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氏兰陵堂训

合集下载

宗族概述_萧氏经典堂联选登

宗族概述_萧氏经典堂联选登

宗族概述_萧氏经典堂联选登第七节萧氏经典堂联选登堂联又叫楹联,这是人们写祠堂门柱上,对祖辈歌功颂德,引为自豪的联句子。

人们将姓氏的发祥地,祖先的居住地,姓名、字号、官位及嘉行懿事等内容用联的形式艺术地反映出来,以此达到数典记祖,不忘故土和祖根的目的。

堂联或永久镌刻于家族祠堂中,或在节日时贴于住宅正堂。

很多堂联都挂、贴、刻在厅堂的柱子上或祠堂的大门口,也有的张贴于各家各户。

人们只要一看堂联或楹联,便知道此家人姓什么,祖籍在何处及其族姓特征、代表人物、历史典故等。

堂联大都出于地方名家之手,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具有一定的文学造诣。

其内容多取自本姓先祖的道德文章,英武功勋等,起到激发家族后人勤耕苦读,事业有成,奋发进取的作用。

萧氏的一些对联已经成为经典堂联,只要家中大门或厅堂贴有这些楹联,就说明主人一定姓萧。

各地萧氏宗祠厅堂楹联主要有:正气名门世代兴家久;清风望族子孙幸福长。

上联是萧氏正气名门,世代兴旺家族悠久;下联是说萧氏清正廉洁,世代子孙发达幸福长。

春随鸢燕至;歌引凤凰来。

凤萧引侣;虎穴衡亲。

前联取自萧史吹萧引凤与弄玉成伴侣之典,指萧史取秦穆公女弄玉为妻,教弄玉吹萧,能作凤鸣,后携弄玉成仙而去。

后联说的是清代人萧启以身掩母的迹。

萧启在一次躲避战乱过程中,与母亲误入虎穴,老虎张开血盆大口正欲吃掉送上门来的老人,萧启疾步上前,用自己的身体挡在母亲的前面,并哭着对老虎哀求道:“吃我吧,不要伤害我妈妈。

”老虎被萧启的孝心感动,悄悄的走开了。

三瑞御史;八世相公。

萧定基,字守一,江西吉州庐陵人。

宋真宗天禧三年进士,累官监察御史、侍御史,为仁宗所称道。

相传宋仁宗曾题名殿柱,将他的政事和彭齐的文章及杨伾的清操称作当朝三瑞。

下联指齐梁后裔在唐朝自萧瑀以下至萧遘,父子曾孙有八人之为相之事。

兰陵世泽;文选家馨。

这是萧氏兰陵堂通用对联,全联典掼朝梁萧统,南兰陵(今江苏省常州)人,选《文选》三十卷,振兴家声。

收图兴汉,辅政匡君。

萧氏郡望 兰陵世家——追寻兰陵萧氏的辉煌与梦想

萧氏郡望 兰陵世家——追寻兰陵萧氏的辉煌与梦想

兰陵文化大讲坛萧氏郡望兰陵世家——追寻兰陵萧氏的辉煌与梦想主讲:穆振昂各位萧氏宗亲、各位兰陵老乡,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山东兰陵县的各位同仁,很高兴这里与各位共聚一堂,追寻兰陵萧氏的历史印记,探讨兰陵世家的氏族文化。

当历史的时钟走入2014年门槛的时候,兰陵这个古老的历史县治,重新在它的故土上恢复了原名。

兰陵是一块人文宝地,曾经的过去培育了一大批儒家先贤、治世良将,引领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潮头。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我们今天重温兰陵文化的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地方文化遗产,占领区域文化高地,提升兰陵文化的软实力,向世界宣传推介兰陵,让更多的兰陵老乡、外地宗亲、伙计们、朋友们了解兰陵,认识兰陵,走进兰陵,拜谒儒家圣贤,观光现代农业,体验人文风雅,品味菜香酒美。

2014年5月上旬,走进兰陵寻根问祖的,是世界各地的兰陵萧氏宗亲代表,他们在萧氏文化园举行祭祀盛典,鸣响浑厚的古号,以庄严隆重的礼节,顿首恭拜血脉相连的皇天后土;以挚爱虔诚的赤子之心,回望游览祖先生息的沧桑故园。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慎终追远的民族,挚爱列祖列宗繁衍生息的这方热土,为辉煌灿烂的历史文明和优秀思想文化而自豪;回望三千年家国梦想,重塑未来百年的中国梦。

