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综合交通规划

合集下载

新疆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

新疆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

前言“十三五”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区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时期。

交通运输是发展的“先行官”,是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重要载体。

在我区各运输方式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具备一定发展基础的背景下,统筹各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符合交通运输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的必然要求。

本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细化和落实,是统筹引领“十三五”期新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推进全疆各运输方式融合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枢纽中心”的重要依据。

规划在全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长远发展架构基础上,系统谋划“十三五”期发展的基本思路、总体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重大政策。

规划涵盖新疆(含兵团)区域内的各种运输方式,具体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城市客运及邮政业等发展领域。

一、发展基础新疆地处中国西北和亚欧大陆腹地,地域辽阔、人口稀疏,内外联系距离遥远且多有山脉、沙漠阻隔。

交通运输作为联结区域的重要纽带,能显著缩短时空距离,从而有效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在新疆发展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兵团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新疆各运输方式发展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并逐步由各运输方式独立发展向一体化协同发展转变。

“十一五”末,我区组织编制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010-2050年)》,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统筹各运输方式发展,加快构建新疆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枢纽中心”,已成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全疆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要共识。

(一)发展成就“十二五”是新疆交通运输发展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社会效益最好、取得成效最显著的五年。

乌鲁木齐地铁规划

乌鲁木齐地铁规划

乌鲁木齐地铁规划乌鲁木齐作为新疆最大城市,也是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更好地解决交通问题,乌鲁木齐市决定引进地铁交通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

一、乌鲁木齐地铁的建设意义1.缓解交通压力: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乌鲁木齐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

地铁的引入可以有效减少道路交通的拥堵,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

2.提升城市形象:地铁交通是现代化大城市的标志之一,乌鲁木齐引进地铁系统将使城市形象更加现代化、国际化,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3.促进经济发展:地铁的建设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的增加。

二、乌鲁木齐地铁的规划方案乌鲁木齐地铁目前的规划方案是建设6条地铁线路,总长度约160公里。

1.一号线:乌鲁木齐火车站-南湖公园。

全长约30公里,设站26座,途经火车站、南门、香格里拉、人民广场等重要地段。

2.二号线:天山路-新市区南缘。

全长约35公里,设站28座,途经天山路、新南门、市政府等繁华商业区。

3.三号线:南湖公园-火车南站。

全长约25公里,设站20座,途经南湖公园、世纪广场、南山等热门景点。

4.四号线:新市区北缘-火车东站。

全长约20公里,设站18座,途经新市区、自贡路、火车东站等重要区域。

5.五号线:火车南站-沙依巴克区北缘。

全长约25公里,设站20座,途经火车南站、新华南路、沙依巴克区等重要区域。

6.机场线:新疆国际机场-市区。

全长约25公里,设站10座,途经新疆国际机场、火车站等重要交通枢纽。

三、乌鲁木齐地铁建设挑战与解决办法1.地质条件:乌鲁木齐地处高山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铁建设受到地下水、地壳变形等因素的影响。

解决办法是在施工前进行地质勘察,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材料,确保地铁的安全和稳定运营。

2.资金投入:地铁建设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乌鲁木齐市政府需要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的支持,同时还可以引入民间资本,开展地铁建设的融资合作。

2022年乌市米东区马场湖核心区道路建设规划

2022年乌市米东区马场湖核心区道路建设规划

2022年乌市米东区马场湖核心区道路建设规划乌市米东区马场湖核心区道路建设规划一、背景介绍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农业示范区,其中马场湖核心区是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拥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优势。

为了加快马场湖核心区的发展,提高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特制定了本规划。

二、发展方向以提高交通效能、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现代生态城市为发展方向。

三、规划目标1.建设一条全长10公里、宽40米的主干道,连接马场湖核心区与市区。

2.建设一条全长5公里、宽30米的支线道路,联通核心区各独立工业园区和居民区。

3.建设一条全长3公里的东西向绿化景观道路,打造美丽宜居的生态城市。

4.建设一套高效便利的交通网络,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5.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和施工计划,确保按照规划要求有序推进道路建设。

四、规划内容1.主干道建设主干道规划起点位于市区辅道西路,终点位于马场湖核心区的工业园区内。

道路为双向六车道,路面宽度为40米,两侧设置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路缘石采用白色大理石材质。

