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全套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史现代建筑史ppt课件

信息与传媒与建筑设计最密切的就是各个地 区电视台及影视制作的有关建筑。
完整版ppt课件
18
大跨度建筑也是在50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在工 业建筑、桥梁建筑取得钢结构、钢筋混凝土桁架设 计经验基础上,60年代在大跨民用建筑上取得突破。
1968年首都体育馆第一次采用平板型双向空间网架, 从此网架技术在国内推广。
完整版ppt课件
12
普通公共建筑
在商业建筑中,不仅原来的普通百货商店,还 出现了使用自动扶梯的大型商场和90年代后的超大 型商场。在众多城市中使用条码和提款机的超级市 场及专营某项产品的专卖店和步行街。
50年代的休憩建筑主要有电影院、剧院、工人 文化宫等。
80年代以后,旅游首先作为获得外汇利于经济 发展的无烟工业拓展。
完整版ppt课件
26
完整版ppt课件
27
完整版ppt课件
28
完整版p件
31
窗口的新风
若干建筑物呈现出另一种自由、轻巧的 新风,它们大都集中在援外工程、外事工程 和外贸工程。 由于有关建筑的服务内容与对象不同, 即价值主体与价值尺度不同,从而有可能更 多的拓展自己的思维领域,也有可能在交流 中有所收获。
80年代以后,体育馆、高速公路收费站等多采用空 间网架而加以变化发展。
90年代后期开始,膜结构在体育、交通和展览建筑 中开始使用,产生了新的视觉冲击。
由于高标号混凝土的出现及钢结构、劲性钢筋混凝 土结构的广泛应用,肥梁胖柱时代的结束。
完整版ppt课件
19
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
完整版ppt课件
20
建筑创作基本是延续1949年前大陆各大城市建筑设 计的思路,无论是古典主义还是现代主义,变化不 算太大。
海岛文化的乐于吸纳的特点,美国与日本的新旧影 响,外国建筑师的直接参与,都使国际风尚成为岛 上时尚。
完整版ppt课件
18
大跨度建筑也是在50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在工 业建筑、桥梁建筑取得钢结构、钢筋混凝土桁架设 计经验基础上,60年代在大跨民用建筑上取得突破。
1968年首都体育馆第一次采用平板型双向空间网架, 从此网架技术在国内推广。
完整版ppt课件
12
普通公共建筑
在商业建筑中,不仅原来的普通百货商店,还 出现了使用自动扶梯的大型商场和90年代后的超大 型商场。在众多城市中使用条码和提款机的超级市 场及专营某项产品的专卖店和步行街。
50年代的休憩建筑主要有电影院、剧院、工人 文化宫等。
80年代以后,旅游首先作为获得外汇利于经济 发展的无烟工业拓展。
完整版ppt课件
26
完整版ppt课件
27
完整版ppt课件
28
完整版p件
31
窗口的新风
若干建筑物呈现出另一种自由、轻巧的 新风,它们大都集中在援外工程、外事工程 和外贸工程。 由于有关建筑的服务内容与对象不同, 即价值主体与价值尺度不同,从而有可能更 多的拓展自己的思维领域,也有可能在交流 中有所收获。
80年代以后,体育馆、高速公路收费站等多采用空 间网架而加以变化发展。
90年代后期开始,膜结构在体育、交通和展览建筑 中开始使用,产生了新的视觉冲击。
由于高标号混凝土的出现及钢结构、劲性钢筋混凝 土结构的广泛应用,肥梁胖柱时代的结束。
完整版ppt课件
19
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
完整版ppt课件
20
建筑创作基本是延续1949年前大陆各大城市建筑设 计的思路,无论是古典主义还是现代主义,变化不 算太大。
海岛文化的乐于吸纳的特点,美国与日本的新旧影 响,外国建筑师的直接参与,都使国际风尚成为岛 上时尚。
中国建筑史课件

累叠,构成房屋的壁体。中国建筑史课件
2 大木作
• 大木作:构件建筑中承重的构件 • 梁檩枋椽柱 • 斗拱昂翘升
中国建筑史课件
• 梁:沿进深方向在柱上架设的水平承重构件。宋代称“栿”。 明栿:显露的或在平棊(天花)以下的梁,称为明栿。 草栿:隐藏在平棊以上的梁,表面不加工的,称为草栿。
• 檩:承载椽子并连接横向梁架的纵向构架; • 枋:联系梁,联系柱头和柱脚的构件; • 椽:飞子,首尾钉在上下檩上 • 柱:直立承受上部重量的构件。
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 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与寝。《礼记》
中国建筑史课件
• 规划或总体布局模式:
• 对称:对称轴具有统率全构图的重要作用,引入到人际关 系,礼纳入其中,建筑单体和群体布局,突出尊卑的差别 与和谐的秩序,中轴线上的主要构图因素,具有尊严的效 果。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一章 绪论
