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文献综述
中国校园足球文献综述

中国校园足球文献综述
一、引言
中国校园足球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作为全国各个学校的重要课程之一,校园足球通
过足球教育培养学生体魄力与意志力、培养激励、鼓励学生,促进团队协作、培养集体主
义精神和个人价值观。
二、校园足球的现状
中国校园足球的形式与内容不断丰富,校园足球已然成为适合中国国情的足球引导发
展模式之一。
随着体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校园足球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政府部
门加大了对校园足球的关注和支持,相继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
三、校园足球的影响
校园足球作为推动足球运动发展的基础工程,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促进校园足球在全国的普及与发展,更有助于弘扬体育精神,推动足球文化传播。
四、校园足球的挑战
随着足球运动的全面发展,校园足球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师资力量不足、学生课余时
间分配问题等,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动校园足球的发展、如何营造良好的足球氛围是当前
亟需解决的问题。
五、校园足球的展望
在中国校园足球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校园足球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其发展将不仅改变足球培训体制,更有利于中国足球事业的全面提升。
六、结语
中国校园足球文献综述上述内容,校园足球的发展是我国足球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有理由相信,校园足球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不仅能够为
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还可以带动我国足球事业的全面提升。
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中
国校园足球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
运动训练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运动训练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引言运动训练在体育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科学的运动训练方法,运动员能够提高体能能力、技术水平和竞技状态,以达到在比赛中获得更好成绩的目标。
文献综述是对已有研究、理论和观点的综合评述,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运动训练领域的研究进展、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本篇综述旨在对运动训练的文献进行全面回顾,总结现有研究的主要观点和成果,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运动训练的概述运动训练是一种通过系统化的、计划性的、阶段性的训练方法,以提高运动员的体能素质、技术水平和竞技状态。
早期的运动训练主要着重于体能训练的开发,如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性等方面的提升。
随着研究的深入,运动训练逐渐注重以科学的训练方法和策略为基础的综合训练。
此外,心理训练和营养调控等也成为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运动训练的基础理论2.1 运动训练的生理基础运动训练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高运动员的体能能力,因此对于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运动训练可以通过增加肌肉力量、提高有氧能力和改善运动技能等方面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此外,了解运动训练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生理系统的影响,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也具有重要意义。
2.2 运动训练的心理基础除了身体素质的提高,心理因素对运动训练和竞技表现也起到关键作用。
心理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专注力、增强自信心、控制情绪和有效应对压力等。
在运动训练中,心理训练的合理应用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竞技状态,从而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三、运动训练的实践经验3.1 训练方法和策略实践经验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总结和分析成功的训练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运动训练的本质和要点。
研究者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许多有效的训练方法和策略,如间歇训练、负重训练和循环训练等。
