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中国苗镇项目

合集下载

项目安全管理及保障措施

项目安全管理及保障措施

项目安全管理及保障措施质量为本,安全为魂。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党和政府一贯的安全生产方针,抓好对职工及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是提高职工的行为安全,防患于未然的治本之举,同时必须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在施工中坚决杜绝一切不安全因素,保证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确保本工程施工安全。

一、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组织保证体系(1)建立安全保证体系,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项目部设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为安全第一责任人;管生产的施工负责人必须管安全;项目部设安质部,并设专职安全检查工程师、安全检查员,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进行安全责任目标的分解,在经济承包书中实施对安全生产指标的考核。

资金和信息保证体系(1)保证足够的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和物资投入。

(2)建有完整、可靠的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保证及时、准确地传递、处理和反馈各类有关安全生产的信息。

12.2.3我单位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善,建有以下制度:(1)安全生产责任制;(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3)安全生产检查制度;(4)安全生产验收制度;(5)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6)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制度;(7)安全生产奖罚制度;(8)工人职员因工伤亡事故报告制度;(9)重要劳动防护用品定点使用管理制度;(10)特种作业及外协力量安全管理制度。

二、安全生产教育安全教育内容分别为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

我单位的安全教育分三个层次进行,一是对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

每次生产会、调度会、协调会布置生产任务先强调安全生产,对本工程易发生事故的地方和行为尽量作到事先提醒,要求各级管理人员高度警觉,防止不安全因素滋长,做到警钟长鸣。

二是对基层单位领导、工地施工负责人、安全员开展的安全业务培训。

在安全专业技术培训方面,进一步学习《建筑法》有关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条例,使管理人员提高认识,转变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观念,把“安全第一”变成依法办事的自觉行动。

2023年投资项目管理师之宏观经济政策自我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2023年投资项目管理师之宏观经济政策自我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2023年投资项目管理师之宏观经济政策自我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100题)1、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 )。

A.土地补偿费B.安置补助费C.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D.以上三者都是【答案】 D2、( )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位,其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并起着支撑作用的产业或产业群。

A.主导产业B.引导产业C.支柱产业D.重点产业【答案】 C3、投资效益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宏观效益是从( )来考察的。

A.独立国民经济B.整个国民经济C.投资项目本身D.投资项目目标【答案】 B4、资本市场的首要功能是( )。

A.资本市场具有融资功能B.资本市场能够有效地行使资源配置功能,优化资源配置C.促进体制创新D.资本市场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长期资金【答案】 B5、财政收入类的政策工具有税收和( )。

A.国债B.股票C.利息D.基金【答案】 A6、政府对资源在各产业间配置进行干预的手段是( )。

A.货币政策B.价格管理政策C.投资政策D.产业政策【答案】 D7、鼓励各地区根据自身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发展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属于产业布局的( )。

A.平衡性原则B.政治和国防安全原则C.合理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答案】 C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有其主要目标,下列描述有误的是( )。

A.促进经济增长B.增加就业C.稳定物价D.保持国家收支平衡【答案】 D9、各国在选取衡量通货膨胀的价格指数方面不尽相同,我国主要是用( )衡量通货膨胀。

A.生产价格指数B.全社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D.消费物价指数【答案】 B10、根据《国土资源部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的具体规定,关于闲置土地认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已动工开发建设但开发建设的面积占应动工开发建设总面积不足1/3或者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25%且未经批准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1年的B.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建设用地批准书未规定动工开发建设日期,自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生效或者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设用地批准书颁发之日起满1年未动工开发建设的C.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建设用地批准书未规定动工开发建设日期,自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生效或者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设用地批准书颁发之日起满3年未动工开发建设的D.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同意,超过规定的期限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建设用地【答案】 C11、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包括( )。

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前言木材是绿色、可再生、可降解、可循环的环境友好型材料,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

目前我国木材对外依存度高达50%,针阔叶珍稀珍贵用材和大径级用材呈资源结构性短缺态势。

立足国内林地资源空间,构建总量稳定、结构明确、质量提高、调度有序、重点布局的国家储备林体系,是实现高价值树种立木资源增值储备、国际战略资源风险储备、珍稀珍贵树种种质资源储备以及无形生态产品储备的重要途径,对建设生态文明、建成全面小康和美丽中国具有战略意义。

