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苏教版二上科学教案 (第二单元 天空中的星体)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数星星 (4)

6.数星星【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看星星的活动,在交流中学会“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2.通过交流观察星星的时间选择,思考:为什么不在白天看星星?并通过2个模拟活动,尝试做出解释。
3.通过对三种不同观星条件的选择,交流自己的想法,课后持续观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观察星空,知道星星有大小、明暗的区别。
难点: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秘密。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1.星星灯(PVC管、电筒、铁架台)、可调节光的LED台灯2.铁架台、灯筒、小手电筒星座灯、强光电筒课前观察:家长陪着孩子连续观察几天星星:(1)每次大约看到多少颗星星?(2)每颗星星相同吗?哪里不同?(3)给孩子讲一些他们听得懂的关于星星的常识或神话传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聊观星6分钟1.(PPT 1播放视频)小朋友们,视频播放的是什么呀?你们在家观察星星了吗?老师这里有几张你们的记录表,我们来看看(PPT2、3、4单张的)2.这是……的记录,你来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指导描述:……时间……地点,发现星星是……样子的)(抓住:大小不一样、亮暗不一样、多少不一样)3.小结:大家的发现真多。
(PPT 5)其实星星和太阳、月亮一样,是天空中的星体。
今天周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看星星、数星星。
(出示纸质板书)二、探究20分钟(一)聚焦问题1.周老师发现,在大家的星星记录表上,都有个相同的地方(手指屏幕):早晨8点到下午4点这个时间段“没有”一个人选,为什么呢?2.为什么白天就看不到星星呢?3.(PPT 问题)汇报:你们小组怎么想的?(副板书记录)4.小结:小朋友们积极开动了脑筋,有的认为……,有的认为……。
这些都是我们的“猜想”(PPT 猜想)5.猜想对不对呢?需要验证一下(PPT 验证)(二)模拟活动一:观察光的明暗与星星多少的关系1.(关灯)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样的实验材料:这个手电筒,按一下后面的开关,底板上就会出现小光点(演示)这两个材料,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星星哦。
2024苏州新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天空中的星体》教案

2024苏州新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天空中的星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天空中的星体》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天空中的常见星体,如太阳、月亮、星星等,并探究它们的特点和现象。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对天空中的星体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他们对天空中的星体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他们对星体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表面现象,对于星体的特点和形成原因等深层次的知识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天空中的常见星体,如太阳、月亮、星星等。
2.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星体的特点和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天空中的常见星体。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星体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天空中的星体,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讲授法:讲解星体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讨论法:分组讨论星体的现象和特点,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和讲解星体。
2.准备教案和课件,用于指导教学。
3.准备观察工具,如望远镜等,方便学生观察星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天空中的星体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你们见过这些星体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讲解太阳、月亮、星星等常见星体的特点和形成原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星体的现象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星体的运动和变化。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星体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讲解其他天空中的星体,如行星、卫星等,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星体知识。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星体的特点和现象。
【精品课件】 苏教版 科学二年级上册 数星星(二)

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秘密。
1、拉上窗帘,关上灯,用 手电筒照射“天空”。
2、打开灯,观察“星空” 有什么变化。
3、再拉开窗帘,观察“星 空”又有什么变化。
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秘密。
注意事项:1、教室要尽可能遮光。 2、要准备大小不同的手电筒,以形
成大小不同的“星星”。
友情提醒:1、实验中要保持安静。 2、手电筒要拿稳,不可以随意晃动
因 为 这 些 星 星 他 们 有 的 离我 们 有 的 离 我 们 远。
思考
白天为什么看不到星星呢?你们思考过白
天看不到星星的原因是什么吗?
星星晚上出 来上班,白天累了, 去睡觉了。
星星被云 朵遮住了。
太阳光太亮了。
试验探究
白天看不到星星的秘密是什么呢?现在 我们来做个小小的实验大家就都清楚了。
月明星稀
月亮明亮的时候,天上的星星就显 得很稀疏。
谢谢观赏
。
画出教室里“星空”的样子。
要想看到满天繁星,应该怎么做?
