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围棋历史
关于围棋的故事和传说

围棋的起源传说围棋是一项古老而神秘的棋类游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尽管有很多关于围棋起源的说法,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它的真正起源。
下面将探讨围棋起源的各种说法,并尝试揭示围棋真实情况。
说法一:黄帝创造围棋据传说,黄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也是围棋的创造者。
传说中,黄帝在战争中使用一种类似于围棋的策略,将敌人包围并击败了他们。
这种策略被称为“围猎”,被认为是围棋起源的灵感来源。
然而,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任何历史证据的支持。
尽管黄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但是关于他创造围棋的说法仅仅是一种传说,缺乏任何实际证据。
说法二:农民创造围棋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围棋是中国古代农民发明的。
据说,农民们在田地里玩耍,用棋子代替谷粒,将谷仓看作棋盘,玩一种类似围棋的游戏来消遣。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游戏变得越来越流行,并在整个中国传播开来。
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确实对中国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没有证据表明他们创造了围棋这个游戏。
说法三:围棋来自印度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围棋起源于印度。
在印度,有一种名为“Pasa”的游戏,和围棋有些类似,它也是用棋子在棋盘上行动,最终目标是将对手的棋子包围。
这种说法的支持者认为,围棋可能是由印度人带到中国的,然后被本地人加以改进。
但是,这种说法也缺乏实际证据。
虽然印度和中国之间有很多文化交流,但没有证据表明围棋起源于印度。
说法四:围棋来自日本在日本,围棋被称为“Go”,它是日本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在日本,围棋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深奥的艺术形式,被视为一种哲学和文化的体现。
有一种说法认为,围棋实际上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
在7世纪初期,日本的官员和学者经常前往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技术。
因此,有可能是中国的围棋在日本流传开来的。
它。
围棋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而日本的历史只有几百年。
因此,更有可能是围棋是在中国发展壮大,然后被带到日本并在那里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围棋的学习难度如何?

围棋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被誉为智慧的体现,是一项需要高度集中精力和深度思考的智力运动。
围棋的学习难度非常高,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的规则和技巧,还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思考能力。
本文将从围棋的历史渊源、规则和技巧、学习方法和难点等方面详细阐述围棋的学习难度。
一、围棋的历史渊源围棋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围棋最早是在中国古代的军事演习中发展起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围棋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智力运动,并传播到了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
在日本,围棋被视为一种高雅的文化艺术,受到了广泛的推崇和传承。
现在,围棋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智力运动之一,吸引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热爱和关注。
二、围棋的规则和技巧围棋的规则非常简单,但是却非常深奥。
围棋的棋盘由19条竖线和19条横线组成,共有361个交叉点。
两个对手轮流在棋盘上放置黑白两色的棋子,目的是占领更多的领地,或者将对手的棋子围住,使其无法动弹。
围棋的胜负是根据棋盘上黑白双方的领地大小来判断的,领地越多的一方获胜。
围棋的技巧非常丰富,需要掌握大量的变化和战术。
在围棋中,要想获胜,不仅需要占领更多的领地,还需要控制棋盘的中心和边缘,防止对手形成有利的势力。
围棋还需要具备深厚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能够预测对手的下一步行动,并做出相应的应对。
