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调试方法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优化方法
提高运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提高运动控制系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提高运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确定运动控制系统的目标和需求
编写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代码
选择合适的运动控制算法和硬件设备
测试和调试运动控制系统
系统原理:阐述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路 硬件组成:详细描述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和功能 软件编程:介绍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编程方法和实现过程 调试过程:描述运动控制系统的调试过程和注意事项
性能优化:优化运动控制系统 的性能,如提高响应速度、降 低能耗、提高稳定性等
基本功能:实现运动控制系统 的基本功能,如速度控制、位 置控制、力控制等
趋势
方案论证:对初步设计方案进 行论证,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
创新性
硬件选型: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硬件设备 硬件搭建:根据硬件选型结果,搭建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平台 编写硬件电路原理图:根据硬件搭建结果,绘制硬件电路原理图 编写硬件PCB图:根据硬件电路原理图,绘制硬件PCB图,用于制作电路板
测试方法:模拟实际应用场 景进行测试
测试目的:验证系统功能是 否满足设计要求
测试内容:系统稳定性、准 确性、响应速度等
优化方法:根据测试结果进 行系统优化,提高系统性能
制定设计方案:根据设计题 目,制定初步设计方案
确定设计题目:根据课程要 求,选择合适的设计题目
文献调研:查阅相关文献,了 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降低系统的误差 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优化系统的控制算法 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优化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
软件设计:包括系统架构设 计、模块划分、接口设计等

运动控制系统的课程设计

运动控制系统的课程设计

运动控制系统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

2. 学生能掌握运动控制系统中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3. 学生能描述运动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4. 学生了解运动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运动控制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设计简单的运动控制系统,并进行仿真实验。

3. 学生能熟练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运动控制系统的调试与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运动控制系统相关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认识到运动控制系统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电气和控制系统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运动控制系统设计、调试和应用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运动控制系统概述- 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 运动控制系统的发展及应用领域2. 运动控制系统传感器- 常见运动控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 传感器的选型及接口技术3. 执行机构- 电动伺服电机、步进电机、液压气动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执行机构的控制策略及性能分析4. 运动控制算法- PID控制算法原理及其在运动控制中的应用- 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其他先进控制算法介绍5. 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及仿真- 硬件在环(HIL)仿真与实验- 运动控制系统调试与优化6. 运动控制系统实例分析- 分析典型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及解决方案- 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1周:运动控制系统概述- 第2-3周:运动控制系统传感器- 第4-5周:执行机构- 第6-7周:运动控制算法- 第8-9周: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第10周:运动控制系统实例分析教材章节关联:本课程教学内容与教材中第3章“运动控制系统”相关内容相衔接,涵盖第3章中的3.1-3.5节。

电机与运动控制系统第二版教学设计

电机与运动控制系统第二版教学设计

电机与运动控制系统第二版教学设计研究背景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电机和运动控制系统更是核心技术。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电机与运动控制系统的知识也不断发展和更新。

目前,电机与运动控制是机电一体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界也在逐步更新电机与运动控制系统的教学内容,以满足社会需求。

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针对电机与运动控制系统的第二版教学设计进行研究。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能,能够熟练掌握电机及运动控制原理、控制技术及其应用,并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和企业服务。

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电机控制概述1.1 电机控制的定义1.2 电机控制的作用1.3 常见的电机驱动控制技术第二章:电机基础知识2.1 电机结构简介2.2 电机参数2.3 电机转换基本方程式第三章:电机控制器3.1 电机控制器的功能3.2 基于控制器的电机控制3.3 常见的电机控制器第四章:运动控制概述4.1 运动控制的定义4.2 运动控制的作用4.3 运动控制的基础知识第五章:运动控制技术5.1 速度控制技术5.2 位置控制技术5.3 运动控制器的种类和应用第六章:电机和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6.1 电机和运动控制系统在工业领域的应用6.2 电机和运动控制系统在智能化生产中的应用6.3 电机和运动控制系统在新能源行业的应用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授,将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深入浅出地讲解电机和运动控制相关知识和技术,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和技术。

2. 实践通过实践,学生将能够实际操作和应用电机和运动控制,不仅能够掌握理论知识,而且更能够熟练掌握实际应用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将深入贯彻理论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培养学生协同工作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评价本课程的评价将以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学生自我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长,提高自我认知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运动控制课程设计不可逆直流PWM双闭环调速系统

