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浸矿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生物浸矿技术研究进展

生物浸矿技术研究进展

中的铜 。矿石处理 量从数 百万 t 至数亿 t 不等。各 厂矿所产
的电解铜量均在 1 ( a以上。近年智 利生 物浸铜进 展较 3 t 00 / 快, 从低品位矿石 中堆 浸产 出的金属铜 量 已达 3 o万 t占全 , 国总产铜 量 的 2 %I 。智 利北 部 的奎 布瑞 达 布兰 卡 ( u. 0 6 J Q e baal c, rdBa a海拔 440m) 海拔 最 高的湿 法炼 铜 厂。它处 n 0 是
发展前景。 美键词 微生物 生物浸矿 研究进展
Re e r h Pr g es Ol oe c i g Te h oo y s a c o r s i aila h n c n lg
L i ¥ C IX o n HAI L ’ y a WANG u y h i’ u n Y n a
来发展迅速的生物 浸出技术 由于其 反应 温和 , 能耗低 , 流程
优点 , 因而在处理某些用 传统方 法处理 成本 相对较 高 , 经济
上不合算而无 法利用 的贫矿 方面具有明显 的优势 , 尤其是在
简单, 环境友好等特点, 有望在未来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4 , 国 Cle 和 Hnl从 矿山酸性坑水中分离鉴 97年 美 o r m i e k 定出氧化亚铁硫杆 菌 , 并证实 了微生物在浸 出矿石 中的生 物 化学作用… 。细菌浸 出在冶金 工业上 获得成 功应 用主要 是 I 3 种金属 的回收 : 、 、 。 自 15 年美 国利用微生物浸 铜 铜 铀 金 98 和 16 96年加拿大利用微生 物浸铀的研究及工业化应 用成 功 之后 , 已有 3 o多个 国家开展 了微 生物 在矿冶 工程 中的应 用 研究工作 。而且继铜 、 、 的微 生物湿 法提 取实 现工业 化 铀 金 生产之后 , 、 、 、 的微生 物湿法 提取也 正 由实验室 研 钴 锌 镍 锰 究 向工业化生产过渡I 。 2 J 我国微生物浸矿技 术方 面的研 究是 从 2 纪 印 年 代 0世 末开始的 , 已先后在铀 、 铜等金属的生产应 用中取得成功 L 。 3 J 本文综合评述了微生物 浸铜 、 、 铀 金及 其他金 属等 的研究 进 展, 旨在为生物浸矿技术 的发展提供指导 。

微生物在矿物工业上的应用进展

微生物在矿物工业上的应用进展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20176019)作者简介:冯一军(19732),男,湖南岳阳人,工程师,现为青岛科技大学生物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物反应工程与工艺收稿日期:2005204204综述与进展微生物在矿物工业上的应用进展冯一军,刘均洪(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164信箱,山东青岛 266042) 摘 要:综述了生物氧化及浸出所采用的工业微生物、微生物氧化和浸出的机理和该技术在矿物工业上的应用和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生物氧化;浸出 中图分类号:Q 939.97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67129905(2005)0420017204 最早应用微生物对铜进行堆浸是1980年,其机理是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把硫化铜矿氧化从而使铜溶解。

智利的L o A gu irre 矿从1980至1996年中采用微生物对铜进行堆浸,处理量为16000t ・d-1[1]。

H arrison 等报道了采用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铀进行浸出。

加拿大的E lli o t L ake 矿采用含Fe 2(SO 4)3的细菌溶液对铀矿进行堆浸,该工艺从低品位铀矿中提取铀,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该法的另一重要应用是对难处理金矿进行生物氧化预处理。

南非在1986年以来就开始采用充气式机械搅拌生物反应器处理难处理金(精)矿,该工艺也用于尾矿中对钴的回收。

美国的N ewm on t 矿业公司采用生物氧化堆浸预先除杂再采用一断闭路磨矿的氰化提金工艺[2]。

在我国,德兴铜矿生物堆浸厂利用含细菌的酸性矿井水从低品位铜矿石中回收铜的生物堆浸研究始于1979年;紫金矿公司正在建设年产2万t 阴极铜的生物堆浸厂;2000年12月烟台黄金冶炼公司率先采用生物预氧化处理金精矿,金回收率达96%;2001年4月,由澳大利亚某公司设计的生物氧化厂在莱州投产;2003年7月,辽宁天利金业有限责任公司生物氧化提金厂竣工投产[3]。

