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萧氏早期之世系及其门第之兴起考论
南兰陵与萧氏籍贯考

南兰陵与萧氏籍贯考作者:陈礼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33期兰陵萧氏在东晋以前原籍为东海兰陵,永嘉乱后,举族避乱迁至晋陵武进。
学者往往以《南齐书·高帝纪》记载为萧氏籍贯之首选:晋元康元年,分东海为兰陵郡。
中朝乱,淮阴令整字公齐,过江居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
寓居江左者,皆侨置本土,加以南名,于是为南兰陵兰陵人也。
与此看来南兰陵作为萧氏新的籍贯是在晋永康年间便已存在,其实此处所载是对错将半,其中以永嘉乱后之中原世族南迁,以萧整为代表的萧氏居武进,都是史实。
但在此时便以南兰陵兰陵人称呼,实乃史之谬也。
据《晋书·地理志下》:是时,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流人相帅过江淮,帝并侨立郡县以司牧之。
以江乘置南东海、南琅邪、南东平、南兰陵等郡,分武进立临淮、淮陵、南彭城等郡,属南徐州。
此时,南兰陵单独一郡,而不辖武进,且属南徐州,所置郡县亦无兰陵县,而同书所载:明帝太宁元年,分临海立永嘉郡,流永宁、安固、松阳、横阳等四县,而扬州统丹阳、吴郡、吴兴、新安、东阳、临海、永嘉、宣城、义兴、晋陵十一郡。
可以得见,此时晋陵属于扬州。
晋陵、南兰陵分属两州而互不统属,如果把南兰陵说成是萧整的侨置之地,岂不是宋时有两个南兰陵郡,武进作为实地又置于何处?同样的记载在《新唐书》卷七十一下《宰相世系表》也有:(萧)整,字公齐,晋淮南令,过江居南兰陵武进之东城里。
《新唐书》的记载是借鉴《南齐书》的,这一点很明显。
但《新唐书》错的更为严重,把武进划归南兰陵是宋以后的事,而此时的武进明明是被分划入临淮、淮陵、南彭,而并不是南兰陵所辖之地,且梁武帝在改东海郡为南兰陵后不久就改武进为兰陵县了,所以作为南兰陵郡之武进是非常短暂的一段时间,历来记史对萧氏的籍贯如此称呼都很少把此二者同列。
那么,南兰陵兰陵人的来由又是如何呢?据《宋书·州郡志》载:晋陵太守……永嘉五年,帝改为晋陵……始自毗陵徙治丹徒……本属扬州,文帝元嘉八年,度属南徐。
萧氏郡望 兰陵世家——追寻兰陵萧氏的辉煌与梦想

兰陵文化大讲坛萧氏郡望兰陵世家——追寻兰陵萧氏的辉煌与梦想主讲:穆振昂各位萧氏宗亲、各位兰陵老乡,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山东兰陵县的各位同仁,很高兴这里与各位共聚一堂,追寻兰陵萧氏的历史印记,探讨兰陵世家的氏族文化。
当历史的时钟走入2014年门槛的时候,兰陵这个古老的历史县治,重新在它的故土上恢复了原名。
兰陵是一块人文宝地,曾经的过去培育了一大批儒家先贤、治世良将,引领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潮头。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我们今天重温兰陵文化的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地方文化遗产,占领区域文化高地,提升兰陵文化的软实力,向世界宣传推介兰陵,让更多的兰陵老乡、外地宗亲、伙计们、朋友们了解兰陵,认识兰陵,走进兰陵,拜谒儒家圣贤,观光现代农业,体验人文风雅,品味菜香酒美。
2014年5月上旬,走进兰陵寻根问祖的,是世界各地的兰陵萧氏宗亲代表,他们在萧氏文化园举行祭祀盛典,鸣响浑厚的古号,以庄严隆重的礼节,顿首恭拜血脉相连的皇天后土;以挚爱虔诚的赤子之心,回望游览祖先生息的沧桑故园。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慎终追远的民族,挚爱列祖列宗繁衍生息的这方热土,为辉煌灿烂的历史文明和优秀思想文化而自豪;回望三千年家国梦想,重塑未来百年的中国梦。
