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酒的开发的可行性报告

果酒的开发的可行性报告
果酒的开发的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单位名称:逊克县文成浆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所有制形式:股份制

公司注册地址:逊克县克林乡

企业财务状况:公司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400万。企业财务情况良好。

发展历程:出资股东有5人,均信誉良好,公司自成立以来,运作状况良好,无任何不良记录,无任何拖欠职工工资情况。公司有厂房980平方米,一直从事浆果的种植与开发,带动百姓家家户户参与,免费给农户种苗,并教授种植经验,取得了可观的业绩,多次在黑河日报及电台的创业节目中收到表彰。

1.1.2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名称: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双蓝果酒及饮品深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黑河市逊克县

建设规模:厂房总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

主要建设内容:厂房建设、库房、冷库、渗水井、运输车。

1.1.3建设地点

项目所在地逊克县克林乡,东经128° 03’?129° 32',北纬47° 19 '?48°岭区(局)位于小兴安57'。

1.1.4项目建设方案

主要产品:

高中抵挡蓝莓、蓝靛果系列酒、系列饮品。利用公司本身有的300公顷蓝靛果基地及本地大量的野生资源来作饮料。本地的大量野生资源恰恰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可完全满足全年的生产。

本项目由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农科院浆果研究、市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等单位提供技术支持。

进度安排:本项目按边建设边生产模式进行,建设期1年,第一年生产负荷率达70%第二年生产负荷率达100%项目进度安排灵活紧凑,力求把固定资产占用资金的时间压缩到最短。

市场营销:实施品牌战略,并借助许逊克县被国家认定为全国生态县的机会,及逊克县良好声誉和成熟完善的物流系统,依托企业经营领域的销售渠道和广大的客户群,形成产销利益共同体,并逐渐开拓新的客户群,提高市场占有率。

组织管理:本项目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权责明确,以保证

本项目的顺利建设运行。对项目的施工组织管理,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对工程施工单位严把资质审查关,同时聘请专业单位,

对工程进行全程监控,保证工程质量并严格成本控制。

1.1.4产品方案及规模

1、产品方案:双蓝系列产品

2、生产规模:年产625吨。

3、产品特点:保健、无公害饮品。

(1)增强自身免疫力

蓝莓属于浆果类水果,耐储存,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同时,具有很多杰出的功效。蓝莓浆果可以增强对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蓝莓浆果也是一种高纤维食品,根据USDA的数据,145g蓝

莓果中至少含有2.9g纤维,因此可以作为日常饮食中纤维的良好来源。抗氧化功能、减缓衰老。

(2)天然的蓝莓花青素是最有效的抗氧化剂。USDA的研究显示,在人们经常食用的的40多种水果和蔬菜中,蓝莓抗氧化能力最强。这意味着食用蓝莓可以有更多的针对衰老、癌症和心脏疾病的抗氧化能力。一直以来,蓝莓因其具有极高的抗氧化活性,富含大量的营养而在欧美大受欢迎。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绿茶等十大健康食品中,蓝莓是唯一入选的水果。下面介绍蓝莓的功效与作用。

(3)预防高血压

英美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多吃富

含花青素的蓝莓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及其引起的各种疾病。

(4)增强记忆力消除眼疲劳

资料显示,国外许多机构都非常重视蓝莓:美国自2000 年开始,美国

教育部将蓝莓列为中小学生保护眼睛的营养配餐食品,要求每人每周至少食用一杯蓝莓鲜果或加工品;在日本,人们

把蓝莓视为聪明之果”中、小学生已从昔日每天一杯牛奶、提高一代人体质”转为每天一袋蓝莓、聪明一代人大脑”二战时期,英国空军每天都食蓝莓果酱,投弹准确率大大提高。在微明中能清楚地看到东西”美国军方供给特种部队,作为改善视力、增强夜战能力的特殊食品。

