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控制系统课程仿真课程设计报告书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调试方法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优化方法
提高运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提高运动控制系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提高运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确定运动控制系统的目标和需求
编写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代码
选择合适的运动控制算法和硬件设备
测试和调试运动控制系统
系统原理:阐述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路 硬件组成:详细描述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和功能 软件编程:介绍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编程方法和实现过程 调试过程:描述运动控制系统的调试过程和注意事项
性能优化:优化运动控制系统 的性能,如提高响应速度、降 低能耗、提高稳定性等
基本功能:实现运动控制系统 的基本功能,如速度控制、位 置控制、力控制等
趋势
方案论证:对初步设计方案进 行论证,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
创新性
硬件选型: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硬件设备 硬件搭建:根据硬件选型结果,搭建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平台 编写硬件电路原理图:根据硬件搭建结果,绘制硬件电路原理图 编写硬件PCB图:根据硬件电路原理图,绘制硬件PCB图,用于制作电路板
测试方法:模拟实际应用场 景进行测试
测试目的:验证系统功能是 否满足设计要求
测试内容:系统稳定性、准 确性、响应速度等
优化方法:根据测试结果进 行系统优化,提高系统性能
制定设计方案:根据设计题 目,制定初步设计方案
确定设计题目:根据课程要 求,选择合适的设计题目
文献调研:查阅相关文献,了 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降低系统的误差 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优化系统的控制算法 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优化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
软件设计:包括系统架构设 计、模块划分、接口设计等
运动控制系统的课程设计

运动控制系统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
2. 学生能掌握运动控制系统中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3. 学生能描述运动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4. 学生了解运动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运动控制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设计简单的运动控制系统,并进行仿真实验。
3. 学生能熟练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运动控制系统的调试与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运动控制系统相关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认识到运动控制系统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电气和控制系统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运动控制系统设计、调试和应用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运动控制系统概述- 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 运动控制系统的发展及应用领域2. 运动控制系统传感器- 常见运动控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 传感器的选型及接口技术3. 执行机构- 电动伺服电机、步进电机、液压气动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执行机构的控制策略及性能分析4. 运动控制算法- PID控制算法原理及其在运动控制中的应用- 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其他先进控制算法介绍5. 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及仿真- 硬件在环(HIL)仿真与实验- 运动控制系统调试与优化6. 运动控制系统实例分析- 分析典型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及解决方案- 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1周:运动控制系统概述- 第2-3周:运动控制系统传感器- 第4-5周:执行机构- 第6-7周:运动控制算法- 第8-9周: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第10周:运动控制系统实例分析教材章节关联:本课程教学内容与教材中第3章“运动控制系统”相关内容相衔接,涵盖第3章中的3.1-3.5节。
运动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运动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报告学院/班级:指导老师:成员:主题: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工程设计202 年月日一、设计目的二、设计方案三、MATLAB电路设计四、测试结果与分析一、设计目的1 应用交、直流调速系统的基本知识,结合实际生产,确定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2 应用计算机仿真,通过MATLAB建立运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对控制系统进行性能仿真,掌握系统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二、设计方案1. 主电路选用晶闸管整流电路,控制系统选用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方案。
