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老师的歌》教案

合集下载

献给老师的歌

献给老师的歌
演。
三 、 赛环 节 比
1 .认 识 老 师 : 句 积 累 。 词
5 .指 导 有 关 信 息 的 搜 集 和
整 理 ,了 解 情 况 , 有 针 对 性 地 并

( )各 组 派 出 两 名 代 表 ,在 1 分 钟 之 内 写 出 与 “ 师 ”有 关 教
写 一 篇 表 达 心 声 的 诗 歌 、 文 或 的 词 语 , 个 词 必 须 是 四 字 词 或 散 每
作 , 好准 备 。 做 2 .欣 赏 老 师 : 文 诵 读 。 诗
维普资讯
本版 主持/ 杨伟
◆◆◆◆
( ) 组 根 据 搜 集 到 的 描 写 教 教 师 献 上 甜 美 的 歌 。同 时 把 各 组 的 作 为 激 励 儿 童 进 行 学 习 的 一 种 外 1 各
交 流 , 分 钟 以 内 选 出 本 组 最 喜 欢 绘 画 作 品 的 数 量 与 质 量 给 各 组 加 起 来 ,使 之 成 为 其 生 活 的 需 要 ,他 两
的 片 断 。每 组 请 出两 名 代 表 上 台 , 分 。 )
维普资讯
◆◆◆◆
o e o o
活 动 目标
本 持伟 版 / 主杨
2 .全 班 集 中 比赛 。
为激 发 兴趣 , 班 分成 四个 全
活 动 时 间
1 引 导 学 生 在 活 动 中 了 解 . 培 养 学 生 的 观 察 、 语 交 际 和 书 口 面 表达 能力 。
老 师 的 生 活 、工 作 和 内 心 世 界 , 组 进 行 比 赛 , 堂 评 分 。 当
移留国 国◇
●刘 正才
使 学 生 多 看 书 ,拓 展 阅 读 面 ,展 作 。 示 才艺 , 养特 长 。 培

献给老师的歌

献给老师的歌

献给老师的歌篇一:献给老师的歌教案献给老师的歌教案第一课时献给老师的歌教案学习目标:1、能有有感情演唱歌曲《献给老师的歌》,并用自己设计的速度、力度和演唱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深厚感情。

2、了解和弦的基本知识和合唱的类型,聆听和分辨合唱的形式,尝试演唱三声部的发声练习。

3、在欣赏作品《乘着歌声的翅膀》和《五月蝉虫唱得好》中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1、歌曲《献给老师的歌》。

2、学会用音乐要素相关知识,自我设计形式表现歌曲。

学习难点:1、唱准歌曲副歌部分的切分节奏。

2、尝试演唱三声部的发声练习。

学习方法:聆听、体验、感悟、交流合作、表现学习过程:一、导入1、人的一生中最感恩的两个人,一是父母,二是老师。

父母给我们生命,老师给我们慧命,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演唱一首歌《献给老师的歌》。

音乐《献给老师的歌》伴奏,师生配乐朗读歌词。

3、练声练习4、对歌唱的姿势(站、坐)提出要求坐姿端正,站姿沉稳;中心下沉,肩颈放松;两眼平视,表情自然;感情充沛,精神饱满。

5、歌唱的呼吸练习要点:吸气时,口、鼻同事进气,小腹收缩,腰部和腹部均有扩张的感觉,像闻花香一样。

呼气时,腹腔、胸腔及两肋保持吸气时的状态,气流从口腔中缓缓呼出。

练习:A 缓吸缓呼练习——像闻花香一样使两肋扩张,气息下沉至腰腹部,再发“si”慢慢呼出。

(呼气时可将手放在嘴巴前,感觉气流慢慢呼出;或想象是在吹蜡烛,但不能吹灭蜡烛)B 急吸缓呼练习——像突然受到惊吓,注意不可抬肩。

可以想象、模仿小狗喘气;同样发“si”慢慢呼出。

C进行跳音和长音练习。

如5 5 5 5 5--------发“ha”(前四个跳音最后一个延长音)二、学习歌曲(一、)感受歌曲1、聆听歌曲,想一想歌曲表达了对老师怎样的情感?音区在哪里发生变化?为什么?2、老师范唱,想一想歌曲有几个部分组成,高潮部分在哪?(二、)学唱歌曲学唱主歌部分1、学唱歌谱,引导学生了解并唱准切分、附点、后十六分音符节奏。