蓝莓果实单果重平均2克,最大5克,果实呈蓝色并有一层白色果粉,果肉细腻,种子极小,清淡芳香,为一鲜食佳品。蓝莓富含VC VE VA SOD花青素、食用纤维等其他品种少有的特殊成分以及丰富的钾、铁、锌、锰等微量元素。而根据美国Tufts大学的分析,在40种具有抗氧化效力的蔬菜和水果中,蓝莓的花青素含量排名第一。

维生素C和维生素E、SOD寸于抗衰老、美容养颜的作用

已众所周知,值得一提的是,能够修复受伤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蓝莓中还富含珍贵的花青素,花青素能够修复受伤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是纯天然的抗衰老营养补充剂,研究证明是当今人类发现最有效的抗氧化剂,在欧洲被称为口服的皮肤化妆品能清除体内有害的自由基、防止皮肤皱纹的提早生成,减少皮肤

病和波纹,甚至消除疤痕、祛除色斑、美白肌肤,并且使皮肤长期光滑,富有弹性。花青素的抗氧化性能比维生素E高五十

倍,比维生素C高二百倍。

1.1.5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为14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含厂房及附属设施)549.5万元,设备369万元,流动资金497万元,主要是购买包装,产品质量

认证,保证库存量,往来账目等。

本项目财政资金主要为林业厅财政资金590万元,及地方财

政配套122万元,主要投资厂房及设备。

1.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高档果酒的包装及销售成本为每瓶113元,酒汁的成本为65 元,批发价为124元。中档果酒的包装及销售成本为每瓶25.8 元,酒汁的成本为18元,批发价为34元。

由此可计算出高中低档的每瓶利润为11元、8.2元,每天按每品种按120、200瓶计算,每天的总利润2760元,每年的利润为993万元。

中档饮料的包装及销售成本为每瓶0.7元,汁的成本为2.3 元,批发价为3.4元。由此可计算出每瓶利润为0.4元,每天按每品种按3000瓶计算,每天的利润为1200元,每年的利润为72 万元.

指数:

1年达产后年均总成本1560万元,含设备折旧,生产人工开支,销售成本,人工开支,损耗,厂房折旧,税费,运费、水费、电费、燃料煤费、工

人保险、运输车辆折旧等。年均销售收入3230 万元,年毛利润总额1052万元(按11个月生产期);年纯润总额47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3年(含建设期)。

1.2 项目期限

自2015年月至2017年1月,总计2年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农办[2006]223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

发〈2007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2)国农办[2006]224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

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

的通知》

(3)发改投资[2006]1325号《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印

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估方法及参数〉的通知》

(4)财政部令[2005]29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

(5)中发[2004]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6)黑龙江省相关文件

(7)伊春市相关文件

(8)公司相关材料

1.4综合评价

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带动逊克县蓝莓果酒及饮料等保健品产

业的发展,实现原生态森林天然保健食品规模生产发展,对产品

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形成品牌,提高企业产品附加值,形成地区集生产、加工、服务于一体的龙头带动效应,增加与项目

相关联地区职工及农民的收入,带动职工及农民走规模经济之路,产生较理想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企业经济效益,对促进地区

农民整体效益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这符

合我们国家“ ^一五”期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快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总体思路。同时,本项目的实施,对保护野生资源和提高我国森林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

本项目在技术上借鉴国内领先的浆果资源,运用企业多年摸

索和积累的经验,技术可控,工艺先进。依靠现有的品牌、商标及在国内外市场都建立的比较完善的销售网络,产品的销售没有

问题。从环境影响来看,本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完善,不会污染周边环境。

根据市场情况和经济分析,企业达产后年销售收入3200

万元,年纯润总额47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3年(含建设期),低于8年的国家标准。另外,从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来看,该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经过较详尽的市场调查,成本核算,财务分析,我们认为该项目立足本地实际,把握了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林业经济转型的大好时机,前瞻森林食品发展的方向以及国内外市场动态,是一个经济

