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各种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学中教师做主导,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增强学习兴趣。
【关键词】语文学习激发兴趣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所以教学成功的关键就是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特别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从而达到最佳状态来接受教学信息,更好地实现优化课堂效果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下面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走进课本”品”语文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所以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每一个真善美的亮点,激发学生去感悟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真实感受,引起彼此的情感共鸣和心灵的净化,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绘”语文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现代化的电教手段逐渐走进课堂,这些电教手段具有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到教学内容中。
如在讲授《安塞腰鼓》时,我制作了展现安塞人们打腰鼓热闹场面的课件,同时伴以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那宏伟的场面,激情的腰鼓声深深地感染着学生,让他们真正领略了”安塞腰鼓的美”,领悟到了”安塞人民精神的美”,也在心中描绘着”安塞人民美的风貌”。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所带来的魅力。
3、多种形式”读”语文小学语文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语言优美的散文,韵感较强的诗歌等等。
语文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语文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摘要: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因此培养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根据的。
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呢?关键词:语文课堂;激发兴趣;师生关系;情境创设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124-01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让学生愿意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变得至关重要。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就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会最清晰,思维活动就最积极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恰当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长期以来由于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强调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权威与尊严,以教师为中心,抹杀学生的个性,导致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对话,师生关系必然存在隔阂。
可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基础。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不仅仅需要学生尊重教师,同时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和谐关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他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
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
”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当做朋友一样对待,多给学生一份关爱,多给学生一份温暖,那么师生关系肯定会多一份融洽和谐。
只有师生关系和谐了,才会消除学生紧张情绪,才会轻松自如的参与到课堂中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5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5篇1 《浅谈如何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摘要:本文着力探究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氛围,激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
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tl,理相容、感情融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一tk,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即愉快)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
因此,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愉快中学习。
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
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
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使学生愿学、乐学,笔者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五方面的探究:I.宽松和谐激趣法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
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
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
在讲授《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时,学生对文中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元误的频波”无法理解,笔者就引用同学们正在看的《西游记》激起兴趣:“难道托尔斯泰的眼睛能像太上老君的宝葫芦、像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金角一样能把世界上的物质吸进去?”得到齐声否定后,笔者又问:“我的眼睛能把语文书吸进去吗?”学生答:“不能。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摘要】教师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由学生的学习兴趣决定。
在语文课堂上,如果学习兴趣浓厚学生就会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氛围生动活泼;反之,则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事倍功半。
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激发;语文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需依赖于兴趣。
”兴趣是个人对某事的喜好的情绪,学习的兴趣则是学生对于学习的特别喜好。
教师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由学生的学习兴趣决定。
在语文课堂上,如果学习兴趣浓厚学生就会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氛围生动活泼;反之,则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事倍功半。
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完善自己,认真钻研,利用有利条件,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水平能力和思维状况的不同,注重因材施教,使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生动、直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把枯燥的语文知识变成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对此,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如下探讨。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烈,导入质疑则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所以在学习新课时,教师就应在导入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中进入新课教学。
教师在导语中巧设“悬念”,把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出来,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兴趣。
如教《日月潭》一文时,我根据课文意境巧设“悬念”:“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
”学生精神大振,跃跃欲试。
我接着说:“带你们去哪里呢?”说完板书课题《日月潭》。
