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

合集下载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繁荣的宋元文化
——史学、文学和艺术的成就
目录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宋词和优秀词人
元曲和关汉卿
宋元时期文化灿烂的主要原因:
1、政治局面相对稳定,经济繁荣 2、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各族相互学习交流 3、对外交往密切,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4、继承和发展了隋唐及以前的先今山西 夏县人,北宋杰出的史学家。 宋仁宗时中进士,他前后用 了19年的时间,耗费了大量 心血,主持编撰了一部我国 古代最卓绝的编年体的通史 巨著《资治通鉴》。在政治 上他是保守派,竭力反对王 安石变法,宋哲宗继位后, 任宰相,不久病死。
夜 行 辛 西 黄 弃 江 沙 疾 月 道 中
灯那 众笑蛾一玉凤宝更东 火人 里语儿夜壶箫马吹风 青 阑却蓦寻盈雪鱼光声雕落夜辛 珊在然他盈柳龙转动车,放弃玉 处,回千暗黄舞,,香星花疾 满如千 案 。 首百香金。 路雨树 ,度去缕 ,。, 。。。
——
辛弃疾纪念馆
作者
代表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 时有》
元杂剧的结构 • 楔子——交待人物 和剧情背景 • 第一折——开端 • 第二折——发展 • 第三折——高潮 • 第四折——结局
元代杂剧人物
元杂剧的角色
旦——女主角
末——男主角
净——大多是权贵、富豪、恶霸、贪官、无 赖等形象 丑——刁钻、滑稽的人物
关汉卿
代表作:《窦娥冤》
关汉卿: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 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 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的阶 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 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 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 世界文化名人之列。“我是蒸不烂、煮不熟、炒不爆、响当当一 粒铜豌豆”关汉卿此语反映了他百折不挠的个性。

七年级下册第十六课繁荣的宋元文化

七年级下册第十六课繁荣的宋元文化

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 人 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 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 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婵娟。
文学——宋词
(2)李清照(两宋之交) 风格流派: 婉约派(委婉、清新) 代表作: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声声慢〃寻寻觅觅》
作者: 司马迁 朝代: 西汉 内容: 黄帝→汉武帝 体例: 纪传体通史(人物) 作者: 司马光 朝代: 北宋 内容: 战国→五代 体例: 编年体通史(年月日)
文学——宋词
(1)苏轼(北宋) 风格流派:豪放派 代表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文学——宋词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史学、宋词和元杂剧的成就 学习目标 说出《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以宋词和元曲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史学——《资治通鉴》
1、朝代: 北宋 2、作者:司马光 3、体裁: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按年月日的顺序) 4、内容: 战国→五代(共1362年) 朝政兴衰得失 5、宗旨: “善可为法,恶可为戒”, 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经验 6、意义:促进中国史学的发展, 体现了史学的社会价值。
文学——宋词
(2)辛弃疾(南宋) 风格流派:豪放派 代表作: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 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 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文学艺术——元杂剧+散曲=元曲
1、元杂剧: (1)含义: 舞蹈 、 是一种把诗歌 ____、音乐 ____、_____ 表演 ____、_____ 宾白 相结合,演出一个 完整故事的戏曲艺术。 (2)成因: 城市经济 _______的繁荣, 使________ 通俗艺术 得到空前发展。 (3)特点: 由诗歌、音乐、舞 蹈结合 (4)代表: (5)影响: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概述本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第16课,主要讲述了宋元时期的繁荣的文化。

内容涵盖了宋代的科技发明、宋代文艺的繁荣、元代的文学艺术等方面。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和文艺繁荣;•掌握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掌握一些著名的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审美能力。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和文艺繁荣;•理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教学难点:•理解和分析宋元时期的文艺作品;•掌握文艺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步骤本课采用以下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通过引入宋代和元代的代表性文化艺术作品,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步骤二: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通过教师梳理和讲解,向学生介绍宋代的科技发明,如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等,并让学生探讨这些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步骤三:学习宋代文艺的繁荣介绍宋代文艺的繁荣,包括诗词、戏曲、画等,并通过示范和欣赏著名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宋代文化的魅力。

