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新编版)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在作业环境中,存在许多危险和有害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
本文将分别探讨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机械因素、电气因素、放射性因素、生物因素、窒息性气体、高温高湿环境、噪声和振动、照明和色彩、粉尘和毒物、高处作业风险、地下作业风险、海上作业风险以及特殊设备操作风险等方面。
一、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
在生产、使用和储存化学物质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物质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如引起中毒、刺激呼吸道和皮肤等。
此外,化学物质的泄漏和爆炸也可能会对作业环境和设备造成严重破坏。
二、物理因素物理因素也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
例如,高温、低温、噪声、振动、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等物理因素都可能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高温可能会引起中暑和热射病等疾病;低温可能会引起冻伤和寒战等疾病;噪声和振动可能会引起听力损伤和身体疲劳等疾病;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可能会引起DNA损伤和癌症等疾病。
三、机械因素机械因素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
机械设备的运转可能会导致夹击、卷入、碰撞等事故的发生。
此外,机械设备的故障也可能会导致生产中断和设备损坏等损失。
因此,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四、电气因素电气因素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
电是一种潜在的危险源,可能会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
此外,电气设备的故障也可能会导致火灾和电击等事故的发生。
因此,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五、放射性因素放射性因素是作业环境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
放射性物质可能会导致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等危害的发生。
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可能会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引起癌症和遗传变异等疾病。
高空作业危险源的辨识(新编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高空作业危险源的辨识(新编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高空作业危险源的辨识(新编版)1、高空作业施工人员坠落导致高空作业人员坠落有二种方式:一种是导致伤者高空坠落原因不是由于物质不稳定而引起,而是伤者本人身体失稳造成坠落称为直接高空坠落,另一种是由于物质变形、移位、打击使身体失稳而导致坠落。
1.2直接高空坠落表现形式(1)行走中被障碍物所绊而失足。
(2)在脚手架、爬梯上下攀爬失手而坠落。
(3)在管道、小梁行走时脚步不稳(如打滑、踩空)身体失控坠落。
1.3直接高空坠落原因(1)高空作业思想不集中或开玩笑、追逐、嬉闹。
(2)酒后进行登高作业。
(3)因睡眠、休息不足而精神不振。
(4)现场孔洞及高处边缘缺乏栏杆或盖板。
(5)高空作业不戴工具袋手抓物件而失足坠落。
(6)高空作业不扎安全带。
1.4间接高空坠落表现方式(1)踩中易滚动或不稳定物件而坠落。
(2)操作中用力过猛或猛拉猛甩不受力物件。
(3)脚手架上的脚手板、架子管因变形、断裂而失稳导致人员坠落。
(4)工作中梯子折断或在倾倒下导致人员坠落。
(5)触电、物件打击或其他方式导致人员坠落。
1.5间接高空坠落原因(1)高空作业地点无栏杆。
(2)通道上摆放过多物品。
(3)操作人员操作不当。
(4)脚手架不按规定搭设,梯子摆放不稳。
2、高空落物伤人事故(1)起重机械超重或误操作造成机械损坏、倾倒、吊件坠落。
(2)各种起重机具(钢丝绳、卸卡等)因承载力不够而被拉断或折断导致落物。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识别评价与控制(新编版)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识别评价与控制(新编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识别评价与控制(新编版)工序名称危害因素须配备的防护用具、控制管理相关人员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防护用品清单注塑工序废气的产生、化学品的使用、机器噪声等造成危害人体健康注塑操作相关人员需配戴口罩、手套;碎料机操作时必须带耳塞、口罩;装设排气筒及排气扇。
须经过物料安全使用资料、健康安全注塑作业指导书等方面的培训。
活性炭口罩、耳塞、手套碎料工序碎料作业易产生粉尘、噪音打料操作人员作业时必须戴口罩、眼罩、耳塞。
须经过健康安全、工业安全及打料作业指导书等方面的培训。
防尘口罩、护目镜、耳塞注塑上下模上下模操作时,模具的脱落易伤人上下模操作人员作业时必须穿戴安全鞋须经过健康安全、工业安全及上下模等方面的培训。
安全鞋喷油工序喷油作业易产生废气,造成人体伤害喷油操作人员作业时必须佩戴防废气的口罩,防护手套须经过健康安全、工业安全及喷油作业指导书等方面的培训。
