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调试方法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优化方法
提高运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提高运动控制系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提高运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确定运动控制系统的目标和需求
编写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代码
选择合适的运动控制算法和硬件设备
测试和调试运动控制系统
系统原理:阐述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路 硬件组成:详细描述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和功能 软件编程:介绍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编程方法和实现过程 调试过程:描述运动控制系统的调试过程和注意事项
性能优化:优化运动控制系统 的性能,如提高响应速度、降 低能耗、提高稳定性等
基本功能:实现运动控制系统 的基本功能,如速度控制、位 置控制、力控制等
趋势
方案论证:对初步设计方案进 行论证,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
创新性
硬件选型: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硬件设备 硬件搭建:根据硬件选型结果,搭建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平台 编写硬件电路原理图:根据硬件搭建结果,绘制硬件电路原理图 编写硬件PCB图:根据硬件电路原理图,绘制硬件PCB图,用于制作电路板
测试方法:模拟实际应用场 景进行测试
测试目的:验证系统功能是 否满足设计要求
测试内容:系统稳定性、准 确性、响应速度等
优化方法:根据测试结果进 行系统优化,提高系统性能
制定设计方案:根据设计题 目,制定初步设计方案
确定设计题目:根据课程要 求,选择合适的设计题目
文献调研:查阅相关文献,了 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降低系统的误差 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优化系统的控制算法 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优化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
软件设计:包括系统架构设 计、模块划分、接口设计等

运动控制系统的课程设计

运动控制系统的课程设计

运动控制系统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

2. 学生能掌握运动控制系统中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3. 学生能描述运动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4. 学生了解运动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运动控制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设计简单的运动控制系统,并进行仿真实验。

3. 学生能熟练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运动控制系统的调试与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运动控制系统相关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认识到运动控制系统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电气和控制系统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运动控制系统设计、调试和应用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运动控制系统概述- 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 运动控制系统的发展及应用领域2. 运动控制系统传感器- 常见运动控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 传感器的选型及接口技术3. 执行机构- 电动伺服电机、步进电机、液压气动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执行机构的控制策略及性能分析4. 运动控制算法- PID控制算法原理及其在运动控制中的应用- 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其他先进控制算法介绍5. 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及仿真- 硬件在环(HIL)仿真与实验- 运动控制系统调试与优化6. 运动控制系统实例分析- 分析典型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及解决方案- 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1周:运动控制系统概述- 第2-3周:运动控制系统传感器- 第4-5周:执行机构- 第6-7周:运动控制算法- 第8-9周: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第10周:运动控制系统实例分析教材章节关联:本课程教学内容与教材中第3章“运动控制系统”相关内容相衔接,涵盖第3章中的3.1-3.5节。

四足运动控制课程设计

四足运动控制课程设计

四足运动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四足动物的运动原理,掌握四足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四足运动控制的基本算法,并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3. 学生能够解释步态生成与调节的基本方法,并分析不同步态对运动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设计并搭建简单的四足机器人模型,进行基本的运动控制实验。

2. 学生通过编程实践,掌握四足运动控制的基本技巧,实现对四足机器人的速度、方向和步态的有效控制。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特定场景提出四足机器人的优化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机器人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沟通与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四足运动控制在灾害救援、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综合课程,结合了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与实现,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四足动物运动原理:介绍四足动物的运动特点、步态分类及运动学参数。

- 教材章节:第二章“四足动物运动学基础”2. 四足机器人结构与功能:讲解四足机器人的基本结构、驱动方式和传感器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四足机器人结构与设计”3. 四足运动控制算法:学习四足运动控制的基本算法,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

- 教材章节:第四章“四足运动控制算法与应用”4. 步态生成与调节:分析四足机器人步态生成与调节的方法,以及不同步态对运动性能的影响。

- 教材章节:第五章“步态生成与优化”5. 编程实践:利用Arduino、Python等编程语言,实现四足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电机运动控制课程设计

电机运动控制课程设计

电机运动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机运动控制的基本原理,掌握电机类型、特点及其在自动化领域的应用。

2. 学生能描述电机运动控制中涉及的关键参数,如电压、电流、转速和转矩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学生能掌握电机运动控制的基本电路及其工作原理,包括启动、停止、正反转和速度控制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机运动控制电路,并进行模拟实验。