根据《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35年)》、《贵州省十大林业产业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0年)》、《国家储备林划定办法(试行)》等文件要求,为积极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我项目设计单位组织项目实施区技术人员,对项目区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范围、建设内容、地点、各地类的立地条件、造林树种和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根据项目区的社会经济情况及营造林技术水平及经验,编制了本项目实施方案。

1第一章基本情况1、工程概要:二、项目名称:XXX(林场)2019年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3、主管单位:凯里市国有林场四、建设单位:XXX五、建设地点:凯里市经济开发区下司镇翁港村六、建设性质:新建七、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工程投资计划下达的建设任务及建设内容(按省林业厅下达计划填写)。

工程实践建设总规模(分建设类型),其中:新造林面积(分树种);现有林改培面积(分树种)。

八、建设期限:2019年—2023年十、工程建设单位概略简要阐述工程建设单位的丛林资源情况,突出体现资源培养特征、技术队伍和经营能力。

第二章总体思路一、目的意义二、指导思想坚持以生态建设为总目标,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总任务,以增加林木资源储备为核心,以优化资源结构、提高资源质量为主线,以水光热条件好、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及技术力量强的林场或林业专2业协作组织、林业大户为重点,通过增加活立木储备,增加珍稀树种用材林资源,加快建设一批集约化、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国家储备林基地,为全面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奠定基础。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项目谋划储备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项目谋划储备的通知

设施农业2023-104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项目谋划储备的通知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安排部署,按照《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的通知》(农计财发〔2023〕6号)要求,我部将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项目库,做好设施种植、设施畜牧、设施渔业、现代物流设施等各类现代设施农业建设项目谋划储备,引导加大融资支持。

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牢固树立大食物观,以优化设施农业布局、适度扩大规模、升级改造老旧设施为重点,建立健全融资项目库,强化项目谋划顶层设计,完善“分类设库、分层储备、分级管理”运行机制,优化“主体线上填报、地方逐级推介、部门分批推送、银行自主审贷”流程模式,用好贷款贴息、财政奖补等各类政策工具,引导撬动更多金融活水流入现代设施农业,助力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以基础设施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支持重点(一)支持建设以节能宜机为主的现代设施种植业。

加快传统优势产区设施改造提升,支持整县推进实施老旧低效设施改造,加快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和设施装备,有序推进产业提档升级。

以生态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为前提,有序推进西北戈壁、黄淮海和环渤海盐碱地等非耕地现代设施农业园区化开发。

强化大中城市现代化都市设施农业建设,突出发展现代都市型智慧设施农业,建设一批全年生产、立体种植、智能调控的连栋温室和植物工厂等高端生产设施,形成一批布局合理、高产高效的现代设施农业标准化园区。

以蔬菜和水稻生产大县为重点,合理布局建设集约化育苗(秧)中心。

(二)支持建设以高效集约为主的现代设施畜牧业。

加快规模养殖场设施化改造升级,支持配套和完善精准饲喂、智能环境控制、粪污处理利用等设施设备。

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初见成效

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初见成效

1项目概况凌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自承担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以来,受到了凌海市政府、市农村经济发展局等领导的关注和支持,中心领导也非常重视,全力组织实施,使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宣传培训,菜农对该项技术逐渐认可,该技术在改善蔬菜生产环境的同时增加了菜农的收益。

项目实施过程中,年初有工作计划,与合作单位有任务书协议,下乡有记录,参加人员有工作日志,工作有阶段总结。

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是基质取代营养土、地表育苗改空间支架育苗的有机结合,形成蔬菜育苗技术新模式。

一年来,该项目推广新品种4个:番茄1个、西瓜1个、西兰花2个;推广新技术8项;示范面积1355亩,推广面积13550亩;集中培训40余次,现场指导60余次,赶科技大集4次;新闻媒体宣传2次。

采用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用种量减少,育苗周期短,土地利用率高;采用有机营养基质栽培技术,减少了土传病害,避免破坏土壤的生态结构;适于机械化操作,省工省力,实现规模生产,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大。

2主要技术内容完成情况2.1示范区建设。

该项目以蔬菜工厂化育苗合作社、龙头企业为示范重点,计划示范面积1050亩,273万株苗,完成示范面积1355亩,示范区落实到新庄子、建业、右卫、谢屯、双羊、余积等6个乡镇,品种有西兰花、番茄、西瓜等。

其中西瓜710亩,100万株苗,分布在新庄子六段村260亩、将军村200亩、大明村100亩、新庄子村150亩,全部定植完成;西兰花260亩,73万株苗,分布在新庄子姜木村30亩、建业绥丰村39亩、博字村38亩、右卫大康村25亩、右卫村33亩、谢屯羊户屯村31亩、马家湖村37亩、小幺村27亩。