您是否知道?人类从茹毛饮血进化到文明社会,特别是进入以父系传承为主的封建世袭制社会后,天、地、君、亲、师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信仰和价值取向。

而民族是由无数个家族来维系,数典忘祖者历来为我们这个民族所不齿。

每个家族的世系宗亲是一条血缘的纽带,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在古代历史的每一个朝代,都有一些显赫的家族,通过文治武功,建立自己家国一统的天下,实现王朝更替的梦想。

中华民族通称炎黄子孙,在这个大家庭里,每个姓氏家族都是炎黄血脉的流派,在中华文化的史册上,塑造着各自血脉的人生传奇,这就是我们每个家族宗亲尊崇的姓氏文化。

萧氏家族是对中国历史文化作出贡献的一个荣耀家族,他们从远古的中原走来,在兰陵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又在历史的转折点上衣冠南渡,书写了两代封建帝国的辉煌与惊梦。

萧氏祠堂对联

萧氏祠堂对联

萧氏祠堂对联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小编整理的萧氏祠堂对联,供参考!三瑞御史八叶相公上联典指宋·萧定基为御史,仁宗尝称彭齐文章,杨伾清操、定基政事为“三瑞”。

下联典指唐·萧瑀之后,凡八世宰相。

相传八叶文著六朝上联典指唐代初年大臣萧瑀,字时文,祖籍南兰陵,南朝梁宗室后裔,隋炀帝皇后萧后的弟弟。

在隋任内史侍郎、河池郡守,李渊定京城,他降唐,武德初年任内史令,深受高祖信赖。

太宗时,官尚书左仆射,封宋国公。

性情耿直,是非分明,太宗曾赐他诗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此后,他家中八代任宰相:侄孙萧嵩,玄宗时宰相;萧嵩的儿子萧华,肃宗时宰相;孙子萧复,德宗时宰相;萧华的孙子萧俛,穆宗时宰相;萧仿,懿宗时宰相;萧复的孙子萧寊,懿宗时宰相;曾孙萧遘,僖宗时宰相;萧仿的孙子萧顷,后梁时宰相。

下联典指南朝梁文学家萧统,字德施,南兰陵人,梁武帝的长子,天监初年被立为太子,未及即位就死了,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信佛教,能文章,曾招揽文学之士,编集《文选》30卷,世称《昭明文选》,选录了自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及部分诗书共38类、700余篇,已初步注意了文学与其他著作的区分。

是现存最早的诗文选集,对后代文学颇有影响。

凤萧引侣虎穴卫亲上联典指萧史娶秦穆公女弄玉为妻,教弄玉吹箫,能作凤鸣,后携弄玉成仙而去。

下联典指清·萧启奉母避乱,堕虎穴中,启以身蔽母。

收图兴汉辅政匡君上联典指汉初大臣萧何,沛县人,曾为沛县吏,刘邦任亭长时,他曾当过助手,秦末辅佐刘邦起义。

入咸阳后,他收取秦政府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及其他社会情况。

楚汉战争中,推荐韩信为大将,以丞相身份留守关中,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起了重要作用,后封酂侯。

汉初,制定律令制度,协助高祖消灭了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

作有《九章律》。

下联典指西汉大臣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迁居杜陵。

兰陵萧氏简介

兰陵萧氏简介

兰陵萧氏简介顶级门阀之一。兰陵萧氏是开基于东海郡兰陵县(今山东省临沂 市兰陵县)的望族 ,起自两晋时期,永嘉之乱南迁之时,因家族之大而被安置于今镇江市丹阳市 一带,并侨置兰陵郡,史称“南兰陵”,故仍以兰陵萧氏相称。
● 兰陵萧氏本为北来次等士族 ,在南朝刘宋时期以军功起家,其后家族子弟建立了南齐和南梁两个 朝代,从此成为南朝高门,唐代时出了十个宰相(皇舅房宰相1位,齐梁房宰相9位。其中齐梁房 宰相中有8位出自昭明太子萧统一系),一直至五代十国时才与天下世家走向衰落。唐朝人柳芳将 其列为南朝“四大侨望”之一。欧阳修、宋祁赞兰陵萧氏:“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 古未有之”。萧梁旧臣、北周著名诗人庾信誉之为“派别天潢,支分若木”,大文豪苏东坡也赞 道“摇毫欲作衣冠表,成事终当继八萧”。