电流检测环节、电流调节器以及转速检测环节、转速调节器,构成了电流环和转速环,电流环通过电流元件的反馈作用稳定电流,转速环通过转速检测元件的反馈作用保持转速稳定,最终消除转速偏差,从而使系统达到调节电流和转速的目的。
两组晶闸管相互配合实现电动机的可逆运行,提高了系统的快速制动和反向运行能力。
系统设计总体框图2.因为在起动期间需要保持电枢电流恒定不变;在稳定运行期间需要保持电机的转速恒定不变,所以需要构造电流环和转速环两个反馈环节。
电流环在里面转速环在外面。
起动过程结束时,实现电枢电流自动与负载电流相平衡,速度调节器选用PI调节器,其输出就能满足起动期间的要求,系统是稳定系统,速度调节器的输出能满足起动结束的要求。
①电流环起动时维持最大电流不变,解决了最短时间起动的问题;②转速环在外面解决了系统起动结束后的抗干扰问题;③如果系统是一个稳定性系统,那么速度调节器的输出能自动与电流反馈相平衡。
MATLAB仿真静特性图当控制系统接到停车命令后,转速给定会立即变零。
但转速反馈信号不能立即发生,造成速度调节器的输入偏差信号立即等于转速反馈信号,导致ASR的输出立即达到反向饱和状态。
由于ACR的给定信号和反馈信号此时的极性相同,又导致ACR产生反向饱和。
由于电感上的电流不能发生突变,所以尽管反组桥触发角在整流区但外部条件还没有满足,因此处于待整流状态。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时间2014.10 _学院自动化 _专业班级自1103 _姓名曹俊博__学号指导教师潘月斗 ___成绩 _______摘要本课程设计从直流电动机原理入手,建立V-M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ACR和ASR结构,其中主回路采用晶闸管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触发器采用KJ004触发电路,系统无静差;符合电流超调量σi≤5%;空载启动到额定转速超调量σn≤10%。
并详细分析系统各部分原理及其静态和动态性能,且利用Simulink对系统进行各种参数给定下的仿真。
关键词:双闭环;直流调速;无静差;仿真AbstractThis course is designed from DC motor, establish the principles of V-M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design, the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and the structure, including ACR ASR the main loop thyristor three-phase bridge type all control the power supply and trigger the rectifier circuit KJ004 trigger circuit, the system without the static poor; Accord with current overshoots sigma I 5% or less; No-load start to the rated speed overshoot sigma n 10% or less.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ystem principle and the static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the system of simulink to various parameters set simulation.Key Words:double closed loop;DC speed control system;without the static poor;simulation目录摘要 (11)Abstract (11)引言 (11)1 实验内容 (22)2实验设备 (22)3 实验设计原理 (22)3.1 V-M系统原理 (22)3.2 三相桥式整流电路 (22)3.3 保护电路部分 (33)3.4 直流电源电路 (44)3.5 VT触发电路 (44)3.6 ASR控制电路 (55)3.7 ACR控制电路 (77)3.7 电流检测电路 (77)3.7 转速检测电路 (88)4 系统工作原理 (88)5 调节器参数的计算过程 (99)5.1 参数以及设计要求 (99)5.2 相关参数计算 (1010)5.3 电流环设计 (1010)5.4 转速环设计 (1313)6 Matlab仿真 (1717)6.1 启动过程仿真 (1717)7心得体会 (19)参考文献 (21)附录 (22)1 主电路原理图 (22)2 仿真模型图 (22)3启动波形图 (23)引言《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针对一个较为具体的控制对象或过程进行系统设计、硬件选型。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可编辑范本】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时间2014。
10_学院自动化_专业班级自1103 _姓名曹俊博__学号41151093指导教师潘月斗 ___成绩 _______摘要本课程设计从直流电动机原理入手,建立V-M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ACR和ASR结构,其中主回路采用晶闸管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触发器采用KJ004触发电路,系统无静差;符合电流超调量σi≤5%;空载启动到额定转速超调量σn≤10%。
并详细分析系统各部分原理及其静态和动态性能,且利用Simulink对系统进行各种参数给定下的仿真.关键词:双闭环;直流调速;无静差;仿真AbstractThis course is designed from DC motor, establish theprinciples ofV-Mdoubleclosedloop DC speedcontrol system design,the do uble closedloop dc speedcontrol systemand thestructure, includingACR ASR the mainloop thyristor three-phasebridge type allcontrol the power supply and trigger therectifiercircuit KJ004 trigger circuit, the systemwithoutthe static poor;Accord with current overshoots sigmaI5%orless; No-load startto therated speed overshoot sigma n 10% or less。
