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仝氏与满族佟氏的考辩
范文程的后代满族

范文程后代是满族吗范文程后代是满族。
范文程少好读书,于万历四十三年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秀才,时年18岁。
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兄范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成为清朝开国元勋之一。
范文程一生历清四世,为清朝开创江山立下了不朽之功,对清朝功绩可与汉之张良、明之刘伯温相提并论。
他韬略过人,又能悟移人主,把自己的政治抱负巧妙地转变为现实,不愧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但也有观点认为:范文程对清朝功劳卓著,历事四朝,于清朝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多所贡献,却对明王朝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满洲人在当时作为边疆来的少数民族,而范文程因为自身不得重用而投靠,为了个人功利而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和明朝君主,于大节有亏。
范文程是范仲淹后代吗?范文程是范仲淹后代。
范文程,字宪斗,是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孙。
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
范文程少好读书,于万历四十三年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秀才,时年18岁。
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兄范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成为清朝开国元勋之一。
清太宗时期,他深受倚赖,凡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他都参与决策。
康熙五年范文程去世,终年70岁。
安平贝勒杜度、公硕讬,是礼亲王代善所辖正红、镶红二旗系统中的实力人物,代善遭皇帝压抑,心怀不满。
固山额真阿山、谭泰等二十余名官员,皆是开国有功之战将。
统治集团中这样多的人员与皇帝长期不和,将会带来严重恶果。
范文程此时已是久经锻炼智谋高超蒙帝宠信之大学士,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于四月初五日偕大学士额色黑奏称:“国中诸王贝勒大臣,半皆获罪,不许入署,不准晋谒皇上。
他们回家日久,又将去锦州更替郑亲王,对明作战,“各部事务,及攻战器械,一切机宜俱误”,望皇上息怒,令其入署办事。
皇太极允准,诸王贝勒大臣随即各赴署办事。
汉八旗究竟怎么回事,汉八旗的后人在哪汉军八旗有“尚、耿、石、李、佟、祖、蔡、王”八个姓氏。
知识点·满族|教你如何鉴别满族人,涨姿势了!

