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雕艺人林谦培事迹

合集下载

寿山石雕刻名家

寿山石雕刻名家

寿山石雕刻名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共十一位,三位已故。

)周寶庭 男,(1906.5.14—1989.7.14)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壽山石雕名藝人。

小名依季,又號異臂,福州人。

師從名藝人林友清、鄭仁蛟。

創立“周派",技法既有東門尖刀深刻,剔透靈巧,又有西門圓刀薄意,古樸典雅,擅長仕女與印鈕、古獸雕刻。

周寶庭 ,1906年5月14日出生於福州市郊東門後嶼鄉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15歲時,他父親把他送到壽山石雕“東門派"名藝人林友清處學藝,4年滿師後因不滿足於已掌握的技術,至25歲又拜夀山石雕名匠鄭仁蛟為師。

鄭仁蛟經常帶他到“集古齋"等古董店雕刻仿古印鈕,臨終還以平生技術結晶《古獸圖稿》相贈。

周寶庭感激不盡,再加上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不但把師傅那一套技術全學到家,而且人物、動物、山水、花鳥等雕刻題材樣樣精通,尤其擅長于仕女與古獸的雕刻。

他雕刻的古獸,能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加以創新,使其更具生命力;他雕刻的人物,善於保留原料特質,構圖飽滿、古樸典雅、富有神韻,且刀法以渾樸見長。

解放後,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認真研究壽山石雕東、西門兩大流派的藝術特色中。

大膽地在東門派精巧靈通的基礎上,吸收西門派古樸淳厚的優點,形成自己刻工精細、刀法嚴謹、構圖新穎、意境深邃的藝術風格。

1955年,他又積極回應國家號召,帶頭組織一個18人的“後嶼石刻生產小組",將自己的住房騰出來作為工廠,並親自擔任技術指導和產品檢驗工作,還讓妻子出來燒水煮飯、搞好後勤。

1956年,福州西門石刻生產合作社成立時,他又擔任工務主任,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他也首次榮獲福州市“名藝人"稱號。

1961年,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委員長朱德、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董必武來閩視察並到福州石雕廠參觀時,周寶庭受到接見。

董老在參觀工廠裡擺出來的數十件壽山石雕精品時,反復端詳、揣摩他雕刻的那件《九螭虎穿環》,說是“群螭屈曲盤旋,穿環靈動自然,圓滑晶瑩,古樸可愛,難得可貴"。

寿山石的雕刻手法1

寿山石的雕刻手法1

寿山石的雕刻手法1圆雕圆雕又称立体雕,是艺术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

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

它是寿山石雕最古老、最基本的技法,也是“东门派”的主要技法。

寿山石的圆雕始于南北朝。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福州地区陆续发掘出的南北朝时期的殉葬品“人兽俑”等,就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原始的寿山石雕作品。

据相关资料研究分析,圆雕自南北朝以来一直是寿山石雕的主要技法,即使到了清初寿山石雕昌盛时期,雕制人物、动物也仍然以圆雕技法为主,只是这一时期的圆雕技法和古远的南朝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作品的艺术水平也是天差地别。

享有盛名的杨玉璇、周尚均、魏汝奋、魏开通、董沧门等,虽然雕刻风格各异,却都是圆雕大师,他们的许多圆雕作品也都成为传世之作。

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杨玉璇的《僧人卧像》、周尚均的《弥勒》、魏开通的《伏虎罗汉》等十几件寿山石雕作品,以及上海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和福州市博物馆收藏的杨、周、魏、董的传世之作,都显示了清初寿山石圆雕技艺的高超水准,坐势自然舒展,神态悠然自得,面额饱满,鼻宽且丰,两眼微闭,两唇微翕,欲言又止,表情异常生动,衣纹用刀十分流畅,富有动感,不论前观还是后看,都显得和谐自然,堪称圆雕杰作。

