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梁祝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合集下载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启示道理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启示道理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启示道理
摘要:
1.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简介
2.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启示
3.从故事中领悟到的道理
4.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启示
正文:
自古以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脍炙人口,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爱情,梁山伯与祝英台虽然彼此深爱,却因世俗的偏见和家庭的压力而无法走到一起,最终化作蝴蝶飞舞,象征着他们永恒的爱情。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启示我们,爱情是不分贵贱、不分性别的。

在他们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即使面临强大的外部压力,他们也从未放弃过心中的真爱。

这种坚定的爱情信念,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我们领悟到了一个道理:真爱至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爱情,勇敢地去追求心中所想。

在爱情面前,我们要敢于突破世俗的偏见,勇敢地去面对家庭的压力,坚守真爱,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如何去应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启示呢?首先,我们要明白,爱情是需要勇气的。

在面对爱情抉择时,我们要敢于追求自己的幸
福,不被外界的因素所干扰。

其次,我们要学会珍惜。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爱情,我们要学会珍惜眼前的幸福,用心去呵护彼此。

最后,我们要坚守真爱。

在婚姻生活中,爱情的保鲜剂就是彼此的信任和理解,我们要坚定信念,与对方共度一生。

总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我们要学会在生活中去践行这些道理,让爱情成为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风景。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启示道理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启示道理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启示道理摘要:1.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简介2.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观启示3.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启示4.结论:珍惜真爱,勇敢追求正文:在我国古代,有一个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个故事讲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两位年轻人之间真挚而感人的爱情。

虽然他们最终无法走到一起,但他们的爱情故事却成为了永恒的传说,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始于两人同窗共读的时光。

他们互相扶持、互相学习,逐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然而,由于家庭原因,祝英台被迫嫁给了别人,梁山伯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最终离世。

祝英台悲痛不已,跳入梁山伯的墓穴,两人化为一对蝴蝶,永远在一起。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观给我们带来了以下启示:1.真爱至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体现了真爱至上的价值观。

他们在面对家庭、社会压力时,仍然坚定地追求内心的真实感情。

我们也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坚守真爱至上,不受外界诱惑,珍惜身边的伴侣。

2.忠诚专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忠诚专一的重要性。

他们在面对困境时,始终坚守对方,不离不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忠诚专一,对待感情认真负责,尊重对方,尊重自己。

3.勇敢追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告诉我们,爱情需要勇敢追求。

他们在短暂的爱情历程中,勇敢地面对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我们也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勇敢追求真爱,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4.学会珍惜: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让人惋惜,但也教会我们学会珍惜。

生命中的每一段感情都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眼前的幸福,珍惜与爱人共度的每一刻时光。

总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珍惜真爱,勇敢追求,忠诚专一,学会珍惜。

梁祝对现代的启示

梁祝对现代的启示

梁祝对现代的启示梁祝是一部流传千年的中国古代传说,讲述了一个悲壮而浪漫的爱情故事。

尽管这个故事发生在古代,但它对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梁祝对现代的启示是关于真爱的价值。

在这个物质主义盛行的时代,人们往往被金钱、地位和名誉所迷惑,忽视了真爱的重要性。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告诉我们,真爱是无私的、无条件的。

他们相爱并愿意为对方付出一切,即使最终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

他们的爱情超越了物质的束缚,表达了人类心灵最深处的情感。

梁祝对现代的启示是关于坚持和奋斗的重要性。

梁山伯和祝英台在面对家庭的反对和社会的压力时,没有放弃他们的爱情,而是选择了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他们通过努力学习和努力工作,克服了各种困难,最终实现了他们的梦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才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价值。

梁祝对现代的启示还包括对家庭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在梁祝的故事中,梁山伯和祝英台都面临着家庭的期望和社会的压力。

然而,他们选择了顺从自己的内心,追求自己的幸福。

这引发了人们对于家庭和社会的责任的思考。

现代社会中,家庭和社会责任往往与个人的幸福相冲突。

梁祝的故事让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家庭和社会责任,以及如何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履行自己的责任。

梁祝对现代的启示还包括对人性的思考。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勇敢和坚韧不拔。

他们的爱情不仅让人动容,也让人对人性充满了信心。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被贪婪、自私和冷漠所困扰。