主干道沿线将新建若干中小型商业综合体和文化休闲广场,为周边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

2.支线道路建设支线道路主要联通核心区各独立工业园区和居民区。

支线道路的建设主要考虑到经济性和实用性,道路宽度为30米,采用双向四车道的设计,路面铺设柔性路面材料,路侧设置停车位,缩短工业园区与居民区之间的距离,促进交流和合作。

3.景观道路建设景观道路建设是规划中的亮点,该道路从主干道划出,在马场湖核心区内东西向贯穿,道路宽度为20米,路面使用混凝土路面材料,两侧设置宽阔的人行道和安全栏杆,绿化带将为车和行人提供自然舒适的氛围。

4.交通设施建设规划中还包括了一系列的交通设施建设,如附属设施设置、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路灯等,以保证道路设施齐全、安全畅通。

五、建设步骤1.项目可行性论证2.土地调查及路线选择3.工程预算及资金筹措4.建设方案制定及审批5.环境影响评估6.工程施工及监理7.验收及开通六、结论本规划的实施将为马场湖核心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也将为周边居民和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和服务保障,是一项切实可行的规划建设项目。

构建乌鲁木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探

构建乌鲁木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探

区内部用地 比较 紧凑, 宜采 用网格状 布局。 因此。 拉大城 市骨架。 在既有外 环路 的基 础上, 尽快实施二 环路。 绕 城高 速公路的建设: 在中心城 区打通 断头路 、畸形路, 疏通老城 区各支 路 间的微循环, 可在 近期和远期实现交通运 输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 也 为构建 乌鲁 木齐市 综合交通 体系打 下 了良好的硬件 基础。
运 输体 系的 构 想。
【 键 词 】构 建 关
综 合 交通
体 系 初探
乌鲁 木齐市位于东西 天 山交界处 的北坡, 南北全 长约 1 3 里, 公 东 5
西 宽 约 1 O 里 。 面积 约 为 1 2 6 方 公 里 。 随 着 城 市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9公 总 41平 和 国 家 对 西部 大 开 发 政 策 的 推 行 , 鲁 木 齐 市 城 市 规 模 不 断 扩 大 , 乌 至
理论 探 讨
构建乌鲁木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探
潘 安
乌 鲁 木 齐 市 城 市 综 合 交通 项 目研 究 中心 新 疆 乌鲁 木 齐 8 0 6 3 03
【 要】本 文通过对乌鲁木齐交通现状分析提 出了在市 内建立科 学的道路网结构、层 次化的公交运营模式、分布合理 的客货运枢纽, 摘 从而构建鸟鲁木 齐综合交通
近 年 综 合 交 通 调 查 和 交 通 流 量 观 测 数 据 分 析 表 明, 乌鲁 木 齐 市 交 通 环 境 呈 现 出 以 下特 点 :
三、建成 层 次化 的公 共交 通 网络, 力推 行公 交优 大 先政 策 的实施 , 居 民 的出行 方 式变 革, 现城 市 交 引导 实 通 环境 的有 序 发展
力推行公交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政 策, 增加公 交运营的吸 引力. 鼓励市 民采用公 交方 式

乌鲁木齐公共交通发展规划

乌鲁木齐公共交通发展规划

乌鲁木齐公共交通发展规划阿勒泰路高架、河北路东延高架通车、地铁1号线的全面建设、地铁2号线的开工、BRT线路成网……即将过去的一年,也是“十二五”时期的最后一年,按照“一带一路”战略决策,乌鲁木齐主动作为,立体交通建设赢得先机。

破解拥堵这道难题,不仅是百姓的期盼,更是考量城市宜居指标、加速经济发展的重要参数和基础。

今年,乌鲁木齐一方面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进行挖潜、提升、完善,加大了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一方面加速建设BRT快速公交、地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明确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构建与空间拓展功能布局相适应的综合交通体系,以交通引导城市提升和空间结构的调整。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新疆正重启亚欧财富走廊,交通运输合作是先行领域和重要基础。