运动控制课程设计不可逆直流PWM双闭环调速系统

运动控制课程设计-不可逆直流PWM双闭环调速系统运动控制课程设计-不可逆直流PWM双闭环调速系统一、设计背景和目的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快速发展,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不可逆直流PWM双闭环调速系统在许多场合具有重要作用。

本设计旨在加深对运动控制理论的理解,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不可逆直流PWM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设计方法。

二、系统概述不可逆直流PWM双闭环调速系统主要包括电流反馈环和速度反馈环。

电流反馈环主要用于控制电流,速度反馈环则主要用于控制转速。

通过两个环路的协同作用,实现对电机转速的精确控制。

三、系统设计1.硬件设计本系统主要由功率电路、控制电路、检测电路和驱动电路组成。

功率电路包括PWM逆变器和整流器,用于实现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根据控制信号调节输出电压。

控制电路主要包括控制器和算法,用于实现对电流和转速的反馈控制。

检测电路包括电流检测和速度检测,用于实时监测电流和转速。

驱动电路包括PWM驱动器和H桥驱动器,用于驱动电机旋转。

2.软件设计本系统的软件部分主要包括电流控制环和速度控制环的实现。

电流控制环通过比较实际电流与设定电流的差值,运用PI(比例积分)控制算法调节PWM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以实现对电流的精确控制。

速度控制环则通过比较实际速度与设定速度的差值,运用PI控制算法调节PWM驱动器的占空比,以实现对转速的精确控制。

两个环路之间采用串联连接,电流控制环作为速度控制环的内环,以实现对电流和转速的高效控制。

四、测试与分析1.测试方法为验证本系统的性能,需要进行电流控制环测试和速度控制环测试。

在电流控制环测试中,设定电流值,观察实际电流是否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设定值。

在速度控制环测试中,设定转速值,观察实际转速是否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设定值。

2.结果分析通过测试,可以发现本系统在电流控制环和速度控制环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性能。

在电流控制环测试中,实际电流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设定值,跟踪误差较小。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之欧阳法创编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之欧阳法创编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时间 2014.10_学院自动化_专业班级自1103 _姓名曹俊博 __学号 41151093指导教师潘月斗___成绩_______摘要本课程设计从直流电动机原理入手,建立V-M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ACR 和ASR结构,其中主回路采用晶闸管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触发器采用KJ004触发电路,系统无静2021.03.09差;符合电流超调量σi≤5%;空载启动到额定转速超调量σn≤10%。

并详细分析系统各部分原理及其静态和动态性能,且利用Simulink对系统进行各种参数给定下的仿真。

关键词:双闭环;直流调速;无静差;仿真AbstractThis course is designed from DC motor, establish the principles of V-M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design, the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and the structure, including ACR ASR the main loop thyristor three-phase bridge type all control the power supply and trigger the rectifier circuit KJ004 trigger circuit, the system without the static poor; Accord with current overshoots sigma I 5% or less; No-load start to the rated speed overshoot sigma n 10% or less.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ystem principle and the static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the system of simulink to various parameters set simulation.2021.03.09 欧阳法创编2021.03.09Key Words:double closed loop;DC speed control system;without the static poor;simulation2021.03.09 欧阳法创编2021.03.09目录摘要0Abstract1引言11 实验内容12实验设备13 实验设计原理13.1 V-M系统原理13.2 三相桥式整流电路23.3 保护电路部分23.4 直流电源电路43.5 VT触发电路53.6 ASR控制电路53.7 ACR控制电路73.7 电流检测电路83.7 转速检测电路94 系统工作原理95 调节器参数的计算过程105.1 参数以及设计要求105.2 相关参数计算115.3 电流环设计125.4 转速环设计146 Matlab仿真196.1 启动过程仿真192021.03.09 欧阳法创编2021.03.097心得体会 (19)参考文献21附录221 主电路原理图222 仿真模型图223启动波形图232021.03.09 欧阳法创编2021.03.09引言《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针对一个较为具体的控制对象或过程进行系统设计、硬件选型。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教学实验室第一章 硬件介绍及注意事项一、实验设备的基本组成运动控制系统主要组成如下:1.FX3U PLC;2.触摸屏;2. 变频器;3. 交流异步电动机和编码器;4. 直流电机和变阻器。