从《数珠罗汉》还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石雕艺人已善于利用巧色。

他们不仅懂得用石材的有色部分雕刻外披的袈裟,用无色部分雕刻罗汉肌体,有的还在罗汉打坐的蒲团一描花巧填金粉。

一代宗师杨玉璇还在罗汉服饰上镶嵌宝石,用以衬托雕像,使之瑰丽多彩。

清同治和光绪年间的“东门派”鼻祖林谦培,也是一个圆雕高手。

他的圆雕作品多以仙佛人物为题材,风格受杨璇影响,并有明代德化瓷雕高手何朝宗的遗风。

造像着重传神,造型颅硕身短。

形象比较肥硕,衣纹如行云水,临风飘荡。

“东门派”传人林元珠、郑仁蛟、林友竹等也是圆雕高手。

林元珠还在圆雕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物和山水相结合的“立体雕”,用来表现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戏曲情节。

寿山石人物圆雕的创作与鉴赏

寿山石人物圆雕的创作与鉴赏

创作实践文 林家春寿山石人物圆雕的创作与鉴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雕刻技法得到不断进步和提升,寿山石创作手段呈现多元化,但人物圆雕的创作依然是寿山石艺术品创作最主要的手法,在寿山石艺术作品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寿山石人物圆雕的创作与鉴赏密切关联,本文将对寿山石人物圆雕的创作与鉴赏进行浅析。

一、寿山石圆雕概述寿山石圆雕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公元前420年就已有雏形。

清朝的康熙年间开始,寿山石被上层名流所喜爱,许多优秀的作品被当作贡品进贡。

寿山石圆雕的表现形式众多,其灵感大多来源于创作者的生活体验。

寿山石雕刻技法有圆雕、钮雕、镂雕、浮雕、微雕、镶雕、薄意和镶嵌等,每一块原石的实际情况都不同,雕刻师在对不同的原石进行雕刻时,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雕刻技法。

故宫博物院中收藏有大量内府御工和雕刻名家创作的寿山石作品。

福州是寿山石的原产地,雕刻前辈、大师众多,作品多与佛教、道教有关,如弥勒、观音、刘海等。

寿山石色彩斑斓,种类繁多,且石质硬度适中便于雕刻,受到雕刻艺术家的喜爱,寿山石也成为雕刻艺术家们展现自身艺术才华的载体。

故宫作品回流展中就有大量的人物圆雕作品被故宫珍藏。

作为寿山石艺术创作者,笔者也创作了大量此类题材的作品,如芙蓉石《弥勒戏兽》《刘海戏蟾》等,展现的就是这个题材。

二、寿山石圆雕的鉴赏在石雕行业中,被誉为国石之首的寿山石原石较为珍稀,所以寿山石圆雕在艺术品类中一直都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数千年来,我国出现了很多雕刻艺术名家,不同名家的风格各不相同,其独特的风格对后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明末清初的著名寿山石雕刻大师杨玉璇,他创作的作品技法高超,受到了民间与官府的高度追捧,其作品还曾被当作贡品。

杨玉璇十分擅长寿山石圆雕,他能在相石过程中辨别寿山石的差异,并且根据其纹理、形状与颜色,设计出相应的造型,从而开展接下来的雕刻与修光工作,他创作出来的寿山石圆雕作品生动形象,几乎就是将活物完全展现给了他人。

谈寿山石的加工史

谈寿山石的加工史

李岐山发表《闽侯县月洋等地印章石矿调查 报告及开采计划》。
民国 28 年 陈子奋著《寿山印石小志》。
民国 30 年 冯华记、马桢记寿山石商号 17 件寿山石雕 作品参加福建省工商品展览会。 民国 32 年 8 月,开采寿山狮公洞。 民国 34 年
越光明的地方就越容易产生黑暗所带来的恐惧感。黑卡,我希望它就是一张卡
寿山有山、寺、石 3 宝,成为旅游胜地。
嘉靖年间(1522~1566 年) 福州有青芝田图章店,雕刻和出售寿山石印 章。 万历年间(1573~1619 年) 重建寿山广应院。 崇祯年间(1628~1643 年)
礼部尚书曹学佺发现田黄石价值。
越光明的地方就越容易产生黑暗所带来的恐惧感。黑卡,我希望它就是一张卡
石农黄光伙等 3 人挖成鹿目格坑洞。 民国 35 年 石农黄大嫩兄弟挖成马背洞。 民国 36 年 石农王财修挖成旗降洞。石农张可亮发现老 岭石。
相关 上传相关 0
0c27f7ca
寿山石的加工古已有之,下列为为简要的寿 山石加工史:
新石器时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福州先民开始利用寿山石制工 具和饰品。
南朝:福州人开始以寿山石雕为殉葬品。
唐朝:唐光启年间(885~887 年)寿山村建成 广应院。寺僧采集寿山石雕制香炉、花瓶等供佛
用品。 宋朝:高山和尚洞为寿山石第一洞。挖洞采
石,官取造器。 元朝:王冕以花乳石刻印,寿山石为印石首
民国 11 年 石农黄其恩兄弟发现善伯洞石。 民国 14 年 石农王盛铨挖掘柳坪洞。 民国 17 年 石农王盛尊挖掘大山洞。
民国 20 年 石农黄琪源开采琪源洞。 民国 22 年 龚礼逸著《寿山石谱》。 民国 23 年 张幼珊著《寿山石考》。

