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厥的急救与护理

合集下载

患儿突发惊厥的护理措施

患儿突发惊厥的护理措施

患儿突发惊厥的护理措施
1、气道护理
惊厥发作时将患儿平卧,就地抢救,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者呕吐物,防止舌后坠,导致窒息。

给予心电监护、氧气吸入,备好吸引器等急救用物。

遵医嘱给予止痉药物,在使用镇静止痉药物时,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和心率,防治出现呼吸抑制和暂停现象。

2、预防受伤
专人守护,拉好床栏,防止坠床。

勿移动患儿或者按压患儿的肢体,可使用压舌板防止舌咬伤。

3、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面色、惊厥发作的类型及持续时间;注意观察惊厥发作前有无先兆,比如高热、易惊、尖叫等。

患儿发热期间,新陈代谢功能较快,要观察出汗情况、皮肤粘膜、有无口渴及眼泪、血压、小便的颜色和量,有无脱水现象,及时补液,防治电解质紊乱。

4、心理护理
指导家长惊厥发作时的急救处理(如体位、安全、保持呼吸道通畅、按压人中穴等)。

讲解惊厥的病因、治疗、预后等知识,减轻家长焦虑情绪。

小儿惊厥的应急预案总结

小儿惊厥的应急预案总结

一、保持冷静当发现儿童出现惊厥症状时,家长和保育员首先要保持冷静,切勿惊慌失措。

慌乱可能会加剧儿童的症状,甚至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1. 立即将儿童平躺,解开衣扣、衣领、裤带,以利于散热。

2. 将儿童头偏向一侧,避免分泌物或呕吐物堵塞口鼻,导致窒息。

3. 清除口鼻内的异物和分泌物。

三、防止咬伤1. 对于已出牙的儿童,可在上下牙齿间放入牙垫,以防抽搐时咬伤唇舌。

2. 如无牙垫,可用压舌板、勺子等物品替代,但需注意不要强行撬开儿童的嘴巴。

四、控制惊厥症状1. 用手指掐人中穴(位于鼻唇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或合谷穴,较强刺激1至2分钟,直至儿童哭出声。

2. 如有条件,可在家中准备针灸用品,在惊厥发作时进行针灸治疗。

五、物理降温1. 将冷毛巾或退热贴贴在儿童的前额、大椎、腋窝、腹股沟、腘窝等部位。

2. 用温水、酒精擦浴头颈部、两侧腋下和大腿根部,也可用温水给孩子洗澡,水温在32 ~ 36摄氏度左右,时间以5 ~ 10分钟为宜。

六、及时送医1. 惊厥发作超过10分钟,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

2. 在送往医院途中,保持儿童头部抬高,避免呕吐物进入气管。

七、注意事项1. 惊厥发作时,不要强行硬掰儿童四肢,以免引起骨折。

2. 惊厥发作中,不要给儿童喂药,以免加重症状。

3. 惊厥停止后,等儿童清醒后喂退烧药,再喂一杯温水。

4. 及时拨打120,简要说清病情和住址,以便医护人员迅速赶到现场。

总之,面对小儿惊厥,家长和保育员应迅速采取应急预案,保持冷静,确保儿童呼吸道通畅,防止咬伤,控制惊厥症状,物理降温,并及时送往医院就诊。

只有正确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儿童在惊厥过程中的伤害。

小儿惊厥的处理

小儿惊厥的处理

小儿惊厥的急诊处理一、惊厥的急救程序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 ,发生次数与持续时间与病情直接相关 ,惊厥频繁、持续时间长 ,并发症多 ,后遗症也严重 ,故迅速控制惊厥至关重要(尤其是惊厥持续状态) 。

遇到惊厥患儿 ,在简要询问病史和查体的同时首先要进行抗惊厥处理。

1. 保持气道通畅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用裹有纱布的压舌板或开口器放于上下中切牙之间 ,以防由于咀嚼肌痉挛而发生舌咬伤;牙关紧闭时切勿强行撬开。

吸净口鼻腔分泌物及呕吐物 ,避免误吸窒息。

2 .控制惊厥发作(1)针刺或按压人中、合谷 ,高热配合曲池、十宣等穴。

(2)迅速使用止惊剂。

首选给药方便、作用快、对呼吸和循环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 ,用 5 %水合氯醛 ,每次 1.0~1.2 ml/ kg ,保留灌肠。