步骤四:学习元代的文学艺术介绍元代的文学和艺术,包括元曲和元画等,让学生了解元代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步骤五:思考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宋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和影响,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2.2 教学重点•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和文艺繁荣;•掌握一些著名的文学、艺术作品。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向学生介绍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点;•示范法:通过示范和欣赏著名作品,让学生感受并理解宋元文化的魅力;•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三、教学设计3.1 情境设置情境一在一个历史博物馆参观展览,学生们看到了宋元时期的文化艺术作品,感受到了宋元文化的魅力。

情境二学生们参与一个历史文化知识竞赛,通过回答问题和解释相关知识点,展示对宋元文化的了解。

第十六课 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

第十六课 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

第十六课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一、介绍宋元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着非常独特的表现,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中原地区出现了两个非常强大的王朝,市场和商业文化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期,各种文化和艺术表现也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

二、宋元文化的繁荣1. 经济的繁荣宋代的士人大都以文学、诗词为乐,而科举制度的实施,将士人联系了起来。

宋代科举考试经济的繁荣表现在四个方面:1.科举考试加剧了赋役和徭役制,成为官吏的儒生要车马、役老婆,云车、柬车和背轿以及各种负担,使地方经济较为繁荣;2.科举考试决定了政治上家族和族群的派别,也决定了经营上各个家族和各个地区之间的竞争,助长了市场经济得到发展;3.科举考试促进了文字经济,导致了书籍、报纸、印刷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4.因科举考试而决定官吏人数一增,比较暂时的官吏人员如租庸调和税工人员一般数量就翻倍,也提高了税收总量,使商业繁荣。

2. 文化的繁荣宋代的文化发展在历史上是十分独特的,这个时代的诗人和文化人物往往采用自然和陶渊明的作风,这样的风格被称为“山水田园式”的写作法。

同时,在宋代,文人之间也存在着一种独特的文人文化,这种文化的兴盛不仅助长了诗人和文学家的创作,而且也帮助了如金庸、古龙、是一大批小说创作者的涌现。

3. 技术的进步在这个时代,水稻种植和勾栏等农技开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工程技术的提升也获得了不小的进展。

这个时期的技术进步不仅有利于生产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还帮助了社会的繁荣和科技进步。

4. 商业的兴盛宋代是中国商业繁荣的时期之一,这个时代在商业和金融方面的发展为后来的中国经济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思考。

这个时期的商场、街道和新兴的商业文化为后来的商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工程技术的进步。

三、宋元文化的特点1. 治国思想在这个时期,孝敬、仁爱和使命感等思想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宣传和传播。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史学、文学和艺术的成就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朝代。

_____ .2、元朝的棉纺织业中心在______。

3、为欧洲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重要条件的我国古代发明是______。

4、被称为“衣被苍生”的棉神的化身是____。

5、当时在海上航行时“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当时是指哪一朝代。

1、概况:_____史学家________编写, 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

2、宗旨:“善可为法,恶可为戒”,为统治者提供_____经验。

3、主要内容:1)按________顺序记述了从__________ 到__________共1362年的历史。

2)记述与历代______________相关的_____、_____、________。

4、意义:是________发展的新境界,体现了______,对中国史学的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概况:起源于_____,句子________,便于_________,并可_________。

2、代表人物:豪放派:_____、________;婉约派:_____、_______元杂剧是一种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演出一个完整故事的戏曲艺术_______《_______》----揭露当时统治阶级残暴的黑暗统治。

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贴近百姓生活、以叙事为主的________开始成为中国文学主流关汉卿《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资治通鉴》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司马光《窦娥冤》李清照《如梦令》巩固知识1、北宋史学家___ 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巨著___+2、北宋著名词人__-_ 的代表作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3、两宋之交的女词人____ 词风委婉含蓄,清新淡雅,代表作有_______-4、辛弃疾是______ 时期的著名词人,他的词慷慨激昂,豪迈悲凉,代表作有______5、______标志着我国吸取艺术的成熟。