2. 学生能够通过编程实现对电机运动参数的调节,实现对电机运动的精确控制。

3. 学生能够运用电机运动控制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电机运动控制技术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沟通、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机运动控制在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重要性,增强对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关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对电机运动控制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实现学习成果的转化。

二、教学内容1. 电机原理与类型:介绍电机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各类电机的特点和应用场景,重点关注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一章《电机原理与类型》2. 电机运动控制参数:讲解电机运动控制中涉及的关键参数,如电压、电流、转速和转矩等,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章节:第二章《电机运动控制参数》3. 电机运动控制电路:介绍电机运动控制的基本电路,包括启动、停止、正反转和速度控制等,分析各电路的工作原理。

运动控制课程设计不可逆直流PWM双闭环调速系统

运动控制课程设计不可逆直流PWM双闭环调速系统

运动控制课程设计-不可逆直流PWM双闭环调速系统运动控制课程设计-不可逆直流PWM双闭环调速系统一、设计背景和目的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快速发展,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不可逆直流PWM双闭环调速系统在许多场合具有重要作用。

本设计旨在加深对运动控制理论的理解,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不可逆直流PWM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设计方法。

二、系统概述不可逆直流PWM双闭环调速系统主要包括电流反馈环和速度反馈环。

电流反馈环主要用于控制电流,速度反馈环则主要用于控制转速。

通过两个环路的协同作用,实现对电机转速的精确控制。

三、系统设计1.硬件设计本系统主要由功率电路、控制电路、检测电路和驱动电路组成。

功率电路包括PWM逆变器和整流器,用于实现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根据控制信号调节输出电压。

控制电路主要包括控制器和算法,用于实现对电流和转速的反馈控制。

检测电路包括电流检测和速度检测,用于实时监测电流和转速。

驱动电路包括PWM驱动器和H桥驱动器,用于驱动电机旋转。

2.软件设计本系统的软件部分主要包括电流控制环和速度控制环的实现。

电流控制环通过比较实际电流与设定电流的差值,运用PI(比例积分)控制算法调节PWM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以实现对电流的精确控制。

速度控制环则通过比较实际速度与设定速度的差值,运用PI控制算法调节PWM驱动器的占空比,以实现对转速的精确控制。

两个环路之间采用串联连接,电流控制环作为速度控制环的内环,以实现对电流和转速的高效控制。

四、测试与分析1.测试方法为验证本系统的性能,需要进行电流控制环测试和速度控制环测试。

在电流控制环测试中,设定电流值,观察实际电流是否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设定值。

在速度控制环测试中,设定转速值,观察实际转速是否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设定值。

2.结果分析通过测试,可以发现本系统在电流控制环和速度控制环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性能。

在电流控制环测试中,实际电流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设定值,跟踪误差较小。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_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_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设计名称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专业班级自动化10—3学号**********姓名王韶雨指导教师李铁鹰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设计名称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专业班级自动化10—3学号**********姓名张浩宇指导教师李铁鹰目录一、设计任务 (2)1、设计对象参数 (2)2、性能指标 (2)3、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2)3.1电力拖动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的设计 (2)3.2控制电路的设计 (2)二、电力拖动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的设计 (3)1、整流电路和整流器件的选择 (3)2、整流变压器参数的计算 (3)3、整流器件的保护 (4)4、平波电抗器参数的计算 (4)5、触发电路的选择 (4)三、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原理图设计 (5)1系统的组成 (5)2系统的电路原理图 (6)3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调节器设计 (6)3.1获得系统设计对象 (8)3.2电流调节器的设计 (6)3.3转速调节器的设计 (11)四、系统起动过程分析 (16)一、设计任务1、设计对象参数(1)P nom=30KW (2)U nom=220V (3)I nom=136A(4)n nom=1460r/min (5)R a =0.2Ω(6)R Σ=0.6Ω(7)C e=0.2 v.min/r (8)RΣ=0.18Ω(9)K S=42(10)T oi=0.002 s (11)T0=0.01 s (12)λ=1.5(13)U*nm=8 V (14)U*im=8 V2、性能指标σi≤5% σn≤10% 3、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3.1电力拖动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的设计(1)整流电路和整流器件的选择(2)整流变压器参数的计算(3)整流器件的保护(4)平波电抗器参数的计算(5)触发电路的选择3.2控制电路的设计(1)建立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2)电流调节器的设计计算(3)转速调节器的设计计算二、电力拖动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的设计1、整流电路和整流器件的选择目前在各种整流电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其中阴极连接在一起的三个晶体管(VT1,VT3,VT5)称为共阴极组;阳极连接在一起的三个晶体管(VT4,VT6,VT2)称为共阳极组。

