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的PAC人格理论

合集下载

人格结构的PAC理论40页PPT

人格结构的PAC理论40页PPT
人格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PAC理论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精神分析的PAC人格理论共50页

精神分析的PAC人格理论共50页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精神分析的PAC人格理论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请简要概述柏恩的PAC理论

请简要概述柏恩的PAC理论

精品文档,值得拥有请简要概述柏恩的PAC 理论艾瑞克·柏恩认为人的个性是由三种心理状态构成的,即父母(Parent)心态,成人(Adult) 心态,儿童(Chid) 心态,“PAC”理论是三种心态分别取各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简写为P 心态,A 心态和C 心态,整个理论也简称为PAC 理论。

所谓P 心态,是指命令对方接受信息的心理状态,即以命令的心态发出信息。

P 心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

P 心态涉及的具体信息的事实是正确的,因此,当对方主要以事实部分接受信息时,P 心态是可以的,当信息本身就是命令时,P 心态就很自然了。

如学校领导指导工作,教师批评教育学生,父母训斥子女等,发出信息者所持的角色心态多为P 心态。

因为P 心态是命令式的,所以常常会引起对方心中不快,容易导致产生抵触情绪。

所谓A 心态,则是指以商量的方式使对方接受自己观点的心理状态,即以理智的心态发出信息。

A 心态以客观和理智为标志。

持 A 心态时,传递出信息中事实部分是正确的,同时又能充分考虑到对方的情感需要,因此,能使对方在接受正确的事实信息时,也感到心情愉快。

持A 心态的交往相处其效果也较为理想。

所谓C 心态,是指毫无道理地使对方接受信息的心理状态,与对方交往相处时,不仅表现一种无理的心态,且信息中事实部分也是缺乏依据的。

C 心态以无知和冲动为标志。

李老师发现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驾驭课堂秩序的信心发生了动摇,又缺乏教学应变能力,角色心态由P 心态滑向C 心态。

PAC 理论认为,人格中三种心态,P 、A 、C 三者可以是相互独立存在,互不干扰的。

人们可以很好地根据交往相处的需要,恰当地运用各种心态。

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提出要求可表现为P 心态;教师在同事面前,在家长面前多表现为 A 心态;而在某些特殊场合,与一些极为亲密的朋友取乐,或与学生逗玩,则可借助幽默,用叽喻、轻松的口吻发生信息,表现出C 心态。

当然,在交往相处时由于角色心态的复杂,表现出心态类型也较为复杂,还有表现为两种心态部分重叠的混合型心态,如PA 重叠、AC 重叠、PC 重叠的。

精神分析PAC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PAC人格理论
吗?
第四部分(FC部分)
1.你高兴或难过时,会在脸上或动作上立刻表现出来吗? 2.你喜欢在别人面前唱歌吗? 3.想说的事情,能毫无顾虑地说出来吗? 4.孩子们在嬉戏打闹时,你会放任他们吗? 5.你骨子里是很任性的人吗? 6.你是一个有好奇心的人吗? 7.你会和小孩子一起放纵疯玩吗? 8.你会在读漫画书或杂志时觉得快乐吗? 9.你经常使用“哇”“不得了”“好帅啊”...等感叹词吗? 10.在玩耍的氛围里你会轻松地溶进去吗?
第五部分(AC部分)
1.你是一个易顾忌又消极的人吗? 2.自己想到的没有说,事后后悔的事情经常有吗? 3.就算是勉强,也为了让别人对自己有一个好印象而努力着
吗? 4.你的自卑感很强吗? 5.表面做一个绝对乖的孩子,却有不知自己什么时候会爆炸
这样的想法,是吗? 6.你有看别人的脸色去行动的吗? 7.你是一位易受父母及他人影响的人吗? 8.别人对你的评价你会特别在意吗? 9.你经常不会对讨厌的事说讨厌,总是压抑自己吗? 10.你的内心虽然不满,但是表面却表现出很满足的表情吗?
CP NP A FC AC
2020/1/6
人格心理学
18
优 秀 管 理 者
CP NP A FC AC
2020/1/6
人格心理学
19
批评父母(critical parent)
常用的语言
“真不象话” “咋搞的!” “我不再重复第二遍” “没什么好解释的!”
“不许犯重复性错误!”
声 音
“ 哼 !” 生气、指责 轻视、训斥 不耐烦
自由儿童(free child)——好奇、敢冒险、 天真、活泼的快乐儿童式行为。
AC
顺从童心自我(Adapted Chld):是人格中 服从部分,它与父母要求相一致的,这种适 应性是由现实生活中对待各种训练、对挫折 所形成的经验构成。

