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田黄石鉴定证书问题种种
“田黄石”鉴定真相太多人不知道!

“田黄石”鉴定真相太多人不知道!
在寿山石未被国家质监总局批准进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录之前,寿山石中的田黄石品种鉴定证书全部来自民间机构或个人,这些民间机构或个人出具的田黄石鉴定证书虽然没有资质或法律效力,但业内都知道,因此也就不存在误导性,大家只是用之参考。
国家质监总局于2010年9月30日发表【2010年第108号】公告称:批准对寿山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这样一来,证明寿山石,有了两个不同的体系:一是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体系,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内容是证明原产地;二是实验室认证体系,使用检验报告或鉴定证书,内容是证明矿物成分。
这样,大家都明白了,只有配了有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寿山石(或田黄石),才是真正的原产地田黄石。
只配检验报告或鉴定证书的寿山石,只是证明矿物成分,没有证明产地的内容。
所以,来自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体系的寿山石专用标志,专指原产地;来自实验室认证体系的寿山石鉴定证书,不仅是原产地的,还有外地的。
由于资源停止开采的原因,因此,虽然寿山石早在2010年9月30日获得了国家质监总局依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被批准保护,但是质监部门至今未收到一家寿山石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这意味着有法律效力的原产地田黄石证书,福州乃至全国没有一份。
目前,福州乃至全国百余家国家和地方珠宝玉石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或专门的寿山石鉴定机构)都属于实验室认证体系,出具的鉴定证书或检验报告,只是证明矿物成分,没有证明产地的内容。
有个别寿山石鉴定机构声称拥有庞大的大师队伍,但大师是专业雕刻寿山石的,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体系和实验室认证体系,都与雕刻大师无关,
与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有关。
田黄石的鉴定因利益而缺失

田黄石的鉴定因利益而缺失喜欢古旧印石的,自然不可免俗地关注寿山田黄,总是希冀有一隅之得。
因而较多关注于各家对于田黄特征的描述,久而久之,疑窦丛生。
不知是有所谓专家和石商故意混淆视听,还是其他原因,有关田黄鉴定的理论总是云山雾霭,玄之又玄。
与其他古玩一样,赏玩愈久,愈是怀疑自己的判定,进入了一种越玩越怕、越玩越疑的境地。
目前市场更多倾向于从皮、格、萝卜纹或橘囊纹等方面鉴别田黄,忽略了其历史脉络和历史局限。
广义而言,寿山田坑所出都为田黄。
许多人认为无纹不成田,但所谓萝卜纹或橘囊纹究竟是何状态恐怕很少有人详细观察。
新鲜的萝卜和放置糠芯的萝卜纹理肯定是不一样的。
古人不可能像我们一样拿着显微镜去详查寿山石的内部纹理结构,更不可能用光谱分析去界定,充其量是在阳光或灯光下观察,那么古人所谓的萝卜纹或橘囊纹是否和现在所说的一致?答案是肯定有区别。
田黄一词恐怕只能追溯到乾隆以后,在此之前只能是田中所产的寿山黄石或珉,果真如此,则黄色掘性独石在当时也应归入现在所谓的田黄。
至少在清初以前,田黄并非珍罕之物!早期田黄的取料即证明了这一点。
对于明清古旧田黄而言,由于自然风化、脱水和原矿晶格等原因,萝卜纹或橘囊纹所呈现的状态肯定不同于新出的田黄,因而某些专家认为乾隆以前田黄更多为橘囊纹,清中晚期为萝卜纹和橘囊纹并存。