清代的寿山石雕的历史及流派

清代的寿山石雕的历史及流派

清代的寿山石雕的历史及流派清代,寿山石雕已经走过了萌发、成长、开花、初熟的千年历程,进入了昌盛期。

不但雕艺更加成熟,并且涌现了冠盖众石的崭新的石种——田黄石。

此乃清时寿山石文化的鼎盛时期。

清时的雕师因材施艺的水平普遍比前代提高了,能按寿山石材的形态、色质的不同,分别雕制印章、人物、动物、文具、器皿。

印钮的整理也更加生动和多样化了。

据清毛奇龄在《后观石录》所云,在他收藏的49枚寿山石印章中,单是兽钮就有螭虎、辟邪、狻猊、青羯、天马、獬貂、貔、貘等20余种钮式。

如果以立、卧、蹲、倒等姿态细分则更多。

此外还有山水、山鸟、人物、博古等其他钮式。

此时的雕刻技法,又日臻精进,且有突破。

除了圆雕、高浮雕、薄意等常见外,尚出现了阴刻和链条雕刻。

1997年夏,被彩印成国家邮票发行的乾隆帝印玺《三链章》,就是此时的链条雕刻的杰作。

作为清代寿山石文化昌盛的标志,突出地表现在石雕艺坛上出现了技艺超前的一代宗师。

关于这一点,首先要说到的是杨璇与周彬。

杨璇又名杨玉璇,清康熙年间漳浦人,客居福州,精于寿山石人物、兽钮的雕刻。

他首创了“审曲面势”的雕刻法,根据寿山石的丰富色彩依色巧雕,即所谓的“取巧”,使人物、动物、花鸟等的造型,达到形、神、情、趣兼具。

他构思精妙,刀法古朴,是公认的寿山石雕的鼻祖。

《达摩过江》是其代表作。

像高约10厘米,达摩的左手提着衣褶,右手托着草鞋,头部微侧向前,显其过江之势,动感自然舒展。

佛像面额饱满微笑,两眼圆睁,鼻宽且平,两唇略张,给人以全神贯注之感。

衣纹雕刻得既贴切妥当,又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架裟上并有宝石镶嵌,可谓匠心独运。

与杨玉璇同时代的另一位石雕大师是周彬。

周彬又名周尚均。

他喜用夸张的手法刻兽钮,使其形态与众不同;印旁的博古纹多取青铜器纹样,并在纹中隐刻双钩篆字“尚均”,其精细的雕风令人叹服。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寿山石珍藏品,多为杨、周两人的作品。

这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多作为当时的福建地方贡品送京。

寿山石-工艺美术大师

寿山石-工艺美术大师

寿山石雕刻名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共十一位,两位已故。

)郭懋介1924年生,福建福州人,又名茂介,字石卿。

师从林友竹,擅长人物圆雕及浮雕、薄意,兼工篆刻、书画,以雕刻薄意而著称,作品题材广泛,技法上得师法而有新意,文学艺术底蕴深厚,艺术境界高远,融诗书画篆于一炉。

曾多次应邀赴海外展览,作品深得海内外收藏家青睐。

2002年寿山石雕作品《羲之爱鹅》获中国华东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现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省民间艺术家、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州市工艺美术特级名艺人。

