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运动员的训练负荷生化指标监测
运动员的运动生化指标分析

运动员的运动生化指标分析运动生化是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及方法, 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
在运动员训练的过程中, 运动生物化学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知识。
研究人员通过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来揭示运动人体变化的本质, 具体详细的评定和监控运动员人体的机能, 进一步实现科技运动, 充分的发挥科技的作用, 能够科学地指导体育锻炼, 促进运动生化原理在运动训练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本文针对运动生化指标对运动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对运动员在训练中他们的血糖, 血乳酸以等进行了具体分析对运动员在训练中身体状况和机体的训练水平做了详细的了解, 运动生化原理在训练中对提高成绩起到很大的作用。
1.1 人体由水、蛋白质、糖、脂肪、核酸、维生素等组成。
每个人各物质的组成比例不同, 每个人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其组成比例也不同, 各种物质的变化及其规律就是生物化学。
人体在运动状态, 各组成成分会发生变化。
肌肉收缩直接的能量是三磷酸腺苷, 运动员在运动时需要大量的能量。
靠磷酸肌酸的转化和糖、蛋白质等的氧化分解生成能量。
人体内其它的微量元素也参与物质代谢, 糖参与无氧代谢辅助供能。
人体化学组成的变化及其规律, 就是运动生物化学。
不同运动, 人体的物质代谢也不同。
教练员作为运动训练的主导者, 通过掌握运动生物化原理, 来了解运动员训练的本质和原理科学指导运动训练, 进一步挖掘运动员的潜力。
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 人体从平衡转为不平衡, 在运动结束的时候又达到平衡状态。
在反复的训练中, 人体的运动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外部刺激的强度与量直接影响运动训练的效果, 从运动生物化学角度分析, 代谢过程中会有很多中间产物, 通过分析运动后的血、尿和汗。
进一步掌握运动员在运动时人体化学组成的变化。
1.2 科学训练才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运动员在训练中的运动能力直接影响我国竞技体育的未来, 教练员位于主导地位, 通过技术手段来挖掘运动员的潜力, 教练员科学的训练手段能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促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12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生化评定

训练后血清酶活性上升的幅度以及恢复的快慢与运动负 荷量及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有关;大负荷训练2-3天后 ,血清CK>200IU/L时;负荷量过大或运动员身体机能 状态差
物 质 能 量 代 谢 及 代 谢 能 力
血乳酸 血糖 血尿素 血氨 尿蛋白 尿潜血 尿胆原
VO2max VO2max平台持续时间 无氧阈 无氧功
正常值小于2毫摩尔/升 乳酸阈值为4毫摩尔/升 无氧代谢区乳酸值大于12毫摩尔/升 运动后血乳酸值升高幅度大,表示运动强 度大 无氧训练适应后,伴随运动成绩的提高
最大乳酸值升高
尿潜血:
大负荷训练后,出现尿潜血, 表明机体对负荷不适应或机能 状况下降 。 但应注意在高原训 练时由于高原缺氧的影响,运 动员易出现尿潜血现象,此时 应注意与平原的区别。
(二)有氧代谢能力评定
有氧代谢供能负责低、中或亚极量强度运 动,且超过2~3分钟以上的运动项目,要求运 动员有较高水平有氧代谢能力。 测定和评定有 氧代谢能力的研究起步早,取得的成果较多, 有关有氧代谢的生理基础、评定标准、限制因 素以及评定方法等已取得较为一致的经验。与 无氧代谢的研究相比,相对成熟些。
耐力型运动员的选材指标
生化指标在运动员选材中的应用
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的常用生理生化指标
骨 骼 肌 系 统 及 组 织 损 伤
血清CK
血清LDH 血清肌红蛋白 MDA 谷胱甘肽 尿3-甲基组氨酸(3-MH)
男:10--100IU/L 女:10—60IU/L 125—290IU/L 0.35—4.97nmol/L
糖酵解能商=TWP/ Δ45秒血乳酸值
糖酵解能商值越大,说明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 越好。