可悲的是,许多寿山石鉴定者只能明白新出田黄的纹理状态,而对于古旧田黄多持否定态度!因原生矿的疏密状况不一,坚结者二次生成为田黄冻石,纹理呈丫形等较为稀疏的萝卜纹;质地疏松者纹理则如糠芯萝卜一样呈油饼表皮状。
众所周知,格是田黄形成过程撞击和热胀冷缩所致,田黄必然有二次生成过程。
表现在格裂上即为色格,而后天撞击则为白色,熟旧田黄的色格并不像新石那样鲜亮,也褪掉了火气,寺坪田即是如此。
二次生成过程产生了田黄奇特的裂纹自愈合现象,此特征则为田黄的专属特征,因而有自愈合的寿山石必为田黄。
石皮为鉴定田黄的又一重要佐证,能够产生石皮的寿山石有田黄和掘性独石,它在鉴定上重要性仅次于萝卜纹和橘囊纹。
田黄辨别真伪

田黄辨别真伪糖稞黄田原石:既然是田黄,直观的第一眼就应当是它的颜色———“黄”,这必须放在首位。
因为黄颜色是中华民族的正色,是国色,“黄”和“皇”又是谐言,和封建社会的皇帝沾边。
这无疑会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
所以,田黄的“黄”,就要求黄得浓艳俏丽,黄得娇美醒目,黄得明朗神采,如同金子般的灿烂。
如果外面有包裹着的皮质层,如“银包金”、“金包银”、“乌鸦皮”等品种,也应当要求色差大,黄白分明,黑黄清晰。
而某些颜色黯淡、混浊,偏杂色或模糊色的田黄,即便质地不错,块头再大,也称不了上品田黄。
清中早期的大型田黄章早在2008年上拍西泠,当时的成交价为431万,再次出现在拍场则是今年的北京保利春怕,价格翻了近四倍,1610万元成交。
除了绝佳的质地和雕工外,他最值得研究的地方在于它很有可能是后来成为怡亲王的康熙朝十三阿哥允祥之物,但是否如此,当然还需要进一步的佐证了。
前几年,不少当地村民以采石为生,每日几乎全村出动,希望能找到田黄,可是哪怕用水枪冲洗,筛子筛选,也很难有所收获,甚至连两三克的田黄都已经绝迹。
因为田黄是零星地埋藏在地下,没有矿脉,没有规律,更加没有办法勘探,所以只能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人工挖掘,村民们挖土、抽水、筛土,犹如淘金。
丝指的是萝卜纹,丝有很多种,也是判定田黄开门与否的一个特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田黄都具备丝的,相反很多凝腻的美丽的好田黄是看不到丝的。
丝是高山系的特征,如高山石,坑头石,荔枝,鲎箕,鸡母窝等等都具备丝,而且有些丝是跟皮一起长出来的.于是坑头田及上板田中丝比较清晰,到了中板和下板,丝反而不是很清晰,因为中下板的田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有些石坑头上板的田石带进来的,有些是周围矿脉(如杜陵)掉进田坑中形成的,更有些是大段溪及大洋溪中带进来的外来母矿石(如房栊岩,老龄及其它)到田坑中形成的,这种田黄要么看不到丝,要么丝的形态各异。
田黄的母石为山料,呈棱角状,经过重力与水流的搬运及磨蚀作用,其棱角逐渐圆化,形成形态多样、大小不一的卵石(独石),呈次棱角状或次圆状。
浅谈田黄石的品质(附鉴定证书)

浅谈田黄石的品质(附鉴定证书)接触田黄几年了,遇到过不少田黄(形形色色的田黄),对田黄了解越深,越感到其中的内容太深,学也学不完,各式各样的田石,眼花缭乱。
现在就简单讲讲田石的品质,由于这部分内容太深,我自己的学识有限,也只能讲讲大概,望兄弟们能补充修正内容。
先谈谈田黄有多少吧~顾名思义,田黄是田坑里产的黄色的田石,那么田坑又是什么?田坑是孕育田黄的产地(田坑就是丛高山边上水坑矿洞开始,向寿山村延伸的溪流冲击平原,说得只是有产田黄的产地.只在寿山溪的两边最宽不超过20米的区域.其中的主要独石,田黄和坑头田都是高山矿脉的独石,可以说是高山系的衍生物.也就是说溪水运送高山系脱落的矿石到田地里,其中一些经过种种磨砺和环境的相互影响在很长的时间后形成了田黄.)(上图就是田坑,由于挖田黄的石农太多,以上几亩地责任田每年都要平均挖翻几次,几乎都要荒废了)(上图就是中板沼泽地)鼎鼎大名的田坑,坑头溪一直流到与大段溪会合之后就是寿山溪即上坂是坑头溪流经的地域;中坂是坑头溪和大段溪汇合后流经的地域;下坂则是坑头溪和大段溪汇合后又与大洋溪汇合后流经的地域。