效益好、投资回收快、利民利企、引领行业发展的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目前,发展森林保健食品经济还是一个有前景的课题,全国各地林业都在积极探索和研究其发展的有效模式。森林保健食品加工业定义概括起来讲,是指以林地林业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原生态资源,选择适合的浆果及植物种类进行管理及繁育,进行合理管理及加工,以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的多样性,从而成为林区经济新的增长点,为林业职工增收致富开辟新路子。其特点主要是:

首先,它是一种林业经济,是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的产业经济。其次,它是一种循环经济,在充分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发展的,有效利用资源等自然条件,既可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而且可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第三,它是一种高效经济,以科技为支撑,具有投资少、产出值高,且见效快、优质、安全、节省劳动力等特点。

从经济特点和效益进行分析,发展天然野生资源的加工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利于林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可以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产资源转向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起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以短补长、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使林业综合效益得到不断提高。而天然野生资源的加工业又会反过来促进林业生产,进而可以探索出一条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的新路子。二是有利于农民增收。在现有条件下,由于农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很小,传统农作物单产增加的空间

也十分有限,依靠传统种植业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几乎不可能,在不新增占地的情况下,为农民开辟出了一个新的增收渠道。三是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发展天然食品及保健品经济,促使农林牧各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将有效带动加工、运输、物流、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同时,促进农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天然野生资源的加工业的迅速发展,还将会引导带动更多的农民更加重视学习、掌握和应用科技知识、经营管理本领,必将产生更多的农民技术员和农民企业家,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动力。本项目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并实施建设,也将成为林业生态功能区“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又一成功模式。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有利于促进森林食品产业化经营

该项目通过人工管护进而增加森林保健食品的产量,提高森林保健食品的质量,优化当地林产品区域布局,促进优势林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形成地区集生产、加工、服务于一体的龙头带动效应,壮大以森林保健食品为主导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该

项目还可以使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利益能够有效连接在一起,变地方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区位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和影响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进一步调整,对当地林业和林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2有利于提高林地效益,增加职工收入

该项目采用科学的管理,可以提质量,降低风险和生产成本,提高浆果等产品质量和产量,利于实现浆果的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并节省劳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推动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该项目实施完工后,预计可辐射周边农户380户。增加项目区农民总收入510万元。

2.2.3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项目实施投产以后,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进行生产和经营,以推动种植、加工、包装、运输等相关下游企业的发展,促进产业链中各个环节良性运转,在带动项目区域内的职工共同富裕的基础之上,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增加政府税收收入,在当地乃至全市形成较好的影响和较强的带动辐射作用。

在黑河满足部分零售市场需求,在本地建成了一个可供参观学习的、起带头作用的工厂。引领黑河经济向规模化发展,为黑河林业经济开辟了一条新路。

能向提供优质低价浆果种苗,签订收购合同,可为种植者提供技术指导、支持。对栽种的环境条件及经营的方式方法等给予

技术上的支持,把黑河浆果饮品产品打造成一个优秀品牌。

第三章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项目所在地逊克县克林乡,东经128° 03’?129° 32',北

纬47° 19 '?48°岭区(局)位于小兴安57'

3.1.2自然资源状况

克林镇总蓄积量180万立方米,针、阔叶树种繁多森林,除红松外,还有落叶松、樟子松、杨树、桦树、椴树、榆木等树种。山野菜有蕨菜、刺老牙、猴腿、黄花菜等30多种,山特产品有木耳、猴头蘑、榛蘑、元蘑等。野生动物有野猪、马鹿、獐子等30

多种,有啄木鸟、猫头鹰、飞龙等飞禽20多种。蓝莓、刺五加、

松树(提炼汁饮料)、五味子、三棵针、山梨、等中草药遍布山野。

3.1.3社会经济情况

逊克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0999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

2013年相比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1304万元,同2011年相比增长14.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472万元,同2011年相比增长23.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9221万元,同2011

