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神话故事
满族小故事

满族小故事
满族有许多丰富多彩的小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满族人民的生活、文化和传统。
以下是一个满族小故事的例子:
从前,有一个满族村庄,村子里的人都很勤劳、善良。
他们种着大片大片的庄稼,饲养着成群的牛羊。
村子里的人们信奉着一个古老的神祇,他们相信这位神祇能够保佑村子平安、富饶。
有一天,村子里的一位年轻人阿龙决定去山上打猎。
在山上,他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她自称是山上的仙女。
阿龙被她的美丽所吸引,决定向她求婚。
仙女告诉阿龙,她愿意和他在一起,但必须答应一个条件:他们的后代只能是女儿。
阿龙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仙女的要求,他们结婚后生下了一个美丽的女儿。
女儿长大后,阿龙决定让她嫁给一个英俊的年轻人阿虎。
然而,在婚礼前夕,阿虎却突然消失了。
女儿非常伤心,决定亲自去寻找阿虎。
经过一番艰苦的寻找,女儿终于找到了阿虎。
原来,阿虎被一只凶猛的野兽抓走了,他被关在一个山洞里。
女儿决定帮助阿虎逃脱,他们一起回到了村子。
回到村子后,女儿和阿虎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村民们为他们的幸福祝福,并感慨这是神仙的恩赐。
从此以后,村子里的人们都相信神仙的存在,并时常祭拜这位古老的神祇。
这个故事反映了满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神祇的信仰。
同时,它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这个故事还展现了满族人民的勇敢和智慧,他们面对困难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追求幸福。
满族柳生型创世神话初探

满族柳生型创世神话初探满族柳生型创世神话初探随着中国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的民俗文化。
其中,各民族的创世神话尤为引人瞩目。
而在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中,满族的创世神话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满族创世神话中,又以柳生型创世神话最为有名。
本文将对满族柳生型创世神话进行初探。
一、柳生型创世神话的概述满族柳生型创世神话,是指满族的传统神话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名为柳生的神灵如何创造人类和万物的过程。
这个神灵柳生是满族传说中的天神,他用自身的血液创造出了人类和各种动植物。
后人们又将这些生命,一一命名,创造了满族的生物类别。
柳生型创世神话的主要情节如下:在天地刚刚分开时,世界上只有满族人一族,而满族人只有男人。
按照传说,满族人的祖先是父命女娘,男人还没有女人配偶,后来柳生神决定创造女人作为满族男人的妻子,于是他取出自己的一根肋骨创造了第一位女人,从此开始了人类繁衍的历程。
柳生还创造了各种动物来供人类食用,满族人认为柳生是世界的创造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二、柳生型创世神话的文化意义满族柳生型创世神话在满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满族神话的代表作品,而且是满族文化中涵盖着满族生命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重要精神符号。