献给老师的歌-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献给老师的歌-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献给老师的歌-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课程目标1.了解歌曲《献给老师的歌》的演唱和原唱,掌握这首歌的唱法和节奏;2.发扬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体现学生的敬业精神和爱国情怀;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提高其口语表达和语感。

教学内容1. 了解歌曲《献给老师的歌》的演唱和原唱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学习苏少老师翻唱的《献给老师的歌》。

首先,老师可以播放一段苏少老师翻唱的视频,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然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唱一遍歌曲,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整体感觉和自己唱歌的感觉。

最后,老师可以再播放一遍苏少老师翻唱的视频,让学生从唱法和节奏上更好地理解。

2. 掌握这首歌的唱法和节奏接下来,老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歌曲的唱法和节奏,比如高低升降调、音乐加速等。

并且老师可以教授歌曲中的一些关键词汇发音的方法,以便学生更好地演唱歌曲。

3. 发扬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这首歌曲是献给老师的,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献给老师的歌曲背后的故事,鼓励学生在唱歌时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尊敬之情。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处,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4.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在教授这首歌曲时,老师不仅需要注重歌曲演唱本身,也应该注重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歌曲,老师可以采取一些社交性的活动,比如情景演练,角色扮演等。

教学方法本课涵盖了多种学习方式,比如个人听觉、视觉、口语和互动式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的听、唱、表达和互动,以便在各个方面都获得充分的发展。

总结通过这节课,学生将会理解《献给老师的歌》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演唱,掌握唱法和节奏,并发扬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同时,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

这首歌曲不仅代表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更体现了学生敬业精神和爱国情怀。

《献给老师的歌》教学设计

《献给老师的歌》教学设计

《献给老师的歌》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献给老师的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献给老师的歌》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尝试用诗歌的言语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敬爱、感激之情。

2.用个性花的朗读方式有感情的朗读所积累的诗。

3.用各个不同的角度多元解读《黑板 .粉笔》这首诗。

学习重点:尝试用诗歌的言语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敬爱、感激之情学习难点:用各个不同的角度多元解读《黑板 .粉笔》这首诗。

学习过程:一、揭题引入。

出示:一块黑板大半生的战场一根教鞭点种桃李满园一杯清茶淡淡的苦,淡淡的甜猜猜这首诗是写给谁的?你们怎么猜出来的?(板书课题:献给老师的歌)(根据儿童喜猜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诗兴趣。

在猜测中体显会读诗的成就感。

)二、看图说诗。

1.出示四幅图画:①老师在课堂上课;②老师在办公室办公;③老师给后进生补课;④老师走进了小朋友的家;⑤老师和我们一块做游戏。

2、引导看图说话。

图画上画的是什么,请用一句话表现出来,要求说得跟别人不一样。

3、句子浓缩成诗。

比较、评价哪位同学写的更有诗的味道。

(运用画面把教师工作的情景展现在大家眼前,唤醒了学生已有的回忆,接着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言语表现画面,并相机引导形成诗歌语言,在此过程中促进思维的“诗化”,学生在创造中感悟到什么是“诗”的语言。

)三、选择填诗。

在我的读书生涯中有这么一位老师,(穿插讲解我们之间感人的故事)教师节就要来临,请大家帮助我做完一首诗献给他。

出示:如果将他用过的粉笔如果将他写过的评语堆垒起来汇在一起那将是一座皑皑的白雪那将是一条涓涓的小溪雪山映照他纯洁的情怀小溪如果将他用过的教鞭如果将他走过的桥路栽到土里连成直线那将是一片茂密的森林那将是一条漫长的旅途林木旅途咱们选择其中一小节填写诗句,准备献给我的那位年长的老师三、创作组诗。