初一历史(下学期)《繁荣的宋元文化》

初一历史(下学期)《繁荣的宋元文化》

药学研究
宋元时期药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如《本 草纲目》等药学著作的出现,丰富了药物学 知识体系。
05
宋元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宋元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
1 2
与辽、金的文学、艺术交流
宋元时期,中国与辽、金等周边国家在文学、艺 术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互相借鉴和吸收各自 的文化特色。
与西夏的宗教、科技交流
影响
宋元文化的影响深远,不仅影响了中国自身的文化艺术发展 ,也对东亚地区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宋元文化的传 播,促进了东亚地区的文化交流与互动,推动了东亚文化的 共同发展。
宋元文化的代表人物与作品
代表人物
苏轼、辛弃疾、关汉卿、白朴等 。
代表作品
《水浒传》、《西厢记》、《窦 娥冤》、《汉宫秋》等。
02
宋元文学的繁荣
宋词的发展与代表人物
发展
宋词是宋代文学的代表,其发展源于 唐诗,经过五代十国的孕育,在宋代 达到巅峰。
代表人物
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他 们的作品风格各异,既有豪放派的豁 达,也有婉约派的细腻。
元曲的起源与代表作品
起源
元曲是元代戏曲的代表,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宋金两代的诸宫调和北方民间曲子。
元代雕塑的艺术风格与代表作品
艺术风格
元代雕塑以粗犷豪放、气势磅礴为特点,注重表现作品的内在精神和力量。同时,元代雕塑也吸收了 不同地区的艺术风格,呈现出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
代表作品
元代雕塑的代表作品有山西晋祠圣母殿的侍女像、河北曲阳的观音像、杭州飞来峰的佛像等。这些作 品在造型、线条和神态上都展现了元代雕塑的高超技艺和独特魅力。
代表作品
《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和《赵氏孤儿》等,这些作品具有深刻的 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PPT课件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PPT课件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
天上宫阙,今夕是
何年?我欲乘风归清影,何似在人


转朱阁,低绮
户,照无眠。不应
有恨,何事长向别
时圆?人有悲欢离
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 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二 连线题:把下面古代文学家和他的作品 用线连起来。
关汉卿 苏轼 辛弃疾 司马光 李清照
《念奴娇·赤壁怀古》 《资治通鉴》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窦娥冤》 《如梦令》
苏轼
(1037-1101年),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 山(今属四川省)人。苏 轼与父苏洵、弟苏辙都在 文坛上享有名望,人称 「三苏」。
辛弃疾南宋《 《菩 破萨 阵蛮子··书醉江里西挑造灯口看壁剑》》
慷慨激昂,豪迈 悲凉,充满忧国 忧民的爱国豪情
1、元曲:元杂剧、散曲 2、元杂剧:
关汉卿:《窦娥冤》
一 选择题 1 著名历史著作《资治通鉴》是一部 A 纪传体通史 B 编年体通史 C 纪传体断代史 D 编年体断代史 2.下列诗词中属于李清照的作品是 A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B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C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D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河北梆子戏《窦娥冤》
司马光
北宋史学家、 政治家、文学家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导学案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教学目标通过对司马迁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学习,知道《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并能识别《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不同体例。

通过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及其代表作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教学重点《资治通鉴》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和元杂剧。

教学难点元曲的特点。

探究学习宋元时期,我国不仅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许多领先世界的成就,在史学、艺术等领域也是成果辉煌,是我国古代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也因在史学上的巨大成就,与司马迁一起被称为“二司马”。

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坛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风格多样、取材广泛、思想丰富,优秀词人和作品层出不穷,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元朝是我国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关汉卿的《窦娥冤》集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

宋元文化高度发达,对中国以及世界闻名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

它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苏轼的词你知道这首歌的作词者是谁吗?他是我国宋元时期伟大的词人。

宋元时期不仅出现了苏轼这样的词人,而且也涌现出了李清照、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出现了文化繁荣的局面。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北宋时期的一位伟大的史学家。

司马光北宋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资治通鉴阅读教材请回答:(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2)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这本书的体裁是什么?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从司马光的身上你可以学到哪些精神?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