古代世界七个主要的独立建筑体系:中国建筑,欧 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古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 代印度建筑,古代美洲建筑。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 斯兰建筑被认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一节 中国建筑史学的开创
中国建筑史课件
• 1929年,朱桂辛(启钤)曾任北洋政府内务部长创办 中国营造学社,中国建筑史的研究纳入轨道。成果: 二十余册《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罗哲文”等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哲理
成熟的建筑体系――成熟的哲学体系。 中国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形式,建立在中国人的 哲学观念,审美心理、风俗习惯之上。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一 建筑的礼制化 • 中国建筑以体现人间的传统秩序为最重,中国古
代建筑布局,以儒家上下之礼和男女之礼为基本 构思。 • 男女之礼――宫殿“前朝后寝”住宅“前堂后室” • 上下之礼――《周礼》《礼记》《仪礼》对包括 建筑在内的等级形式,做了原则规定。
2 大木作
• 大木作:构件建筑中承重的构件 • 梁檩枋椽柱 • 斗拱昂翘升
中国建筑史课件
• 梁:沿进深方向在柱上架设的水平承重构件。宋代称“栿”。 明栿:显露的或在平棊(天花)以下的梁,称为明栿。 草栿:隐藏在平棊以上的梁,表面不加工的,称为草栿。
• 檩:承载椽子并连接横向梁架的纵向构架; • 枋:联系梁,联系柱头和柱脚的构件; • 椽:飞子,首尾钉在上下檩上 • 柱:直立承受上部重量的构件。
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 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与寝。《礼记》
中国建筑史课件
• 规划或总体布局模式:
• 对称:对称轴具有统率全构图的重要作用,引入到人际关 系,礼纳入其中,建筑单体和群体布局,突出尊卑的差别 与和谐的秩序,中轴线上的主要构图因素,具有尊严的效 果。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一章 绪论
古代世界七个主要的独立建筑体系:中国建筑,欧 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古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 代印度建筑,古代美洲建筑。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 斯兰建筑被认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一节 中国建筑史学的开创
中国建筑史课件
• 1929年,朱桂辛(启钤)曾任北洋政府内务部长创办 中国营造学社,中国建筑史的研究纳入轨道。成果: 二十余册《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罗哲文”等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哲理
成熟的建筑体系――成熟的哲学体系。 中国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形式,建立在中国人的 哲学观念,审美心理、风俗习惯之上。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一 建筑的礼制化 • 中国建筑以体现人间的传统秩序为最重,中国古
代建筑布局,以儒家上下之礼和男女之礼为基本 构思。 • 男女之礼――宫殿“前朝后寝”住宅“前堂后室” • 上下之礼――《周礼》《礼记》《仪礼》对包括 建筑在内的等级形式,做了原则规定。
中国古代建筑史 PPT

22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平面图
大家好
23
山西五台山唐佛光寺大殿剖透视图
大家好
24
柱. 梭柱
我国已知最早的梭柱形象出现于河北定兴北齐 义慈惠石柱上端的建筑上(569年),柱子断 面圆形,上段收杀较缓,下段收杀较竣。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的抹角方柱和佛光寺大 殿的圆柱都是木质直柱,仅上端略有卷杀。
大家好
69
斗拱的组成
翘头上置横拱的叫做计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拱 的叫做偷心造。唐宋建筑斗拱常用偷心造,金 元以后多用计心造。
翘头上不置 横拱,此为 偷心造。— ———佛光 寺大殿斗拱。