这些方法和策略在实践中已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2 训练计划和评估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对于实现训练目标非常重要。
校园足球教学方法文献综述

校园足球教学方法文献综述一、研究现状1.教学内容研究表明,校园足球教学内容应包括基本动作、技术技能、战术素养和体能素质等方面。
王斌等人(2024)通过调查发现,校园足球教学应优先培养学生的基本动作能力,如传球、接球、带球等。
同时,国内外学者还开始研究将校园足球与课程体系相结合,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
2.教学手段校园足球教学手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
教学环境的优化对提高校园足球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研究发现,合适的场地、设备和教学辅助工具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足球游戏是校园足球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许多研究表明,在游戏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足球技能和战术。
3.教学评价校园足球教学评价的研究主要针对学生的技术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研究发现,评价要注重学生的动作表达能力、动作适应能力、动作协调能力等方面。
此外,足球技术和战术的评价应与实践紧密结合,不仅注重学生的技术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学生在比赛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研究趋势1.多元化教学方法传统的校园足球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技术细节的传授。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参与教学的决策过程,倡导通过游戏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教学。
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2.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校园足球教学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通过利用视频分析、虚拟现实等技术,可以有效提供学生的动作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
此外,通过社交平台和移动应用程序,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
3.体验教学的重视足球是一项实践性强的运动项目,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因此,研究者开始重视体验教学在校园足球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设计真实竞争场景和模拟比赛环境,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足球技术和战术。
总结:校园足球教学方法的研究应关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
体能训练在校园足球发展中的实践探析

SPORTS AND TRAINING|竞技与训练中图分类号:G8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02-(2021)-05-049-2-ZQ体能训练在校园足球发展中的实践探析孟帅(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1231)摘要:我国足球运动水平一直停滞甚至出现倒退的情况,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体能训练水平不高,没有针对性的高水平训练计划。
足球运动是一个强调快节奏、高对抗性的体育项目,拥有良好的体能素质才能在足球运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特点、技术动作不变形。
在校园足球运动员培训过程中,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是体能训练的首要任务,做好体能训练方法研究,逐步提升足球运动的体能贮备。
当前校园足球体能训练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传统体能训练方式占主导、训练科学化含量低,体能考核方式单一等。
本篇从“力量”、“速度”、“耐力”、“敏捷”四个方面对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予以探讨,希望能够为推动校园足球事业发展带来支持。
关键词:校园足球体能训练实践几乎任何竞技性体育项目都需要充沛的体能,足球运动更是如此。
足球运动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比赛时间较长、奔跑距离较长、身体对抗较强,需要运动员能快速地进行落位、攻防转换等,并且需要在快速奔跑中完成多种技术动作。
足球运动员的运动形式及身体状况不同,这就需要不同的运动强度、不同的运动时间和不同的间歇时间。
足球比赛中不仅需要掌握技战术水平,体能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足球日常训练中,体能训练也是最主要的训练项目之一。