灌肠后继续抽搐者可选用苯巴比妥钠(鲁米钠) ,每次 5~8 mg/ kg ,肌肉注射;或安定(地西泮) ,每次 0.3~0.5 mg/ kg ,缓慢静脉注射(每分钟1~2mg)或灌肠。

婴儿每次最大剂量 2 mg ,幼儿每次不超过 5 mg ,较大儿童每次最大剂量 10 mg。

3. 吸氧对有呼吸困难者 ,尤其是喉痉挛发作停止的发绀患儿可及时吸氧 ,以减轻脑缺氧。

4 .开通静脉通道有颅高压或惊厥持续状态者 ,多并发脑水肿。

因此 ,只有适当应用脱水剂 ,降低颅内压才能有效控制惊厥 ,同时防止脑疝发生。

用 20 %甘露醇快速静脉推注 ,剂量为每次 2.5~5.0 ml/ kg。

5. 热惊厥患儿应立即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

二、惊厥评估询问病史的重点是: (1)此次发生惊厥的可能诱因 ,如发热、脑外伤、中毒、药物过量、突然停抗癫痫药等; (2)既往有无惊厥发作史及发作次数; (3)出生时有无围生期窒息史; (4)家族中有无癫痫、热性惊厥、遗传和代谢性疾病患者; (5)是否及时添加辅食 ,补充维生素D等。

体检时注意: (1)惊厥是全身性还是局灶性发作 ,是否对称 ,有无定位体征 ,惊厥持续时间; (2)惊厥停止后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射、体温、肌张力、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等; (3)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4)注意营养状态 ,发育情况 ,有无皮疹及瘀斑、瘀点 ,婴幼儿应检查前囟张力 ,有无局部感染灶。

小儿惊厥急救流程

小儿惊厥急救流程

小儿惊厥急救流程小儿惊厥是指儿童在一段时间内突然发生的短暂意识丧失,伴随着肢体抽搐的症状。

这是一种常见的急症情况,需要及时的急救措施来保护儿童的生命和健康。

以下是小儿惊厥的急救流程:1. 保持冷静:在面对小儿惊厥时,首先要保持冷静。

惊厥可能会让人感到恐慌,但保持冷静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

2. 确保安全:确保孩子的周围环境安全,将他们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远离任何可能伤害到他们的物体。

移除周围的尖锐物品,确保周围没有危险。

3. 保护头部:在抽搐期间,小儿的头部容易受伤。

可以使用柔软的物品,如枕头或折叠的衣物,来垫在头部下方,以减少头部受伤的风险。

4. 侧卧位:将孩子放置在侧卧位,这有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

将孩子的头部稍微向后仰,以保持呼吸道开放。

5. 解开紧身衣物:将儿童身上的紧身衣物松开,特别是领口、腰带等地方,以确保他们的呼吸畅通。

6. 观察抽搐时间:记录抽搐的时间,通常小儿惊厥的抽搐时间在1-2分钟之间。

如果抽搐时间超过5分钟,或者孩子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7. 不要阻止抽搐:在小儿抽搐期间,不要试图强行阻止抽搐,因为这可能会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抽搐是身体自然的反应,通常会在几分钟内自行停止。

8. 温柔安抚:在抽搐停止后,温柔地安抚孩子,并保持他们的体温稳定。

可以使用柔软的毛毯或衣物来覆盖孩子的身体,以保持温暖。

9. 寻求医疗帮助:即使抽搐停止,也应该寻求医疗帮助。

将孩子送往医院或拨打急救电话,以便医生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10. 记录病史:在急救过程中,尽量记录孩子的病史,包括抽搐前的症状、持续时间和频率等。

这将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总结:小儿惊厥是一种常见的急症情况,需要及时的急救措施来保护孩子的生命和健康。

在面对小儿惊厥时,保持冷静,确保孩子的安全,保护头部,将孩子放置在侧卧位,解开紧身衣物,观察抽搐时间,不要阻止抽搐,温柔安抚孩子,寻求医疗帮助,并记录病史。

关于小儿惊厥的急救及护理体会

关于小儿惊厥的急救及护理体会

关于小儿惊厥的急救及护理体会小儿惊厥是指婴幼儿突然发生意识丧失、肢体抽搐等症状,一般是由于病毒感染、高热、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的。