其中最为突出的文化意义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 满族世界观的表达满族柳生型创世神话所表现的是一种信仰原始信仰,呈现出原始社会的世界观,对于分化成千奇百怪的满族神话意义深远。
它没有附加复杂的形式化信仰成分,而是突出了对于无可改变的命运思考和在宿命的把握中,开拓自我发展的力量。
2. 社会历史的重要纪念满族柳生型创世神话对满族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满族人民创造生命的信仰和创新精神。
柳生神创造世界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启迪和激励着满族人民的创造精神,鼓舞着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懈地拼搏和奋斗。
3. 满族文化的宣传和传承满族柳生型创世神话在满族传统文化中的传承非常广泛,他启示了人民创造生命的信仰和创新精神,也鼓舞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懈地拼搏和奋斗。
满族的民间故事

满族的民间故事满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主要生活在我国的东北地区。
那你知道满族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满族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满族的民间故事:狐狸姑娘有一个小伙子,名叫巴羊阿,无依无靠,一个人过活。
一天,他在山上打柴,遇见一群小孩,抓着一个小狐狸崽。
那狐狸崽毛色金黄,一对眼睛黑亮,挺招人喜爱。
巴羊阿问:“你们从哪儿抓来的?”孩子们指指半山腰的洞,说:“在这洞边。
”巴羊阿又问:“它那么大一点儿,你们抓它有什么用?”孩子们说:“扒皮做皮袄。
”巴羊阿说:“太小了,不顶用,卖给我吧!”巴羊阿买了小狐狸崽,用手摩挲摩挲它的毛,抱到半山腰的洞口旁边,说:“再别到处乱跑了,回洞修仙去吧!”狐狸崽回到洞里,老狐狸正在哭。
它擦擦眼泪,把小狐狸崽搂到怀里,说:“我见你让人抓去了,寻思你回不来了。
”小狐狸崽说:“一个小伙子救了我,要不我就被那些孩子扒皮做皮袄了。
”老狐狸说:“咱们狐家从来有恩报恩,去,看看那个小伙子,要是挺孤单,挺困苦,你就帮他一把!”小狐狸崽本来就看小伙子不错,乐得撒个欢,说:“嗯,我去了。
”小狐狸崽出了狐狸洞,见巴羊阿身背着绳子,手拿着斧子往山上走。
它就地打个滚,变成个姑娘,跟在他后面。
巴羊阿回头一看,脸红到脖颈,也没敢说话。
姑娘紧走几步撵上他,问:“阿哥,你上哪儿?”巴羊阿瞅也不敢瞅地说:“我上山打柴。
”“打柴做什么?”“一半卖,一半烧。
”“卖给谁,给谁烧?”“卖给有钱的,留着自己做饭烧。
”姑娘接着问:“阿哥自己做饭?”巴羊阿说:“不自己做,谁给做。
”“你家没有别人?”“没别人,就我自个儿。
”姑娘听了巴羊阿的话,说:“阿哥,我也是孤身一人,无依无靠,咱俩凑在一起就都有了依靠,你就成全我,让我跟你在一起生活吧!”巴羊阿一听,脸红得更不知往哪儿放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转过身来,问:“你不嫌我穷吗?”姑娘说:“穷,我有一双手,能干活就不怕没饭吃。
”姑娘的一双手可就是巧,自打和巴羊阿结成夫妻,天天手拿绣花针绣荷包。
满族的传说故事

满族的传说故事满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先祖可以追溯到6800年前活动在东北地区的肃慎族。
经历代演变,肃慎族后来更名为挹娄、勿吉、靺鞨等,直到清代定名为满族。
满族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说文化。
笔者挑选满族传说中的三则传说故事,以飨读者。
一.肃慎族的起源 - 天女化鹊《清史稿》等多部史书记载了一个古老的满族原始传说——关于肃慎族起源的“天女化鹊”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三位美丽的仙女来到长白山脚下的一个湖泊戏水嬉戏。