随着校园足球的日益发展,为了更加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足球运动水平,使足球运动水平的效率得到提高,进行综合全面的体能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1、足球专项体能训练特点运动员体能一般组成为:身体机能、身体形态和运动素质。
作为运动训练基本内容运动素质成为了首要内容,运动素质主要包括内容:力量、速度、耐力、敏捷等。
高质量的体能训练需要科学的训练方法和专业的训练手段相辅助。
应将足球训练专项方法和运动素质相结合,提高足球运动专项素质,使专项作战技术在足球竞赛中得到有效的运用。
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

足球是一璇風H全球的运动,対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部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在足球IH练中,ItttUI 练占有■整的flbfflo在足球比賽中,一支nMRSMWM后购胜利,RR 貝畜极强的制力、足務的力■臥风載IB的辰凰籠力。
因此,对足球运动员HttffiVI练诳行研究対■升建国足球酋动的Kffi^HXBXo近年来,体能成了运动员训练的重点内容,足球运动更是走在其他运动项目的前端,成为第一个将“体能测试”引入训练内容的体育项目,要求足球运动员必须达到规定的体能标准才有资格参加比赛。
虽然这一决定最初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但由于其在足球实战中拥有决定性作用,如今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
目前,羽毛球'篮球等各个运动项目中也逐步引入“体能測试”o由此可见,体能在竞技运动中的核心地位。
1足球运动员有必要开展体龍训练1.1体能训练是提舲项能力的根基大量研究表明,我国足球技术与足球战术与世界足球强国相差无几,足球运动水平明显不足是由于足球运动员欠缺体能与对抗能力,这制约了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
不管哪一个体育运动项目都需要强大的体能作为支撑,在激烈的身体对抗中,拥有良好的体能是取胜的关键,一旦在比赛中出现体能下降的情况,就会严重影响运动员技术与战术的发挥。
1.2体能训练是参加足球运动的基础足球运动员之所以开展各项训练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身体承受能力,促使身体机能不断提升。
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能训练后,足球运动员的整体身体素质显著上升。
有数据显示,在规定范围内,人的体能素质随着身体承受力的上升而上升,身体承受力不断增强,体能素质就会随之提升。
在实际的题比赛过程中,如果运动员拥有良好的体能,那么其耐力必然突出,奔跑范围更大、反应速度更快,这对提高整个球队的作战能力至关重要。
2体能的糠念2.1关丼能的理解体能与人体的构造、形态、机能水平、运动能力等密切有关。
运动训练学关于此方面的研究颇多,但鲜有涉及上述各个因索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全面研究。
足球运动员不同位置专项体能训练意义

足球运动员不同位置专项体能训练意义作者:卢斌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02期摘要目前我国职业足球运动队训练中按不同位置特征的技术、战术训练的理论方式用之广泛,但根据不同位置特征的体能训练理论方法尚无定律。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简单描述足球运动员不同位置体能特征及训练意义。
关键词足球体能位置训练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足球运动是以技能为主导的运动项目,但是,体能是该项目的基础,没有体能为保障,个人和集体的技战术就无从谈起。
虽然,足球运动员的体能具有符合其专项运动形式的整体特征,然而,由于足球场上运动员位置分工的不同,这就使得不同位置足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具有鲜明的特征和差异。
1国内外足球运动员不同位置体能特征陈立新、龚波(2005)对职业足球运动员运动素质结构特征分析中指出,足球运动员的素质结构可分为3 个等级层次结构,即非常重要:爆发力、速度、专项耐力、速度力量、灵敏协调;比较重要:一般耐力、柔韧、相对力量;一般重要:最大力量、力量耐力。
它们在足球运动中分别居于不同的重要地位,训练与选材时应区别对待。
李静,张庆建,张林虎(2011)对足球运动员位置体能结构模型构建的理论探讨中指出,优秀前锋队员体能的核心主导能力是以速度为关键的快速灵活型特征;优秀前卫队员以速度耐力和灵敏为核心的素质要求,前卫队员在具备速度耐力的同时必须具备良好的速度能力和爆发力,前卫队员体能的核心是以速度耐力为关键的快速灵活型特征;优秀后卫队员以速度、力量为核心的素质要求,后卫队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有氧耐力和良好的灵敏素质的特征李静(2009)对足球运动员的位置体能特征与我国优秀女足队员比赛跑动能力的研究中指出,前锋的体能结构特征为:形态方面要求身材高大、壮实;运动机能方面要求在具备良好的有氧能力基础上,同时具备以ATP-CP无氧代谢供能系统为关键的无氧能力;运动素质方面要求以速度、灵敏为核心。
前卫的体能结构特征为:形态方面要求适宜的身体充实度;运动机能方面要求具备良好的有氧供能能力;在运动素质方面,以速度耐力、灵敏为核心。
关于校园足球的文献综述

知识文库 第08期25关于校园足球的文献综述张亚君一、校园足球的概念界定许多人对于“校园足球活动”只有一个笼统的认识,曾桂生教授在《上海市校园足球现状的模型分析与发展建议》中认为在界定校园足球概念时,要充分考虑青少年的身心特点,生长发育规律等发面的因素,他分别从广义上和狭义上对校园足球的概念做出梳理。
