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不拉》

《冬不拉》
《冬不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

《冬不拉》教学设计

湖北省枝江市实验小学傅国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6个字,学会15个字。通过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坐卧不宁、冥思苦想、视死如归。如泣如诉”的意思,积累“一筹莫展、自告奋勇、视死如归”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哈萨克族的民间乐器“冬不拉”名字来历的动人故事.(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坚持长文短教的原则,大胆地处理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细致地品读描述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从而体会琴声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冬不拉王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品读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冬不拉王子的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精神。

2.难点: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教学关键】

品读文中描写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抓住关键词浯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本文的重难点。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初步感悟故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自读探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搜集资料,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2.教师: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一种乐器。对于这种乐器,你们还知道哪些知识?搜集了哪些资料?展示出来,我们一起分享。3.学生展示哈萨克族的乐器“冬不拉”的图片资料。

冬不拉:哈萨克族弹拨乐器。木制音箱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嵌八个或十个晶位,张两弦,按四、五度定弦,可奏和音。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冬不拉弹唱是哈萨克族人民最喜爱的艺术形式,演唱者自弹自唱,人们把即席作词演唱歌者称为“阿肯”,意即游唱诗人。曲调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节奏多用混合拍子。

4.教师设置悬念,导读:关于冬不拉还有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展示冬不拉的图片资料或者冬不拉演奏的音乐,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冬不拉这种乐器,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同时也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文本的热情。)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同学交流在读和书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一筹莫展、自告奋勇、视死如归、泪如雨下、狡猾、骏马、安置、隐蔽、匕首、安葬、凄凉、依恋、乐器

3.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4.画出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并读一读有关描写他们的语句.说说这些人物留给自己的印象。

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

1.检查生字新词。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全班读一读。

(3)教师:这一课的生字比较多,而且有些字还比较难写。你能不能给同学提个醒呢?(指名反馈,教师强调:“匕、器、骏”三字。)

(4)指名逐段朗渎课文,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

2.指名反馈“坐卧不宁”等词语的位置以及意思。

坐卧不宁:坐着躺着都不能安静。形容心情不安,烦躁忧虑。

冥思苦想:深沉地思考,绞尽脑汁地想。

自告奋勇:本课指王子自己主动要求去杀死瞎熊这个任务。

泪如雨下:泪水像下雨一样流下来。形容极度悲伤。

视死如归:把死看成像回家一样。形容为正义事业不怕牺牲。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

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凄凉。

3.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只庞大凶恶的瞎熊,经常伤害哈萨克族的入和牲畜.一位叫冬不拉的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他勇敢地与瞎熊进行了激烈的搏斗。最后,杀死了瞎熊,自己也牺牲了。一个叫阿肯的老牧民,用琴声把这个悲壮的故事讲述给国王听。无比悲痛的国王为儿子的英勇和人民对儿子的怀念而感到欣慰。为了纪念王子,牧民们把阿肯弹拨的这种乐器叫做“冬不拉”,把使用这种乐器的艺人叫做“阿肯”。)

4.教师:你们是怎么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的?(指名反馈,教师引导)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所以说什么都不答应”):一只庞大凶恶的瞎熊,经常伤害哈萨克族的人和牲畜,一位叫冬不拉的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

第二部分(从“第二天一早……”到“王子的匕首也捅向了瞎熊……”):冬不拉勇敢地与瞎熊进行了激烈的搏斗。最后.杀死了瞎熊,自己也牺牲了。

第三部分(从“国王派出的人四下寻找……”到“但儿子的英勇,人民对儿子的怀念让他感到了莫大的安慰。他重赏了阿肯”):一个叫阿肯的老牧民,用琴声把这个悲壮的故事讲述给国王听。无比悲痛的国王为儿子的英勇和人民对儿子的怀念而感到欣慰。

第四部分(最后一段):为了纪念王子,牧民们把阿肯弹拨的这种乐器叫做“冬不拉”,把使用这种乐器的艺人叫做“阿肯”。

四、初谈人物形象,鼓励深入探究

1.教师指名反馈:在这个动人的故事中,作者为我们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其中谁是文章的主要人物?(文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冬不拉、国王、阿肯;主要人物:冬不拉)

2.指名说说冬不拉留给你的印象。(学生根据阅读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教师适当地归纳、总结)

(冬不拉:机智、勇敢、善良、勇于牺牲。)

3.教师引导: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品质特点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展现出来的。现在,请同学们继续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描述冬不拉动作等方面的语句,再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作者是怎样刻画出冬不拉的形象的。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老师的要求深入探究。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不仅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还初步交流了对故事的主人公冬不拉的认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探究冬不拉是如何与瞎熊搏斗、阿肯又是怎样用琴声告诉国王王子壮烈牺牲的消息的。【课堂练习】

1.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删除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出没(mòméi)射中(zhōng zhòng)琴弦(xiǎn xuán)

朝着(zhāo cháo)牲畜(chùx

ù)重赏(zhòng chóng)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卧不安()思苦想自()奋勇泪()雨下

视死如()如泣如()一()莫展小心()()心()如焚

5.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坐卧不安冥思苦想视死如归如泣如诉

6.辨字组词。

骏()捅()狡()激()置()恋()剁()翼()

俊()桶()咬()缴()值()峦()跺()冀()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冬不拉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精神。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3.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第二课时教学准备】

抄有文中关键语句的小黑板或幻灯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授

1.听写下列词语。

狡猾、骏马、安置、隐蔽,匕首、安葬、凄凉、依恋、乐器、坐卧不宁、冥思苦想、自告奋勇、泪如雨下、视死如归、如泣如诉、一筹莫展

2.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王子——冬不拉。课文是怎么将冬不拉的这一形象展示在我们读者跟前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品读词句,感悟情感

l.教师: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和小组的学习伙伴一起找了能够体现冬不拉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语句,那就请各小组的代表把找出来的浯句读出来。(学生读出相关的语句,教师出示语句。)

(1)冬不拉一听,自告奋勇去除掉这只瞎熊。

①“自告奋勇”的意思是什么?(本课指冬不拉主动要求承担除掉瞎熊的任务。)

②教师:为什么“国王不愿意让儿子去冒这个风险,所以说什么都不答应”。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得了解一下冬不拉的对手——瞎熊,这只熊有什么特点?