活性炭口罩、胶手套配色工位原料配色时,易产生颗粒物及粉尘,易造成人体伤害注塑部配色操作人员作业时必须佩戴防尘口罩及防护手套须经过健康安全、工业安全配色作业指导书等方面的培训。
防尘口罩、胶手套搪胶工序搪胶车间作业时所产生的噪音易对人的听力造成伤害搪胶操作人员作业时必须佩戴耳塞及防护手套须经过健康安全、工业安全及搪胶作业指导书等方面的培训。
耳塞、劳保手套车发工序车发工序作业,经评估,机器产生的噪音不易造成人的听力的伤害;针车的皮带轮及针易扎手针车操作人员作业时无须佩戴耳塞;针车需安装防护罩及针挡须经过健康安全、工业安全及针车作业指导书等方面的培训。
2021版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2021版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2021版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产生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
该项目产生粉尘的主要工艺有:切割、磨削等。
这些粉末被人吸入后可能对呼吸系统带来一定损害,长期吸入可能造成矽肺或尘肺病变等职业危害;误入人眼可能对眼睛造成伤害。
该项目中切割修磨工序较多,如果抽排风系统工作不正常,通风不良,将使厂房内产生的粉尘不能及时抽排出去,将对现场人员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长期接触职业危害性粉尘,如果未采取的防尘措施或不按规定佩带劳动防护用品,会导致人员产生多种职业病,如尘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皮肤疾患、眼疾患、致癌作用等。
高温灼烫热处理炉作业为高温环境作业,主要危害如下:1、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尤其在夏季,可能影响到人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及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使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力分散,工作能力降低,因此,有导致工伤事故的危险。
2、高温环境作业受到热辐射危害。
热辐射可引起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系统变化,因此,有中暑危险。
且高温环境作业,接触炽热物易引起灼烫危险。
3噪声危害该项目的噪声振动源主要为带锯机、金属加工机械、起重机械、运输机械等机械设备运行时产生的机械噪声和机械振动,以及金属切割修磨等作业产生的工作噪声。
噪声会引起人员的心理恐惧、烦躁,同时对安全报警信号起一定的掩蔽作用,容易造成生产事故。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1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1)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生产中的原料、材料、半成品、中间产品、副产品以及贮运中的物质分别以气、液、固态存在,它们在不同的状态下分别具有相对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危险危害特性,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些物质固有的危险特性是进行危险识别、分析、评价的基础。
危险物品的识别应从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化学反应活性、燃烧及爆炸特性、毒性及健康危害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识别。
例如甲醇的危险有害识别见表2-3:表2-3 甲醇危险有害识别标识中文名:甲醇、木酒精英文名:Methyl alcohol; Methanol分子式:CH3OH分子量:32.04UN编号:1230危规号:32058RTECS号:PC1400000CAS号:67-56-1理化性质性状:无色澄清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熔点:-97.8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多种有机溶剂沸点:64.8相对密度:0.79饱和蒸气压:13.33(21.2℃)相对密度:1.11临界温度:240燃烧热:727.0临界压力:7.95最小引燃能量:0.215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产物:CO、CO2闪点:11聚合危害:不聚合爆炸极限(V%):5.5~44.0稳定性;稳定自燃温度:385禁忌物:酸类、酸酐、强氧化剂、碱金属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爆炸性气体的分类、分级、分组:IIAT2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雾状水、干粉、二氧化碳、毒性接触限值:中国PC-TWA:25 mg/m3 PC-STEL:50mg/m3 美国TLV-TWA:262mg/m3 TLV-STEL:328mg/m3对人体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
作业场所常见职业危害之化学有害因素辨识

作业场所常见职业危害之化学有害因素辨识以较小剂量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中的毒物称为生产性毒物。
在生产条件下,化学品经口中毒少见,往往是由于忽视了个人卫生(用受污染的手取吃食物或吸烟)或发生意外事故时,毒物直接吸入或沾染人体而引起的。
尤其是在工业上用作清洗、去污、稀释、提取、黏合等用途的脂肪族、脂环族和芳香族有机溶剂多具挥发性、脂溶性和水溶性,因而此类化合物进入人体途径以吸入为主,也能经皮肤进入。