梁祝的故事提醒我们,人性中有着美好的一面,只要我们努力去发掘和培养,就能够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梁祝这个古老的爱情故事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它让我们重新思考真爱的价值、坚持和奋斗的重要性、家庭和社会责任以及人性的美好。

这些启示不仅能够指导我们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也能够引领我们走向更加幸福和有意义的人生。

让我们从梁祝的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梁祝的启示和感受

梁祝的启示和感受

梁祝的启示和感受《梁祝的启示和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那真的是家喻户晓哇!他们的爱情就像夜空中最璀璨的星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你说这爱情咋就那么刻骨铭心呢?祝英台女扮男装去求学,这得有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呀!这不就跟咱现在的小姑娘为了梦想孤身一人去大城市闯荡一样嘛。

梁山伯呢,呆呆的却又那么深情,就像身边那些实诚的小伙子。

他们在一块儿读书、玩耍,感情不知不觉就深厚得不行啦。

可是,命运这玩意儿有时候就是爱捉弄人呐!家里非要把祝英台嫁给别人,这不是活生生要拆散他们嘛。

但他们可没那么容易妥协,梁山伯相思成疾,祝英台也是坚决反抗。

这像不像我们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有的人选择妥协,有的人却死磕到底?他们最后变成了蝴蝶,双宿双飞,多浪漫呐!这让我想起咱平时遇到那些不顺利的事儿,难道就要垂头丧气吗?不呀!梁祝都能为了爱情那么拼命,咱为了自己的目标、理想,为啥不能咬咬牙坚持下去呢?他们的故事还告诉我们,爱情这东西啊,真的是很神奇的。

也许一开始你都没意识到那就是爱情,等发现的时候已经深陷其中啦。

就像你突然吃到一种特别好吃的东西,一开始没觉得咋样,后来越吃越上瘾。

而且啊,爱情是需要勇气的,要敢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要是梁山伯和祝英台遇到一点阻碍就放弃了,那还能有这么动人的故事流传下来吗?咱再想想,现在的社会,大家都忙忙碌碌的,有时候都忘记了爱情的美好啦。

看到梁祝,是不是该反思反思,咱是不是对爱情太不重视了呀?是不是该多花点时间和心思去寻找和经营属于自己的那份爱情呢?还有啊,梁祝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坚持的力量。

他们坚持自己的爱情,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看。

咱们在生活中也得这样啊,自己认定的事儿,就努力去做,别管别人怎么笑话你,怎么打击你。

你不坚持,怎么知道最后不会成功呢?哎呀,梁祝的故事真的是给了我们好多好多的启示呀!让我们明白了爱情的珍贵,勇气的重要,坚持的力量。

咱可得好好学学他们,别整天浑浑噩噩的,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来呀!难道不是吗?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梁祝传》读后感

《梁祝传》读后感

《梁祝传》读后感
《梁祝传》是一部流传千古的经典爱情故事,讲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这对不同
阶层的恋人在命运的安排下,终究无法在一起的悲壮故事。

这部作品通过对爱情、友情、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在这个故事中,梁山伯和祝英台两个人的爱情被家庭、社会的种种障碍所阻挡,最终以双双殉情的结局收场。

他们的爱情纯洁、真挚,但在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家族利益的束缚下,他们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

这种无奈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也让人对现实社会的不公和残酷感到深深的忧虑。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爱情的伟大和坚贞,但同时也看到了封建社会的残
酷和无情。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被无情地摧毁,他们的家庭、社会没有给予他们任何善意和支持,最终他们只能选择以死来证明自己的爱情。

这种悲壮的结局让人深思,让人对社会的不公和残酷感到愤怒和无奈。

同时,这个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友情和家庭的重要性。

在梁山伯和祝英台的身边,有着一群真心关爱他们的朋友和家人,他们在困难时刻给予了他们无私的支持和帮助。

这种友情和家庭的温暖让人感动,也让人对人性的善良和温暖感到希望。

总的来说,《梁祝传》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它通过对爱情、友情、家庭、
社会等多个层面的描绘,让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的现实。

它告诉我们,爱情是伟大的,友情是珍贵的,家庭是温暖的,社会是残酷的。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身边的人,珍惜眼前的幸福,珍惜每一个真挚的情感,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爱和温暖。