(以上就是石农们热火朝天地挖田场面)那么还是回到最初的问题,田黄到底有多少?其实田坑里出来的石头中,只有不到1%的石头是田石(田石:高山系独石埋到田坑里带有2次特性的有可能形成田黄的石头),所有田石中不到1%的石头是广义田黄(广义田黄=侠义田黄+二田+白田+黑田及灰田+硬田),在广义田黄中不到1%的石头才是我们指的侠义田黄(真正的田黄)(以上是田石)侠义田黄的概念是区别于硬田及二田等而来的,主要还是根据品质来区分的,那么侠义田黄指的就是真正开门的田黄,质地够熟的田黄,是放在哪里都可以配得上(田黄)两字的好田黄。
那么熟与不熟怎么区分呢?这一点又是比较难的部分。
那就由浅到深地讲吧。
田黄也分老坑和新坑,老坑是指30年前挖出来的,新坑是指最近30年内挖出来的,按品质来讲老坑田黄明显好于新坑,侠义田黄大多数都是老坑田黄,原因很简单,田坑也就是几亩地3-5米深,先人连续挖了几百年(至少2百年)大的,好的早挖没了,所以到了民国年间传闻田黄已经绝产(大的,好的)只有少数新坑田黄里很熟很熟的田才能进侠义田黄的版图里。
如何鉴定田黄石的真伪

如何鉴定田黄石的真伪【导读】:随着历史的推进,社会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而非仅仅温饱问题的解决,所以,近年来,收藏市场的持续火爆,是我们可想而知的。
随着收藏市场的繁荣发展,越来越多的藏品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田黄石”就是其中最受大家喜欢的藏品之一。
作为印石三宝”之一的田黄石,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墨客的特别青睐,而到了当今社会,也不例外。
近年来,田黄石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导致其价格水涨船高,一路上扬,令人叹为观止。
而社会上的一些不法份子看到了有利可图,仿冒出好多田黄石的赝品来欺骗消费者,让不少藏家蒙受经济损失,以至于不敢轻易出手。
所以,小编今天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关于鉴定田黄石真伪的方法,希望对大家的日后收藏提供一些帮助!田黄被称为“石中之帝”,只有福建寿山一块不到1公里的水田底下的砂层中才有,经过数百年来的连续掘采,产量已非常稀少。
常雕琢为印章、玩件,是印章中的极品,被誉为我国特有的“软宝石”。
因其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
田黄石图片资料据介绍,真正的田黄质地软,材质温润凝腻,颜色呈现天然的黄色基调;而假的田黄,用手搓一搓石皮,外表的颜色都会掉下来。
好的田黄通透凝润,有柔美的萝卜纹,就是肌理隐约可见到一条条犹如萝卜纤维的纹理,而且水头好。
田黄石自从由母矿中出来再埋藏到田间,其间历经了数百万年之久,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条件下,田黄石逐渐地改变了它原来的形态、色彩和质地,出现了其独具的外观特征。
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石形、石质、石色、石皮以及萝卜纹、红筋等六个方面,我们可依此来鉴定。
田黄石图片资料一、石形田黄石的外形多呈卵石状,光嫩圆滑,没有明显的棱角。
这是由于矿块在迁移滚动过程中,受到溪水不断冲刷研磨的结果。
二、石质田黄石的质地湿润可爱,为微透明或半透明体。
如果仔细观察,会焕发出一种其它石材品种所不具备的迷人光彩。
三、石色“田黄石”顾名思义,是一种黄颜色的宝石。
关于田黄石真假分辨

关于田黄石真假分辨假亦真来真亦假,这年头,什么都有假的,钞票、古玩、美女......也包括最可人的石头,真真假假,实在是不好分辨,我们又不是孙猴子,没什么火眼金睛,只能人云亦云,但各行各业,都是有顶尖高手的,他们懂得怎样去分辨,至于我,真想变成一块能吸水的海绵,最大限度地汲取营养。
田黄辩识与收藏田黄素有石帝之称,其上品价早已超过金价十倍。