③学生找出瞎熊特点的词语,交流:

庞大而凶恶:伤害人和牲畜,让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

凶残狡猾:几次派出猎人去伏击,都没有成功。

④教师:瞎熊凶残狡猾,所以国王说什么都不答应。可是冬不拉第二天偷偷地去找那只瞎熊。

(2)王子带着弓箭和捕兽夹,骑着骏马.翻过一座座高山,涉过一道道河流,穿过一苎‘片树林,终于在一条通往夏季牧场的小道上,发现了瞎熊的足迹。他细心地将捕兽夹安置在瞎熊的必经之路上,又巧妙地进行了伪装,然后在旁边的树丛中隐藏起来。

教师:可是瞎熊太狡猾了。它用鼻子在地上仔细地嗅着,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以前爪小心翼翼地将伪装拨去.又将捕兽夹周围的土轻轻扒开,然后找来一根大树枝朝捕兽夹乱捅。……举起另一块石头猛砸。

(3)王子在隐蔽处拉满了弓,射出一只利箭,正中瞎熊的脖颈。王子又射出一只利箭,正中瞎熊的前胸。王子抽出第三只箭,正要射向瞎熊,却来不及了。瞎熊已经蹿到他面前,向他扑了上来。王子见状,急忙拔出匕首。瞎熊巨大的熊掌击向王子,王子的匕首也捅向了瞎熊……

(4)……发现了王子与瞎熊扭在一起的尸体。

2.学生一起读一读这些句子。

3.指名反馈:你们是怎么感受到冬不拉的机智、勇敢、善良和勇于牺牲的?(学生自由抒发自己在小组内学习的感悟.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帮助自己理解句子的意思,以及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句子所体现的人物特点。)

4.教师小结:同学们,冬不拉王子面对凶残狡猾的瞎熊,勇敢地与之搏斗,最后终于杀死了瞎熊,而自己也壮烈牺牲了。他的机智、勇敢、善良与勇于牺牲的精神多么令人敬佩呀!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再读这些语句,再次在读中感受冬不拉的机智、勇敢、善良与勇于牺牲。

6.教师小结:同学们.从课文对冬不拉与瞎熊搏斗的描写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冬不拉的机智、勇敢、善良与勇于牺牲的精神。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本环节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语句进行品读、谈感受,引导学生从冬不拉与瞎熊激烈的搏斗中感受冬不拉的机智、勇敢、善良与勇于牺牲的精神。)

三、想象场面,感悟琴声

1.教师:可是这一切,国王不知道。没有得到王子的任何音信,他整天坐卧不宁,愁得连头发和胡子都白了。最后他发布告示说:“凡是将王子活着找回来的,赏赐骏马百匹,羊千只;凡是知其下落不告者,砍去双足…”如何把这个坏消息告诉国王呢?

(一个叫阿肯的老牧人带着一件松木做成的乐器,去见国王,让这个乐器讲述了这个凄凉而悲壮的故事。)

2.出示第十六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想象冬不拉与瞎熊搏斗的场面。

琴声一开始雄浑激昂,如同英雄视死如归,要上战场;一会儿低回婉转,像是在述说危机到来,战斗即将爆发;一会儿音韵铿锵,好像宣告战斗已经爆发;一会儿又如泣如诉,好像在诉说一个悲剧的结局和人们对英雄的依恋和怀念……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段话中的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教师板书)

故事

琴声

骑着、翻过、涉过、穿过雄浑激昂

安置捕兽夹,巧妙伪装

伪装被瞎熊识破

低回婉转

王子与瞎熊激烈搏斗音韵铿锵

瞎熊被杀死,王子也牺牲了如泣如诉

4.有感情地读课文第15、16自然段。(深情地、回忆地、悲痛地)

5.教师:这琴声的感染力有多强啊!国王听了琴声,明白了事情的经过,不禁泪如雨下。琴声停了,国王仍然沉浸在悲痛之中。过了很久,国王从悲痛中清醒过来。儿子虽然牺牲了,但儿子的英勇,人民对儿子的怀念让他感到莫大的安慰。他重赏了阿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是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学生对故事初步了解之后,学生更容易找到每一种琴声所描述的故事情节。)

四、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小结:同学们.冬不拉的机智、勇敢、善良与勇于牺牲的精神令人敬佩。而讲述这个悲壮的故事的乐器也让人们避免了受到惩罚。人们为了纪念王子,就用王子的名字给这种乐器命名.叫“冬不拉”,并把使用这种乐器的艺人或歌手叫做“阿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作业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jiǎo huá yǐng bìān zàng yī liàn jùn m ǎān zhì bì shǒu qī liáng

( ) ( ) (

) ( ) (

) ( ) (

) ( )

2.找反义词。

庞大(渺小)凶恶(善良)细心(粗心)一筹莫展(足智多谋)视死如归(贪生怕死)

3.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它知道国王看着这件乐器疑惑不解地问

(2)为了纪念王子牧民们就用王子的名字给这种乐器命名叫冬不拉并把使用这种乐器的艺人或歌手叫做阿肯

(3)琴声一开始雄浑激昂如同英雄视死如归要上战场一会儿低回婉转像是在述说危机到来战斗即将爆发一会儿音韵铿锵好像宣告战斗已经爆发一会儿又如泣如诉好像在诉说一个悲剧的结局和人们对英雄的依恋和怀念