运动控制课程设计三闭环控制系统详解

运动控制课程设计三闭环控制系统详解

《控制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带电流变化率内环的三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与实践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自动化学生姓名:陈臻誉学生学号: 2012550413组员姓名:张凯林完成时间: 2015年7月指导教师:李辉成绩评定:目录一、选题背景 (3)二、题目要求 (3)2.1设计目的 (4)2.2 设计内容 (4)2.3设计要求 (5)2.4电机拖动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5)三、方案论证 (5)四、过程论述 (6)4.1电流调节器设计 (6)4.1.1确定时间常数 (6)4.1.2选择电流调节器结构 (7)4.1.3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 (8)4.2速度调节器设计 (8)4.2.1计算转速调节器参数 (8)4.2.2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 (9)4.2.3校核转速超调量 (9)五、结果分析 (10)5.1利用MATLAB 仿真软件系统建模及仿真实验及实验结果 (10)双闭环仿真实验 (10)5.1.2双闭环调速系统调节参数 (11)5.1.3双闭环系统仿真模型 (13)5.1.4仿真波形分析 (14)5.2三闭环仿真实验 (16)波形结果 (18)六、课程设计总结 (19)七、参考文献 (20)带电流变化率内环的三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与实践一、选题背景本课题为了实现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分别起作用,在V-M调速系统中设计两个调节器,分别引入转速负反馈和电流负反馈。

二者之间实行嵌套联接。

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当作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电力电子变换器UPE。

从闭环结构上看,电流环在里面,称作内环;转速环在外边,称作外环,形成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

采用PI调节的单个转速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可以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实现转速无静差。

为了实现在允许条件下的最快起动,关键是要获得一段使电流保持为最大值I的恒流过程。

按照反馈控制规律,采用某个物理量的负反馈就可dm以保持该量基本不变,那么,采用电流负反馈应该能够得到近似的恒流过程。

plc运动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plc运动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plc运动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运动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

2. 使学生了解并能够解释PLC在工业运动控制中的应用场景和优势。

3. 让学生掌握PLC编程中与运动控制相关的基本指令和编程逻辑。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PLC进行简单的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编程和调试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实际运动控制需求,设计出合理的PLC控制方案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能在小组项目中有效沟通和协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PLC运动控制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敢于面对挑战,勇于尝试新的解决方案。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伦理观,认识到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气基础和编程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好奇心。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PLC基本原理与结构:介绍PLC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PLC编程基础:讲解PLC编程语言、基本指令、编程逻辑,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运动控制基础:介绍运动控制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常用的运动控制器件,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PLC在运动控制中的应用:分析实际应用案例,讲解PLC在运动控制中的接线方式、程序设计方法等,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学习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调试方法及故障排查技巧,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6.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包括PLC编程、运动控制系统的搭建和调试,结合教材附录中的实验指导书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课题
1. 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转速闭环直流控制系统仿真与设计(挖土机控制 系统) 2. 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转速闭环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与设计 3. 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转速闭环的数字式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与设计 4. 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转速闭环的数字式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与设 计 5. 转速电流双闭环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与设计 6. 转速电流双闭环的数字式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与设计 7. 基于稳态模型的转差频率控制的交流调速系统的仿真与设计 8. 基于稳态模型的数字式转差频率控制的交流调速系统的仿真与设计 9. 基于稳态模型的恒压频比控制的交流调速系统的仿真与设计 10.基于稳态模型的数字式恒压频比控制的交流调速系统的仿真与设计 11. 基于交流电动机动态模型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仿真与设计 12. 基于交流电动机动态模型的直接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与设计 13. 基于交流电动机动态模型的间接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与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பைடு நூலகம்
1. 课程设计报告应详细叙述控制系统各部件的方案 选择.如选择什么样的调节器,为什么? 2. 课程设计报告应详细叙述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及 参数选择的理由. 3. 设计报告应包括控制系统原理图一份(用A3图纸), 并附系统工作原理说明. 4. 设计报告应附仿真结果曲线图,并要有性能分析. 5. 设计报告应有自己的设计感想. 6. 设计报告除应交文字版外,还应递交电子版. 7. 设计报告必须在1月10日前交.
动态设计
5.2 转速环设计 ①.确定时间常数; ②.选择转速调节器结 构; ③.选择转速调节器参 . 数; ④.校验近似条件; ⑤.计算转速调节器电 阻和电容; ⑥.校核转速超调量
5.1 电流环设计 ①确定时间常数; ②选择电流调节器结构; ③选择电流调节器参数; ; ④校验近似条件; ⑤计算电流调节器电阻 和电容.