大家好
70
南禅寺大殿转角斗拱
大家好
71
斗拱部件1
大家好
72
斗拱部件1
大家好
73
岱庙内复原建筑的斗拱
大家好
74
斗拱的最早形象见于周代的铜器上 ;
汉代的画像石,壁画,建筑冥器及记载中也不少,而 石阙,石墓虽然是仿木构造,但在很大程度上还保存 了原来的风貌。由这些资料来看,当时斗拱的种类已 经很多,有一斗二升,一斗三升,一斗四升等;有单 层拱,多层拱;拱头有直线,折线,曲线,龙首翼身 的;斗有平盘式的,有槽口式的。这些斗表明当时是 处于一个百花齐放的阶段,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 基本特点已经形成,并对后来的发展完善有很大的作 用。
昂:翘向外一端特别加长,斜向下垂的构架。起杠 杆作用。
拱的名称依据位置的不同而不同:跳头上第一层横 拱叫做瓜拱(宋称瓜子拱);第二层叫做万拱(宋 称慢拱);最外跳在挑檐檩下的,最内跳在天花枋 下的叫厢拱(宋称令拱)。出坐斗左右的第一层横 拱叫正心瓜拱(宋称泥道拱),第二层叫正心万拱 (宋称慢拱)。
中国建筑史现代建筑史ppt课件

.
12
普通公共建筑
在商业建筑中,不仅原来的普通百货商店,还 出现了使用自动扶梯的大型商场和90年代后的超大 型商场。在众多城市中使用条码和提款机的超级市 场及专营某项产品的专卖店和步行街。
50年代的休憩建筑主要有电影院、剧院、工人 文化宫等。
80年代以后,旅游首先作为获得外汇利于经济 发展的无烟工业拓展。
.
22
.
23
.
24
.
25
务实与探索
复古主义创作中也有探索,但步伐小, 反浪费运动前后,不少人作更多种探索,既 针对特定环境的探索,也有从设计意念上探 索。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窗口的新风
若干建筑物呈现出另一种自由、轻巧的 新风,它们大都集中在援外工程、外事工程 和外贸工程。 由于有关建筑的服务内容与对象不同, 即价值主体与价值尺度不同,从而有可能更 多的拓展自己的思维领域,也有可能在交流 中有所收获。
中国建筑史
.
1
现代中国建筑史
.
2
第一节 建筑类型及技术发展变化
.
3
工业及交通建筑
工业建筑是50年代和60年代的宠儿。
80年代,工业建筑出现以工业园命名的
环境整洁优美、先进设施的工业区包括专用
工业建筑和通用工业厂房。
1965年,开始地铁建设,提出了地下铁 路客站设计问题。催生了地下建筑学的建立。
.
39
80年代,深圳特区的大量优秀建筑师投
入到策划到施工监理的全方位运作。
整个开放时期,深圳、广州建筑,尤以
高层影响为大,这批建筑引进新材料,引进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宫殿、坛庙、陵墓 ppt课件

3、坛庙组群中的建筑小品:亭、台、楼、阁、牌坊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二、坛庙 3 实例分析:北京天坛 、曲阜孔庙 群体分析注意建筑环境、布局特色等,一般需要总平面图 辅助说明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三、陵墓
1. 墓
墓。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 墓。泛指坟墓。
意义: 1 纵深序列的重视 2 空间和仪式的关系 3 门-堂单位
-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二、宫殿
3、注意:
-三朝五门
宫殿平面秩序的变化:高台中心-纵向“三朝”
-宫阙 -工字形殿 -千步廊 -宫殿和宫苑关系 -宫殿和宫城、都城的关系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三朝五门”的传统
周朝诸侯、王的宫室制度,有关“朝”、“门”的记载散见于先秦和秦汉古籍中,以 《三礼》之中为多。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紫禁城 明朝原定都南京.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夺取帝位后,为了防御蒙古南扰,把首都迁到北京。 永乐四年(1406年),决定营建北京宫殿。曾一度停止,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底,规模宏大的 北京紫禁宫殿就基本上建成了。第二年明朝正式迁都于北京。 紫禁城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周长3420米,墙高10米。 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8千多间,多是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 的彩画。 紫禁城分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是皇帝和官员们举行各种典礼和政治活动的地方,内廷是帝、后 居住的地方。 