愿梁山伯和祝英台在天堂里永远幸福快乐。

梁祝故事的寓意和道理

梁祝故事的寓意和道理

梁祝故事的寓意和道理
梁祝故事的寓意和道理可以包括以下几点:
1. 爱情至高无上:梁山和祝英台的爱情是纯洁、坚贞和无私的,他们能为了爱情付出一切。

这反映了爱情的伟大和珍贵,也提醒人们应该珍惜和维护自己的爱情关系。

2. 被逼迫的人需要勇气:梁山和祝英台面临家庭和社会的强大压力,他们需要勇气去面对和抵抗逼迫。

这教导人们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要有勇气和坚持自己的信念。

3. 坚守道义与忍受苦难:梁山和祝英台选择了坚守自己的道义和责任,并且愿意忍受困苦和痛苦,并最终为此付出了生命。

这传递了忠诚、品德和奉献的价值观念。

4. 社会制度的限制:梁祝故事中,梁山和祝英台的爱情被家庭和宗族的利益所束缚,因此无法圆满地实现。

这反映了社会制度对于个人爱情的限制和压抑,提醒人们反思社会制度对个人幸福的影响。

总的来说,梁祝故事寓意了爱情的纯洁和伟大,教导人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和压力,并坚守自己的道义和责任,但也反映了社会制度对个人爱情造成的限制。

浅谈梁祝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浅谈梁祝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浅谈《梁祝》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摘要梁祝传说从地方的民间传说升华至表象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能忽视来自于学术研究以及艺术创作的历史的和社会的建构。

这种建构的结果,让我们在对待梁祝传说的时候,不知不觉的形成了几个认识上的误区:一是梁祝传说的反封建主题,似乎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就像依附于传说本身;二是二十世纪以来就以梁祝传说的爱情悲剧作为反封建婚姻的宣传,似乎从粱祝研究开始之际,就具有这种明确的目的;三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存在着一个“经典”的“梁祝传说”,似乎据此可以追溯过去评价现在。

如果厘清梁祝传说从地方文化到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建构过程,可以理解这几个梁祝研究的误区何以成其为误区,可以认识梁祝传说何以成其为现在的粱祝文化。

关键词:梁祝,爱情,影响粱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粱祝”之恋,与崔张爱情、宝黛爱情一样,以男女主人公的姓名冠之,成为了人们的爱情偶像。

一般把它在“四大传说故事”???,(1p169)也有把它看作“流传最远”的三大爱情故事之一。

(2p485) 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足惟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

虽然“梁祝”传说人们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知道,“梁祝”故里究竟在哪儿。

全国究竟有多少种“梁祝”版本。

据中国民俗协会有关人员介绍,全国人约有10多个地方自称“梁祝”故里,在联合申报“世遗”的几处,关于“梁祝”,也是各说各的故事。

目前有关梁祝的主要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有关梁祝的古迹,目前已发现17处包括读书处6个,坟墓10处,庙1座。

专.家普遍认为,梁祝读书处是受梁祝传说的影响后形成的,不能反证其源头(网上资料)。

神话传说是经过人们的幻想运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界本身,千百年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神话传说的本来形态已不复存在,它们只在各民族各部落里口耳相传,具有浓郁的演绎性。

《梁祝》读后感300字

《梁祝》读后感300字

《梁祝》读后感300字
《梁祝》是一部经典的中国古代爱情故事,读后让我深受感动。

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在这个故事中,梁山伯和祝英台是真挚的爱人,他
们从小一起长大,日常生活中相互扶持支持。

然而,由于社会的种种束缚和现实的残酷,两人最终未能在一起。

他们用生死之间的誓言来守护这份爱情,即使无法团聚,
也请保佑对方安康幸福。

他们的爱情不仅是个人的情感,更是对纯真爱情的坚守和追
求的象征。

通过《梁祝》,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崇高和纯真。

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的爱情并不注重
物质的交换,更多的是情感的交流和对对方的关心与祝福。

他们之间的爱情是纯真的,没有任何杂质和私心,这种爱情是可贵的。

《梁祝》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深情的爱情,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传承。

在当今社会,人
们普遍追求物质的丰富和享受,似乎更注重现实利益的得失。

然而,《梁祝》告诉我们,爱情是无私和无条件的,是纯粹和美好的。

也许我们不能和梁山伯、祝英台一样
拥有完美的爱情,但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关爱他人、奉献他人的品质。

《梁祝》的故事也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的幸福。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被时代和社会的
制度所束缚,他们无法在一起,最终也都葬身于世。