现任中国宝玉石协会理事、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顾问。

林元康 1925年生,福建福州人,早年跟随堂兄林元庆学习石雕,后又拜林友竹、周宝庭、郭功森为师,擅长人物、山水雕刻,以艺术处理简洁著称。

在人物的刻画中以传统八仙题材最具特色,作品构图饱满,技艺精湛。

1975年合作创作的作品《长征组雕》中的作品《韶山冲》作品以立体的笔调,再现了毛泽东故乡的山山水水,得到高度赞赏。

作品作品《铁拐李》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创作二等奖。

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州市工艺美术一级名艺人。

冯久和别名求和,1928年生,福建福州人。

17岁从艺于名艺人黄恒颂先生,早年继承师法以雕刻动物为主,其独到的艺术表现手法使他在寿山石雕界声名鹊起,后来又涉足花鸟。

70年代初,冯先生从石雕厂分配到雕刻艺术研究所以花果篮这一题材而名重艺坛。

擅刻动物、花鸟、群猪神态而蜚声海内外。

曾应邀前往日本、新加坡、香港进行技术表演。

冯大师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福州市寿山石研究会会员、福州市特级名艺人、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研究所副所长。

曾获福建省、福州市劳动模范称号。

1978年被授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作品获全国、省、市工艺美术作品大赛奖项。

浅谈寿山石雕传统人物雕刻

浅谈寿山石雕传统人物雕刻

浅谈寿山石雕传统人物雕刻作者:姚一山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12期摘要:寿山石雕的题材与造型无奇不有,有人物、动物、山水、花果、博古器皿等;经唐宋以来历代艺人的不断创新发展,使之更充溢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人从艺18年时间,师从寿山石雕名艺人林友清的传人徐仁魁,专攻寿山石圆雕人物。

寿山石色泽丰富,寿山石雕也因巧色的运用而富有特色。

关键词:寿山石雕;传统人物;雕刻技艺中图分类号:J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030-02距今约2.3亿年至6700万年,在今日福建东部的范围内曾出现过一次地质大变动,大量岩浆突破地核冲出地表形成了烈焰冲天、浓雾腾腾的火山大爆发。

伴随火山喷发出来大量的酸性气体、液体,交替分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长石类矿物,将其原先含有的比较活跃的钾、钙、镁和铁等元素分化,而保留下较为稳定的铝、硅等元素。

这些含铝、硅元素的溶液,后来重新冷却结晶成矿,成为地开石为主的粘土矿物类集合体,因主要产于福建寿山而得名为寿山石,像寿山石这样灵纯、剔透、晶莹、斑斓的石矿,世间罕见。

寿山石质柔易功,色澤丰富,寿山石雕的题材与造型无奇不有,有人物、动物、山水、花果、博古器皿等;经唐宋以来历代艺人的不断创新发展,使之更充溢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清朝同治年间起,寿山石雕因不同的造型及刀法,形成“西门”与“东门”两只艺术流派。

西门派艺人善于因材施艺,刀法浑化,追求神韵;东门派艺人讲求造型奇岸,善取俏色,刀法矫健,作品玲珑剔透,精巧华丽,雅俗共赏。

当时的名匠林谦培将技艺传至清末的林元珠,再传当代的周宝庭、林友清(人称“东门清”)等名家。

本人从艺18年时间,师从寿山石雕名艺人林友清的传人徐仁魁,专攻寿山石圆雕人物。

“各门艺术常常倾向于互相融合;而真正的艺术家,却在于尽量保持各门艺术的独特的特征”(歌德语)。

寿山石雕东门派人物造型和技法的独特之处,可以从许多已故名家的遗作中细加品味:周宝庭的《老子》、《十八罗汉》等人物精品的特点是气韵传神。

林文枝:器之美_巧若拙

林文枝:器之美_巧若拙

艺文C u l tureSTRAIT SISTER56器皿制作源远流长,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器皿。

时空演变,传承至今,每一件器皿的制作背后都有时代生活的印痕。

它不仅是物质化的呈现,还包含对生活品质、品味的不懈追求。

在寿山石雕行业中,青年雕刻师林文枝一直默默耕耘着。

他制作的器皿造型精致典雅,以文玩摆饰为特色,近年来崭露 头角。

1977年,林文枝出生于福州福清高山镇。

福州是寿山石的原产地、寿山石雕工艺的发源地,石雕的魅力激发了林文枝的 兴趣。

1993年,林文枝进入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雕塑系学习雕刻技法,受教于著名雕塑家王则坚教授。