惊厥一般并不会对婴幼儿产生持久的影响,但是却会给家长带来很大的惊吓和心理压力。

了解一些急救和护理的知识,可以帮助家长及时处理并预防惊厥的发生。

如若婴幼儿出现了惊厥的症状,首先应该保持冷静,紧急拨打120,同时尽可能将孩子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避免将孩子放在高处或是在尖锐物品周围。

然后,可以将孩子垫放在柔软的物体上,如毯子、枕头等,保持头部、身体平放,避免造成安全隐患。

此外,在惊厥期间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使用手帕或是毛巾托住孩子的口鼻或是将其头部稍稍向一侧倾斜,以避免呼吸不畅引起误吸或窒息。

在预防惊厥的发生方面,家长需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关注其每天的生活习惯、饮食营养、玩耍环境、睡眠时间等,尽可能避免病毒感染、高热、电解质紊乱等原因的发生。

同时,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接种疫苗,增强孩子体质,提高其对病毒感染的抵御力。

另外,在孩子出现惊厥的情况下,家长需要及时带孩子就医,接受专业的诊疗和治疗。

在治疗期间,可以按照医生的建议对孩子进行药物治疗、生活护理等。

同时,家长应该尽可能给予孩子温馨关爱和精神支持,在孩子恢复期间提供足够的休息和营养,协助孩子安心度过这段困难时期。

通过以上的经验,在护理小儿惊厥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保持冷静、及时拨打急救电话、保证孩子头部的正常平躺和呼吸道通畅,同时尽快就医,依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

家长们还需及时关注孩子的生活习惯、注意保护孩子,加强其体质,以降低小儿惊厥的发病率。

在亲子相处中,从孩子的行为举止、生活习惯等各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提高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也是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做到的。

小儿惊厥急救流程

小儿惊厥急救流程

小儿惊厥急救流程惊厥是指儿童在短时间内出现全身肌肉痉挛,意识丧失的症状。

它是儿科急症中常见的一种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下面是小儿惊厥急救的标准流程:1. 保持冷静:首先,家长或者急救人员需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以便能够正确应对急救情况。

2. 确保安全:确保周围环境安全,将患儿放置在平坦、开阔的地方,远离尖锐物品和危险区域。

3. 保护头部:在患儿抽搐期间,用柔软的物品(如衣物)垫在头下,以保护头部免受伤害。

4. 保持通气道畅通:确保患儿的呼吸道畅通,将他们的头部转向一侧,以便呕吐物或其他分泌物能够自由流出。

5. 不要阻止抽搐:尽管抽搐看起来很可怕,但是家长或急救人员不应该试图阻止抽搐。

抽搐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阻止抽搐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伤害。

6. 记录抽搐时间:记录抽搐开始的时间,以便后续医疗人员能够更好地评估情况。

7. 解开紧身衣物:解开患儿身上的紧身衣物,以保证通风和舒适。

8. 观察症状:在抽搐期间,观察患儿的症状,包括抽搐的频率、持续时间以及身体的其他异常表现,这些信息对医疗人员的评估和诊断非常重要。

9. 避免刺激:在抽搐期间,避免对患儿进行任何刺激,如摇晃、喊叫或者灯光刺激。

10. 寻求医疗帮助:如果抽搐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或者患儿出现呼吸困难、持续昏迷等危险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11. 安抚患儿:在抽搐停止后,安抚患儿,保持他们的安全感,避免过度刺激。

12. 跟进治疗:及时将患儿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确定抽搐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流程仅供参考,具体的急救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进行操作。

在急救过程中,保持冷静和迅速的反应至关重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儿的伤害风险。

小儿惊厥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小儿惊厥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小儿惊厥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惊厥是由于多种原因使脑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

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以婴幼儿多见,反复发作可引起脑组织缺氧性损坏。

【护理常规】1.保持呼吸道通畅惊厥发作时应就地抢救,立即让患儿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松解衣领,压舌板放于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咬伤,清除患儿口鼻腔分泌物及呕吐物,防止误吸。

牙关紧闭者勿用力撬开。

2.控制惊厥紧急按压人中、合谷、曲池等穴位,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备好急救物品,遵医嘱应用苯巴比妥钠、水合氯醛等镇惊药物,观察并记录用药后反应。

