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1.2走进科学实验室练习

合集下载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1.2 走进科学实验室(解析版)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1.2 走进科学实验室(解析版)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1.2 走进科学实验室一、基础题(共8题;)1.老师说:科学需要创新。

对此,你认为下列那种观点是正确的()A. 做实验时,我们不用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B. 做实验时,我们用不着遵循客观规律,可以乱做一通C. 电压表与电流表可以调换使用D. 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行为没有违背实验规则的是()A. 在实验室吃零食B. 把实验后的剩余药品带出实验室C. 把反应后的药品倒入老师指定的废液缸中D. 将固体垃圾或者有毒有害溶液直接倒入水槽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将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气体气味B. 用剩的药品倒回试剂瓶C. 用手取砝码D. 酒精灯火焰用灯帽盖灭4.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A. 试管B. 量筒C. 燃烧匙D. 蒸发皿5.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A. 加热液体B. 滴加液体C. 湿抹布灭火D. 点燃酒精灯6.在下列仪器中,用来加热的是________ ,用来取少量固体药品的是________ ,用来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 ,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的是________ ,常用来搅拌的是________ 。

①烧杯②滴管③玻璃棒④酒精灯⑤药匙⑥试管7.固体药品:块状固体用________ 夹取,粉末状物质用________ 取用;向试管里装粉末,应用________ 取少量药品,伸入________ 放的试管中2/3处,然后将试管________ 。

如果试管直径较小,可将固体粉末倒入对折的纸槽,送入平放的试管底部。

向试管里装块状固体,将试管________ ,用________ 夹取块状固体,使其________ 。

8.使用酒精灯,酒精灯内的酒精量最多不应超过其容积的________ ,最少不低予其容积的1/3。

熄灭酒精灯用________ 。

不得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________ ,洒在台面上的酒精着火应立即用________ 去扑盖。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同步试题:1.2 走进科学实验室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同步试题:1.2 走进科学实验室

1.2 走进科学实验室1.实验室里,固体药品通常盛放在(A)A. 广口瓶B. 集气瓶C. 细口瓶 D.试管2.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A)3.下列危险警告标志中,其图形符号与名称不相对应....的是(D)4.下列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范的是(D)A.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可以对着实验者B.为了操作方便,对于没有毒性和腐蚀性的药品,可以直接用手去拿C.为了节约药品,用剩药品应倒回原试剂瓶,以免浪费D.为了防止试剂污染,滴管应悬在试管正上方滴加液体,不要直接接触试管5.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D) A. 用水冲灭 B. 用嘴吹灭C. 用泡沫灭火器扑灭D. 用湿布扑盖6.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说出下列仪器的用途。

仪器用途酒精灯加热物体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或用来加热少量液体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体温计测量物体的温度滴管取用少量溶液电流表测量电流7.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1/3__;加热试管时要使用试管夹,手握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而且应该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固定在离试管口的__1/3__处;加热时,试管倾斜跟桌面成__45°__,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部位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记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8.既能用来给少量固体药品加热,又能用来给少量液体药品加热的仪器是(A)A.试管B.烧杯C.集气瓶D.量筒【解】集气瓶和量筒是不能被加热的仪器;烧杯常用来配制溶液或作较多量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且加热时必须放置在石棉网上,使受热均匀;试管可以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并能直接加热。

9.实验结束后,图中所示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A)【解】试管洗净后倒置于试管架上,使水流出试管,加速干燥,故A对。

B图瓶塞应及时塞回试剂瓶;天平使用完毕砝码应及时放回砝码盒;滴管使用后应正放于试管架上,不能横放。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第2节走近科学实验室习题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第2节走近科学实验室习题新版浙教版

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01知识管理1.科学实验室——常用仪器试管架:放置试管等的仪器。

试管:少量物质反应时用的容器。

试管夹:夹持试管等。

酒精灯:给物质________的工具。

药匙:取少量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的工具。

停表:测量________的仪器。

天平和砝码:测量物体________的仪器。

电流表:测量电路中________的仪器。

电压表:测量电路中________的仪器。

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的仪器。

天文望远镜:观测遥远星体的仪器。

注意:各种工具和仪器是为了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的,但是每一个工具和仪器都有自己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

因此,同学们在使用时一定要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测量仪器的精度和准确度都在不断地提高。

2.实验室的安全安全守则: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守则,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注意:(1)酒精及有机物燃烧,小面积着火,应迅速用抹布盖灭。