场
地
测
试
国家男子足球队运动员生化指标的特征与评价

计 法, 中国男子 国家足球队集训 前、 对 集训期、 比赛期以及 高原训 练阶段 的生化 指标 变化特 征进行 了研 究。结果表明 : 血红蛋 白( ) 血清肌酸激酶 ( K) 血尿 素( UN) 血 清睾酮 ( 以及皮质 醇( 等指 HB 、 c 、 B 、 T) c) 标 可以有效反映运动员的现 实机 能状 态, 特别是 C K与 T在训练与 比赛 中反映 最为敏 感。在上述指标 中, K、 U 与 T表现 出离散程度 大的特征 , C B N 特别是 B UN变异 系数达到 4 .5 , 5 1 这提示在运用这些指
标进行评定 时应考虑个体差异。在 高原训练阶段 , 整体上, 运动队红细胞 系的主要指标与反映 身体机 能 状 态的各项主要 指标并没有发生显著性改变, 只有部分队员发生 了显著性改变, 主要 体现在红细胞 的增 多和血红蛋 白含量的增加上 , 其他指标如血清铁蛋 白, 红细胞压积 等并未发 生显著性改 变。此外 , 通过 研 究建立 了单项生化指标评价标 准与综合评价标 准, 建立 的等 级评价标 准简单、 易用, 可以在一定 时期 内为国家队的训练和监控提供一定的依据与参 考。 关键词 : 足球 ; 国家队; 生化指标 ; 生化特征 l B c t g l e p c l UN’ u r a v le rie 5 1 % , h we a ei ii a df rn e el y ay s mei l a r d 4 . 5 i s o dt t h dvd l i ee c n c u a v t h t n u f
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方法

运动训练生理生化监控的常用指标
一பைடு நூலகம்监控训练负荷强度的常用生理生化指标
➢ 用于评价训练负荷强度的指标大多是在大强度训练中变化显著的指标,目前主要 有心率、血乳酸、血清肌酸激酶、血红蛋白(某些项目)、尿蛋白等。
(一)一次/组动作的运动强度监控指标 1.最大心率与心率储备
几周内最大强度运动的心率最大值 心率储备:最大心率 - 最小心率 不同的训练目的所对应的心率 表2 Karvonen储备心率训练强度表
尿蛋白、血清肌酸激酶和血红蛋白监控训练负荷强度
指标
血清肌酸激酶 (血清CK)
尿蛋白
血红蛋白
监控方法
测定一定强度训练后20~30 min或次日晨的血清CK。 血清CK水平越高,表示运动强度越大;次日晨血清 CK水平下降的幅度越大,表明肌肉恢复良好,训练强 度适宜。机体适应后,相同负荷训练后的血清CK升高 幅度减少。
三、监控训练方法的常用生理生化指标
训练方法的评估是一种对训练效果的检测与量 化,并用其结果来评估训练方法。一般来说, 每一种训练方法都是针对提高某些能量代谢系 统的供能能力而制定的。
表7 不同训练方法中不同监控指标的变化趋势
(二)阶段性训练方法监控指标
一个周期的训练后,根据起初的训练目的,教练员对 训练方法的使用是否合理,可以通过某些生理指标来 进行直接评价。无论是专项技术训练还是一般体能训 练,其训练目的都主要是针对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和/ 或有氧代谢能力,评价无氧代谢能力变化的常用生理 指标主要为“无氧功率”(或称无氧功),评价有氧 代谢能力变化的常用生理指标主要采用“最大摄氧量” 和无氧阈(表8)
运动后15 min左右取中段尿测定,尿蛋白浓度越高表 示运动强度越大或机能差。次日晨取尿测定,明显下 降或阴性表明恢复良好,训练强度适宜。应注意个体 差异,宜系统观察。适应后相同负荷训练后升高幅度 减少。
运动员体能训练生化分析

中国体育教练员2020年第28卷第4期运动生化监控运动员体能训练生化分析杨 玲1, 吴庆悦2, 郭 莹2, 林文 2(1.韶关学院,广东韶关512005;2.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500)摘 要 从运动生物化学角度分析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认为运动员的体能强弱主要体现在能量(三磷酸腺苷,即ATP)的含量及其转换速率。
教练员可根据人体三大能量供应系统的特点与规律,合理安排运动强度与时间,运用血乳酸生化指标进行科学监控,提高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效率。
关键词 体能训练;ATP;血乳酸;能量 体能是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是运动员的基本运动能力,还是运动员提高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运动能力的综合。
体能的生物化学物质基础是机体能量储存和供应能力。
本文从运动生物化学的角度分析运动员体能的生化基础,为科学的体能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1 体能取决于人体能量1.1 体能与能量良好的体能有利于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提高,使机体各器官尽快适应外界环境,预防运动损伤,延长运动寿命。