后又跟从兄长林文钦(高级工艺美术师)学习寿山石雕刻,技艺日进,逐渐“登堂入室”。

寿山石雕有诸多题材,林文枝对器皿雕刻情有独钟。

但在创作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个难题——寿山石材料宝贵且大材难得,用于雕刻器皿成本太高,受到很多制约。

正当他为创作材料所困的时候,一个偶然机会,接触了一种叫“紫袍玉带”的石材。

该石种以稳沉的紫色为主体,绿条相间,同时伴有桔红、乳白、黄、褐等色,多层紫色和多条玉带构成层次分明的奇特色彩,且质地致密细腻、温润如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很适合雕刻制作器皿。

紫袍玉带石硬度比寿山石高,用一般的寿山石雕刻工具很难进行雕刻制作。

林文枝经过反复琢磨,不断地改造工具、总结经验,最终克服了一般雕刻制作工具难攻紫袍玉带石的难题。

经年累月,他的手磨出了许多老茧,对器皿的情感也与日俱增。

为了能更好地突出紫袍玉带石所呈现的器形美,林文枝研究了很多古代器物造型,从古时匠人的技艺中寻求智慧和灵感,不断提升技艺,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力求打磨出更有文化内涵的 作品。

而今,林文枝的作品越来越成熟,受到收藏界 关注。

在他的学艺道路上,不能不提到一位关键人物——寓居福州的台湾著名造型艺术家刘北山。

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林文枝有幸结识了北山先生。

刘北山认为,创作时应专注于造型、线条,把握其中的平衡、比例、张力等元素,器、物、人、景彼此间应有情感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 石雕艺人xx 事迹
xx 石雕艺人xx
林谦培,清代同治、光绪间福建寿山石雕艺人。

字继梅。

福建侯官县人。

擅雕刻印纽、博古及圆雕人物,海兽尤为专长。

喜以神话、仙佛作习题材,具
北魏遗风。

人物体型微胖,头大身短,衣褶流畅简练,饰以线刻锦纹,须发开
丝染墨,画眉点睛,刀路清晰,卷曲纹理,有条不紊,备极传神。

在继承杨
璇、周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和弟子林元珠创始了寿山石雕“东门流派”艺术风格。

林谦培被尊为“东门流派”鼻祖。

东门派主要分布在福州东郊,都采石之自然形态雕作人物。

晚年积平生得意之作,拓描成谱。

xx 石雕传承人xx
林亨云,1930 年出生,福建福州人,自幼爱好雕刻艺术,早年从事木雕工艺,师从陈发坦,70 年代由塑造佛像进而从事木雕、牙雕、寿山石雕的创作研究,擅长人物、动物圆雕,以尤擅雕刻北极熊及金鱼著称。

他创作的众多作品中,习题材以动物为主,将木雕、牙雕技法运用到石雕中,他屡次应邀赴美
国、新加坡等国进行学术交流,其作品亦屡次在全国各种大展中获奖,其中
《海底世界》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珍品金杯奖。

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州市工艺美术特级名艺人。

代表
作品有:木雕《熊》、寿山石雕《海底世界》、《金鱼》、《北极熊》等。

因家庭贫困,加之对雕刻艺术的热爱,13 岁时,林亨云就踏上了从艺之路。

一开始跟着舅舅学习龙眼木雕。

“刚开始学的时候,买进来的木头在雕刻之后仍以同样的价格卖出去,就为了用卖出去的钱再换新的材料,用来练手。

”为了使雕刻作品惟妙惟肖,少年时的林亨云留意观察身边各种小动物的习性和体态,一边看一边模仿。

经过十几年的刻苦钻研,20 多岁时,林亨云就蜚声艺坛。

当时艺术界如此评价青年林亨云:“以擅刻动物著称,他所雕刻的熊,比例准确,形象逼真。

”1970年,40 岁的林亨云开始研究寿山石雕艺术。

从此,用艺术赋予石头生命,成为他毕生的追求。

林亨云一生经历丰富,石雕艺术自成一体,别具风格。

他的特点在于不仅
掌握了石雕传统技法,而且吸收了木雕、牙雕的艺术长处。

作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方案代表性传承人之一,林亨云已经培养了许多弟子,而老人独特技艺的最为地道的继承人是其子林飞,现在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目前,老人的女儿和孙女也加入到了学习石雕的行列。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