And detailedanalysis of the system principleand thestatic and dynamic performance,and the system of simulink to va rious parameters set simulation。
重庆大学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课程设计(论文)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直流可逆调速系统设计指导教师: XXX学生: XXX学号: XXX专业:自动化班级: 02班设计日期: 2014.9.22—2014.9.29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2014年9月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评定成绩表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自动化学院2011级自动化专业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和任务运动控制系统是通过控制电动机电压、电流、频率等输入量,来改变工作机械的转矩、速度、位移等机械量,使各种工作机械按人们期望的要求运行,以满足生产工艺及其他应用的需要。
在电力、工业、交通、航空航天等很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运动控制技术不但本身是一项高新技术,而且还是其它多项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
因此,提高学生的运动控制系统综合设计和应用能力是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通过运动控制系统的课程设计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培养学生文献检索的能力,特别是利用互联网检索文献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运动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
5、提高学生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水平。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在整个设计中要注意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的运动控制系统相关知识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以及创造能力。
课程设计从确定方案到系统设计要求有理有据,仿真过程要求图文并茂,论证充分。
2、在整个设计中要注意培养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力完成课程设计的所有内容,严禁抄袭。
3、课题设计报告要求严格按照课程设计排版要求规范格式,且文字通顺,逻辑性强。
4、课题设计报告内容部分字数要求为6000字左右。
(A4纸打印8页左右)三、参考资料1、阮毅, 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第4版).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2、洪乃刚. 电力电子、电机控制系统的建模和仿真.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3、林飞, 杜欣. 电力电子应用技术的MATLAB仿真.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4、顾春雷等,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与MATLAB仿真,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四、课程设计的工作计划课程设计时间总共5天。
运动控制系统仿真设计书

运动控制系统仿真设计书2.1 设计工具介绍Simulink是Matlab开发环境中的主要的组件,在控制系统、控制理论的相关实验仿真中,它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动态的系统建模、仿真以及综合分析的软件。
在simulink下只需要进行简单的一些鼠标操作,通过模型的拖拽和连接即可搭建出复杂的系统模型,这种建模方式具有结构简单以及流程清晰、模型可视、适用围广、仿真精细、效率高和实验灵活多变等明显的优点。
设计中主要用到Matlab(8.3)R2014a版,在例设计过程中,仿真模型的搭建过程中,需要实验者掌握Simulink中的工具箱使用,能够熟练的运用其中的相关模块,并且能够熟练应用Simulink中各种库函数。
实验例设计的虚拟平台的搭建,可以利用guide图形界面设计来完成这部分工作。
Simulink中仿真实验模型的搭建,其中各种模型模块及库函数的使用是基本点,系统实验参数的设计是细节也是重点。
实验例与实验平台的连接也是通过guide完成的,这个过程中相应的控件的句柄语句以及回调函数是要点。
在仿真系统的运行调试过程中,要根据输出量的scope波形图像对仿真系统的参数进行优化。
然后对实验例设计反复优化、调试。
在本次运动控制系统反震实验例设计的仿真中主要用到了Matlab中的Simulink的以下特点:直观的、图形模块化的仿真模型搭建方式,利用Simulink模块化的建模方式可以迅速建立可视化的运动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模型。
快速、准确的Simulink设计模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图形化的调试工具辅助用户进行运动控制系统的开发搭建。
从上面所分析出的结论可以看出,在老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使用Simulink中模型仿真技术与GUIDE 界面设计相互配合,进行搭建图形化、模块化、数字化以及可视化的运动控制仿真系统的虚拟实验,以方便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