三、围棋的学习方法围棋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初学者快速提升棋艺。
要掌握基本的规则和技巧,理解围棋的基本思路和战略。
要多下棋,积累经验,探索不同的变化和战术。
还可以通过观看职业选手的比赛和解说视频,学习他们的下棋思路和技巧。
要善于总结和反思,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四、围棋的学习难点围棋的学习难度非常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复杂的变化和战术:围棋的变化和战术非常丰富,需要掌握大量的变化和应对方法。
初学者往往难以理解和掌握这些变化,容易陷入被动局面。
2、思考深度和难度:围棋需要具备深厚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能够预测对手的下一步行动,并做出相应的应对。
围棋的起源与史话 围棋的起源介绍

围棋的起源与史话围棋的起源介绍围棋的起源与史话围棋文化源神传诗曰:方寸棋盘黑白子,纵横阴阳五行戏。
变幻玄妙在道中,直叫神仙乐不疲。
围棋历史悠远,有关围棋起源的传说甚多,比较公认的是最早起源于尧帝。
"尧造围棋,以教丹朱。
"宋代罗泌《路史后记》中说尧娶妻富宜氏,生下儿子丹朱。
丹朱行为不好,尧至汾水之滨,见二仙对坐翠桧,划沙为道,以黑白行列如阵图。
帝前问全丹朱之术,一仙曰:"丹朱善争而愚,当投其所好,以闲其情。
"指沙道石子:"此谓弈枰,亦名围棋,局方而静,棋圆而动,以法天地,自立此戏,世无解者。
"(仙话见《历代神仙通鉴》)。
另一种传说称,尧帝遇仙人伊蒲子,拜他为师。
因儿子丹朱不贤,尧向其请教帝位继承人一事,;伊蒲子以诗暗示,举荐善贤隐士舜。
尧遂将帝位禅让于舜,并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后来舜成为一代圣帝,这就是著名的"禅让"。
尧虽未将把帝位传于丹朱,但却教他围棋,以"究天文、易祭"。
自古"祭政一致",讲究"天时、地理、人和",故尧把"祭"法传给了丹朱。
近代围棋泰斗吴清源也认为围棋本不是胜负之争的游戏,而是占卜天象易理的工具。
他的依据是现可考证的中国文字创于殷商时代,然在此之前,有关天象节气的研究就已很深入了,但可能因没有文字,无法查书或留下记录,古人只有使用棋盘藉黑子白子来测知阴阳之动,研究天象,而且尧帝就是一个优秀的卜者。
据此,他推断围棋盘象征着宇宙,由三百六十个天体组成,而围棋盘纵十九乘横十九,共三百六十一个棋点,多余的中心一点天元即为太极,代表宇宙的中心。
三百六十的目数在旧历中为一年的日数,将此一分为四,四隅就是春夏秋冬,白子和黑子为昼和夜,如此这般便把天地象征化了。
从《周易本义》卷首所载《河图》与《周易本义》卷首所载《洛书》之黑白圆点的布局来看,围棋与他们也可能有些渊源。
围棋历史故事

围棋历史故事围棋,是中国传统的古老棋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围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中国古代,其历史故事也是丰富多彩,让人们感叹不已。
据史书记载,围棋最早的起源地是中国,相传围棋是由中国古代的一位传说人物——太阳神农氏所创造的。
农民们在工作之余,常常会在田间地头用土块或者石块来进行围棋的游戏。
这种游戏渐渐传播开来,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一种流行娱乐活动。
围棋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也经历了许多传奇的历史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便是关于围棋圣手——林则徐的传说。
林则徐是清朝的一位官员,他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同时也是一位围棋高手。
据说林则徐在一次围棋比赛中,与对手下了一盘高超的围棋,让人叹为观止。
这场比赛的故事传遍了中国,成为了围棋历史上的佳话。
除了中国,围棋也在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在日本,围棋有着“国粹”之称,被视为一种高雅的智力运动。
据说围棋在日本的发展史上,也有着许多传奇的历史故事。
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关于围棋大师——碁圣本因坊秀策的传说。
秀策是日本围棋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他在围棋界享有盛誉,被誉为“碁圣”。
据说秀策年轻时,曾经在一次围棋比赛中,以出人意料的绝妙着法,将对手逼入绝境,最终获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在日本围棋界流传甚广,成为了日本围棋史上的佳话。
围棋作为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其历史故事不仅令人感到惊叹,更是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
围棋的历史故事,见证了这项古老智慧运动的发展与传承,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让我们一起珍惜围棋这一古老智慧的结晶,传承围棋的历史文化,让围棋的魅力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好地传播和发扬光大。
