2011年7月案发,柳立国等最终导致金额为926万余元(人民币,下同)的此类劣质油流向食用油市场供人食用,金额为9065万余元的劣质油流入非食用油市场。

期间,经柳立国招募,被告人鲁军负责格林公司的筹建、管理;被告人李树军负责地沟油采购并曾在格林公司分提车间工作;被告人柳立海从事后勤工作;被告人于双迎负责格林公司机器设备维护及管理水解车间;被告人刘凡金作为驾驶员运输成品油脂;被告人王波作为驾驶员运输半成品油和厂内污水,并提供个人账户供柳立国收付货款。

食品安全危机

食品安全危机

2016年-亚硝酸盐中毒事件
现 我们 在 是否还处于
这种危机中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法
加强监管
完善政策
食品安 全问题 的解决 方法
提高意识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法
健全管理 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修订后的《中华人民
机制
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公布,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加大惩罚 加大对问题食品的惩罚力度 力度
2011年-瘦肉精事件
2011年3·15特别行动中,央视曝光了河南知名企业双汇“瘦肉精”养 猪一事。瘦肉精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但瘦 肉精有着较强的毒性,长期使用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诱发恶性肿瘤。
瘦肉精,是一种用于动物平喘的药物,把“瘦肉精”添加到饲料中, 可以显著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瘦肉率。研究表明,食用含有“瘦肉精”的 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 特别是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 变,会诱发恶性肿瘤。
Fear Of Food 食品安全危机
目录
食品安全现状 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法
食品安全的标志和符号
人以食为天,食以良为先。
人+良=食
人必须吃好的(安全的)东西才健康
由有良心的人制造, 才安全
你可曾知道或听过这些……….
反式脂肪酸
转基因
பைடு நூலகம்苏丹红
亚硝酸盐
二噁英
明矾
福尔马林
瘦肉精
2015年-卤肉店罂粟粉事件
2015年7月,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接到群众举报,称对赖中超、蒋成全经营的卤味烤肉店 销售的卤肉上瘾,怀疑添加违禁物质。瓯海区食品药品 监管部门联合公安机关对该店进行了突击检查,现场查 获混有罂粟粉的调味料20克、罂粟壳350克。

2010年食品安全8大事故

2010年食品安全8大事故

2010年食品安全8大事故 2011年01月12日10:28 生意社生意社01月12日讯NO1.地沟油事件回放:2010年3月20日,西安市药监局食品稽查分局执法人员在重庆胖妈烂火锅西安总店,发现其存在泔水油回收装置,现场查获的账单也表明火锅店涉嫌回收地沟油。

据此,西安市药监局食品稽查分局以涉嫌回收泔水油二次利用,违反《食品安全法》,责令该店停业整顿。

此事在全国范围引发对地沟油的声讨,但至今地沟油仍然没有销声匿迹。

何为地沟油?地沟油是各类劣质油的通称,包括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提炼后产出的油以及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规定要求后,再被重复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

地沟油的危害:地沟油的制作过程注定了它的不卫生,其中含有的大量细菌、真菌等有害微生物,一旦到达人的肠道,轻者会引发人们腹泻、腹痛,重者则会引起人们恶心、呕吐等一系列肠胃疾病。

地沟油中含有黄曲霉素、苯并芘,这两种毒素都是致癌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可以导致胃癌、肠癌、肾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癌肿。

简易鉴别地沟油:一看看透明度,纯净的植物油呈透明状,地沟油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混入了碱脂、蜡质、杂质等物,透明度会下降;再看色泽,纯净的油为无色,地沟油色深;看沉淀物,如有沉淀,其主要成分是杂质。

二闻每种油都有各自独特的气味。

可以在手掌上滴一两滴油,双手合拢摩擦,发热时仔细闻其气味。

有异味的油,说明质量有问题,有臭味的很可能就是地沟油。

三尝用筷子取一滴油,仔细品尝其味道。

口感带酸味的油是不合格产品,有焦苦味的油已发生酸败,有异味的油可能是地沟油。

四听取油层底部的油一两滴,涂在易燃的纸片上,点燃并听其响声。

燃烧正常无响声的是合格产品;燃烧不正常且发出“嗞嗞”声音的,水分超标,是不合格产品;燃烧时发出“噼啪”爆炸声,表明油的含水量严重超标,而且有可能是掺假产品,绝对不能购买。