知识点·满族|教你如何鉴别满族⼈,涨姿势了!⼀,“旗⼈”特征与“民⼈”的区别这⾥说的“旗⼈”,包括满洲旗⼈,蒙古“旗⼈”,汉军“旗⼈”和清代⼊旗的锡伯“旗⼈”。
区别的办法有15种,并且只要有15种之⼀种,即可认定为“旗⼈”。
1,最准确的办法是查询谱书,清代中叶,直⾄民国年间,满族修谱,续谱的习俗⼀直沿袭不断;⼀部谱书就是⼀部家族简史。
查阅谱书,⾃然会找到最准确的依据。
有些家族的谱书已经遗失,不得不求助于以下办法:2,听其对⽗母的称谓:满族对⽗母的标准称谓为“阿玛”。
“额娘”,民间称“玛玛”。
“讷讷”汉族称⽗母为“爹”。
“娘”。
或“爸”。
“妈”新中国成⽴后出⽣的满族⼈。
也有称“爸”,“妈”的。
但是在建国前,满族称“爸”“妈”的民间绝对没有。
3,问其祖籍:凡满族⼈皆称祖籍在长⽩⼭。
因为长⽩⼭是满族的发祥地。
包括蒙古“旗⼈”,锡伯“旗⼈”也如此回答。
凡汉族皆称祖籍⼭东,河北。
因为当今东北的汉⼈,其祖先⼤多是从关内迁移⽽来的。
4问其旗籍:⼋旗是满族⼈的兵民合⼀的社会组织,每⼀个满族⼈都编⼊⼋旗组织之中。
因此,⾄今许多满族⼈(包括汉军旗⼈),都回答⾃⼰的旗籍。
未⼊旗的汉⼈,没有旗籍。
5问其祖先姓⽒:满族虽然都以冠以汉字姓,但是⼤多数不忘祖先姓⽒。
或者靠 ⼝传,或者写于谱书。
如关姓为⽠尔佳⽒,唐姓为他塔拉⽒,赫姓为赫舍⾥⽒;傅姓为富塔喇⽒;曹姓为索绰罗⽒;蔡姓为萨嘛喇⽒;杨姓为易穆查⽒;齐姓为喜塔喇⽒;⽯姓为⽯马拉⽒,⾦,肇,洪为爱新觉罗⽒;那姓为那拉⽒。
等等。
⽽汉族姓皆为百家姓。
(满族有姓赵的,汉族也有姓赵的。
但是满族姓赵的有⽼姓为伊尔根觉罗的,也有⽼姓为爱新觉罗的,汉族姓赵的则没有满族⽼姓。
满族有姓王或者姓汪的,汉族也有,但是满族有⽼姓为完颜⽒,汉族则没有满族⽼姓。
6问其祖先名字:满族从其先民肃慎,挹娄、勿吉、靺鞨直到⼥真,⼀直相沿;⽆论官⽅⽂书或者民间称谓,都有只称名⽽概不道姓的习俗。
所以满族⼈很重视祖先的名字,或者写在谱书⾥或者记在脑海⾥,并且代代郑重相传。
满族八大姓现在都发展成什么姓氏了 它们的排名是怎样的

满族八大姓现在都发展成什么姓氏了它们的排名是怎样的大姓指的是满清王朝时满族的八个显赫的姓氏。
分别是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赫舍里氏,富察氏,那拉氏,钮祜禄氏八姓,俗呼“满洲八大姓”。
八大姓氏的排名如下:一、佟(佟佳氏):满族佟姓氏和童姓、仝姓都是满族一姓,都是同音异字,皆源出佟佳。
后来又因为历史的演变成夹温姓氏,曾在《龙飞御天歌》记载:“女真中有夹温一姓”。
二、关(瓜尔佳氏):瓜尔佳氏是女真族加古部落的称谓,一作瓜尔佳,后讹称为夹谷氏。
而他们就以部落名称为姓氏,到明朝末期正式称为瓜尔佳氏。
三、马(马佳氏):历史上女真人马佳氏这一姓氏的出现,是由宗族遭受灾难而拨出一支择地另居后产生的。
入关后满族同化了部分马姓氏汉人,并授予其旗人身份。
此类满族姓氏非原马佳姓氏,可以根据该氏族祖上属于哪一旗下来区分。
四、赫(赫舍里氏):属于满洲正黄旗与镶黄旗,是中国在清朝时最重要及拥有最大权力的满洲人家族之一。
五、傅(富察氏):又作“傅察”、“富尔察”。
富察氏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
女真最古老的姓氏。
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蒲察。
金旧姓“蒲察”。
以部为氏。