√ √ √
• 全世界最美的星空,看看星星最佳地,世界上9大 著名观星胜地:加拿大亚伯塔贾斯伯、加那利 群岛Canary Islands、罗斯威尔Goddard天文馆、 新西兰库克山国家公园、智利阿卡塔马沙漠、 宾夕法尼亚樱桃泉国家公园、纳米比亚纳米布 兰德、夏威夷冒纳凯阿火山。
2.6数星星
教学目标
1.知道星星的不同形状和不同亮度,初步建 立对星星的概念。
2.会运用观察和探究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星 星,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秘密。
3.在课外能积极收集与星星有关的资料,能 积极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有关星星的信息。
火眼金睛:பைடு நூலகம்一找天空中的星星吧!
为 什 么 星 星 的 亮 度 不 一 样 呢?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2.6.数星星(教案)

1.利用手机投屏展示星图软件,并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方法。
2.布置任务:仔细观察这些星星,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小组活动:观察星图软件中的星星,利用讯飞语音输入的方法在实验记录单上记录小组的发现。
4.汇报交流:哪位小朋友愿意和大家说一说星星之间的不同之处?让学生在图中指一指、画一画,找证据。
5.小结:天空的星星大小不同,亮度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
5.联系实际:为什么白天看不到星星?学生思考作答。
【板书设计】
数星星
当有更亮的光出现时
星星就显得不那么亮了。
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

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对科学课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但是他们年纪较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思维方式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包括五个单元:“关心天气”“天空中的星体”“用力以后”“奇妙的光”“动物的家”。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观察和体验,描述常见的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2. 认识太阳、月亮等常见的星体,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
3. 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学会用推力、拉力等常见的力解决实际问题。
4. 探究光的基本特性,如直线传播、反射等,了解光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5. 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认识动物适应环境的一些特征。
6. 培养学生观察、提问、猜想、实验、交流等科学探究能力。
7.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常见的科学概念,如天气现象、力的作用、光的传播等。
让学生了解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2. 难点对于一些抽象的科学概念,如光的直线传播、反射等,学生理解可能有困难,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演示来帮助他们理解。
设计科学合理的探究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在探究中有所收获。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五、教学措施1. 利用多媒体资源、实物展示、实验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天空中的星体教材分析

先比较教材中两幅图 的场景有什么不一样 ,然后再去解释这两 幅图中的星星为什么 会一个少一个多,可 以从城市与旷野处的 不同去分析。
学生对于在怎样的环 境中视察星空缺乏经 验,可采用选择的方 式让学生来表述,建 议说说背后的原因。
对于在时间的选择上 ,即教材中显示的是 在月牙时还是圆月时 视察星空,可结合刚 刚探究的白天看不到 星星的秘密去分析。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的提出
给学生提供一个视察天体运动变化的 机会,将从视察身边的物体到转换视 角视察天空中的天体。
纠正学生的一个错误码的前概念—— 白天天上没有星星。
落实课标中的一个知识点,利用太阳 的位置辨认方向。
· 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内容要求
✓ 可将古人遥望月亮、伽利略用望远镜视 察月亮以及阿波罗登月的科学史一起串 起来读,增加科学史的连续性。
✓ 课上学会使用简易望远镜的方法,课后 去视察,如果有条件也可使用成像清楚 的望远镜或天文望远镜。
✓ 将利用望远镜看到的月亮表面的样子画 出来,与伽利略当时绘制的月亮表面进 行比较,有什么类似有什么不同。
思考窗户的作用时,可 以作反向思考,假如房 屋没有窗户,那又是怎 样的情形。让学生展开 合理想象,这样才会认 识到窗户有什么作用。
视察老人和小孩的位置变化时,要将他们的位置变 化与太阳的位置变化建立联系。同时还可以更进一 步,将太阳位置的变化与阳光下不同位置的冷热变 化建立联系。
老人和小孩本来在图 的右下角,现在坐在 了左下角,包括小猫 的位置也产生了变化 。原因就是太阳的位 置产生了变化,本来 他们晒太阳的地方处 在了影子的下面。
人们主要利用太阳的 光与热。利用光可以 用来照明、发电等, 利用热来晒干物质、 取暖等。
从生活中的事例说起,聚焦本节 课的研究主题晒太阳。通过人们 晒太阳的事例间接认识到太阳能 够发热。
苏州新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天空中的星体》说课稿