她们是三姐妹,长女名曰恩古伦,次女名曰正古伦,三女名曰佛库伦。
某日嬉戏结束后,佛库伦正在岸边穿衣,一只红腹喜鹊飞来,口衔一颗鲜红的果实,落在她的衣襟上。
佛库伦捡起果实一看,颜色妖艳,忍不住吞入口中。
不久,佛库伦发现自己怀了身孕。
二姐妹飞升天界后,她独自在人间产下一个男婴。
这个男孩一出生就能说话,长大后名为对布库里雍顺,便是肃慎族的始祖。
这个古老的传说通过“天女化鹊”的神话,反映了肃慎族对自身起源的图腾崇拜,被视为满族的原始传说之一。
二.女真族的传说-海东青海东青,又称作“东方之鹰”,是女真族的图腾,象征着女真民族不屈而勇猛的精神气质。
满族先民留下了许多以海东青为核心的传说,其中《阿骨打与海东青》最为著名。
相传完颜阿骨打出生时,母亲被敌军追杀至乌拉山下。
一只巨大的白色海东青从天而降,围绕在襁褓中的阿骨打上空盘旋保护,并大声鸣叫“阿骨打”。
山神听见海东青的鸣叫,以为是在召唤自己助阵。
于是山洪泄泻而出,敌军覆灭。
阿骨打的父母感激海东青的救命之恩,便给孩子取名“阿骨打”,意为“靠海东青得子”。
阿骨打长大后依仗海东青的英明神武之气,率领女真族人建立了金朝。
海东青的传说体现出女真族视鹰为图腾、崇尚英勇好战的民族精神。
三.努尔哈赤时期的传说 - 乌鸦救主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的过程中,也有一则“乌鸦救主”的传说流传下来。
相传努尔哈赤在明军中做小伙计时,无意中展露自己有“七星斗”相的脚掌,遭明将李成梁嫉妒,欲加害。
满族创世神话《天宫大战》简介

满族创世神话《天宫大战》简介瑗珲四季屯满族萨满白蒙古讲叙的乌车始乌勒本,据其内容谓之天宫大战,是同类神话中最完整的范本。
白蒙古讲述本之头腓凌(腓凌,满语,意为几次或几番):从萨哈连下游的东方,走来骑九叉神鹿的搏额德音姆萨满天上彩霞闪光的时候,萨哈林(今黑龙江)跳着浪光的时候,天上刮下来金翅鲤鱼,树窟里爬出四腿的银蛇,不知是几辈姐姐管家的年头,走来了骑着九叉神鹿的博额德音姆萨玛(即萨满),百余岁了,还红颜满面,白发满头还年富力强,是神鹰给她的精力,是鱼神给她的水性,是阿布卡(天)给她的神寿,是百鸟给她的歌喉,是百兽给她的坐骥,百技除邪,百事通神,百难L知,哈拉器(扎板,神器的一种)传谕着神示,厚爱族众的情深呵犹如东方的太阳神(火)照的大地,……。
头腓凌实际上是整个神话的序语,描述了《天宫大战》的传讲者--博额德音姆萨玛,博额德音满语意为家里已经走了的,即已死的,她讲的《天宫大战》也就是其萨满魂魄传讲的神龛上的故事。
在萨满教观念中,人有三魂,其中的真魂(满语称恩出发扬阿)是永生和能转生的魂,这里萨满魂魄,即指已故萨满的真魂,在某种特定场合,萨满真魂能与后辈族人交流对话,这时传讲的内容是最神圣不凡的,博额德音恩讲《天宫大战》故事而被黑龙江沿岸的满族敬奉为记忆神与歌舞神。
我们从《头腓凌》已经可以感受到《天宫大战》有相当高的文学性,神话中描写女萨满神骑着九叉神鹿来的时候,一连用了5个排比句,将其到来时的神奇背景与古远年代形象生动地凸现出来。
在描绘她高超的神技时,也用是是神鹰给她的精力,是鱼神给她的水性,是阿布卡(天)给她的神寿,是百鸟给她的歌喉,是百兽给她的坐骥5个排比句,将其神技的来源交代清楚。
基于萨满教的万物有灵观念,在北方先民眼里,整个世界都是有生命的,因此,神话中表现了今人难以达到的艺术想象力。
当描写女萨满神对族众厚爱情深时,用了犹如东方的太阳神(火)照彻大地,这样一个形象远阔的比喻,使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一下子鲜活起来,整个神话故事是用诗的语言来描绘来表达的,神话的原文是满语,可能有更多的神彩异韵,但就是眼前的这个汉译本也充满了诗情画意。
抚顺满族民间故事

抚顺满族民间故事
抚顺是一个满族聚居地,满族在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承了许多民间传说和故事。
1.妈祖黄姑娘的故事。
妈祖黄姑娘是抚顺的守护神之一,相传她原是清代的一位满族姑娘。
黄姑娘温和善良,经常帮助村民解决问题,是全村的信仰对象。
一些传说称,她能力超凡,能随心所欲地挥动刀枪,甚至能够飞天遁地。