《萧氏兰陵堂训》逐句详解

《萧氏兰陵堂训》逐句详解

《萧氏兰陵堂训》逐句详解萧氏家族,发祥于徐州萧县(萧姓即以封邑为姓),萧氏望出兰陵。

历史上有两个兰陵。

“北兰陵”,在今山东省枣庄市一带,西晋元康元年(291年)置郡,汉、晋数百年间,西汉丞相萧何的后裔多聚居于此。

“南兰陵”,在今江苏省武进县一带,东晋初年置郡,为东晋时萧姓南迁后主要聚居地。

故仍以兰陵萧氏相称。

——萧氏宗祠——二萧氏与肖氏在20世纪70年代推行二简字之后,“萧”整个字的所有义项都被合并到“肖”(不仅姓氏)。

于是所有的萧姓被写为肖姓,可后来正式废除二简字之后由于户籍管理部门的相关规章,更改姓氏十分困难,所以有不少人没有改回萧姓,形成了“肖”姓和“萧”姓两个姓氏。

其实肖姓与萧姓同宗同源,就是一家。

自殷商秦汉起,其始祖微子、汉相萧何、梁朝武帝萧衍等,十分重视对子孙后代的训导,留下不少名言警句,后经历代萧氏先贤不断整理完善,于清光绪七年仲夏修成《兰陵堂家训》,作为对子孙后代的规范。

注:(周代宋国开国国君微子启的后裔大心诛南宫长万有功,被分封于萧,并升萧邑为附庸国,大心为萧国君主。

后来萧为楚所灭,大心子孙复国未得,遂以国为氏,称萧姓。

尊微子启为始祖。

)《兰陵堂训》其核心与当今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十分吻合,这不能不说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上下五千年总是一脉相承。

《兰陵堂训》是萧氏家族的传家之宝和行动指南。

它既充分展示了萧氏先祖们无上的道德修养,精神的文化造诣和哲理思维水平,更为萧氏子孙正确框定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和奋斗目标,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可以说《萧氏兰陵堂训》当为千古不朽之作。

原文:古往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释义:从古至今无数的世家名门,为何能代代兴旺?无非做到了“积德”二字。

人立身于天地之间要修养自己的人品,还是要读书。

原文:何谓“至行”?曰“庸行”。

何谓“大人”?曰“小心”。

何以“上达”?曰“下学”。

何谓“远到”?曰“近思”。

解读兰陵堂训

解读兰陵堂训

《兰陵堂训》是我萧氏家族的传家之宝和行动指南。

它既充分展示了先祖们无上的道德修养,精神的文化造诣和哲理思维水平,更为我们萧氏子孙正确第框定了做人的更本准则和奋斗目标,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兰陵堂训》当为千古不朽之作,堪比中国家训之绝唱。

《训》曰:“古往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先祖告诉我们,古往今来许多世世代代都有名望的家族,其成功的秘诀,无一不是靠积善成德而成就、维持并向前发展的;天地间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唯一有一件事情第一重要,那就是读书,真的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啊!《训》曰:“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何以‘上达’?曰‘下学’;何谓‘远到’?曰‘近思’。

”先祖认为,什么是至高无上的行为,其实就是平常的行为而已;什么叫名声显赫的大人物,无非是平时多用心罢了;怎样才能显达有地位,关键在于下工夫读书勤奋学习;人的思维怎样才能达到高远的境界,也只要平时勤于思考就可以了。

这正是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的道理,换句话说,就是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训》曰:“竭尽忠孝谓之人,治国经邦谓之学。

