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的寒门当权和门阀制度

合集下载

南朝宋齐时期寒门政治研究

南朝宋齐时期寒门政治研究
定期发放俸禄
在那个时期,俸禄是定期发放的,这使得官员们可以预测他们的 收入,从而更好地规划他们的生活。
奖惩制度
除了定期发放俸禄,还有奖惩制度。那些表现优秀的官员可以获得 额外的奖励,而那些表现不佳的官员则可能会受到惩罚。
03
寒门政治的影响
对皇权的影响
寒门官员的崛起威胁了皇权
在南朝宋齐时期,寒门官员逐渐崛起,对皇权产生了一定的 威胁。这些寒门官员通过自身的才干和机遇,逐渐占据了政 治舞台的中心,使得皇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考试制度
在南朝宋齐时期,开始实行考试制度以选拔官员。这为 寒门子弟提供了一个公平的机会,通过考试展示自己的 才干,从而获得官职。
推荐制度
除了考试,推荐也是选拔寒门官员的途径之一。这使得 那些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寒门子弟也有了进入官场的机 会。
寒门官员的升迁制度
01
功绩晋升
02
推荐晋升
在南朝宋齐时期,寒门官员的升迁主 要依据其功绩。这意味着,要想获得 升迁,他们必须在工作中表现出色, 取得显著的成就。
VS
Hale Waihona Puke 政治腐败政治腐败使得寒门官员在政治上更加难以 立足,他们往往因为贪污受贿等行为而失 去信誉和支持。
05
寒门政治的历史意义与价 值
寒门政治对后世的影响
寒门政治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它 揭示了政治权力在古代社会中的分配和运作 机制,以及社会阶层对政治权力的影响。
寒门政治的研究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生 态和权力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为后世提供了
社会流动性的增加
寒门政治的崛起也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一些出身贫寒的人通过自身的才干和机遇,逐渐攀升到了社 会的高层。这使得社会的流动性增加,也为后来的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从南北朝寒门子弟的出仕困境,看魏晋之后士族门阀的发展

从南北朝寒门子弟的出仕困境,看魏晋之后士族门阀的发展

从南北朝寒门子弟的出仕困境,看魏晋之后士族门阀的发展魏晋以来,士族门阀阶层逐渐得以壮大,并发展成为能够左右时局的重要力量。

魏晋之后的南北朝时期,南朝自刘裕建宋后重用寒门,北朝也涌现六镇等冲击阀阅之事,但士族门阀阶层并没有因此消失,自两汉、魏晋发展而来的士族门阀,在南北朝时期依旧颇具影响。

从南北朝时期的寒门子弟出仕所面临的困境,便能够看出魏晋之后,士族门阀的发展状况。

士族门阀的发展对于士族门阀的发展,大致被认为是自两汉萌发,魏晋时期得以发展壮大,在南北朝时期逐渐衰落。

曹魏时期,在察举制基础上推行九品中正制选官法,利用中正官品评地方人才,评价标准当中包括人才自身才学等要求之外,还把出身家世当做重要品评标准。

在重视家世的选官制度下,士族门阀阶层得以更容易的出仕为官,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便是说明当时士族门阀比寒门出仕更轻易的情况。

士族子弟往往在九品中正制下,被评定高品进而出仕高官,而寒门子弟则因家世不足,获得中正品评为低品,出仕之后官品也大多低于士族子弟。

此消彼长之下,士族门阀阶层愈加成为左右时局的最为重要力量。

等到两晋时期,士族门阀的发展更为迅速,尤其是到东晋建立以来,江左政权由士族门阀掌控。

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士族门阀,压制司马氏皇权,让士族门阀步入发展的鼎盛时期。