2.铁姑娘的故事。
铁姑娘是抚顺的另一位守护神,据说她是一位王朝时期的女将军。
在战场上,她带领士兵打赢了多次战役,是一位极富勇气和智慧的女人。
后来,她在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因此被村民视为英雄和信仰对象。
3.女儿村的故事。
女儿村是抚顺的一个满族村落,据说这个村庄以前只有女性,男性全部被战争夺去了性命。
女性们在没有男性的情况下,创造了自己的村庄,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后来,男性逐渐回归,但是这个村庄对于传统家庭观念的挑战,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4.熊笼村的故事。
熊笼村也是抚顺的一个满族村落,据说在清朝时期,这个村庄曾被熊所困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民在村口放置了一些熊笼。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村庄也被人们称作“熊笼村”。
抚顺的满族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它们不仅是本地人的信仰对象,更是整个地区文化的精华。
这些故事,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这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满族传说

原来在民间有“狗救驾”和“鹊救驾”的故事。
传说,满族的祖先努尔哈赤有一次被明朝总兵李成梁追赶,眼看追近,努尔哈赤急忙躲藏在一滩芦苇荡里,追兵难以寻找,就纵火烧芦荡,顿时,大火蔓延芦荡,追兵以为努尔哈赤被活活烧死,其实努尔哈赤只是被烟熏倒了,当火势就要蔓延到他身上时,有一只黄狗跑到水里,沾一身水,在努尔哈赤身上打滚,他身上的火被扑灭了,但黄狗却累死在他身旁。
后来,当明兵前来搜索时,一群喜鹊铺天盖地落在努尔哈赤的身上,明兵以为喜鹊在叼啄尸体,努尔哈赤已死无疑了,于是撤兵回朝。
实际上,狗是满族狩猎中的忠实助手,满族爱狗心理是长期在狩猎中形成的。
除“旗装”、“答拉赤”外,满族妇女的“旗鞋”也极富特色。
旧时满族妇女与汉族妇女不同,她们崇尚脚力劲健、登山行马,拒绝缠足陋习而以大脚“天足”为美。
由此在鞋袜装饰上获得了充足的创艺空间,“旗鞋”便从而产生。
这种装饰以精美刺绣的旗鞋以木为底,鞋根起于中央,这种鞋俗称“旗鞋”或通称“高底鞋”。
“高底鞋”主要又分两种,一种叫“花盆底”鞋;另一种叫“马蹄底”鞋。
其木底高跟一般在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
关于这种高底鞋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过去满族妇女经常上山采集野果、[16]蘑菇等,为防虫蛇叮咬,便在鞋底绑缚木块,后来制做的日益精巧,发展成了高底鞋。
另外还有一种传说,说是满族的先民为了渡过一片泥塘,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城池,便学着白鹤的样子,在鞋上绑上了高高的树杈子,终于取得了胜利,达到了报仇雪恨、发展壮大的目的。
人们为了不忘那些苦难的日子,纪念高脚木鞋的功劳,妇女们便穿上了这种鞋,并世代相传,越做越精致美观,成了后来这种样子。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
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
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满族故事系列(精选5篇)

满族故事系列(精选5篇)第一篇:满族故事系列满族说部经典故事汇介绍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满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渊源。