安危定变谓之才。

经天纬地谓之文。

霁月光风谓之度。

万物一体谓之仁。

”先祖认为,全身心忠于自己的国家和孝敬自己的父母尊长,才称得上真正的人;能治国安邦的学问才是大学问;国家处于危急关头、动荡不安之时能受任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所定乾坤,把乱反正才算得上大才干;深刻揭示了天地人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的文章才是真正的好文章;宽宏大量,光明磊落,能容忍天下难容之事的人才称得上有度量;善于认识、把握并正确运用自然社会及人的思维之发展规律,既能尊重客观规律,达到天地和谐统一的人,才是最为高尚的人。

《训》曰:“志之所趋,无远无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金甲,不能御也。

”先祖要我们立大志,要有远大理想和抱负。

这种大志威力无比,所有高山不能挡,任何大海不能拦,无边无际,其大无外,正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中华萧氏堂号集锦,您属于哪一支

中华萧氏堂号集锦,您属于哪一支

中华萧氏堂号集锦,您属于哪一支无论您在哪,只要您姓“萧(肖)”,请先点上面蓝色字“萧氏宗族群”,再点“关注”,即可加入中华萧氏大家庭。

我们同心同德,弘扬萧氏文化,传播萧氏优良传统。

萧氏堂号:堂号是姓氏中某一支派或某一房的称呼,用以标志某一姓氏或姓氏中某一重要的分支。

一般以郡望或始祖居住地为名,也有直接以祖先有影响的人或事为名。

大部具有浓厚的宗亲制度色彩与精神纽带作用,表示子孙不论迁到何处何地,都不会忘记故土的祖根。

堂号在古代,主要是刻写在宗族礼堂的门头上,也有记载在家谱中或书写于族谱封面、店铺字号、书斋及别墅堂上,也有书写在日常用品上.如斗、扁担、谷仓、口袋、钱袋、箭袋等上面。

萧姓堂号有定汉堂、制律堂、友爱堂、听松堂、八叶堂、同文堂、河南堂、兰陵堂、敦彝堂、世德堂、笃本堂、敦本堂、俭让堂、永思堂、有序堂、雍睦堂、师俭堂、芳远堂、四美堂、追远堂、追来堂等二三十个,尤以河南堂、兰陵堂、八叶堂、定汉堂、制律堂为最常用。

河南堂河南郡为萧氏郡望,后世子孙便以“河南堂”为堂号。

古代家(族)谱封面或扉页上刻“河南堂(郡)”,今家(族)谱上也刻有此标记,表示自这支萧氏出自古代河南郡。

如江西进贤县《河南郡萧氏家谱》、福建武平县《河南郡萧氏族谐》,湖南益阳《萧氏七修家谱》扉页上均有“河南堂”3个大字等。

兰陵堂兰陵郡、南兰陵为萧氏主要郡望,后世子孙便以“兰陵堂”为堂号。

福建省晋江萧氏大户,大门匾均书有“兰陵衍派”字样。

古代家(族)谱封面或扉页上刻“兰陵堂”,今家(族)谱上也刻有此标记,表示自己这支萧氏出自古代兰陵郡、南兰陵。

如贵州《兰陵黔沿萧氏族谱》,中华湖北蒲圻《萧氏宗谱(兰陵堂)》,福建漳州、泉州《兰陵萧氏联修族谱》等。

八叶堂唐朝,从后梁孝明帝萧炀之子萧瑀作为唐开国宰相开始.这支梁皇房先后有8人蝉联宰执,世称“八叶传芳”、“八叶世家”。

这八位宰相是:唐贞观朝宰相萧瑀,萧瑀的曾侄孙、唐开元朝宰相萧嵩,萧嵩长子、唐上元宰相萧华、萧华的侄子、唐肃宗朝宰相萧复,萧华的孙子、唐穆宗朝宰相萧俯(一篇倪),萧复的孙子、唐咸通朝宰相萧真,萧华的孙子、唐咸通朝宰相萧仿,萧仿的儿子、唐中和宰相萧遘。

兰陵世家萧氏族谱

兰陵世家萧氏族谱

兰陵世家萧氏族谱兰陵世家萧氏族谱一、家族简介兰陵世家萧氏族谱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家族族谱,始祖为南朝宋宣帝刘秀的第四子刘祜,为刘宋的大将军。

刘祜在南朝时期辅佐建立了刘宋朝,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家族分支萧氏家族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分布于各个地区。