苏州新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天空中的星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天空中的星体》这一课是苏州新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天空中的常见星体,如太阳、月亮和星星,并通过观察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太阳是最大的星体,月亮是地球的卫星,以及星星有不同的亮度和颜色。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天空,探索星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天空中的星体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可能对星体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而有的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对星体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通过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太阳、月亮和星星,了解它们是天空中的常见星体。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天空中的星体产生好奇心,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太阳、月亮和星星,了解它们是天空中的常见星体。
2.难点: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理解太阳是最大的星体,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星星有不同的亮度和颜色。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星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天空中的星体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空,激发学生对星体的好奇心。
2.探究:学生分组观察不同星体的特点,如太阳、月亮和星星,并记录下来。
3.交流: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特点。
4.讲解:教师讲解太阳是最大的星体,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星星有不同的亮度和颜色。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数星星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数星星教案【教学目标】观察星空,知道星星有大小、明暗的区别。
知道星星也和太阳、月亮一样是天空中的星体。
能够对“为什么白天看不到星星”作出猜想,并与同伴一起探索其中的秘密。
愿意观察星星,对星空感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星空,知道星星有大小、明暗的区别。
[难点]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秘密。
五、教学准备学生活动材料:小手电(建议由学生自己准备,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教师准备若干提供给未作准备的学生)[教师]去掉灯罩的台灯(可调节光的强弱)、教学课件、手机上下载“星空地图”APP。
【教学过程】(一)观察星空图片,比较星星有什么不同1.猜谜导入:一个蓝蓝盘,两个圆圆饼,一个火火热,一个冰冰冷。
(打两种天体)谜底:太阳、月亮青石板儿石板青,青石板儿挂明灯,若问明灯有多少,天下无人数得清。
(打一种天体)谜底:星星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太阳和月亮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星星的知识。
(板书课题:数星星)关于星星,你知道些什么?2.每当夜晚来临,无数的小星星就会点缀在夜空(欣赏星空图片),仔细观察这些星星,它们有什么不同?3.全班交流讨论。
4.小结:天空的星星有的大、有的小;有的亮、有的暗;有的离我们近,有的离我们远。
5.(出示不同亮度的星星图片)你能给这些星星按照从亮到暗的顺序排一排吗?(学生活动手册第6页)6.小结:为了衡量星星的明暗程度,天文学家把我们把肉眼能看到的星星设定为6个等级,最亮的是一等星,最暗的是六等星。
[设计意图]星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场景,夜晚在抬头观月的时候,点点繁星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是由于城市的发展,学生抬头所看到的星空,往往只是伴随着月亮的几颗亮星,满天星斗只是电视中一瞬而过的画面。
而学生所处的课堂正是白天,无法当堂让学生来观察星空,所以在这一环节,精心选择图画或视频提供给学生观察现得尤为重要,能够让学生在获得视觉冲击的同时比较容易发现星星间的不同,为后面的探究埋下伏笔:为什么有的星星看不见?为什么白天看不到星星?(二)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秘密1.天空中有这么多的星星,平时我们能看得见它们吗?(为什么白天看不到星星呢?)预测学生的猜想:星星和太阳、月亮一样,也会升起、落下;星星被天上的云朵遮住了;白天太阳的光太亮了,星星的光线比较暗,就不容易被发现;……2.大家的想法听上去都很有道理,到底哪种才是正确的呢?让我们来到宇宙空间,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关上灯、拉好窗帘,制造“暗室”环境,模拟宇宙空间)3.请同学们打开手电筒,从各个角度将光照射到黑板上(或PPT的黑色页面上),大家发现了什么?(手电筒的光投射在黑板上,形成一个个亮斑,就像夜晚的星空)这些宇宙中的“星星”有什么特点?(有的亮、有的暗,有的大、有的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单元天空中的星体4.晒太阳教学目标:1.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知道太阳能够送给我们光和热,这是太阳送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两样礼物。
3. 观察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知道太阳是从东向运动的。
教学重点:知道太阳能够给我们带来光和热,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难点:观察并描述一天太阳中位置的变化。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塑料瓶、黑色塑料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首儿歌:明又明,亮又亮,一团火球挂天上。
夜晚皎洁一盏灯,时而弯来时而圆。
青石板上钉银钉,数来数去数不清。
2、学生自由的读一读,想一想这首小诗里面说的是哪几样东西?3、全班交流讨论,教师小结:是的,这首小诗写的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三个东西——太阳、月亮和星星。
它们都是天空中的星体。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天空中的星体》。
4、这首小诗的第一句话“明又明,亮又亮,一团火球挂天上。
”说的就是太阳。
今天这一课我们就先来学习第四课《晒太阳》。
(板书课题)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