职业人群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可引起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的分类很多,按其化学成分可分为无机毒物、有机毒物等;按物理状态可分为固态、液态、气态毒物;按毒理作用可分为刺激性、腐蚀性、窒息性、神经性、溶血性和致畸、致癌、致突变性毒物等。
一般将生产性毒物分为以下几类:(1)金属及类金属毒物铅、锰、汞、镉、砷等(2)刺激性气体常见的有硫酸、盐酸、硝酸、铬酸、乙酸等无机酸和有机酸;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氯气、光气、氯化氢、氟化氢、溴化氢等。
(3)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氢、硫化氢和甲烷等。
(4)有机溶剂苯、正己烷、甲醇、二氯乙烯、四氯化碳等。
(5)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苯胺、联苯胺、三硝基甲苯等。
(6)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氯乙烯、丙烯腈等单体;磷酸二甲苯酯、偶氮二异丁腈等助剂。
(7)农药有机磷、有机硫、有机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以及熏蒸剂等。
2.1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职业接触生产性毒物来自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副产品、夹杂物或废弃物,有时也可来自热分解产物及反应产物。
例如:聚氯乙烯塑料加热到160~170℃时可分解产生氯化氢。
毒物可以固态、液态、气态或气溶胶形式存在与生产环境中。
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有以下操作或生产环节有机会接触到毒物:例如原料的开采和提炼;加料和出料;材料的加工、搬运、储藏;成品的处理、包装、生产环节中接触毒物:如化学管道的渗漏,物料输送管道发生堵塞;废料的回收和处理;化学反应控制不当或加料失误而引起冒锅或冲料;化学物的采样分析;设备的保养、检修等。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焊接作业
• 焊接工艺可分三大类,溶化焊、压力焊、钎焊。其中以溶 化焊中的电弧焊、气焊等应用最为广泛。
• 电弧焊 • 电弧焊是利用电弧作热源的熔焊方法,目前应用最广泛。
包括手弧焊、埋弧焊、钨极气体保护电弧焊、等离子弧焊、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等。以电极与工件之间燃烧的电弧作热 源, • 工业中最常使用的焊接法有手工电弧焊、气电焊、氩弧焊、 等离子焊接、机器人焊接
-
结507 24.9 5.6 6.3 1.2 10.3
6.4
18.9 7.9 13.7
职业病危害因素
• 电焊烟尘
焊接作业的主要生产性有害因素是电焊烟尘,烟尘的 分散度极高,其中2μm以下者占95%以上。烟尘的主要 化学成分为氧化铁、氧化锰、氟化物及非结晶质二氧化硅。 长期吸入高浓度电焊烟尘可引起电焊工尘肺。
• 第二产业 (一)工业 采矿业 制造业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二)建筑业
• 第三产业 (一)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交通运输和仓储业 邮政业 (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三)批发和零售业 (四)住宿和餐饮业 (五)金融业: 银行业 证券业 保险业 其他金融活动 (六)房地产业 (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八)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九)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十)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十一)教育 (十二)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十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十四)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2、物理因素 •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 • 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 噪声、振动; • 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红外、激光等 • 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
3、生物因素 如炭疽杆菌、布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 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源物等。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在作业环境中,存在各种潜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受伤、健康损害或设备损坏。
为了确保作业安全,必须对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电气、心理生理和其他危险有害因素,以及如何进行识别。
1.物理因素物理因素主要包括高温、低温、振动和噪音等。
高温:在高温环境中,工作人员可能面临中暑、脱水等风险。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还可能导致热射病和器官损伤。
低温:在低温环境中,工作人员可能面临冻伤、失温等风险。
长时间暴露在低温下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和肌肉损伤。