主要分支有:1.南朝分支:起源于刘祜,后裔包括萧道成、萧琮、萧勃等人。

2.北魏分支:起源于北魏的宰相萧勃,后裔包括萧统、萧铣等人。

3.南北朝分支:起源于刘宋大将军萧道成,后裔包括萧思话、萧秘书等人。

4.唐朝分支:起源于唐朝开国功臣萧庄,后裔包括萧琮、萧沐、萧颢等人。

5.宋朝分支:起源于宋朝宰相萧淑妃,后裔包括萧宸、萧晋卿、萧格、萧观音等人。

三、家族经历兰陵世家萧氏族谱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兴衰。

其中较为重要的经历有:1.南朝时期:萧氏始祖刘祜辅佐建立了刘宋朝,萧氏成为了南朝时期的重要家族。

2.唐朝时期:萧氏成为唐朝时期最显赫的世家之一,其中萧庄更是为唐朝的建国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唐朝开国功臣之一。

3.宋朝时期:宋朝宰相萧淑妃是萧氏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萧氏在宋朝时期也是一个显赫的家族,其中萧观音更是成为了著名的女诗人。

四、家族影响兰陵世家萧氏族谱的家族影响广泛。

萧氏家族的后裔在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人物有:1.萧统:北魏名臣,出任太尉、司徒等职,有“北魏四贤”之称。

2.萧庄:唐朝功臣,有“龙门三贤”之称,为唐朝开国功臣之一。

3.萧淑妃:宋朝宰相,史称“智仁慈孝太妃”。

4.萧观音:宋朝女诗人,作品有“大唐女郎词”等。

五、家族今日今日的兰陵世家萧氏族谱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

但是,萧氏家族依然坚持着家族传统和家族文化。

每年夏季,萧氏家族会进行一次盛大的家族宗祠祭祀活动,为家族先祖祈福。

结语兰陵世家萧氏族谱是一个伟大而光荣的家族,他们的历史和故事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体会。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萧氏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也希望萧氏家族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家族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多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萧氏兰陵堂训》
《训》曰:‚古往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训》曰:‚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何以‘上达’?曰‘下学’;何谓‘远到’?曰‘近思’。


《训》曰:‚竭尽忠孝谓之人,治国经邦谓之学。

安危定变谓之才。

经天纬地谓之文。

霁月光风谓之度。

万物一体谓之仁。

‛《训》曰:‚志之所趋,无远无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金甲,不能御也。


《训》曰:‚处逆境,须开拓置之;处顺境,要收敛慎之。

‛《训》曰:‚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

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训》曰:‚毋毁众人之名,以成一己之善;毋毁天下之理,以护一己之过。


《训》曰:‚富以能施为德,贫以无求为德;贵以天下为德,贱以忘势为德。


《训》曰:‚士大夫当为子孙造福,不当为子孙求福。

谨家规,崇俭朴,教耕读,积阴德,是为造福;广田宅,结姻缘,争什一,鬻功名,是为求福。

造福者谵而长,求福者浓而短。

‛《训》曰:‚勤俭是治家之本。

和顺是齐家之本。

谨慎是保
家之本。

诗书是起家之本。

忠孝是传家之本。


《训》曰:‚问祖宗之泽,吾享者是,当念积累之难矣。

问子孙之福,吾贻者是,当思倾覆之易。


《训》曰:‚日光照天,群物皆作,人灵于物,寐而不觉,是谓天起人不起,必为天神所遣。

如君上临朝,臣下高卧失误,不免罚责。

夜漏三更,群物皆息,人灵于物,烟酒沈弱,是谓地眠人不眠,必为地祈所诃,如家主欲睡,仆婢喧闹不休,定遭鞭笞。


《训》曰:‚严以驭役而宽以恤民,极于扬善而勇于去奸,缓于催科而勤于抚字。


《训》曰:‚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心求道德。

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以保爵位之心保国家。


《训》曰:‚潜居尽可以为善,何必显宦,躬行孝悌,志在圣贤。


《训》曰:‚篡述先哲格言,刊刻广布,行见化于一时,泽流后世,事业之不朽,蔑以加焉。


——(整理:萧忠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