而且在实验者进行实验例的研究学习时,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入所搭建的虚拟平台进行仿真实验,可以很方便的进入虚拟仿真模型实验环境,可以在调整参数的同时观看仿真实验的输出结果,仿真例模型的选择是从基本理论知识到有一定程度复杂的典型仿真模型实例,由浅入深的进行相关实验的模型搭建及仿真,大大的方便了实验者们之间进行动态的、可视化的、数据化的交互式系统仿真。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一、性质和目的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在学完本课程理论部分之后,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巩固本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获取工程设计技能的能力;综合计算及编写报告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1.根据指导教师所下达的《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
2.主要设计内容包括:(1)根据任务书要求确定总体设计方案(2)主电路设计:主电路结构设计(结构选择、器件选型、考虑器件的保护)、变压器的选型设计;(3)控制电路设计:控制方案的选择、控制器设计(4)保护电路的选择和设计(5)调速系统的设计原理图,调速性能分析、调速特点 3.编写详细的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并画出调速系统的原理图。
三、设计目的1.熟练掌握主电路结构选择方法、主电路元器件的选型计算方法。
2.熟练掌握保护方式的配置及其整定计算。
3.掌握触发控制电路的设计选型方法。
4.掌握速度调节器、电流调节器的典型设计方法。
5.掌握绘制系统电路图绘制方法。
6.掌握说明书的书写方法。
四、对设计成品的要求1.图纸的要求:1)图纸要符合国家电气工程制图标准; 2)图纸大小规范化; 3)布局合理、美观。
2.对设计说明书的要求 1)说明书中应包括如下内容①目录②课题设计任务书;③调速方案的论证分析(从经济性能和技术性能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和选择;④所要完成的设计内容⑤变压器的接线方式确定和选型;⑥ 主电路元器件的选型计算过程及结果;⑦控制电路、保护电路的选型和设计;⑧调速系统的总结线图系统电路设计及结果。
2)说明书的书写要求①文字简明扼要,理论正确,程序功能完备,框图清楚明了。
②字迹工整;书写整齐,参照教务系统中的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
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任务书1组:直流他励电动机:功率PN=1.1kW,额定电压UN=220V,额定电流IN=6.7A,磁极对数P=1,nN=1500r/min,励磁电压220V,电枢绕组电阻Ra=2.34Ω,主电路总电阻R=7Ω,L∑=246.25mH(电枢电感、平波电感和变压器电感之和),Ks=58.4,机电时间常数Tm=116.2ms,滤波时间常数Ton=Toi=0.00235s,过载倍数λ=1.5,电流给定最大值Uim*=10V,速度给定最大值Un*=10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课程设计系统概述 (1)
1.1课程设计项目参数 (1)
1.2课程设计要求: (1)
1.3课程设计设计任务 (2)
1.4.稳态分析及参数设计计算 (2)
1.4.1静态参数计算 (2)
1.4.2.动态参数计算 (3)
1.4.3稳定性分析 (4)
1.4.4系统校正 (4)
1.4.5.控制结构图 (5)
二、MATLAB仿真设计 (6)
三、总结 (10)
四、参考文献 (10)
一、课程设计系统概述
1.1课程设计项目参数
1)电动机:额定数据为PN=10kW,UN=220v,IN=52A,nN=1460r/min,电枢电阻RS=0.5Ω,飞轮力矩GD2=10N.m2。
2)晶闸管装置: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整流变压器Y/Y联结,二次线电压U2l=230v,触发整流环节的放大系数Ks=40。
3)V-M系统主电路总电阻R=1Ω。
4)测速发电机:永磁式,ZYS231/110型;额定数据为23.1w,110v,0.18A,1800r/min。
5)系统静动态指标:稳态无静差,调速指标D=10,s≤5%
6)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要求加入合适的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使电动机的最大电流限制(1.5-2)I N。
(选座)
7)给定电压Un*=15V。
1.2课程设计要求:
(1)根据题目要求,分析论证确定系统的组成,画出系统组成的原理框图;
(2)对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进行稳态分析及参数设计计算;
(3)绘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4)动态稳定性判断,校正,选择转速调节器并进行设计;
(5)绘制校正后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6)应用MATLAB软件对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进行仿真,验证所设计的调节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7)加入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选做)
(8)应用MATLAB软件对带电流截至负反馈的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进行仿真,完善系统;
1.3课程设计设计任务
(1)系统组成原理框图
根据设计要求,所设计的系统为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选定转速为反馈量,用变电压调节方式,实现对直流电机的无极调速。
所以设计原理图如下:
图2-1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原理图
转速用与电动机同轴相连的测速电机产生的正比于转速的电压信号反馈到输入端,再与给定值比较,经放大环节产生控制电压,再通过电力电子变化器来调节电机回路电流,达到控制电机转速的目的。
1.4.稳态分析及参数设计计算
1.4.1静态参数计算
(1)空载到额定负载的速降
由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可得:
(2)系统开环放大倍数K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0.1329Vmin/r
(3)测速反馈环节放大系数α
测速发电机电动势系数
α=0.01158
(4)运算放大器的放大系数Kp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取15代入原式的K=52.28
1.4.