PAC沟通分析理论

PAC沟通分析理论

PAC沟通分析理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的三个基本概念本我,自我和超我。

以此为基础,艾律克·伯恩(EricBerne)提出了着名的关于人格结构的PAC理论。

PAC理论又称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人格结构分析、交互作用分析、人际关系心理分析、沟通分析。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类个体的人格特征有三种心理状态构成:Parent、Adult、Child。

P是父母的第一个英文字母,A是成人的第一个英文字母、C是儿童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因此简称PAC理论。

人的人格特征是由“父母”“成人”“儿童”这三种心理状态构成的,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类个体上都交互存在着,就像个体内部有不同的成员在人际对话中出现,这三种状态构成了人类个体的多重人格结构特征。

他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这三种不同状态,只不过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身上所占比例不同,这就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人格特性。

三种状态相比较,每个人身上总有一种状态占优势,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会不自主地选择不同的状态。

每当父母、成人、儿童这三种心理状态分别占主导地位时,就会出现与此相应的行为表现方式和言语行为方式。

当P(父母)型状态在人格结构中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方式通常是: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独行,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甚至滥用权威,通常表现出统治、训斥、支配、教训、责骂等家长作风或其他权势作风。

在人际对话中常用“你必须”“你应该”“你不能”之类的言语行为方式。

当A(成人)型状态在人格结构中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方式通常是:注重事实根据,分析问题客观理智,善于从经验中估计各种可能性然后做出理性决策,待人接物客观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言语谦逊。

这种人在人际对话中常用“我个人的想法是”“客观地讲”“理性地看”“科学的方法是”等言语行为方式。

当C(儿童)型状态在人格结构中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方式通常是:服从,冲动,任性,任人摆布;一会儿逗人喜爱,一会儿又突发脾气;无主见,遇事退缩,感情用事,喜怒无常,易激怒。

柏恩PAC人格结构理论

柏恩PAC人格结构理论

交互作用的类型(二)
如果主管以家长对孩子的模式开 始交流,员工往往会以孩童的心 态作出反应。不幸的是,传统的 上级-下属式关系往往会导致家长 -孩童式的交互作用,特别是当发 出指示或进行评估时。如果主管 的行为主要以这种交互作用模式 进行,人际和群体效果将会降低。
交互作用的类型(三)
当刺激和反应线不平行时,非互补式的交互作 用,或者称为交叉式的交互作用就会出现。在 此例中,主管努力按照成人对成人的模式来对 待员工,但是员工按照孩童对家长的模式作出 回答。例如,主管问:“George,你认为我们 应如何处理IC订单的推迟交货问题?”员工则不 是以成人的心态回答,而是以孩童对家长的模 式说:“那不关我的事。你拿了钱,该由你来做 主。”当出现交叉式交互作用时,沟通往往被堵 塞,不会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冲突经常是紧 跟其后。
交互作用类型说
交互作用类型 交往的改善:从交叉交互作用过渡到平行交 互作用 交互作用分析的操作程序
交互作用类型
平行型(互补型)交互作用:这是一种互补的交流 沟通,符合正常的人际关系,也是人们在交往中期 待的交往反应。它可以发生在任何两种自我状态之 间,但必须符合以下两项标准:(1)反应必须是 来自刺激所指向的同样的自我状态;(2)反应必 须是指向发出刺激的那个自我状态。 交流的第一条原则是,只要这种交互作用保持一种 互补关系,那么交流就可能继续下去。
Parent(父 母)
PAC理论Child (儿)A状态表现为注重事实根据和善于进行客观理智的 分析。这种人能从过去存储的经验中,估计各种 可能性,然后作出决策。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 A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待人接 物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这种人讲起话来 总是:“我个人的想法是……”。

柏恩的PAC理论是人际沟通分析理论中的一个结构分析理

柏恩的PAC理论是人际沟通分析理论中的一个结构分析理

柏恩的 PAC 理论是人际沟通分析理论中的一个结构分析理论,其中是以pac为核心,PAC理论又称为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人格结构分析理论、交互作用分析、人际关系心理分析,由Eric Berne于19世纪50年代在《人们玩的游戏》一书中,提出了这个著名的理论。