本套丛书收录的24个满族故事,是从满族各氏族故事中精选的,是满族历史文化的写照。
故事主题鲜明,题材多样,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浓厚的民族性、地域性、传统性和代表性,是民间文学宝库中光华四射的珍珠。
本套丛书用简洁的文字和形象生动的彩泥人物、道具,淋漓尽致地诠释了故事内容,展现了故事的精髓,反映了满族及其先民自强不息、勤劳创业、爱国爱族、粗犷豪放、骁勇坚韧的民族精神,对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有深远的意义。
本系列满族民间故事集收选了包括人物传奇(8篇)、神话传说(6篇)、民间故事(10篇)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反映了满族说部的概貌。
人物传奇篇,选择了一些在满族发展历史上做出贡献或具有传奇色彩和影响力的人物,如随阔、大将军萨布素、清代著名作家文康……将他们的精彩故事艺术再现,表现出满族人民智慧勇敢的魅力。
神话传说篇,是一些地名和景物的传说以优美的故事重现,让人们触摸到灵动、鲜活的满族文明。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能了解冰灯的来历、二龙泉、饮马池等在满族历史占有重要地位的景物的来历。
民间故事篇,选取了10篇家喻户晓的故事,故事生动有趣,反映出满族人民谦虚淳朴、勇敢善良的优良品质。
例如《吐元宝的泥人》,讲述善良的弟弟偶遇一位老人,宁可自己挨饿,把饼送给老人,得到老人送的神奇小泥人。
哥哥模仿弟弟的做法,却最终因为贪得无厌而一无所获。
这则小故事给人们讲述了深刻的大道理,引起人们的深思,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一、人物传奇类1.有志向的随阔故事梗概:随阔很淘气,父亲一气之下把他赶出了家门。
随阔就在树林里捏出各种泥人和小房子,搞起了自己的创作模型,他希望创造出像海龙王住的那种只有一根横梁的房子。
可是父亲知道了,很不理解,就把所有的泥人和泥房子踩碎了,只剩下一个完整的泥人。
但是,随阔继续和泥人、海东青(鹰的一种)为伴,更加努力地盖房子,最终搭起了女真族第一座有火炕的房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族神话故事》的母体归类《满族神话故事》北方文艺出版社 1985年3月第1版第一“他拉伊罕妈妈”故事梗概;他拉伊罕妈妈是乌苏里江东部各部落的联合葛珊塔。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他拉伊出生,遭遇,以及以后为各个部落牟得幸福生活的故事。
他拉伊的父亲是他拉伊部落,是乌苏里哈拉第三支的渔人。
小他拉伊出生了之后不久,便被大风吹走了,十几年后,忽然回到家乡,便阻止了一场部落内斗,因其大力而被推举成各部落的联合葛珊塔,领导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有三个懒汉不思劳动,被他拉伊批评,不服,到山中找狼精,获得毒药,要毒死他拉伊,他拉伊将计就计,杀死了狼精,之后,被长白山主召回山上。
她的九个徒弟,成为四十八个部落有名的九个大萨玛。
他拉伊罕妈妈被供奉为“断事神”。
以母题索引其属于A110 诸神的起源第二“多龙格格”故事梗概;讲述了一个叫“尼马察乌拉”的地方,其属于东海窝集。
这个地方的人民把房子建在树上,叫马架子。
有一年,来了一群萨哈连大鹏,其铁爪钢嘴,力大无穷,两只眼睛能冒出火苗,占据了人们的房屋,杀人,放火,多硬的弓多厉害的箭也射死了。
多龙格格领导人民与其斗争,可是,失败了。
其后,她到东海窝集找来神箭手阿不泰,可是,他拼掉生命只不过杀掉了几只大鹏。
多龙听说,尼马察乌拉有一处泉水,喝了这泉水,便能长出翅膀,历尽千辛万苦,都隆阿老人累死了,终于找到了这泉水,多龙格格果真长出翅膀,飞向长白山,在山上练习弓箭,练成之后,杀死了恶鹏,为家乡人民除了害。