1.学生日程及教师值班安排 学生日程及教师值班安排
周次 星期 四 18 五 六 日 一 二 19 三 四 五 六 日 一 20 二 三 具体任务 布置任务、 布置任务、选题 查阅参考资料 确定参数、 确定参数、静态设计 主电路及驱动电路设计 控制系统动态设计 控制系统动态设计 仿真验证, 仿真验证,修改设计参数 仿真验证, 仿真验证,修改设计参数 画电路原理图 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交设计报告及图纸
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 电网额定电:380/220V; 电网电压波动:10%; 环境温度:-40~+40摄氏 度; 环境湿度:10~90%.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 电流超调量小于等于 5%; 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时 的转速超调量小于等于 30%; 调速范围D=20; 静差率小于等于0.03.
2 实验室场地安排
周次 星期 三 四 19 五 六 日 一 二 时段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电子电路设计室 001 002 003 004 001 002 003 004 001 002 003 004 001 002 模拟电路室 002、003 、 003、004 、 004、001 、 001、002 、 002、003 、 003、004 、 004、001 、 001、002 、 002、003 、 003、004 、 004、001 、 001、002 、 002、003 、 003、004 、
交流电动机(4) 交流电动机 额定输出功率10KW; 定子绕组额定线电压380V; 定子绕组额定相电流22A; 定子绕组每相电阻0.1欧姆; 定子绕组接线形式Y; 转子额定转速1430rpm; 转子形式:鼠笼式; 转子每相折算电阻:1欧姆; 转子折算后额定电流30A; 额定功率因数:0.75; 电机机电时间常数1S; 电枢允许过载系数1.5;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指导 运动控制系统》
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 吴新开 2012年1月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指导 运动控制系统》
设计目的 设计任务 设计参数 设计步骤 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时间安排 参考资料
一 设计目的
应用所学的交、直流调速系统的基本知识与工程设 计方法,结合生产实际,确定系统的性能指标与实 现方案,进行运动控制系统的初步设计。 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通过在MATLAB软件上建立 MATLAB 运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对控制系统进行性能仿 真研究,掌握系统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在原理设计与仿真研究的基础上,应用PROTEL进 行控制系统的印制板的设计,为毕业设计的综合运 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直流电动机(3): 直流电动机 : 输出功率为:5.5Kw 电枢额定电压220V 电枢额定电流 30A 额定励磁电流1A 1A 额定励磁电压110V 功率因数0.85 电枢电阻0.2欧姆 电枢回路电感100mH 电机机电时间常数1S 电枢允许过载系数1.5 额定转速 970rpm
直流电动机(4): 直流电动机 : 输出功率为:10Kw 电枢额定电压220V 电枢额定电流55A 额定励磁电流1A 1A 额定励磁电压220V 功率因数0.85 电枢电阻0.1欧姆 电枢回路电感100mH 电机机电时间常数1S 电枢允许过载系数1.5 额定转速1430rpm
2 查阅参考资料
(1)应去图书馆借阅相关参考资料: (2)应去院资料室查阅相关杂志上的论文; (3)应上网查阅相关文献。 (4)参考文献主要包括:直流调速系统、交 流调速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半 导体功率器件等方面
3
确定技术要求
根据所选控制系统的技术参数进一步细化技 术要求。首先确定控制系统方案,确定每一 级的具体技术指标(如放大倍数,输入输出 电阻,电源电压等)。
20
七 参考资料
1.《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陈伯时.机械工业出版社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陈伯时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2.《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设计手册》朱仁初.机械工业出版社 《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设计手册》朱仁初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3.《电气传动自动化技术手册》天津电气传动研究所.机械工业出版社 《电气传动自动化技术手册》天津电气传动研究所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4.《毕业设计指导》刘祖润.机械工业出版社 《毕业设计指导》刘祖润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5.《电力电子变流技术》黄俊.机械工业出版社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黄俊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6.《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张明达.冶金工业出版社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张明达 冶金工业出版社. 冶金工业出版社 7.《电力传动控制系统原理与应用》冯信康.水利电力出版社 《电力传动控制系统原理与应用》冯信康 水利电力出版社. 水利电力出版社 8.《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周德泽.机械工业出版社 《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周德泽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9.《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吴新开,中南大学出版社 《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吴新开, 10.《电气自动化》杂志 《电气自动化》 11.《电气传动自动化》杂志 《电气传动自动化》 12. 《电力电子技术》杂志 电力电子技术》
4
静态设计
(1).确定控制系统采用的直流稳压电源电压 (可选择). (2).确定整流装置的放大倍数.(需根据电枢电 压与控制电压确定).并设计可控整流装置及触 发电路. (3).确定电流反馈系数. (4).确定转速反馈系数. (5).根据调速范围与静差率要求确定静态速降 及转速反馈环的反馈系数.
5