机体的任何运动方式都是由骨骼肌收缩引起的,而肌肉收缩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1]。
骨骼肌运动的唯一直接能量就是三磷酸腺苷(ATP),ATP的存量及转换能力决定了运动员的体能。
一般来说,人体内的ATP含量很少,只能供给0.5~0.8s的最大强度运动。
ATP含量虽少但转换速率快,在大强度运动中,磷酸肌酸(CP)被立即动员,CP将其高能磷酸化学键转给ADP(二磷酸腺苷)合成ATP,由ATP直接向骨骼肌供能[2]。
人体ATP-CP的总储量也很少,一般供应5~7s的最大强度运动。
10~120s的运动逐步动员糖酵解供能系统(乳酸能供能系统),较长时间的运动则需要有氧氧化供能系统供能(图1)。
人体通过糖酵解、有氧氧化产生大量的热能,用于ATP的合成,维持骨骼肌中ATP的正常含量,少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发,维持身体的正常体温[3]。
人体内的ATP-CP储量越丰富,糖酵解和有氧氧化供能系统能力越强,表现出来的各项体能就越好。
运动生物化学(9.2.1)--负荷强度的生化评定

(二)血清肌酸激酶与负荷强度的关系
(三)血清肌酸激酶与负荷强度的评定
(四)注意的事项
(一)肌酸激酶的功能
肌酸激酶的作用是催化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之间高能磷酸键可 逆性的转移,以保证激烈运动肌肉收缩时的能量供应和运动后 ATP 和 CP 的再合成。
CP + ADP CK Cr + ATP
第二节 负荷强度的生化评定
负荷强度是指在单位时间或 单个(单组)动作中运动员机体所承 受的一定外部负荷量所引起的内部应 答的程度。
目前,常采用血乳酸、尿蛋 白、肌酸激酶生化指标来评定负荷强 度。
一、血乳酸 (Bla)
血乳酸能反映运动时主要供能物质——糖 的代谢,包括糖酵解 ( 无氧代谢 ) 和有氧代谢, 由于不同运动专项有氧和无氧代谢比例不同,不 同训练方法和负荷安排对不同代谢刺激和适应特 点不同,血乳酸都能反映出来。因此,血乳酸指 标对训练监控的范围较广。
如果尿蛋白不减少,反而增加时,说明运动员不适应, 此时要注意运动员身体状态,酌减训练强度或训练量。
(四)评定时注意的事项
1 、采样时间
不能超过 15 分钟。运动后 15 分钟尿蛋白达最 高值, 20 分钟尿蛋白开始下降, 4 小时内基本恢复 ,时间延长说明机能下降。
2 、两个差异——个体差异和项目差异
运动量(m)
平均强度(%)
平均脉博
尿蛋白(mg%)
3950
82.9
13.9/5sec
70
3300
59.0
12.2/5sec
10
(三)尿蛋白与负荷强度的评定
正常成年人尿中蛋白质含量很 少,其浓度在 10mg% 以下,日排出 总量不超过 150mg 。运动员安静状 态下尿蛋白质含量与一般人没有差 异。
运动负荷的综合评定的生化原理

运动负荷的综合评定的生化原理林文弢翁锡全广州体育学院教务处510075在科学技术和竞技体育运动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不得不争取一切有效的手段,力图挖掘人类的运动潜力,极大限度地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
一般来说,影响运动能力的诸多因素中,除遗传因素是先天决定的之外,运动训练对改善人体运动能力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而在运动训练实践中,最难掌握的是适宜的运动负荷。
从运动训练学与运动生物化学的原理出发,运动负荷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因此,科学地、准确地评定运动负荷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负荷过大会损害身体健康,过小则运动能力提高不明显。
同时在运动训练的实践中,教练员或运动员不仅要了解负荷强度、负荷量,也要了解运动训练后身体机能的变化程度,因此寻找适当的运动负荷以及科学评定运动负荷的方法,是当今运动训练科学化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运动生化的原理分析,以单指标的角度去分析运动训练负荷强度、负荷量及运动训练效果,也可以用多指标的方法去综合评定。
单一生化指标评定运动负荷往往有一定误差,有些单一的生化指标,对运动负荷的评定有一定的极限性;有些单一的指标不仅与负荷强度有关,也与身体机能,甚至负荷量有关;有些单一生化指标,只能说明其负荷强度和负荷量的大小;但负荷大小对身体机能的影响程度却无法评定。
运动负荷的评定是由若干个单项生化指标(也可以增加某些简单易行的生理或心理指标),组成并且各自具有一定的特性,又具有完整性的综合性评定;它可全面评定运动负荷的大小,客观了解运动员对负荷产生的变化。
因此,运动负荷的生化评定是一个多指标、多层次、多因素的整体综合评定。