这使我意识到,幸福是短暂的,
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人和事,不要轻易让时间和现实摧毁了我们心中的美好。

总的来说,《梁祝》是一部感人肺腑的作品,它不仅让人回味无穷,更能让我们在现
实生活中寻找到真爱和真正的幸福。

这个故事教会了我珍惜爱情、坚守爱情,并且无
论遇到任何困境,都要为爱而奋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梁祝》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摘要
梁祝传说从地方的民间传说升华至表象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能忽视来自于学术研究以及艺术创作的历史的和社会的建构。

这种建构的结果,让我们在对待梁祝传说的时候,不知不觉的形成了几个认识上的误区:一是梁祝传说的反封建主题,似乎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就像依附于传说本身;二是二十世纪以来就以梁祝传说的爱情悲剧作为反封建婚姻的宣传,似乎从粱祝研究开始之际,就具有这种明确的目的;三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存在着一个“经典”的“梁祝传说”,似乎据此可以追溯过去评价现在。

如果厘清梁祝传说从地方文化到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建构过程,可以理解这几个梁祝研究的误区何以成其为误区,可以认识梁祝传说何以成其为现在的粱祝文化。

关键词:梁祝,爱情,影响
粱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粱祝”之恋,与崔张爱情、宝黛爱情一样,以男女主人公的姓名冠之,成为了人们的爱情偶像。

一般把它在“四大传说故事”⋯⋯⋯,(1p169)也有把它看作“流传最远”的三大爱情故事之一。

(2p485) 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足惟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

虽然“梁祝”传说人们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知道,“梁祝”故里究竟在哪儿。

全国究竟有多少种“梁祝”版本。

据中国民俗协会有关人员介绍,全国人约有10多个地方自称“梁祝”故里,在联合申报“世遗”的几处,关于“梁祝”,也是各说各的故事。

目前有关梁祝的主要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有关梁祝的古迹,目前已发现17处包括读书处6个,坟墓10处,庙1座。

专.家普遍认为,梁祝读书处是受梁祝传说的影响后形成的,不能反证其源头(网上资料)。

神话传说是经过人们的幻想运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界本身,千百年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神话传说的本来形态已不复存在,它们只在各民族各部落里口耳相传,具有浓郁的演绎性。

那么,梁祝传说它的价值究竟在何方?千百年来它究竟靠何魅力,使人久久难以忘怀,竞相传诵?笔者以为,中国广大民众家喻户晓的梁祝传说,“和而不同”,诸说有异,故不能循用作家文艺批评的一般方式,以“异”——就单一作品作判断。

而应是“不同而和”,从各种传说文本的共同点出发,寻求其内在的价值和魅力。

顺其历代多种传说文脉的总体走向,笔者感到,化装游学、同窗情生、合冢化蝶“生死恋”三部曲,是梁祝传说故事情节的核心,也是引历代村姑野夫、文人墨客魂牵梦绕的奥秘所在。

由此切入解析,我们似乎可以获得一些新的人文信息和价值指向。

这些,对我们今天似乎也还颇有教益和启迪。

从故事内容来看,梁祝故事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是爱情作品。

现今能见到的最早的较完整的梁祝故事,是唐代张读在《宣室志》中记述的一段文字: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求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

祝先归。

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
而祝氏已字马氏子矣。

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

闻知有山伯墓,祝号登恸,地忽自裂陷。

祝遂并埋焉。

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从张读记述的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梁祝二人在读书期间,梁山伯不知祝英台是女子,互相之间未发生恋情。

两年以后,梁山伯去祝家拜访,方知祝英台是位女子,要求父母求聘,祝英台已被许配给马家之子。

梁山伯也就再未去追求祝英台,而是当官去了,后来病死。

祝英台在嫁往马家的路上,忽遇风浪阻船,得知梁山伯墓在此,前去祭奠,墓地突然裂陷,英台被葬于梁山伯坟墓中。

这段文字中寻觅不到祝英台愿意嫁给梁山伯的描述,她的祭奠梁山伯和死于梁山伯墓中,属于被动和偶然。

显然,这只是一个被涂抹上了传奇色彩的坟墓吞没活人的故事,哪里是什么爱情故事!
1906年浙江嵊县“小哥班”已将《十八相送》、《楼台会》搬上舞台。

扮演梁山伯的越剧著名演员范瑞娟在回忆解放前《梁祝哀史》所塑造的梁祝人物性格时,认为祝英台时而躲躲闪闪、时而轻浮浅薄、时而薄情寡义,而梁山伯时而刁钻浮滑、时而呆头呆脑、时而翻脸无情。