新的起点,乌鲁木齐在通向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枢纽中心的道路上延伸腾飞……【中心城区】缓解拥堵提倡绿色阿勒泰路高架通车后,家住七纺的XX每次去木材厂上班,都会走阿勒泰路高架,“我从家出来上克南高架,从西北路匝道下桥后右转就可以直接上阿勒泰路高架,一路向北,也就20分钟,就到木材厂了,比以前起码缩短了一半的时间。

”今年9月20日,全长近6公里的阿勒泰路-西北路高架正式通车,同时缓解了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南北交通压力,方便中心城区与国际机场、高铁枢纽的快速交通联系。

“现在从西北路到机场也就15分钟,真的很通畅,以前阿勒泰路车多,从南到北起码在半小时左右,遇到堵车时间更久,现在好了,往机场送人,除了东西外环、城北主干道以外,又多了一条路。

”出租车司机XX说道。

同时,阿勒泰路高架设置了16条匝道,相当于每700多米设置一对匝道。

这主要考虑到阿勒泰路首先要满足沿线交通出行需要,而且车辆可以快速实现各个片区路网的转换。

修建阿勒泰路高架也是考虑到乌鲁木齐整体道路状况。

首府三面环山,呈现出中心城区南北狭长、东西狭窄“T”形分布的城市形态,道路建设主要依托地形地貌使得路网结构不够完善。

乌鲁木齐综合交通规划

乌鲁木齐综合交通规划

1、城市交通开展目标、策略和模式〔1〕开展目标乌鲁木齐市城市交通开展的目标是构建与国家西部门户枢纽开展相适应,支持和引导乌鲁木齐都市区可持续开展,各种运输方式构造合理、布局协调、衔接顺畅、平安高效的多层次、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开展策略•o强化交通枢纽地位;o都市区交通一体化;o公交优先。

〔3〕开展模式根据乌鲁木齐市的城市特点和未来开展趋势分析,未来乌鲁木齐市交通开展模式为: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小汽车适度开展,多种交通方式并存的交通开展模式。

对于各种交通方式的开展给予相应的政策引导,逐步形成一个多种交通方式有机衔接的,合理的现代城市交通体系。

•o私人小汽车:合理引导,适度开展;o公共交通:优化调整,提升效劳水平;o慢行交通:改善慢行交通环境,提高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方便舒适性;o静态交通:加强规划管理,扩大停车设施规模,保持动静态交通平衡;o货运交通:调整产业布局,规划和建立一个布局合理的城市物流体系。

2、对外交通系统规划1〕公路规划〔1〕过境通道①主过境通道:规划外环高速路昌吉-五家渠-甘泉堡段〔北环线〕:西接乌奎高速通往奎屯方向,东接通往吐乌大高速、G216,通往阜康方向,是天山北坡东西横向联系主通道。

乌拉泊-西山农场-昌吉段〔西环线〕:北接乌奎高速通往奎屯方向,南接吐乌大高速、G216分别通往吐鲁番、哈密和库尔勒方向,是兰新交通走廊的主要组成局部。

乌拉泊-甘泉堡〔东环线〕:北接吐乌大高速、G216通往阜康方向,南接吐乌大高速、G216分别通往吐鲁番、哈密和库尔勒方向,是吐鲁番、哈密通往富康、准东方向的主要通道。

1.副过境通道:原乌奎高速-原北联络线-东过境路原乌奎高速市区段:道路功能转变为城市快速路,主要联系中心城区与城市西北片区,同时承当局部过境交通。

原北联络线:道路功能转变为城市快速路,串联头屯河片区、城北片区、米东片区的快速通道,同时承当局部过境交通。

东过境路:道路功能为城市快速路,穿过天山区、水磨沟东侧,承当局部过境交通。

乌鲁木齐市新城市规划解读(高铁、地铁、房地产)

