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地图分析——地图学课件PPT
合集下载
地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9
二、比例尺
5、比例尺的应用(公式的活用)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1)比较大小
友情提示:比例尺大小是用比值大小来衡量的, 比值大则比例尺大,反之则小。
完整版课件
10
例1 下图为四个假想岛屿的概况图,四图中比例尺最
大的是 ( B )
A.① B.② C.③ D.④
完整版课件
11
例2 下面四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
鞍部是山脊线上的最 低 (高、低)处, 是山谷线上的最 高 (高、低)处。
完整版课件
37
⑧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 示坡线是与 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 较低的方向,
上图表示的地形为 山地 。
完整版课件
38
⑨判别凹坡与凸坡,判别两点间可否通视: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 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 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A
B
C
D
在不同的等高线地图中:
坡度= 等 实高 际距 水平距离=
比例尺×等高距 ——————————
完整版课件
图距
32
等高线特别 密集是陡崖,多 条等高线重合是 悬崖。
540 520
50完0整版课件
530 520 510 500
33
如图乙中陡崖顶部(a)的 绝对高度为:400≤H<500 陡崖底部(b)的绝对高度为
14.图中等高线a和和等高线内b的数值可能分别是
A.100、100
B.100、500
C.500、250
D.500、350
完整版课件
41
⑾.水库、大坝的选址
我国东部沿海等高线分布图
地图基本知识《地图学》课件

地图基本知识《地图学》课件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 平时:30% 考试:70%
参考文献:
地图基本知识《地图学》课件
• 初步掌握普通地图(特别是地形图)的 阅读及量算,专题地图编制、分析及应 用。
• 了解现代地图制图的新技术,新方法。 • 在内容上着重于地图学三大理论(地图
投影、地图符号、地图概括)和两大图 型(普通地图、专题地图),培养学生 读图及用图能力。
2
36 25
30
26
24
20
16
12
27
8
1地8 2图8 1基2 2本9 知6 识3 0 《0 地341图6 学3 2》12课33件18
34
35
24
36
30
37
36
4
任一点所在图幅的编号:
横列号
=[
纬度 纬差 4
]+1
纵行号
=
[
经度 经差
6
]+31
(东经)
纵行号
=30-
[
经度 经差
6
]
(西经)
[ ] 代表取整
纬度 经度 基本比例尺纬差 基本比例尺经差 W=V- *n+ 所求比例尺纬差 所求比例尺经差
பைடு நூலகம்
4幅
16幅 J -50- [2]
( 1 : 25万 )
J-50- 5 144幅
( 1 : 10万 )
图中错误!
图01-06 1 :50万 、1: 25万、1:10地万图比基例本尺知地识形《图地的图分学幅》课与件编 号
地图基本知识《地图学》课件
174
162
58
168
59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 平时:30% 考试:70%
参考文献:
地图基本知识《地图学》课件
• 初步掌握普通地图(特别是地形图)的 阅读及量算,专题地图编制、分析及应 用。
• 了解现代地图制图的新技术,新方法。 • 在内容上着重于地图学三大理论(地图
投影、地图符号、地图概括)和两大图 型(普通地图、专题地图),培养学生 读图及用图能力。
2
36 25
30
26
24
20
16
12
27
8
1地8 2图8 1基2 2本9 知6 识3 0 《0 地341图6 学3 2》12课33件18
34
35
24
36
30
37
36
4
任一点所在图幅的编号:
横列号
=[
纬度 纬差 4
]+1
纵行号
=
[
经度 经差
6
]+31
(东经)
纵行号
=30-
[
经度 经差
6
]
(西经)
[ ] 代表取整
纬度 经度 基本比例尺纬差 基本比例尺经差 W=V- *n+ 所求比例尺纬差 所求比例尺经差
பைடு நூலகம்
4幅
16幅 J -50- [2]
( 1 : 25万 )
J-50- 5 144幅
( 1 : 10万 )
图中错误!