1、同学们,你们知道太阳吗?谁来给大家说一说?学生说一说有关太阳的知识。
2、大家知道吗?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面谁来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要利用太阳?学生思考并自由讨论。
3、教师指导:(1)出示课本第12页的四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看这四幅插图分别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2)学生仔细观察几幅图片,了解这四幅图画的内容。
图一:小女孩在太阳下晾晒衣服。
图二:农民伯伯在空地上晾晒粮食。
图三:一个工人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图四:一个老爷爷和孙女在晒太阳。
(3)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说明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4)全班交流讨论,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4、教师总结:是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要利用太阳,比如说太阳能热水器就是人们利用太阳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三、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1、大家见过太阳能热水器吗?大家知道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吗?出示太阳能热水器的图片。
谁来说一说太阳能热水器是怎样工作的?(1)学生说出自己对太阳能热水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2)教师相机的补充和小结:太阳能热水器是人们利用太阳能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只要天上有太阳,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就可以有用不完的热水。
它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教师一边指太阳能热水器的图片,一边讲解原理)当太阳光照射到这些管子上面。
这些黑色的管子就吸收了太阳能的热量,再把这个热量传到管子里的水上面,管子里的冷水接收到这些源源不断的热量,温度就由低变高,冷水也就变成了热水。
只要有阳光,太阳能就会制造出源源不断的热水出来。
简直是太神奇了,大家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制作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呢?2、指导学生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1)制作材料:一个空塑料瓶、自来水、黑色的布。
(2)制作步骤:出示课本第13页上面的材料,请同学们阅读并了解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步骤。
(3)教师讲解制作的要领:塑料瓶里面的水不能太满。
裹瓶子的布用黑色的比较好,因为黑色的容更容易吸热,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
(4)学生分小组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制作的情况,并做简单的指导。
(5)展示学生制作好的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教师肯定并加以表扬,并鼓励学生回家后试一试,看看效果怎么样。
四、太阳的礼物。
1、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那么太阳送给我们最重要的两样礼物是什么呢?(光和热)是的,光和热是太阳送给我们的最重要的礼物。
2、出示课本第13页下面三幅房屋的图片,同学们请看一看,不管是高楼大厦,还是平房,甚至于是茅草屋,他们都有窗户,大家想过没有,窗户有什么作用呢?3、教师引导:(1)同学们数一数,我们教室一共有几扇窗户?学生数一数,然后回答。
(2)如果我们把这些窗户全都堵上,或者用窗帘全部蒙上,那么我们教室里面会是什么样子?(教室里面会很黑、很暗)(3)教师再次引导:仅仅是很黑吗?如果是冬天,我们把窗户全都蒙上,教室里面不但黑,还会怎么样呢?(里面还会很冷)4、教师小结:是的,如果我们教室没有窗户,或者我们把窗户全都蒙上,那么我们的教室不但会很黑,而且会很冷。
这些窗户的作用很大,帮我们把太阳的光和热从外面透进来,使我们的教室变得更加明亮,更加温暖。
五、研究太阳位置的变化。
1、出示两幅图,第一幅图是第12页的下面一幅图,第二幅图是第14页的上面这幅图,把两幅图并排出示,引导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看一看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老师特别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太阳的位置,老人和小孩的位置。
2、全班交流讨论。
第一幅图上,老人和小孩在屋前,而第二幅图,老人和小孩虽然在屋前,但是已经跑到了离屋子更远一些的地方。
3、引导学生思考,老人和小孩为什么会从原来的位置挪到现在的位置呢?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太阳的影子,注意太阳的位置。
哦,原来是他们原来坐的那个位置,已经晒不到太阳了,所以他们就把位置挪了一下,是为了更好的晒太阳。
为什么他们原来坐的位置本来能晒到太阳,现在却晒不到太阳了呢?4、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太阳位置的变化。
大家想一想,一天当中太阳的位置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学生思考并交流,教师小结:是的,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他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早晨的时候太阳从东方升起,中午的时候,太阳已经跑到我们头顶上了,到了晚上,太阳跑到西边,从西边落下去了。
天天如此,周而复始。
所以古人经常利用太阳的位置来判断方向。
5、出示:早晨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1)学生自由读一读,并了解儿歌的内容。
(2)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做一做,看看是不是如这句话所说的,“早晨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六、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晒太阳》这一课,了解到了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给我们送来了最重要的两样礼物,光和热。