番茄385亩,100万株苗,分布在余积镇小方村45亩、齐家村34亩、霍韩村36亩,谢屯乡光辉村35亩、大马村28亩,双羊镇五旗村45亩、长山子83亩,建业新安村20亩,右卫西彭村59亩。

推广辐射面积计划10500亩,完成13550亩,分布在新庄子、建业、右卫、谢屯、双羊、余积等16个乡镇。

项目申报学习课程

项目申报学习课程

(4)服务能力较强。与成员在市场信息、业务培训、技 术指导和产品营销等方面具有稳定的服务关系,实现 了统一农业投入品的采购和供应,统一生产质量安全 标准和技术培训,统一品牌、包装和销售,统一产品 和基地认证认定等“四统一”服务。
(5)主产品具有自主注册商标和产品认证。获得无公害 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标志或地理标志认 证。获得中国农业名牌,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证书、 著名商标证书或博览会奖项等以及产品出口获得外汇 收入的,予以优先考虑。
(2)运行机制合理。有规范的章程、健全的组织机构、 完善的财务管理等制度;有独立的银行账户和会计账 簿,建立了成员账户;可分配盈余按交易量(额)比 例返还给成员的比例达到60%以上。
整理课件
5
(3)所从事的产业应当符合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 规划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已经带动形成了当 地主导产业,成员年纯收入比当地非成员农民年纯收 入高出30%以上。
2000亩以上,每年补贴80万以上
2、名优经济林、花卉项目
名优经济林花卉项目单个项目中央财政年度投 资规模控制在80万元以上;自筹资金的比例 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60%。
注:项目申报时间7月9日
整理课件
21
(五)农业综合开发供销合作社项目
1、扶持对象:由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 作社,以及由供销合作社兴办的农业产业化龙 头企业。
整理课件
7
3、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项目 (补贴10—20万 ) 4、农产品促销项目 5、“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试点项目 部级直属单位 :20万 省级:70万 地级:45万 6、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项目 7、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项目 每个示范县(农场)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0万 8、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项目 每个省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0110万 9、优势农产品新品种推广项目 每个示范方补助2万

中国石油公司建设用地青苗及附着物补偿管理暂行规定

中国石油公司建设用地青苗及附着物补偿管理暂行规定

中国石油公司建设用地青苗及附着物补偿管理暂行规定为了完善油田公司建设用地暂行规定,切实加强油田公司建设用地的管理,规范建设用地运作行为,结合公司的实际,对建设用地的青苗和其他附着物补偿暂作如下规定:一、建设用地中的青苗和地面附着物的赔偿必须做到现场清点、数据准确、原始资料齐全。

1、征用或临时用地中的青苗及地面附着物的赔偿,要由勘探开发建设项目经理部土地管理人员会同当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乡(镇)或村(组)、土地承包人共同现场清查登记,分别就其名称、单位、数量等逐项填写清楚,并由参加清点丈量的当事人签名或盖章。

2、青苗及地面附着物的补偿标准(见附表一),该标准随着生产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发生调整,需经勘探开发建设项目经理部领导审批通过并报财务处备案。

3、青苗及地面附着物的补偿要与当事单位或个人签订书面补偿协议,附已清点或丈量过的青苗及地面附着物清单(见附表二),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乡(镇)、村(组)、土地承包人签字、盖章。

二、勘探开发建设项目经理部应设置土地复核员。

1、土地复核员要选拔责任心强、业务精、诚实可靠的同志担任。

2、复核员要建立复核岗位责任制。

复核员主要负责对由被补偿方提供的生产建设临时用地的青苗种类及地面附着物的数量进行定性、定量的现场审查复核;对征用土地的面积、地类及其补偿标准进行现场复核;在认真审查复核后,复核员须在相关报审资料上签字确认。

三、建设用地青苗及地面附着物的补赔偿付款。

1、对外付款须填报付款审批单、提交复核员审核的签单、协议书、发票等相关单据,经办人、部门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分管财务主管领导签字、报公司财务处付款。

2、相关资料应存档备查。

四、本规定解释权在财务处。

五、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附:建设用地青苗及土地附着物赔偿参考标准(发文日期:2008年11月18日)青苗及地面附着物清单年月单位:元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或土地承包人): 土地复核人:土地经办人:各地青苗补偿标准注:单位为人民币元电力建设补偿标准注:单位为人民币元树木补偿标准注:单位为人民币元。