1.运动负荷生化评定的意义目前,运动负荷的评定方法很多,如经验评定、心理学评定、生理学评定、生化评定等。
过去十几年,教练必须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运动员的自我感觉,来评定运动负荷的大小。
如把负荷的大小与身体疲劳联系起来,小负荷、中负荷没出现疲劳的症状,较大负荷---出现隐性(代偿性)疲劳;大负荷---出现明显疲劳。
常用训练监控生理生化指标

短期内基础心率突然明显加快,提示运动员不能适应当前训练负荷,机能状态下降,如心率突然显著减慢,提示可能有疾病的存在。
血压
(BP)
阶段性机能状况评估
安静时血压升高20%左右,并持续两天以上时,可能是机能下降或过度疲劳的表现
运动时脉压差增加的程度比平时减少或出现梯型反应、午无休止音及运动过程中收缩压突然变化下降达20mmHg时,提示运动员机能状况较差
有免疫器官生成,受神经、内分泌、血清谷氨酰酶浓度等影响
反应时、两点辨别域、闪光融合频率、主观体力感觉等级等
一个训练日、一个阶段或一个周期运动员神经中枢疲劳情况
数值岁中枢神经疲劳程度升高而升高
运动后血糖水平下降、兴奋性神经递质减少、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增加等造成神经疲劳
注:EPO为促红细胞生成素;AMP为一磷酸腺苷;NK细胞为自然杀伤细胞;IgG、IgM、,IgA为免疫球蛋白
无氧功率
(WAT)
一个训练周期无氧训练效果
评价一个周期无氧训练方法和负荷安排合理性、有效性
由ATP—CP系统及糖无氧酵解系统做功能力决定
最大摄氧量
(VO2max)
一个训练周期无氧训练效果
评价一个周期无氧训练方法和负荷安排合理性、有效性
由心肺的痒转运、肌肉有氧代谢做功能力等决定
无氧阈
(AT)
一个训练周期无氧训练效果
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最后终代谢产物
尿蛋白
(UPro)
一堂训练课或一个训练日的训练负荷
课后测定既能够反应训练负荷强度,也能够反映负荷量,需结合训练目的、方法,并结合训练成绩来评价;测定次日恢复值可评定机体的恢复状况,连续测定恢复期值可以监测一个小周期训练负荷的变化
肾小球滤过率升高、肾小管回吸收率下降及分泌物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球运动员的训练负荷生化指标监测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足球运动员的训练负荷的生化指标监测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综述,阐明对足球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实施生化指标监测的理论基础以及监测方法和监测手段,总结并提出了实施生化指标监测过程中的注意问题和个人见解,从而为教练员加强医务监督、合理安排训练负荷,提高足球运动员竞技水平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关键词:足球运动员;训练负荷;生化指标;监测前言:足球运动是一项大强度、高负荷的运动项目,其持续时间达90分钟以上,对抗激烈。
这就要求足球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素质,更要求科研、教练人员对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能够掌握,以便更好的发挥出运动员的特点及竞技状态。
机能指标包括血液生化及生理指标,其中以血红蛋白(Hb)、血尿素(BUN)、肌酸激酶(CK)、血睾酮(T)、皮质醇(C)及其比值(T/C)、血乳酸等应用比较广泛。
1.足球运动员训练负荷生化监控体系构建与应用指标分析现阶段足球运动训练负荷监控的内容可分为训练课负荷的监控、集训阶段负荷的监控以及特殊时期或地点的负荷监控,如赛前训练负荷监控和高原训练监控等。
训练负荷监控的主要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血乳酸、血睾酮与皮质醇等生化指标[1]。
对于足球运动员训练负荷监控的实质就是判断负荷是否达到了运动员能承受的合理刺激上限,并使机体产生足够的适应。
在训练监控中运动负荷是监控的目的,其手段就是通过监测人体机能变化的系列指标,继而通过对系列指标的综合分析,判断运动负荷的程度并进行适宜的调整。
足球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生化监控指标包括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血睾酮、皮质醇、血红蛋白和血乳酸等。
以上测试指标构成了足球运动员机能状态诊断与监控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样简便,可以阶段进行。
一般安排在集训前、大负荷训练后和赛前10天,可将测试结果录入数据库根据运动员个体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形成机能诊断报告。