(2)若不慎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或用药棉浸75%的酒精轻涂伤处。

(3)若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

3.常见的实验操作滴管的使用:它主要用于________少量液体或用于________少量液体。

酒精灯的使用: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应用________点燃酒精灯;熄灭酒精灯________直接吹,要用盖子盖上;给物质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________。

放大镜的使用:较小物体放在放大镜________,前后移动放大镜或较小物体,获得大而清晰的图像。

02基础题1.下列仪器与用途不对应的一组是( )A.试管——测量液体体积B.体温计——测量人体的温度C.酒精灯——加热D.天平——测物体的质量2.实验室内有一些危险品存放于特别指定的地点,危险品的容器外有相应的警告标志。

图中警告标志表示有毒的是( )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行为没有违背实验规则的是( )A.在实验室吃零食B.把实验后的剩余药品带出实验室C.把反应后的药品倒入老师指定的废液缸中D.将固体垃圾或者有毒有害溶液直接倒入水槽4.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A.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B.若不慎将腐蚀性药液溅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冲洗C.若不慎将烧碱溶液(有腐蚀性)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D.使用火焰、红热的玻璃和金属时若发生烫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和浸泡5.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做实验时,我们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________,为防止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要熟悉每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1.2《走进科学实验室》练习题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1.2《走进科学实验室》练习题

1.2 《走进科学实验室》练习1.下列仪器属于测量仪器的是()A. 铁架台B.放大镜C.滴管D.电流表2.实验中既能做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A.烧杯B.试管C.量筒D.集气瓶3.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为了节省药品,实验结束后将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B.为了节省火柴,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C.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量的2/3D.用嘴熄灭酒精灯5.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的是()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加药品时,滴管应位于试管口正上方B.蒸发液体时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通过口尝来确定实验室中某种试剂的味道D.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固体时先预热6.箫音同学利用学过的科学知识判断家中的玻璃杯是否洗涤干净的依据是()A.杯子内壁看不见油污B.杯壁上的水不集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是覆盖一层均匀的水膜C.用杯子装水,水是澄清透明的D.上述都可以作为判断依据7.把一根火柴梗平插在酒精灯的灯焰内,待约2秒钟后取出来,可以观察到火柴梗最先碳化的部分是在灯焰的()A.外焰B.内焰C.焰心D.中上部8.下列关于实验结束刷洗试管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用手心顶住试管的底部,用毛刷猛力上下刷洗B.若试管中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秃头毛刷用力刷C.先将试管内的废液倒入废液缸,再在自来水下用试管刷轻轻刷洗D.用实验桌上洗过的抹布擦干洗净的试管9.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胶头滴管的使用B.试管夹套入试管C.熄灭酒精灯D.液体药品的取用10.实验室加热约250 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①烧杯②试管③酒精灯④石棉网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D.②③11.科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

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12.放大镜的正确使用:(1)方法一:让放大镜在观察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方法二:放大镜尽量眼睛,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 1.2 走进科学实验室 同步练习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 1.2 走进科学实验室 同步练习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1.2 走进科学实验室同步练习一、基础题1.下列仪器与用途不对应的一组是()A. 试管——测量液体体积B. 体温计——测量人体的温度C. 酒精灯——加热D. 天平——测物体的质量2.实验室内有一些危险品存放于特别指定的地点,危险品的容器外有相应的警告标志。

图中警告标志表示有毒的是()A. B. C. D.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行为没有违背实验规则的是()A. 在实验室吃零食B. 把实验后的剩余药品带出实验室C. 把反应后的药品倒入老师指定的废液缸中D. 将固体垃圾或者有毒有害溶液直接倒入水槽4.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A. 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B. 若不慎将腐蚀性药液溅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冲洗C. 若不慎将烧碱溶液(有腐蚀性)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D. 使用火焰、红热的玻璃和金属时若发生烫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和浸泡5.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做实验时,我们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________,为防止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要熟悉每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6.按下列要求将仪器名称填在横线上:(1)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2)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___;(3)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________;用于配制溶液和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________。