六、那(那喇氏):那拉氏,又译纳喇氏、纳兰氏,满族人的姓氏之一,是满族的一个大氏族,明末海西女真四部的王族姓氏。
那拉氏在金朝时期被汉译为“纳兰氏”,是女真中的“白号姓氏”(贵族姓氏)。
七、郎(钮祜禄氏):钮祜禄氏在清朝是大姓,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长白山区。
八、索(索绰罗氏):索绰罗是一个地方的地名,后来氏族分布到各个区域,当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松果托。
满清八大姓的排名是跟当时姓氏名人权重和地位有关系的。
比如说富察氏地位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姓氏出了很多皇后皇妃。
在古代社会等级地位是非常普遍的存在,满清八大姓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我们现在其实也很注重姓氏名人的宣传,虽然不是为了增加姓氏地位,但是可以提升本族人的凝聚力和光荣感。
爱新觉罗起源的一种说法

朝鲜历史记载,努尔哈赤姓佟或仝。
仝这里有一个说法,爱新觉罗是入赘姓氏,类似于土默特叶赫那拉。
怎么说呢,仝姓的祖先是夹谷,而朝鲜和明朝历史同时也记载了努尔哈赤祖先姓夹谷,“其先出于夹谷氏也”。
真别说,夹谷是金代女真的名门望族,胡里改路,早先,"夹谷"是分布在黑龙江中下游及松花江下游一带地区的黑龙江女真加古部首领的名称,本义为"居所、楼阁",以部族名称为姓氏,与女真苏完瓜尔佳部属于同一宗脉。
女真族人的夹谷氏得姓历史至今有八百多年,在中国姓氏历史中是时间比较短的,其在元、明时期也译作瓜尔佳氏。
后夹谷氏的早期汉化姓氏即为仝氏,即今天的童氏、佟氏。
明朝时期,著名的建州女真族人领袖努尔哈赤及其先人,都曾以"佟"为姓,自称"爱新氏",汉译即为"金",成为一代名家大族姓氏,也是后世满族姓氏群体的主要渊源之一。
在明朝末期至清朝时期,夹谷氏即为瓜尔佳氏,满语为Guuwalgiya Hala,成为清朝初期辽东地区人口众多、分布广泛、名人辈出、且历史地位十分显赫的一个氏族。
金女真的夹谷氏是怎么变为爱新觉罗氏的呢?金朝灭亡后,有一部分女真回到了东北,回归东北的原生态生活。
其中就有了夹谷氏。
没有了金朝的显赫地位,夹谷氏迅速衰落,于是元朝胡里改路夹谷氏分为两支,一支留守的被按出虎部吞并,或者首领入赘按出虎部,部落成员也改姓按出虎氏。
另一支是从中原归来的夹谷氏,经过时间的推移变为瓜尔佳氏。
不敢肯定清朝祖先猛哥帖木儿的姓氏是什么,但是这支入赘按出虎的家族在元明时期是建州卫,包括猛哥帖木儿本人也经常参与战争。
从朝鲜历史记载,努尔哈赤不姓爱新觉罗,很可能是努尔哈赤本人后来加上的。
但不管怎么说,努尔哈赤都是满族人,悠久的满族宗族。
按出虎这个姓氏就是后来的爱新氏,努尔哈赤自号爱新氏,但是因为是入赘家族,为了表示与按出虎家族的区别,加上“觉罗”远支之意的后缀。
为何出身汉军旗的佟佳氏,能够位列满洲八大姓?

为何出身汉军旗的佟佳氏,能够位列满洲八大姓?虽然满族八大姓几乎人人皆知,但具体八大姓都是哪几姓却说法不一,最初的来源也难以考证。
我们就以《沈阳满族志》记载的满族八大姓为准。
这八大姓分别为: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富察氏、那拉氏、钮祜禄氏和齐佳氏。
八旗满族八大姓中,其中有一个姓最为特别,那就是佟佳氏。