2.动态参数计算
(1)主电路电感值L
当主回路电流为额定值10%时,电流仍连续。
(2)电磁时间常数
(3)机电时间常数
由以上时间常数可得系统传递函数为:
1.4.3稳定性分析
判稳条件:
又K取值为52.28所以系统稳定。
1.4.4系统校正
使用PI调节器校正为典型一型系统:
典型一型系统:
用PI调节器校正时,设调节器函数:
令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0.02其他两个小惯性环节等效为一个惯性环节: 1/((0.00167s+1)(0.14s+1))=1/(0.14167s+1)
则T=0.14167,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KT=0.5,K=3.5,
Kp=0.
i=/Kp=0.87
1.4.5.控制结构图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稳态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图2-2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稳态结构图
放大环节可以看成纯比例环节,按比例反应系统的偏差,系统一旦出现了偏差,比例调节立即产生调节作用用以减少偏差。
比例作用大,可以加快调节,减少误差,但是过大的比例,使系统的稳定性下降,甚至造成系统的不稳定。
电力电子变换环节是一个时间常数很小的滞后环节,这里把它看做一阶惯性环节,额定励磁下的直流电机是一个二阶线性环节。
系统动态图如下图所示。
图2-3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动态结构图
二、MATLAB仿真设计
图2-1纯比例调节的仿真模型
图2-2理想转速波形
图2-3电枢电流波形
由上图可知虽然转速最终稳定,但超调量比较大。
所以应加入比例积分调节。
PI调节器是一种线性控制器,它根据给定值与实际输出值构成控制偏差,将偏差的比例(P)和积分(I)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
在SIMULINK中建立加入PI调节器的转速环仿真模型如下图所示:
图2-4加入PI调节器的转速环仿真模型
将计算好的参数输入到相应的模块中点击仿真按钮并双击Scope模块就可以显示仿真结果,转速波形和电枢电流波形如下图所示:
图2-5转速仿真波形
图2-6
静差率(转速变化率)是指电动机在一定转速下运行时,负载由理想空载变到额定值时所产生的转速降落与理想空载转速之比值。
应该以最小的空载速率为准。
这样的静差率才是有效的,其又称相对稳定性,用来表示负载变化时的电动机转速变化的程度,它与机械特性硬度有关,该数值越小,说明电机稳定性越好。
根据波形可计算得
符合设计要求
电枢电流波形如下图所示:
图2-7 电枢电流波形
对电枢电流施加扰动时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图2-8
施加扰动后转速波形如图2-9所示:
图2-9施加扰动后的转速波形施加扰动电流波形如图2-10所示:
图2-10施加扰动后的电流波形
由仿真波形分析可知,PI调节器通过比例环节反映控制系统的偏差信号,偏差一旦产生,控制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以减少偏差。
积分环节主要用于消除静差,提高系统的无差度。
积分作用的强弱取决于积分常数,越大,积分作用越弱,反之越强。
因而对电流扰动具
有抑制作用。
三、总结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更进一步了解了运动控制原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让我学习到了更多新的知识,比如Matlab的使用;或者复习了之前已经掌握的,但又重新复习的新的知识,比如自动控制原理。
在这次亲身实践中,更加锻炼了我的学习钻研能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本设计为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首先介绍了直流电机的调速和发展;其次介绍了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指标和特性;再次介绍了转速负反馈直流电机的调速;最后,运用MATLAB进行了仿真和调试。
通过仿真和调试使系统最终达到稳定状态。
当然,系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用到的是单闭环控制,所以在调速的过程中,系统的稳态性能还不尽如意,在一定的调速围能满足要求,而在一些要求比较高的系统中,就很难实现,此时就应该采用双闭环控制。
最后,感谢吕庭老师的辛勤教学和周围同学的热情帮助,不然我也不能收获到如此多的学习经验。
四、参考文献
[1] 建兴.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2004.
[2] 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2000.
[3] 吴俐君.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实验[M].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4] 郝力文 , 王子文 . 车间运输小车的智能控制 [J]. 机械 ,2001 年 ,28( 增刊).
[5] 自动控制原理及设计
[6] 工程船舶特种机械电力拖动
[7] 电动机调速原理及系统
[8] 自动化装置元件及其动态特性
[9] 船舶电气工学便缆〔陆道政季新宝著〕〔吴斐文著〕〔兴瑶著〕 [苏 A.N 塔纳塔尔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