4.读“琴声一开始雄浑激昂……人们对英雄的依恋和怀念”一段,完成练习。(1)写近义词。激昂——(激越)如同——(好像)依恋——(思恋留恋)

(2)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写一段话。

(3)这段话写了几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板书设计】

冬不拉

琴声

骑着、翻过、涉过、穿过雄浑激昂

安置捕兽夹巧妙伪装

伪装被瞎熊识破低回婉转

王子与瞎熊激烈搏斗音韵铿锵

瞎熊被杀死王子也牺牲了如泣如诉

《冬不拉》教学教学教案

欢迎阅读 语文S 版五年级下册:《冬不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5.16自然段。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认识“筹、禀、匕、剁、酱、冥”6个生字;会写“萨、筹、狡、骏、置、蔽、捅、赐、剁、葬、冥、凄、恋、器”15个生字;掌握“一筹莫展、狡猾、骏马、安置、隐蔽、匕首、安葬、冥思苦想、凄凉、依恋、乐器”等词语。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的意思。 1. 2 1. 2.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内容。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交流理解的词语。 2、检查预习效果: 出示课件: 1.我会读:(指小组轮读,再齐读)

一筹莫展禀告匕首跺成肉酱冥思苦想哈萨克族狡猾骏马隐蔽捅伤赏赐埋葬凄凉依恋乐器剁肉视死如归自告奋勇如泣如诉坐卧不宁泪如雨下雄浑激昂疑惑不解 2、形近字:(分组爬黑板、3号) 俊()捅()恋()冥() 骏()桶()峦()瞑() 峻()暝() 3、听写:匕首(匕的笔顺)隐蔽(蔽的笔顺)安葬 4 1 C 2 三、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1、文中最打动你的是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2、练习朗读:<1>、自读<2>、小组轮读<3>、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朗读 四、学生小结学习收获,落实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 五、布置作业: a)朗读课文三遍,签字。 b)听写词语,积累成语。

c)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的字词题。 板书设计: 1、瞎熊伤害人畜 冬不拉2、王子除害牺牲 3、琴声讲述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2 3 1 2 3 1 2 1、默读2-10自然段,思考:你认为王子冬不拉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边读边画批。 2、全班交流汇报:(学生从哪一点切入都可以,教师最后梳理顺序) A要点一:不顾个人安危(2自然段) 出示文字片 ①“自告奋勇”一词什么意思? ②联系上文想想为什么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

《冬不拉》教案

《冬不拉》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水平 ⑴理解6个字,学会15个字。通过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坐卧不宁、冥思苦想、视死如归。如泣如诉”的意思,积累“一筹莫展、自告奋勇、视死如归”等词语。 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哈萨克族的民间乐器“冬不拉”名字来历的动人故事. 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⑷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下细致地品读描述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从而体会琴声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冬不拉王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品读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冬不拉王子的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精神。 2.难点: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3.关键:品读文中描写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抓住关键词浯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本文的重难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初步感悟故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自读探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搜集资料,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2.教师: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一种乐器。对于这种乐器, 你们还知道哪些知识?搜集了哪些资料?展示出来,我们一起分享。 3.学生展示哈萨克族的乐器“冬不拉”的图片资料。 冬不拉:哈萨克族弹拨乐器。木制音箱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嵌八个或十个晶位,张两弦,按四、五度定弦,可奏和音。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 于轻拍。冬不拉弹唱是哈萨克族人民最喜爱的艺术形式,演唱者自弹自唱,人们把即席作 词演唱歌者称为“阿肯”,意即游唱诗人。曲调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节奏多用混合 拍子。 4.教师设置悬念,导读:关于冬不拉还有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情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展示冬不拉的图片资料或者冬不拉演奏的音乐,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冬不拉这种乐器,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同时也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文本的 热情。)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同学交流在读和书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冬不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 《冬不拉》教学设计 湖北省枝江市实验小学傅国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6个字,学会15个字。通过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坐卧不宁、冥思苦想、视死如归。如泣如诉”的意思,积累“一筹莫展、自告奋勇、视死如归”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哈萨克族的民间乐器“冬不拉”名字来历的动人故事.(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坚持长文短教的原则,大胆地处理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细致地品读描述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从而体会琴声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冬不拉王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品读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冬不拉王子的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精神。 2.难点: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教学关键】 品读文中描写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抓住关键词浯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本文的重难点。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初步感悟故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自读探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搜集资料,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2.教师: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一种乐器。对于这种乐器,你们还知道哪些知识?搜集了哪些资料?展示出来,我们一起分享。3.学生展示哈萨克族的乐器“冬不拉”的图片资料。 冬不拉:哈萨克族弹拨乐器。木制音箱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嵌八个或十个晶位,张两弦,按四、五度定弦,可奏和音。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冬不拉弹唱是哈萨克族人民最喜爱的艺术形式,演唱者自弹自唱,人们把即席作词演唱歌者称为“阿肯”,意即游唱诗人。曲调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节奏多用混合拍子。 4.教师设置悬念,导读:关于冬不拉还有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展示冬不拉的图片资料或者冬不拉演奏的音乐,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冬不拉这种乐器,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同时也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文本的热情。)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同学交流在读和书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一筹莫展、自告奋勇、视死如归、泪如雨下、狡猾、骏马、安置、隐蔽、匕首、安葬、凄凉、依恋、乐器 3.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4下-人音版四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教学设计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跳起来 《新疆舞曲第二号》 【教学内容】《新疆舞曲第二号》 【教学目标】 1、感受这首钢琴曲的新疆民族风格。 2、会敲击(X X X X|XXXX X X |)节奏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提问:你了解的有关新疆的特色有哪些?(新疆的歌舞、四棱帽、手鼓、冬不拉;新疆的天山、天池、戈壁、胡杨;那里手抓饭、烤全羊、羊肉串、葡萄、哈密瓜等。) 二、作曲家简介。有一位非常钟爱新疆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丁善德,根据流传的新疆民歌创作了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三、初听乐曲,你从中听出哪些新疆风格的音乐元素?(典型的新疆地区的节奏与音调、模拟手鼓的敲击声。) 四、再次完整欣赏,注意倾听其中的主导节奏型。 1、欣赏引子部分:(1)教师用钢琴弹奏引子部分。(2)这段音乐模仿了新疆的哪件民族乐器?(手鼓)(3)观看一段简短的手鼓演奏视频。 五、欣赏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为两个乐段):(1)欣赏第一乐段。①这是一段新疆民歌主题,一起学一学、唱一唱。②跟着录音再唱上面的曲调。 六、欣赏第二乐段。①和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联系?(平行乐句的变化重复,“学生只要说出重复即可”;中间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学生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回答”)。参与体验:这段音乐重复了民歌主题的旋律,在长音处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做填充,(教师在钢琴上示范一小段琶音的音型),其后再听录音,学生边听边快速动手指,模拟琶音的演奏。②接下来,第二乐段音乐在发展时,运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你听到了其中的哪些方面的对比?(力度的对比、明亮与暗淡的色彩对比。学生说的不全面时,教师给以补充)。参与体验:当听到强力度时,请紧握双手用力打节拍,当听到弱力度时,请伸出食指轻轻打节拍;当听到明亮的色彩时,摊开双臂,当听到暗淡的色彩时,请将双臂收回腰间。在这一部分音乐的结尾处,听到手鼓声一起敲击。 七、欣赏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也分为两个乐段)(1)欣赏第一乐段。①节拍、速度、情绪和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能联想到什么?(由 2/4 拍变为 6/8 拍,速度稍慢,情绪变得绵延抒情、舒缓柔和,像是一个小伙子唱出高亢、悠扬的歌声。)②再听这段音乐,并随音乐轻微摇晃身体,体会 6/8 拍摇曳的感觉。(2)欣赏第二乐段。①此段音乐和第一乐段相比在速度、节拍方面又有什么变化?描绘了什么场面?(速度恢复了开始时的速度,节拍由 6/8 拍又转回了 2/4 拍,描绘了新疆人民欢庆节日的欢乐歌舞场面。)②再听此段音乐,可以用下面的节奏为其伴奏(注意速度与重音符号的变化)。也可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录音跳几个新疆舞蹈动作,表现欢乐的歌舞场面。 4、欣赏第三部分(1)这部分音乐重复了第几部分的音乐?这部分音乐再次出现,让你有何感受?(学生即兴说,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与感受)(2)结尾是什么样的效果?(情绪更加热烈,在欢乐的手鼓声中结束全曲)。