当然这是以解放以后的评判标准而发的认识,如去掉其中的褒贬之意还原事实的描写,两人的性格可能比较符合上述钱南扬所推想的情节。

1926年上海天一影片公司拍摄了无声电影《梁祝痛史》,后来人的评论(1934.年)也只是非常保守地指出:“真正能代表平民说话,能呐喊出平民心底里的血与泪的,唯一只有这些生长在民间流传在民间的通俗故事”。

用同样经历了那个时代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的话来说,“那时候打本子,思想意识是不太讲究的,可也提倡反映生活”,而今天(1960年的谈话)的上演剧目都是有政治意义的。

在现在的社会中有很多人对于《梁祝》的热爱很是痴迷,1959年5月27日,《梁祝》首次公演。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以梁祝为主题的节目,也引起了人们对梁祝的热爱。

宁波有句谚语:“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

”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梁山伯庙去烧香,拜拜多情祝九娘。

少年夫妻双许愿,不为蝴蝶即鸳鸯。

”因此,年轻夫妻必到梁山伯庙祭拜,已成宁波地区人们的普遍行为。

这种俗信不知影响了多少代宁波人,其价值怎么表述都不会过分,是无法估量的。

这种习俗还延伸到了其他地区,如在浙江杭州民间也流传着一句意思相同的俗语:“若要
夫妻同到老,双照井中照一照。

”双照井是位于杭州草桥门外海潮寺内的一口古井,民间传说梁山伯送祝英台回家时,祝英台曾用脚一蹬,使枯井冒出清水,并用“古井喜逢春,兄弟双照影。

一男并一女,和合天配成”启发梁山伯,但梁山伯没有领悟。

因为梁山伯和祝英台双双在此照过身影,所以清清的井水中,常常会隐现出一对青年男女的身影。

海潮寺因为有了双照井,香火更旺。

每年正月初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到海潮寺烧香,都要到双照井来照一照。

人们说,老年夫妻照一照,会越活越年轻;青年男女照一照,会夫妻和睦,白头到老。

在梁祝化蝶情节出现前,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和化蝶的艺术样式在我们民间早已有了它们的原型。

“合冢化蝶”情节的意义,就在于表现了恒古以来我们民间存在的一种坚持不懈的韧劲和生生不息的生命观。

虽然梁祝在生前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理想的民间婚约模式和婚姻理想,但是实现这种理想的精神未死。

“英台乃造梁墓前,失声恸哭,地忽开裂,坠人茔中。

绣裙绮襦,化蝶飞去。

”合冢与化蝶,表面上看是民间“情感动天”、灵魂不死观念的反映,其实质表现的是精神生命对理想境界的继续追求。

他们的爱情说不定可以获得成功,即是失败了,他们也将以壮烈的行动而成为反封建的英雄。

遗憾的是,他们都很懦弱无能,只知道以泪洗面,而不敢采取任何积极地行动,他们是在消极悲观中彻底葬送了自己。

这样的作品,是不能被看作为青年人对美丽爱情追求的作品,而应被看作是受封建教育严重毒害,当爱神降临到他们的身上时还要恪守封建礼教,不敢越雷池半步,最终自我毁灭的悲剧作品。

既然梁祝故事从唐代的记载到当今的戏曲,都没有怎样去积极地展现梁祝两人的爱情,又怎么能说它是“堪称‘中国第一爱情传说’”呢?
参考文献
[1] 黄涛.中国民问文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曾永义.俗文学概论[M].台北:三民书局,2003.
[3] 范瑞娟:《我演梁山伯),《戏剧报>(现为<中国戏剧>)1961年第z5期。

[4]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中国电影年鉴>,中阚教育电影协会编印,1934年。

(转引自:周静书,<百年梁祝文化发展与研究),《浙江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年第3期)。

[5] 盖叫天:<现代戏不容易演>,<燕南寄庐杂谭:盖叫天谈艺录>,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年版,第123—124页。

[6] 《双照井》,周静书主编,《梁祝文化大观‘传说歌谣卷》,第223—22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