镍块矿的微生物浸出技术的研究进展

镍块矿的微生物浸出技术的研究进展

镍块矿的微生物浸出技术的研究进展1. 引言镍是一种重要的金属资源,广泛应用于不锈钢、合金和电池等领域。

然而,传统的镍矿石矿体中镍含量较低,矿石贫化技术面临着环境破坏和高能耗的问题。

因此,开发新型的矿石处理技术对于提高镍的回收率和资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

微生物浸出技术由于其环境友好和高效节能的特点,成为了矿石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2. 微生物浸出技术的原理微生物浸出技术利用特殊微生物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对矿石中的金属元素进行溶解和转移的能力。

典型的微生物浸出过程包括生物氧化和生物还原两个主要阶段。

在生物氧化过程中,一些硫杆菌和放线菌能够利用氧气在酸性条件下氧化金属硫化物矿石,产生相应金属离子。

而在生物还原过程中,某些还原菌则利用有机物或无机物作为电子供体,将溶解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沉淀。

该技术具有资源环境友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3. 微生物浸出在镍矿石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微生物浸出技术在镍矿石处理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其中,一种重要的应用是利用硫杆菌对镍矿石进行生物氧化。

硫杆菌可以将镍矿石中的金属硫化物氧化为相应的金属离子,从而提高镍的浸出率。

此外,一些产氢菌也被发现可以利用氢气还原金属离子,从而实现镍的生物还原沉淀。

这些应用使得镍矿石的处理不仅环境友好,同时也能够提高镍的回收率。

4. 研究进展虽然微生物浸出技术在镍矿石处理中显示出很大的潜力,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微生物的培养和维护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和资源,因此,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和生存率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其次,微生物浸出的效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酸度、氧气含量等,因此,优化环境条件对于提高浸出效果非常重要。

另外,一些矿石中可能含有抑制菌活性的有害物质,这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改进微生物的培养方法、优化环境条件等措施,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构建具有更高金属氧化能力的菌株;通过调节温度、氧气含量等因素,提高微生物的生物代谢效率;同时,一些研究还结合化学浸出技术,利用微生物间接浸出的预处理产物进行进一步处理,提高了处理效果。

微生物浸出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微生物浸出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微生物浸出技术及其研究进展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矿产资源消耗量越来越大,而高品位矿石已近枯竭,开发利用低品位资源已提到议事日程;为此,必须找到一种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并且安全环保的回收低品位矿石的方法,以充分利用原先丢弃的废矿或开采低品位的矿床。

目前,原地浸出(穿孔注液,不爆破)、就地浸出(爆破后就地喷液)、堆浸、池浸、搅拌浸出等技术被广泛应用,这些方法都伴随有微生物浸出部份。

在金矿、铜矿、铀矿的开采中,为了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和降低经济成本,科研人员利用微生物浸出技术来实现矿产资源的开发,使得微生物浸出技术成为开采金矿、铜矿、铀矿开采的重要技术。

本文在此通过对铜矿中使用的微生物品种的介绍、微生物浸出原理以及微生物浸出效率等进行讨论,并对微生物浸出技术的研究提出作者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微生物浸出技术;微生物浸出原理;浸出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微生物浸出技术中,矿洞的开采环境以及微生物的特性不同,都会导致铜矿回收率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微生物的浸出效率。

因此,在使用微生物浸出技术进行铜矿资源的开采时,要保证其达到合适的pH值并满足铜矿的矿浆浓度,保证矿石粒度满足要求,避免粒径过细引起的叠堆。

同时,对加入了微生物的矿石进行充分搅拌,使其在搅拌中与微生物接触,保证微生物浸出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充足。

目前,我国在研究高效菌种的培育以及高效菌种的散体渗流过程等还存在部分欠缺,为了提高微生物浸矿工艺的高效率,科研人员需要对现有的微生物浸出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

1微生物浸出技术的概述最早的微生物浸出主要用于冶金,因此它还有着一个别称:湿式冶金技术,即通过利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氧化以及还原特性来实现铜矿资源的开采。

在铜矿开采中,使用微生物浸出技术主要是因为微生物可以浸出金属,并对矿石表面的成份产生氧化还原,使其在水溶液中,以另一种形态的方式与原物质进行分离,包括元素沉淀或者离子状态等。