图01-06 1 :50万 、1: 25万、1:10地万图比基例本尺知地识形《图地的图分学幅》课与件编 号
地图基本知识《地图学》课件
174
162
58
168
59
第10章 地球信息图谱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2.2 单击 地球信息图谱与地学图谱区别 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1) 地学图谱 在时间演化过程的系统中,能同时表达空间 差异的地图,都可以称为地学图谱。 从严格的意义讲,地学图谱是指按照一定指 标递变规律或分类规律排列的一组能够反映地学 空间分布规律的地图、图表、曲线或图像等。它 具有图谱的一般特征,即通过图形反映内在规律, 是对地理空间格局的真实表达,并可借助于其规 律来推测未来。 图谱借助于计算机可视化与虚拟技术,能多 维地、动态地显示地球各类现象的形态结构特征 与时空演变规律。
主要内容 单击此处编辑 母版标题样式
1 地球信息图谱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2 地球信息图谱的定义和内涵
3 地球信息图谱的建立与传输理论
4 地球信息图谱的应用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单击此地球信息图谱 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地球信息图谱是由遥感、地图数据库与地理 信息系统的大量地球信息, 经过图形思维与抽象 概括,并以计算机多维动态可视化技术显示地球 系统及各要素和现象的 宏观、中观与微观的时空 变化规律。同时经过空间模型与地学认知的深入 分析研究,进行推 理、反演与预测,形成对事物 和现象更深层次的认识,有可能总结出重要的科 学规律。在此基础上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宏观规划决策与环境治理、防灾减灾对策的制定, 提供重 要科学依据与明确的具体结论。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2.2 单击 地球信息图谱与地学图谱区别 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3) 地学图谱与地球信息图谱的差异
⑤地球信息图谱可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借助于较多的分析应用软件,提出各种具 体明确的应用方案,而且可以进行动态模 拟分析、地理过程分析,反演过去,预测 未来。
1.1 地球信息图谱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2.2 单击 地球信息图谱与地学图谱区别 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1) 地学图谱 在时间演化过程的系统中,能同时表达空间 差异的地图,都可以称为地学图谱。 从严格的意义讲,地学图谱是指按照一定指 标递变规律或分类规律排列的一组能够反映地学 空间分布规律的地图、图表、曲线或图像等。它 具有图谱的一般特征,即通过图形反映内在规律, 是对地理空间格局的真实表达,并可借助于其规 律来推测未来。 图谱借助于计算机可视化与虚拟技术,能多 维地、动态地显示地球各类现象的形态结构特征 与时空演变规律。
主要内容 单击此处编辑 母版标题样式
1 地球信息图谱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2 地球信息图谱的定义和内涵
3 地球信息图谱的建立与传输理论
4 地球信息图谱的应用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单击此地球信息图谱 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地球信息图谱是由遥感、地图数据库与地理 信息系统的大量地球信息, 经过图形思维与抽象 概括,并以计算机多维动态可视化技术显示地球 系统及各要素和现象的 宏观、中观与微观的时空 变化规律。同时经过空间模型与地学认知的深入 分析研究,进行推 理、反演与预测,形成对事物 和现象更深层次的认识,有可能总结出重要的科 学规律。在此基础上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宏观规划决策与环境治理、防灾减灾对策的制定, 提供重 要科学依据与明确的具体结论。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2.2 单击 地球信息图谱与地学图谱区别 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3) 地学图谱与地球信息图谱的差异
⑤地球信息图谱可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借助于较多的分析应用软件,提出各种具 体明确的应用方案,而且可以进行动态模 拟分析、地理过程分析,反演过去,预测 未来。
1.1 地球信息图谱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电子教案使用说明

各章节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可以选择的教学活动。
本电子教案使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3 编制,请在能正 常运行上述软件的系授课提供了一个基本思路和框架,教师在授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调整与修改。
本电子教案由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朱良老师设计编制,王晓玲、李
新莲、杜娟、王俊友、赵圆圆、郑娟娟、丰学兵等同学参与了部分工作。本电子教案的 编制得到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大学生能力提高——科研训练项目(NFFTBSJ0630532)的支持,同时,还得到毛赞猷教授、王静爱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徐丽萍编
审、南峰编辑的鼓励与支持,特此表示感谢。本电子教案以《新编地图学教程》(第2版) 为依据,并引用了部分网络上公布的文献、图表、照片和影像,因来不及一一感谢,在 此深表歉意。在电子教案出版之际,对所有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研制地图复制第10章地图分析本电子教案是为了配合教师与学生使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毛赞猷朱良周占螯和韩雪培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而编制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编地图学教程
2
编制说明
本电子教案,是为了配合教师与学生使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毛赞猷、朱良、周占螯和韩雪培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而编制。
本电子教案依据《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的章节内容设计,并配
以丰富的地图、图表、影像等媒体形式,从而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传达
的感谢!