因为只有佟佳氏是出自汉军旗,而其他七大姓氏都是满洲旗人。
因此,满洲八大姓之中,佟佳氏是具有汉族血统最多的满洲姓氏。
其实,满族本来就是一个多个民族融合的民族,也基本不存在纯血统的概念。
满族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先民,应该是先秦古籍中的肃慎人。
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明末时期,建州女真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开始崛起。
满洲八旗最终,建州女真统一了女真各部,随后,以女真部落为核心,又吸收其他诸多居住于东北的民族,形成了当今的满族。
当时被纳入八旗,也就是满族的其他民族,有鄂温克人、鄂伦春人、赫哲人、部分蒙古人、朝鲜族和汉族。
因此所谓的满族八大姓,有可能都具有汉族血统。
当然,汉族血统最多的,仍是出身于汉军旗的佟佳氏。
佟佳氏是原来为汉族的佟姓,佟家在明末时是辽东的大族,努尔哈赤崛起后,佟氏家族佟养性等人,果断投靠了努尔哈赤,并助其崛起,最终成为清朝所谓的从龙功臣。
加入满洲之后,为了区别没有入旗的汉姓,佟氏在佟姓上加了一个“佳”字,用以区别。
也就形成了满洲八大姓氏之一的佟佳氏。
众所周知,在如同奴隶制一般的八旗制度中,汉军旗远低于满洲旗,佟佳氏以汉军旗出身,能够位列满族八大姓之一,当然有其过人之处。
四库全书中收录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论》满清八旗崛起之时,虽然佟养性、佟养正、图赖等佟氏家族的领兵大将战功赫赫,但是,满清八旗中拥有战功的比比皆是,并不能凸显出佟氏,更不足以让佟佳氏位列满族八大姓。
佟佳氏虽然被编入汉军旗,但实际上,早在努尔哈赤崛起之前,佟家就与努尔哈赤的关系极为紧密了,努尔哈赤甚至曾入赘佟家。
而且努尔哈赤也曾以佟姓自居,可见佟家与努尔哈赤的关系之亲密。
满汉姓氏对照

满汉姓氏对照据考查与有关资料相补证,满族八大姓有: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齐佳氏、富察氏、纳喇氏、钮祜禄氏。
冠以汉字姓为:佟、关、马、索、齐、富、那、郎。
目前满族基本上使用了汉姓,如:爱新觉罗(肇、金、罗、德、洪、依、海、艾、铁)、依尔根觉罗(赵)、佟佳(佟)、瓜尔嘉(关、白、汪、鲍)、马佳(麻、马)、盛佳(沈)、兀扎喇(吴、乌)、委赫(石)、富察(富、傅)、索卓罗(索)、纳喇(那、南)、宁古塔(宁、刘)、赫叶勒(何、赫)、尼玛察(杨)、良嘉(粱)、果尔勒斯(高)、舒穆禄(舒、宿)、钮咕噜(纽、郎)、齐佳(齐)、喜塔拉(祖、图、希)、他塔喇(唐)、完颜(汪、王、完)、西林觉罗(鄂)、鄂佳(鄂)、扎库塔(张)、库雅喇(胡)、阿克占(雷)、扎思乎里(贾)、萨科达(仓)、徒萨(徒)、宏佳(宏)、锁吉(锁)、鄂托(曹)、沙垃(沙)、库奔(库)、惠何(惠)、英佳(英)、洪额奇(洪)、伊喇厘(李)、墨尔迪勒(孟)、白额吉吉特(白)、文扎(文)、巴约特(高、巴)、万琉哈(万)、朱舍狸(朱)、郭洛奔(郭)、乌苏里(武)、伊图玛(伊)、余乎鲁(余)、尼玛哈(于、俞)等等。
满族古今姓氏对比A[阿]满族老姓包括:巴尔拉氏、乌扎库氏、阿哈觉罗氏、阿塔穆氏、阿喇氏、阿尔布氏、阿赉氏,以及加入满族的阿其格查依尔氏(鄂伦春族)、阿尔丹氏(达斡尔族)等。