微生物浸出技术最早是被应用于贫矿中对金属的回收,比如铀、铜、金等。

生物浸矿技术研究进展

生物浸矿技术研究进展

研究与探讨生物浸矿技术研究进展*李雄 柴立元 王云燕(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 长沙410083)摘 要 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生物浸出技术由于其反应温和,能耗低,流程简单,环境友好等特点,在低品位矿物浸出中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从微生物浸铜、铀、金及其他金属几个方面介绍了生物浸矿技术的研究状况,展望了生物浸矿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微生物 生物浸矿 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on Bioleaching TechnologyLI Xiong CHAI Li yuan WANG Yun yan(Colle ge o f M e tallurgic al Science and Engine ering,Cent ral South U ni versity Changsha410083) Abstract Bioleaching technology has developed rapidly i n recent years,which pl ays an i mportant part i n the leaching of l ow grade ores with advantages of mild reaction,low energy consumption,simple process and envi ronmental benign.In this paper research on this technology is conducted i n several aspec ts,such as bi oleaching copper,uranium,aurum,and other metals the development prospec ts are forecasted.Keywords microbe bioleaching res earch progress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矿物资源的日渐贫乏,人们对矿物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适用于品位较高矿物资源的传统冶金工艺存在着利用率低、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缺点。

微生物学在浸矿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学在浸矿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 10~ 12]
该模型由 Janes 和
, 着重阐述了底物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 C F e2+ < 56 g/ L 时, 细
菌的生长与浓度成正比, 但 F e2+ 部分用于细菌生长, 部分用于细胞的消耗及维持。 2) 细菌的氧浓度生长动 氧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浸矿菌种的酶活性或菌体数量。当氧浓度偏低时, 细菌处于内源呼吸状
第 27 卷
第3期








2005 年 3 月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Vol. 27 No. 3 M ar. 2005
微生物学在浸矿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汪 1, 2 1 恂 , 龚文琪
( 1.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武汉 430070; 2. 武汉科技大学城建学院 , 武汉 430070) 摘 要: 叙述了生物浸出常用的多种硫杆菌的基本特征 、 金属硫化物 细菌氧化 机理 、 微 生物浸矿 的动力 学研究 方法及
Abstract:
T he principal character istics of var ious thiobacilli used in bioleaching , their catalysis 、 ox idation mechanism of metal
sulfides、various kinetic models and for mation methods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 T he future of bioleaching is discussed. Bi oleaching technolog y distill v aluable metal fr om mine ore by some special micr oorganism. T he leaching index can be reached by 98% , T hrough this biotechnolog y, valuable precious metals can be ex tracted from the low gr ade, complicated and refractor y ore and a w ider marked foreground can be obtained.

微生物浸出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现状

微生物浸出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现状

微生物浸出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现状陈薇【摘要】随着科技工业的高速发展,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也是与日俱增,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的危机已迫在眉睫。

本文简单叙述了利用微生物对低品位金属矿进行浸出提取的反应机理及生物浸出方式做了简单的介绍,对生物冶金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

最后对微生物冶金技术在贵金属、重金属等国内外低品位重要矿产资源中的应用现状做了详尽的叙述。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also grew with each passing day , the demand of natural resources ,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resource depletion crisis was imminent .The low -grade ore leaching extraction reaction mechanism and biological leaching method was briefly introduced by microorganism , and researches on biological metallurgy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analyzed .Finally, the status of application of microbial metallurgy technology in precious metals , heavy metals and other domestic and foreign mineral resources in low grade were described in detail .【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4(000)020【总页数】3页(P53-55)【关键词】微生物;浸矿技术;细菌【作者】陈薇【作者单位】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四川成都 6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9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而自然矿产资源的枯竭,对矿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矿物学因素对黄铜矿微生物浸出影响的研究现状报告

矿物学因素对黄铜矿微生物浸出影响的研究现状报告

矿物学因素对黄铜矿微生物浸出影响的研究现状报告黄铜矿是一种含铜硫化物矿物,广泛应用于冶金工业领域。

矿物学因素对黄铜矿微生物浸出的影响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

本报告将就矿物学因素对黄铜矿微生物浸出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一,黄铜矿的物化性质对微生物浸出产生影响。

黄铜矿的主要成分是黄铜矿矿物和黄铁矿矿物,黄铜矿的硬度和结晶度较高,往往难以被微生物有效浸出。

同时,黄铜矿与氧化铁矿等硫化物矿物共存时,可能会出现表面氧化物的覆盖,这种情况也很难被微生物浸出。

因此,矿物的结构和物理性质对微生物浸出黄铜矿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第二,金属离子对微生物浸出的作用也十分显著。