献给老师的歌教案

献给老师的歌教案

献给老师的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并欣赏献给老师的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学习歌曲,引导学生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如唱歌、演奏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献给老师的歌》,理解歌曲的含义,能够表达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歌曲《献给老师的歌》的乐谱、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音乐课本、练习本、铅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献给老师的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歌: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引导学生跟唱。

3.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歌曲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演唱展示:每组选代表进行演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强调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的把握。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对歌曲《献给老师的歌》的掌握程度如何?2.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是否能够表达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3.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

4. 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献给老师的歌》,并能够表达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能够正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高音部分。

3. 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能够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如唱歌、演奏等。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一位老师参加课堂,让学生亲自向老师献唱《献给老师的歌》,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2.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创作,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3. 开展音乐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献给老师的歌》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表现,如音准、节奏、感情表达等。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活动课《献给老师的歌》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活动课《献给老师的歌》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活动课《献给老师的歌》教学设计一、设计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是学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

通过本次活动课,让学生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培养他们尊师重教的美好品德。

二、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让学生深刻体会老师的辛苦付出,培养尊敬老师的情感。

2.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知识目标:了解老师的日常工作和辛劳,学会用诗歌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老师的辛勤付出,激发尊敬老师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景,让学生回忆在学习、生活中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引出主题《献给老师的歌》。

2. 学习诗歌(1)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的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描绘的老师的工作场景,体会老师的辛勤付出。

(3)全班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3.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老师的辛劳,激发尊敬老师的情感。

4. 诗歌创作(1)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共同提高诗歌创作水平。

5. 总结拓展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的收获,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尊敬老师的理念。

布置作业:以“我心中的老师”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堂讨论的活跃度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对尊敬老师的认识和理解。

关注学生在诗歌创作中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诗歌素材,包括教材中的诗歌以及一些表达对老师敬意的诗歌。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活动课《献给老师的歌》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活动课《献给老师的歌》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活动课《献给老师的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活动课的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敬意。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3. 引导学生理解老师的工作辛苦和伟大,树立尊敬老师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关于尊敬老师的诗词、名言。

2. 进行以“献给老师的歌”为主题的口语表达活动。

3. 分享尊敬老师的感人故事,讨论如何做一个尊敬老师的好学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会尊敬老师,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真诚地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榜样教学法:通过诗词、名言等,树立尊敬老师的榜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赞美老师的歌曲,引导学生思考老师的重要性和对自己的影响。

2. 新课学习:学习关于尊敬老师的诗词、名言,让学生理解尊敬老师的意义。

3. 口语表达活动:以“献给老师的歌”为主题,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可以是诗歌、歌曲、演讲等形式。

4. 分享感人故事:让学生分享自己尊敬老师的感人故事,感受尊敬老师的美好。

5. 讨论:如何做一个尊敬老师的好学生,引导学生树立尊敬老师的意识。

7.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以“尊敬老师”为主题的作文,巩固学习成果。

六、教学准备:1. 准备关于尊敬老师的诗词、名言等相关资料。

2. 准备感人至深的老师故事视频或图片。

3. 准备录音机或音响设备,以便播放歌曲。

4. 准备作文纸张或电子设备,以便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七、教学步骤:1. 歌曲导入:播放一首赞美老师的歌曲,如《感恩的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思考老师的重要性和对自己的影响。

2. 诗词、名言学习:选取几首关于尊敬老师的诗词和名言,如《背影》、《春夜喜雨》等,让学生朗读并理解其含义,体会尊敬老师的美好情感。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活动课《献给老师的歌》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活动课《献给老师的歌》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活动课《献给老师的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通过活动课,使学生深刻体会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 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诗歌创作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

3. 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通过创作诗歌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4. 文化意识:增强学生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尊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欣赏:选取一些表达感激老师的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2. 诗歌创作: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敬意。

3. 口语表达: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任务驱动:通过诗歌创作和口语表达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以一首感恩老师的歌曲作为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2. 诗歌欣赏:选取一些表达感激老师的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3. 诗歌创作: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敬意。