最新整理关于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及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情况自查报告.docx

最新整理关于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及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情况自查报告.docx

最新整理关于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及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情况自查报告关于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及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情况自查报告xxx省林业厅:我市共有xx县国家枣树良种基地、xxx县国家抗盐碱树种良种基地两处国家重点良种基地,xxxxx县国家枣树良种基地建设项目和xxxxxx县抗盐碱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两个种苗工程项目。

按照《xxx省林业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及种苗工程项目考核工作的通知》(x林办字〔20xx〕20号)要求,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及建设单位按照考核要求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报告呈上。

附件1:xx县国家抗盐碱树种良种基地自查报告一、基地基本情况xx县国家枣树良种繁育基地是国家林业局、xxx省林业厅和xx县人民政府共同投资兴建的全国最大的红枣良种基地,始建于1988年,主要从事以红枣为主的资源收集、保存、选优、示范、推广等工作,占地总面积55公顷。

xx 县国家枣树良种基地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编制工作人员6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2人、技术员2人,拥有一支集科研、生产、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科技队伍。

基地建设20多年来先后完成了“xx县红枣良繁基地建设项目”和“xx 县林木良种基地建设项目”两大基地建设任务,参加了“国家林业‘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

作为协作单位参加 xx林业大学主持的“枣新品种选育和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

基地收集保存红枣种质资源达到640份,经过长期对红枣品种资源的观察、测定、分析,良繁基地的科研人员选育出金丝丰、金丝蜜、无核红、早脆王等优良红枣品种。

在2000年国家林业局举办的全国红枣交易会上早脆王、金丝丰荣获“金奖”,金丝蜜、无核红荣获“银奖”。

20xx年—;20xx年基地累计生产良种苗木25万株,接穗460万条,良种苗木、接穗远销到河南、江苏、新疆、内蒙古、辽宁、xx、广西、湖南及周边10多个省、市,种植面积达400多万亩,实现遗传增益3.6亿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苗镇”旅游产业项目概要一、基本概况施洞镇位于贵州省台江县北部,苗岭山脉余麓,清水江南岸,与黄平、镇远、施秉、剑河四县毗邻,隔江与施秉县马号乡相望。

镇区距台江县城38公里,距州府凯里70公里,距旅游胜地施秉杉木河60公里,距历史古城镇远30公里。

全镇行政面积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037亩,其中田面积10450亩,土面积1587亩。

辖21个村居,97个村民小组,4401户,19101人(98%为苗族)。

施洞镇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方便,凭借清水江,施洞水上交通下可至湖南洞庭湖,上可至州府凯里。

陆上有828县道和镇台旅游公路在镇区通过,是周边地区的交通枢纽中心,也是台江县民族风情旅游的一个重要古镇。

施洞,苗语称“展响”,意为“贸易集散地”,古时叫狮洞口,在清雍正十一年(1732年)始建台拱厅(今台江)时隶属之,清咸同年间曾在此建制,民国初年称为友助镇,辖十五个堡,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建政时期改为施洞区,1991年拆乡并镇,改名施洞镇。

2010年施洞镇完成新增固定资产投资2040万元,2011年上半年完成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464.3万元。

全镇粮食总产量670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015元,较上年增长10.03%。

十二五期间施洞镇将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夯实二个基础,培育三大产业”来建设和发展,即围绕发展为中心,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培育银饰刺绣、民族风情旅游、绿色生态产业,着力打造“施洞苗镇”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园,稳步推动施洞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资源优势施洞镇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地区一个古老的的小城镇,历来为军事要塞、人杰地灵之乡,是苗族反清起义领袖张秀眉的将领张老九、九大白的故乡。

咸同年间,张秀眉起义军曾以此为据点,与清军作殊死的战斗。

苗族起义军失败后,清将席宝田、苏元春、田兴恕等留守施洞,修建公馆。

清末曾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孙中山秘书张伯修、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张卓、著名苗族女歌唱家阿泡等都出生于此。