围棋发展历史

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代。
推测起源时间为大约公元前6世纪。
传说尧的儿子丹朱顽劣,尧发明围棋以教育丹朱,陶冶其性情。
围棋的最早可靠记载见于春秋时期的《左传》。
战国时期的弈秋是见于史籍的第一位棋手。
南北朝时候,棋盘定型为现在的`19道棋盘,并且出现了评定棋手水平的围棋九品制。
围棋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知识阶层修身养性的一项必修课目,为“琴棋书画”四艺之一。
唐代出现了棋待诏官职。
著名棋手王积薪作“围棋十诀”在现代围棋中依旧适用。
清朝初年,出现了中国古代围棋的发展一个高峰期。
大批著名棋手涌现,留下大量名局棋谱,如黄龙士与徐星友的“血泪篇”,施襄夏与范西屏的“当湖十局”。
同时,围棋理论的研究亦达到一个高峰,代表作有徐星友的《兼山堂弈谱》和施襄夏的《弈理指归》等。
但随后,中国围棋渐渐衰微,围棋发展的中心也转移到日本。
围棋在公元7世纪传入日本,很快就流行于宫廷和贵族之中。
战国末期,丰臣秀吉设立“棋所”,德川幕府时代,出现了在、将军面前对弈的“御城棋”,日本围棋逐渐兴盛,出现了本因坊,安井,井上,林等围棋世家。
其中坊门尤其人才辈出,先后出现了道策、丈和、秀和、秀策、秀甫、秀荣等杰出棋士。
日本围棋由于废除了中国古代围棋的座子制(古代中国围棋是放四个座子,就是两黑两白放在对角星的位置上,双方在这个基础上开始布局),布局理论得以极大发展。
明治维新以后,棋手失去幕府支持,开始谋求新的谋生手段,导致了新闻棋战和现代段位制的出现,并创立了全国性的日本棋院。
昭和时代,吴清源和木谷实共同宣起了“新布局”的潮流,开始了现代围棋的时代。
其后日本棋界一流棋手辈出,如坂田荣男,藤泽秀行,高川格,及后来的大竹英雄,武宫正树,小林光一,石田芳夫等。
1984年,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开幕,拉开了中日围棋交流的序幕。
聂卫平在前三届擂台赛中取得11连胜,极大的推动了中国围棋的普及。
1988年4月16日国家体委发布《围棋国家段位标准》《围棋国家段位标准实施细则》和《围棋地方段位制》。
围棋的起源和发展

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古代围棋的起源与发展史一直为广大爱好者所感兴趣。
从古代的绘画艺术中也可以看出我国棋艺的发展已经历经了千年之秋,如今依然被后世所世代传承。
一、围棋-基本综述围棋,是一种棋类游戏,中国古代时候又称之为“弈”。
棋属于四艺、四雅之一,四艺和四雅,即琴、棋、书、画。
二、围棋-起源之说围棋,起源于中国。
有关中国围棋的起源,历来素有多种版本。
流传最为古老的是:围棋是由上古时期的尧舜帝发明一说。
围棋至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古老历史,是我国棋类的鼻祖。
三、围棋-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史官编撰的《世本.作篇》中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
”东晋时期,张华在《博物志》中更是说明了发明围棋的动机:“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
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
舜帝认为儿子不够聪慧,也曾经研制围棋,利用它来教导孩子。
唐朝诗人皮日休所著的《原弈》中记载:“弈之始作,必起自战国,有害诈争伪之道,当纵横者流之作矣。
岂曰尧哉!”围棋始于战国时期,是由纵横家们创造的。
他的根据是围棋“有害诈争伪之道”。
围棋也成了人们耍弄权术的伎俩。
但是围棋也确实反映了古代军事活动的诸多特点。
明朝陈仁锡在《潜确类书》中提出“乌曹作博、围棋”。
围棋这一次以赌具的面目出现,认为“夏人乌曹为了赌博而制作了围棋”。
乌曹是夏桀时期的一个臣子,这个人比较好赌,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夏桀的暴政。
古代的人们非常深信围棋是由尧舜帝发明。
而我国在甘肃永昌鸳鸯池遗址出土的原始社会末期的彩陶罐似乎印证了这种传说,该彩陶罐上绘制有棋盘条纹图案,此外,纵观中国围棋历史,它带给人们的更多的是积极影响,这也和上古时候尧舜教子的初衷较为一致。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围棋春秋战国时期,围棋已经在当时的社会广为流传。
古籍《左传》、《论语》、《孟子》中都有详实的记载。
这时也出现了第一位专业棋手,名为弈秋。
五、秦汉时期的围棋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有关围棋的事情也少有记载。
围棋在东汉时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古人观念的转变。
中国古代围棋故事

中国古代围棋故事围棋,作为中国传统的棋类游戏,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中国古代,围棋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智慧的象征。
许多古代围棋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人对围棋的热爱和执着,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