他将传统的理论加以提升创立了整套的PAC人格结构理论。

是一种针对个人的成长和改变的有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

柏恩的这种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这就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

取这三个间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所以简称人格结构的PAC分析,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身上都交互存在,也就是说这三者是构成人类多重天性的三部份。

(1)「父母」:是指记录在脑里的一些早期经验-从出生到五岁前所有无可怀疑及强迫性之外在事件。

它经常以偏执、批评和抚养等行为向外表现。

「父母」的数据大多属于「如何做」这类。

(2)「成人」:就像是一部分析数据的计算机,处理「父母」,「儿童」和「成人」的数据,然后得到结论,其重要功能之一是到「父母」与「儿童」的数据,然后作可能性的评估和决定。

(3)「儿童:记录了无数个平生第一次,它包括了婴儿的一切自然冲动,也包括早期经验,早期行为反应的方式及自己和他人心理地位的认定。

上述所列之「父母」、「成人」与儿童并非是角色,而是种真实的心态。

无论人们是以坚决还是非坚决的方式相互影响,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作出回应时,存在一种社会交互作用。

这种对人们之间的社会交互作用的研究叫做交互作用分析。

“父母”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统治、训斥、责骂等家长制作风。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P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独行,滥用权威,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你应该……”、“你不能……”,“你必须……”。

“成人”状态表现为注重事实根据和善于进行客观理智的分析。

这种人能从过去存储的经验中,估计各种可能性,然后作出决策。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A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待人接物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

PAC沟通分析理论

PAC沟通分析理论

PAC沟通分析理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的三个基本概念本我,自我和超我。

以此为基础,艾律克·伯恩(EricBerne)提出了著名的关于人格结构的PAC理论。

PAC理论又称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人格结构分析、交互作用分析、人际关系心理分析、沟通分析.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类个体的人格特征有三种心理状态构成:Parent、Adult、Child。

P是父母的第一个英文字母,A是成人的第一个英文字母、C是儿童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因此简称PAC理论。

人的人格特征是由“父母"“成人”“儿童”这三种心理状态构成的,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类个体上都交互存在着,就像个体内部有不同的成员在人际对话中出现,这三种状态构成了人类个体的多重人格结构特征.他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这三种不同状态,只不过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身上所占比例不同,这就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人格特性。

三种状态相比较,每个人身上总有一种状态占优势,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会不自主地选择不同的状态。

每当父母、成人、儿童这三种心理状态分别占主导地位时,就会出现与此相应的行为表现方式和言语行为方式.当P(父母)型状态在人格结构中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方式通常是: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独行,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甚至滥用权威,通常表现出统治、训斥、支配、教训、责骂等家长作风或其他权势作风。

在人际对话中常用“你必须”“你应该”“你不能”之类的言语行为方式。

当A(成人)型状态在人格结构中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方式通常是:注重事实根据,分析问题客观理智,善于从经验中估计各种可能性然后做出理性决策,待人接物客观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言语谦逊。

这种人在人际对话中常用“我个人的想法是”“客观地讲”“理性地看”“科学的方法是”等言语行为方式。

当C(儿童)型状态在人格结构中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方式通常是:服从,冲动,任性,任人摆布;一会儿逗人喜爱,一会儿又突发脾气;无主见,遇事退缩,感情用事,喜怒无常,易激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真、活泼的快乐儿童式行为。
AC
顺从童心自我(Adapted Chld):是人格中
服从部分,它与父母要求相一致的,这种适 应性是由现实生活中对待各种训练、对挫折 所形成的经验构成。
10岁
现在
24-26岁 大学毕业
PAC性格测试
以下的问题,回答“是”,用“2”表示,回
答“不是”用“0”表示,“均不符合”用 “1”表示。边看边答边把分数记下来,凭你 的直觉回答才好。
P A P A


平行的交往有:
(5)A——P —“这样下去影响我做事,我以后不这样了”。 —“那么以后我注意提醒你。” —“只有自己相信自己,才能让别人相信你。” —“你说得对,所以你要自信才行。”
P A P A