伺服与变频调速控制系统实验装置布置图 如下所示:由PLC、触摸屏、变频器、交流电机、直流电机和电阻组成的运动控制系统,其中PLC为控制核心,负责采集交流电机转速并控制变频器输出;触摸屏用于显示系统状态和接收操作指令;交流电机为被控对象,直流电机和电阻组成可调负载。

二、硬件连接1、通过USB接口将计算机与PLC连接。

2、接好实验箱上的连线或被控对象板的其他连线。

3、检查是否有错误,然后开机实验。

三、 对参加实验学生的要求:1、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复习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明确每次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内容和方法。

2、按实验指导书中的要求进行接线和操作,经检查和实验老师同意后再通电。

3、在实验中注意观察,记录有关的数据和图像,并由指导老师复查后才能结束实验。

4、实验后应断电,整理实验台,恢复到实验前的状况。

5、认真填写实验报告,按规定格式作出图标、曲线、并分析实验结果。

6、爱护实验设备,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伺服与变频调速控制系统实验装置设备布置图第二章 交流变频调速系统课程设计1)本课程设计主要设备1、FX3U PLC;触摸屏。

2、变频器。

3、交流异步电动机和编码器。

4、直流电机和变阻器。

2)本课程设计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设计是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综合教学实践课。

该课程设计涉及到自动控制原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数字程序控制系统、微机控制技术等课程的内容。

本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是:1. 熟悉和掌握开环交流变频调速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机械特性,以及对该系统的硬件设备选型和配置,编制和调试用户程序。

2. 熟悉和掌握转速单闭环有静差交流变频调速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机械特性,编制和调试用户程序。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_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_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设计名称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专业班级自动化10—3学号**********姓名王韶雨指导教师李铁鹰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设计名称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专业班级自动化10—3学号**********姓名张浩宇指导教师李铁鹰目录一、设计任务 (2)1、设计对象参数 (2)2、性能指标 (2)3、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2)3.1电力拖动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的设计 (2)3.2控制电路的设计 (2)二、电力拖动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的设计 (3)1、整流电路和整流器件的选择 (3)2、整流变压器参数的计算 (3)3、整流器件的保护 (4)4、平波电抗器参数的计算 (4)5、触发电路的选择 (4)三、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原理图设计 (5)1系统的组成 (5)2系统的电路原理图 (6)3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调节器设计 (6)3.1获得系统设计对象 (8)3.2电流调节器的设计 (6)3.3转速调节器的设计 (11)四、系统起动过程分析 (16)一、设计任务1、设计对象参数(1)P nom=30KW (2)U nom=220V (3)I nom=136A(4)n nom=1460r/min (5)R a =0.2Ω(6)R Σ=0.6Ω(7)C e=0.2 v.min/r (8)RΣ=0.18Ω(9)K S=42(10)T oi=0.002 s (11)T0=0.01 s (12)λ=1.5(13)U*nm=8 V (14)U*im=8 V2、性能指标σi≤5% σn≤10% 3、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3.1电力拖动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的设计(1)整流电路和整流器件的选择(2)整流变压器参数的计算(3)整流器件的保护(4)平波电抗器参数的计算(5)触发电路的选择3.2控制电路的设计(1)建立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2)电流调节器的设计计算(3)转速调节器的设计计算二、电力拖动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的设计1、整流电路和整流器件的选择目前在各种整流电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其中阴极连接在一起的三个晶体管(VT1,VT3,VT5)称为共阴极组;阳极连接在一起的三个晶体管(VT4,VT6,VT2)称为共阳极组。

plc运动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plc运动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plc运动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运动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

2. 使学生了解并能够解释PLC在工业运动控制中的应用场景和优势。

3. 让学生掌握PLC编程中与运动控制相关的基本指令和编程逻辑。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PLC进行简单的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编程和调试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实际运动控制需求,设计出合理的PLC控制方案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能在小组项目中有效沟通和协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PLC运动控制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敢于面对挑战,勇于尝试新的解决方案。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伦理观,认识到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气基础和编程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好奇心。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PLC基本原理与结构:介绍PLC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PLC编程基础:讲解PLC编程语言、基本指令、编程逻辑,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运动控制基础:介绍运动控制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常用的运动控制器件,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PLC在运动控制中的应用:分析实际应用案例,讲解PLC在运动控制中的接线方式、程序设计方法等,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学习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调试方法及故障排查技巧,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6.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包括PLC编程、运动控制系统的搭建和调试,结合教材附录中的实验指导书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