下面,我们就来听听这些古代围棋故事。
故事一,《琴棋书画》。
相传,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与围棋高手李元礼对弈。
韩愈下了一盘围棋,却输给了李元礼。
韩愈感到非常惭愧,便对李元礼说,“我琴棋书画,样样都不输你。
”李元礼却回答说,“先生的琴棋书画固然了得,但在围棋上却未必胜过我。
”这句话激起了韩愈的斗志,他决定向李元礼学习围棋。
经过不断学习和钻研,韩愈终于在围棋上战胜了李元礼,成为了一位围棋高手。
故事二,《梅花谱》。
南宋时期,有一位名叫赵子昂的文学家,他非常喜爱围棋。
有一天,他在一次围棋比赛中,对手下了一步很难应对的围棋,赵子昂陷入了困境。
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他突然看到了窗外的一株梅花。
梅花虽在寒冷的冬天绽放,但却顽强地生长着,这让赵子昂豁然开朗,他想到了一招妙计,最终扭转了局势,赢得了比赛。
后来,他将这一招命名为“梅花谱”,并广为流传。
故事三,《李白与围棋》。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除了文学才华外,还是一位围棋爱好者。
有一次,他与一位围棋高手对弈,对手下了一步看似无懈可击的围棋,让李白陷入了困境。
但李白并没有灰心,他静下心来思考,最终找到了对策,成功扭转了局势。
在对弈结束后,李白写下了一首诗,“围棋局上见真章,悟出胜负在一念。
身临困境心不乱,智慧如李白之诗。
”。
这些古代围棋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人对围棋的热爱和执着,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
围棋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智慧的象征。
在围棋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的智慧和勇气,也可以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启示。
正如古人所言,“围棋局上见真章,悟出胜负在一念。
”围棋不仅是一种棋类游戏,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围棋,感受其中的乐趣和智慧吧!。
围棋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围棋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围棋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公元前2356年。
1、围棋起源于中国,相传是尧发明的,春秋战国时代即有记载。
2、作为古代四大艺术(琴棋书画)之一的围棋,起源目前比较为人们所接受的观点是“尧造围棋”。
关于“尧造围棋”的记载,能考证到的文字有战国时的文献《世本》:“尧造围棋,丹朱善之。
”3、西晋张华在《博物志》中继承并发展了这种说法:“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
若白: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
”从这里的文字记载来看,围棋一开始便作为“教”的工具、具备开智功能为大家所接受。
4、196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就采纳这种说法,甚至将其确切年代定在公元前2356年。
围棋棋子什么材质的好1、围棋棋子用云子做的棋子手感最好。
2、围棋是一种策略性两人棋类游戏,中国古时称弈。
3、围棋起源于中国,传为尧作,春秋战国时代就有记载。
围棋使用方形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圆形棋子进行对弈。
棋盘上有纵横各19条直线将棋盘分成361个交叉点。
4、棋子走在交叉点上,双方交替行棋,落子后不能移动,以围地多者为胜。
5、云子:云子是我国古老的一种传统工艺品,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元、明、清三代曾享有盛名,深受名士、高僧的喜爱,也是敬献皇室的上乘贡品。
云子质地细腻如玉,色泽晶莹柔和。
坚而不脆,沉而不滑。
学习围棋对孩子有什么好处1、境界修养,让孩子拥有更好的大局观。
围棋是一场输赢的游戏,有时可能一着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因此需要全面观察整个棋局的变化,坚持围棋的学习,更容易让人视野开阔、思考长远,培养孩子的大局观,减少做事的盲目性。
2、心性修养,培养孩子处变不惊的气度。
在下棋的过程中,往往顺境与逆境交替出现,妙手连发可以力挽狂澜,形势转好;一着不慎又会使乾坤倒转,攻防易手。
孩子需要集中精神,平心静气,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力。
这就意味着围棋的学习对孩子的心性修养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沉着冷静、临危不惧、从容应对、豁达大度的品格气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邑大学
中国围棋
简史
姓名:王大锤
学号:3112001688
2013年12月30日