冬不拉教学设计

冬不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王子与黑熊搏斗并英勇牺牲的事件,感悟王子的勇敢无畏的品德。 教学难点: 琴声分别描述了哪些故事情节,能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来并说一说。 教学准备:(弹冬不拉的一段录像)、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2、理解文章层次,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大意 2、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掌握词语意思。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导入新课 1、放录像,看冬不拉琴的样子,听弹奏冬不拉的乐曲。 导语:这种琴就叫“冬不拉”。冬不拉琴声悠扬,琴的样子也很有特色,那么这种乐器为什么叫冬不拉呢?这里面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你了解到的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2、能说说冬不拉琴的由来吗? 二、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1、预习时易读错音的字有什么?易写错,易混淆的字是哪个?你是怎么区分、记忆的? 2、学习生字具体步骤: (1)判断正确读音 冥思苦想(mínmíng)骏马(jùnzùn) 依恋(luànliàn)匕首(bǐbì) (2)把正确字填在()里 一()莫()自()()勇如()如() ()()不安()死如()()眉不展 (3)带读词语 (4)自己读一读,记一记这些词语(见书) 三、理清顺序,了解文章结构 1、速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抄写词语,积累本课书中的成语。 2、读课后思考题,再次带着问题读书。

3冬不拉

3《冬不拉》导学案(二) 内容梳理: 课文是哈萨克族民间传说,讲的是关于哈萨克族一种叫做“冬不拉”的民间乐器名字的来历的动人故事: 很久以前,一只()、()的瞎熊,经常伤害人和牲畜,一位叫冬不拉的王子不顾国王的劝阻去除瞎熊,在博斗中与瞎熊同归于尽。一位叫阿肯的牧民,用琴声向国王讲述了王子杀死瞎熊,牺牲自己的悲壮凄凉的故事。为了纪念王子,牧民们把阿肯弹的这种乐器叫“冬不拉”。 这个()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的品德的赞美之情。 合作学习: 1、交流理解的词语。(重点是课后的成语) 2、试给课文分成三段,并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与同学交流) ( -- ) (—) ( -- ) 本文先写了(),又写了(), 最后写了(), 这是按照()的顺序记叙的。 3、联系上文想想为什么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 4、王子是怎样找黑熊、布置兽夹的? 把描写他动作的词语找出来,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5、“冥思苦想”什么意思?人们深思什么,苦想什么,为什么这样冥思苦想? 6、读琴声这一部分,说一说通过音乐阿肯是在讲述什么事情?每一种琴声分别 描述了故事中的那个情节? 琴声一开始雄浑激昂,如同英雄视死如归,要上战场; () 一会儿低回婉转,像是在述说危机到来,战斗即将爆发; () 一会儿音韵铿锵(kēnɡqiānɡ),好像宣告战斗已经爆发; ( ) 一会儿又如泣如诉,好像在诉说一个悲剧的结局和人们对英雄的依恋和怀

念…… ( ) 7、背诵课文第十五、十六自然段 迁移训练: 1、文中最打动你的是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和大家说说。 拓展探究: 将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冬不拉教案