黄铜矿的浸出并不是单纯由微生物进行的,其中还包括了一种化学反应——铜离子被还原成为可被微生物有效浸出的二价铜离子。

这种化学反应的产生与客观地配合微生物浸出,使得微生物更加容易进行黄铜矿的浸出。

第三,黄铜矿微生物浸出中所用到的微生物对浸出效果影响很大。

当前应用较广泛的微生物有两类,一类是颜色偏蓝的相似细菌株,另一种是醇酸杆菌。

其中相似细菌株的适应性强,可以适应在各种不同温度、酸碱度和铜离子浓度环境下工作。

而醇酸杆菌则适应范围有限,但其却具有极高的浸出效率。

选择合适的微生物可以提高浸出效率。

第四,微生物浸出实验的条件对微生物浸出效果影响也非常显著。

微生物浸出实验的环境往往会对微生物的繁殖、代谢、生存产生一定的影响。

包括温度、酸碱度、气氛、铜离子浓度等等因素都会对微生物浸出效果产生显著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条件可以提高微生物浸出的效率。

综上所述,矿物学因素对黄铜矿微生物浸出的影响非常显著。

矿物的组成和物理性质、金属离子、微生物以及实验条件等因素的因素综合起来,可以得出最佳的微生物浸出效果。

今后可以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来寻求更加优秀的黄铜矿微生物浸出方法。

黄铜矿微生物浸出的相关数据主要包括浸出率、铜离子浓度、微生物种类和实验条件等方面的数据。

以下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2O / mL
9 90
70 0
10 00
pH
1. 5~2. 5
1. 5~2. 5 1. 5~2. 5
0. 50 0. 50 0. 10 50 ~15 0g 10 00 1. 5~2. 5
用于硫化矿生物浸出的主要菌种主要有[ 3] : 氧 化亚 铁硫杆菌( T 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氧化铁
3 影响微生物浸出的主要因素[ 5] 浸矿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影响微生物浸出的主
要因素, 以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控制来提高浸取速度。 3. 1 微生物的性质
在不同条件下培养的细菌其细胞具有不同的表
面结构, 在浸矿时表现出不同的附着能力, 从而具有 不同的浸矿活性。经过驯化的菌株在浸出过程中易
于生长繁殖、保持较高的活性, 矿物表面达到吸附平 衡所需的时间要短得多。
的观点是包括两种机理: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2. 1 直接作用( cont act )
直接作用在国外文献中称为“cont act ”, 顾名思 义微生物吸附于矿物上并浸蚀矿物, 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 使矿物中的有用物质溶解而进入溶液。对于氧 化作用, 细菌起到把浸蚀位置的电子传递给氧的作 用。对于还原反应, 细菌则起到把还原剂的电子传递 给浸蚀位置的作用。电子来自培养细菌所使用的无
粒度越细越好, 对于堆浸, 必须考虑空气流通和矿层 的渗透性, 如果矿石粒度过细, 矿堆堆积紧密, 矿堆 内空气的流通和浸出液的渗透会受到影响。搅拌浸
出还应考虑到磨矿耗能及粒度太细造成的矿浆粘性
增大等不利因素。因此, 矿石应有一个合适的粒度范 围和配比。
据 D. R. Tipre 等人介绍[8] , 搅拌浸出中矿浆浓 度对微生物生长及矿石浸出影响很大。当矿浆浓度
以上几种菌都是化能自养菌这类微生物主要以
氮、磷、钾等无机盐作为营养液, 以二氧化碳作为唯 一的碳源, 从培养基中的亚铁离子和硫化合物取得
能量。表1[ 4] 、表2[ 3] 、表3[3] 是微生物冶金过程中常用 的几种培养基。
表2
氧化硫硫杆菌培养 基 g/ L
成分
( NH4) 2SO4 Mg SO4 ·7 H 2 O CaCl2 ·2 H 2 O FeSO 4 ·7H 2 O
中几乎所有元素进行浸取[ 2] 。 尽管微生物浸出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也有很好的前景, 但现在仍然有很多理论和应用上 的问题有待解决。
