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教学案例
校本课程《美食地理》实施案例--饮食习俗与地理环境

4中孑诃理教学参考轄题策划■MBMB2019年第12期.上0^编者按:2017版地理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鼓励地方和学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设与地理相关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兴趣和个体发展等需要。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设,既要纳入整个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又要与国家设置的选修课程体系相衔接,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充实。
本期专题策划以“地理校本课程选题与设计”为主题,从征集的稿件中选取了4篇稿件,通过这些地理校本课程案例的展示,以期为教师教研提供相关借鉴。
地理校本课程选题与设计校本课程《美食地理》实施案例——饮食习俗与地理环境孙峰张建新/安徽省淮南市第五中学摘要:《美食地理》是淮南五中校本系列教材之一,全书从大到小,由远及近,从地理视角介绍了世界和中国的各种美食及相关文化特点。
“饮食习俗与地理环境”是根据《美食地理》设计的一节选修课。
教学形式模仿电视访谈类节目,以春节为背景开展教学活动。
关键词:校本课程;地理环境;饮食习俗课程设计人:孙峰张建新课程时长:一学期已使用学校:安徽省淮南市第五中学已使用时间:8年“民以食为天”,在中国“吃”已经不仅是一种生理的需要,而且能反映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体验、情感活动和文化追求,包含着独特的文化底蕴。
《美食地理》以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的学习为基础,结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内容上力求科学严谨、丰富多彩,形式上力求语言生动、图文并茂。
为了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让他们受到人文主义熏陶,书中设置了一定量的阅读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着重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美食地理》不同于一般的菜谱和烹饪教材,它重点介绍世界和中国各种美食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影响因素,全书分《世界美食巡礼》《中国饮食文化趣谈》《家乡的美食》三个部分,从大到小,由远及近地介绍世界和中国的各种美食及相关文化特点。
特别是从地理的视角了解美食的地域性和差异性,让学生从中体会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多姿多彩和博大精深。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地理校本课程世界地理2.1东亚和日本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东亚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日本的地形、气候、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东亚地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多元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教学组织不够灵活: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过程中,存在时间分配不均、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组织。
2.教学评价不够全面:目前主要依赖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评估。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增强学习的现实意义。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结合自身兴趣,进行地理课题的研究和展示。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理知识。
-通过动态地图展示东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1.东亚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方面的知识。
2.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等,以及这些特征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3.日本的经济发展历程、文化传统及其在东亚地区的影响。
2.地形破碎,河流短小,水能资源丰富,为日本提供了大量清洁能源。
3.沿海平原和港湾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海洋经济和对外贸易。
例题三:阐述日本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答案:日本气候主要分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以下特点: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

高中地理 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高中地理课程中区域地理特征、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关系;2.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应用,通过GIS软件分析地理数据,提高地理问题解决能力;3.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现状,理解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规划。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统计数据等分析工具,对地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2.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观察力,提高地理探究和实地考察能力;3. 增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报告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2.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关注资源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意识;3. 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了解世界地理环境,尊重不同文化,增进国际理解。
本课程旨在结合高中地理学科特点,以提高学生地理素养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文关怀。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选取典型区域,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其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 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教授GIS的基本功能,如地图浏览、数据查询、空间分析等,并通过实例操作,使学生掌握GIS在地理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3. 我国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结合课本内容,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探讨可持续发展策略。