《冬不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王子与黑熊搏斗并英勇牺牲的事件,感悟王子的勇敢无畏的品德。 教学难点 琴声分别描述了哪些故事情节,能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来并说一说。 教学准备 (弹冬不拉的一段录像)、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课题,导入新课 1.放录像,看冬不拉琴的样子,听弹奏冬不拉的乐曲。 导语:这种琴就叫“冬不拉”。冬不拉琴声悠扬,琴的样子也很有特色,那么这种乐器为什么叫冬不拉呢?这里面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你了解到的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2.能说说冬不拉琴的由来吗? 二、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1.预习时易读错音的字有什么?易写错,易混淆的字是哪个?你是怎么区分、记忆的? 2.学习生字具体步骤: (1)判断正确读音 冥思苦想(mín mínɡ)骏马(jùn zùn) 依恋(luàn liàn) 匕首(bǐ bì) (2)把正确字填在()里 一()莫()自()()勇如()如() ()()不安()死如()()眉不展 (3)带读词语 (4)自己读一读,记一记这些词语(见书) 三、理清顺序,了解文章结构

1.速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抄写词语,积累本课书中的成语。 2.读课后思考题,再次带着问题读书。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请齐读课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你说一说“冬不拉”指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要细读课文,看一看这种乐器得名的由来。 二、回忆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填空:本文先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这是按照的顺序记叙的。 2.能根据填空说一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三、抓住重点,朗读理解,体会情感 1.默读2-10自然段,思考 (1)你认为王子冬不拉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边读边画批。 (2)全班交流(学生从哪一点切入都可以,教师最后梳理顺序) 要点一:不顾个人安危(2自然段) 步骤 ①“自告奋勇”一词什么意思? ②联系上文想想为什么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 (联系第一自然段及国王的表现,理解“一筹莫展”、“心急如焚”、“愁眉苦脸”等词语的意思。明白任务艰难,危险性大,别人无法完成,替父分忧,为民除害这几个意思。) 要点二:胆大心细,不辞辛苦(5、6自然段) ①先读一读 ②王子是怎样找黑熊、布置兽夹的?把描写他动作的词语找出来,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不畏艰辛的为民除害,他决心坚定,胆大心细。) ③写黑熊的这一自然段删去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这部分写出了黑熊的狡猾,可以看出下面王子与瞎熊的搏斗时危险万分的。) 要点三:勇敢无畏,不怕牺牲(7自然段) ①王子与瞎熊是怎样搏斗的?读一读 ②指名朗读,大家评一评。 ③你感到这场面怎么样? 2.小结:

【教学设计】《冬不拉》(语文s版)

《冬不拉》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是哈萨克族民间传说,讲的是关于哈萨克族一种叫做“冬不拉”的民间乐器名字来历的动人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一只体形庞大、性情凶恶的瞎熊, 经常伤害哈萨克族的人和牲畜,一位叫冬不拉的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他勇敢地与瞎熊进行了激烈地搏斗,最后,杀死了瞎熊,自己也牺牲了。一个叫阿肯的老牧民,用琴声把这个悲壮的故事讲述给国王听。无比悲痛的国王为儿子的英勇和人民对儿子的怀念而感到欣慰。为了纪念王子,牧民们把阿肯弹拨的这种乐器叫做“冬不拉”,把使用这种乐器的艺人叫做“阿肯”。这个凄凉而悲壮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品德的赞美之情。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6个字,学会15个字。通过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坐卧不宁、冥思苦想、视死如归。如泣如诉”的意思,积累“一筹莫展、自告奋勇、视死如归”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哈萨克族的民间乐器“冬不拉”名字来历的动人故事.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细致地品读描述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从而体会琴声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冬不拉王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教学重点】 品读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冬不拉王子的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课文朗读录音、PPT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初步感悟故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自读探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解题,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先听一首好听的儿歌。(播放儿歌《我爱雪莲花》)儿歌中的小女孩叫杜一拉,生长在哪里?(天山下)会弹奏什么乐器?(冬不拉)那么大家知道这种乐器是啥样的吗?(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知道民间传说中这种乐器的来历吗?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冬不拉》。(板书)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冬不拉 2

《冬不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6个字,学会15个字。通过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坐卧不宁、冥思苦想、视死如归。如泣如诉”的意思,积累“一筹莫展、自告奋勇、视死如归”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哈萨克族的民间乐器“冬不拉”名字来历的动人故事.(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坚持长文短教的原则,大胆地处理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细致地品读描述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从而体会琴声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冬不拉王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品读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冬不拉王子的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精神。 2.难点: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教学关键】 品读文中描写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抓住关键词浯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本文的重难点。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初步感悟故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自读探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搜集资料,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2.教师: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一种乐器。对于这种乐器,你们还知道哪些知识?搜集了哪些资料?展示出来,我们一起分享。3.学生展示哈萨克族的乐器“冬不拉”的图片资料。 冬不拉:哈萨克族弹拨乐器。木制音箱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嵌八个或十个晶位,张两弦,按四、五度定弦,可奏和音。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冬不拉弹唱是哈萨克族人民最喜爱的艺术形式,演唱者自弹自唱,人们把即席作词演唱歌者称为“阿肯”,意即游唱诗人。曲调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节奏多用混合拍子。 4.教师设置悬念,导读:关于冬不拉还有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展示冬不拉的图片资料或者冬不拉演奏的音乐,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冬不拉这种乐器,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同时也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文本的热情。)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同学交流在读和书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一筹莫展、自告奋勇、视死如归、泪如雨下、狡猾、骏马、安置、隐蔽、匕首、安葬、凄凉、依恋、乐器 3.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画出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并读一读有关描写他们的语句.说说这些人物留给自己的4. 印象。 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 1.检查生字新词。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全班读一读。 (3)教师:这一课的生字比较多,而且有些字还比较难写。你能不能给同学提个醒呢?(指名反馈,教师强调:“匕、器、骏”三字。) (4)指名逐段朗渎课文,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 2.指名反馈“坐卧不宁”等词语的位置以及意思。 坐卧不宁:坐着躺着都不能安静。形容心情不安,烦躁忧虑。 冥思苦想:深沉地思考,绞尽脑汁地想。 自告奋勇:本课指王子自己主动要求去杀死瞎熊这个任务。 泪如雨下:泪水像下雨一样流下来。形容极度悲伤。 视死如归:把死看成像回家一样。形容为正义事业不怕牺牲。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 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凄凉。 3.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只庞大凶恶的瞎熊,经常伤害哈萨克族的入和牲畜.一位叫冬不拉的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他勇敢地与瞎熊进行了激烈的搏斗。最后,杀死了瞎熊,自己也牺牲了。一个叫阿肯的老牧民,用琴声把这个悲壮的故

