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合集下载

融情感入课堂,重体验促提升

融情感入课堂,重体验促提升

融情感入课堂,重体验促提升
“情感”是人类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表达,也是一种最具感染力的力量。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应该重视情感的融入,让学生在情感的滋养与感染中,更好地促使学生的学习体验
提升。

强调融情感入课堂,重体验促提升,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更能够增进学
生的认知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中注重融入情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情感作为人的内心世界的最深处,
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所学知识与生活的
联系,并通过具体的事例、真实的案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比如可以在历史课上,通过教学模拟、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的场景,从而激发学生对
历史的浓厚兴趣;在语文课上,通过朗诵、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课文情感的流动与魅力,让学生更加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情感激发,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融情感入课堂,重体验促提升,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进学生的认知与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只有在融情感、重体验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才能够变得更加
丰富和有趣,学生的学术水平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提升。

希望教师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
能够不断地探索、尝试,使融情感入课堂、重体验促提升成为一种常态,从而让学生真正
地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

【2000字】。

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无锡市东北塘实验小学石燕萍语文是情感的载体,它最富有生机,最能体现人的精神与智慧,最富有情感。

古人就有“文以载道”的说法,说的是语言是思想和情感的载体,人们真正需要的是在语言之上更为深层的东西——情感和思想,这才是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和感受,这才是读者与作者沟通的实质。

所以抓住“情感”这条主线的课就像一杯千年醇酿,恒久留香,让人回味。

成功的语文教学在于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于创设学生情感升华的“学场”。

教了《黄河的主人》这一课,我深有感触。

一、借助媒体,激起学生情感。

爱因斯坦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热爱的前提,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那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情景,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例:《黄河的主人》教学片段一】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黄河的主人》。

师:你知道黄河吗?谁来说说你了解的黄河。

生: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生: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因此,人们称她为母亲河。

生:(略)师:(出示黄河波涛汹涌的影片。

)这就是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的母亲河;这就是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

她九曲回肠,奔流不息。

看着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听着她在怒吼,在咆哮,我们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历史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过黄河。

(出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就是李白眼中的黄河!生:(齐读诗句)师:那么作者袁鹰眼中的黄河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出示:第一自然段)师: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到了滔滔的声音。

生:看到了一泻千里的气势,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师:带着你看到的、听到的,自己读一读这一段。

(指名读)语文课堂是“情感地带”,能给人以情思的滋养和心灵的启迪。

营造情感教学,焕发课堂活力

营造情感教学,焕发课堂活力

营造情感教学,焕发课堂活力
一、倾听学生的内心世界,细致关注学生情感变化,树立师生情感互动的榜样。

学生在课堂上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人际交往问题等复杂情境,心理状态时刻在变化,我们需要用心去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感受,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注和支持。


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放松心情,积极参与课堂。

同时,我们也需要展现自己亲和和善的态度和言行,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是他们的朋友
和榜样。

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提高课堂氛围,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挖掘课堂情感价值,用情感共鸣推动教学效果。

教学是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过程,学生通过情感认知、体验和表现来学习。

因此,探索课程的情感内涵,创造情感化教学环境,有利于促进学生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们可以加强课程情感融合,让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身心上的愉悦和满足,例如在讲述故事
和感受文学作品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和变化,体验课堂的趣味性和深度。


这样的情感交流中,学生更能够顺利地进入学习状态,积极学习掌握知识。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发挥情感调节作用,引导学生正向情感表达。

情感教学是教育教学创新的重要领域,它能够提高课堂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
兴趣。

我们需要不断开展教学探索和实践,以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
学生情感健康的发展。

让情感教育充满语文课堂

让情感教育充满语文课堂

让情感教育充满语文课堂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情感情操的重要平台,通过语文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人生、对人情世故的思考,提升学生的情绪管理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也能够更加丰富和深刻地感受到人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理解能力。

第一,让学生体验文字的魅力语文课堂是让学生享受文字魅力的场所,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文学欣赏活动,让学生感受文字的美妙、感受作者的情感、感受文字背后的故事。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富有情感表达的诗歌、文言文或现代文学作品,通过诵读、朗诵、赏析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文字的魅力,启发学生对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情感表达的艺术美,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第二,让学生学会情感阅读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情感阅读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关注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其中的情感冲击和心灵震撼。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情感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聚焦于人物的情感体验、事件中的情感变化等,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感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事件的意义和价值。

在情感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培养出对情感细腻的体验和理解能力,提升自己的情感智慧和情感沟通能力。

语文课堂应该让情感教育充满让学生在接受语文教育的也能够获得情感的滋养和启迪。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情感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让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学会情感阅读、参与情感写作、体验古今中外的情感、参与情感交流,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只有在情感教育充分融入语文课堂,学生才能够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培养出真正的情感智慧和情感修养,成为有情感的人,有情感的读者,有情感的表达者。

大班情感教育教案:让孩子明白情感的力量

大班情感教育教案:让孩子明白情感的力量

大班情感教育教案:让孩子明白情感的力量一、引言每个人都有情感,而情感是人类最为原始和基本的心理需求之一。

情感能够带给我们温暖、幸福和快乐,也能够带给我们痛苦、孤独和沮丧。

让孩子明白情感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

本篇文章将为大班孩子的情感教育提供一套教案,旨在帮助孩子们掌握自己的情感能力,并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二、教案设计1. 目标通过本次情感教育活动,孩子们将会:(1)明确自己的情感需求并学会表达;(2)理解情感的重要性,懂得关心他人并尊重他人情感;(3)学会通过情感接触借助情感体验认知他人情感。

2. 活动设计(1)游戏:“情感传递”游戏规则:教师请一个孩子拿起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一种情感(例如:喜悦、伤感、愤怒等),让他以某种方式表达出这种情感(例如:扮演角色、朗诵诗歌、画画等),其他孩子们必须猜出这个情感是什么,并借助情感体验认知。