在东晋这种以门阀为主导的政权当中,官员选拔标准自然也以士族门阀子弟为优先,寒门子弟出仕情况愈加艰难。

刘裕代晋称宋之后,虽然鉴于东晋士族门阀压制皇权的弊端,对士族门阀力量进行压制,大量启用寒门,但却并未改变士族门阀在南朝的地位。

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高门士族,依旧是南朝各代保持其地位。

相应的在北朝,孝文帝迁都之后,有“帝宗属或诸国从魏者”的八氏、十姓,和“世为部落大人”的三十六族、九十二姓。

这是奠定了北朝门阀制度的发端,北朝选官用人,也多依据姓氏出身选拔人才。

凡三世有三公者曰膏粱,有令、仆者曰华腴,尚书、领、护而上者为甲姓,九卿若方伯者为乙姓,散骑常侍、太中大夫者为丙姓,吏部正员郎为丁姓。

中国古代史课件 11东晋南朝的门阀政治与皇权复兴

中国古代史课件 11东晋南朝的门阀政治与皇权复兴

第十一讲 东晋南朝的门阀政治 与皇权复兴一、东晋南朝政治大势 二、门阀政治与门阀制度 三、南朝皇权的复兴一、南北政治大势南北政治大势南北政治大势南北政治大势东晋 317—420 南强北弱——北强南弱 宋 420—479 东晋门阀政治——南朝皇权政治 齐 皇帝:高级士族——低级士族——寒人 479—502 梁 502—557 朝廷:士族当权——寒人兴起 陈 557—589南北政治大势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一二《南朝陈 地最小》 “晋南渡后,南北分裂,南朝之地,惟 晋末宋初最大,至陈则极小矣”。

卷一一《宋世闺门无礼》 “宋武起自乡豪,以诈力得天下,其于 家庭之教,固未暇及也”。

卷一二《陈武帝多用敌将》 “陈武帝,起自寒微”。

二、门阀政治与门阀制度 门阀政治仕宦之家门前记述功状的柱子,左边的叫“阀”,右 边的称“阅”。

阀阅,先秦以来,阅仅指个人仕途中的功劳。

东汉 以后因世家大族兴起,一个家族中往往多人出仕, 于是出仕者的阀阅便又成为家族荣誉、声望的标志。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相当于门第 。

门阀政治与门阀制度门阀政治,质言之,是指士 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 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 的变态。

它的存在是暂时 的;它来自皇权政治,又逐 步回归于皇权政治。

……严 格意义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 江左的东晋时期,……门阀 士族存在并起着不同程度政 治作用的历史时期,并不都 是门阀政治时期。

——田余庆门阀政治与门阀制度东晋一代政治史,大部分时间是表现为几个执政 家族兴衰交替的历史。

东晋门阀政治的代表家族: 琅邪王氏 陈郡谢氏 颍川庾氏 太原王氏东晋陶女俑谯国桓氏门阀政治与门阀制度 王与马,共天下:开启东晋门阀政治格局琅邪王氏诸兄弟 琅邪王司马睿〔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王〕敦与从弟〔王〕 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 共天下。

”——《晋书》卷九八《王敦传》元帝(司马睿)正会,引王丞相(王导)登御床,王公 固辞,中宗(元帝)引之弥苦。

门阀制度

门阀制度

鲍照(约415年~470年),字明远,南朝宋文学家。

被认为是南北朝时期文人中成就最高的,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

本籍东海(东海治所在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但鲍照家乡在现在的江苏连云港市);一说上党(今属山西),可能是指东海鲍氏的祖籍。

鲍照家世寒微,但很有志气,有一妹鲍令晖,也善文学[1]。

他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

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鲍照26岁,据史载,曾谒见临川王刘义庆,毛遂自荐,但没有得到重视。

他不死心,准备献诗言志。

有人劝阻他说:“郎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

”鲍照大怒:“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可闻者,岂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之后,他终得赏识,获封临川国侍郎,后来也做过太学博士、中书舍人之类的官。

但在门阀制度森严的社会里,他始终是“下僚”,不能有所作为,为此,胸中郁结着愤愤不平之气。

后因宫廷内部斗争,死于乱兵之中。

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

后来,又做过一个时期始兴王刘浚的侍郎。

宋孝武帝刘骏起兵平定刘劭之乱后,他任海虞令,迁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出为秣陵令,转永嘉令。

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年),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次年,子顼任荆州刺史,他随同前往江陵,为前军参军,刑狱参军等职,掌书记之任。

