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荷叶圆圆 教学反思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荷叶圆圆》教学反思1昨天,在学校上了示范课《荷叶圆圆》。
上课前,我选的是第二课时,既然是示范课,如果像平时一样按老套路来,我会上得很精彩,该演的演,该读的读,但我总是觉得这样的阅读课很乏味,就是为了体现公开课的完美。
于是,我想:能不能在第二课时的老套路上做些突破呢?我们学校属于城乡结合部,学生整体素质偏低。
我们班学生朗读能力不是很好,齐读读不整齐,单独读不能有感情地读,语感不够好。
我就在“读”上做些尝试吧。
虽然很羡慕目前很热火的作文课上得风生水起,但是,针对目前我班的学生水平,还是结合实际吧!我在复习生字的基础上,我想在这节课中在“读”课文方面做些突破。
我的教学设计是闯三关:我会认、我会读、我会写。
我会认就是认读生字,我会读,做三个层面的要求:正确、流利地的读、有感情地读、熟读成诵。
这也符合低年级学生读的要求,也是读的起码要求。
第一层面正确流利地读,大部分学生能做到。
第二层面有感情地读,我为学生创设了情境,我设计的过渡语是:如果今天有机会让你变成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或者小鱼儿,你会变成谁?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来读,可以边读边做动作,然后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然后,我抓住“躺”“立”“蹲”“游”四个动作,再结合黑板上的板书,指导学生记住关键字词来背诵课文。
但是,只有小部分学生能达到要求。
反思这节课,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有些细节我对自己不满意。
但是,要想让学生读好每一篇课文,并不是在这一节课中有所要求,而是每节课中都要这样严格要求,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感渐渐有所提高上个周末,我奔赴合肥参加了“和美课堂”研讨会,看到专家上课不紧不慢,静候花开,我也受了影响,在上课的时候,我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不着急,结果,第三关在这节课中没有完成,当然,好处是我跟着学生的节奏走,而不是为了完美地完成这节公开课急急忙忙地完成预设的环节。
心中有学生,处处有学生,教学设计中有学生,这才是语文课的真谛吧。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通用5篇)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荷叶圆圆》教学反思(通用5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荷叶圆圆》教学反思(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1《荷叶圆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4课,是一篇散文诗。
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
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
这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为学生播放课件:配乐出现一池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曳的荷叶美景的动态画面,让学生欣赏,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
然后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当学生欣赏到这一幅幅美丽的荷花图时,心中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我引导学生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紧接着,在学生将课文完整自由读两遍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读给同桌或好朋友听。
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因此,对课文的理解只需要多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积累语言,领悟情境。
我还利用这篇课文对话比较多,便于分角色朗读,学生又特别喜欢分角色朗读的特点,首先师生配合进行范读,接下来是小组分角色朗读,最后再进行全班展示朗读,提高了学生朗读的技能和朗读的兴趣。
不足之处:虽然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少,但是,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背诵的指导还不到位,尤其是对于背诵能力低一些的孩子,还不能当堂完成背诵,今后在有效课堂指导方面,还要继续下功夫,争取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荷叶圆圆》教学反思(通用12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荷叶圆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篇1《荷叶圆圆》语句优美,轻快活泼,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充满童趣的夏天,感受到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快乐的心情。
在教学时我主要通过有感情朗读让学生感到荷塘的美,感受夏天,大自然的美好。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着重抓住了这几方面展开:一、创设情境,突破难点。
对于聋孩子来说,缺乏具体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在理解文章时很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课文。
讲课时我出示了荷叶、荷花、蜻蜓、青蛙和小鱼图片来吸引学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创设了乐学的氛围,帮助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突破了教学难点,让学生有了一个积极的学习状态。
二、读中感悟,读中体验。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学习书面语言的有效途径。
在课堂上我贯穿了“以读为主,感情体验”的教学思想。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课件、图片,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课文,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通过齐读,指名读,比赛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孩子们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展开想象,丰富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挖掘教材,借助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针对吴文梓、林志鹏、陈小圆等基础较好的学生,我设计除了小水珠、小蜻蜒、小青蛙、小鱼儿喜欢荷叶,还会有谁喜欢荷叶?的问题,给与知识拓展,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力,丰富自己的情感。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通用6篇)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荷叶圆圆》教学反思(通用6篇)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荷叶圆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篇1《荷叶圆圆》是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散文诗。
周五上午,我以《荷叶圆圆》为题和学生一起进行了一节公开课。
考虑到文本的特点、学生的兴趣、刘校长和谭老师的建议,我的备课思路梳理大致如下:一、讲授百科知识,导入“荷叶”,板书课题。
考虑到我们班的学生对课外知识更感兴趣,因此,备课时我一直在思考:拓展怎样的小百科能激起学生对荷叶的喜爱呢?对此,我这样设计导入过程: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种花呀,它的全身都是宝,人们都爱它。
它的最底部——根,经常被人们当做家常菜烹饪,端上我们的餐桌(出示莲藕图片);它的叶子晒干了可以泡茶喝(出示荷叶茶图片),尤其很受减肥的人的喜爱;它的花不仅美,而且还是清热解毒的良药(出示荷花图片);花朵凋落后,它留下的果实还能煮一碗美味可口的莲子粥呢!(出示莲子和莲子粥的图片)。