存在不当之处,敬请广大师生批评指正。 联络信箱: zhuliang@。
本电子教案使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3 编制,请在能正 常运行上述软件的系授课提供了一个基本思路和框架,教师在授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调整与修改。
本电子教案由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朱良老师设计编制,王晓玲、李
新莲、杜娟、王俊友、赵圆圆、郑娟娟、丰学兵等同学参与了部分工作。本电子教案的 编制得到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大学生能力提高——科研训练项目(NFFTBSJ0630532)的支持,同时,还得到毛赞猷教授、王静爱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徐丽萍编
审、南峰编辑的鼓励与支持,特此表示感谢。本电子教案以《新编地图学教程》(第2版) 为依据,并引用了部分网络上公布的文献、图表、照片和影像,因来不及一一感谢,在 此深表歉意。在电子教案出版之际,对所有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研制地图复制第10章地图分析本电子教案是为了配合教师与学生使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毛赞猷朱良周占螯和韩雪培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而编制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编地图学教程
2
编制说明
本电子教案,是为了配合教师与学生使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毛赞猷、朱良、周占螯和韩雪培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而编制。
本电子教案依据《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的章节内容设计,并配
以丰富的地图、图表、影像等媒体形式,从而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传达
的感谢!
存在不当之处,敬请广大师生批评指正。 联络信箱: zhuliang@。
地图分析与应用PPT课件

第23页/共63页
如图1,如何确定A点的直角坐标?
首先确定A点所在方格,读 出该方格西南角点的坐标值;
X 0 2785km 然后过AY点0分 别24作9k平m行于纵
方里线和横方里线的垂线, 分别与方格两边交于B、C, 用两脚规量取AB和AC的长 度, 放置于地图直线比例尺 上读距,或用图上距离乘地 图比例尺分母计算,得该点 与方格西南角点的坐标增量。
(3)凹形斜面 上 陡下缓,图上等高线间 距高处小低处大,等高 线高处密低处稀。
(4)坡状斜面 坡 面起伏,陡坡与缓坡交 替出现,等高线分布特 点是疏密相间。
第15页/共63页
第16页/共63页
第17页/共63页
第18页/共63页
第19页/共63页
第20页/共63页
第形谷等高线特点是过谷底是在其两 侧呈近于直角形,谷坡谷底转化明显。
表示山谷各等高线凸出部分的顶点的 连线叫集水线。
第12页/共63页
(5)鞍部。相邻两个山顶间的低凹部位,形似马鞍,故叫鞍 部。鞍部由两组对称的等高线组成。即表示山谷的等高线和 表示山脊的等高线组成,其凸形的方向共同指向鞍部的中心。
尖山顶等高线特点是顶部间 距较密,环圈小,棱角明显的封 闭曲线,从山顶向下,等高线逐 渐由密变稀。
圆山顶等高线特点是顶部间 距较稀,圆滑的封闭曲线,环圈 较大,由山顶向下等高线逐渐密 集。
平山顶如黄土塬、桌状山等 特点是山顶平坦,山坡陡峭,等 高线特点是,等高线环圈大,呈 较宽的空白,顶部向下等高线骤 然变密。
第33页/共63页
(二)坡度尺的使用方法 先用两脚规在图上量出两条或六条等高线间的宽度,然后把两脚规移到
地形图南图廓下方绘有坡度尺的第一条曲线与基线间的纵方向去比量,吻合 后,在等高线宽度与坡度尺上间隔相对应的位置下面,读取相应的坡度,如 果所量坡度不是整度数时,分数可以估读出来,当几条等高线间隔大致相等 时可一次量取1——5间隔,在将量得的宽度拿到坡度尺上相应的间隔比量, 若等高线间隔宽窄不已,说明坡度陡缓不一,则应分别量取。
如图1,如何确定A点的直角坐标?