施洞镇地处于清水江中游,凭借清水江水上交通优势,历史上一度经济繁荣。

清乾隆初年,施洞开辟市场,为湘、黔水运交通要津,商贸云集。

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商贸内迁,清水江航运兴盛,日泊商船近千艘。

施洞老街保留完整,花街路面,全用鹅卵石铺墁,民舍整洁,颇具民族遗风。

清末民初,施洞由于水路发达,经济繁荣,地理位置特殊,是兵家必争之地,各种社会名流、高官达贵相聚于此。

往来客商、达贵在这里起房造屋,修建公馆,使施洞繁华一时,现存的文物古迹还能见证这段历史。

而今,文物古迹已成为施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苏元春公馆、两湖会馆是台江县境内现存规模较大的清代建筑物,张伯修公馆、龚继昌公馆、刘家祠堂、万人坑、偏寨藏鼓洞、八大窨子屋等也是各个时期施洞镇社会历史背景的有力见证。

抗战时期,中国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曾到两湖会馆演出。

而真正使施洞名声在外的,是举世无双的苗族姊妹节和独木龙舟节以及施洞苗族银饰、刺绣工艺品。

农历“3.15”姊妹节是施洞的一道流传千古之秘,是施洞地区最热闹的一个节日,其节日盛况令游客为之惊叹,如醉如痴,流连忘返。

姊妹节的文化内涵,主要是苗族青年男女晚上共吃姊妹饭、赠送姊妹饭、对歌谈情,白天在河沙坝盛装踩鼓,展现动人的舞姿和亮丽的银装,故被喻为“东方最古老的情人节”。

龙舟节则是施洞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是中国古代一种集体祭龙活动,意在祈求“龙”赐予民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独木龙舟是中华大地龙舟文化的一枝奇葩,遨游于清水江上的独木龙舟乃施洞地区所独有,其两排人站立划桡的姿势和装束亦为华夏大地所罕见。

从采木到凿舟,从下水到竞渡,其程序都有相关的仪规、禁忌和传说,无不表现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苗族文化气息。

最吸引世人眼球的民族工艺品主要是银饰、服饰和刺绣。

施洞苗族的民间工艺美术精湛,内涵深邃广博,堪称“无字史书”,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可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变迁,具有极高的文化品味,是世界民族工艺的精品,它因具鲜明的民族个性以及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商品开发价值而倍受国内外青睐。

施洞苗族人民能歌善舞,无论在迎宾设宴,节日,游方,红白喜事以及上山劳动等各处场合,都能听到苗族人民的歌声。

苗族诗歌没有文字,只有通过演唱才能表达其思想内容和流传下去。

施洞的苗族舞蹈以皮鼓舞为主。

皮鼓舞也称为踩鼓,是施洞苗族民间最传统、最常用的舞蹈,几乎每个自然寨,每个村民小组都有自己的皮鼓舞队,舞蹈者多为盛装的青年女子。

踩鼓节奏快慢有致,动作幅度大小不一,舞姿优美,把苗族人民勇敢勤劳的民族精神溶入舞蹈之中。

但是,由于身上盛装沉重坚硬的束缚,施洞踩鼓并不象反排木鼓舞那么激情奔放,它只是一种形式,最终目的是展现华美的盛装。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施洞镇作为民族文化古镇,却不幸的是,施洞文化现已逐步流失或消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干部群众保护苗族文化观念意识淡薄;二是苗族文化被汉族文化冲淡,人们越来越向往城市生活,平时人们并不穿苗族服装,另外,各种火柴盒式的砖房到处修建,把昔日的古镇面容弄得面目全非;三是旅游开发力度不大,孩子们小时在学校生活,长大后因苗族文化不能给家里带来多大财富,便纷纷外出打工找钱,没有时间和兴趣学习苗族文化,致使苗族文化失传;四是由于年久失修,各种文物古迹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近年来,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开始引起官方的重视,并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取得了无可非议的成果,每年还不惜重金举办姊妹节和龙舟节活动,甚至把施洞姊妹节提升为贵州苗族姊妹节,还曾经到凯里乃至贵阳举行开幕式,虽然的确扩大了影响力,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一旦失去经济的支撑和官方组织,群众的自发性就消失。

而且,这两大节日一年一度只举行一次,昙花一现,并不能满足多数人的好奇心。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施洞民族文化,增加全镇的旅游产业收入,有针对性地实施和打造施洞苗镇,并使之成为建设性项目来投资,这对华夏古文化保护、增加地方群众旅游收入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结合施洞镇长远发展规划,全镇拟望打造发展成为中国苗族第一镇,即“中国苗镇”,其项目建设主要内容有以下一些方面:1、银饰加工。

