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1)
给学生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给学生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四川省大英县蓬莱中心校黎晓梅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1、老师的情感要充沛我在《丑小鸭》的教学中,精心设计过渡语,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将自己对丑小鸭的同情之心、喜爱之意、钦佩之情融入其中。
例如丑小鸭在受到哥哥姐姐、小伙伴们的欺负后,不得不离家出走。
我利用一小段动画配以这样的过渡语:连小伙伴们也欺负他,丑小鸭怎能不感到孤单啊!他不得不伤心地离开了自己的家。
课文第7自然段讲到:第二年春天,丑小鸭变成了一只漂亮的白天鹅。
我是这样设计的:丑小鸭以自己的乐观、顽强,终于迎来了属于他自己的春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丑小鸭变成天鹅的那一刻。
文中最后一段,我的过渡语是这样的:快看,天鹅起飞了。
面对这一切,丑小鸭的哥哥姐姐、小伙伴们,仰望着天空,发出一声声赞叹。
我用有情感的语言来感染、牵引学生,让他们萌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2.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情”是语文的灵魂。
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情感内涵,适时、巧妙创设情境引读,令学生在读中经受情感的洗礼,潜移默化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设计中,我始终以“情”贯穿全课,让情充盈课堂。
让学生对丑小鸭的情感发生这样的变化:由最初的同情丑小鸭——羡慕他变成白天鹅——学习丑小鸭顽强、乐观的生活态度,并让学生将这些感受朗读出来,让情感随着课文在心中涌动。
3.为学生情感的释放搭建一个依托文本的平台学生通过学习,熟悉了课文的内容后,已是心潮澎湃,激情满怀了。
此时,老师就要给孩子一个释放情感的平台,而这平台是以文本做支撑的。
因此,我设计了“三读课题”这一环节:一读——今天,我们认识了一只一出生就处处受欺负的不幸的丑小鸭,让我们轻轻呼唤它的名字——丑小鸭(齐读课题),让学生在情中回顾课文的内容;二读——当它的生命危在旦夕,仍然顽强、乐观地生活,让我们深情地呼唤它——丑小鸭(齐读课题),在读中唤起学生的真诚、善良、尊重、关爱等美好的情感;三读——他战胜了孤独,战胜了悲伤,战胜了一切困难,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让我们充满敬佩地、大声呼唤他——丑小鸭(齐读课题),让“丑小鸭”这可爱、勇敢、乐观的形象深深定格在学生的脑海里,时时激励学生积极、顽强、乐观地面对生活,将一颗爱与尊严、理想与文学的种子悄悄种植在孩子们阳光灿烂的心田。
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

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摘要] 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语文教材是美的宫殿。
培养学生较强的审美能力,把语文教学变成最优化、富有美感效应的艺术,给学生一个人文性的课堂,一个美的课堂。
[关键词] 语文课堂学生学习兴趣“语文”实际上就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合称。
当然,语文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属性——人文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阐释语文的基本属性时,认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也正因此,我们也应给学生一个这样的课堂,即人文性的课堂,一个美的课堂。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1.塑造学生的健全心灵教师要利用文学作品中一切崇高的形象来震憾学生灵魂,使其得以超越;以一切丑恶的现象来刺激学生良知,使其得以警醒。
当然,这些目标的实现,不是靠空洞的说教,而是以文学作品中真实的形象来激发学生进行感悟得以实现。
2.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融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如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有一课《一双手》,文章中有这样一段细节描写“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裂纹,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又黑又深。
”我在教这一课时,让同学仔细读这一段,想象自己是主人公——林业工人张迎善,这手是在什么情况下形成如此伤痕的,当时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我让同学抓住“四条裂纹”“又深又黑”两个关键词,同学的小练笔写得非常动情,真正体会到了这个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朴实而感人的形象,3.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二、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所谓的“感悟”,就是“感受,领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就是感受的过程,它就是“领悟”。
大班情感教育教案:让孩子明白情感的力量

大班情感教育教案:让孩子明白情感的力量一、引言每个人都有情感,而情感是人类最为原始和基本的心理需求之一。
情感能够带给我们温暖、幸福和快乐,也能够带给我们痛苦、孤独和沮丧。
让孩子明白情感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
本篇文章将为大班孩子的情感教育提供一套教案,旨在帮助孩子们掌握自己的情感能力,并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二、教案设计1. 目标通过本次情感教育活动,孩子们将会:(1)明确自己的情感需求并学会表达;(2)理解情感的重要性,懂得关心他人并尊重他人情感;(3)学会通过情感接触借助情感体验认知他人情感。
2. 活动设计(1)游戏:“情感传递”游戏规则:教师请一个孩子拿起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一种情感(例如:喜悦、伤感、愤怒等),让他以某种方式表达出这种情感(例如:扮演角色、朗诵诗歌、画画等),其他孩子们必须猜出这个情感是什么,并借助情感体验认知。
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增强孩子们猜测情感的能力,也可以让孩子们通过接触借助情感体验认知他人情感。
(2)故事分享:“情感的力量”教师可以分享一些生动的故事来让孩子们感受情感的力量。
比如,一只小鸟不屈不挠地学习飞行技巧,最终成功了;一个小男孩帮助一个跌倒的老人并陪伴他到家;一个小女孩帮助了一个没有朋友的同学……这些故事很容易让孩子们感受到情感的力量,懂得关心他人并尊重他人情感。
(3)小组讨论:“我的情感”教师可以将班级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主题,例如:“我的情感”、“我对他人的情感需求”等等。
讨论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喜爱的事物、自己的情感需求、自己经历过的情感事件等等。
让孩子们明确自己的情感需求并学会表达。
(4)画画活动:“我的情感地图”让孩子们画出“我的情感地图”,记录下自己的情感需求、情感体验和情感事件等等。
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认真思考并慢慢画出。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情感需求,并学会更好地表达。
三、总结情感教育是人们终身需要的教育,对于大班孩子们而言,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