首先确定A点所在方格,读 出该方格西南角点的坐标值;
X 0 2785km 然后过AY点0分 别24作9k平m行于纵
方里线和横方里线的垂线, 分别与方格两边交于B、C, 用两脚规量取AB和AC的长 度, 放置于地图直线比例尺 上读距,或用图上距离乘地 图比例尺分母计算,得该点 与方格西南角点的坐标增量。
(3)凹形斜面 上 陡下缓,图上等高线间 距高处小低处大,等高 线高处密低处稀。
(4)坡状斜面 坡 面起伏,陡坡与缓坡交 替出现,等高线分布特 点是疏密相间。
第15页/共63页
第16页/共63页
第17页/共63页
第18页/共63页
第19页/共63页
第20页/共63页
第形谷等高线特点是过谷底是在其两 侧呈近于直角形,谷坡谷底转化明显。
表示山谷各等高线凸出部分的顶点的 连线叫集水线。
第12页/共63页
(5)鞍部。相邻两个山顶间的低凹部位,形似马鞍,故叫鞍 部。鞍部由两组对称的等高线组成。即表示山谷的等高线和 表示山脊的等高线组成,其凸形的方向共同指向鞍部的中心。
尖山顶等高线特点是顶部间 距较密,环圈小,棱角明显的封 闭曲线,从山顶向下,等高线逐 渐由密变稀。
圆山顶等高线特点是顶部间 距较稀,圆滑的封闭曲线,环圈 较大,由山顶向下等高线逐渐密 集。
平山顶如黄土塬、桌状山等 特点是山顶平坦,山坡陡峭,等 高线特点是,等高线环圈大,呈 较宽的空白,顶部向下等高线骤 然变密。
第33页/共63页
(二)坡度尺的使用方法 先用两脚规在图上量出两条或六条等高线间的宽度,然后把两脚规移到
地形图南图廓下方绘有坡度尺的第一条曲线与基线间的纵方向去比量,吻合 后,在等高线宽度与坡度尺上间隔相对应的位置下面,读取相应的坡度,如 果所量坡度不是整度数时,分数可以估读出来,当几条等高线间隔大致相等 时可一次量取1——5间隔,在将量得的宽度拿到坡度尺上相应的间隔比量, 若等高线间隔宽窄不已,说明坡度陡缓不一,则应分别量取。
《地图基础知识》课件

地图的制作软件
现今许多专业软件如ArcGIS和QGIS等可用于制作高 质量的地图,提供丰富的绘图和编辑工具。
地图的阅读
1
如何确定位置和方向
了解经纬度、方位角和地理坐标系统,可以帮助确定位置和方向。
2
如何读懂图例和比例尺
图例解释了地图符号的含义,比例尺表示地图上距离的比例关系,两者都是读懂 地图的重要工具。
3
如何使用缩放和旋转工具
地图软件通常提供缩放和旋转工具,通过合理使用可更方便地浏览和理解地图。
地图误读与纠正
1 常见的地图误读
常见误读包括不正确解读符号、忽略图例和比例尺、忽视地图的说明和注记等。
2 如何进行地图纠错
地图纠错包括核对和修正地理数据、更新地图符号和比例尺、改善排版和布局等方法。
地图的应用
《地图基础知识》PPT课 件
地图是一种图形化的工具,用于表示地球表面的特定地区或整个地球的信息。 它可以帮助们理解地理空间关系,并在许多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地图的定义和作用
什么是地图
地图是一种用来展示地球表面特定地区的平面图。它通过符号和图例来显示地理要素和信息。
地图的作用
地图可以提供空间定位、导航、资源管理、规划和分析等信息,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利用 地球。
地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地图在导航、旅行规划、城市探索和地理教育等方 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地图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
地图在物流、市场分析、环境科学和城市规划等行 业中帮助人们做出决策。
地图的种类
1 按比例尺分为哪些种类
地图根据比例尺的不同可以分为大比例尺地 图、中比例尺地图和小比例尺地图。
2 按内容分为哪些种类
地图可按用途分为地形图、政治地图、气候 地图、地质地图、交通地图等多种类型。
(完整版)《地图学》课件

地图学基本知识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1 地图的相关概念 §2 地图分幅和编号 §3 地图学的定义及学科体系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古代地图
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一直寻找描 述和分析地球表面空间事物的工具,从交通 运输、农田水利、市政建设管理、疆土区域 的划分以及行军打仗,都离不开空间信息。 这个最普通的工具就是地图。
比例尺
表示实地面积(Km2)
1:5000 1:1万 1:2.5万 1:5万 1:10万 1:25万 1:50万 1:100万
5 20多 110多 450多 1800 16000 64000 255000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1.3 地图的分类
1.3.4 其他方式
按使用方式划分:桌面用图、挂图、小图册、屏幕地图 按材质划分:纸质、丝绸、石质、木质、塑料等 按外形划分:平面、三维、球形 按结构划分:单幅、多幅、系列图、地图集 按幅面大小:对开、全开、微缩地图 按地图图型:分布图、区划图、等值线图、统计图、网格图