然后,她又飞回了长白山,只留下一只箭。
多龙格格被供奉为弓箭神。
以母题索引其属于A110 诸神的起源第三“阿达格恩都哩”故事梗概;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叫阿达格,这位神是金钱豹神。
他的父母修炼成后,升天之前,留给他一张豹皮,上面有99朵黑色梅花。
阿达格靠着父母留下的这张豹皮和黑色梅花与魔王及其弟子的斗争。
最后,为了消灭魔王,把原本留给自己的最后一朵梅花用掉了。
其译成汉语是“可爱的神”,又叫“金钱豹神”。
以母题索引其属于A180 神的不共戴天的关系第四“鄂多哩玛发”故事梗概;呼尔哈河下游,有大小二十七个寨子。
在这个地方有三群兽群,一个是老熊群,二是野猪群,三是狼群,还有田鼠总是为他们通风报信,然后,在混乱中寻得好处。
三个兽群轮番袭扰,人民生活很困苦。
后来,从呼尔哈河上游来了一个老人-鄂多哩玛发,他教会人们练习射箭,刀术,最后,打败了三个兽群,人民重新获得幸福生活,而老人又到其他地方去了。
鄂多哩玛发后来被供奉为“狩猎神”。
以母题索引其属于A2460 动物的特点;进攻与防护第五“石头蛮尼”故事梗概;据说石头蛮尼是咸丰年间苏木哈拉的大萨玛。
他神通广大,除邪去病,解救困难。
本篇录了关于他的三则小故事。
其一“搭救小牛倌”,讲的是牡丹江中游北岸的一个叫“两家子”的屯子里,一个叫“崇阿”,十二岁那年给他的四大爷放牛。
小崇阿的四大爷外号叫“四尖头”,虐待小崇阿,逼着他整天的劳动,却不让他吃饱饭,也不让他睡好觉,崇阿生活很苦。
有一次,牛受惊游到河对岸,崇阿急得哭了,大萨玛帮助了他,并且决定惩罚“四尖头”。
他假意把两斗米寄存在四尖头的粮仓里,晚上,米粒变成无数的老鼠,把粮食投出来,挨家挨户的送粮食。
“四尖头”知道是崇阿报的信,更加的虐待他。
大萨玛决定彻底的惩罚他,施法让他头痛,谁也医不好,只有崇阿可以,这样,崇阿过上了好日子,可是,“四尖头”使坏,骗来了能治病的托力,又开始虐待崇阿,可是,托力在他手里就是不好使,最好,“四尖头”就死在了头痛上。
其二“搭救采珠人”,讲的是海浪河口的一个贫穷的老采珠人采到一颗稀世的珍珠,却被衙门的昂帮章京以其为假珠为名强行夺去,准备自己进京献宝,大萨玛变成视察的军机大臣,假意将一颗珍珠寄存在他这里,然后施法,让其变成假的,逼其交出珍珠来。
其三“搭救卖瓦盆人”,讲的是一个叫牛古录的瓦盆工匠,他家住在小河岔子中间,这一年阴雨连绵,洪水即将到来,可是,牛古录却不知道。
大萨玛化身一个老头,闯进屋子,拿起值钱的东西就跑,牛古录就在后面追,这样多过了一劫。
以母题索引其属于A500 半人半神和文化英雄第六“突忽烈玛发”故事梗概;突忽烈玛发下生的时候,浑身长着闪闪发光的鳞片,两只脚像鸭子爪一样,所有人都因为他是怪物,几次都要杀他,可是,母亲舍不得,让他生活在水中,突忽烈玛发慢慢的长大的。
魔王耶鲁里到突忽烈玛发的家乡放火龙为害。
为了解救家乡父老,突忽烈玛发历经千辛万苦,从东海到南海,再从南海到西海,然后从西海到北海,请来万年冰杀死了火龙,赶走了耶鲁里,让家乡人们重新获得了幸福生活。
以母题索引其属于 A510 文化英雄(半人半神)的起源第七“恩图色阿”故事梗概;讲的是大力神“恩图色阿”受命于天神阿布凯恩都哩,为宁古塔的人们开凿河流和湖泊。
他的手下有一个出身是妖精的打把力,他好吃懒做,负责看守天火。
由于受了恩图色阿的打,于是,耿耿于怀。
为了报复,他主动请命帮助恩图色阿,可是,却偷用天火,将恩图色阿辛苦开凿出来的湖泊毁掉,并向天神阿布凯恩都哩告状,如是者三,并勾结魔王耶鲁里要攻占天堂,最后,阿布凯恩都哩知道了一切,挫败了他们的阴谋。
以母题索引其属于 A180 神的不共戴天的关系第八“朱拉贝子”故事梗概;这是一个爱情悲剧。
乌苏里江的老河神乌苏里恩都哩有一个儿子叫朱拉,他和老河神一样和蔼可亲,保护沿岸的子民。
有一年祭祀河神,朱拉请求去村庄里去看看热闹,顺便听取民情,老河神同意了。
在祭祀活动中,一个叫阿苏里的美丽女孩,荡秋千非常好,可是,系着秋千的树枝忽然断掉了,阿苏里掉进了河里,朱拉救起了她,并为她送药,治病,渐渐的两人有了感情,但是,人神不能在一起。
为了爱,朱拉背着阿苏里去求佛托妈妈,佛陀妈妈给了他一粒药丸,告诉他,让他今年帮助这里的乡亲抗旱,然后,吃了药丸就会变成一头牛,为乡亲们耕一年的田,最后,让人们把自己杀死剥皮,就可以了。