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增强孩子们猜测情感的能力,也可以让孩子们通过接触借助情感体验认知他人情感。

(2)故事分享:“情感的力量”教师可以分享一些生动的故事来让孩子们感受情感的力量。

比如,一只小鸟不屈不挠地学习飞行技巧,最终成功了;一个小男孩帮助一个跌倒的老人并陪伴他到家;一个小女孩帮助了一个没有朋友的同学……这些故事很容易让孩子们感受到情感的力量,懂得关心他人并尊重他人情感。

(3)小组讨论:“我的情感”教师可以将班级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主题,例如:“我的情感”、“我对他人的情感需求”等等。

讨论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喜爱的事物、自己的情感需求、自己经历过的情感事件等等。

让孩子们明确自己的情感需求并学会表达。

(4)画画活动:“我的情感地图”让孩子们画出“我的情感地图”,记录下自己的情感需求、情感体验和情感事件等等。

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认真思考并慢慢画出。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情感需求,并学会更好地表达。

三、总结情感教育是人们终身需要的教育,对于大班孩子们而言,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情”动课堂

“情”动课堂

“情”动课堂
“情”动课堂可以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因素,使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情感的共鸣和情感体验,从而更加投入和热
爱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营造“情”动课堂:
1. 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引导学生表达内心感受。

教师可以适时
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情感状态,识别并解决他们的情感难题。

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被理解、被接纳,从而积极投入学习。

2. 利用多媒体工具丰富课堂情感体验。

结合课堂内容,老师可
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呈现情感素材,如视频、音频、图片等,
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深入体验学习内容所表达的情感价值。

3. 通过故事、案例等资源引导情感共鸣。

老师可以讲述生动的
故事、案例,与学生进行分享,让学生在听故事、读案例的过程中,感受到与自己的情感经历类似的情境和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情感共
鸣和认同。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被关注、被尊重、被理解,从而达到情感上的满足和支持,提高学习情感投
入度和成绩表现。

给学生一个“情感”和“对话”的课堂

给学生一个“情感”和“对话”的课堂

给学生一个“情感”和“对话”的课堂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式下,我常常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1. 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情绪波动较大,如何引导他们走入积极的情感课堂,体验快乐呢?1.1 在学生面前展现一个激情的自我。

语文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情感。

教师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的诱发有直接的影响。

自己先动情才能让学生动情。

所以,每名教师都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于是,在每节课前我都认真研究教材、准备材料,充分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传达给学生。

1.2 范读激情,唤起共鸣。

老师范读课文是指导学生朗读直接而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注重发挥范读的作用,激起学生的朗读热情,唤起情感上的共鸣。

如教《再见了,亲人》时,我用悲伤的语调范读与大嫂告别的那一幕感人情景,就感染了全体学生。

因为这是用心在表达情感。

1.3 激情引趣,渐入佳境。

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教师应力求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产生兴趣,主动学习。

如教学《月光曲》一课,我先播放音乐,让学生凝听、感受、想象、表达,然后适时运用简短导语把学生带入课文:“刚才同学们听到的这首美妙的乐曲,就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

它不但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而且关于它的诞生还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由此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带着好奇步入新课学习。

1.4 疑难设问,诱发情感。

如果说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是一曲动听的交响乐,提问则是这乐曲中最感人的旋律。

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困难,产生疑问,则更能激起学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欲望,进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我”跟伯父谈起《水浒传》时的故事和人物,“我”读书不细,领会不清,甚至乱说一气时,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对此如果一带而过,学生不但没有理解,甚至还会造成错觉,所以要进行反复点拨:“仅仅是鲁迅的记性好吗?”“鲁迅是在夸耀自己吗?”“鲁迅仅仅是关心和爱护作者吗?”学生经过讨论交流明白了:不只是记性好,还暗示着鲁迅读书认真。

激发学生情感,给学生一个轻松的课堂

激发学生情感,给学生一个轻松的课堂

激发学生情感,给学生一个轻松的课堂在推进素质教育及实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情感教育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我们一直在强调向课堂要效率,那么怎么才能真正的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地知识呢?我认为,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帮助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很好的构建情感课堂,营造宽松教学氛围,就能很容易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和良好品质的形成。

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怎么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锤炼语言,感染学生情感一般的教学要求比较强调教学语言的通俗易懂、简明扼要、逻辑性强、条理性好,以便在讲授学科内容时做到准确、明晰。

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的教学语言在达到上述要求的同时还应该能够饱含真情实感,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

例如赵忠祥原来主持的《动物世界》和现在主持的《人与自然》,他在解说动物习性、特点和活动时,语言十分优美,似乎在他主持的节目里,动物也和人一样,有情有感,使动物的生活特点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让自己的语言达到这种效果的话,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会大幅度提高。

我在讲解初一教材生命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在介绍地球上的生命丰富多彩的时候,我尽量让自己的语言充满活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那种生机与活力。

另外,教师的语言既要逻辑严谨、寓意深刻,又要通俗易懂、生动幽默。

在讲到很多人为了钱猎杀动物,伤害生命的时候,我很气愤地说:“这种人,不可饶恕!”那一刻,学生的表情也同样是愤慨的,这就达到了用语言感染学生情感的目的,很好的完成了教学要求。

2、巧用表情,诱发学生情感教师的表情包括眼神、面部表情以及手势。

教师的眼睛是沟通师生心灵的窗户,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自己的眼神的变化来让学生看到教师的情感变化。

比如,我在课堂上尽量让自己的眼神能够显示自己的激情,让学生能够受到影响,带动课堂的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

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

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

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

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

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

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

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

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

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

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

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

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