3.氧气吸入及时给予吸氧,改善脑细胞缺氧。

4.降温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应用退热药物精氨酸阿司匹林、阿尼利定(安痛定)等降温,用药后体温无下降趋势者,可用物理方法辅助降温。

5.预防外伤惊厥发作时应移开可能伤害患儿的物品,勿强力按压或牵拉患儿肢体;置于床上应放置床档,防止坠床,在床档处放棉垫,同时将床上硬物移开;对有可能发生惊厥的患儿要有专人守护,以防发作时受伤。

6.密切观察应保持患儿安静,避免不必要刺激。

观察患儿用药局部及全身反应,密切观察体温、血压、呼吸、脉搏、意识、瞳孔及尿量变化,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7.警惕危象应警惕有无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如发现患儿伴有意识障碍、收缩压升高、频率减慢、呼吸节律不齐、瞳孔散大等,提示颅内压增高,应及时通知医师,采取降低颅内压的措施。

8.心理疏导关心体贴患儿,操作熟练、准确,取得信任,解释说明各项检查的目的和意义,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使患儿和家长能主动配合。

【健康教育】1.根据患儿及其家长的接受能力选择适当的方法解释惊厥的基本知识,给予心理支持,使之能配合治疗和护理。

2.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发热时要积极降温,明确控制体温是预防惊厥的关键,指导家长掌握在患儿发热时进行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的方法。

3.指导家长掌握惊厥发作时的急救方法,如按压人中、合谷穴,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镇静,发作缓解时迅速将患儿送往医院。

小儿高热惊厥急救与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急救与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急救与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是指在发热过程中,由于体温急剧升高而引起的一种短暂的意识丧失和肌肉抽搐的现象。

这种情况对小儿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们需要了解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方法。

一、急救方法
1.保持镇静:当孩子出现高热惊厥时,家长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失措,以免影响孩子的情绪。

2.松开衣服:将孩子的衣服松开,让他能够呼吸顺畅。

3.移动孩子:将孩子移动到安全的地方,避免他在抽搐时受伤。

4.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孩子的头部转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进入呼吸道。

5.观察孩子:在孩子抽搐结束后,观察他的情况,如呼吸是否正常、意识是否清醒等。

6.就医:如果孩子的高热惊厥持续时间较长或频繁发作,应及时就医。

二、护理方法
1.控制体温:在孩子发热期间,家长要及时给孩子退烧药,以控制体温。

2.保持室内通风:在孩子发热期间,要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过度潮湿。

3.补充水分:孩子发热时容易出现脱水,家长要及时给孩子补充水分。

4.注意饮食:孩子发热时胃口不好,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等。

5.保持心情愉快:孩子发热时容易情绪低落,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愉快的环境,让他们感到安心。

总之,家长们在孩子发热期间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急救和护理,以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惊厥的急救与护理
作者:蒋顺娟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3年第12期
【摘要】目的:综述小儿惊厥的急救及护理知识,总结本人在小儿惊厥方面的急救与护理经验。

方法:对436例临床小儿惊厥患者进行病情病因分析、急救与护理。

结果:436例小儿惊厥患者经过本院儿科的急救、治疗及护理均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无死亡病例,复发率仅为8.4%。

结论:通过对小儿惊厥患者合理、及时的治疗护理和健康知识教育,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可有效预防惊厥复发。

【关键词】小儿;惊厥;急救;护理
惊厥也称惊风、抽风,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患者脑神经功能紊乱所致,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症,尤多见于婴幼儿,发病率在4.4%左右。

若惊厥发作时间持续过长,且没有及时控制,容易引起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甚至危及患儿生命。

所以,在合理的治疗时间内,做好急救与护理工作,对惊厥患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院儿科于2012年7月一2013年9月共接收小儿惊厥病例436份,针对不同病因进行了积极的抢救和精心的护理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小儿惊厥436例(男288例,女148例),年龄20d到13岁。

神经系统病变47例,上呼吸道感染263例,支气管炎和肺炎99例,肠炎及肠道感染27例。

1.2 治疗结果
经过急救治疗和健康护理,惊厥患儿均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

通过对366例康复出院的小儿惊厥患者回访,发现有37例出现过复发情况,惊厥复发率为8.4%。

2 急救措施
小儿出现惊厥状况并送诊后,相关医护人员应抓紧时间,分秒必争,抢在合理的治疗时间内,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进行有条不紊的诊疗护理,争取以最短的时间控制惊厥。