目录
一、围棋的起源 (1)
二、围棋的发展
1.春秋战国 (2)
2.秦汉三国 (2)
3.隋唐时期 (2)
4.南北两宋 (2)
5.清代 (3)
6.近代围棋 (3)
7.中日围棋较量 (3)
摘要
围棋是一种策略性两人棋类游戏,使用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棋子进行对弈,属琴棋书画四艺之一。
可见古代文人对围棋的重视程度。
中国古时有“弈”、“碁”、“手谈”等多种称谓。
是中国国粹之一,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游戏之一。
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国粹的悠久历史吧。
起源
围棋,约公元前6世纪起源于中国。
历史上主要有“尧、舜造围棋”、“战国人造围棋”、“乌曹造围棋”、“容成公造围棋”和“异域传入”等说法。
就像很多神话传说一样,我们已经很难考究到底是谁造了围棋,不过,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古代的人已经很聪明了,他们在那么早的时候就可以发明这样复杂的东西。
在整个古代棋类中可以说是棋之鼻祖,围棋显然是一个复杂的事物,不可能是一个人一蹴而就的,它应当是许多人长期实践造出来的产物,是众人智慧的结晶。
否定尧舜个人造围棋的说法,并不等于否定尧舜时期有出现萌芽状态围棋的可能。
尧舜时期距今有四千多年,相当于原始社会末期,其时,数学、天文学、隐阳学说和军事学的知识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围棋的萌芽是完全有可能的。
传说在黄帝时开始
流传,到汉朝时规则大体定型。
围棋是汉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体现了汉民族对智慧的追求。
不过遗憾的是,我还不会下围棋,只会下象棋而已。
发展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围棋已在社会广泛流传了。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公元前559年,卫国的国君献公被卫国大夫宁殖等人驱逐出国。
后来,宁殖的儿子又答应把卫献公迎回来。
文子批评道:“宁氏要有灾祸了,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用“举棋不定”这类围棋中的术语来比喻政治上的优柔寡断,说明围棋活动在当时社会上已经成为人们习见的事物。
秦汉三国
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有关围棋的活动鲜有记载。
《西京杂记》卷三曾有西汉初年“杜陵杜夫子善弈棋,为天下第一人”的记述。
东汉中晚期,围棋活动渐渐盛行。
东汉的马融在《围棋赋》中就将围棋视为小战场,把下围棋当作用兵作战,“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陈聚士卒兮,两敌相当。
”两汉、三国时期围棋迅速发展,逐渐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不少的帝王将相、文人雅士都是围棋的爱好者。
曹操、孙策、陆逊等都是疆场和棋枰这样大小两个战场上的佼佼者。
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王粲,除了以诗赋名著于世外,同时又是一个围棋专家。
第一位见于文字的围棋高手是战国时齐国的弈秋。
《孟子》上载:“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中国围棋之制在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重要变化,主要是在于局道的增多。
魏晋前后,是第一次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
魏邯郸淳的《艺经》上说,魏晋及其以前的“棋局纵横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
但是,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石室发现的南北朝时期的《棋经》却载明当时的围棋棋局是“三百六十一道,仿周天之度数。
”表明这时已流行19道的围棋了。
这与棋局形制完全相同,反映出当时的围棋已初步具备现行围棋定制。
隋唐时期
唐宋时期,可以视为围棋游艺在历史上发生的第二次重大变化时期。
由于帝王们的喜爱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围棋得到长足的发展,对弈之风遍及全国。
这时的围棋,已不仅在于它的军事价值,而主要在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增长智慧。
弈棋与弹琴、写诗、绘画被人们引为风雅之事,成为男女老少皆宜的游艺娱乐项目。
中国体育博物馆藏唐代黑白圆形围棋子,淮安宋代杨公佐墓出土的50枚黑白圆形棋子等,都反映了这一时期围棋的变化和发展。
唐代“棋待诏”制度的实行,是中国围棋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标志。
这种制度从唐初至南宋延续了500余年,对中国围棋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从唐代始,昌盛的围棋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逐渐越出国门。