食品质量安全事故案例

食品质量安全事故案例

十年食品质量事故回顾
2004年5月,中央电视台 《每周质量报告》的一期 “龙口粉丝掺假有术”节 目揭露,部分正规粉丝生 产商为降低成本,用低廉 的玉米淀粉代替国家标准 中明确规定的绿豆或者豌 豆淀粉,并加入了可能致 癌的碳酸氢铵化肥、氨水 用于增白,将会严重威胁 食用者健康 。
十年食品质量事故回顾
从2003年7月上旬开始,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 浙江省卫生监督部门查 获了从嘉兴等地流出的 48吨含有剧毒氰化物 的“毒狗肉”。这些狗 大多为土狗,很灵活, 所以较难棒杀,大多为 毒杀。
十年食品质量事故回顾
浙江的金华火腿已有1200年 的历史了,算得上是“活文 物”,也被称为“世界火腿 之冠”。 2003年11月16日, “金华火腿敌敌畏”事件被 曝光,金华市的两家火腿生 产企业在生产“季节腿”时, 为了避免蚊虫叮咬和生蛆在 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剧毒农药 敌敌畏。金华火腿的销量几 乎为零,金华市经营千年的 城市名片瞬间蒙垢。
十年食品质量事故回顾
河南第二批“瘦肉精” 河南第二批“瘦肉精”案公审 河南省获嘉县8月9日公开审理第二批“瘦肉精”案,韩文斌等7名被告人以“非法经 营罪”分别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至10年,并分别处以罚金。 雨润午餐肉事件 素来以质量著称的全国肉制品龙头企业“雨润”,万万没想到会栽在午餐肉上。 2009年安徽省质监局曾经通报,阜阳“雨润”、合肥“腊味思”各有一批次午餐肉和腊 肉检出含有禁用物质“瘦肉精”。《每日经济新闻》从安徽省质监局获悉,雨润集团已将 问题午餐肉全部召回并销毁,而合肥“腊味思”的该批次产品也未流向市场。 山东瘦肉精羊 4月1日,由山东省庆云县运往河北省青县宰杀点待宰杀的198只绵羊,被河北省畜 牧局现场抽检出“瘦肉精”成分。2日,该省兽药监察所对查获的疑似“瘦肉精羊”进行 二次检验,抽取48份尿样,经检测全部为“瘦肉精”阳性,这批待宰羊随后由当地农业 部门异地封存圈养。 河北瘦肉精羊 河北省昌黎县人民法院2011年3月29日宣判一起“瘦肉精”案件,昌黎县龙家店镇西 刁坨村38岁的农妇韩立荣违反我国食品卫生管理法规,明知“瘦肉精”是有毒、有害的 非食品原料且国家明令禁止给家畜喂食,仍故意给其饲养的育肥羊投喂,结果被追究刑事 责任。法院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韩立荣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人民币7 万元。 隆回县瘦肉精案件 2010年6月 ,湖南警方破获一起特大制售“瘦肉精”案件,涉案金额高达3000多万元, 涉及16个省市。5月7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截至目前,在公安部统一部署指挥下,全国公安机关组织开展的“瘦肉精” 截至目前,在公安部统一部署指挥下,全国公安机关组织开展的“瘦肉精”破案会战取 得重大战果,破获案件12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 余起, 得重大战果,破获案件 余起 抓获犯罪嫌疑人989人,收缴“瘦肉精”2.5吨,捣毁 人 收缴“瘦肉精” 吨 捣毁6 个研制“瘦肉精”的实验室,查处“瘦肉精”非法生产线12条 查封加工、 个研制“瘦肉精”的实验室,查处“瘦肉精”非法生产线 条,查封加工、仓储黑窝点 19个,查处生产、销售“瘦肉精”的黑工厂 家,摧毁了一个覆盖 个地市的特大制售、 个地市的特大制售、 个 查处生产、销售“瘦肉精”的黑工厂32家 摧毁了一个覆盖63个地市的特大制售 添加使用“瘦肉精”犯罪网络, 瘦肉精”的现实危害得到有效遏制。 添加使用“瘦肉精”犯罪网络,使“瘦肉精”的现实危害得到有效遏制。