年相比增长5.0%,三次产业对GDP勺贡献率分别是68.0%、22.4%、

9.6%;拉动GDP同2011年相比增长分别是9.2、3.0、1.3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0325元,同2011年相比增长13.3%。2012年单位GDF 能耗同2011年相比下降3.3%。

3.1.4项目关联产业的发展状况

2012年,逊克县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内(计划总投资500

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完成93683万元,同2011年相比增长

43.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7819万元,同2011年相比下降

11.8%。2012年,逊克县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个数39个,同2011

年相比增加2个,2012年新增固定资产89919万元。

2012年,逊克县农业总播种面积154130公顷,与上年持平,

其中大豆播种面积100887公顷,同2011年相比下降19.1%;玉米播种面积15094公顷,同2011年相比增长323.7%;水稻播种面积129公顷,同2011年相比增长95.5%;小麦播种面积14665 公顷,同2011年相比下降14.1%。粮食总产量达到418127吨,同2011年相比增长10.2%,其中大豆产量205701吨,同2011年相比下降23.1%;玉米产量95832吨,同2011年相比增长238.0%;水稻产量1093吨,同2011年相比增长210.5%;小麦产量47293 吨,同2011年相比下降31.7%。

2012年,逊克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51万元,同2011

年相比增长15.3%。其中,批发业贸易额128.7万元,同2011年

相比增长8.0%;零售业贸易额37392万元,同2011年相比增长

16.4%;住宿业零售额210.1万元,同2011年相比增长8.1%; 餐饮业零售额5020.2万元,同2011年相比增长8.1%。

2012年,逊克县完成货运量55万吨,同2011年相比增长34.1%;货物周转量完成5840万吨公里,同2011年相比增长25.5%;完成客运量47万人,

同2011年相比下降6.0%;旅客周转量完成5650万人公里,同2011年相比增长3.1%。

3.1.5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逊克县位于黑龙江省北部边陲,小兴安岭中段北麓,黑龙江中游右岸,有135公理的边境线,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米哈伊洛夫区隔江相望。

气候特征:地处中高纬度地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日照时数2600小时左右,有效积温1700度--2300度,年平均气温0.5度,年降水量650毫米。无霜期:沿江区125天,南部山区95天。适宜农林牧渔业生产和植物生长繁育。

面积及人口:行政区划面积17344平方公里,辖7乡2镇76个行政村,境内人口11万人,有鄂伦春、达翰尔、俄罗斯等15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0%逊克县辖2个镇、5个乡、2 个民族乡:奇克街道;边疆镇、逊河镇、干岔子乡、松树沟乡、车陆乡、新鄂鄂伦春族乡、新兴鄂伦春族乡、克林乡、宝山乡。

境内有:良种场、种畜场、道干林场、干岔子林场、新立林场、

三间房林场、逊克农场。

2012年,逊克县土地总面积255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64万

亩,可垦荒地40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9亩。

2012年,逊克县水资源总量38亿立方米。截至2010年,逊克县人口数量为10万人。逊克县境内居住有汉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等

16个民族。

3.2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分析

3.2.1政策优势

该项目实施还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农业经济的大背景下。国家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文件及配套政策。该项目的建设得到了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属地区经济发展中重点扶持和建设项目,而且相关政府部门也会在土地征用、环保卫生等多方面给予了大力帮助和支持,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为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3.2.2技术优势和科研开发能力

在经济综合开发技术和研发方面,有着雄厚的技术实力,黑河市委和市政府非常重视农业和林业多种经营队伍的建设,不断地从全国高校吸引相关人才,充实林下经济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林业科研推广成果累累,科教培训遍地开花。成为黑河市林

下种植业的一个特色产业。

此外,东农、东林、市林科院、市推广中心等单位可以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科技支持。

324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资金短缺是其中主要的障碍因素。解决方案如下:不断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加强企业管理,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自有资金支付能力;

依据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向国、省及市、区各级政府争取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