设计步骤
1. 选题 (1)每个班选题的具体要求是: ①按学号尾数选择相应的题目,11-13题可根据 本人基础与兴趣自选; ②按学号倒数第2位选择相应的电动机参数, 即倒数第二位为0的选择电机(1),为1的选择电 机(2),为2的选择电机(3),为3的选择电机 (4)。 ③个别同学确实需要调换题目的,必须申明原 因,并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才能换题。 (2)课题一经选定,不准更改课题。
6
仿真研究
(1).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在MATLAB下仿真,检验转速超调量指标 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3).修改调节器参数,使之达到预期指标要求. (4).多方案比较时,要对每一系统模型进行仿 真
7完成控制系统原理图及印制板 完成控制系统原理图及印制板 (PCB)图 )
PCB图应包括: 可控整流电源 触发器 控制系统电源 调节器 励磁电源等
时间安排
地点 信息楼一合班 指导老师 吴新开 朱红萍、 朱红萍、谭 文 宿舍
吴新开、 吴新开、李 燕 朱红萍、 朱红萍、谭 文 吴新开、 吴新开、李 燕 四教楼模拟电路室、 四教楼模拟电路室、 电子电路设计室 朱红萍、 朱红萍、谭 文 吴新开、 吴新开、李 燕 朱红萍、 朱红萍、谭 文 朱红萍、 朱红萍、谭 文 信息楼407室 信息楼 室 吴新开、 吴新开、李 燕
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 电网额定电 压:380/220V; 电网电压波动10%; 环境温度:-40~+40摄氏 度; 环境相对湿度:10~90%.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 转差率:3%; 调速范围:D=20; 电流超调量小于等于 5%; 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时 的转速超调量小于等于 30%; 稳速精度:0.03.
交流电动机(3) 交流电动机 额定输出功率17KW; 定子绕组额定线电压380V; 定子绕组额定相电流25A; 定子绕组每相电阻0.1欧姆; 定子绕组接线形式Y; 转子额定转速1430rpm; 转子形式:鼠笼式; 转子每相折算电阻:1欧姆; 转子折算后额定电流50A; 额定功率因数:0.75; 电机机电时间常数1S; 电枢允许过载系数1.5;
2.交流电动机控制系统设计参数 交流电动机控制系统设计参数
交流电动机(1) 交流电动机 额定输出功率7.5KW; 定子绕组额定线电压380V; 定子绕组额定相电流12A; 定子绕组每相电阻0.5欧姆; 定子绕组接线形式Y; 转子额定转速980rpm; 转子形式:鼠笼式; 转子每相折算电阻:3欧姆; 转子折算后额定电流30A; 额定功率因数:0.75; 电机机电时间常数2S; 电枢允许过载系数1.5; 交流电动机(2) 交流电动机 额定输出功率10KW; 定子绕组额定线电压380V; 定子绕组额定相电流15A; 定子绕组每相电阻0.2欧姆; 定子绕组接线形式Y; 转子额定转速980rpm; 转子形式:鼠笼式; 转子每相折算电阻:3欧姆; 转子折算后额定电流30A; 额定功率因数:0.75; 电机机电时间常数1S; 电枢允许过载系数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