近五年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排行榜

近五年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排行榜

Top.3 全国特大地沟油案
• 曝光时间:2011年10月 • 事件概况:2011年10月,金华市苏梦乡村民经常闻到附近很臭
很臭的味道。传出恶臭的院子位于金华市婺城区一个城乡接合部。 警方调查发现院子门口堆放了大量空油桶,地上油迹斑斑,
而这难闻的味道也很像是熬制泔水加工地沟油的味道,警方调查 发现现场没有泔水,只有成堆的油脂块,这些油一部分来自于附 近的另一个油脂加工点。
• 2011年11月26日消息,河南全省法院受理的59起114人
的“瘦肉精”案目前已经全部审结。 其中,检察院撤 回起诉1案1人,其余58案113人均被判刑,制售者和公 职人员共77人获刑。
• 危害:瘦肉精,指的是一类动物用药,包括盐酸克仑特
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和硫酸特布他林等,属于肾 上腺类神经兴奋剂。把“瘦肉精”添加到饲料中,的确 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但国内外的相关科学研究表明, 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 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是对心脏 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 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至于究竟摄入多大量,如何 导致恶性肿瘤,有关病例研究国内外尚无定论。但是, 近几年,各地“瘦肉精”致人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时有 发生。 早在2002年,农业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局就发布公告,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 中添加盐酸克仑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等7种“瘦肉精”。
• 2012年3月21日浙江、安徽、上海、江苏、重庆、
山东六省市公安机关在公安部现场统一指挥下集 中对浙江金华特大新型地沟油专案实施收网行动。 此次行动从上游收购加工到下游销售全环节摧毁 了特大新型跨省地沟油犯罪网络,捣毁炼制新型 地沟油工厂、黑窝点13处,抓获犯罪嫌疑人100 余人、现场查获新型地沟油成品、半成品及油渣 3200余吨。

第六章食品安全物联网

第六章食品安全物联网
第六章食品安全物联网
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
2011年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 报道,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 药品“瘦肉精”饲养,有毒猪肉有部分流向 河南双汇集团下属分公司济源双汇食品 有限公司。
第六章食品安全物联网
地沟油
第六章食品安全物联网
染色馒头
2011年4月初,央视曝光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 分公司涉嫌将白面染色制成的馒头,在上海华 联等多家超市销售。
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 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 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 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 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第六章食品安全物联网
突破职业打假困境:
第六章食品安全物联网
2015年4月24日通过
2015年10月1日实施
第六章食品安全物联网
1
食品安全可全程追溯(四十二条)
2 剧毒、高毒农药有禁区(四十九条)
《 食 品句 安话 全掌 法握 》
9
3 网上卖食品必须“实名制”(六十二条) 4 转基因食品需要按照规定标示(六十九) 5 “食品添加剂”需载明(七十条) 6 保健品不得宣称能当药吃(七十四-七十九条)
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 权益。举报人举报所在企业的,该企业不得以解除、变更劳动合 同或者其他方式对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
第六章食品安全物联网
赔偿力度加大,没有损害也要赔
第一百四十八条 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 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接到 消费者赔偿要求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实行首负责任制,先行赔付, 不得推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经营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 属于经营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经营者追偿。

2010食品安全大事件回顾

2010食品安全大事件回顾

2010食品安全大事件回顾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收集到的2010年发生在食品安全领域的较大事件,在这里回顾,其目的是我们的相关部门能从中得到应该有的反思,而消费者也能从中感受到他们赖以维持生命的神圣物质的安全状况人如何。

通过回顾,能够深刻的的感到这些问题莫过于“旧账”多,包括卷土重来的“三聚氰胺”、阴魂不散的“地沟油”,而毒豇豆、伪紫砂、植物奶油、漂白蘑菇等事件,也折射食品领域问题花样不断翻新。

深深体会到,我们的食品安全真正的是任重道远。

现回顾与综述如下。

毒豇豆:残留农药严重超标【事件回顾】2010年1月,武汉市农业局在抽检中发现来自海南省英洲镇和崖城镇的5个豇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

水胺硫磷是一种高毒性农药,禁止用于果、茶、烟、菜、中草药植物上。

它能经由食道、皮肤和呼吸道引起人体中毒。

武汉市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立即对不合格豇豆予以销毁,并根据湖北省农产品市场准入的规定,决定从2月7日起停止销售来自海南省的豇豆3个月。