4. 空间思维与地图应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教授地图阅读、制作和运用技巧,提高学生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地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高中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中学阶段地理学的基础课程,对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然和社会、掌握科学技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将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出发,着重介绍地球与地球运动、地貌、气候、水资源、人口与城市等内容。
同时注重贯穿环境保护、教育公平、国际交往等方面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需要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基本环境和地球运动;•熟悉全球地貌、气候和水资源分布;•掌握全球人口和城市分布的趋势和特点,理解人口与城市化带来的影响;•了解环境保护与教育公平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培养以下能力:•分析和解释全球各种地理现象和问题;•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进行地理调查和独立研究,提高学科综合素养;•发展属于地理思维的跨学科和现代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地理学基本概念和地球的基本环境•地理学的概念与意义;•地球的基本形态和结构;•地球的运动。
2.全球地貌和气候•全球陆地和海洋形成和分布规律;•全球气候类型和影响因素。
3.全球水资源•全球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全球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重要性。
4.全球人口和城市•全球人口分布、趋势和特点;•全球大城市的特征和分布;•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5.环境保护和教育公平•全球环境问题和解决措施;•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和现状。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以学生为主角,教师为引导员,以课堂讲解、小组研讨、调查报告、讲座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1.课堂讲解教师通过介绍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基本环境和地球运动、全球地貌、气候、水资源、人口与城市以及环境保护、教育公平等内容,让学生对地理学有全面的了解。
2.小组研讨教师通过小组研讨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地理问题探讨,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加深对地理科学知识的理解。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一、引言校本课程《美食地理》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饮食习俗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联。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各地的饮食习惯、食材选择、烹饪技巧以及地理环境对它们的影响。
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多样性。
二、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食材特点及利用方式;2、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当地的饮食习俗;3、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尊重;4、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课程内容1、地理环境与食材:介绍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特色食材,如水稻、小麦、玉米等;2、地理环境与饮食习惯:探讨地理环境如何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例如南方嗜米、北方嗜面;3、地理环境与烹饪技巧:讲解不同地理环境中独特的烹饪技巧,如蒸、炒、炖等;4、地方特色菜肴鉴赏:组织学生品尝并鉴赏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特色菜肴,如川菜、鲁菜、粤菜等;5、创造属于自己的地方菜:学生分组创作融合家乡特色的菜肴,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四、实施方法1、课堂讲解:通过多媒体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食材和饮食习俗;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饮食习惯、食材选择、烹饪技巧等内容;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农贸市场、餐馆等场所,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当地的食材及饮食习惯;4、厨艺比赛:组织学生厨艺比赛,展示他们对于地方菜的了解和烹饪技巧。
五、总结通过《美食地理》这一校本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饮食习俗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联,从而培养他们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意识和能力。
该课程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背景介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许多学校开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新余一中高中英语教研组也积极参与其中,试图通过开发高中英语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个性化的英语学习体验。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选美·中国

课程 内容包括 自然地 理风光 、 乡土人情 、 珍稀 的动植物 、 现代 化的城市设施 ……每节课都是在音乐声 中开始 ,而且背景音乐 曲 目是不 同的, 根据学生 的喜好会有所调整 。在课程 内容的设置上 , 基本符合现阶段高二年级学生的要求 。
三、 学 生 分 析
高二年级 由 8个班组成 , 学生 自己报名组成 , 班级人数 6 O人 , 文理科学生不限 。 学生通过一年的地理学 习 , 在知识储备方 面有 了
一
定 的地理素养 , 所 以在校本课 的学 习上还是游刃有余的。
教师 活动 l 学 生活动 I 设 计意 图 I
绵 起伏 的一道 道 新月形 沙 丘,黄 绿交 织, 角 ,由 于地层 断裂 所形成 等知 识 了解祖 国 把 蔚蓝 的大海 映衬 得 扑朔 迷离 , 金碧 辉煌 。 的 临海悬 崖上 ,有 一 巨石 的 自然和 人文 景 合作 探究 问题 : 同学 们都 去过我 们家 形似 雄鹰 屹立 ,故 名鹰 角 观 。 乡的 黄金海 岸吧 ?那 么请 讲 出秦皇 岛地 区 石 。 除 了最 美的 黄金 海岸 之外 还有 哪些 地方 也 毛泽 东主 席 曾在这 里
的 ?
解 释 : 哈 尼 村 落 位 于 云 南 省 南 部 开 远 市 的 能 歌 也 蕾 舞 , 生 括 中 的 根
6个 同 学 一 组 , 前 后 座 位讨论 ,合作 得出答案 。
体 现 新 课 标 “ 学 生为主体 、 教 师 为 主 导 的 教 学 理 念 , 让 学 生在第 一堂课 就 值 。
t i f u 1 r l L r a1 t o w n i n Ch i r t ^ . 哈 尼 村 有 特 色 的 是 t 竹 筒 舞 .