[艾]满族老姓包括:爱新觉罗氏、爱义氏、瑷珲氏等。
[安]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渤海国有此姓。
满族老姓包括:安佳氏、额勒赫氏、纳喇氏,以及加入满族的阿尔丹氏(达斡尔族)等。
[敖]满族老姓包括:敖佳氏、鄂济氏、瓜尔佳氏、乌西勒氏,以及加入满族的敖拉氏(达斡尔族)、敖勒多尔氏(达斡尔族)、阿尔丹氏(达斡尔族)、额诺氏(达斡尔族)、敖拉托欣氏(达斡尔族)等。
B[巴]满族老姓包括:阿尔布氏、阿勒巴齐氏、巴雅尔氏、巴尔达氏、巴雅拉氏等。
白]满族老姓包括:瓜尔佳氏、纳喇氏、白佳氏、巴雅拉氏、伊喇氏、伯苏特氏、那塔拉氏、扎拉里氏、那木都鲁氏、萨察氏、纳塔氏、拜嘉拉氏、塔喇氏、巴鲁特氏、萨加拉氏,以及加入满族的拜都氏(蒙古族)、巴岳图氏(蒙古族)、塔喇巴齐克氏(蒙古族)、拜英格哩氏(鄂温克族)、白氏(汉族)。
满洲八大姓

满洲八大姓满洲八大姓指的是清朝时满族的八个显赫的姓氏。
分别是佟(佟佳氏),关(瓜尔佳氏),马( 马佳氏),索( 索绰罗氏),齐( 齐佳氏),富(富察氏),那( 那拉氏 ),郎(钮祜禄氏)八姓,俗呼'满洲八大姓'。
佟佳氏汉姓佟氏,入满洲旗后,加“佳”字以区别未入旗之汉姓。
佟佳氏(佟氏)辽东巨族也,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
佟佳,地名,在今天的辽宁省新宾县境。
国初有佟养性、佟养正居佟佳地,因以为氏。
后迁抚顺以贸易赀雄一方。
清大军克抚顺,佟养性输款太祖高皇帝。
佟养正遂携族属归正蓝旗汉军。
后养正之孙佟国纲,于康熙二十七年疏言:“臣曾蒙太祖谕令,与佟佳氏之巴都哩蒙阿图诸大臣考订支派氏族谱,今请归满洲。
”部议以佟佳氏官职甚多,应隶汉军。
唯国纲本支,宜入满洲,遂为正白旗人。
于是满汉分隶,族大支繁,于国朝八大姓中称最焉。
佟佳氏著名人物:太祖元妃,,治孝康章皇后,康熙孝懿仁皇后,道光孝慎成皇后,咸丰端恪皇贵妃。
太师佟养正祖父达尔哈齐;孝康章皇后之父,少保佟图赖;内大臣兼都统,一等公佟国纲;总理事务大臣,一等公隆科多;孝懿仁皇后之父,一等公佟国维;孝慎成皇后之父三等公舒明阿;道光孝全成皇后之父,一等男颐龄;太祖大福晋哈哈纳扎青之父塔本巴颜;十六大臣清三国舅,札尔固齐;三等男巴笃里;管旗十六大臣孟阿图;开国五大臣,太祖养子,三等子扈尔汉(赐国姓);管旗十六大臣萨木什喀;户部尚书雅赖;刑部理事官罗察;户部侍郎岱松阿;国初典仪乌进;都统阿敦;都统,杭州将军玛哈达;尚书,内大臣,绥远将军永庆;川陕总督,刑部尚书齐世武;副都统,一等男席特库;都统兼工部尚书,二等男蓝拜;兵部参政,都统巴都里;刑部尚书希佛;漕运总督托特;湖南巡抚图尔炳阿;领侍卫内大臣穆福;二等轻车都尉胡密啬;礼部侍郎兼副都统介福;侍郎伊龄阿;四川总督常明;宁夏将军保成;西安将军达凌阿。
汉军八旗有:兵部尚书佟国正;三等男佟镇国;兵部尚书,两广总督佟养甲,佟拱;副都统佟三略,额驸,总理汉军事务,二等子佟养性;三等轻车都尉佟学文。
怎样区别满族人汉族人是满是汉一目了然

怎样区别满族人汉族人是满是汉一目了然展开全文一、查阅谱书是满是汉一目了然清代中叶,直至民国年间,满族人家修谱、续谱的习俗一直沿袭不断。
满族人早年的家谱大都运用满汉两种文字。
一部谱书就是一部家族简史,查阅谱书自然会找到最准确的依据。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些人家谱书已失,可以找其家族中最年长者询问,一般都可以追查到家谱。