1 微生物种类及培养条件 1. 1 硫化矿生物浸出的主要菌种
表1
氧化亚铁硫杆菌用培养基 g/ L
成分
( N H4) 2SO 4 KCl
Leat hen 培养基
0. 05 0. 05
K2HP O4 蒸馏水
硫磺粉 pH
Waksman 培养基 0. 2 0. 5 0. 25 0. 01
1 00 0mL 10
2~3. 5
ONM 培养基
2 0. 3 0. 25 0. 01
4 10 00mL
10 2~3. 5
2 微 生物 浸矿 机理 [3 , 4 ] 对于硫化矿的微生物氧化机理, 现在比较普遍
直接作用中微生物 催化氧化黄铁矿产生铁离 子, 通过铁离子氧化的间接作用而浸出金属矿物。
FeS2+ F e2( SO4 ) 3 3FeSO4+ 2S CuF eS2+ 2Fe2( SO4) 3 CuSO4 + 5F eSO4+ 2S 生成的 FeSO4 和 S 又可分别被细菌催化氧化为 Fe2( SO4) 3 和硫酸: 4F eSO4+ O2+ 2H2SO4 2Fe2( SO4) 3+ 2H2O 2S+ 3O2+ 2H2O 2H2SO4 亚铁离子被氧化出的铁离子又可氧化更多的黄 铁矿。反应中生成的硫会使矿物表面钝化, 妨碍金属 进一步浸出。但微生物是不断作用的, 因此硫一旦生 成, 也就不断与细菌作用而生成硫酸。细菌作用下生 成的硫酸和三价铁正是金属硫化矿浸出所需的浸出 剂和氧化剂。
铁 杆 菌 ( Ferr obacil lus ferr oocidans ) 、排 硫 杆 菌 ( T hil bacill us thioparus ) 、 氧 化 硫 硫 杆 菌
( Thiobacillus t hiooxidans ) 、氧 化 亚 铁 微 螺 菌
( Lept ospirillum fer rooxidans ) 、蚀 阴 沟 硫 杆 菌 ( Thiobacillus coret ivorous) 。
关键词: 微生物浸矿; 机理; 影响
矿山资源的开发时至今日大多还是用传统的方 式, 传统采矿要求高品位、易选矿, 而现在这种矿产 资源已经不多, 低品味矿的开 发已成当务之急, 另
外, 传统采矿产生了大量废矿、尾矿, 这些矿产不仅 难以利用, 而且污染环境。由于微生物冶金技术特别
适合于上述类型矿的浸取, 并且具有过程简单、能耗 低、成本低、对环境友好等特点, 所以, 至上世纪中期
X 收稿日期: 2007- 04- 14 作者简介: 王涛, 成都理工大学材料化学化工学院 2005 级, 硕士研究生。
14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7 年第 9 期
品味黄铜矿时发现, 用还有亚铁离子的培养基浸出 时, 细菌生长很旺盛, 但黄铜矿的浸出速度反而不如 没有亚铁离子时快。在培养基中加了作为细菌能源
至今, 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由于萃取——电积技 术的出现及趋于成熟, 使得从矿石浸取液中可以获
得优质铜, 极大的推进了微生 物浸取技术的发展。 1958 年美国肯尼柯铜矿公司的犹他矿首先利用氧
化亚铁硫杆菌渗滤硫化铜获得成功[ 1] , 1966 年加拿 大用细菌浸铀成功, 目前微生物冶金已经对硫化矿
机或有机外部能源。以黄铁矿及黄铜矿为例的反应: 4FeS2+ 15O2 + 2H2O 2F e2 ( SO4) 3+ 2H2SO4 4CuF eS2+ 17O2+ 2H 2SO4 4CuSO4+ 2F eSO4
+ 2H2O 浸出后用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菌浸出过程的晶格
表面有明显的浸蚀痕迹。有研究者在用细菌浸出高
Sil veman 培养基
3. 00 0. 10
9K 培养基
3. 10 0. 10
脱As 培养基
3. 00 0. 10
K2HPO 4
0. 05
0. 50
0. 50
Mg SO4 ·7H2 O
0. 50
0. 50
0. 50
Ca( N O3) 2
0. 01Leabharlann 0. 100. 01
F eSO4·7H2O 10% 取 10mL 14. 7% 取300mL 44. 2g