孝武帝死后,文帝十一子刘彧杀前废帝刘子业自立,是为明帝。

子顼响应了晋安王刘子勋反对刘彧的斗争。

子勋战败,子顼被赐死,鲍照亦为乱兵所门阀制度门阀制度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形成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盛行。

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

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

西汉武帝以后,崇尚儒学,官僚多以经术起家。

他们授徒讲学,门生故吏遍天下,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其子孙承家学,继续为官。

久而久之,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

南朝军事崛起的根本原因——侧面解读南朝寒门的崛起与士族的衰落

南朝军事崛起的根本原因——侧面解读南朝寒门的崛起与士族的衰落

南朝军事崛起的根本原因——侧面解读南朝寒门的崛起与士族的衰落寒门即是只出身贫寒微贱的家庭,寒门子弟主要说的是家境不好的弟子,南朝是一个宗族观念非常重的朝代,让我们从寒门弟子中分析寻找南朝军事的发展趋向,从而更加清楚的了解南朝中所发生的琐事。

一,南朝为什么不重用寒门?门阀制度是在魏晋时期开始形成的,南北朝时间快速发展,成为了当时的主流阶级之一。

门阀即是名门望族,又称为门第,衣冠,士族,世家,在当时汉末的时候,人们称之为世家大族,魏晋时期则称为士族。

东晋在南北士族的支持下,门阀势力达到了顶峰,从政治经济上多方面垄断的国家的发展,当时的皇帝基本上就是个傀儡,因为国家大部分的职权都掌握在朝廷的臣子手上,皇帝基本上没有实权。

门阀士族权利的逐渐扩大,甚至还垄断了朝中重臣的位置,把朝廷变成放置自己亲属的位置,使得当时就算是傻子也可以为臣的情况出现。

在东晋时期国家为了笼络强大的士族力量,甚至还确立了“举贤不出士族,用贤不及权贵”这一项法律,表明了门阀士族不但可以拥有强大的权利,连他们的子弟也可以享有优先的权利。

这法则直接导致了门阀世家更加猖獗地垄断朝政大权,步入南朝后,门阀士族仍然是一个拥有特权的家族,但是由于新帝的到来,已经逐渐走向了衰落。

传统的门阀家族发展,导致权贵对寒门子弟有着不一样的想法,传统的贵族们基本上从身体上就很排斥寒门子弟的出现,无论他们的功名有多了得,他们还是会重视其门第与出身。

对于当时腐败的封建政策,寒门子弟们虽无可奈何,但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从军事方面开始打算,从军事上活跃起来。

因为士族世代从文,一直看不起武人的鲁莽,这给寒门子弟带来一个发奋图强的机会。

南朝门阀家族势力的衰落,这使寒门弟子迅速的兴起,君主也开始正式的考虑到士族所存在的问题,寒门弟子开始出现在古代的经济舞台,成为能与士族抗衡的一大势力之一。

二,寒门弟子与士族1,门阀士族走向衰落的原因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是一个分裂的时期,由于生活的窘迫导致了更多小的士族落魄不堪,只有朝堂上的士族才能靠着朝廷勉强存活下来。

门阀制度

门阀制度

门阀制度门阀制度,是封建地主阶级特权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密切的关系。

中国中古的门阀制度,整个看来,最主要特征在于按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至于士族免徭役,婚姻论门第,“士庶之际,实自天隔”等特征,都是由前者逐渐派生的。

所以门阀制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当属于政治制度的范畴,社会制度的成分是次要的。

只有到了隋唐以后,方才逐渐完全转化为社会制度,并最后退出历史舞台。

门阀制度大体萌芽于东汉后期,初步形成于曹魏、西晋,确立、鼎盛于东晋及南北朝前期,而衰落于南北朝后期。

一、兴起1.政治因素自汉武帝以来崇尚儒术,官僚多以经术起家,至东汉时逐渐形成了累世公卿的状况。

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使得世族地主能够凭借家世出身参与政权。

2.经济因素西汉中后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逐步形成官僚、商人、地主三位一体的豪强地主势力。

东汉政权是在豪强地主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因此,豪强地主在东汉王朝享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

他们在政治上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经济上兼并土地,经营庄园,渐成割据,逐渐成为名门大族。