七世纪中叶的亚洲(唐朝)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现代地图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由以上地图展示可知,人类以地图作为认识客观 世界、传递时空信息的方式之一,不但没有被其他形
式所代替,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地图的制作精 度不断提高,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应用功能不断扩大、 制图理论日趋成熟。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2.3 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编号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地理信息基本概念
• 数据与信息 • 数据(data)——指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包括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1 地图的相关概念 §2 地图分幅和编号 §3 地图学的定义及学科体系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古代地图
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一直寻找描 述和分析地球表面空间事物的工具,从交通 运输、农田水利、市政建设管理、疆土区域 的划分以及行军打仗,都离不开空间信息。 这个最普通的工具就是地图。
比例尺
表示实地面积(Km2)
1:5000 1:1万 1:2.5万 1:5万 1:10万 1:25万 1:50万 1:100万
5 20多 110多 450多 1800 16000 64000 255000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1.3 地图的分类
1.3.4 其他方式
按使用方式划分:桌面用图、挂图、小图册、屏幕地图 按材质划分:纸质、丝绸、石质、木质、塑料等 按外形划分:平面、三维、球形 按结构划分:单幅、多幅、系列图、地图集 按幅面大小:对开、全开、微缩地图 按地图图型:分布图、区划图、等值线图、统计图、网格图
七世纪中叶的亚洲(唐朝)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现代地图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由以上地图展示可知,人类以地图作为认识客观 世界、传递时空信息的方式之一,不但没有被其他形
式所代替,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地图的制作精 度不断提高,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应用功能不断扩大、 制图理论日趋成熟。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2.3 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编号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地理信息基本概念
• 数据与信息 • 数据(data)——指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包括
地图基础知识课堂PPT

*
地平面上常用的八个方向
三、方向
*
①一般定向法
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②指向标定向法
按图上所标方向定位,一般地图上箭头所指为北方
*
该河流的流向?
A
B
N
S
W
E
N
例1
自西北向东南流
*
学校
科技园区
农业实验区
火车站
在学校的__
在实验区的___
在学校的___
在学校的 __
正西
东北
正东
东南
W
E
S
N
*
③经纬网定向法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4.野外地理方向的判断方法
可利用指南针、地图、手表、立竿、太阳、北极星、月相、风向、植被、建筑物等判断。
手表测方向
*
图例
注记
四、图例和注记
*
省级行政中心
外国首都、首府
其他居民点
国界
未定国界
洲界
省、自治区、直辖市界
铁路
公路
长城
运河
季节河、湖
1
10000000
1:10000000
*
课堂练习:
0
500千米
1:50000000
1:4000000
3、若纸张的最大宽度是9厘米,两点间的实际距离是18米,请问如何设置比例尺?
1:200
2、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请写出其它表现形式。
1、若在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直线距离是3厘米,两地间的实地距离约是120千米,请问比例尺是多少?