平行的交往有:
(6)C——A —“下周考试,我肯定考砸!”(C) —“别那么肯定!你期中考试不是很好吗?”(A) —“这件事真快把人烦死了!”(C) —“想想看,还有别的办法没有?”(A)
第三部分(A部分)
1.你认为自己是偏理性的吗? 2.无论什么事情都是在收集好情报后,冷静地进行判断吗? 3.是不是一直好好活用时间? 4.你是一个工作效率很高的人吗? 5.你是一个经常读各种书的人吗? 6.在斥责别人之前,你有经常调查事情的原委吗? 7.对于一件事情,你是在预测结果之后付诸行事的吗? 8.做事的时候经常考虑自己的得与失吗? 9.当身体状况不好时,你会很好的处理吗? 10.当你有什么不懂的时候,会和别人商谈之后很好的处理
平行的交往有:
(1)P——P
—“她的职责就是跟弟妹一起呆在家里。(P) —“显然她没有责任感。”(P) —“我要把这个问题彻底弄清楚。”(P) —“对!你应该这样。”(P)
P A P A


平行的交往有:
(2)A——A
—“几点了?”(A) —“我的表8点。” (A) —“这篇作文什么时候交?” (A) —“下星期一交。” (A)
2016/1/4 人格心理学
典型的态度
道德型、说教型 权威型、评价型 主张惩恶扬善
20
爱心父母(nurturing parent)
常用的语言
“干得真好呀!” “还是让我来干吧” “别担心,一切会好起来的” “只要你业绩好,啥话都好说”
声 音
充满热情 温和 轻缓
典型的行为
拍后背/肩膀、握手 同情、关心地微笑 和蔼可亲、自然地接近 把好吃的留下
2016/1/4 人格心理学
典型的态度
包容、关心 鼓励、同情 支持、理解 温和、亲切
21
爱心父母(nurturing parent)
常用的语言
“干得真好呀!” “还是让我来干吧” “别担心,一切会好起来的” “只要你业绩好,啥话都好说”
声 音
充满热情 温和 轻缓
典型的行为
拍后背/肩膀、握手 同情、关心地微笑 和蔼可亲、自然地接近 把好吃的留下
吗?
第四部分(FC部分)
1.你高兴或难过时,会在脸上或动作上立刻表现出来吗? 2.你喜欢在别人面前唱歌吗?
3.想说的事情,能毫无顾虑地说出来吗?
4.孩子们在嬉戏打闹时,你会放任他们吗? 5.你骨子里是很任性的人吗? 6.你是一个有好奇心的人吗? 7.你会和小孩子一起放纵疯玩吗? 8.你会在读漫画书或杂志时觉得快乐吗? 9.你经常使用“哇”“不得了”“好帅啊”...等感叹词吗? 10.在玩耍的氛围里你会轻松地溶进去吗?
第二部分(NP部分)
1.别人向你问路时,你会亲切的告诉他吗? 2.受到别人的拜托时,大体上你都会接受吗? 3.你喜欢给朋友或家人买东西吗? 4.你喜欢经常夸小孩或抚摸他的头吗? 5.你喜欢照顾别人吗? 6.在看他人的缺点和长处时,你是一个喜欢看他人的长处的



人吗? 7.看到他人变的幸福你会感到高兴吗? 8.对于孩子或妻子/丈夫的失败,你会持宽容的态度吗? 9.你认为自己所以个有同情心的人吗? 10.如果你的经济状况充裕的话,你会领回并抚养马路上的 弃婴吗?
CP NP A FC AC
2016/1/4
人格心理学
19
批评父母(critical parent)
常用的语言
“真不象话” “咋搞的!” “我不再重复第二遍” “没什么好解释的!” “不许犯重复性错误!”
声 音
“ 哼 !” 生气、指责 轻视、训斥 不耐烦
常有的行为
皱眉头、指指点点、 双手叉腰或交叉在胸前 拍桌子、背着手 摔文件、手指别人、好争论
P A P A