矿石中某些重金属元素如汞、砷、铅等溶解出来将会 影响生物的生长、繁殖甚至存活。因此, 有目的的将 矿石混合或除去某些组分, 将会提高浸出率。 3. 2. 3 脉石的性质 与矿物伴生的脉石性质对浸出 有影响: ¹ 碱性脉石易溶于酸, 由于细菌浸出多在稀 酸介质中进行( pH = 1- 2) , 这些物质同时溶解, 从 而大大提高了过程的耗酸, 提高了成本。º 堆浸时, 由于有用矿物多嵌布在脉石矿物中, 所以脉石的可
铁是细胞色素和氧化酶辅基的组成部分。但如果金 属离子含量过多, 将对细菌产生毒害作用。金属离子
2007 年第 9 期 王涛等 微生物浸矿研究进展
15
响, 甚至死亡。
胡凯光[8] 等通过低温细菌氧化亚铁离子的试验 表明, 随着生物反应器中溶液温度的降低, 溶液氧化 还原电位变化缓慢, 最后当溶液温度降至7~8℃时, 溶液电位、亚铁离子密度不再变化, 细菌不能氧化亚 铁离子。所以当溶液温度太低时, 为了使细菌继续氧 化亚铁离子, 需要给溶液加热。 3. 3. 3 酸度[12,13, 14] 酸度不仅影响各种菌株活性, 而 且 也 影响细 菌对 硫化 矿物 的氧 化速率。Boon 和 Heijnen 通过对各种铁系菌氧化黄铁矿的对比研究, 发现铁系菌再非适宜 pH 范围时, 黄铁矿的氧化均 呈现负效应, 并且“劫金”特性。在硫化矿的生物氧化 浸出过程中, 多种铁系细菌均具有加速难处理硫化 矿的氧化能力, 但酸度的影响差异较大, 一般 pH 在 1. 5~8 范围。 3. 3. 4 金属离子浓度。细菌营养成分中有数种微量 金属离子, 这些离子在细菌生长种起重要作用, 其中 钾离子影响细胞的原生质胶态和细胞的渗透性; 钙 离子控制细胞的渗透性并调节细胞内的酸度; 镁和
为10% ~20% 时, 微生物生长和浸出效果不受影响, 当矿浆浓度大于20% 时, 金属浸出率明显下降, 而矿 浆浓度达到30% 以上时, 微生物很难生存。 3. 2. 2 矿石的化学成分 矿石的化学成分除影响其 中某些矿物的生物浸出速度外, 例如, 当黄铜矿与黄 铁矿共生时, 黄铜矿的细菌氧化速度将加快, 而当与 闪锌矿或方铅矿共生时, 其溶解却受到抑制。另外,
点[ 7] 。 3. 2 矿石的性质
微生物浸出对象是矿石, 矿石的性质对浸出的 效果产生重大影响。矿石的物理化学性质、矿物学特
征、电化学性质、表面特性等都将影响细菌与矿物的 作用方式和矿石的溶解特性。
3. 2. 1 矿石粒度及矿浆浓度 矿石粒度越细, 比表 面积越大, 越有利于微生物与矿石接触, 对提高浸出 率, 提高反应速度有力。但是, 实际浸矿过程中并非
渗透性对于浸出的有效进行十分重要。脉石最好时 多孔的, 渗透性好的。» 不同的硅酸盐脉石对水的吸 附能力不同, 在堆浸时产生的效果也不同。皂土吸附 水的能力最强, 高岭石次之, 伊利水云母最差。 3. 2. 4 黄铁矿、辉铜矿、辉锑矿等矿物的影响[9] 。由 于黄铁矿的电极电位比所有的硫化铜矿物都要小, 因此, 当有黄铁矿存在时, 硫化铜矿物一般形成原电 池的阳极( 负极) , 从而可通过电化学反应加速其溶 解。有关研究表明, 在有黄铁矿、辉铜矿、辉锑矿等矿 物存在时, 黄铜矿的电化学溶解速率要比其单独存 在时快 416 倍, 当有细菌存在时铜矿溶解速度又可 以增加 211 倍。这是因为在黄铜矿- 黄铁矿的矿物 对中, 电化学效应导致黄铜矿的腐蚀比黄铜矿的腐 蚀速度快, 并且微生物的存在能催化这种反应。 3. 3 环境条件 3. 3. 1 充气方式和强度[10] 。对于好气硫化细菌, 持 续供给 O2 及 CO2 是它们不断生长繁殖和保持活性 的必要条件。补充空气可使铁的氧化速度提高, 但过 渡充气也会影响细菌活性。一般控制充气速度为 0. 05~0. 1m3/ m3·min。托曼( A E Torma) 等的研究 表明, 在细菌浸出硫化锌矿时, 气相中CO2 含量为1. 0% , 金属的浸出速率达到 1150mg/ L·h, 而在空气 的条件下浸出速度仅为 360 mg/ L·h[ 11] 。 3. 3. 2 温度。微生物浸出能选择的温度首先受微生 物生长的制约, 只能在适宜微生物生长点温度范围 内选择。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 30~ 32℃, 当温度低于 10℃时, 细菌活力变得很弱, 生长 繁殖也很慢。当温度高于 45℃时, 细菌生长受到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