第四章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逊克县文成浆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加强同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的联系,寻求他们的技术支持。近几年,与东农、东林、农研中心等科研机构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为项目开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企业目前还已拥有一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其中本科占60%专业涉及北药开发、果树栽培、蔬菜生产、水土以及产品检测、销售等专业。同时,企业还经常邀请市内外专家到企业现场指导工作,长期聘请多名教授、博士等专业人才作为企业技术顾问,不断加强自身技术队伍的培训。

2014年12月30日,总资产805.27万元,固定资产原值562.56万元,固定资产净值514.40万元,负债总额25.63万元(其中长期负债0万元,流动负债25.63万元),完成销售收入1241.50 万元,总成本费用586.49万元,营业利润141.36万元。

法人陈丽,1974年出生,44岁,女,汉族,1989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专业天气动力学,学士学位,高级工程师,八年来一直从事北药的种植及开发。每年都受到市政府的表彰奖励。

第五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5.1市场分析

5.1.1项目产品市场供求现状

项目产品主要对原生态森林浆果加工提炼,它们来自大森林,

属于天然的森林保健食品、饮品。因污染低、安全、保健、高附加值等特性,森林保健食品、饮品被业内称之为朝阳产业中的朝阳产业,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森林食品的认识,对森林食品的消费在不断的增长。有限的林地资源,有限的森林保健食品产出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市场缺口大。森林食品、饮品是纯天然绿色食品,我国森林保健食品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率还比较低,无论是在开发利用种类、产量和品质方面,还是在深加工方面都有巨大的潜力。据专家分析,我国野生森林保健食品开发有望成为外贸食品出口的重头戏,开发现有可食性森林保健食品资源的15%每年可为国家创汇200亿元,因此森林保健食品、饮品市场空间大。

5.1.2市场前景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不断优化,人们对营养、滋补、保健、天然食品倍加关注,绿色天然的森林食品、饮品倍

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我县森林食品以天然野生

为主,人工培植的较少。山野果及森林植物等森林食品、饮品十分畅销,价格逐年大幅度提高,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5.1.3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该项目投产后,产品会表现出强有力的竞争优势。这主要是因为,一是企业的有强有力技术后盾,为项目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二是企业的自然环境好,产品绿色保健,而且企业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完善;三是具有销售优势。并借助本地企业及自身成熟完善的销售系统,不断拓展和加强国内营销网络;四是企业具有服务优势,企业自建立始,就始终坚持为农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双增长,立足提高社会效益,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从而形成了企业的服务竞争优势,并得到了当地民众的认可。

5.2销售策略、方案和营销模式

在产品的销售方面,企业采取了“全过程合作”的销售策略,严把质

量关,产品实行订单销售,目前依靠并借助国有企业商标和成熟完善的销售

系统,依托市森林食品协会的销售渠道和广大的客户群,形成产销利益共同体,并逐渐开拓新的客户群,如本地的山特产品大厅及外地大型山特产品市

场及超市,提高市场占

有率。并积极在外地寻求一级批发商,尽可能的让产品走出国门,挣得外汇。通过良好的质量和信誉,形成稳定的供求合作。

5.3市场风险分析

5.3.1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该项目的产品属于自产自销模式,产品生产技术成熟,产品

市场稳定而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特别是韩国、意大利、新家坡、

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注重保健食品,而乌伊岭区由于经度、纬度的关系,品质是最优的,营养价值比吉林及南方个省要高出30% 个百分点,而且许多营养及元素是它们不具备的。随着产品质量的提升和产能的提高,还可以通过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比如制作松汁系列饮品、五味子酒、五味子饮料、野玫瑰酒、山丁子日饮料等一系列天然饮品,植物的汁大部分均可用来作饮料,因此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很小。

5.3.2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首先,着力打造本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树立品牌效应,狠抓质量、严加管理,加强技术研发水平,并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产业结构。其次,加强市场的研究,找出其变化规律,用以指导生产计划的制定,降低价格下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