您是否知道?人类从茹毛饮血进化到文明社会,特别是进入以父系传承为主的封建世袭制社会后,天、地、君、亲、师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信仰和价值取向。
而民族是由无数个家族来维系,数典忘祖者历来为我们这个民族所不齿。
每个家族的世系宗亲是一条血缘的纽带,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在古代历史的每一个朝代,都有一些显赫的家族,通过文治武功,建立自己家国一统的天下,实现王朝更替的梦想。
中华民族通称炎黄子孙,在这个大家庭里,每个姓氏家族都是炎黄血脉的流派,在中华文化的史册上,塑造着各自血脉的人生传奇,这就是我们每个家族宗亲尊崇的姓氏文化。
萧氏家族是对中国历史文化作出贡献的一个荣耀家族,他们从远古的中原走来,在兰陵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又在历史的转折点上衣冠南渡,书写了两代封建帝国的辉煌与惊梦。
兰陵萧氏南梁房溯源,及其祖籍与郡,和对世系的考辩

兰陵萧氏南梁房溯源,及其祖籍与郡,和对世系的考辩萧姓普遍认为是殷商后裔,《通志》卷二十六《氏族略》载:“萧氏,子姓,杜预曰:‘古之萧国也,其地即徐州萧县是也,后为宋所并,微子之支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宣十二年楚灭之,子孙因以为氏,世居丰沛之间。
’”商朝第二十七代君主帝乙(纣王之父)之庶子启,受封于微,故又称微子。
周灭商后,分封微子于宋国。
微子之孙大心有平乱之功,又封萧国为其附庸国。
鲁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萧国被楚国所灭,宋微子的后代遂以萧为氏。
而《新唐书》卷七十一《宰相世系表》记载萧氏属于姬姓,其余略同。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又推翻了萧氏姬姓说,印证了来源子姓的说法。
《元和姓纂》并未写明萧姓的来源。
综合上述两种观点,萧氏为宋微子之后的说法更为可靠。
二、祖籍与郡望兰陵萧氏南梁房的郡望本在东海兰陵,东晋末南迁至南兰陵。
《南齐书》卷一《高祖纪》记载:“晋元康元年(291),分东海为兰陵郡。
中朝乱,淮阴令整字公齐,过江居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
寓居江左者,皆侨置本土,加以南名,于是为南兰陵人也。
”此外,《梁书》卷一《武帝纪》、《南史》卷四《齐本纪上》及《新唐书》卷七十一《宰相世系表下》的记载也一致,历史上兰陵萧氏齐梁房之祖萧整渡江之前居于兰陵,而永嘉之乱举族南迁至晋陵武进县,并侨置南兰陵的史实无争议。
东海兰陵郡即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原为苍山县。
三、世系考辨《齐书》、《梁书》的帝纪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称兰陵萧氏是西汉文终侯萧何与太子太傅萧望之的后代,齐高帝萧道成与梁武帝萧衍分别是萧何的第二十四世孙、二十五世孙。
《汉书》卷三十九《萧何传》载其“沛人也”,卷七十八《萧望之传》载其“东海兰陵人也,徙杜陵。
家世以田为业,至望之,好学,治《齐诗》,是同县后仓且十年。
”沛,位于江苏徐州,而东海兰陵今位于山东兰陵县,杜陵则位于当时长安,故此二人的祖籍相差甚远,也没有其后代迁徙的记载。
《汉书》的作者班固就是生活于东汉之初,如两者有血缘关系,以其名望之高又怎会失载于典籍,而班固作《汉书》并未记载萧何与萧望之有任何关系,这点也可以证明上文所述世系极有可能属附会伪造。
兰陵世家萧氏族谱

兰陵世家萧氏族谱兰陵世家萧氏族谱一、家族简介兰陵世家萧氏族谱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家族族谱,始祖为南朝宋宣帝刘秀的第四子刘祜,为刘宋的大将军。