“哦!”学生恍然大悟,但随之产生疑虑,日月潭?在哪里呀?那里是怎样的景象呢?这时,我顺势引上一语:“同学们,宝鸟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里地杰人灵,风景如画。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激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探求知识,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这一实质问题也将会得到落实。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课前导入要独特新颖创设一种良好的、轻松的、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很好。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风格,所以要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1、引用导入法。
可引用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名人、名言、警句、诗词佳句等来导入。
如《再见了,亲人》一课,可引用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师生一起吟诵“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引导学生对朋友或亲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表演导入法。
可根据课文的内容表演舞蹈、演唱、讲故事、讲笑话等,吸引学生的目光,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如在教学李白的《静夜思》等古诗时可用演唱的形式来导入,借此来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3、情境导入法。
可利用电脑、课件等选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直观的播放。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甲天下》时,可以播放桂林独特的水和山的影片,让学生进入一个新鲜而亲切的情境中,从而自然而然的引入新课。
二、教学方法要富有创意要不断地改变教学方法,并在变中求新,在新中求创意,以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互动式的提问。
现在鼓励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互相交流,讨论式学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现性、创造性、发散性。
如在教学《我不能忘记祖国》一课时,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并进行课题的质疑,学生提出了不少的问题,如“课文是介绍谁的呢?”“她的祖国是哪里?”“她怎么会说我不会忘记祖国?”“她是对谁说这句话的?”于是引发了全班学生的讨论,这节课的学习氛围就非常浓厚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充分调动了起来。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5f08000f78a6529647d5312.png)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摘要: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会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客观事物的爱与热枕中产生。
”为了激发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每一位教师都在不遗余力地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75-01兴趣是教师引导学生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
学生只有学得有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欲望,主动去学,也才能学得好。
为了激发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每一位教师都在不遗余力地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会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客观事物的爱与热枕中产生。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好之”“乐知”,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
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在唤起学生兴趣的全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与教材内容息息相关的感性知识的诱发是激发兴趣的基础,这些教材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它就像是一首歌的前奏。
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就很容易吸引听众。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趣味性的导言有先声夺人之效。
因此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力求一开讲就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使之进入学习新课的最佳状态。
二、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设置疑问是调动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
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矛盾,是学生处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论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648d81d0b4e767f5acfce14.png)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摘要:效率就是生命。
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当今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这一点更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捷径之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132-01效率就是生命。
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当今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这一点更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捷径之一。
中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的分析。
这种认知倾向,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对感兴趣的内容听得津津有味,甚至出神入化;而对那些自认为兴趣索然的东西,则心不在焉,甚至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或者是对老师讲的东西,先觉得新奇有趣,而随着课堂课间的推移,这种猎奇式的兴趣便逐渐淡化,最后归于消失,常常是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气喘吁吁,学生却收效甚微。
很多学生反映语文课没意思,老师教得不好,课堂上枯燥乏味,。
这种沉闷,呆滞的课堂如何能够高效得起来。
一、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语文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十分卖力地讲,讲解句子的含义、分析文章的结构、总结中心思想……讲得口干舌燥,忙得不亦乐乎,而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无动于衷。
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本身并没有进入角色,把一些本来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肢解了,讲得毫无美感,学生又怎能有兴趣呢?19世纪杰出的启蒙主义者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说:“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听你所教的东西。
”我信服这句话,学生喜欢听你教的东西,久而久之必然会对语文产生兴趣,“亲其师,信其道”。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有点激活学生的绝招,你要有东西吸引学生。
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有一位语文老师朗读非常好,学生不仅爱听他朗读,也爱模仿他的朗读,一时间教室里书声琅琅,大家迷上了语文课,可想而知,其语文效率必然是高的。
二、从学生需要传授知识技能罗彻斯特大学的教授爱德华·德赛发现:“只有当人们认为某一任务本身是值得去从事的,他们才能真正把它视为己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
当前教育界提出的“愉快教学”模式,正是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做好指导预习,诱发兴趣预习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教师在课前应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做好预习。
如在指导预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可以先到野外捕捉一些小蝌蚪,养在玻璃缸内,然后进行了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平时看见过青蛙吗?谁知道它小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出示玻璃缸内的小蝌蚪)这是小蝌蚪,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
小蝌蚪不知道它们的妈妈是谁,它们要去找妈妈。
小蝌蚪为什么要去找妈妈?它们是怎样找到妈*的呢?回去后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找一找问题的答案。