此后,上海、广东、重庆、江西等地也有类似情况反映。

【点评】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真正的源头。

而关键的源头点在种植者手中。

无论是使用合格的农药,还是滥用的禁止性物品,都与他们直接相关。

要真正杜绝类似毒豇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不光需要食品监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更需要提高农民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

这应该是最为关键性的问题。

“地沟油”:“打而复生”、禁而不绝【事件回顾】2010年3月,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

据统计,我国每年消耗油脂约2200万吨,其中15%约330万吨成为废弃油脂。

医学研究成果显示,长期摄入“地沟油”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如发育障碍、易患肠炎,并有肝、心和肾肿大以及脂肪肝等病变。

而“地沟油”中的主要危害物之一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点评】巨额利润是导致餐厨废油加工屡打不禁的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对餐厨废油的鉴别及掺伪监测研究尚未完全开展,寻找一套有效的鉴别监控办法,对确保食用油的质量安全,增加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和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大食品安全事件(2000-2010)
事件关键词
发生时间
情况梗概
有毒大米
2000
2000年开始,惨有有害工业原料石蜡油的有毒大米,先后见于广东、吉林、甘肃、四川等地市场。石蜡油对人体肠胃有刺激作用,服用后会导致上吐下泻,甚至头晕。
冠生园陈陷做月饼
》栏目披露:南京冠生园使用陈陷做月饼。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的漏洞,使这一事件陷于争议。冠生园公司公开回应:使用回收月饼,在全国范围是一种普遍现象。
光明回收奶事件
2005-6
6月5日报道郑州光明山盟乳业回收奶事件,撤柜之后的光明纯牛奶都返厂了。但那些返厂牛奶没有被销毁,都露天放着,很多都被太阳晒坏了,然后这些变质牛奶又重新拿去生产了。”,“划开奶袋,把牛奶倒进大桶,为回奶工序准备奶原料。很多奶袋子上沾着腐烂物和蠕动的蛆,划奶时这些脏东西经常会掉进奶桶,一些乱飞的苍蝇也淹死在牛奶桶里。对于是否可以用返厂牛奶为原料再加工生产,目前国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根据了解,在国外这是不被允许的。但这种做法已经成了行业的不成文的秘密。这一事件凸显过期食品监管隐患。
PVC保鲜膜可能致癌风波
2005-10
10月13日,《第一财经日报》以《全球禁用日韩致癌保鲜膜转道中国》为题报道称,聚氯乙烯(PVC)保鲜膜含有致癌物质,而且有害物质容易析出,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特别是干扰人体内分泌,引起妇女乳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男性生殖障碍甚至精神疾病等,对人体危害较大。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和欧洲各国已全面禁止使用PVC包装材料,而我国一些超市的生鲜产品,如蔬菜、水果及熟食包装却大量采用PVC保鲜膜,LG、三菱、三荣这3大品牌占据了国内市场近80%的份额,它们主要是来自日本和韩国的产品。这次PVC保鲜膜事件反映出我国食品安全的一个软肋——标准滞后,食品安全标准应与国际接轨。
阜阳劣质奶粉
2004-4
轰动一时的食品公共事件。劣质婴儿奶粉中蛋白含量不足2%,远远低于国家药品食品管理局12%的要求,造成患儿头大身子小,身体虚弱,反应迟钝,并伴有大面积皮肤溃烂、内脏发育肿大,十余名患儿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广州假酒中毒
2004-5
2004年5月11日晚,湖南衡阳籍民工饮假酒后死于广州市白云区一医院,由此揭开饮酒导致甲醛中毒致人死命的序幕。后证实的假酒链条是:工业酒精通过不法商人之手转至散装米酒地下生产窝点,后者将工业酒精勾兑成散装米酒在周边市场销售。在食品加工中使用致命的原料,在相当程度上动摇了公众对食品生产体系的总体信任。与此同时,地下或半地下灰色食品作坊、添加剂和原料的无序交易、低端市场的监管乏力,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多宝鱼“嗑药”
2006-11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严重消费预警,称近期抽检的30件多宝鱼样品全部含有可能致癌的禁用渔药残留—硝基呋喃类代谢物。专家指出,长期大量摄食硝基呋喃类化合物,存在致癌可能。事发后,国家食监局即派调查组前往山东沿海各地,调查多宝鱼及其他海水养殖水产品的药物使用情况。