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简称前三殿,是外朝的中心区域。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明初称奉天殿,后称皇极殿,清称太和殿,是明清皇帝举行典礼的大殿 后三宫:乾清门是内廷的正门,乾清门内中轴线上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简称后三宫。 乾清宫的“乾”代表天,坤宁宫的“坤”代表地,乾清、坤宁,表达了历代皇帝的愿望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二、坛庙 3 实例分析:北京天坛 、曲阜孔庙 群体分析注意建筑环境、布局特色等,一般需要总平面图 辅助说明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三、陵墓
1. 墓
墓。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 墓。泛指坟墓。
意义: 1 纵深序列的重视 2 空间和仪式的关系 3 门-堂单位
-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二、宫殿
3、注意:
-三朝五门
宫殿平面秩序的变化:高台中心-纵向“三朝”
-宫阙 -工字形殿 -千步廊 -宫殿和宫苑关系 -宫殿和宫城、都城的关系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三朝五门”的传统
周朝诸侯、王的宫室制度,有关“朝”、“门”的记载散见于先秦和秦汉古籍中,以 《三礼》之中为多。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紫禁城 明朝原定都南京.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夺取帝位后,为了防御蒙古南扰,把首都迁到北京。 永乐四年(1406年),决定营建北京宫殿。曾一度停止,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底,规模宏大的 北京紫禁宫殿就基本上建成了。第二年明朝正式迁都于北京。 紫禁城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周长3420米,墙高10米。 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8千多间,多是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 的彩画。 紫禁城分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是皇帝和官员们举行各种典礼和政治活动的地方,内廷是帝、后 居住的地方。 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简称前三殿,是外朝的中心区域。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明初称奉天殿,后称皇极殿,清称太和殿,是明清皇帝举行典礼的大殿 后三宫:乾清门是内廷的正门,乾清门内中轴线上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简称后三宫。 乾清宫的“乾”代表天,坤宁宫的“坤”代表地,乾清、坤宁,表达了历代皇帝的愿望陵墓
中国建筑史全套课件328p

阙门
太和殿
太和殿是紫禁城内 体量最大、等级最 高的建筑物。它面 阔十一间,进深五 间,长64米,宽37 米,建筑面积 2377.00㎡,高 26.92m,连同台基 通高35.05m。殿前 有宽阔的平台,称 为丹陛,俗称月台 。月台上陈设日晷 、嘉量各一,铜龟 、铜鹤各一对,铜 鼎18座。殿下为高 8.13m的三层汉白 玉石雕基座,周围 环以栏杆。栏杆下 安有排水用的石雕 龙头。
齐,临淄城
秦,咸阳城
汉代,营造:抬梁式和穿斗式的出现; 闾里制度的完善:《汉书· 食货志》:圣王 域民,筑城郭以居之,制庐井以均之,开 市肆以通之,设庠序以教之。
三国、两晋、南北朝: 佛教建筑的出现: 佛寺建筑:以塔为主,塔院寺;“舍宅为 寺”,佛殿式;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金 厢 斗 底 槽
中和殿
中和殿平面呈 正方形,面阔 、进深各为3 间,四面出廊 ,金砖铺地, 建筑面积580 ㎡。屋顶为单 檐四角攒尖, 屋面覆黄色琉 璃瓦,中为铜 胎鎏金宝顶。 殿四面开门。
保和殿
保和殿面阔9间,进 深5间,建筑面积 1240.00㎡,高 29.50m。屋顶为重檐 歇山顶,上覆黄色 琉 璃瓦,上下檐角均安 放9个小兽。上檐为 单翘重昂七踩斗栱, 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 。内外檐均为金龙和 玺彩画,天花为沥粉 贴金正面龙。六架天 花梁彩画极其别致。 殿内金砖铺地,坐北 向南设雕镂金漆宝座 。东西两梢间为暖阁 ,建筑上采用了减柱 造做法,将殿内前檐 金柱减去六根,使空 间宽敞舒适。