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和求知的兴趣,并且在课堂上学得生动、活泼、理解透彻。
二、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
导入布疑则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
所以在学习新课时,就应在导入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中进入新课教学。
1、巧设悬念,课前激趣在导入时,教师用巧妙的语言巧设“悬念”,能把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出来,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兴趣。
如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巧设“悬念”:“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他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
”学生精神大振,跃跃欲试。
我接着说:“带你去哪里呢?”说完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哦!”学生恍然大悟,但随之产生疑问,小兴安岭?在哪里呀?那里是怎样的景象呢?这时,我顺势引语:“同学们,小兴安岭,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有香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许多人参和珍贵的药材,美丽的小鹿……要想领略小兴安岭的秀丽风光,就让我们随作者去小兴安岭旅游观光吧!”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从而在愉快而热烈的情绪中投入了学习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摘要】不管做什么事情,兴趣都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学习也是一样,如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呢?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利用多媒体,组织游戏,做有效的问题设计,利用自己幽默的语言,充满激励的评价等等,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兴趣学习语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拿出自己全部的热情和精力去做。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过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
由此可以见得,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奋发向上。
语文课堂也同样,如果语文老师把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设计得令学生充满兴趣,那么学生就会自觉地参与到课堂中,让你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既然兴趣这么重要,那么怎样做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激发兴趣
很多老师都会想到运用多媒体来教学,可是并不明白为什么要用多媒体。
老师填鸭式教学,往往会让学生有枯燥之感,运用多媒体就是为了给学生创设各种生动的情境。
把一些书面的东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呈现出来,这样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对这节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用多媒体教学
更容易把学生带入思维的状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环境,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并且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加优化教学情境,改变了单调的课堂。
让学生彻底从死气沉沉的课堂中走出来,从而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智力、非智力因素,让他们兴趣昂然地学习语文知识。
同时也能很好地锻炼他们的感官,更好地发挥出他们的潜质。
比如我在上《苏州园林》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苏州园林里的建筑风格,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追求: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
学生在图画中感受园林的画意美,品味到了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爱美爱国的思想感情。
从学生那一张张笑脸里,我感受到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很多学生还萌生要去游览一番的想法。
学生们在欣赏中就学习了这一课的有关知识,整个课堂气氛是欢乐的,是有趣的。
二、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激发兴趣
游戏是一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不仅对低年级学生有效,对于高年级学生也屡试不爽。
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各种游戏,可以引起学生的很大兴趣。
所以,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老师不但不能限制学生玩,还要鼓励学生去玩,组织学生去玩,和学生一起玩,让大家玩得更有意义,更能帮助自己的学习。
有很多学生性格很内向,平时回答问题都表现出严重的自卑心理和不自信,这个时候,
语文老师就要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障碍,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游戏当中,让他们在游戏中寻找自己的自信心和对学习的乐趣。
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何乐而不为。
当然,课堂中的游戏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不是毫无目的的,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如其分地把游戏引入到课堂之中,让学生们在游戏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游戏中学会如何把握这篇课文的重点,育教于乐。
比如《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我们租用学校门口照相馆里的服装,找学生扮演里面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共同演绎这段美丽的童话。
学生在笑声中完成了这个游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做好有效的问题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的有趣,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感兴趣了,就会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因此,提出的问题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牢牢抓住学生的心理,当然还要紧扣教学目标,否则这堂课岂不是偏离了主题。
比如我在讲每一课时,都会要求学生提前收集有关本课的作者,写作背景等一些相关的知识。
学生通过工具书,网络等方式,收集各种各样的问题答案,很是积极,效果也好。
学生成了学习的劳动者,我倒是省事不少。
四、利用自己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能不能吸引学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己的声音。
就如我们喜欢不同的主持人一样,喜欢的是他们说话的幽默风趣,喜欢的是他们
的惟肖惟妙的表情。
语言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短时间内教学效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艺术语言。
这在我们欣赏很多老师的优质课上都充分体现出来了,老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用惟妙惟肖的表情,再加上和蔼和亲的动作,很快就能把学生的思想聚集到课堂上。
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老师的这种示范性表演,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幽默的话语更让学生记忆犹新。
在教课的过程中我还会播报一些新闻,让学生及时了解当前发生的大事,可以用于学生作文的材料积累。
更主要的是这些新闻丰富了课堂,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他们想不去听讲都是一件很难的事。
五、充满激励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上不当的评价方式,可能会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多指出学生的优点,对于学生的缺点不要故意放大。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的缺点,然后再给学生提一些恰当的建议,我想效果会更好些。
老师的每一句话,可能自己不太在意,可是听者有心,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千万不能给他们带来无意的伤害。
总之,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学生爱学、想学、会学。
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扩展教学形式,让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真正让孩子们变成“我要学”。
教师要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课堂,保持快乐的心态,把语文课堂真正变成自己快乐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