B
*
1、把比例尺放大到原来的n倍,则新图比例尺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二版)
电子教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第 10 章 地图分析
第 10 章 地图分析
第1节 地图分析的数学方法 第2节 地图分析的作用 第3节 阅读分析 第4节 图解分析 第5节 复合分析 第6节 地学信息图谱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地图是空间信息的模糊集合。 模糊综合评判:在一个准备评判的对象集内,对每一个对 象赋予一个评判指标,按评判指标的大小进行对象排序,以判 定最佳对象。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第 1 节 结束 13
第 10 章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编地图学教程
(一)单幅地图
从地图的动态表示符号中获取要素动态变化的信息。 定点符号的扩张、动线法。 同一要素的不同范围界线。
制图对象动态变化的表达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17
第2节 地图分析的作用 三、研究现象的动态变化
(二)多幅地图
研究空间信息在 位置、形状、范围、 面积等方面的变化。
张宏敏《数学在地图分析中的应用》:
地图分析是指将地图作为空间模型,采用各种方法对客 观现实(现象)进行分析,从而使地图用户从地图上获取所 需要的信息。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4
第1节 地图分析的数学方法
第10章 地图分析
一、地图上采集数据的统计抽样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进行研究。 抽样结构:点抽样、线抽样、面抽样。 用于面状分布地图。 常用抽样方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5
第1节 地图分析的数学方法
第10章 地图分析
一、地图上采集数据的统计抽样
(一)随机抽样
从总体 N 个单位中随机地抽取 n 个单位作为样本, 使得每一个容量为 n 的样本都有相同的机会。
(二)系统抽样
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抽样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在 规定的范围内随机地抽取一个单位作为初始单位,然后按 事先规定好的规则确定其他样本单位。
(第二版)
电子教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地图分析
第2节 地图分析的作用
本章首页
第2节 地图分析的作用
第10章 地图分析
一、研究各种现象的分布特点和分布规律
研究内容:
1. 同一要素的分布特点、分布规律和区域差异。
2. 自然综合 体或区域经济 综合体的分布 特点、分布规 律以及区域间 的差异。
相互的现象举例: 土壤——植被 地层断裂——火山、地震 地质构造——矿产分布
土壤
植被
环太平洋火山带,其分 布多位于板块交界附近
该地区的土壤和植被类型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16
第2节 地图分析的作用
第10章 地图分析
三、研究各种现象的动态变化
定性图
第10章 地图分析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9
第1节 地图分析的数学方法
第10章 地图分析
五、空间信息的相关分析
分析各种地理数据的相互依存关系,建立相关系数模型,将相关系 数的分布以地图形式表示。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10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6
第1节 地图分析的数学方法
第10章 地图分析
二、测度地图信息量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按各种地物符号出现的概率计算地图信息量的概率模型:
n
I Pi lg Pi i 1
Pi 是符号出现的频率; n 是符号的数量或分级数。
根据 I 值的计算,可以比较同类地图的信息量。
大连年平均气温在8~15 ℃, 最高值在大连市
大连年降水量多在600 ~ 800 mm, 基本上是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综合以上两图,大连气候西南部和东北部差异明显,但都为暖湿气候。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15
第2节 地图分析的作用
第10章 地图分析
二、研究各种要素或现象之间的相互
1948年Shannon提出“熵”这一基于概率论的信息量测方法,奠定了 现代信息论的基础。随后,研究者将其运用于地理信息领域,结合空间数 据的语义内涵建立了各种概率模型来计算空间数据所蕴涵的空间信息量。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7
第1节 地图分析的数学方法 三、地图要素的定量量算
工具:仪器或计算机软件。 量算内容:地物的坐标、长度、
面积、体积和坡度等。
第10章 地图分析
滚轮
描迹镜
键盘 显示幕
曲线板
曲线尺 曲线针
分规
求积仪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8
第1节 地图分析的数学方法 四、地图表示方法的变换
两种变换方式:
定性特征
定量形式
定量图
第1节 地图分析的数学方法
第10章 地图分析
六、趋势面分析
方法:最小二乘法建立趋势面的回归方程。 功能:制作背景面图和剩余面图,
分析制图对象的总趋势和局部差异。
Zi (xi ,yi ) = f (xi ,yi) +δi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11
第1节 地图分析的数学方法
2
第 10 章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二版)
电子教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地图分析
第1节 地图分析的数学方法
本章首页
第1节 地图分析的数学方法
第10章 地图分析
地图分析定义:
祝国瑞等《地图分析》:
地图分析是指将地图表象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地图上所 载负的客观实体的信息进行科学研究,探索和揭示地图客体 的分布、联系、演化过程等规律,预测和预报它们的前景。
第10章 地图分析
七、主成分分析
方法:原来多个指标组合成少数几个彼此无关的新指标。 作用:简化信息结构。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12
第1节 地图分析的数学方法 八、模糊数学的应用
第10章 地图分析
模糊数学从集合论发展而来。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 数学家查德发表论文《模糊集合》,这标志着模糊数学的诞生。
