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文言文
小学必背文言文60篇.

1.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小学生3—6年级必背文言文

3—6年级必背文言文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初高中的语文课本中占到20%以上的内容。
文言文是古代文人在口语化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文学加工而形成的书面性语言,其语言凝练,富有音韵之美。
小学生多读文言文,在潜移默化之中就能从文言文中汲取文学营养,让白话的表达更精妙。
很多家长很重视孩子学习的关键期,错过了关键期,学起来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还大打折扣。
如果学习文言文有关键期的话,那一定是小学阶段!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登鹳鹊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0.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4.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5.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6.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小学生经典必背文言文大全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分享的⼩学⽣经典必背⽂⾔⽂⼤全。
欢迎阅读参考!【篇⼀】⼩学⽣经典必背⽂⾔⽂ 两⼩⼉辩⽇ 先秦:佚名 孔⼦东游,见两⼩⼉辩⽃,问其故。
(辩⽃⼀作:辩⽇) ⼀⼉⽈:“我以⽇始出时去⼈近,⽽⽇中时远也。
” ⼀⼉⽈:“我以⽇初出远,⽽⽇中时近也。
” ⼀⼉⽈:“⽇初出⼤如车盖,及⽇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近者⼤乎?” ⼀⼉⽈:“⽇初出沧沧凉凉,及其⽇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远者凉乎?” 孔⼦不能决也。
两⼩⼉笑⽈:“孰为汝多知乎?” 译⽂ 孔⼦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个⼩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近,⽽正午的时候距离⼈远。
” 另⼀个⼩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较远,⽽正午的时候距离⼈⽐较近。
⼀个⼩孩⼉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样⼤,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般⼩了,这不是远⼩近⼤的道理吗?” 另⼀个⼩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伸进热⽔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孩⼦笑着对孔⼦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篇⼆】⼩学⽣经典必背⽂⾔⽂ 学弈 先秦: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弈,其⼀⼈专⼼致志,惟弈秋之为听;⼀⼈虽听之,⼀⼼以为有鸿鹄将⾄,思援⼸缴⽽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然也。
译⽂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
让弈秋教导两个⼈下棋,其中⼀⼈专⼼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个⼈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以为有⼤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箭将它射下来。
虽然他们⼆⼈⼀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别⼈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篇三】⼩学⽣经典必背⽂⾔⽂ 王戎不取道旁李 宋代:佚名 王戎七岁,尝与诸⼩⼉游。
看道边李树多⼦折枝,诸⼉竞⾛取之,唯戎不动。
小学1到6年级文言文大全

小学1到6年级文言文大全在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深邃的哲学思想。
以下是小学1到6年级常见的一些文言文选段,这些选段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魅力,还能帮助他们积累词汇、理解句式和学习古代文化。
1. 一年级《三字经》节选: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2. 二年级《弟子规》节选: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3. 三年级《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 四年级《孟子》节选: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 五年级《诗经》节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6. 六年级《左传》节选:晋公子重耳之亡也,过宋,宋襄公曰:“晋公子之贤,不可不礼。
”于是馈以马二十乘,重耳辞曰:“亡人不敢当。
”宋襄公曰:“非以赐公子也,以赠公子之从者。
”重耳乃受之。
这些文言文选段都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经典之作,通过学习这些文言文,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小学生必学文言文

小学生必学文言文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文言文是小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之一。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对于提升汉语语言的认知能力、文学水平、阅读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小学生呈现出2000个小学生必学的文言文。
一、古文启蒙篇1.《论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中庸》:至诚之道可以前行,诚之者,中立之始也。
4.《孟子》:人之初,性本善。
5.《左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史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7.《尚书》:明德惟馨,光业所基。
8.《诗经》:悠悠我心,烦而不寐。
9.《楚辞》: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二、经史子集篇1.《易经》:君子升于阳,夫人归于阴。
2.《周易》: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3.《书经》: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春秋》:三家者,天下之大贼也。
5.《春秋左传》:天生德于予,不能自完也。
6.《史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7.《淮南子》:忧人之忧,乐人之乐,与人为善,与人相亲。
8.《孔子家语》:学习不求意气,成败自负。
9.《新唐书》:诗渊已成,史地俱备。
三、诗词典籍篇1.《唐诗三百首》: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2.《宋词选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古诗十九首》: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5.《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6.《庄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7.《红楼梦》: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8.《西游记》:此间山水郁郁,人烟稠稠,与须弥山相似。
9.《水浒传》:大刀向左,弯弓射右。
四、成语典故篇1.龙马精神:形容人物精神矍铄,意志坚强,精力充沛,气概非凡。
2.骑虎难下:比喻进退两难,处境十分为难。
小学必背文言文大全

小学必背文言文小学必背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在近些年的小升初考试中也越来越受重视,因为时代距离现在久远,很多字词等现代孩子理解起来还是非常困难的。
下面是小编与你分享的一些小学文言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升初常考短篇文言文一.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mèi)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1.托:假装。
2.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3.以:用来,连词,表目的。
4.值:正好。
5.寝:睡觉。
6.因:趁机。
7.时:当时。
8.而:连词,表承接。
9.而:连词,表转折,译为却、但是。
10.既而:过了一会儿。
11.何以:为什么。
12.觉:醒。
13.值:当......时。
14.且:尚且,姑且。
15.且托寐以观之:姑且装睡看看他们怎么样。
16.既而问毓何以拜: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17.共:一同。
【文言知识】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在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药酒喝。
他们的父亲当时已发觉,暂且故意装睡,看他们怎么样。
钟毓行礼后才喝酒,钟会只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回答说:"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是非礼的行为,所以用不着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小学必背八篇文言文