对运动员相关生化指标的监测与分析既可以较准确地帮助教练员掌控训练负荷强度与训练量,避免过度训练造成的疲劳与运动损伤,又能及时地反馈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尤其是重大比赛前的状态。
所以在运动队中开展对生化指标监控的研究符合科学训练的要求。
2 生化指标的应用研究进展2.1 血尿素的应用研究进展血尿素的代谢受运动强度,主要是运动负荷大小的影响[2]。
如果机体对大强度的高负荷刺激不能做出有效适应调整就会出现尿素量增加的现象,机体疲劳程度和评定机能状况的重要指标可以参考血尿素的浓度变化大小。
血尿素的高低也是客观评价足球运动员物质能量代谢的常用指标,运动密度和运动强度越大,BUN的[1]含量就越高[3],因此在训练期可每天或隔日或大强度训练后次日清晨或者一个周期后的2~3天内完成测定血尿素来评定身体机能状况。
血尿素作为测定机能指标以及评定足球运动员物质能量代谢和代谢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血清肌酸激酶的应用研究进展运动量或者运动强度较小时运动员的血清肌酸激酶的活性改变不明显,从某种角度说:肌酸激酶对于较小的运动刺激反应不明显,当运动强度增加时,血清肌酸激酶的活性变化还是不明显,当运动强度达到一定值时血清肌酸激酶的活性会产生明显的变化,运动项目对肌酸激酶的活性改变也有影响,比赛结束的足球运动员血液中肌酸激酶的活性值处于较高的水平,甚至达到100U/L,在次日的小强度整理训练中,血清肌酸激酶的活性浓度会逐渐的下降,达到10U/L,这就说明运动员的恢复是有效的[4],如果调整后的血清肌酸激酶的浓度还是处于较高水平的话而且持续不下,这就需要对运动员进行适当的调理辅助治疗和营养的补充,从而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使运动员有较好的状态参与训练比赛。
2.3 血睾酮与皮质醇的应用研究进展大多数人认为安静状态下运动员血清睾酮的水平高于常人,且与运动员从事的运动项目有关,项目不同血睾酮的浓度也不同。
男子足球运动员的正常值为10.4~34.7nmol/L,女子足球运动员的正常值为0.35~3.50nmol/L。
女运动员中,自行车项目睾酮值最高,为0.57ng/ml,运动项目不同血睾酮的高低也不同[5]。
在测量技术中国际普遍采取的测试方法是放射免疫法(RIA)。
目前,较为普遍接受的是谢敏豪等提出的适宜的运动能够促使血睾酮的浓度增加。
如果机体由于对比赛或者训练的强度和负荷不能适应而长时间处于技能水平低下。
血睾酮的变化与运动的强度、运动负荷有关系,当运动强度、运动负荷过大时,运动的血睾酮的浓度会有明显的下降,当运动强度、运动负荷适中时,运动员的血浆浓度变化不大甚至会有小幅度的上升,随着运动训练比赛的进行,运动员的适应性增加,对一些以前的刺激相比,适应性的阶段血清血睾酮的变化不明显,当调整期的阶段时候,机体的血清血睾酮含量会增加,表明运动员的机能状态也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运动血浆总血睾酮的浓度变化主要与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受试者的训练程度和心理因素等有关,而不是简单的大强度、长时间的运动所决定的。
当运动员的血睾酮浓度下降时,不一定是由于运动的负荷轻度、运动强度的过大而造成的,也可能是因为运动的时间、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影响的,还应该参考一些其他的机能指标才能科学有效的诊断运动员机能状态的实际情况。
不同的运动项目血睾酮的浓度也不尽相同,比如在举重运动项目、体操项目中的运动员的血睾酮比其他的一些运动员要高,在不同的运动阶段血睾酮的浓度也不相同。
它是一个综合的物质能量代谢的机能指标。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负荷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训练的效果。
血睾酮和皮质醇是监测运动训练负荷强度的一个较为科学的指标,体育工作者应该根据其变化特点合理地安排训练,制定训练计划,使运动员机体处于最佳状态,提高运动成绩,预防运动过度。
2.4 血红蛋白的应用研究进展Hb是决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6]。
研究表明,血红蛋白(Hb)的变化与运动量的大小有关,大运动量的训练初期,Hb下降,因为大运动量的训练加速了红细胞的破坏,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游离出去,参与合成肌肉蛋白质和红细胞再[3][4][5]生,红细胞被破坏,但是血红蛋白下降是大运动量训练早期的一种反应。
在人体内血红蛋白对氧的运输起着核心的作用,直接影响有氧运动的能力。
有研究表明,短跑运动员经过一个冬季的训练,运动员的心率和血红蛋白均出现了变化,大都有所升高,但均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7]。