汉族也有家谱,但决不用满文,所记内容和形式与满族家说为也不一样。
二、对父母的称谓满汉截然不同过去满族人对父母的标准称谓为“阿玛”、“额娘”。
民间称谓为“玛玛”、“讷讷”。
汉族人称父母为“爹”、“娘”或“爸”、“妈”。
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满族人多数也称父母为“爸”、“妈”了。
但在建国前,满族称“爸”、“妈”的绝对没有。
可以问其长辈人,在建国前对“他(她)”的我、父母怎样称谓。
三、问其祖籍便可知其民族阿城或阿城周边的满族,无论是拉林一带南八旗、杨树一带西八旗,料甸满族乡一带东八旗,蜚克图和新乡接壤一带北八旗,还是城中的满族人,或是从外地迁入调入的满族人,追宗朔源其祖籍都源于两地,一是部分女真人在前金这前未随完颜部进关,一直在此地居住,问其祖籍,他(她)们便回答是坐根满族,也有的人回答我们八辈子之前就是坐地户。
二是大部分满族人都于乾隆、嘉庆年间从北京迁来拓垦戍边的,问其祖籍,大部分人便回答:“北京顺天府宛平县辘辘把街、朝帽胡同”。
也有少部分人直接回答:“祖籍是长白山”的。
因为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
凡汉族皆称祖籍山东、河北、江苏等省份。
因为当东北汉族,其祖先大多是从山东、河北、江苏等省份闯关东迁移而来的。
四、问其旗籍便知是“旗”、还是“民”八旗是满族集政治、军事、生产为一体的社会组织。
八旗即正黄旗、正白旗、正蓝旗、正红旗、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镶红旗。
除坐地满族外,每个满族人都编入八旗组织之中,因此上年纪的满族人都能回答自己的旗籍。
未入旗的汉族人,没有旗籍。
“旗人”管汉族人称为“民人”。
五、问其祖先姓氏便能认定是满是汉辛亥革命后,满族人复音老姓虽然都已冠以单音汉姓,但大多数都不忘祖先姓氏,或靠口传,或写于谱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族仝氏与满族佟氏的考辩》
佟玉英佟明宽
我们在研究满族佟氏历史的过程中发现,在我国的山西、山东、河南与江苏等省的广大地区有许多姓‚仝‛的汉族人。
他们有的人家还张贴有‚怀念族亲北方远,辽东怀(桓)仁是故乡‛的对联。
认为自己的祖籍原来也起源于东北的白山黑水地方,后迁居辽东。
所以他们有很多人也认为自己的先祖与有些满族‚佟‛氏族人的先祖是同一个源地,都来自东北的白山黑水或辽东地方,是同一个民族,今天他们也应该是满族。
为此,山东汶尚县的仝守云和江苏省睢宁县的仝岱及仝德君等族人都曾几次来辽宁等地寻根祭祖。
近几年本人也为此做过一点粗浅的考证,我以为吉林市尹郁山先生关于《汉族‚仝‛与满族‚佟‛同出一祖考释》一文的观点是正确的。
今有一些汉族‚仝‛氏族人的先人与广大满族的‚佟氏‛先人是‚同出一祖‛,原来就是同一个民族。
首先,他们的姓氏缘由是一样的。
据了解,我国的汉族主要有‚佟‛和‚仝‛两大姓。
其中人冬‚佟‛,始于夏太史终古。
他归商后始改‚佟‛姓;而人工‚仝‛是始于大金国的夹谷氏。
据《金史•金国语介》记载,女真人改汉姓有31种,其中第16种‚夹谷曰仝‛。
同时该书还为女真官员夹谷吾里轴、夹谷石里奇、夹谷谢奴、夹谷胡刺丹立有传略。
今江苏睢宁县汉族《仝氏宗谱序》也有同样记载,称‚仝氏之先,先自大金夹谷氏。
嗣遭之灭,遂易今姓。