7.不能将固体垃圾或有毒有害溶剂直接倒入水槽,以免造成________或________。

实验完毕后,将你的实验区域________,并清洗________。

二、中档题8.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的是()A. 进实验室前一定要对即将进行的科学实验进行充分预习B. 通过品尝来确定实验室中某种试剂的味道C. 用放大镜可以观察一些不太容易被肉眼看清的物体D.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固体时要先预热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为了节省药品,实验结束后将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B. 为了节省火柴,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C. 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D. 用嘴吹灭酒精灯10.图中滴管使用或放置正确的是()A. 取液时挤出空气B. 将滴管横放C. 将洗净的滴管放入烧杯D. 将滴管倒持11.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12.下列关于实验结束刷洗试管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 用手心顶住试管的底部,用毛刷猛力上下刷洗B. 若试管中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秃头毛刷用力刷洗C. 先将试管内的废液倒入废液缸,再在自来水下用试管刷轻轻刷洗D. 用实验桌上洗过的抹布擦干洗净的试管13.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擦干;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没有及时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

七年级科学上册试题 一课一练《1.2 走进科学实验室》-浙教版(含答案)

七年级科学上册试题 一课一练《1.2 走进科学实验室》-浙教版(含答案)

《1.2 走进科学实验室》一、选择题1.实验室加热120 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①烧杯②试管③酒精灯④石棉网⑤试管夹⑥铁架台.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③2.下列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A.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可以对着实验者B.为了操作方便,对于没有毒性和腐蚀性的药品,可以直接用手去拿C.为了节约药品,用剩药品应倒回原试剂瓶D.为了防止试剂污染,滴管应悬在试管正上方滴加液体,不要直接接触试管3.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擦干;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

题中与之相关的是( ) A.①③⑤⑥B.②④C.②③⑥D.③④⑤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行为没有违背实验室安全守则的是( )A.在实验室吃零食B.把实验后的剩余药品带出实验室C.把反应后的药品倒入老师指定的废液缸中D.将固体垃圾或者有毒有害溶液直接倒入水槽5.化学药品的保存讲究科学性,下列化学药品的保存方法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A.避免阳光直接照射B.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必须单独存放C.易挥发、易潮解药品应密封保存D.药品只需分类摆放,不需要做出特别规定6.既能用来给少量固体药品加热,又能用来给少量液体药品加热的仪器是( ) A.试管 B.烧杯 C.集气瓶 D.量筒7.如果在实验室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下列处理不正确的是( ) A.被火烧伤,用大量清水冲洗受伤处B.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C.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D.实验器材不慎打碎,继续实验,完成后处理8.下列仪器中,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①试管②量筒③蒸发皿④烧杯⑤集气瓶⑥试剂瓶A.①③ B.②④⑤⑥ C.①③④ D.④⑥9.实验结束后,图中所示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10.执行下列正确操作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A.拿试剂瓶时标签向着手心,便于背诵和记忆物质名称和符号B.倾倒液体时,瓶口紧挨着试管口,便于观察液体颜色C.取过液体后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是为了不让别人知道取了什么液体D.瓶塞倒放,是为了防止沾上杂物,污染瓶内药品11.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子上并燃烧起来,最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A.用水浇灭 B.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C.用嘴吹灭 D.用湿抹布盖灭1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有( )A.①②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13.做科学实验时你一定留心观察过,在下列仪器中盛放固体药品的仪器是( )14.下列实验中,仪器之间不允许相互接触的是( )A.将试剂瓶中的液体药品倒入试管B.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试剂C.将试剂瓶中的液体药品倒入量筒中量取D.过滤时滤液由漏斗注入烧杯中15.某同学要加热2~3毫升食盐水,操作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①点燃酒精灯②加热③用试管夹夹好试管④往试管中加入2~3毫升食盐水⑤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A. ①④③②⑤B. ①③④②⑤C.④⑤③①②D. ④③⑤①②16.要从试剂瓶里取出少量食盐放入试管中,正确的方法是( )A.用镊子夹取送入试管B.用药匙或纸槽将食盐送入试管C.先倒在手上,然后再塞进试管D.直接向试管中倾倒17.许多化学试剂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保存。

【同步练习】浙教版七年级科学练习上册:1.2走进科学实验室

【同步练习】浙教版七年级科学练习上册:1.2走进科学实验室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1、丈量电路中的电流的是______;丈量电路两头的电压的是______;察看细小的物体的是______;丈量时间的是 ______;丈量质量的是 ______。