乌鲁木齐市新城市规划解读(高铁、地铁、房地产)
和地质安全的前提下适度拓展; 向东强化不市域北部地区的协调, 预留发展空间。
“一轴、双核多心、六组团”
一轴:规划连接老城区和三坪新 区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拓展轴。
双核多心:规划在老城区和三坪 新区形成两个综合性的市级公兯 服务中心;规划在高铁新区、西 山新区、红光山片区以及新市区、 米东区和头屯河区构筑多个与业 型公兯服务中心和区级综合服务 中心。 六组团:规划在中心城区范围内 形成六大功能组团。包括三坪新 区功能组团、米东区功能组团、 经开区(头屯河区)功能组团、 高新区(新市区)功能组团、老 城区功能组团、西山新区功能组 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城市规模:
2020年,乌鲁木齐市域人口 50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 口将达到400万人左右,建设 用地控制在500平方公里以内, 人均建设用地125平方米。
“双轴、一城、一区、两群、多点”
“双轴”为沿兮新铁路 和312国道形成主要城镇发
展轴和沿216国道形成次要
城镇发展轴;“一城”即乌 鲁木齐城市及郊区;“一区” 即乌鲁木齐市甘泉堡工业区; “两群”即南山、达坂城两 个城镇组群;“多点”即市 域内其它多个独立工矿和城 镇型居民点。
高速公路环由东绕城和 西绕城高速公路组成, 环绕乌鲁木齐都市区, 长度约为156公里。
东绕城高速 西绕城高速
乌鲁木齐市新区建设工作的情况汇 二、综合交通支撑体系 报 1.道路交通
城市快速系统由两条快 速环线和四条快速放射 线组成。
东绕城高速
西绕城高速
乌鲁木齐市新区建设工作的情况汇 二、综合交通支撑体系 报 1.道路交通
城市轨道规划
1、沿城市南北发展主轴向, 布设1-2条骨干轨道线,覆 盖城市南北主要客运走廊。 2、沿西北轴向,布设1条骨 干线路,连接老城区-高铁 站-西北新区,在城北不主 轴骨干线衔接。 3、沿东北轴向布设1条骨干 线路,连接高铁新区-米东, 在城北不主轴向骨干线衔接。 4、沿东西向布设1-2条补充 线路,连接以上线路未覆盖 的城市功能片区和城市枢纽 节点。

浅谈乌鲁木齐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浅谈乌鲁木齐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 7 2・
价值 工程
浅谈乌鲁木 齐市城市综合 交通规划
On Co mp r e h e n s i v e T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P l a n n i n g i n Ur u mq i
刘强 L I U Qi a n g
( 乌 鲁 木 齐 市 城 市 规划 设计 研 究 院 , 乌鲁木齐 8 3 0 0 9 2 )
T r a n s p o t r a t i o n S y s t e m la P n n i n g ,s u c h a s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n s p o r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b j e c t i v e s ,d e v e l o p m e t n s r t a t e g y ,t h e r o a d s y s t e m,p u b l i c
i s p r e p a r i n g Ur u r n q i C o m pr e h e n s i v e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S y s t e m Pl a n n i n g ., I 1 1 i s p a p e r d e s c r i b e s he t ma i n c o n t e n t s o f Ummq i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中图分类号 : T U 9 8 4 0 引 言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3 1 1 ( 2 0 1 4 ) 1 1 - 0  ̄2 — 0 3
路网密度每平方公里 4 . 7 l 公里 ,人 均道路面积 7 . 6 9平 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城市交通发展目标、策略和模式
(1)发展目标
乌鲁木齐市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是构建与国家西部门户枢纽发展相适应,支持和引导乌鲁木齐都市区可持续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结构合理、布局协调、衔接顺畅、安全高效的多层次、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发展策略

o强化交通枢纽地位;
o都市区交通一体化;
o公交优先。

(3)发展模式
根据乌鲁木齐市的城市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未来乌鲁木齐市交通发展模式为: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小汽车适度发展,多种交通方式并存的交通发展模式。

对于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给予相应的政策引导,逐步形成一个多种交通方式有机衔接的,合理的现代城市交通体系。


o私人小汽车:合理引导,适度发展;
o公共交通:优化调整,提升服务水平;
o慢行交通:改善慢行交通环境,提高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方便舒适性;
o静态交通:加强规划管理,扩大停车设施规模,保持动静态交通平衡;
o货运交通:调整产业布局,规划和建立一个布局合理的城市物流体系。

2、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1)公路规划
(1)过境通道
①主过境通道:规划外环高速路
昌吉-五家渠-甘泉堡段(北环线):西接乌奎高速通往奎屯方向,东接通往吐乌大高速、G216,通往阜康方向,是天山北坡东西横向联系主通道。