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二版)
电子教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第 10 章 地图分析
第 10 章 地图分析
第1节 地图分析的数学方法 第2节 地图分析的作用 第3节 阅读分析 第4节 图解分析 第5节 复合分析 第6节 地学信息图谱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地图是空间信息的模糊集合。 模糊综合评判:在一个准备评判的对象集内,对每一个对 象赋予一个评判指标,按评判指标的大小进行对象排序,以判 定最佳对象。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第 1 节 结束 13
第 10 章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编地图学教程
(一)单幅地图
从地图的动态表示符号中获取要素动态变化的信息。 定点符号的扩张、动线法。 同一要素的不同范围界线。
制图对象动态变化的表达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17
第2节 地图分析的作用 三、研究现象的动态变化
(二)多幅地图
研究空间信息在 位置、形状、范围、 面积等方面的变化。
张宏敏《数学在地图分析中的应用》:
地图分析是指将地图作为空间模型,采用各种方法对客 观现实(现象)进行分析,从而使地图用户从地图上获取所 需要的信息。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4
第1节 地图分析的数学方法
第10章 地图分析
一、地图上采集数据的统计抽样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进行研究。 抽样结构:点抽样、线抽样、面抽样。 用于面状分布地图。 常用抽样方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5
第1节 地图分析的数学方法
第10章 地图分析
一、地图上采集数据的统计抽样
(一)随机抽样
从总体 N 个单位中随机地抽取 n 个单位作为样本, 使得每一个容量为 n 的样本都有相同的机会。
(二)系统抽样
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抽样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在 规定的范围内随机地抽取一个单位作为初始单位,然后按 事先规定好的规则确定其他样本单位。
(第二版)
电子教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地图分析
第2节 地图分析的作用
本章首页
第2节 地图分析的作用
第10章 地图分析
一、研究各种现象的分布特点和分布规律
研究内容:
1. 同一要素的分布特点、分布规律和区域差异。
2. 自然综合 体或区域经济 综合体的分布 特点、分布规 律以及区域间 的差异。
相互的现象举例: 土壤——植被 地层断裂——火山、地震 地质构造——矿产分布
土壤
植被
环太平洋火山带,其分 布多位于板块交界附近
该地区的土壤和植被类型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16
第2节 地图分析的作用
第10章 地图分析
三、研究各种现象的动态变化
定性图
第10章 地图分析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9
第1节 地图分析的数学方法
第10章 地图分析
五、空间信息的相关分析
分析各种地理数据的相互依存关系,建立相关系数模型,将相关系 数的分布以地图形式表示。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10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6
第1节 地图分析的数学方法
第10章 地图分析
二、测度地图信息量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按各种地物符号出现的概率计算地图信息量的概率模型:
n
I Pi lg Pi i 1
Pi 是符号出现的频率; n 是符号的数量或分级数。
根据 I 值的计算,可以比较同类地图的信息量。
大连年平均气温在8~15 ℃, 最高值在大连市
大连年降水量多在600 ~ 800 mm, 基本上是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综合以上两图,大连气候西南部和东北部差异明显,但都为暖湿气候。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15
第2节 地图分析的作用
第10章 地图分析
二、研究各种要素或现象之间的相互
1948年Shannon提出“熵”这一基于概率论的信息量测方法,奠定了 现代信息论的基础。随后,研究者将其运用于地理信息领域,结合空间数 据的语义内涵建立了各种概率模型来计算空间数据所蕴涵的空间信息量。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7
第1节 地图分析的数学方法 三、地图要素的定量量算
工具:仪器或计算机软件。 量算内容:地物的坐标、长度、
面积、体积和坡度等。
第10章 地图分析
滚轮
描迹镜
键盘 显示幕
曲线板
曲线尺 曲线针
分规
求积仪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8
第1节 地图分析的数学方法 四、地图表示方法的变换
两种变换方式:
定性特征
定量形式
定量图
第1节 地图分析的数学方法
第10章 地图分析
六、趋势面分析
方法:最小二乘法建立趋势面的回归方程。 功能:制作背景面图和剩余面图,
分析制图对象的总趋势和局部差异。
Zi (xi ,yi ) = f (xi ,yi) +δi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11
第1节 地图分析的数学方法
2
第 10 章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二版)
电子教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地图分析
第1节 地图分析的数学方法
本章首页
第1节 地图分析的数学方法
第10章 地图分析
地图分析定义:
祝国瑞等《地图分析》:
地图分析是指将地图表象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地图上所 载负的客观实体的信息进行科学研究,探索和揭示地图客体 的分布、联系、演化过程等规律,预测和预报它们的前景。
第10章 地图分析
七、主成分分析
方法:原来多个指标组合成少数几个彼此无关的新指标。 作用:简化信息结构。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12
第1节 地图分析的数学方法 八、模糊数学的应用
第10章 地图分析
模糊数学从集合论发展而来。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 数学家查德发表论文《模糊集合》,这标志着模糊数学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