振动:长期接触振动可能导致工作人员患上白指病、雷诺氏综合征等疾病。
振动还可能导致手部肌肉疲劳和功能障碍。
噪音:噪音可导致工作人员听力受损,长期接触噪音还可能引发头痛、失眠等健康问题。
2.化学因素化学因素包括易燃、易爆、剧毒等物质。
易燃物质:如汽油、酒精等,遇到明火或高温时易发生燃烧,可能引发火灾和人员伤亡。
易爆物质:如氢气、氨气等,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爆炸,造成严重破坏和伤害。
剧毒物质:如氰化物、有机磷等,可通过皮肤接触、吸入或摄入导致中毒,危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
细菌:某些细菌感染可能导致工作人员患上肺炎、败血症等疾病。
病毒:如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等,可能引起工作人员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寄生虫:如血吸虫、蛔虫等,可能通过接触污染的水源或食物进入人体,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损害。
4.机械因素机械因素包括设备故障、安全装置失效等。
设备故障: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受伤或设备损坏。
安全装置失效:安全装置如防护罩、安全阀等失效,可能增加工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的风险。
5.电气因素电气因素包括触电、漏电等。
触电:不正确使用电气设备或接触带电体可能导致工作人员触电,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新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refers to ensuring the smooth and effective progres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production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social and personal safety.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新编版)
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产生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
该项目产生粉尘的主要工艺有:切割、磨削等。
这些粉末被人吸入后可能对呼吸系统带来一定损害,长期吸入可能造成矽肺或尘肺病变等职业危害;误入人眼可能对眼睛造成伤害。
该项目中切割修磨工序较多,如果抽排风系统工作不正常,通风不良,将使厂房内产生的粉尘不能及时抽排出去,将对现场人员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长期接触职业危害性粉尘,如果未采取的防尘措施或不按规定佩带劳动防护用品,会导致人员产生多种职业病,如尘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皮肤疾患、眼疾患、致癌作用等。
高温灼烫
热处理炉作业为高温环境作业,主要危害如下:
1、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尤其在夏季,可能影响到人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及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使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力分散,工作能力降低,因此,有导致工伤事故的危险。
2、高温环境作业受到热辐射危害。
热辐射可引起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系统变化,因此,有中暑危险。
且高温环境作业,接触炽热物易引起灼烫危险。
3噪声危害
该项目的噪声振动源主要为带锯机、金属加工机械、起重机械、运输机械等机械设备运行时产生的机械噪声和机械振动,以及金属切割修磨等作业产生的工作噪声。
噪声会引起人员的心理恐惧、烦躁,同时对安全报警信号起一定的掩蔽作用,容易造成生产事故。
且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下工
作,噪声可引起耳鸣、耳痛等症状,严重时能引起听力减退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改变,并有明显的神经衰弱综合症。
4高处坠落
1、伤害方式
桥式起重机械检修、维护过程中或车间顶部维护作业时,需进行登高作业,登高作业可能造成人员滑跌或高处坠落事故。
2、原因分析
如果登高装置自身结构方面的设计缺陷,如支撑基础下沉或损坏,安装、检修、维护不当造成结构失效或不平衡,梯面不防滑等;操作者负重爬高,攀登方式不规范或未按规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等,都可能造成操作者滑跌和高处坠落事故。
更换厂房内照明灯时,如登高用具等存在缺陷或现场监护人履职不力,登高人员有发生高处坠落的危险。
在其它作业工作面距坠落基准面高度大于2m的登高作业中,工业直梯防护不力或无防护,在登高过程中可能由于操作不当、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造成脚打滑而形成事故,也可能由于直
梯焊接质量不佳导致断裂,而造成人员坠落。
在登高后,如未系安全带或安全带未系牢,因为天气原因,如风大等影响下,且无其它安全防护措施或存在缺陷、现场监护人履职不力,也可能造成人员高处坠落。
可在本位置填写公司名或地址
YOU CAN FILL IN THE COMPANY NAME OR ADDRESS IN THIS POS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