西周:营造礼制的出现,瓦的出现; 《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 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经涂九轨:“容方九轨,轨谓辙广……凡八 尺……积七十二尺,则此涂十二步也”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左者人道所亲,故立祖 庙于王宫之左;右者地道所尊,故立国社于王宫 之右;朝者义之所在,必面而向之,故立朝于王 宫之南;市者利之所在,必后而背之,故立市于 王宫之北”
《中国建筑史》PPT课件

二、建立认识建筑的思维方法:注重过程
中国建筑史体系特征:类型与文化相结合
城市、宫殿、住宅——吏官文化 陵墓、坛庙、塔、石窟、寺庙——宗教文化 园林——士大夫文化 民居——乡土文化
精选ppt
35
三、培养建筑创作的黑箱思维
“白箱”型思维与“黑箱”型思维之比较
信息输入
信息输出
思维活动
精选ppt
36
数字运算(白箱型思维):
当然,赖特所说的“古典建筑”是指“西方古典建筑
”。
精选ppt
8
作者:项秉仁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年3月出版
精选ppt
9
《赖特》一书中第 40页的两段文字
精选ppt
10
在西方人的古典建筑语汇中,没
有“建筑空间”这一概念。对建筑的这
种认识,延续并指导西方建筑达2000
年之久,成了西方建筑文化的传统和教
鸡尾酒文化美国摩天楼榻榻米文化日本参考书目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十年哈雄文中国建筑史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梁思成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刘致平刘敦桢文集梁思成文集苏州古典园林刘敦桢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马炳坚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侯幼彬杂志类
中国建筑史
精选ppt
1
一、什么是建筑,什么是建筑历史: 什么是“建筑”,作几十个定义
精选ppt
21
在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皇帝和贵族曾长期统
治着物质世界,僧侣和教会则统治着精神世界。因此, 在19世纪以前的建筑中,宫殿、府邸、庙宇、教堂甚 至陵墓建筑,垄断了当时最好的工匠和最好的材料, 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技术,成为建筑成就的主要 代表。它们相当灵敏地反映着社会的各种变动和生产 力的进步,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因而成了建筑历 史的主要内容。而建筑的创造者劳动人民,他们自己 的住宅建筑功能身份简单,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段也十 分有限,因而不能代表一个时期的建筑技术和艺术的 最高成就。但这并不能抹杀劳动人民为建筑的发展所 作出的伟大贡献。正是由于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在宫 殿、庙宇、教堂、陵墓之类的建筑物上的充分表现, 才使得建筑材料、结构、设备、形制、艺术手法得以 完善发展,为后人留下了丰精选p富pt 的建筑文化遗产。 22
中国建筑史中国城市建设史专题中国建筑史课件

使用环保、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
3
生态保护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减少对 环境的负面影响。
06 中国建筑史研究方法与展 望
建筑史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历史文献资料,了解建筑发展 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和影响要素。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历史学、 地理学、社会学等,对建筑史进行综
礼制思想
中国建筑哲学思想强调礼制,认为建筑应符合礼制 规范,体现尊卑有序的社会等级制度。
风水观念
中国建筑哲学思想注重风水观念,认为建筑 应符合风水原则,以追求吉祥、平安和富贵 。
建筑艺术观念
装饰与造型
中国建筑艺术观念强调装饰与造型的结合,通过雕刻、 彩绘等手法,使建筑外观更加华丽、精美。
色彩运用
中国建筑艺术观念注重色彩运用,通过不同的色彩搭 配,表现不同的情感和寓意。
庭院布局