是“ 最 美 ”? 留 下一 首著名 的词 《 浪 淘 沙一 北 戴河》 ,学 生齐声 吟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以课程《探秘百果园》为例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以课程《探秘百果园》为例摘要: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单纯的知识讲授削弱了地理实践特性。
校本课程为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提供了培养场地,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教学目标的设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评价机制进行综合设计和考量。
本文以校本课程《探秘百果园》为例,探索校本课程开发。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校本课程培养体验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指学生进行考察、实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收集、加工处理地理信息、设计和实施活动方案、使用工具等能力,是发现、探索、解决问题兴趣及方法,独立思考和合作的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克服困难的勇气等品质。
传统的课堂教学显然束敷了实践力培养的空间和方式,校本课程的实施可以弥补当前的不足。
如何将校本课程开始与地理实践力培养结合起来,成了一线教师研究的方向。
一、精准定位,助力培养2017 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17 年版)》,该标准中提到,鼓励地方和学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设与地理相关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兴趣和个体发展等需要。
校本课程是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在开发的时候定位要明确,这是国家课程的一个延伸与补充,助力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和需要来设计,立足校本,满足本校学生培养的需要。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课程开发的基本目标,以地理实践力为出发点的兴趣培养成了设计者的突破口。
既要防止与国家课程的内容、形式的冲突或重复,又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达到培养地理实践力的目标(图1)。
如校本课程《探秘百果园》主要的目标有: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引导学生注重实践,激发学生对高中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用生活经验来解决理论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图1 《探秘百果园》课程目标二、立足地方,激发兴趣基于地理实践力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立足本校,对学生感兴趣的一些地理现象原来加以补充描述,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去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研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有效教学策略探索——以《不必要的等待——绿色校园行》为例

适应全球气候变暖 ,共提出了1 4 个解决方案,每个方案 都提供了方案的财务成本 ,请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与搭档一起决定希望 自己的预算资金资助 哪些提议方
案 ,并加以说明 ( 这些方案考虑的因素包括财务成本 、 社会影响 、 环境影响 )。学生在核算方案的过程中必须 应用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发
理校本课程的教 学效果,以吸 引更多的学生,是急需探讨的问题 。本文以校本课程 《 不必要的等待——绿 色校 园行 》
为例 ,从 情境 、方法 、评价 三 个 角度 进行 论 述 ,以促进 校 本课 程 的有 效教 学。
关键词:校本课程 ;有效教 学;策略 ;评价
新课程改革涉及方方面面 ,但根本的一点是对课
如在 节约用水篇 中,引用了一个宁夏 回族 自治区 的案例 ,给了学生宁夏 回族 自治 区和 当地AS j ' " 的简介 ( 主要是气候 、人 口、用水量 、 农业基本状况 )。为了
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所以,教学情境虽然有多种类
型 、形式 ,但其中要特别强调的是 问题情境 。因此 ,在
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 ,帮助学习者将 一
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 ,引导他们利用 这些经验来解释 、说明 、形成 自己的科学知识 。它架起
圃
了一座直观到抽象 、感 陛到理性 、教材到生活的桥梁。
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 中的形象与抽象 、感性与理性 ,
1 3
■ I 垒鲎 2 0 1 4 年 第 5 期
思考 ,加 深了对抽象地理知识和原理 的理解 。在地理
生活的知识,学生存的技能 ,学生命的意义。课堂乃小 生活 ,生活乃大课堂 ,让地理走进生活才能让学生爱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教学案例
《旅游地理》§1旅游景观的欣赏
绥林一中张慧文
【课标要求和解读】
1.课标内容:
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活动建议----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交流欣赏旅游景观的体验。
2.课标解读:
要正确欣赏旅游资源,首先要以了解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和景观特点为前提,并且对中外著名旅游景点有必要的了解;
不同旅游景观形成原因不同,所以欣赏方法不同;
了解欣赏旅游景观的主要方法----了解景观特点、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把握有利的观察时机、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和历史内涵、激发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目标:明确旅游景观的描述和欣赏是多角度的,掌握不同景观的一般欣赏方法----了解景观特点、精选点位、把握时机、洞悉文化定位。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不同的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的正确的欣赏方法。
3.德育目标: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激发学生探索神奇大自然的兴趣;巩固学生热爱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在这一章中起导入作用,为学习旅游资源评价形成感性基础。
对旅游资源的了解,学生兴趣高,但亲身旅游经历少,所以对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的介绍,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先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分别从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人文景观等不同方面,以典型而著名的旅游景观为例,分别介绍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精选观赏电位、把握观赏时机、了解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这既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也是本节的学习难点。
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历得以充分体现,善于运用引言的探索和课后的案例,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拟采用“激趣-探究-讲授-反馈-延伸”的教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教学中要避免景观图像的简单堆砌,必须精选图案,注意知识的扩充和延伸。
旅游景观千差万别,旅游主体的人文素养和审美素质也各有差异,必要让学生明白欣赏旅游景观的多样性,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精神情操。
【教学对象分析】
我们学生对旅游资源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初步的感性认识,缺乏系统的了解。
但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旅游活动活跃,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旅游体验,为学习旅游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为课堂的互动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可以通过学生的谈体验、感受发挥他们的主动作用,老师只是需要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形成不同类别旅游资源的一般欣赏方法,并帮助他们适当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教学实施过程】
【课后反思】
1、对学生估计过高,实际上他们的旅游体验十分有限,他们对旅游的认识偏重于感性的形式美,要注意引导学生上升到一般规律性的学习。
学生对自己祖国了解不够,对美好河山赋予的热爱不够饱满,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的教育。
2、对这堂课采用“激趣-探究-讲授-反馈-延伸”的教学方法效果良好,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尝试让一两个有旅游体验的学生上讲台讲述他们曾经欣赏不同旅游景观的方法或感受,这样效果可能更好。
3、对外国旅游景点介绍不够,应该适当增加。
4、这是一堂良好的思想教育课,需要我们教师本身充满饱满的热情,最好是结合自身的旅游体验进行教学,给学生一种实实在在的感受,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激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