小学必背八篇文言文1.《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2.《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3.《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6.《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7.《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8.《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小学生必背小古文

小学生必背小古文00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002. 一年之计在于春。
003.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004. 一寸光阴一寸金。
005.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006.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007.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008.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009.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010.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011.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012.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013. 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014. 有雨山戴帽,无雨半山腰。
01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016.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017. 早晨下雨当日晴。
018.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019. 妈蚁搬家蛇过道。
020. 有志者事竟成。
021. 志当存高远。
022. 树无根不长。
023.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024. 有山皆图画。
025. 轻诺必赛信。
026. 失信不立。
027. 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
028. 小信成则大信立。
029.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030.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031.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032.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033.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034.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035.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036.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037.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038. 不迁怒,不贰过。
039.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040. 爱人若爱其身。
041.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042.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043.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044.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045.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046.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047. 一时强弱在于力。
048.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049. 人心齐,泰山移。
050.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051.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052.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文言文
在小升初语文考试或面谈中,文言文可谓是必考内容,已经引起了很多家长的重视。
也是小升初中的重难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中包含很了多知识点,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文言文:
1、《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
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注释】
舍:家。
嬉:游戏。
所以:用来。
处子:安顿儿子的地方。
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一类的事。
贾人:商贩。
炫卖:沿街叫卖。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
揖让进退:打拱作揖,进退庙堂等礼节。
2、《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
【注释】
候:拜访,问候。
履行:实践,做。
绥:安,安抚。
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师:学习。
【方言证古】
老父:对父亲的敬称。
老,表示敬称的词头。
家君:对他人父亲的尊称。
君:对他的尊称。
3、《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à):拔。
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趋:快走。
往:去,到……去。
槁(gǎo):草木干枯。
耘苗:给苗锄草。
非徒:非但。
徒,只是。
益:好处。
4、《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仕:(仕途)在……做官。
并:连同。
或:有人。
去:去除。
欲:想要。
何:哪里。
而:却。
坐:因为,由于。
【寓意】
其寓意是讽刺那些不懂装懂的人。
告诫人们: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
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
5、《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
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
祠(cí):春祭。
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具。
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
相谓:互相商量。
引酒:拿过酒杯。
引,取过来。
且:将要。
固:本来。
子:对人的尊称。
安:怎么。
遂:就。
亡:失去。
【解释】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6、《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
嫌淡无味。
主人闻之,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注释】
食:食物。
闻已:听罢。
益:增加。
更:改变。
空:空口。
口爽:口味败坏。
返:同“反”,反而的意思。
7、《截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
初:初始。
执:握,持,拿。
亦:也。
计:计谋,策略。
俄:一会儿,不久。
而:连词,表承接,然后。
老父:年长的男人。
遂:就。
【寓意】
做事情要知变通,不能循规蹈矩。
对于别人的意见要依据实际采纳,不能盲从。
也告诫人们有时自作聪明,好为人师反而无益于解决问题。
8、《世无良猫》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
餍以腥膏,眠以毡罽。
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
某怒,逐之,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
【注释】
恶:厌恶。
破家:拿出所有的家财。
餍:饱食。
以:用。
腥膏:鱼和肥肉。
毡蘮(jì):毡子和毯子。
且:既……又……。
率:大都。
暴:猖狂。
以为:认为。
【启示】
溺爱是不可取的,环境过于安逸,人就会懒散,不思进取。
9、《父善游》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婴儿啼。
人问其故。
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急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注释】
过于江上:经过江边。
方:正在。
引:带着,抱着。
故:缘故。
善:擅长。
岂:难道。
遽急:立即。
以此任物:用这种观点来对待事物。
悖:违反常理,错误。
【含义】
世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就可能做出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10、《人有亡斧者》
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俄而抇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行动、颜色、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注释】
亡:丢失。
意:同“臆”,怀疑。
窃:偷。
颜色:脸上的表情。
无为而不:没有不像。
俄而:一会儿,不久。
谷:山谷。
抇:读hú,挖掘。
他日:另一天。
复:再。
无似窃斧者:没有一点像偷斧子的样子。
【启示】
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
当人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
准确的判断来源于对客观事实的调查,而不是主观的猜想。
11、《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闵王立。
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
宣王:齐国国君。
竽(yú):古代乐器名。
必:定,必须。
处士:古代称有学问、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
这里带有嘲讽意味。
请:请求。
说:同“悦”。
廪食:官府供食。
廪:粮仓。
食:供养、给……吃。
立:继承了王位。
【启示】
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12、《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
市:集市。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反,通“返”,返回。
彘:读“zhì”,意为猪。
适:恰巧。
特……耳:不过……罢了。
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
今子欺之:现在你欺骗他。
子:你,对对方的称呼。
而:则,就。
成教:教育有效果。
【启示】
成人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父母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