中国建筑文化注重庭院布局,以 庭院为中心,建筑沿庭院四周布 置,形成独特的空间形态和居住 环境。
建筑与自然融合
中国建筑文化强调与自然的融合, 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 如山水园林的营造等。
建筑哲学思想
天人合一
中国建筑哲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与 自然应该和谐共存,建筑应顺应自然规律, 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唐宋时期
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商业和 手工业繁荣,如唐长安、北宋
东京汴梁等。
元明清时期
城市规划逐渐成熟,如元大都 、明清北京城,形成了严谨的
城市中轴线布局。
近代城市建设史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城市建设受到西方影响,如上海、天津等城市出现 了租界和洋房。
20世纪初到中叶
3
生态保护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减少对 环境的负面影响。
06 中国建筑史研究方法与展 望
建筑史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历史文献资料,了解建筑发展 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和影响要素。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历史学、 地理学、社会学等,对建筑史进行综
礼制思想
中国建筑哲学思想强调礼制,认为建筑应符合礼制 规范,体现尊卑有序的社会等级制度。
风水观念
中国建筑哲学思想注重风水观念,认为建筑 应符合风水原则,以追求吉祥、平安和富贵 。
建筑艺术观念
装饰与造型
中国建筑艺术观念强调装饰与造型的结合,通过雕刻、 彩绘等手法,使建筑外观更加华丽、精美。
色彩运用
中国建筑艺术观念注重色彩运用,通过不同的色彩搭 配,表现不同的情感和寓意。
庭院布局
中国建筑文化注重庭院布局,以 庭院为中心,建筑沿庭院四周布 置,形成独特的空间形态和居住 环境。
建筑与自然融合
中国建筑文化强调与自然的融合, 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 如山水园林的营造等。
建筑哲学思想
天人合一
中国建筑哲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与 自然应该和谐共存,建筑应顺应自然规律, 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唐宋时期
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商业和 手工业繁荣,如唐长安、北宋
东京汴梁等。
元明清时期
城市规划逐渐成熟,如元大都 、明清北京城,形成了严谨的
城市中轴线布局。
近代城市建设史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城市建设受到西方影响,如上海、天津等城市出现 了租界和洋房。
20世纪初到中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乾清宫
乾清宫面阔9间, 进深5间,建筑面 积1400㎡,高20 米,重檐庑殿顶 。殿的正中有宝 座,两头有暖阁 。乾清宫坐落在 单层汉白玉石台 基之上,檐角置 脊兽9个。殿内明 间、东西次间相 通,明间前檐梁 架结构为减柱造 形式,以扩大室 内空间。后檐两 金柱间设屏,屏 前设宝座,东西 两梢间为暖阁, 后檐设仙楼,两 尽间为穿堂,可 通交泰殿、坤宁 宫。
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经涂九轨:“容方九轨,轨谓辙广……凡八 尺……积七十二尺,则此涂十二步也”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左者人道所亲,故立祖 庙于王宫之左;右者地道所尊,故立国社于王宫 之右;朝者义之所在,必面而向之,故立朝于王 宫之南;市者利之所在,必后而背之,故立市于 王宫之北”
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芮城县广仁王庙
明代建筑武当山
“子胥乃使相土尝水, 象天法地,建筑大 城,周围四十七里, 陆门八,以象天八 风。水门八,以法 地八聪。筑小城, 周十里,陵门三。” 《越绝书·吴地传》 记载的八座水陆城 门,为阊、胥、巫 (“平”)、齐、 娄、匠(“相”)、 盘、蛇(居南)门
象天法地:天 人合一
唐长安城