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我庆幸,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个充满汗水的教学弄潮儿,一堂堂充满生命张力的语文课堂。
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新的三唯目标款款向我们走来,新课程真好!在讨论新课改中,一位即是家长的同行这样说过:“新课改的实验,决定着这个代孩子将来的命运!”教育家杜威也曾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于是,我们在思索:新课程下,我们应还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课堂?一、给孩子一个情感的课堂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生观”,其基点就在于“情感”。
一个没有激情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充满热情地去学习?新课改教材文质兼美,图文并茂,任何一首诗,一幅画,一篇文章都包含着丰富的情素。
在教学中,我注重把学生带入课文中所描绘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让他们仔细品味,受到熏陶和感染。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在每篇教学的开始,我都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气,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给学生体现一个“充满激情的我”,从而引领孩子们度过那“激情燃烧的”课堂,例如在上《雪地上的小画家》一课时,在导入新课中,我在配着音乐的旋律中,激情的描述:“下雪了;下雪了,大地披上了银装,田野披上银毯……”学生一下子就被带进了那特定的大雪纷飞的雪景中,为后来的语言表达开启了一扇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诱发了学生的情感的情况下,老师因势利导,带领学生探读课文,从而入情,移情、陶情。
1、品读课文,体味情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离开具体的情境,我们就很难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故在教学中,须引导学生们细细品味优美文字。
例如在教学《清澈的湖水》一课时,让学生找出描写景色的反思引导品读,通过读来体味山的怪之美,湖水清澈之美,以及小鱼的可爱,觉得这样的环境只能保护,不恶心破坏,当读到一个小孩子把香蕉皮扔到湖水中,湖水也起“皱纹”时,孩子们也对那个小男孩行为感到不满,对美景被破坏感到惋惜,从而与作者,也与文中的小洁姑娘的情感产生了共呜,通过一次次的品读,学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与作者,与文中主人公同样的心声——保护环境。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堂教学随笔5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堂教学随笔5篇一年级语文上册课堂教学随笔5篇每一个一年级语文老师都应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生自我表达的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语文教学,对于一篇语文教学随笔你知道如何写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一年级语文上册课堂教学随笔”,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一年级语文上册课堂教学随笔1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
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的效果。
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
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让课堂成为每个孩子成长的绿洲

让课堂成为每个孩子成长的绿洲摘要教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考虑如何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灵活运用教学原则,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机智地处理各种问题。
教师应像艺术家一样,充分施展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才能,创造出生动、和谐、多彩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成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育人艺术。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情境规律探索个性成长“感人心者,莫乎于情”。
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可以这么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
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我常常思量怎样更好地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1.善于煽情。
调活课堂气氛需要我们教师学会“煽情”。
课堂上激发学生或争先发言(抢答)、或正反抗辩、或据案力争……让学生能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进入课堂,以兴奋乐观的情绪参与教学活动,以自由的思想与文本和教师对话,与自己的思想和心灵对话。
2.鼓励探索,师生互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变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要以宽容、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根据教学,适时、恰当地将学生的质疑引导到正确的思路上来,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尝试。
同时,教师要运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二、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1.让孩子尽情地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课堂上,让你的“告诉”促使孩子自主!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在教学《蚂蚁和蝈蝈》时,我问学生:“转眼寒冷的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着。
蚂蚁和蝈蝈是怎么过冬的呢?”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生1:“蝈蝈说:‘好冷啊,我好饿啊!”生2:“蝈蝈还会说冬天快过去吧,我快受不了了。
教师教学情感引导方案

教师教学情感引导方案导言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引导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情感引导,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素质。
一、了解学生个体情感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情感需求。
通过与学生互动,了解他们的兴趣、喜好、潜在的心理需求等,制定相应的情感引导方案。
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应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友谊,成为学生情感发展的引导者和倾听者。
通过丰富的互动和关怀,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状态,提高学习效果。
三、创设积极乐观的教学氛围乐观积极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情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心态,鼓励他们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积极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乐观向上的情感体验。
四、关注学生情感需求的变化学生的情感需求是多变的,教师应及时关注和理解学生情感需求的变化。
通过定期进行心理测试、学生心理辅导等方式,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情感需求,做出针对性的引导措施。
五、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情感素质是学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情感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情感调控和情感表达等综合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文学作品、音乐、团体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和表达情感,提升情感素质。
六、关注学生的情感问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情感问题,教师应及时发现和关注,并给予适当帮助。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感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心理辅导、个别辅导或与家长进行交流等方式,解决学生情感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七、鼓励积极的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是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表达情感,提供适当的平台。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表演、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增强自信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丰富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作用,学生的独特体验;● 实践性,以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以语文实践为培养途径;● 母语教育,学习资源,实践机会,感性把握能力;● 汉语言文字特点对语文教育的影响,起始阶段的教育过程和方法,语感,整体把握。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儿童学习语文特点,个体差异与学习需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鼓励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综合:沟通学科间的联系、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实践: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课内外学用结合;● 创新:吸收新思路新观念,运用新技术新方法;● 适应: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求;● 开放: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语文教学的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位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
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
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体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表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
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