他指出广义上校园足球,是泛指校园范围内一切与足球有关的活动,是为了学生从校园足球中获取认知、品质、人际交往以及强身健体和团队合作的观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发展基层足球人口,提高足球竞技水平,以此达到繁荣我国足球事业的目的。
狭义上,校园足球又特指不同学校、不同级别之间的足球赛事,它隶属于竞技运动范畴,且具有培养与输送足球后备人才的任务,其目的是多出人才和出好人才。
二、关于校园足球活动的研究综述通过访问中国知网,以校园足球为主题,检索到相关研究的文献1443篇,在检索到的1443篇相关的研究资料中,发现针对校园足球的相关研究开始逐渐增多,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有更多的专家学者、教师都在关注校园足球的发展。
研究内容也从早期的政策分析,现状分析和存在问题等发面开始深入进行研究,针对校园足球活动的具体性实质性研究逐渐增多,针对校园足球活动的否一方面的专题性研究相对比较缺乏。
2.1关于阳光体育与校园足球的关系的研究综述作为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开展的校园足球,校园足球是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内容,是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开展的形式与手段,是阳光体育的推广模式之一。
应该以培养孩子兴趣,营造良好的足球氛围为主要目的,强调重在参与,淡化竞争意识,目的是要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足球运动带来的满足和快乐。
有了快乐才会有兴趣,有了兴趣才会参与,从而我们才能有足球发展的基础。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提到:足球运动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广泛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既能丰富学校体育活动的内容,也对进一步推动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使广大青少年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浅谈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内容和方法

经验交流210作者简介:成其艳(1995— ),女,侗族,贵州黎平人。
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一、足球体能训练的重要性足球作为受到全国人民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也是一项对抗非常激烈的运动项目,该项目对运动员体能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运动员在比赛场优秀的表现是需要良好的体能去支撑的,部分足球运动员的选拔也是通过体能测试去挑选的,足球运动员通过不同的体能训练可以增强运动员体能水平,培养运动员各方面身体协调性、反应能力、平衡能力等等,有了良好的体能更有力于运动员去掌握运动技能,可以让运动员各部位的配合更加密切,有效的体能训练方法能让运动员在足球的各个方面运动技能得以突破,增强个人综合运动能力。
二、足球体能训练内容足球体内训练内容包含了运动员具有基本的运动素养,如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足球项目是身体对抗激烈的运动项目之一,在比赛的过程中要求运动员拥有快速的移动速度,才能将球权控制在自己队伍中,在两人对抗争抢球的过程中获胜就需要有一定的力量及反应能力,只有运动员拥有高超的运动素质才能保证在比赛过程中表现出优秀的运动技能水平,同时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对于足球运动员的内部身体机能及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在足球体能训练过程中要根据足球运动技能的特点并结合运动员机体情况进行训练,以达到加强和巩固运动员的专项技能水平的目的。
三、足球体能训练方法足球体能训练方法一般采用有氧训练方法、无氧训练方法或二者相结合的练习方法,有氧训练的方式多采用重复训练法、持续负荷法、高原训练法和交替跑等方式进行,有氧训练方法一般时间长、次数多的练习方式,安排好训练的强度与时间,要采用有氧代谢方式为主进行训练。
无氧训练的方法一般时间短、速度快、爆发力强,在训练中较多采取大运动强度,安排合适的休息时间,一般采用无氧代谢的方式为主。
或在练习过程中二者结合的练习方法,在采用训练方法时都应根据运动员身体情况及个性特征有区别的进行训练,根据训练计划循序渐进的增加与调整适合的负荷与训练强度,同时采用训练方法时要结合适宜的专项技术与体能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文献综述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现代足球运动的体能训练的定义、方法、监控及其供能特点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综述, 阐明足球运动的体能训练的理论基础以及训练方法和监控手段,总结并提出了体能训练训练过程中的注意问题和个人见解,以期为了解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字:足球,体能足球运动是目前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
而现代足球本身也在向激烈对抗、密集防守、高速度、瞬息万变的实战条件下, 要求熟练、简练、准确、地完成技术的方向发展。
在其技战术特点上,表现为攻防的转换加快、攻防速度的加快及攻防的对抗激烈三个方面。
第一,攻防转换时间间隔更短,转换次数更多。
由于双方攻防转换时间间隔更短,转换次数更多,带来技、战术运用次数的增多及跑位与盯人、选位而跑动距离的增加,体现了比赛更激烈、更快速、体能要求更高。
第二,攻防的速度更快。