心率、血红蛋白与运动训练负荷量的大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能正确反映运动量的大小、运动员的机能状态的变化。
说明了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良好。
运动员经过个月的冬季训练后,心率和血红蛋白有所上升,但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整体来说训练安排较为合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而徐勇针对北京体育大学名在校田径与足球男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与代谢能力进行了生化评定[8]。
研究表明,血红蛋白值的范围在145.6-148.9g/L,仍处于运动员理论值低水平,因此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尤其是大运动量训练阶段应定期进行运动员的机能状态的监测及评定,以便准确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合理地安排训练及恢复,包括营养及各种措施,达到最佳训练效果[9]。
因此,血红蛋白被田径、足球等体能项目教练看做是很重要的机能指标,而大负荷的运动会使血红蛋白下降。
不管男女足球运动员,当他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下降10%或低于90g/L,证明他机体出现了疲劳,此时应停止训练。
2.5 血乳酸的应用研究进展血乳酸在运动训练中通常用于评定运动强度,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较为广泛,由于受比赛条件的限制,了解运动员比赛中的血乳酸值相对困难,公布的相关数据只是比赛开始前或结束后,因此,很难通过血乳酸的测试值了解足球比赛中的变化特征[10]。
运动时乳酸主要是在骨骼肌中生成,然后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
在正常情况下,乳酸浓度为1-2mmol\L,安静状态下运动员的血乳酸与常人无异,运动时血乳酸的浓度上升,上升的起始强度约在50-60%VO2max。
在短时间运动时,血乳酸可达到15mmol/L以上,在长时间耐力性运动后血乳酸浓度上升较少。
足球运动员最大血乳酸平均值约为12.2mmol/L。
3 结语机能指标在足球运动员的评价中应用广泛而且技术日益成熟,在对足球运动员的机能进行评价时应利用多种机能指标进行综合对比的研究评价。
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同的职责位置、不同的训练阶段机能指标也有差异性。
对足球运动员进行机能监测时应该注重纵向比较,建立一些个体差异性的机能指标档案备用,更好的对足球运动员和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服务[7][8][9]参考文献[1]朱俊平,机能指标在足球运动员身体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R].当代体育科技,2015(13).[2]梁大宇,关朝晖等,中国国奥足球队运动员体能特征及其调控策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4).[3]侯晋鲁,陕西省U-17青年男足备战第7届城运会体能训练监控研究 [D].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硕士学位论文,2012:5.[4]李小虎,北京国安青年足球运动员结合球专项速度耐力训练方法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学士学位论文,2014:5.[5]崔玉环,刘丹等,国家男子足球队运动员生化指标的特征与评价[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徐文坤,中国U16国家女子足球队后卫和前卫部分运动能力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学士学位论文,2015:6.[7]马宁,足球运动科学化训练监控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评述[J]. 四川体育科学,2014(6).[8]范兴平,贵阳市靑年男足备战第一届靑运会预赛阶段体能训练效果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学士学位论文,2016:6.[9]宋芳,高水平运动队短跑运动员冬季训练生化指标的监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3).[10]崔东东,谢恩杰等,足球运动员身体机能评价研究综述[J].消费导刊, 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