2、用做少许物体反响容器的是______;夹持试管的是 ______;搁置试管的是 ______ ;配制溶液的是 ______。

用来加热的是 ______;搅拌、加速溶解、引流的是______。

3、移取少许液体,用汲取;取用必定体积的液体,用量取;取用许多量液体,可。

4、不可以将固体垃圾或有害有毒溶剂直接倒入水槽,免得或。

实验完成后,将你的实验地区,并冲洗。

5、以下试剂中①氧化铜粉末②石灰石块③锌粒④试剂瓶中的盐酸。

能够用药匙取用的是_____ _,能够用镊子取用的是 ______ ____,能够用滴管取用的是_________。

6、向试管里增添稀盐酸时,先将瓶塞拿下, ________ 在桌上,拿瓶子时,瓶上的标签要 _____________ ,瓶口要 ________ 试管口,迟缓地向试管中倒入稀盐酸,倒完后,立刻_________ ,并把瓶子 _________ 。

7、实验室里,盛放配制好的食盐水的仪器是()A、烧杯B、广口瓶C、试管D、细口瓶8、实验中既能做反响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A、烧杯B、试管C、量筒D、集气瓶9、以下实验操作错误的选项是()A.B.C.D.洗刷试管倾倒液体加热试管向试管中加入药品10、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选项是()A、为了节俭药品,实验结束后将节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B、为了节俭火柴,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C、向酒精灯里增添酒精时,不超出酒精灯容量的2/3D、用嘴熄灭酒精灯11、以下滴管使用或搁置图示正确的选项是()取液时挤入空气滴管横放在桌面洗净的滴管放入干净烧杯中倒持残留试液的滴管12、以下对于实验结束洗刷试管的操作中,正确的选项是()A、用手心顶住试管的底部,用毛刷猛力上下洗刷B、若试管中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秃顶毛刷使劲刷C、先将试管内的废液倒入废液缸,再在自来水下用试管刷轻轻洗刷D、用实验桌上洗过的抹布擦干洗净的试管13、以下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选项是()A、B、C、D、14、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若假如发买卖外也要沉着办理.以下不测事故的办理方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选项不测事故办理方法A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刻用布拭去,再用大批清水冲刷B酒精洒在桌面上焚烧起来立刻用湿抹布或沙子息灭C氢氧化钠溶液不慎洒在衣服上用水冲刷后,再涂上浓硫酸D水银温度计不慎打坏立刻用硫磺汲取汞:S+Hg=HgS15、请把以下有关内容用短线连结起来:刚加热后的试管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在火焰上往返挪动加热时玻璃容器外壁有水液体喷出伤人加热时玻璃容器离灯芯太远挪动酒精灯给不固定的试管加热玻璃容器破碎给已固定的试管加热烫坏实验台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对着自己或他人影响加热成效答案1、电流表电压表显微镜秒表天平2、试管试管夹试管架烧杯酒精灯玻璃棒3、胶头滴管量筒烧杯4、造成管道拥塞环境污染整理干净双手5、①②③④6、倒放朝手心抵住竖直盖好7、A 8、 B 9、B 10、 C11、 A 12、C 13、A 14、 C15 、刚加热后的试管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在火焰上往返挪动加热时玻璃容器外壁有水液体喷出伤人加热时玻璃容器离灯芯太远挪动酒精灯给不固定的试管加热玻璃容器破碎给已固定的试管加热烫坏实验台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对着自己或他人影响加热成效。

1.2走进科学实验室练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1.2走进科学实验室练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2.数据记录练习: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一张柱状图,展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答案示例:以物质A、B、C为例,分别记录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然后计算出密度,最后以柱状图形式展示。
3.观察记录题:请学生描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等。
-答案示例:植物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核。细胞壁较厚,起支撑作用;细胞膜紧贴细胞壁,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内含遗传物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案例。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分享预习发现,讨论实验操作的正确步骤。
-提问与讨论:对不懂的问题进行提问,参与班级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规范和操作要点。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加强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理解。
板书设计
1.实验室规则与安全
-穿戴实验服、护目镜
-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遵守实验室纪律
2.观察与记录方法
-肉眼观察、放大镜、显微镜
-文字描述、数据记录、图表绘制
3.基础实验操作
-称量、量取、混合、过滤
-蒸馏、萃取、离心
4.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假设、实验设计
-数据收集、析、结论
5.团队合作与交流
-分享信息、倾听他人意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际操作。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让他们亲自体验实验操作,从而更好地理解操作步骤和技巧。此外,我还计划在课堂上增加一些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和提高。
在观察记录方面,我发现学生往往在记录实验现象时不够准确和详细。为了改善这一点,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观察记录技巧的培训。例如,我可以设计一些专门的练习,让学生模拟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然后给予他们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观察和记录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走进科学实验室练习一、选择题1.修自行车胎的师傅通常先将内胎充满气,放进水里面,轻轻挤压内胎并转动,哪里有气泡就漏气。