足球比赛的实质是抢占空间、争夺时间,进而有效控制球,合理处理球,最终达到射球进门取胜对方的比赛目的。
谁都知道有效控制球、合理处理球是射球进门的前提,而能否控制球、处理球的条件是比赛瞬间对于空间的抢占,时间的争夺。
可见时间是控制时空的最关键因素,而简练是争取时间非常必要的手段。
第三,攻防的对抗更激烈。
当代足球比赛对空间的抢夺,由二个罚球区、中场为重点,逐步延伸到球场的各个角落。
为获得某一特定的空间,队员相互运用身体冲撞、贴身紧逼、争抢抢断、强行突破、抢点射门等多种形式进行寸土必争的对抗,使对抗频繁又激烈。
体能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体能的表达,体能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比赛的胜负,如果运动员没有良好的体能储备,就容易造成运动机能快速下降,在比赛时失误增多,很难发挥技、战术水平。
所以提高足球运动员的体能己成为世界各国强队的主要训练工作之一。
1.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的相关问题1.1体能的含义对体能概念的界定来看,由于对体能概念的内涵目前还没有达到共识,往往釆用间接定义方法。
学者们力图用最简洁的方式将它妇纳出来,但外延与内涵尚有待明确。
总的来说,体能的解释有以下几种:《体育大词典》中,将体能解释为:“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包括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軔等基本身体素质,以及人体的基本活动和运动能力。
体能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体质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田麦久的《运动训练学》一书中提到,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员的体能发展水平是由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决定的。
在李毅的《高校足球代表队体能训练的一些思考》中提到运动员的体能即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又称身体素质),英文为“physicalfitness”在足球专项中又可将其直接称为“soccer fitness”即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运动员的体能由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3部分组成。
而在1994刘浩的《足球运动的供能特点》中解释为:“在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上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包括体格、生理机能、体能和适应能力。
”由此可见,体能的本义是体质四个部分中之一,主要是身体活动时外在所表现出来基本活动和运动能力。
现代运动训练学认为,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身体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但它是多个概念的交叉和融合。
所以熊斗寅认为,“体能一词内涵不清,可能是我国在体育科学实践的创造,它融合了东西方的诸多概念为一体,所以我们认为体能概念不确定,1998年周毅在《论现代足球比赛负荷特征与训练思想的更新》中认为:体能有大体能和小体能之分。
大体能就是泛称的身体能力,它包括身体运动能力、身体适应能力身体机能状态和各项身体素质,小体能是指运动训练中的体能训练和体能性项目等”。
对干同场对抗类运动项目,它涉及身体,技能、心理等多种因素,使人们对体能的理解更趋复杂。
1.2体能的能量供应方式同时体能的能量供应主要有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两种方式,两种供能方式并不相互排斥。
运动时人体以何种方式供能,取决于需氧量与摄气量的相互关系。
当摄氧量能满足氧需量时,机体即以有氧代谢供能。
当摄氧不能满足需氧量时,其不足部分即依靠无氧供能。
运动时的需氧量取决于运动强度,强度越大,需氧量越大,无氧代谢供能的比例也就越大。
根据比赛和训练的强度由小到大的变化,运动员的体能供能应分为低强度有氧供能、高强度有氧供能、有氧供能为主导的混合供能、以无氧供能为主导的混合供能.无氧非乳酸供能。
有氧训练的类型包括有氧低强度、有氧中等强度、有氧高强度三种:有氧低强度的练习是发展运动员的一般基础耐力和恢复能力,平均心率为130次/分,心率范围在100-160次/分。
平均最大心率百分比为65%,范围在50-80%。
有氧中等强度的练习是发展运动员的一般基础耐力、持续运动的能力和快速恢复的能力,平均心率为160次/分,心率范围在1:)0-180次/分。
平均最大心率百分比为80%,范围在65-90%。
有氧高强度的练习是发展运动员的最大耐力、持续高强度运动的能力和快速恢复的能力,平均心率为180次/分,心率范围在180-200次/分。
平均最大心率百分比为90%,范围在80-100%。
1.3有关足球体能训练理念的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把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结合在一起的理念已经得到足够的重视。
技术与体能的训练既密切联系、相互促进又有相互矛盾的一面。
这两方面的训练应科学分配,不可偏废。
2006年李炯的《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及其与技战术关系的研究》,2007年张汉飞的《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探讨》,2007年的李雷《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分析研究》,中指出体能训练要以发展运动员足球技术为目的;技术训练要以体能训练为基础,这两方面的训练应科学分配,不可偏废。