最新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最新版本)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孙祥) 第1课跳起来 《新疆舞曲第二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疆舞曲第二号》 【教学目标】 1、感受这首钢琴曲的新疆民族风格。 2、会敲击(X X X X|XXXX X X |)节奏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提问:你了解的有关新疆的特色有哪些?(新疆的歌舞、四棱帽、手鼓、冬不拉;新疆的天山、天池、戈壁、胡杨;那里手抓饭、烤全羊、羊肉串、葡萄、哈密瓜等。) 二、作曲家简介。有一位非常钟爱新疆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丁善德,根据流传的新疆民歌创作了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三、初听乐曲,你从中听出哪些新疆风格的音乐元素?(典型的新疆地区的节奏与音调、模拟手鼓的敲击声。) 四、再次完整欣赏,注意倾听其中的主导节奏型。 1、欣赏引子部分: (1)教师用钢琴弹奏引子部分。 (2)这段音乐模仿了新疆的哪件民族乐器?(手鼓) (3)观看一段简短的手鼓演奏视频。 五、欣赏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为两个乐段): (1)欣赏第一乐段。 ①这是一段新疆民歌主题,一起学一学、唱一唱。 ②跟着录音再唱上面的曲调。 六、欣赏第二乐段。 ①和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联系?(平行乐句的变化重复,“学生只要说出重复即可”;中间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学生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回答”)。 参与体验:这段音乐重复了民歌主题的旋律,在长音处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做填充,(教师在钢琴上示范一小段琶音的音型),其后再听录音,学生边听边快速动手指,模拟琶音的演奏。

②接下来,第二乐段音乐在发展时,运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你听到了其中的哪些方面的对比?(力度的对比、明亮与暗淡的色彩对比。学生说的不全面时,教师给以补充)。 参与体验:当听到强力度时,请紧握双手用力打节拍,当听到弱力度时,请伸出食指轻轻打节拍;当听到明亮的色彩时,摊开双臂,当听到暗淡的色彩时,请将双臂收回腰间。在这一部分音乐的结尾处,听到手鼓声一起敲击。 七、欣赏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也分为两个乐段) (1)欣赏第一乐段。 ①节拍、速度、情绪和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能联想到什么?(由2/4拍变为6/8拍,速度稍慢,情绪变得绵延抒情、舒缓柔和,像是一个小伙子唱出高亢、悠扬的歌声。) ②再听这段音乐,并随音乐轻微摇晃身体,体会6/8拍摇曳的感觉。 (2)欣赏第二乐段。 ①此段音乐和第一乐段相比在速度、节拍方面又有什么变化?描绘了什么场面?(速度恢复了开始时的速度,节拍由6/8拍又转回了2/4拍,描绘了新疆人民欢庆节日的欢乐歌舞场面。) ②再听此段音乐,可以用下面的节奏为其伴奏(注意速度与重音符号的变化)。也可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录音跳几个新疆舞蹈动作,表现欢乐的歌舞场面。 4、欣赏第三部分 (1)这部分音乐重复了第几部分的音乐?这部分音乐再次出现,让你有何感受?(学生即兴说,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与感受) (2)结尾是什么样的效果?(情绪更加热烈,在欢乐的手鼓声中结束全曲)。八、音乐家相册。 了解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一丁善德的主要创作作品。 1、欣赏原苏联指挥家迪利济耶夫改编的管弦乐《新疆舞曲第二号》。 2、谈一谈和钢琴曲对比,有何不同的感受? 《那不勒斯舞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西洋铜管乐其介绍(小号、圆号、长号、大号)。 2、欣赏《那不勒斯舞曲》。 教学目标:

冬不拉

冬不拉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3.抓住关键段(第十六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运用“描写声音的词语+场景”的方法来描述声音。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段(第十六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运用“描写声音的词语+场景”的方法来描述声音。 教学难点: 运用“描写声音的词语+场景”的方法来描述声音。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播放一段冬不拉演奏的音乐。 出示冬不拉的图片。 师:这种乐器为什么叫冬不拉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指名朗读课文,随文识字,释词。 学生要掌握的生字 一筹莫展狡猾骏马隐蔽匕首赏赐 安葬冥思苦想乐器凄凉依恋 查阅工具书,理解以下词语: 坐卧不安冥思苦想视死如归如泣如诉 自告奋勇泪如雨下 随文识字后,学生理解词语,再齐读。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出示填空,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本文按()顺序写的,先写(),然后写(),最后写()。师总结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课文第二部分你能把它分成几层呢? 四、学生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复习 1.听写词语。 狡猾骏马隐蔽匕首赏赐 安葬乐器凄凉依恋