元初有讳氏成庆者,为安邑令,因家焉‛。
而满族佟氏的缘由主要有三:一说他是远古时期通古斯人的后裔,以‚通古斯‛‚通‛的谐音‚佟‛、‚仝‛、‚童‛及‚同‛等为姓;二说他是金代女真语‚夹谷‛或‚夹温‛汉译成:‚仝‛,
到元、明时代改写为‚童‛或‚佟‛;三说他是明、清时代普遍流行的以地为氏、以部为氏、以姓为氏及更改姓氏,赐予姓氏和随名姓等而得姓。
由此可见,今汉姓的人工‚仝‛与今满姓‚佟‛或‚仝‛是同出一由。
他们的祖先就是同一个民族。
其次,今汉族‚仝‛或‚佟‛氏与满族‚佟‛或‚仝‛氏的发源地都一样。
大量的史料都曾记载,今满族‚佟‛(或仝)氏的祖居地原来都在乌苏里江、松花江和牡丹江流域。
而许多史料也记载,今汉族仝(或佟)氏的祖地也都在以上地区。
据《元史•地理志》卷59记载,元朝取代金朝后,满族佟氏祖先经过迁徙,主要移居在松花江下游的胡里改万户府和斡朵里万户府(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境内)。
而今天江苏、山东及河南等省的汉族《仝氏宗谱》也有同样的记载,称自己的祖先‚夹谷氏本系东北的胡里改人‛。
只在‚大金国建立后‛,‚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才‚采取了分徙,其中包括‘外放’做官的办法‛进驻中原的。
并载:‚夹谷成庆的上辈由东北迁到大都(今北京市)为士‛,至元初夹谷骥的后裔夹谷成庆从大都迁到山西安邑运城任县令,‚遂家县东离城五里许,名房子村焉。
历元及明,繁衍甚盛……后有迁迹河南者,有得居山东者‛。
据江苏省睢宁县镇岗义村仝楼的仝德君先生介绍:‚最先迁至河南唐河县的佟氏族人姓瓜尔加氏,汉名曰仝骥,字德纯,夫人景氏,是明初的一大贵族。
‛他称:‚那里仝氏族人十五世仝彐舟留下一本诗抄,有谢兆为其作传云:先生讳步蟾,字梯陟彐舟其号也,其先生本山西安邑人。
祖有讳骥,字德纯,于明洪武年间官唐,遂家焉,世居城南的岗都村。
‛可以佐证。
该汉族仝氏从十五世始排20个辈字,后又续20字,计40个辈字。
即:
兆瑞士德笃,钟葆允昭宣,承家唯眙训,衍裕绍新传,遵道树鹏志,位朴勤作先,祥之升芝庭,宗业昕焕延。
同一个姓氏,同一个民族,只是由于后来的经历不同,造成了今天的两个民族。
对此,吉林的尹郁山先生在《汉族‚仝‛与满族‚佟‛同出—祖考释》—文中已经说明了。
他写道:‚1127年,女真人又俘获了北宋徽、钦二帝,标志着大金灭宋……事发后,女真官兵及眷属迁入了华北地区,从迈入中原地区封建社会门槛之日始,就逐渐的‘汉化’开来‛。
而原来同样祖居在胡里改万户和斡朵里万户的其他一些仝(或佟)氏后裔,由于没随金军入关,无论他们何时迁到何处,只要没离开白山黑水这块黑土地,至明末绝大多数都追随努尔哈赤从龙奋起,成为今天的满族人了。
我们以为,辽金宋时进驻中原的女真人,逐渐改为汉族,这与当年满族人在特殊时期改满族为汉族,以及近些年来,党的民族政策的落实,许多称为汉族人的满族人又恢复了族属,都是正常的。
中华民族,历来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各民族的融合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特点,或者说是一大优势。
它有利于我国各民族的大团结,共同为建设、发展和保卫我们的国家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