首先是日本,遣唐使团将围棋带回,围棋很快在日本流传。
最著名的棋待诏有王积薪等人。
王积薪著有《棋诀》,后人在其基础上概括为现在广为流传的“围棋十诀”:不得贪胜、入界宜缓、攻彼顾我、弃子争先、舍小就大、逢危须弃、慎勿轻速、动须相应、彼强自保、势孤取和。
北宋和南宋时期的围棋
北宋时期,棋艺理论的研究和著述出现了重大的突破性的进展,其标志是《棋经十三篇》的产生。
《棋经十三篇》是一部划时代的棋艺经典著作,作者以渊博的棋艺知识和高
度的棋艺修养,在前人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围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理论。
全篇语言精炼生动,充满辩证思维,对棋手特别是初入门径者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围棋何时传入朝鲜很难考证,但时间不会太晚。
围棋传入日本的时间至多稍迟于朝鲜,传入的途径很大可能是经朝鲜而间接传入。
到了唐代,围棋在日本、朝鲜已是相当流行。
清代
清康熙末到嘉庆初,弈学更盛,棋坛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家。
其中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施襄夏四人被称为“四大家”。
四人中,梁魏今之棋风奇巧多变,使其后的施襄夏和范西屏受益良多。
施、范二人皆浙江海宁人,并同于少年成名,人称“海昌二妙”。
据说在施襄夏30岁、范西屏31岁时,二人对弈于当湖,经过10局交战,胜负相当。
“当湖十局”下得惊心动魄,成为流传千古的精妙之作。
近代围棋
乾隆后期,自施定庵、范西屏之后,中国棋界后继乏人,呈现表黄不接的迹象。
从嘉庆、道光直至鸦片战争前后崛起的国手,一般被称为“晚清国手”,他们的棋力比盛清国手有大幅度的下降。
嘉庆、道光年间,经济萧条,社会动荡。
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来看,“棋运”与“国运”竟不谋而合地先后下降;此种状况绝非偶然。
可以认为:正是清代“国运”的不断衰落,才引起围棋活动的迅速走向滑坡。
晚清时期的著名棋手有:陈子仙、周小松以及后来的“晚清十八国手”。
中日围棋较量
清代末年,当中国围棋节节下降的时候,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围棋活动正在蓬勃兴起。
中、日围棋的一衰一盛,正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
中日两国棋手的真正较量始于高部道平的来访。
1909年间,高部来到中国,战胜了包括段祺瑞在内的所有中国名手,将对手纷纷降至让子,显示出日本职业棋手的先进技术和扎实功力。
此后,高部还多次访华。
高部道平的来访,揭开了近代中日围棋交流的序幕。
大量对局,将中日双方棋力悬殊的实况大白于天下,使中国棋手懂得了长期闭关自守、固步自封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促成了中国围棋(包括废除“座子”及“还棋头”在内)的一系列重大改革。
1965年,陈祖德在分先的情况下战胜了日本九段棋手岩田达明。
这是中国棋手第一次在对抗赛中战胜日本九段棋手,为中国围棋的发展立下了光辉的里程碑。
从1962年起,至1966年中日围棋代表团多次互访、交流。
这些交流对中国围棋的迅速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日围棋比赛的更名和1985年中日围棋擂台赛的举行,标志着中日围棋交流正式进入了对抗时期。
1984年10月5日至1985年11月20日,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举行。
首先中方的汪见虹先负于依田,之后,江铸久五战连胜立下大功,接着,日方小林光一十段连扳六盘,使形势急转直下。
关键时刻,聂卫平毫不畏惧,沉着应战,8月27日,2目半击败小林,打破了日本超一流棋手不可战胜的神话,8月29日,执白再胜加藤,砸开日方的双保险,请出了日方擂主藤泽秀行。
11月20日,双方在北京展开决战,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老百姓,万众瞩目,聂卫平最终执黑3/4子获胜,第一届擂台赛以中方胜利宣告结束1986年3月20日至1987年5月1日,第二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和1987年5月8日,第三届中日围棋擂台赛都是经过戏剧性的争夺,最后由聂卫平压阵取得了胜利。
因而1988年被授予围棋“棋圣”称号。
他为围棋在中国大陆的普及产生了深远影响。
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中国近代的辉煌的围棋历史。
参考文献
1.书籍:中国围棋史(电子版)
2.百度百科--围棋
/link?url=jGn1cGO3Kwwkzo1FWT_zQNqbO24PeUxXaaD-O 6TnDpi2uwLDbZZyKAx4aDxv9j-t
3.百度文库--中国围棋历史和文化
/link?url=ZPO89p1ZXGQjWLT4JYT3Mh7F-BRzs5U5O1_Ov NEue2kxJ-dvhUqVVzV76zqtgZp6g8y2X_3MtN-4nnFVq6dL7gj9_rXp5Y-FlC0y9cau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