坐卧不安冥思苦想视死如归 如泣如诉自告奋勇泪如雨下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用自己的语言说说。 二、细读课文,认识人物。 同桌互读课文,弄清人物。 我觉得冬不拉是一个()的人,我是从()这里知道的。 三、品读重点段,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第十六自然段 琴声一开始雄浑激昂,如同英雄视死如归,要上战场;一会儿低回婉转,像是在述说危机到来,战斗即将爆发;一会儿音韵铿锵,好像宣告战斗已经爆发;一会儿又如泣如诉,好像在诉说一个悲剧的结局和人们对英雄的依恋和怀念…… 2.学生齐读。 3.标出这段文字中形容声音的词语。(板书) 雄浑激昂低回婉转音韵铿锵如泣如诉 4.学生齐读词语。 5.理解词语意思。 6.同桌讨论:这四种琴声,分别描写的是故事中的哪一个情节。 学生汇报,师总结板书。 自告奋勇承担重任——雄浑激昂 不辞辛苦准备作战——低回婉转 毫不畏惧英勇战斗——音韵铿锵

《冬不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冬不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导读: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冬不拉”王子的形像,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根据琴声的提示,读出故事相应的情节感情变化,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冬不拉》这篇课文。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冬不拉王子为民除害,与瞎熊同归于尽,牧民阿肯用一种乐器向国王说明了事实,从此将这种乐器称为“冬不拉”,将使用乐器的艺人叫“阿肯”。) 那么这“冬不拉”既是指王子冬不拉,又是一种乐器。这乐器的本领还挺大,它会讲故事呢,它是怎么讲的呢?(指名读,抓词“雄浑激昂、低回婉转、音韵铿锵、如泣如诉)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近王子冬不拉,去感受这个令人感动的悲壮故事吧! 二、新课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根据琴声的提示,找出故事的相应内容。 2、交流预设:

★英雄要上战场: 国王几次派出猎人去伏击这只瞎熊,却都没有成功,许多猎人还被这只瞎熊咬死了。国王心急如焚,却又一筹(chóu)莫展。他的儿子冬不拉看见了,就问国王为什么整天愁眉不展。国王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儿子。冬不拉一听,就自告奋勇去除掉这只瞎熊。 你认为哪个词最能体现冬不拉的性格?(自告奋勇) 自告奋勇是什么意思? 冬不拉为什么要自告奋勇去除瞎熊?(为民除害,为父分忧) ①森林里有一只身躯庞大性情凶恶的瞎熊,经常出没在草原上,伤害人和牲畜,让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 所以冬不拉要自告奋勇去除瞎熊,用一个词概括就叫:为民除害! ②国王心急如焚,却又一筹莫展。他的儿子冬不拉看见了,就问国王为什么整天愁眉不展。 你能体会国王的心情吗?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心急如焚、一筹莫展、愁眉不展)说说这几个词的意思。指导朗读。看到父亲如此着急,冬不拉自告奋勇去除瞎熊,我们用一把词概括就叫“为父分忧”!学到这里你认为,冬不拉是个什么样的王子?(勇敢善良) 勇敢善良的英雄要上战场了,让我们雄浑激昂地读一读。(指导读第二自然段) ★战斗即将爆发 尽管国王不同意王子去除瞎熊,因为这实在是太危险了,但是王子还是偷偷地去了。除瞎熊,王子做了些什么?(指名读第5自然段)

3冬不拉

3 冬不拉作业设计 一、小小书法家(看拼音写词语) jiǎo huáyǐn bìbǐshǒu ()()() ēn cìyuèqìyīliàn ()()() 二、词语超市(辨字组词) 朵()骏()凄() 剁()俊()妻() 三、词语充值卡(把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自()奋勇:______ 疑()不解:______ 冥()苦想:______ ()死如归:______ 如()如诉:______ 雄()激昂:______ 四、巧填关联词语。 1.冬不拉()牺牲了,()哈萨克族人民一直怀念着他。 2.()面对着庞大而凶恶的瞎熊,冬不拉()丝毫不畏惧。 五、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 1.森林有瞎熊。(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冬不拉的故事,在场的人都深受感动。(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事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就不会不成功。(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 琴声一开始雄浑激昂,如同(),要上战场;一会儿(),像是在述说危机到来,战斗即将爆发;一会儿(),好像宣告战斗已经爆发;一会儿又(),好像在诉说一个悲剧的结局和人们对英雄的

()……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四种琴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的故事中的情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阿肯的琴声婉转的讲述了_______________,又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语文下册《冬不拉》教案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xx》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坐卧不宁、冥思苦想、视死如归、如泣如诉”的意思,积累“一筹莫展、自告奋勇、视死如归”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哈萨克族民间乐器“冬不拉”名字来历的动人故事。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十五、十六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坚持长文短教的原则,大胆地处理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细致地品读描述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从而体会琴声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冬不拉王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品读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冬不拉王子的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精神。 2.难点: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搜集资料,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2.教师: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一种乐器。对于这种乐器,你们还知道哪些知识?搜集了哪些资料?展示出来,我们一起分享。 3.教师设置悬念,导读:关于冬不拉还有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同学交流在读和书 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 2.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解释词语的意思。 3.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4.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抄写词语,积累本课书中的成语。 2.读课后思考题,再次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冬不拉教案语文S版

《冬不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王子与黑熊搏斗并英勇牺牲的事件,感悟王子的勇敢无畏的品德。 教学难点 琴声分别描述了哪些故事情节,能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来并说一说。 教学准备 (弹冬不拉的一段录像)、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课题,导入新课 1.放录像,看冬不拉琴的样子,听弹奏冬不拉的乐曲。 导语:这种琴就叫“冬不拉”。冬不拉琴声悠扬,琴的样子也很有特色,那么这种乐器为什么叫冬不拉呢?这里面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你了解到的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2.能说说冬不拉琴的由来吗? 二、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1.预习时易读错音的字有什么?易写错,易混淆的字是哪个?你是怎么区分、记忆的? 2.学习生字具体步骤: (1)判断正确读音 冥思苦想(mín mínɡ)骏马(jùn zùn) 依恋(luàn liàn) 匕首(bǐ bì) (2)把正确字填在()里 一()莫()自()()勇如()如() ()()不安()死如()()眉不展 (3)带读词语 (4)自己读一读,记一记这些词语(见书) 三、理清顺序,了解文章结构 1.速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抄写词语,积累本课书中的成语。 2.读课后思考题,再次带着问题读书。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请齐读课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你说一说“冬不拉”指的是什么?这