朱拉这样做了,可是,到最后的十几天,剥皮成了难事,阿苏里好久没有见到朱拉,这头牛成为她的好朋友,不忍杀死它。
这时,一伙野人来袭击他们的村庄,朱拉战斗到死,最后,口吐人言,让乡亲们一定要将自己剥皮,可是,乡亲们不忍心,只是将它埋葬了。
佛托妈妈赶来了,把一切都说了,阿苏里绝食七天也死了,然后,和朱拉的魂魄一起向长白山飞去。
以母题索引其属于A1550 求爱风俗的起源第九“昂帮贝子”又名“海伦别拉”故事梗概;恤品河两岸的大小部落都是归毛林贝勒管理。
开始时,毛林贝勒治理这篇土地,很敬业,但是,后来渐渐的骄奢淫逸起来,他的大儿子海伦别拉很发愁。
毛林贝勒听说吃人参孩可以成仙,于是,便派人到处去找,没有找到便把去找的人杀掉。
海伦别拉苦劝,竟被发配到北海砍木头。
于是,二儿子得势了,为了骗老贝勒,他们竟把一个刚满月的婴孩开膛摘心,冒充人参孩。
老贝勒心花怒放,吃了人参孩当夜便死掉了。
这样,二儿子就当上了贝勒,他更加的骄奢淫逸,人民困苦不堪,于是,有人就给大贝子送信,请他回来,海伦别拉也梦见浑身是血的老贝勒托梦,言其被二儿子害死。
于是,海伦别拉便率领着囚犯起义,并到各处搬兵,他的舅父愿意帮助,可是,到了鸭绿江部大贝勒宁古得却因为与老贝勒有隙,所以,不愿出兵,甚至把海伦别拉下狱,要处死他,幸好宁古得的女儿搭救才幸免于难。
这件事更是触怒了宁古得,他率兵亲自来攻毛林部,二贝勒用骚扰的办法,偷袭得逞。
宁古得被困在一座小山上,眼看就要弹尽粮绝了,这时,海伦别拉从背后,偷偷进城,然后,杀向二贝勒的背后,最后,杀死了二贝勒。
以母题索引其属于A500 半人半神和文化英雄第十“沙克沙恩都哩”故事梗概;传说,人类原来只知道捕猎觅食,却不知道如何预防灾祸,天神很担心,于是,派沙克沙投生人间预报吉凶祸福。
沙克沙出生时浑身长着羽毛,嘴又尖又硬,背上还长着翅膀。
村里人都讨厌他,后来,由于他利用喜鹊获得各种消息,帮助人们,于是,人们渐渐的喜欢上了他,有一年,老猎手哈桑阿带着十几人到山中围猎,掉进了魔王耶鲁里的迷魂阵,没几天,先后掉进迷魂阵的就有五十人了,喜鹊探知后,就告诉了沙克沙,沙克沙飞到长白山,长白山主给了他神水,他偷偷的将神水给了被抓的猎人,他们浇在身上,魔王的魔火竟烧不死他们,耶鲁里于是想利用他们到风火山去抓几条火龙好用作攻天之用。
沙克沙假意愿意帮忙,利用神水降服了十条火龙,要求他们帮助自己打败耶鲁里,于是,沙克沙利用火龙的力量把准备攻天的妖兵杀得打败。
被捕的猎人们也得救了。
以母题索引其属于A510 文化英雄(半人半神)的起源第十一“三音贝子”故事梗概;讲的是一个类似的“后羿射日”的故事。
阿布凯恩都哩造人后,命令四个土地造太阳来为世界提供光和热,结果,四个粗心的土地造出了九个太阳,并告诉他们谁如果工作认真,就能加官进爵,于是,九个太阳争着出来,后来发展到都出来了,这样,人间便受不了了。
窝集部有一位年轻的阿哥,自称长白山主的大儿子,因为触怒了天神阿布凯恩都哩,被贬投生一个猎户家里,这个孩子下生三天就能走路,一个月就能举起一百斤重的石块,三个月就能拉满三百石的工,不到一年就长有一丈开外,一顿饭吃掉三只狍子两只熊,三斗米饭,喝一次水,河落三尺,湖干一半,部落人称“神力哥哥”。
听说其为白山主之子,便又被尊称为“三音贝子”。
为了消灭多余的太阳,他到白山主那里求助,白山主告诉他,要想制服这九个,需要九江八河水,百里长万丈深的沟,五岭三山的土,九百九十九石粮。
结果,九九八十一洞蟒蛇送来了水,又遇到了深沟,土地神送来土,各个部落的人送来粮食,三音贝子,把五彩天绳系在箭上,三下五除二就套下了六个太阳,另外三个躲进了海里。
后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套上了第三个太阳,第一个太阳见势不好,跑到了天边,只有早上和晚上才看看二弟和三弟,这时,阿布凯恩都哩来了,让三音贝子放了太阳,封他作了日恩都哩,专管太阳,并收去第二个太阳的热,让他晚上出来,就是月亮。
这样,白天的就是第三个太阳,晚上的月亮就是第二个太阳,而第一个太阳则一直躲在了天边。
以母题索引其属于A710 太阳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