重点扶持120家,有条件的可以考虑为公司模式发展。

2、刺绣加工。

重点扶持120家,有条件的可以考虑为公司模式发展。

3、文化路及老街。

通过异地移民搬迁及老街整治项目,建成民族银饰、刺绣产品一条街。

4、苗族文化博物馆及休闲文化长廊。

定点在镇区塘坝村至偏寨村,修缮历史古迹、休闲文化长廊,供游客参观与休息。

5、苗族服饰展示厅、万人踩鼓场。

定点在偏寨村,平时给游客浏览,节日期间让游客参观与娱乐,并可通过出租服饰取得经营收入。

6、手工刺绣场。

通过培训及组织成立刺绣协会,做大做强苗旅刺绣产业,为游客提供施洞标志性的民族旅游刺绣产品,力争五年内从业人员达到3000人以上,创收达3亿元以上。

7、施洞大酒店。

通过招商引资建成星级酒店一家,满足中高端游客的餐饮住宿娱乐需求,并带动周边旅店业的发展。

8、民族文化广场。

在镇驻地新建一个民族文化广场,其面积50亩,可供游客在节日期间观赏民族传统节目表演。

9、民族村寨保护。

对风景好,古建筑保护好的村寨进行改造,为游客提供具有欣赏价值的民族文化基地,主要定点在平兆村、旧州、巴拉河村和小河村,可进行婚俗表演与体验,苗族人类发展历史展示、解说等。

10、山径漫游。

修桥改路,为往来旅客提供户外活动与旅游结合,线路巴拉河--小河村--猫坡--猫鼻岭--剑河县革东山脉。

11、农家乐。

扶持每村30户农家乐接待户,在镇区清水江上下游河滩设立自助垂钓区,有条件的可以考虑发展为旅游接待山庄。

12、历史古迹修复。

主要包括苏元春公馆、八大窨子屋、万人坑、楚军义山碑、偏寨藏鼓洞、百花山寺、两湖会馆、一品夫人墓、红军渡口等一些历史文化古迹、遗址的修复重建工作,使之成为日常旅游景点来修建。

五、项目投资结合以上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其投资概算如下:1、银饰加工。

每户加工户扶持10万元,共计需投入资金我1200万元。

2、刺绣加工。

每户加工户扶持10万元,共计需投入资金我1200万元。

3、文化路及老街。

实施异地移民搬迁120户,按每户需扶持10万元计算,需投入资金1200万元;老街整治0.3公里,涉及住户60户,按公里投入资金2000万元,每户整治经费30万元计算,共需投入资金我2400万元。

4、苗族文化博物馆及休闲文化长廊。

修建苗族文化博物馆一个需投入资金1000万元(包括文物选择、采购);新建休闲文化长廊2000平方米,以每平方米投入资金2万元计算,需投入资金4000万元,共计需投入资金5000万元。

5、苗族服饰展示厅、万人踩鼓场。

新建苗族服饰展示厅需投入500万元;新建一个万人踩鼓场(包括斗牛场、旅方场、停车场、六角休闲亭等附属设施)需投入资金2000万元,共计需投入资金2500万元。

6、手工刺绣场。

新建培训大楼一栋,聘用培训人员若干,共需投入资金500万元。

7、施洞大酒店。

拟新建四星级宾馆一座,共需投入资金2000万元。

8、民族文化广场。

广场占地50亩,以每亩投入资金20万元计算,共需投入资金1000万元。

9、民族村寨保护。

按每村投入资金2000万元计算,五个村共需投入资金10000万元。

10、山径漫游。

旅游登山路20公里,按每公里100万元计算,共需投入资金2000万元。

11、农家乐。

扶持120户,每户扶持资金10万元,需投入1200万元;设立江边自助垂钓区10处,按每处投入资金50万元计算,需投入资金500万元,共需投入资金1700万元。

12、历史古迹修复。

施洞历史古迹修复主要包括苏元春公馆、八大窨子屋、万人坑、楚军义山碑、偏寨藏鼓洞、百花山寺、两湖会馆、一品夫人墓、红军渡口等9处历史文化古迹、遗址,以每处投入的修复资金500万元计算,共需投入修复重建资金4500万元。

以上各项建设投资共计3.3亿元。

六、总结总之,施洞镇历来是一个苗族聚居地,其民风古朴,历史文化底蕴浓厚,其苗族姊妹节、独木龙舟节均以苗族的文化面貌独享天下,蜚声中外,每年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娄以万计。

若能将以上项目顺利实施,施洞“中国苗镇”一定打造成功,并享益天下苗族同胞和人类历史发展,建议有关部门对以上项目予以立项,并安排建设资金,使该项目尽快得到实施,施洞镇群众早日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