三氯氰胺
海城学生豆奶中毒
2003-3
3月19日,辽宁海城三千多名小学生同时饮用了一种“高乳营养学生豆奶”,部分学生先后出现了腹痛、恶心头晕等症状,并致人死亡。卫生部及辽宁省的13名专家在连续调查6天后宣布:“中毒病因是豆粉中未彻底灭活的抗营养因子”。
金华火腿农药浸泡
2003-11
2003年11月16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揭露了个别金华火腿生产厂家为生产“反季节火腿”,使用农药敌敌畏浸泡猪腿防止蚊苍和生蛆的内幕。业内人士称:金华市此前的一次调查发现,使用违禁药物生产火腿的企业有25家之多。
陈化粮
2004-7
7月16日长沙市查获80吨来自湖北的陈化粮。陈化粮黄曲霉菌超标,而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化学致癌物,可导致肝癌。按照规定,陈化粮属于饲料用粮,只是饲料生产加工或工业酒精加工过程上的中间产品,不是最终产品。对于陈化粮的处理国家有严格的规定,只能通过拍卖的方式,向有特定资格的饲料加工和工业酒精加工企业定向销售,而不能直接流入市场。更加令人痛心的是:出现在全国十多个省市粮油批发市场上的陈化粮,价格比一般大米便宜三分之一左右,因主要销往工地而得名“民工粮”。
重庆石蜡火锅底料
2004-2
重庆市一些火锅底料生产企业以石蜡加入火锅底料,在高温下裂解后会产生致癌的多环烃类化合物。“林峰”、“刘鑫”、“家厨”、“嘉乐得”、“新世纪”、“志国”等食品厂被央视曝光。重庆市火锅协会常务副会长称,这是继罂粟壳、福尔马林浸泡毛肚、潲水油事件后,重庆火锅面临的又一信誉危机。
地沟油风波
2010-3
在中国数百个城市中,但凡有餐饮业的地方就有地沟油回收业务。长期摄入地沟油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如发育障碍、易患肠炎,并有肝、心和肾脏肿大以及脂肪肝等病变。研究和报料者称:中国人每年吃掉两三百万吨地沟油。媒体做出这样的标题—“你一定吃过地沟油!”
苏丹红
2005-3
2006-11
肯德基烤翅、红心鸭蛋先后分别成为事件中的焦点产品。人们对于食品生产前端化学添加物的警惕,在苏丹红事件中加深为“红色心里恐慌”。食品安全事件在区域性、局部性、食品门类的特定性,转向普遍性、广泛向、涉及食品门类的多样性。
雀巢奶粉碘超标
2005-5
5月,浙江省工商局公布了近期该省市场儿童食品质量抽检报告,其中知名的“雀巢”奶粉被列入碘超标食品目录,后来引发了消费者诉讼。此次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标准问题的讨论。超标,是否必然对身体产生危害?国家食品标准与人体耐受性的尺度之间,显示出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
2008-9
震惊世界的食品安全事件。在随即掀起的行业整肃风暴中,公众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奶源造成的质量问题普遍存在于全行业,大企业、知名品牌的问题尤其集中。中国乳业承受了空前的行业危机。
海南毒豇豆
2010-2
海南产豇豆在武汉查出含有禁用农药后,合肥又检测出有毒豇豆。所涉高毒农药水胺硫磷为高毒杀虫剂,属高毒农药,禁止用于果、茶、烟以及中草药植物上。2006年,国务院就明确禁用了一系列高毒农药。“毒豇豆”事件使人们对这一禁令的执行效果生出质疑。如何加强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链条的基础环节,成为一个沉甸甸的课题。
福寿螺
2006-8
北京市先后有131人因生食或食用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被确诊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这是北京首例群体性广州管圆线虫病。作为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该病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强直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后经调查,带病福寿螺来自广西桂林。
瘦肉精中毒
2006-9
广东5名工人中毒,所吃肉食中瘦肉精超标1000倍;同年,上海二百余人瘦肉精中毒。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相继发生18起瘦肉精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1700多人,死亡1人,瘦肉精又名盐酸克仑特罗,人食用后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心跳,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因此全球禁用做饲料添加剂。有媒体称:“添加瘦肉精是养猪行业多年来的潜规则,而监管部门似乎无力遏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