可以提供一些创作的提示和素材,帮助学生进行创作。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

5. 全班分享:邀请几个小组代表在全班面前分享自己的诗歌和口语表达,让其他学生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诗歌欣赏、创作和口语表达活动。

2. 学生创作水平:评估学生在诗歌创作中的表现,包括内容的丰富性、语言的准确性和创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献给老师的歌》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圆润的声音、结实稳定的气息、充满情感的演唱。

2.通过唱歌,能感受老师劳动的艰辛,感受老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发对老师的敬仰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体验歌曲情绪,用真挚的感情和优美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爱。

2.歌曲高潮部分的演唱及附点节奏的演唱。

教学方法:
听唱法、跟唱法、欣赏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音乐教学光盘、课件、钢琴、多媒体等设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课前学生搜集有关歌唱教师的歌曲。

二、组织教学:
课前播放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让学生在意境中走进多媒体教室。

师生问好!
三、导入:
同学们,你们从小到大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学生讨论并发言,教师给予简单评价)。

学生回答,教师再总结。

引导学生了解这个职业,讲明神圣之处。

播放《长大后我就成了你》MV片段。

欣赏完毕,再想一下,这首歌曲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从整体把握音乐,并通过音乐体会带给人的意境)学生讨论,集思广益。

教师总结:这首歌曲表现的是一个大山的女孩,毕业后毅然返回家乡,做了一名教师。

因为她明白,是当年自己的老师教诲,才有了今天走出大山的希望,她要让大山中的孩子也有获取知识,到外面的世界去畅游的愿望。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本课歌曲《献给老师的歌》。

四、讲授新课:
1、视频欣赏歌曲《献给老师的歌》(让学生从视觉上、听觉上产生美的感觉,激发学生想学
会歌曲的愿望)。

请同学们聆听完歌曲并思考问题: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总体感受?(从音乐情绪方面分析,歌曲是激昂的还是抒情的?是快的还是慢的?是跳跃的还是舒缓的?)3、复听歌曲,区分出段落。

(采用小组讨论,如果学生很难听出来。

老师启发、提示说:哪一部分平缓,那一部激昂,是高潮部分,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旋律的整体和部分的掌握。


4、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听老师范唱歌曲。

进一步熟悉歌曲。

5、读歌词:(我认为读歌词很重要,包括发音位、咬字吐字,一定注意用好普通话,从而加深音乐词义的理解;如果对节奏好的学生,可以以节奏的形式读歌词,更有利于歌曲的学习。


6、用钢琴伴奏,分段学习歌曲。

采用小组合作:在A段中,是怎样的情绪?哪个乐句旋律基本相同,不同的在那小节上学生做好记录,有利于旋律的掌握,旋律练好后填词练习。

在B段中,是怎样的情绪?与第一部分用同样的情绪来演唱吗?先小组讨论,完不成的在小组内讨论。

教师最后结合旋律总结。

7、轻声练习演唱,注意发音位置要高。

在练习中,老师适时指点,让学生找出歌曲中的难唱点。

然后共同突破难点。

指导学生运用打节奏、画旋律线的形式来进行。

8、引导学生分组或自由组合进行演唱(形式不限),有感情的演唱。

生生互评,师生评价。

(学生的展示很重要,每个学生或每个组合,老师都及时给予中肯评价)
五、拓展延伸:
除了这首歌曲,你还会演唱其他歌颂老师的歌曲吗?你还能用其他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爱吗?(形式不限,)学生说出很多相关歌曲。

教师作好总结。

1、播放光盘欣赏歌曲《好大一颗树》。

学生静静地欣赏,体会歌曲的感情。

2、播放课件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击拍进行歌唱,让学生重温童年的师生情感(演唱的方式是自由,可以生生相教,可以随课件跟唱,等等。


3、学生表演,师生评价。

4、课堂小结:同学们,教师是一个光辉的职业,桃李满天下,恩情似海深,我也以我的职业而自豪,所有的老师都希望天下的孩子们好好学习,快乐成长,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是对老师最好的答谢。

放录音,师生同唱《献给老师的歌》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