田黄名气大,但由于开门的实物稀少,收藏者中存在不少有关田黄的一些误解,容易给收藏者带来困惑,这里对田黄的一些常见误解作写释疑:误解1.田黄均是黄色。
田黄指福建寿山高山系田坑石中的黄色者;田坑石中不但有黄色,且有白,红,绿,黑等多种颜色,田黄石带红、黑等色者也称田红、田黑。
误解2.有萝卜丝纹的必为田黄。
所谓萝卜丝纹,传统上是指石中类似萝卜削皮后表面网状分步的纤维结构。
但实际上田黄中的"萝卜丝纹"有多种形态:不但有类似萝卜的网状纹,也有瓜瓤般的瓜瓤纹或如同粽粒融化的融粽纹,亦有通透的水流纹等。
有这些"萝卜丝纹"的并不一定就是田黄,不少寿山山坑石亦有萝卜丝纹。
反之,田黄也不一定都有这些纹路。
虽然大多数田黄均有"萝卜丝纹",但也有些田黄上品没有清晰的萝卜丝纹(比如故宫博物馆的田黄乾隆三联章)。
传统田黄相法是审美鉴赏角度的相法:从蹼状石皮(黑,黄,白),格(石裂),萝卜丝纹入手。
现代相法又加入了科学的一面:田黄的矿物成分是地开石,非寿山石中常见的叶蜡石。
据此,比较全面的鉴别法是结合传统相法和科学分析:既要有皮格纹,亦要是地开石。
有皮格萝卜丝则为田黄的候选,但尚待科学分析证实。
另一方面,成分是地开石的并不一定是田黄(如昌化黄石等)。
误解3.凡田黄必贵重,大的必比小的好田黄中有上,中,下品之分。
下品田黄并无大的商业价值,价比上品差几十倍。
大小方面,传统说法一两以上成材,二两以上罕见。
一般说来大的当然比小的好,但不是绝对的。
田黄鉴定要把握的几个重要问题

摘要:目前社会上对田黄的界定和鉴别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田黄名称的泛化和滥用、田黄鉴定衡量标准不一等等。
本文就此提出了鉴定田黄要把握的几个问题,强调了田黄的次生特征对鉴定的重要性,阐述了真皮和假皮的鉴别要点。
田黄是寿山石中最名贵的一种,被誉为“石中王”或“石帝”。
自清朝以来,田黄一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至宝,其价值非凡,在民国时期,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
如今一块普通的田黄的价格也要几万元,精品的价格更是惊人,每克竟可达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如2006年10月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件田黄雕瑞狮纸镇重207克,以3932万港元(折合人民币4167万元)的天价拍出,平均每克高达20万元。
然而,目前社会上对田黄的界定和鉴别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分析讨论和明确以正确把握,下面就3个重要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1 田黄名称的泛化和滥用问题田黄的名称有其既定的产地成因概念及历史文化内涵。
它是寿山石中的一个特殊品种,产于福州市北部30多km处的寿山村寿山溪旁长约8km、宽约几十米、总面积约1km2的田地里,自西向东可分为上坂、中坂和下坂(包括碓下坂)3个地段。
然而,近来市场上却出现了众多产地名称的田黄,如“昌化田黄”、“巴林田黄”等,使购买者迷惑不解,在行内引起了混乱,在学术界引起争论。
我认为这是一种对田黄名称的泛化和滥用,是不能允许的,应该予以纠正。
众所周知,寿山石是一种火山热液蚀变型粘土矿床,从地质产状来讲可分为山料、残坡积料(当地俗称为“掘性石”)和河料3种,它们分属于原生矿床、残破积矿床和冲积矿床(图1)。
田黄为河料,属冲积矿床,相当于和田玉中的仔料,有一系列自身的特征。
此外,田黄的名称和高贵还有其特殊的文化历史因素,即与人们特别是社会上层阶级对“福、寿”的精神追求有密切的关系。
田黄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寿山乡寿山村寿山溪中,两个“福”和三个“寿”。
因此田黄成为人们对“福、寿”的精神追求传统理想的最佳物质承载者。
都说喜欢玩田黄石,真假鉴定你会了吗?