刘祜在南朝时期辅佐建立了刘宋朝,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家族分支萧氏家族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分布于各个地区。
主要分支有:1.南朝分支:起源于刘祜,后裔包括萧道成、萧琮、萧勃等人。
2.北魏分支:起源于北魏的宰相萧勃,后裔包括萧统、萧铣等人。
3.南北朝分支:起源于刘宋大将军萧道成,后裔包括萧思话、萧秘书等人。
4.唐朝分支:起源于唐朝开国功臣萧庄,后裔包括萧琮、萧沐、萧颢等人。
5.宋朝分支:起源于宋朝宰相萧淑妃,后裔包括萧宸、萧晋卿、萧格、萧观音等人。
三、家族经历兰陵世家萧氏族谱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兴衰。
其中较为重要的经历有:1.南朝时期:萧氏始祖刘祜辅佐建立了刘宋朝,萧氏成为了南朝时期的重要家族。
2.唐朝时期:萧氏成为唐朝时期最显赫的世家之一,其中萧庄更是为唐朝的建国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唐朝开国功臣之一。
3.宋朝时期:宋朝宰相萧淑妃是萧氏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萧氏在宋朝时期也是一个显赫的家族,其中萧观音更是成为了著名的女诗人。
四、家族影响兰陵世家萧氏族谱的家族影响广泛。
萧氏家族的后裔在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人物有:1.萧统:北魏名臣,出任太尉、司徒等职,有“北魏四贤”之称。
2.萧庄:唐朝功臣,有“龙门三贤”之称,为唐朝开国功臣之一。
3.萧淑妃:宋朝宰相,史称“智仁慈孝太妃”。
4.萧观音:宋朝女诗人,作品有“大唐女郎词”等。
五、家族今日今日的兰陵世家萧氏族谱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
但是,萧氏家族依然坚持着家族传统和家族文化。
每年夏季,萧氏家族会进行一次盛大的家族宗祠祭祀活动,为家族先祖祈福。
结语兰陵世家萧氏族谱是一个伟大而光荣的家族,他们的历史和故事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体会。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萧氏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也希望萧氏家族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家族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多贡献。
南兰陵萧氏源流述略

南兰陵萧氏源流述略文/苏慎一、导言萧氏为中华姓氏中古老的姓氏。
在宋人编写的《百家姓》中有“和穆萧尹,姚邵谌汪“之句。
当代萧氏是第五十大姓氏之一,总人口约710万人,占代全国总人口0.59%.。
据记载,萧氏有出自赢之萧,有出于子姓之萧,有出自外族萧姓。
出于子姓之萧有一支在晋之前,世居于东海郡兰陵。
兰陵,古县名,战国时楚置,治所在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
西晋初,置兰陵郡,治所在今山东枣庄峄城。
西晋未永嘉之乱,北方士族大批南迁,其中在江南武进县境内侨置兰陵县,兰陵郡,治所在武进县西北的万岁镇(今常州西北35公里万绥镇)。
世称南兰陵县,南兰陵郡,因此,常州又别称兰陵。
原世居于山东兰陵士族萧氏迁到武进境内的兰陵,后世在此繁衍发展,又从这里迁徙四方,因此,萧氏一族又世称南兰陵人。
本文主要记述了南兰陵萧氏的辉煌历史、文化以及后裔的概况。
宋代欧阳修、宋祁对兰陵萧氏家族是这样论述的:梁萧氏兴江左,实有功在民,厥终无大恶,以浸微而亡,故余祉及其后裔。