乌拉泊-西山农场-昌吉段(西环线):北接乌奎高速通往奎屯方向,南接吐乌大高速、G216分别通往吐鲁番、哈密和库尔勒方向,是兰新交通走廊的主要组成部分。

乌拉泊-甘泉堡(东环线):北接吐乌大高速、G216通往阜康方向,南接吐乌大高速、G216分别通往吐鲁番、哈密和库尔勒方向,是吐鲁番、哈密通往富康、准东方向的主要通道。

1. 副过境通道:原乌奎高速-原北联络线-东过境路
原乌奎高速市区段:道路功能转变为城市快速路,主要联系中心城区与城市西北片区,同时承担部分过境交通。

原北联络线:道路功能转变为城市快速路,串联头屯河片区、城北片区、米东片区的快速通道,同时承担部分过境交通。

东过境路:道路功能为城市快速路,穿过天山区、水磨沟东侧,承担部分过境交通。

(2)公路客运枢纽
目前乌鲁木齐城区范围内有共8个客运站,其中一级站3个,二级站1个,三级站4个,多数场站占地少,等级较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客运市场需求。

《乌鲁木齐公路运输枢纽客
北疆支线。

根据乌市最新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要求,北疆支线沿线用地将进行“退二进三”
的转化,铁路货运需求将大幅度降低,近期北疆支线城区段除保留为东部厂区服务的功能,远期取消该支线。

③新建铁路线
在乌准铁路古牧地接入米东支线,为东部工业区服务。

(2)铁路站场
∙乌鲁木齐高铁站(二宫站)。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新建高铁站,选址于二宫站,作为兰新客运专线的始发终到站,为乌鲁木齐铁路枢纽的主要客运站,辐射整个乌昌都市区。

∙乌鲁木齐南站。

原乌鲁木齐铁路客运站,兰新客运专线引入乌鲁木齐后,南站货场移至乌北站,将南站扩建为高速通过站,主要服务南部老城区。

∙乌鲁木齐西站。

乌西站为枢纽内唯一编组站,担当兰新线东西两端全部列车的改编和中转作业,规划由二级四场扩建为三级式站型,保留现有的客运设施。

远期,区域资源物资中转、改变作业将有乌鲁木齐市向外疏解。

∙乌鲁木齐北站。

乌北站位于北疆支线上,目前承担枢纽50%以上货运量,是枢纽规划期设大型综合性货场,将成为乌鲁木齐铁路枢纽主要货运场站。

∙乌鲁木齐东站。

根据北疆支线调整,近期保留为东部厂区供货站,不再附加其他功能,远期取消或进行功能转移。

∙三坪集装箱中心站。

三坪站为乌西站辅助作业站,办理枢纽内及周边地区集装箱装卸业务,负责集装箱专列的编发和开行。

∙城北新区火车站。

新建客站,位于原北联络高速以北,城区新区南侧,与乌准铁路在同一铁路通道内布局;远期将形成辐射城北新区的客运服务中心。

3)航空规划
根据预测,到2020年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2250万人次;远景旅客吞吐量将达到3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将达到105万。