都强调解决好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与专项身体训练、身体训练与技战术训练以及身体训练与比赛等关系并最终要通过比赛实战来检验。
1998年罗伯平,周毅的《职业足球队进行有球大强度练习的应用研究》,1998年罗伯平的《对结合球的大强度训练的练习方式、可控性及有效性进行过研究探讨》,1998年刘夫力的《足球运动员持球大强度练习的强度及其调控研究》中对体能训练理念强调,大负荷训练要把体能和技、战术训练结合起来进行,重视在结合球条件下的大强度训练,这种结合可以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取得尽可能大的训练效益。
1.4有关足球耐力训练方法的研究当代足球向着全攻全守方向的发展,攻防转换和比赛的节奏越来越快,要求运动员具备全面的技战术水平的同时,更要具备出色的耐力水平。
运动员的娴熟技术也要在良好的耐力素质的基础上才得以发挥的,同时耐力也是取得比赛胜利的保障。
耐力作为足球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战术水平难以得到突破的今天,提高运动员耐力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有关文献研究我国体能训练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体能足球体能研究数量和深度上十分缺乏。
二是体能训练的主要研究还是在停留训练学自身方面的研究,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生理生化、文化等方面的研究结合的不是很紧密。
三是体能训练方法上照搬照抄,不懂原理,缺少创新。
所以近年来对有关耐力的相关研究数量呈现增长趋势,特别是对无氧耐力的研究更为突出。
其目的是通过科学的训练提高运动员耐力水平以取得比赛的胜利。
耐力训练大的方向可分为三类:(1)有氧耐力训练;(2)有氧无氧混合耐力训练;(3)无氧耐力训练:无氧非乳酸耐力和无氧乳酸耐力。
关于有氧耐力方法的研究研究证明有氧耐力在足球比赛中约占70%-80%由此相对于一般耐力而言,长时间的奔跑,并在奔跑中完成各种技术动作和对抗就构成了足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的专项特点。
近几年,有关有氧耐力训练的学术研究也相对比较多。
2007年刘常法的《对提高足球专项运动W存辑耐力的探讨》,2008年郭成吉等《足球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方法辨析》中研究了间歇训练法超量比赛法法特莱克跑无氧手段组合法等有氧训练方法。
同时指出结合足球运动的特点,将不同的训练手段、间歇时间、运动强度、负荷数量和休息方式组合起来,用来发展足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素质。
1999年黄杰聪的《足球运动员耐力训练探索》一文中研究了发展有氧耐力的方法有三种:(1)均速法,即长时间连续完成中等强度的工作;(2)变速法,即以不同强度长时间地连续工作;3)间歇法,即负荷与休息相交替。
并指出有氧耐力训练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训练强度,而训练强度与所能持续的时间是相互制约的,强度较低的训练量能持续较长时间但不能充分动员人体的呼吸-循环机能,有效地发展有氧耐力;反之,强度过高,则持续时间缩短,其供能特点和方式随之改变,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有关无氧耐力训练方法研究方面,2009年赵权、徐席斌的《SAQ训练法对提高足球队员无氧耐力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了SAQ训练法,该方法能有效提高男子足球运动员10S无氧功,从而提高憐酸原代谢能力,发展运动员的快速力量,提高运动员快速冲刺能力。
SAQ训练能有效提高足球运动员60S无氧功,从而提高糖酵解代谢能力,发展运动员的速度耐力。
2002年张冬和许玉林的《足球运动员耐力素质及训练方法分析》和2007年周振平等的《无氧耐力训练方法》都提到,在提高非乳酸无氧耐力采用间歇练习法。
这种方法釆用90-95%左右的强度,心率可达180次/分钟以上。
在这种强度下可造成机体供氧、供能困难,心舒张期明显缩短,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从而提高运动员承受“氧债”的能力。
这种训练不采用100%的强度,其目的是保持一定的练习次数与组数,避免产生“速度障碍”也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及改进技术。
发展非乳酸性无氧耐力,一次负荷的持续时间一般为3-8秒,负荷时间超过8秒,代谢性质就要发生改变,达不到发展非乳酸性无氧耐力的目的。
1.5有关足球运动负荷监控指标的研究足球运动的特点是对抗激烈,运动量大,强度高,持续时间长,能量消耗大。
对运动员在身体机能、技战术及心理素质方面提出很高要求。
因此对运动员进行运动负荷、机能状态等方面的监测,不但能为教练员提供运动员机能状态和恢复情况的有关信息,还能为及时调整运动负荷、指导训练及采取一些合理的恢复措施。
所以运动负荷监控对科学的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心率是反映足球运动员运动过程中运动强度的一个简单而又实用的指标。
1984年尤春英的《对女子足球运动员比赛时心率与赛后血乳酸浓度的研究》一文中就应用心率指标监测女子足球运动员比赛时心率的变化。
1994年刘丹,何加才在《为国家女子足球队备战首届世界杯进行训练控制的研究》一文中,刘丹用心率指导女足科学训练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尝试。
并指出参照比赛心率要求安排训练,使训练的心率水平达到比赛要求,能够有效地模拟比赛所承受的运动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