然后在扎破的地方用锉刀挫一挫,再把要补上的橡胶补丁表面也挫一挫,最后把两个表面用胶水粘合。

对这一行为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A. 这种查找漏气位置的方法运用了科学研究方法中的转化法B. 用锉刀的作用是使橡胶和内胎表面更光滑C. 轮胎容易被尖锐的物体扎破,因为越尖锐物体对轮胎的压力越大D. 使用锉刀的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常见研究方法的判断、压强大小影响因素和能量的转化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题。

【解答】A.轮胎漏气的地方很小,不易观察,所以这里通过看哪个地方漏水来判断哪个地方破了,是利用的转换法,故A正确;B.用锉刀的作用是使橡胶和内胎表面更粗糙,便于粘合,故B错误;C.轮胎容易被尖锐的物体扎破,因为越尖锐物体对轮胎的受力面积小,压强大的缘故,故C错误;D.该过程中,消耗了机械能,产生了内能,所以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D错误。

故选A。

2.花生在果实发育时,子房柄(即子房的下部)不断伸长,把子房推进土壤里发育成果实。

为了证明花生发育时需要怎样的外界条件,有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并由实验得出了以下结论,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A. 花生果实发育需要黑暗条件B. 花生果实发育与有无光照无关第 1 页C. 花生果实发育需要光照条件D. 花生果实发育需要吸收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答案】A【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试验的特点。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2)土壤遮盖,不接受光照与黑布遮盖,不接受光照,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土壤,表明花生果实发育与土壤无关;黑布遮盖,不接受光照暴露空气,接受光照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照,表明花生果实发育需要黑暗条件。

【解答】A.花生果实发育需要黑暗条件,正确;B.花生果实发育与无光照条件有关,错误;C.花生果实发育需要黑暗条件而不是光照条件,错误;D.花生果实发育与土壤无关而不是需要吸收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错误。

故选A。

3.如图所示在柠檬中插入两种不同的金属可以制得水果电池。

相同条件下,水果电池的电压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大小有关。

下列柠檬电池的两种金属,活动性差异最大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相关应用的知识点,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水果电池的电压跟水果的种类、插入水果的金属片的材料、金属片插入水果的深度和距离、水果的温度等有关系,从图中分析可知金属性活动顺序相差最大的两种金属是铝和银,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4.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霉菌得出生活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呢?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甲与乙两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B. 甲与丙两组实验的结论是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C. 该实验提示我们,低温和干燥有利于食品的储存D. 霉菌和细菌结构上的不同是霉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答案】C【解析】【分析】设置对照实验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探究实验一定要设置对照组。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第 3 页【解答】A.甲和乙两组中桔皮含水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探究的是水分对霉菌生活的影响,霉菌的生长需要水,A错误;B.甲和丙有水分和温度两个变量,不能构成一组对照,B错误;C.由甲和乙、乙和丙两组实验,对我们保存食品的启示:食品保存时应注意低温、干燥,C正确;D.霉菌和细菌结构上的不同是霉菌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C。

5.春节假期,小科全家开车去自驾游。

小科爸爸将一杯水放在仪表板上的水杯支架上。

过某一路口时,小科爸爸踩刹车来避让行人。

这时杯中的水最可能发生情形是()A. 会从N那一侧溅出来B. 会从M那一侧溅出来C. 保持水平,不会溅出来D. 会从任意一侧溅出来【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体惯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踩刹车后杯中水由于惯性的作用的运动方向即可。

【解答】由于惯性的作用,踩刹车后水会继续向前方运动,则水会从N那一侧溅出来。

故选A。

6.警察常根据脚印的长度来推断罪犯的身高,考古学家也会根据古代人脚印的长度来确定古代人的身高。

人脚印的长度与身高有什么关系?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提出问题B. 建立假设C. 获取事实与证据D. 得出结论【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有关科学探究的有关知识,根据科学探究的一半步骤判断题干中的行为属于哪一环节。