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都在文坛上享有名望,人称「三苏」。

教师配乐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 学 元曲 关汉卿
辛弃疾 李清照
两宋之交 元代
《如梦令》 《窦娥冤》
四、材料分析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回答:
1、上列词句是谁的作品?
苏轼
2、词中“周郎”是谁? 周瑜 3、上列词句体现了作者的什么风格? 豪迈奔放
行刑前的遗愿: 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 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 六月天降三尺瑞雪 楚州亢旱三年
窦娥冤
散 天净沙 ·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小结
类别 史学 宋 词 人物 司马光 苏轼 朝代 北宋 北宋 南宋 代表作 《资治通鉴》 《念奴娇.赤壁怀古》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声声慢》 李清照
辛弃疾(1140- 1207),南宋词 人。字幼安,别 号稼轩居士,历 城(今山东济南) 人。 与苏轼齐名, 并称苏辛。
辛弃疾发扬宋词的豪放风格
醉 里 挑 灯 看 剑 , 梦 回 吹 角 辛 连 弃 营 疾 。

1.元朝出现了元曲 2.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 3.元曲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元代杂剧人物
元杂剧的角色
末—— 男主角 净——大多是 权贵、富豪、恶霸、贪官、无赖等形象 丑——刁钻、滑稽的人物 —大多是权贵
旦——女主角
关汉卿,大都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 家,也是我国戏剧史 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 剧作家。他与郑光祖 、白朴、马致远齐名 ,被称为“元曲四大 家”。
地也,你不分好歹 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 枉为天! ——窦娥在刑场的唱词
苏 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 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 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 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 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 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眉山三苏祠
李清照 (1084.2.5.~1155.4.1 0.) 号易安居士,南 宋杰出女文学家,山 东济南人,是婉约派 词人 ,历史上与济南 历城人辛弃疾并称 “济南二安”。
2.词在唐朝时已出现
3.经过五代到两宋,词得到很大发展 4.词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二、宋代杰出的词人有哪几位?
时期: 北宋
词特点: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代表作:《念娇奴· 赤壁怀古》
苏 轼 (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 )人。苏轼与父苏洵、 弟苏辙都在文坛上享有 名望,人称「三苏」。
苏 轼 《 念 奴 娇 • 赤 壁 怀 古 》
人故羽遥 生国扇想 如神纶公 梦游巾瑾 ,,,当 一多谈年 樽情笑, 还应间小 酹笑、乔 江我樯初 月,橹嫁 。早灰了 生飞, 华烟雄 发灭姿 。。英 发 。
卷人大 起道江 千是东 堆,去 雪三, 。国浪 江周淘 山郎尽 如赤, 画壁千 ,。古 一乱风 时石流 多穿人 少空物 豪,。 杰惊故 。涛垒 拍西 岸边 ,,
我们应该学习司马光
的哪些可贵品质?
书名
作者
成书 时间
内容
体例
叙述从战国到 《资治 司马光 北宋 编年体 五代的历史 通鉴》
叙述从黄帝到 《史记》司马迁 西汉 汉武帝的历史 纪传体
1.词的梗概 2.宋代杰出的词人有哪几位?
3.他们的代表作及风格特点是什么?
一、词是什么?在什么时候出现、流行? 1.词是一种新体诗歌
一、选择题
1 .著名历史著作《资治通鉴》是一部 A 纪传体通史 C 纪传体断代史 B 编年体通史 D 编年体断代史
2.两宋之交最著名的女词人是
A 陶渊明
B 王昭君
C 李清照 D 辛弃疾
3.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A 《声声慢》 B 《资治通鉴》
C 《念奴娇》 D 《窦娥冤》
三、连线题:把下面古代文学家和他的作 品用线连起来。 关汉卿 苏 轼 辛弃疾 司马光 李清照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资治通鉴》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窦娥冤》 《如梦令》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古代文化艺术的高峰
作者: 时期: 体例: 内容: 作用:
司马光 北宋 编年体通史 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对研究古代历史 有重要参考价值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
( 1019 ~1086 ) 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 翰林院学士兼侍读等职。专事著史19年,主编 《资治通鉴》,与司马迁并称为“史学两司马”
一不我 粒扁是 铜炒蒸 豌不不 豆爆烂 响煮 当不 当熟 的捶 , ,
关汉卿
代表作:
《窦娥冤》
, ,
下一页
“感天动地”的元杂剧
元杂剧: 它是诗歌、音乐舞蹈表演宾白相结合 ,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 剧形式。
元杂剧的结构 楔子——交待人物 和剧情背景 第一折——开端 第二折——发展 第三折——高潮 第四折——结局
李清照
《如梦令》
李清照
Hale Waihona Puke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 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而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 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 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