2.1保持呼吸顺畅
立即解开惊厥患者衣领,使其平卧或侧卧,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及呕吐物,以防吸入造成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可切开气管或进行定时吸痰处理,但要防止意外刮伤。

在上、下臼齿间安放牙垫,防止咬伤舌头。

病情严重者给予供氧处理,防止缺氧性脑损伤。

2.2 控制惊厥
如果惊厥时间过长,则容易导致患儿缺氧性脑损伤,应使惊厥发作得到尽快控制。

需要进行外源刺激法治疗或使用止惊药物(如安定常等),可用按压法或针灸法,按压或针人中穴、十宣穴、合谷穴、内关穴、涌泉穴等。

使患者抽搐缓解,直至开窍醒神,并尽快施予止惊药。

控制高热小儿惊厥急性突发时,应及时给患者降体温,可用物理降温(设法降低环境温度,松解患者衣物,用30%—50%的医用酒精擦拭身体并进行冰敷降温)或施用解热药物(使用退热剂,如地塞米松,并与物理降温密切配合)。

冰敷降温时,注意冰袋要放在患者脖颈、腋下及腹股沟等动脉血管处,使患者体温尽快降至惊厥温度阈值以下,防止脑细胞损伤。

对由高热引发的惊厥病病史的患者,若先期有抗惊厥药用药史,则高热引发惊厥时,其体内已经达到了有效的药物浓度,因而能有效地抑制和预防高热惊厥复发。

3 临床护理
3.1 观注病情
记录患者的惊厥发作类型、抽搐程度、间隔和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如呕吐、腹泻、发热、出疹等)及停止后的精神状态。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脉搏、体温、血压、肤色、尿量、瞳孔大小和心率变化。

注意有无大小便失禁情况,降温20 min后测量患者体温,观察患者双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强光刺激的反应及光反射情况。

抽搐持续时间较长者,应采用脱水疗法降低颅内压,防止因颅内增压而引起脑水肿。

随时做好急救准备,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主治医师。

3.2 一般护理
松解患者衣物,使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及咽喉内呕吐物和分泌物,确保呼吸道畅通;备好气管插管供氧设备,以便后续进一步治疗;对患者肢体进行必要的保护(可适当约束四肢),防止惊厥发作时抽搐碰伤,患者牙关紧闭时,将缠有纱布的压舌垫放入口腔内的上、下磨牙之间,以防患者抽搐时咬伤口唇或舌头。

集中进行治疗、护理操作,动作准确轻柔、敏捷稳重。

同时应保持治疗室内安静,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外源刺激。

3.3 降温处理
采用合理正确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主要包括湿毛巾冷敷,冰敷和医用酒精擦拭等。

冰敷时应注意防止冻伤,酒精擦拭时动作要轻柔,尽量避免擦伤皮肤,也尽可能不擦拭胸部、腹部,以防致患者腹泻或心率减慢,同时要控制输液量,维持身体内环境稳定,
避免出现脑水肿和体内电解质平衡失调。

药物降温可使用安乃近滴鼻,亦可在物理降温前使用少量异丙嗪。

3.4 健康教育
一般小儿惊厥发生时,家长甚是担惊受怕,年龄较大的患儿也表现得十分惊恐,所以应及时向患儿及家长阐述相关知识,解释惊厥的病理病因,并传授其简单的惊厥处理方法及相关预防措施,助其缓解紧张情绪、克服恐惧心理,树立治疗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本组记录统计显示,有63.2%的惊厥发生由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因此,可嘱咐家长平时多陪同患儿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同时季节交替时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流感多发季节做好上呼吸道感染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合活动。

4 结论
小儿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临床记录显示,小儿容易发生惊厥。

急救、护理在小儿惊厥治疗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医院相关部门需制定规范详细的急救、护理流程,并严格执行,同时加强惊厥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患儿家属和医护人员对小儿惊厥病的认识,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惊厥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进行记录总结,不断提升相关诊疗水平,使接受救治的小儿惊厥患者得到满意治疗效果,确保无死亡病例。

参考文献
[1]杨莉.苯巴比妥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再发28例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02,23(3):291.
[2]冯艳艳.护理十预对小儿高热惊厥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4A):1040一10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