现在你猜出来了吧?它是什么花呢?(生答荷花)师:是呀,这种花,不仅人们喜欢她,有几个小伙伴呀,也爱她,非常喜欢在荷叶上玩耍。
那他们都是谁,会在荷叶上干什么呢?那同学们想不想到荷叶上看看,了解他们与荷叶之间发生的小故事呢?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荷叶圆圆(边板书边讲解生字的写法如何讲解)。
二、教师范读正音接下来,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听读进行正音,着重倾听不认识的字,关注停顿之处。
除此之外,示范朗读则让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又有意识地去观察老师朗读课文时的表情及形体动作,这就多了一个“看”的训练。
这样一来,多种感觉器官协调工作,更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调动朗读的。
积极性。
三、自由朗读课文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划分好节奏,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最后把圈画出的生字再读两遍。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15篇]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2fc43a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e.png)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15篇]《荷叶圆圆》教学反思1我在叶老师上《荷叶圆圆》之前也上了这一课,我满以为这节课积众人所长,也满自信的以为自己上地好。
但听了叶老师上的《荷叶圆圆》之后却是满心的惭愧。
我把自己的教学缺失粗浅地归纳为:一缺二过三补。
一缺,最缺的是大面积的朗读。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学习书面语言的有效途径。
根据本文语言优美、内容通俗易懂的特点,我在课堂上设计情境朗读。
在教学时,我设想利用课件、图片,让孩子们认真观察,通过自由读、表演读让学生感受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喜欢荷叶、高兴的心情,并在朗读中自然流露。
从叶老师的课堂上体现出来,这样做是对的,但我却读的太少了。
现在想来如果让学生自由读、对比读、同桌互读等多种形式去读,一定会达到让每位学生在读中感受、享受文本的美,在读中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爱读情感,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过,我深知情境表演,把文字灵动起来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
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及富有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于是,我也尝试通过表演欲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由于课文后四个自然段结构一样,教学小水滴这段时,通过读,再演读,进行很顺利,可是不知不觉,演多过了。
有得必有失,有过必有缺。
演过了头,练读的时间自然少了。
这只能说是本人对于课堂实践的驾驭能力有待加强,这也是通过这堂课对自身的认识,也算是自我反省吧。
三补,学习能力的积累也很重要。
本堂课其实可以补充强调这方面的积累,如课文后四自然段结构一样,因从前一段的学习中积累学习方法,再让学生自主学习后三自然段。
现在反思,许是我对“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的精神还没吃透。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2《荷叶圆圆》是一篇语句优美,生动活泼的散文诗。
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
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象;有利于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取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精选15篇)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精选15篇)荷叶圆圆教学反思(精选15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荷叶圆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篇1《荷叶圆圆》教学反思,《荷叶圆圆》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通过对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语言展现了夏天的美以及荷叶带给她们的便利好处。
课文生动有趣,充满童真,在欢快的童话故事里,学习到了知识。
让他们感受到了夏天和大自然的美好。
激趣导入,用荷叶图片抓住孩子注意力,在课题中带拼音讲生字,图片与粉笔字结合,补充课题,板书简洁清晰。
识字方面,归类的方法有谜语识字、生活识字。
结构识字、动作识字、实物图片识字、和月字旁拓展。
方法多样,孩子更喜欢。
指导朗读时,用图文结合的板书引导孩子背诵,用快乐的表情和形象的动作感染孩子,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喜爱美丽的荷叶。
写字上,机和朵对比教学,让学生直观的发现两个字相似部分的区别。
第一时间发现容易犯的错误,今儿不免发生错误的现象。
问题方面,时间拿捏得不好,导致后半部分仓促结束,剩余一点时间。
语速过快是我的老毛病,必须改正,希望自己能像小燕子一样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感谢帮助我备课的两位,没有批评指正就不会有提高。
我会加油的荷叶圆圆教学反思篇2《荷叶圆圆》是一篇语句优美、轻快活泼的课文。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一、开启童心童趣,让学生“入情”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我在《荷叶圆圆》一课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进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式来朗读,让他们在感兴趣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3荷叶圆圆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3荷叶圆圆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3荷叶圆圆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材概述《荷叶圆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4课。
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
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
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象。
课文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每个自然段结构相近,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琅琅上口,适合背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12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体会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带来了欢乐。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像能力,表演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荷叶的可爱,夏日的乐趣,学习识字、理解词句,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
荷叶圆圆说课稿_荷叶圆圆说课设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夏日的生机,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了解课文内容,能感受到夏的美好。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夏天是孩子们的,欢乐是孩子们的,梦想是孩子们的。