冬不拉教学设计

《冬不拉》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本课的教学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注重以读促悟,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自主探究,自主感悟,结合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了解王子与黑熊搏斗并英勇牺牲的事件,感悟王子的勇敢无畏的品德。 教学难点: 琴声分别描述了哪些故事情节,能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来并说说。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11个词语并查字典理解它们的意思。 2、理解文章层次,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大意。 2、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掌握词语意思。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题导入:通过预习,你们认为课题“冬不拉”指的是什么? ——王子的名字——一种哈萨克族弹拨乐器的名字 2、谈话:(出示图片)这种琴就叫“冬不拉”。冬不拉琴声悠扬,琴的样子也很有特色,那么这种乐器为什么叫冬不拉呢?这里面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二、默读课文,在小组里用简要的话说说关于“冬不拉”这种乐器名字的由来。 三、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1、预习时易读错音的字有什么?易写错,易混淆的字是哪个?你是怎么区分、记忆的? 2、学习生字具体步骤: (1)判断正确读音 冥思苦想(mín míng)骏马(jùn zùn) 依恋(luàn liàn) 匕首(bǐbì) (2)把正确字填在()里 一()莫()自()()勇如()如() ()()不安()死如()()眉不展 (3)理解积累词语 坐卧不宁冥思苦想视死如归如泣如诉 四、理清顺序,了解文章结构

第3课 冬不拉

第3课冬不拉 2009年3月19日 19:35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通过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 品读冬不拉杀死王子的经过;体会王子的勇敢、善良和敢于牺牲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段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 情节。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二课时 1.导入新课 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冬不拉”既是王子的名字,也是一种哈萨克族的乐器。 二、回忆课文内容。 1、出示填空:本文先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这是按照的顺序记叙 的。 2、根据填空说一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三、对比理解,体会王子的勇敢。 ㈠体会瞎熊的凶恶狡猾。 1.这只经常出没在草原上的熊给你留下什么的印象? 2.学生交流:身躯庞大、性情凶恶、非常狡猾。 3.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㈡体会王子的机智勇敢。 1.冬不拉王子面对如此凶恶的瞎熊,是怎么表现的? 2.全班交流 知难而上 ①“自告奋勇”一词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②联系上文想想为什么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 (引导学生从瞎熊危害百姓、替父亲分忧这两个方面来理解。) 巧置捕兽夹 ①读一读文章第五自然段。 ②王子是怎样找黑熊、布置兽夹的?把描写他动作的词语找出来,从中体 会王子的机智、坚定。 ㈢王子与瞎熊的较量。 ①读文章的第六自然段,体会黑熊的狡猾,可以看出下面王子与瞎熊的搏 斗时危险万分的。 ②读文章的第七自然段,想象王子与瞎熊的搏斗的场面。 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王子的英勇无畏?(拔出、捅)

语S五语下教案3冬不拉

教学 要求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掌握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难点 1.品读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冬不拉王子的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精神。 2.激发学生对冬不拉王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3 冬 不 拉 传很久以前,哈萨克族人在一片大森林边上过着游牧生活。森林里有一只身躯庞大、性情凶恶的瞎熊,经常出没在草原上,伤害人和牲畜,让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2[①“身躯庞大、性情凶恶”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在哈萨克族人生活的地方经常有一只瞎熊出没,伤害人畜。 3次”“都没有成功”“还被这只瞎熊咬死了”说明了什么?]国王心急如焚,却又一筹(chóu ) 莫展。[③ “心急如焚”“一筹莫展”分别说明了什么?从侧面说明了什么?]4他的儿子冬不拉看见了,就问国王为什么整天愁眉不展。国王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儿子。冬不拉一听,就自告奋勇去除掉这只瞎熊。 段导读: 国王几次派人去捉瞎熊,都没有成功,冬不拉自告奋勇地要去除掉这只瞎熊。 王虽然知道儿子既机智又勇敢,力气也很大,但这只瞎熊太凶残狡猾了,他不愿意让儿子去冒这个风险,所以说什么都不答应。5[④国王为什么不答应儿子的请求?] 段导读: 国王知道瞎熊太凶残狡猾,而不让儿子去冒险。 6 二天一早,仆人禀(bǐnɡ)告国王,说王子不见了。国王知道儿子已经去找那只瞎熊了,十分担心,连忙派人去瞎熊出没的地方寻找王子。 第2~4自然段是课文的第二部分的第一层。国王因为除不掉这只瞎熊而心急如焚,一筹莫展。王子冬不拉自告奋勇地去除掉瞎熊。 一条通往夏季牧场的小道上,发现了瞎熊的足迹。7[⑤“翻过一座座高山,涉过一道道河流,穿过一片片树林”说明了什么?]他细心地将捕兽夹安置在瞎熊的必经之路上,又巧妙地进行了伪装,然后在旁边的树丛中隐蔽起来。8[⑥ “细心”地安置捕兽夹,“巧妙”地进行伪装,这些词语表现了王子是个怎样的人?] 1 知识点详解 ? 2 ①说明这只瞎熊非常厉害,为下文冬不拉的英勇牺牲埋下了伏笔。 3 ②再次说明了这只瞎熊的凶残、狡猾。 4 ③“心急如焚”说明了国王的着急程度。“一筹莫展”说明了国王的无奈。从侧面说明了这只瞎熊太凶残、太狡猾,对人们的生活危害很大。 5 ④怕儿子出危险。 6 7 ⑤说明王子为了除掉瞎熊而不辞辛苦。 8 ⑥表现了王子是个胆大心细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