隐蔽型交互作用
包含两种水平的交流,即社会水平的交流和心理水
平的交流,并且通常涉及两种以上的自我状态。心 理信息所针对的自我状态和社会信息所针对的自我 状态。 隐蔽型交互作用有两种形式:三角型和双重型。在 三角型交互作用中,只有始动者(信息发送者)能 意识到这种策略;而在双重型交互作用中,始动者 与反应者都能意识到他们所隐藏的信息。 交流的第三个原则是:交互作用的后果往往取决于 心理水平方面而非社会水平方面。
官 僚 型
CP NP A FC AC
2016/1/4
人格心理学
15
不 良 少 年 型
CP NP A FC AC
2016/1/4
人格心理学
16
贤 妻 良 母 型
CP NP A FC AC
2016/1/4
人格心理学
17
蛮 横 无 理 型
CP NP A FC AC
2016/1/4
人格心理学
1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优 秀 管 理 者
2016/1/4 人格心理学
典型的态度
胸怀开阔、无偏见 理性主义、有余地 求实、与人有距离
23
自由童心自我 ( FC )
常用的语言
“真好看啊!” “太酷了” “我才不呢!” “太棒了!” “我真希望、我愿意 -----”
声 音
音量大、有感情色彩 快速、抑扬顿挫 明亮、清脆
典型的行为
2016/1/4 人格心理学
典型的态度
包容、关心 鼓励、同情 支持、理解 温和、亲切
22
成人自我 ( Adult )
常用的语言
“怎么样?何时、何地?” “为什么?怎么办?” “这需要调查、分析----”


明确的、清晰的 沉着的、冷静的 探究的、平和的
典型的行为
身体前倾、倾听对方 眼神关注、平易 谨慎清醒、自信谦虚
P A P A


平行的交往有:
(3)C——C
—“我猜这里面有好东西。”(C) —“我猜这里一定有好宝贝。” (C) —“我喜欢吃麦当劳!” (C) —“我巴不得天天都去吃!” (C)
P A P A


平行的交往有:
(4)C——P
—“我不太舒服,想早一点回家。” —“回去吧,余下的事我来帮你做!” —“我找不到我的包了。” —“不要着急,我来帮你找。”
8分钟做完
第一部分(CP部分)
1.孩子或妻子(丈夫)做错了事情的时候,你立刻就责备他/她
吗? 2.你是一个严守规则的人吗? 3.在现今社会中,你认为孩子娇宠得过度吗? 4.你是在礼仪和做法方面爱挑剔的人吗? 5.你有过拦断别人的话来阐述自己的想法的情况吗? 6.你认为自己是一个责任感很强的人吗? 7.对于摸棱两可的事情,你讨厌吗? 8.经常用”这哪行啊,必须要做!”这样的话语吗? 9.你是一位无论好不好,不弄清楚的话就不甘心的人吗? 10.你认为偶尔有必要对孩子要采用斯巴达式(强制粗暴)教育 方式吗?
什么是PAC
• P-Parent 父母心态 • A-Adult 成人心态 • C-Children 儿童心态
P、A、C拥有思考、感受与行为能力.
CP
• 批评父母(critical parent)——要求苛刻、 指责频繁、易怒、易批评。父母之特性有: 过度保护、与人保持距离、独断专行、绝对、 自以为是。
第五部分(AC部分)
1.你是一个易顾忌又消极的人吗? 2.自己想到的没有说,事后后悔的事情经常有吗?
3.就算是勉强,也为了让别人对自己有一个好印象而努力着





吗? 4.你的自卑感很强吗? 5.表面做一个绝对乖的孩子,却有不知自己什么时候会爆炸 这样的想法,是吗? 6.你有看别人的脸色去行动的吗? 7.你是一位易受父母及他人影响的人吗? 8.别人对你的评价你会特别在意吗? 9.你经常不会对讨厌的事说讨厌,总是压抑自己吗? 10.你的内心虽然不满,但是表面却表现出很满足的表情吗? 请把每一部分问题的得分相加一下,大致可以了解自己不同 方面的性格特点。
P A P A


交叉型交往有:
(3)PC——PC —“你这画画得连小孩都不如!” —“你少指手画脚,有本事自己来!” —“去收拾好你的铺!” —“你不能支使我做这做那,你没有这个权利!”
P A P A


交叉型交往有:
(4)CP——CP —“你的课讲得不好,我不想听。” —“那我走好了,你自己来上课。” —“我讨厌这样,我不喜欢这样。” —“那下次我不来了不行吗!肯定没有下次了!”
大声笑、吵闹、好奇 活泼闲不住、有幽默感 神采飞扬、感情自然流露 爱发脾气、不记仇
2016/1/4 人格心理学
典型的态度
敏感、淘气 愉快、自我满足 随心所欲、求新
24
顺从童心自我 ( AC )
常用的语言
“ 我会尽最大努力” “这事怪我” “我做不到” “我行吗?”


悲伤、哭腔 缓慢、自言自语 吞吞吐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