并且我们还知道了太阳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
其实关于太阳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大家有兴趣的话,课后可以多去阅读课外书,了解更多关于太阳的知识。
5.看月亮教学目标:1.知道我们看到的月亮形状是发生变化的。
2.了解月亮运动的轨迹,知道月亮和太阳一样也是东升西落。
3.了解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历史。
4.了解观察月亮的工具天文望远镜,知道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历史。
教学难点:知道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天文望远镜。
教学准备:课件、简易的天文望远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晒太阳》,了解了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知道了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送给我们两样最重要的礼物——光和热。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月亮的知识。
板书课题:5、看月亮(学生齐读课题)二、月亮的形状。
1、同学们看过月亮吗?你们看过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请你们拿出自己手中的笔来画一画,画出你们看到的月亮。
2、学生画出自己记忆中的月亮。
3、展示学生画出的月亮。
4、出示一个月的月相图,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明白,月亮的形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会发生变化的,从月牙,变成半圆,再变成圆,然后又变成半圆,变成月牙。
三、研究月亮的运动。
1、月亮在天上是怎么运动的呢?也是跟太阳一样,早上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边落下。
2、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3、教师小结:我们现在看到的月亮,差不多就是东升西落,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实际上,月亮作为地球的卫星,除了绕地球公转,他本身也在自转。
四、人类探索月亮奥秘的历程。
1、月亮上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古人遥望月亮,却没有办法登上月球去一探究竟,只能想象月亮上的景色。
2、出示嫦娥奔月图和古希腊月亮女神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这两个神话故事人物。
在中国人的想象中,月亮上住着嫦娥仙子。
她带着一只玉兔,住在月亮的广寒宫里。
月亮上有一棵桂花树,吴刚每天都在那砍那棵桂花树。
这就是故事《嫦娥奔月》,与之相连的故事就是《后羿射日》。
在西方人的想象里,月亮上有一个女神,人称月亮女神,她的名字叫阿尔忒弥斯。
阿尔忒弥斯是宙斯和勒托之女,阿波罗的孪生姐姐,是希腊神话中的狩猎女神,为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
3、望远镜发明之后,人们凭借望远镜,终于看清了月亮的样子。
4、出示图片一,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相机介绍:一百多年前,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亮,这幅图片上画的人物就是伽利略,他正在用一架天文望远镜,观察月亮,而旁边的这幅小图就是伽利略在望天文望远镜里面看到的月亮的样子。
5、出示图片二,引导学生观察。
讲解:这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时的情景。
请同学们读一读旁边的这段文字。
6、学生自由朗读旁边的这段文字,了解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情景。
7、教师相机介绍:1969年7月21日,格林尼治时间12:56,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终于在月球上印下人类的第一个脚印,迈出了人类巨大的一步,至此,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
我国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能够登上月球。
但是我国的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也可以登上月球。
五、研究望远镜。
1、在天文学上,天文望远镜是必不可少的。
天文望远镜是观测天体的重要工具,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望远镜的诞生和发展,就没有现代天文学。
它对于人类观察宇宙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2、出示简易的望远镜,引导学生观察。
3、教师介绍望远镜的结构以及作用。
(教师指着天文望远镜的部件相机介绍)天文望远镜上一般有两只镜筒,大的是主镜,是观测目标所用的,小的叫寻星镜,是寻找目标所用的,也叫瞄准镜。
目镜是单独的个体,是决定放大倍率的物品,目镜上都会有F值,这是目镜的焦距。
4、望远镜的使用方法教师介绍望远镜的使用方法:第一步对准观察物,第二步调整望远镜筒身的长短,直到看清倒立的图像。
5、强调用望远镜的使用要领:一定要对准观察物,在对准观察物的同时调整望远镜筒身的长短。
并且在望远镜里面看到的是倒立的图像,而不是正的。
6、学生练习使用简易望远镜观察景物。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观测情况,并做相机指导。
7、全班交流自己观测的情况。
8、教师小结:用望远镜观测物体时,要按照使用方法正确操作,切忌急躁。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五课《看月亮》,了解了月亮的形状是发生变化的,知道了月亮和太阳一样,也是东升西落,并且了解了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还学会了使用天文望远镜。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第六课《数星星》,请大家课后认真预习。
6.数星星教学目标:1.认识到天上有无数颗星星,他们大小不一、亮度不同、远近不等,有的发光,有的不发光。
2.明白我们白天是看不到星星的,并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奥秘。
3.知道晴天的夜晚,在旷野里会看到更多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