机场规模的扩大与城市发展矛盾逐渐凸显。

未来城北新区与机场净空矛盾,机场成为城市进一步向北扩展的制约条件,规划方案有二。

(1)方案一
①近中期建设第二条近距离跑道(受乌昌路、乌奎高速等限制,间距仅为680米),两条近
距平行跑道满负荷可满足2020年的需求。

②远期启动第二机场的选址和规划工作。

(2)方案二
①近中期建设第二条远距离平行跑道(间距大于1035米。

乌昌路、乌奎高速、乌五路需改
线),两条远距平行满负荷可满足2030年的需求。

②2020年以后考虑第二机场的选址和规划工作。

3、城市道路网规划
(1)道路网布局
城市道路网络为“环+放射线”布局,包括两条环路,如图2-8所示。

2020年规划中包括约125km的新建道路和约30km的改建道路。

道路系统的规划目标是在城市两个核心区之间或从中心区任何一点到达核心区的出行时间不大于25分钟。

图2-8 乌鲁木齐市城市道路网规划(2020)
(2)规划线路
①城市快速路
规划城市快速系统由2条快速环线和4条快速放射线组成。

∙内环快速:核心区快速通道,由西过境路、苏州路、七道湾路、五星路、东环路组成,规划红线50米,设计车速80km/h。

∙中环快速:环中心城区快速通道,连接南北双核心区,并承担部分过境交通,由原乌奎高速、北联络高速和东过境路组成,规划红线50-60米,设计车速80km/h。

∙放射快速:连接外部组团的快速通道,包括乌奎高速(城内段)、乌昌大道、河滩路、苏州路东西延长段。

此外还包括乌奇路、乌五路两条对外放射干道。

②主干路
中心城区主干路系统以方格网和放射线为主骨架,整体呈扇形。

∙南北向主干路:阿勒泰路、太原路、北京路、天津路、长春路、四平路、鲤鱼山路、文光路、南湖路、友好路、宝山路、长江路、扬子江路、新民路、解放路、仓房沟路。

∙东西向主干路:城北干路、迎宾路、喀什路、河北路、河南路、新医院、克拉玛依路、西虹路、光明路、青年路、黑龙江路、人民路、跃进街、延安路、三屯碑路。

4、客运系统规划
(1)规划目标及发展策略
①规划目标
近期以公交线网优化调整为主,提高公交客运系统的可达性与舒适性,争取在2015年,常规公交出行分担比能够达到35%以上;远期将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功能层次分明、线网布局合理、换乘方便的多层次、集约、高效的公交客运系统,公交分担比争取达到40%。

②发展策略
∙改变单一均质化线网布局,建立快速公交线网、普通公交线网、喂给线网组成的分层次地面公交网络;
∙建立城市南北间的公共交通联系,在轨道交通未建成之前,预留快速公交通道;
∙南部以优化、调整为主,北部以加密、完善为主,外围组团与中心城区实现公交一体化;∙加强公交换乘枢纽的规化建设,实现不同模式与线路之间的无缝衔接,特别是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与普通公交、出租车、小汽车之间的换乘。

(2)公交客运走廊
根据交通需求预测,在坚持公交优先发展的总体策略下,至2020年,乌鲁木齐市居民公交出行比重将达到40%以上,公交日客运量在360万人次以上,公交运量在520万乘次左右,其中25%-30%由轨道交通来承担。

根据未来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和土地利用情况,远期乌鲁木齐市客运交通走廊将形成以联系城市双核心区的南北客运走廊为主,城市东西横向联系客运走廊为辅,以南北两核心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客运走廊为补充的总体布局。

图2-9 公交客运走廊分布
根据客流预侧,未来南北向主要客运走廊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将达到2万人次,东西向客流走廊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将在1万人次左右。

未来公交客运系统规划布局应以此为基础,建立由轨道线网、快速线网和普通线网等多层次线网构成的集约高效的公交网络。

(3)骨干线网规划
①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作为大运量、快速客运系统,其主要功能是承担城市主要客运走廊中长距离的客流。

根据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促进城市轴向发展为目的,提出6条轨道规划线,包括2条骨干线路、3条补充线和1条远景线,覆盖主要客运走廊,衔接城市重要枢纽节点。

线路1:中心城区内南北向的基本骨架线,连接中心城区内天山区的南片核心和新市区两个城市核心区,覆盖城市最重要的发展轴向——南北向发展轴。

途经胜利路、解放路、新民路、南湖南路、克拉玛依路、友好北路、新医路、北京路等重要交通走廊。

线路2:连接沙依巴克区和新市区,与1号线并行覆盖城市南北主客运走廊。

途经乌库路、过境路、长江路、扬子江路、友好路、长春路等交通走廊,并预留向北延伸的通道;连接火车南站、碾子沟客运站、友好商圈、人民会堂、美居物流园、城北核心区等大型客流集散点。

线路3:老城区东西向补充线路,连接天山区和沙依巴克区,主要服务于老城区和西山地区的线路。

途经延安路、中环路、幸福路、人民路、黑龙江路、宝山路、西山路等交通走廊,在南门与碾子沟换乘1、2号线路。

线路4:新市区东西向补充线路,连接中心城区与昌河城市副中心,途经昆仑路、南湖北路、河南路、迎宾路、乌昌路等交通走廊;连接着水磨沟居住区、六道湾居住区、新市区中心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