自(萧)瑀逮(萧)遘,凡八叶宰相,名德相望,与唐盛衰。
世家之盛,古未也有。
这段话的意思是南朝梁帝国的创建者萧衍兴起起于江东(今江苏一带),其在帝位47年,做了许多有利于百姓的事,始终也没有什么大恶行,因为小的过失而亡国,故而遗留福荫传给子孙。
自唐初的萧瑀至唐末的萧遘,其后裔共有八人官居宰相,世称“兰陵八萧”。
家门的名望德业相继不绝,与整个唐朝相始终。
自古以来,没有见过如此兴盛的世家。
在封建社会的无数世家中是独一无二的。
确实,在世家当中,这个家族极具典型性。
一是历时千年,世系不乱。
先秦不计,宋代及以后未查,仅自秦末汉初的萧何,到五代的萧顷、萧愿父子,历经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后梁、后唐,历时1100余年,传世凡39代,其世系代代不乱,见载“正史”。
这在十分重视家族谱系的中国整个封建时代也是极为罕见的,甚至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通过对这个家族衍生进程的剖析,几乎可见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半部历史。
尊萧何为祖的巨人家族:兰陵萧氏

尊萧何为祖的巨⼈家族:兰陵萧⽒在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奴⾪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共有24次朝代更迭,其中存在时间最长的周王朝也只有800余年,⽽有⼀个家族却历经千年风⾬⽽不倒,始终屹⽴在上流阶级中看这世间浮沉。
真可谓是流⽔的王朝,铁打的世家,这个家族便是兰陵萧⽒,从有史料记载的西汉初期⼀直到五代⼗国结束,兰陵萧⽒的⾝影⼀直活跃在中国封建时代有千年之久。
兰陵萧⽒居于两汉时期版图的东海郡兰陵县(今⼭东省临沂市兰陵县),是古代中国的最顶级门阀之⼀,这个巨⼈⼀般的家族如何如胡杨树般历经千年⽽不倒,让我们敲开历史的⼤门探寻其秘密。
⼀、崛起的巨⼈1. 名相之后底蕴深厚兰陵萧⽒追根溯源,应是名相萧何之后,据《南齐书》记载萧齐王朝开国皇帝萧道成系'汉相国萧何⼆⼗四世孙也',⽽萧道成是兰陵萧⽒的后世⼦孙,且《南齐书》中同样记载到'萧何居沛,侍中彪免官居东海兰陵县中都中都⾥',意思是萧何的幼孙萧彪在罢官后迁居于东海兰陵郡,故由此可推断出兰陵萧⽒系汉相萧何之后。
迁居于兰陵郡的萧彪亦或政治上的失意,直到西汉宣帝之前,兰陵萧⽒也只是偏居⼀隅,过着普通⽒族的⽣活,直到萧何七世孙萧望之担任汉宣帝的太⼦太傅时,兰陵萧⽒才开始兴起,开始了向古代中国顶级门阀的进阶之路。
汉相萧何(图⼀萧何画像)2. ⼈才辈出家族兴旺萧望之在⼊朝为官后,迁居于西汉国都,萧望之膝下⼋⼦中三⼈与其同朝为官,'⼀公三卿'在当时传为⼀时佳话。
直到萧望之的孙⼦御史中丞萧绍⼀⽀迁回兰陵,其他分⽀仍留在西安,⾄此,萧⽒⼀族在两地开枝散叶,得益于在朝堂之上的呼风唤⾬,兰陵萧⽒成为⼭东望族,为其踏⼊顶级门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科举制之前,官员的晋升之路多被世家⼤族所把持,三公九卿制与举荐制的共同作⽤下,名门望族的⼦弟注定拥有更多的为官和晋升机会。
萧⽒在重回兰陵后以儒学传家⽴家,在儒学占据统治地位下的封建社会中,这⽆疑使得兰陵萧⽒为统治者所重视。
兰陵萧氏——精选推荐

兰陵萧⽒西晋末年,五胡乱华。
萧望之⼗四世孙淮阴县令萧整带领整个家族渡江南迁,寓晋陵武进(今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村),晋于此地侨置兰陵郡,称南兰陵,故萧⽒遂为南兰陵(今常州)⼈。
从萧整五世孙萧道成开始,这个家族开始飞速发展。
他们不仅仅是南齐与南梁的皇族,更是⼀群杰出的⽂学家。
如开创竟陵⼋友的萧⼦良,以及编修前朝国史的萧⼦云、萧⼦显。
昭明太⼦萧统更是将兰陵萧⽒在中国⽂学界的地位推向了颠峰。