都说喜欢玩田黄石,真假鉴定你会了吗?如何鉴定田黄石?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事情,绝不像有些书籍或网络上的几篇文章写的那样轻松的事情。
田黄石水很深,本身造假者与鉴定者之间的博弈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就是概念和概念之间的模糊空隙造成的水也不浅,比如说对于田黄的范畴如何界定的问题,有些所谓的权威机构把田黄石的概念解读为【寿山田坑里产的黄色田石】。
那么问题就来了,坑头田算不算田?硬田算不算田?不开门的或品质不好的田石算不算田?于是造就鉴定者对于田黄石范畴的定义模糊造成的水也很深,比如有些不太开门的田石,有的鉴定者(所谓权威机构的鉴定专家)仅仅看一两项特征就判断是非,或根据心情,昨天认为是田的今天就不认,像圈子里常提起的笑话-【某位全国知名的鉴定大师乌龙事件】充分说明了这种现象。
还有就是人情世故的作祟,圈子里的朋友拿过去的往往碍于面子网开一面(这个时候的理论根据就是广义田的概念了)如果是圈子外的拿过去那就是标准会高一大截(摇身变为高标准标准守护者),毕竟所谓权威证书直接关系到能不能卖上好价的问题,因为很多初步涉入田黄交易的买家盲目迷信证书导致的特殊现象,想必如果玩得久了对田黄石了解深入了就会摆脱对证书的依赖,转而向玩田的本质靠拢。
首先普及一下广义田黄和狭义田黄的概念田坑里出来的石头中,只有不到1%的石头是田石(田石:高山系独石埋到田坑里带有2次特性并有可能形成田黄的石头)所有田石中不到1%的石头是广义田黄(广义田黄=狭义田黄+二田(不开门的田)+有色田(白,黑,灰,红,绿)+硬田+杂田)在广义田黄中不到1%的石头才是我们指的狭义田黄(真正的高标准的美丽的田黄)可见狭义田黄的数量是极其有限的,所以价格非常昂贵是有道理的。
上图为二田狭义田黄的概念是区别于硬田及二田等而来的,主要还是根据品质来区分的,狭义田黄指的就是真正开门的田黄,质地够熟的田黄,是放在哪里都可以配得上(田黄)两字的好田黄。
想鉴定田黄首先要学会识别开门田和开门假田为了说明什么是开门田,需要谈谈什么叫开门,所谓开门就是【开门见山】的意思,是特征很明显的毫无异议的真东西的意思,开门田黄不管有没有证书,只要是接触过真田黄的石友都能识别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黄石非常名贵,不过相应地假货太多
由于太名贵,田黄石的仿造从清代就已经盛行了,各种造假手段层出不穷,防不胜防。
识别真假是收藏田黄(玩田之人)的首要之务,不过这个识别又不是一两天就能达到的,于是我们初期只能靠一些专家的鉴定证书来学习和守卫我们的利益。
我个人简单总结一下目前(2013年为止)田黄石界里的种种乱象及问题吧
1)假货太多
用外省石冒充(如青海石,辽石,河南石,湖广石及其等等)
用寿山石冒充(如高山染色,掘性高山冒充,连江黄,掘性石冒充等等)
2)无德拍卖行假鉴定,假拍卖,真收费
有一些无德拍卖行(一小撮老鼠)请(顾)来一些假专家(往往号称某某博物馆的专家或上某某电视台的鉴宝栏目等等)来给老百姓鉴定田黄(老百姓往往都是在地摊上或小店里低价买来的假田),鉴定结论往往是--真田黄,只要上拍或通过中介能以高价格出手,不过得交一部分前期费用,,,,这些无德拍卖行或中介目的只有一个让你叫前期费用。
这样一小撮无德中介吧中国的拍卖行形象彻底毁了。
希望我们国家能尽早规范这些问题,让老百姓能少吃点亏。
3)无资格的鉴定机构给很多假田出鉴定证书
这个对田黄收藏界危害更大!这些鉴定机构或专家本身就不知道田黄,也没有资格去鉴定田黄,给很多假田一个真正的身份证,于是很对一知半解的初学者或还没入行的朋友们深受其害。
因为对于一个处于学习阶段的初学者来讲最初对田黄石的理解很重要,这些因素会陪伴这个人很长时间,只要以假田黄作为模板来评判其它的石头,那么对判断自然就起到误导作用,有些人能及时地改过来,但有些人很固执,于是出现玩田收藏田黄一辈子的老藏家一辈子收来的都是假田黄这样的悲剧!还有一些是上过中央台的鉴宝栏目的,也出过书的所谓专家,结果收的都是假田,于是种种原因导致自杀等悲剧。