尊崇礼制:汉武帝独尊儒术,《周礼.考 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应地制宜:《管子》:“凡立国都,非于 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 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 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例子:赣州古城、明南京城等
中国建筑史
全套精品课件
元谋人
北京人
黄帝陵
炎帝
蚩尤
西安半坡遗址
火塘
河姆渡遗址
商朝都城:殷墟; 阶级的出现,导致 营造空间更加复杂
秦阿房宫
楚汉相争
史记:“关中之地, 于天下三分之一, 而人众不过什三; 然量其富,什居其 六”
汉长安城
影响中国空间营造的几个关键因素
齐,临淄城
秦,咸阳城
汉代,营造:抬梁式和穿斗式的出现;
闾里制度的完善:《汉书·食货志》:圣王 域民,筑城郭以居之,制庐井以均之,开 市肆以通之,设庠序以教之。
三国、两晋、南北朝: 佛教建筑的出现:
佛寺建筑:以塔为主,塔院寺;“舍宅为 寺”,佛殿式;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金 厢 斗 底 槽
紫宸殿位于宣政 殿以北95米处, 称为“内朝”。 紫宸殿,是皇帝 日常活动之所。 紫宸殿北有横街 ,街北即后妃居 住的寝殿区。由 于入紫宸殿必须 经过前宣政殿左 右的东西上阁门 ,故入紫宸殿又 称为“入阁”。 能够“入阁”与 皇帝商议军国大 事,在当时是大 臣颇为荣耀的事 情。
午门分上下两部 分,下为墩台, 高12.00m,正中 开三门。墩台两 侧设上下城台的 马道。墩台上正 中门楼一座,面 阔9间,60.05m ,进深5间, 25.00m,重檐庑 殿顶。墩台两翼 各有廊庑13间, 俗称“雁翅楼” 。廊庑两端建有 重檐攒尖顶的方 亭。
堪舆学:杨筠松 (形势学派)、赖 布衣(理气宗)
穿斗式Βιβλιοθήκη 抬梁式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原始社会建筑:穴居:西安半坡遗址
杆栏式建筑:浙江河姆渡遗址
奴隶社会建筑
二里头遗址: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 建筑和庭院
商朝殷墟:
西周:营造礼制的出现,瓦的出现; 《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
阙门
太和殿
太和殿是紫禁城内 体量最大、等级最 高的建筑物。它面 阔十一间,进深五 间,长64米,宽37 米,建筑面积 2377.00㎡,高 26.92m,连同台基 通高35.05m。殿前 有宽阔的平台,称 为丹陛,俗称月台 。月台上陈设日晷 、嘉量各一,铜龟 、铜鹤各一对,铜 鼎18座。殿下为高 8.13m的三层汉白 玉石雕基座,周围 环以栏杆。栏杆下 安有排水用的石雕 龙头。
副阶:殿阁厅 堂等房屋,在 紧靠殿身之外 加建深两椽、 总高不超过殿 堂檐柱、一面 坡屋盖的独立 附属房屋,即 为“副阶”。
含元殿正北约300 米处是宣政殿,为 皇帝临朝听政之所 ,称为“中朝”。 殿基东西长70米, 南北宽40多米。殿 前左右分别有中书 省、门下省和弘文 馆、史馆、御史台 馆等官署。在殿前 130米处,有三门 并列的宣政门,左 右是横贯式的宫墙 ,墙、殿之间形成 较大的院庭。
汉代 长安 城
尊崇礼制:汉武帝独尊儒术,《周礼.考 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象天法地:天 人合一
赣州“福寿沟”
沟渠(福沟11.6公 里、寿沟1公里)
中和殿
中和殿平面呈 正方形,面阔 、进深各为3 间,四面出廊 ,金砖铺地, 建筑面积580 ㎡。屋顶为单 檐四角攒尖, 屋面覆黄色琉 璃瓦,中为铜 胎鎏金宝顶。 殿四面开门。
保和殿
保和殿面阔9间,进 深5间,建筑面积 1240.00㎡,高 29.50m。屋顶为重檐 歇山顶,上覆黄色 琉 璃瓦,上下檐角均安 放9个小兽。上檐为 单翘重昂七踩斗栱, 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 。内外檐均为金龙和 玺彩画,天花为沥粉 贴金正面龙。六架天 花梁彩画极其别致。 殿内金砖铺地,坐北 向南设雕镂金漆宝座 。东西两梢间为暖阁 ,建筑上采用了减柱 造做法,将殿内前檐 金柱减去六根,使空 间宽敞舒适。
水塘、水井 水窗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阶段
一、茅茨土阶 二、盛行高台建筑 三、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 四、“三朝”的出现
含元殿
主殿面阔十一间, 加上副阶十三间, ,进深四间,加副 阶六间。每间宽5.3 米。实测殿基高于 平地15.6米,东西 长200米,南北长 100米,总面积 27600平方米,四 周有宽5米的副阶。 在主殿的东南和西 南方向分别有翔鸾 阁和栖凤阁,各以 曲尺形廊庑与主殿 相连,整组建筑呈 “凹”字形。主殿 前是一条长78米、 以阶梯和斜坡相间 的龙尾道,分为中 间的御道和两侧的 边道,表面铺设花 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