【解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提出问题,明确我们要研究的课题;二、猜想假设,根据已有的理论或经验对问题的模型提出初步的设想;三、接受检验,想办法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和猜想;四、不断完善,根据实验表现出来的结果修改我们的设想,使之能最后能解释我们所面临的问题,甚至提出新的正确的理论。

根据古代人脚印的长度来确定古代人的身高,提出人脚印的长度与身高有什么关系的问题,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环节。

故选A。

7.如图1所示,相同的烧杯甲和乙装了相同质量的纯净水,用不同加热器加热,忽略散失的热量,得到如图2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图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杯的水升温比乙杯的多B. 加热相同的时间,两杯水吸收的热量一样多C. 甲杯的水加热2min与乙杯的水加热3min吸收的热量相同D. 不改变其他条件,适当增加乙烧杯中的水,可是图2中两斜线重合【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热量公式的掌握和运用,需要注意是利用的不同加热器,则相同的时间产生的热量不同。

(1)根据Q=cm△t分析即可得出答案;(2)由题知,用不同的热源加热,在相同的时间内加热器放出的热量不同,说明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不同;(3)根据Q=cm△t分析甲杯的水加热2min与乙杯的水加热3min吸收的热量的关系;(4)不改变其它条件,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越慢。

【解答】A.根据Q=cm△t可知,相同质量甲、乙两杯纯净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相同,故A错误;B.实验中,用不同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内,加热器放出的热量不同,所以相同时间内两杯水吸收的热量不同,故B错误;C.根据图2可知,甲杯的水加热2min与乙杯的水加热3min升高的温度相同,根据Q=cm△t可知,两杯水的质量相同,所以吸收的热量相同,故C正确;D.不改变其它条件,适当增加乙烧杯中的水,则乙杯中的水温度上升的更慢,不可能使图b中两斜线重合,故D错误。

故选C。

8.如图所示,小张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

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A. 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B. 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C. 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D. 撤去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第 5 页本题主要考查对科学研究方法,二氧化碳等考点的理解,难度一般,多加练习,即可快速解答。

【解答】验证性实验是已经知道实验结果的,那么怎么来证明这个结果是正确的呢?当实验现象与已知的结果不相符时,应该思考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现在的问题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量太少,通少量空气现象不明显,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所以应该继续通空气,直到现象明显为止,因此,选项ACD都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9.一些同学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长时间的电脑电磁辐射对他们的身体有没有伤害呢?有人进行了动物实验:将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两组,相同喂养。

一组为对照组,置于正常环境中;另一组为辐射组,置于通电电脑前35cm处。

实验60天后获得数据如表。

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A. 电脑电磁辐射会对人类的身体造成伤害B. 电脑电磁辐射影响雄性大鼠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C. 接受的电脑电磁辐射越强,动物的生殖能力越弱D. 动物的体重增长越慢,精子的畸形率越高【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通过实验的方式来研究电脑辐射是否会对身体产生影响,分成两组进行实验,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进行作答即可。

【解答】两组大鼠的饲养条件相同,只是“一组置于未开机的电脑前,另一组置于开机电脑前,”这一点不同,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电脑是否开机。

由题中数据可知辐射组组大鼠体重增长量少,辐射组大鼠的精子畸形率高,可见电电脑电磁辐射影响雄性大鼠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

故选B。

10.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大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 )A. 只有表面的水结冰B. 都没结冰C. 都已结冰D. 有一半的水搞清凝固放热这一点非常关键,同时还要了解,热量要想顺利传递,必须有一定的温度差才行。

【解答】当烧杯中有一半水结成冰时,其温度为0℃,小瓶内水的温度降到0℃时不能向外放热,所以不能凝固。

故选B。

11.小徐设计了一个探究硫酸铜完全溶解在广口瓶中,然后连接装置(如图所示),最后观察小灯泡能否发光。

下面是同学们对该实验的讨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 硫酸铜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B. 应分别补做硫酸铜晶体、蒸馏水能否导电的实验C. 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流表可以增强该实验的可靠性D. 该实验设计合理,步骤正确、完整【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硫酸铜溶液的导电性,通过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进行判断。

【解答】因为硫酸铜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溶液在通电情况下可以导电;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干扰,本实验应该设置对照组,应分别补做硫酸铜晶体、蒸馏水能否导电的实验;通过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即可验证本实验,因此无须串联电流表;对该实验分析可知实验设计合理,步骤正确、完整。

故选C。

12.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是()A. B. C. D.第 7 页(1)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2)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