孩子们对夏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夏天是炎热的,知了在树上唱起歌;荷花展开了笑脸;小伙伴们穿上了汗衫和花衣裙,吃上了西瓜和冰淇淋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和一些现象,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
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
我所执教班级的学生喜欢阅读,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大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
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稚嫩的见解。
个别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对意愿的表达较为模糊。
《荷叶圆圆》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荷叶圆圆》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荷叶圆圆》的教学反思1教学完毕后,静下心来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及各个环节进展了认真的反思,感到既有成功之处,又有些许遗憾。
成功之处是教学思路明晰各环节教学根本实现了预设的目的,板书设计直观形象,既突出了文章的框架,又有利于对学生背诵的指导,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激发学习兴趣,创设乐学气氛兴趣是孩子们获得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有了兴趣,学习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
上课伊始,我送给孩子们一首童谣《四季花》并播放多媒体课件〔录像〕,把孩子带入美丽的荷花池边,伴着优美的乐曲欣赏亭亭玉立、娇艳欲滴的荷花及满池圆圆的荷叶,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发出内心的赞叹,纷纷用自己的话夸起荷叶来,于内心中产生了乐学的情绪。
在识字教学的环节中,我又创设了一个个富有挑战性的游戏,让同学之间认一认、考一考、猜一猜……〔谜语、做动作〕“送词语回家”,“帮小青我抓住荷叶”,“跳着荷叶过河”等,这些游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积极地投入课堂的学习中。
在读课文感知内容时,我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大声读、笑声读、下地和小伙伴读〕找找荷叶的小客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夸荷叶的,读文后让孩子们礼貌地把小客人请出来,精读课文后,我又鼓励学生把课文内容演出来。
“趣”字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培养了才能,而且得到了生命的体验,知识的更新成了情感的积淀,多种情境地创设,个性的多元阅读,为课堂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二〕、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才能“老师为了不教”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教学工作最高境界的概括。
现代教学论也将“教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学的重要目的。
通过一定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采取一定的学习方法,控制自己的注意和信息加工的认识过程,从而成为一个可以独立学习的人。
这一过程,也成为“学习策略的学习”。
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和一年级孩子的实际情况,我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荷叶圆圆》教学反思
《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是一首轻快活泼的散文诗。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它是夏天里清凉的小诗,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都喜欢它。
课堂上我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学生愉悦地学习课文。
教学前,我先让学生猜谜语,再欣赏一幅荷叶图,说说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荷叶)荷叶什么样?(绿绿的圆圆的)。
课一开始就吸引住了孩子们眼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创设了乐学的氛围,让学生一开始就有了一个较好的学习状态,从而自然的导入了新课。
一、有层次地、反复地进行识字教学
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认得快,忘得快。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对生字的识记我采用多种方式,反复识记。
本堂课中,首先是初读课文中的读准生字,到带拼音读生字,再组词。
又回到课文中整体感知。
通过这样多种形式地反复训练,使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得到了巩固。
同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
如“摇篮”一词:小水珠把荷叶当作什么了?你们见过摇篮吗?见过的小朋友能告诉我摇篮做什么用的?谁知道“摇篮”的“篮”字为什么要用竹字头?(古代钢铁很少,人们大多用竹子编篮子用。
)伸出你们的双手,把你的手当作摇篮摇一摇。
这样使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得到了巩固。
二、阅读教学“以读为本”,重视读的实践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十分重视读的训练,始终以读为本。
朗读的形式也是多样的。
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读,并在读后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特别是在感情朗读时,根据学生不同的感悟,允许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如在朗读小水珠一段时,有的学生认为小水珠很可爱;有的同学认为小水珠很开心,不同的感受使他们的朗读也不同。
读小鱼儿那段时,他们可以自己加入自己喜欢的动作演一演!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他们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了语言的美。
课上我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孩子们感受的小水珠、小蜻蜒、小青蛙、小鱼喜欢荷叶的高兴心情,并在朗读中自然流露。
让学生更加喜欢朗读,感受到朗读的乐趣,在读中获得思想启迪和美的享受。
在这堂课结束时,我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们能不能想像一下,除了小水珠、小蜻蜒、小青蛙、小鱼儿喜欢荷叶,还会有谁喜欢荷叶?这一问题,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课中学生的回答真让我大吃一惊。
如:蚂蚁说:“荷叶是我的小船。
它能把我带到我想去的地方。
”小蝴蝶说:“荷叶是我的舞台,我在荷叶上跳舞。
”小鸟说:“荷叶是我的大床,可以躺在床上睡大觉。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跳跳床,在上面跳来跳去。
”小
虫子说:“荷叶是我的大软床,可以让我舒舒服服的躺在上面晒太阳。
”小蜘蛛说:“我可以在荷叶上捉虫子”……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又体现了课内外的沟通,学科间的融合的语文教育观。
总之,这节课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理解来朗读课文,感受着真正的童趣,“触摸着”生机勃勃的荷叶,开心的学了这一课。
但也有些遗憾,如:齐读效果不好,应改成自由读,同桌互读,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美,感受朗读的乐趣。
还有,应再多给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
虽然有些遗憾,但当我看到课堂上学生举起的那一只只小手,一双双满怀期待的眼睛,我被他们深深的感动着。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正是因为有了兴趣这个动力,学生才会有如此期待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