士族地主(又称世族、门阀地主)在东汉开始形成,为后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制度的确立提供了阶级、经济基础。

二、繁荣1.原因士族制度的盛行,依赖于统治阶级颁行的各项法令。

法令的出台从制度上维护士族地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特权。

西晋建立后,司马氏为取得世家大地生的支持,对他们继续实行放纵和笼络的政策,从而形成了典型的门阀政治。

东晋政权是司马氏皇权和以王、庾、桓、谢诸大姓为代表的北方士族以及处于非主流地位的江南吴姓士族的联合专政,这种政治格局一直延续到东晋末年,长达一个世纪之久。

东晋的士族门阀的势力足以与皇权并立,甚至超越皇权,皇帝都要依赖士族的支持,门阀政治达到鼎盛。

2.表现士族在政治上高官厚禄,垄断政权,经济上封锢山泽,占有大片土地和劳动力,文化上崇尚清谈。

东晋南朝的士族与寒门

东晋南朝的士族与寒门

士族在東晉後期至南朝的發展
1) 寒門崛起﹕北府兵的冒起
淝水之戰 孫恩、盧循之亂(破壞士族政治秩序) 桓玄之亂 劉裕北伐 *反映士族不能壟斷軍事權,寒門取而代之

2) 士族腐化﹕
崇尚清談,學識淺薄又不理俗務 謝安死後未有出色的政治人才來協調各方勢力 *失去士族的最大功能﹕政治協調


戰亂衝擊

軍、政、財、學各方面優勢的喪失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門閥(士族)政治的影響

正面
穩定南方的局勢, 保障漢人政權的 存續 維持偏安的局面, 抗擊胡族入侵


負面
中央集權失靈下 「君弱臣強」的畸 形政治 北伐失敗 內亂出現 絕對權勢下形成的 絕對腐敗歪風

士族與寒門之間的對立(兩極化)
門閥(士族)政治的基本特點

北人為主體、南人為輔 中央集權制度失靈下,士族壟斷政權 士族作為社會穩定的力量

軍力(部曲)、政權、財力(莊園佃客)結合 目標﹕維持社會安定最符合自身家族的既得利益

除了士族與寒門根本對立外,各社會階層之 間既有對立,亦有妥協、合作
門閥(士族)政治的發展趨勢
3) 皇權重振﹕與寒門合作「架空」士族
宗室出鎮 中書舍人 (九次)土斷政策,取消北人的特權 *士族僅餘「政治花瓶」的作用 *經濟力量亦大不如前

4)侯景之亂,對士族進行徹低的掃盪
士族政治的沒落

自作孽不可活?

士族腐化,求生能力喪失
皇權重振 寒門崛起

競爭對手大團結的壓逼?