为了给初学者一个警钟,我起草了这个文章,还是那句话,我说的都是最基本的内容,也不一定完全准确,希望朋友们能积极参与,并修正。
现在讲讲一些鉴定证书方面的内容(一眼假田的真田黄鉴定证书)
皮:染色,雕工:学徒工料:高山
这个就更扯淡了,就是一个染色皂石,四面章中居然有乌鸦皮?看质地:染痕,雕工:学徒工
皮:染色,工:学徒工
料:染痕,工:学徒工
往往这种假田都是上百克的,而且冒充清代田黄呵呵
皮:低级染色皮工:初级学徒工
低级造假(皮,料,工都是很低级的)
成分鉴定都是地开石(为什么?因为是高山石染色的,成分鉴定也是个很扯淡的事情)
因为地开石不等于寿山田黄,坑头,溪管,鹿目,掘性高山,杜陵等等都是地开石,也不等于寿山石,全国各地地开石成分的石头很多,如昌化等等。
成分鉴定只能鉴定男女,不能鉴定是哪里的男女,更不能鉴定是少男少女还是大叔大妈,还是爷爷奶奶。
关于成分鉴定还有一句要补充,田黄石的存在方式有多种,如高山母矿形成的田黄,还有杜陵形成的田黄等,在各板上的形态也是不一样的,成分鉴定只能用一小撮田黄作为标本来衡量整个田黄界是不充分的也是不科学的。
这种很低级的假田黄都能开真田黄证书,真是无语了。
这个是很明显的掘性高山(最多就是溪中的独石)
白色部分是高山的糕,是酸化没完全进行的产物,这种无皮,质地又不是田黄的都能有鉴定证书真是无语
这种是很明显的假田,皮是酸出来的,雕工也是初级学徒工,这样的货色都能出证书,无语了
很明显的染色假田,皮是人工酸出来的
很明显的染色假田,皮是酸出来的,这个底部就是一般的掘性高山的形态。
太明显不过了,
石卿大师如果看到这个估计要出来骂人了呵呵(雕工根本不是大师的工,小学徒的工都不是)这样明显的假货和冒充大师的都能出证书,真是胆大妄为!
无语了吧~~
以上谈的都是关于假田的真鉴定证书方面的问题~~希望朋友们补充观点
接下来谈谈我们国家最权威的鉴定机构总厂的证书真伪,我们为什么都以总厂为标准呢?因为只有总厂的鉴定是靠谱的(鉴定田黄,总厂会有3位专家一起上手判断,3位专家都认可了才给予证书)而且总厂鉴定田黄的专家都是鼎鼎大名的大师级雕刻师,上手过大大小小无数田黄,于是田黄行内人只认可总厂的鉴定和证书,期它机构的往往都不认可。
可以说总厂的鉴定是我们国家(包括香港,台湾,澳门)对田黄的标准。
不过近年来总厂证书也出现了不少假货,下面一一给各位看一下,一起探讨一下
这些假总厂证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文字,专家签名等等都很不协调~~
由于假田黄石头的成本也就几十块钱,于是做假总厂证书的人不会花很多钱来制作假证书,于是出现了这种状况。
那么真正的证书又该是怎样的呢?
这个是老版本~
这个也是老版本,很多假田黄证书都是冒充这些老版本,因为2008年之前总厂是没有备案的,想查查不到,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观察专家签名了,钢印不可信。
为了以防万一我个人提倡最好是收新版本的鉴定证书上的田黄,因为新版本的证书是可以和总厂联系查询真伪的。
这种证书是专家的证书(王一凡大师)这种证书也是值得信赖的,一般我们认可大师的证书
这种也是专家的证书(石癜大师)也是行内认可的。
这种是目前的整个田黄界里都承认的总厂证书。
希望朋友们今后收有总厂证书的田黄时,向总厂发邮件或打电话询问一下证书的真伪,总厂08年之后都有备案的。
以上内容希望能对初学者了解证书方面的内容有所帮助~
有人怀疑和我说你是何目的?你是雷峰啊~干吗总是总厂总厂的,是总厂的宣传员?或是福州派?我笑着回答,我只是田黄爱好者,只是希望各位朋友能少吃点药,或不吃药,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假田太多,防不胜防,我们必须要保持清醒的大脑,为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也为田黄石行业能够尽快走上正轨,蓬勃发展,这些都是我和各位兄弟们要做的事情。
希望朋友们能对以上内容进行补充。
如有不足之处请指教。
13年初。