⽽南梁接连⼏位皇帝,本⾝也都是著名诗⼈。
可谓满门⽂武相兼,⼈才济济。
在南朝萧⽒共掌国⼀百⼀⼗⼆年,历齐、梁(西梁)两朝。
南朝时期萧⽒⼀门共出三⼗多位宰相: 萧思活、萧缅、萧嶷、萧嵩、萧晔、萧⼦良、萧锵、萧铄、萧⼦懋、萧⼦明、萧钧、萧铉、萧昭粲、萧坦之、萧惠休、萧遥光、萧颖胄、萧秀、萧憺、萧宏、萧樽、萧伟、萧纶、萧渊藻、萧会理、萧恪、萧业、萧范、萧宝义、萧宝源、萧欣,萧摩柯、萧瑀,再加上两朝【南齐,南梁(西梁)】⼆⼗⼀位天⼦,与王、谢、袁并称为四⼤侨望,即南朝四⼤望族:琅琊王⽒、陈郡谢⽒、陈郡袁⽒、兰陵萧⽒,并称:[王谢袁萧]。
西梁灭亡后,因萧皇后之故,兰陵萧⽒成为隋朝外戚,满门显著。
《新唐书》载: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
⼭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
在唐朝萧⽒更是拜相者达10⼈,萧岿⼀⽀更是有⼋⼈⼊相,即史称"⼋叶宰相"。
另萧懿⼀⽀有⼀⼈为相,皇舅房有萧⾄忠。
故欧阳修、宋祁赞兰陵萧⽒:"名德相望,与唐盛衰。
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萧梁旧⾂、北周著名诗⼈庾信誉之为"派别天潢,⽀分若⽊",就连⼤⽂豪苏东坡也赞道"摇毫欲作⾐冠表,成事终当继⼋萧"。
折叠起源关于这个家族的起源,相传是汉初宰相萧何之幼孙萧彪。
《南齐书》和《新唐书》都萧彪系萧何之孙,被免官后,迁居于兰陵,此后才有了兰陵萧⽒(不排除之前有其他萧⽒⽀系先定居于此)。
兰陵萧氏萧岿一门在隋唐兴盛之原因试析

兰陵萧氏萧岿一门在隋唐兴盛之原因试析作者:桂斌来源:《山东青年》2014年第11期摘要:兰陵萧氏中古时期重要的世家大族,其萧岿一门在唐代延续了其家族的辉煌,创造了一门在一朝八人入相的传奇,贯穿隋唐五代。
本文就其家族兴盛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力图揭示以兰陵萧氏为代表的唐代士族在历史转型时期中仍然可以延续其家族地位的众多背后原因。
关键词:兰陵萧氏;科举制度;社会声望经过了侯景之乱的严重打击,江南士族尤其是过江“侨姓”的势力被大大削弱了,史载“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故江东有百家谱,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①。
陈寅恪先生甚至指出“南朝士族经过数百年腐化之后,于梁末被完全消灭”②。
但笔者翻阅史籍记载后,发现此语并不尽然。
江南士族在梁末受到严重打击不假,但并没被完全消灭,其中仍有一部分在隋唐繁衍兴盛。
尤其是兰陵萧氏,有唐一朝,共有十人拜相。
其中萧岿一门“自瑀至遘,凡八叶宰相,明德相望,与唐盛衰。
士家兴盛,古未有也”③,自隋至五代共有九人拜相,并且出了三位驸马。
对此苏轼有诗曰“挥毫欲作衣冠表,声事终当继八萧”④,其兴盛自有其背后原因。
一、贵族身份和与唐朝皇室的良好关系兰陵萧氏是中古时期的著名士族。
随着侯景势力的覆灭,梁元帝萧绎与雍州刺史萧詧的矛盾又凸显出来。
为了与身在江陵的梁元帝抗衡,萧詧不得不称藩于西魏,成为西魏(北周)的附庸。
杨坚执政后,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等人起兵。
“时萧岿将帅密请兴师”,但萧岿“固以为不可”。
萧岿也因此获得了杨坚的信任,对萧岿“甚敬待之,诏岿位在王公之上”。
这次与隋皇族的联姻,开启了兰陵萧氏这一门与关陇集团长达三个多世纪的紧密关系。
隋开皇七年,萧琮率其臣下二百余人入朝,隋炀帝即位后,萧岿之女成为了隋炀帝的皇后,萧岿一门成为了权倾一时的外戚。
萧氏家族迎来了在隋朝入仕的高峰,“于是诸萧昆弟,布列朝廷”⑤。
隋朝短命,李渊以书信邀萧瑀进京,“受光禄大夫,封宋国公,拜民部尚书”⑥。
萧岿一门与唐皇室的亦十分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