客觀環境的轉變?
東晉南朝的士族與寒門
南方的政治發展

第10章 中国古代的门阀制度PPT课件

第10章  中国古代的门阀制度PPT课件
咏 史(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借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第十章 中国的门阀制度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门阀制度
一、门阀的涵义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古者人 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 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 阅”。 这些有功的大臣以及他们的后裔为了彰显 自己的业绩,所以在大门两侧竖立两根柱 子,左边的叫“阀”,右边的叫“阅”。 用来张贴功状。
3.严守士庶之别,歧视和打击庶族。
中书舍人狄当、周赳并管要务,以敷同省 名家欲诣之。赳曰:“彼若不相容接,便 不如勿往,讵可轻行?”当曰:“吾等并 已员外郎矣,何忧不得共坐!”敷先旁设 二床,去壁三四尺,二客就席,数呼左右 曰:“移我远客。”赳等失色而去,其自 标遇如此。《南史·张敷传》
先是中书舍人纪僧真幸于武帝,稍历军校,容表 有士风。谓帝曰:“臣小人,出自本县武吏,邀 逢圣时,阶荣至此。爲儿昏,得荀昭光女,即时 无复所须,唯就陛下乞作士大夫。”帝曰:“由 江斅、谢沦,我不得措此意,可自诣之。”僧真 承旨诣斅,登榻坐定,斅便命左右曰:“移吾床 让客。”僧真丧气而退,告武帝曰:“士大夫故 非天子所命。”时人重斅风格,不爲权幸降意。 (《南史·江敩传》) 僧真容貌言吐,雅有士风。世祖尝目送之,笑曰: “人何必计门户,纪僧真常贵人所不及。”诸权 要中,最被盼遇。(《南齐书·纪僧真传》)
诸葛恢大女儿适太尉庾亮儿,次女适徐州刺 史羊忱儿。亮子被苏峻害,改适江虨。恢儿 娶邓攸女。于时谢尚书求其小女婚,恢乃云: “羊、邓是世婚,江家我顾伊,庾家伊顾我, 不能复与谢裒儿婚。”及恢亡,遂婚。于是 王右军往谢家看新妇,犹有恢之遗法:威仪 端详,容服光整。王叹曰:“我在遣女裁得 尔耳!”(《世说新语·方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书省
参与皇帝决策,起草诏书,下尚书省执行 设中书监、中书令、中书侍郎、中书通事舍人
舍人省
舍人四人,分掌四省,全国送交中央的文书,正 本交尚书省,副本交舍人省,“万机严密,有如 尚书外司”。陈朝设舍人五人,主事十人,书吏 二百人,分为二十一局,分别对应尚书省各曹
一、寒门当权
3. 军权
一、寒门当权

兰陵萧氏,南齐宗室。萧衍镇雍州,率众推翻南齐,
(55年) 建立梁朝。

吴兴陈氏,自称汉末名士陈寔之后。南下后定居吳兴 长城。陈霸先以军功兴,萧梁时为大将。后用武力推翻
(32年) 梁朝,建立陈朝
一、寒门当权
2. 相权
尚书省
接收并处理全国送交中央的文书,重大事务上报 皇帝
门下省 审核尚书省上报的文书,然后上交皇帝
三、南朝的衰亡
3.士族阀制度的发展
二、门阀制度的发展
三、南朝的衰亡
1. 北方政权的侵扰
三、南朝的衰亡
1. 北方政权的侵扰
三、南朝的衰亡
1. 北方政权的侵扰
三、南朝的衰亡
1. 北方政权的侵扰
梁朝末年,暴发侯景之乱,北方的西 魏和北齐乘机南下。西魏夺得益州, 又攻占江陵。北齐夺得淮水以南地区。 陈朝建立后,仅占有江南。
4. 藩镇
一、寒门当权
4. 藩镇
南海王子罕戍琅邪,欲暂游东堂,典签姜秀不许 而止。还泣谓母曰:“儿欲移五步亦不得,与囚 何异!”
天王无罪,而一时被囚,取一挺藕,一杯浆,皆 谘签帅,不在则竟日忍渴。诸州唯闻有签帅,不 闻有刺史。
典签遞互还都,一岁数反,时主辄与闲言,访以 方事。刺史行事之美恶,系于典签之口,莫不折 节推奉,恒虑不及。于是威行州郡,权重蕃君。
第五讲 南朝的寒门当权与门阀制度
一、寒门当权 二、门阀制度的发展 三、南朝的衰亡
一、寒门当权
1.皇权

彭城刘氏,自称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魏晋以降,世 代为官,多至县令为止。南下后定居京口,官位不显。
(59年) 刘裕由北府将起家,建立宋朝。

(23年)
兰陵萧氏,自称西汉宰相萧何之后。魏晋以降,世代
为官,官位不高。西晋末南下,定居京口。刘宋时,以 军功兴。萧道成屡立战功,成为刘宋大将,逐步控制中 央禁军,夺取皇位。
三、南朝的衰亡
2.宗室内乱
诏宗 诸荆 室京 子州 近口 次上 戚要 第流 ,地 居形 不, 之胜 得去 。, 居都
地 之邑 广 ;密 兵迩 强, ,自 遗非
三、南朝的衰亡
3.士族阶层的衰落
南朝寒门当权,但 其文化素养、气质风度 始终不如高门士族。后 者仍然起着维系人心的 作用。
侯景乱梁,南朝高 门士族又遭毁灭性打击, 所剩无几。南朝政权随 之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